短视频创意思路:太原市民营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4:17:40

太原市民营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
                              太原市民营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
                              
                              为了确保我市民营经济在“十一五”期间持续、快速、健康地向前发展,为全市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根据太原市“十一五”规划办公室《关于太原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意见》的要求,特制订太原市民营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第一章
                              “十五”期间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概况一、“十五”期间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市民营经济紧紧围绕实现率先发展,建设中西部经济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在银根紧缩、运力不足、电力紧张、市场多变的情况下,上下同心,攻坚克难,奋力拼搏,扎实工作,使全市民营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稳步提高、亮点突出的可喜局面。1、民营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所占比重快速提高。“十五”期间,我市民营经济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在全市的GDP总量中,民营经济的比重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的经济发展。截止2005年底,全市民营企业总数达12.3万户,比“九五”期末净增6.5万户,年均净增1.3万户;从业人员97.6万人,比“九五”期末净增51.9万人,年均增加10.4万人,占到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60.4%;民营经济增加值全年完成373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了1.7倍,年平均递增速度为21.9%,年均净增51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由“九五”期末的29.8%提高到41.6%,提高了近1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规模以上企业增势强劲。2005年全市民营企业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有126个,完成销售收入217亿。其中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有41个,完成收入175亿,收入5亿元以上的13个,10亿元以上的4个。全市规模以上乡镇工业企业全年累计完成增加值56.78亿元,比2000年增长3.2倍,年均增长33.31%。3、民营企业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5年在我市开放引进,率先发展,重点突破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全市民营企业项目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重大突破,全市民营企业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新扩建项目有41项,投资总额118.53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27.56亿元,上缴税金22.68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再创新高,2005年全市乡镇企业500万元以上项目总投资达到85.79亿元,是“九五”期末9.53亿元的9倍,其中引进资金9.49亿元。本年新增固定资产51.5亿元。为我市乡镇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4、民营经济的社会贡献更加突出。2005年全市民营企业上缴税金64亿元,比上年增长88.2%,占全市税收总额的42.05%,比“九五”期末净增59亿元,年均增加11.8亿元,增长了近12倍。全市民营企业中纳税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59个,纳税总额为24.67亿元,占全市民营企业上缴税金总额的38.55%。其中,纳税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31个,亿元以上纳税企业有4个,它们分别是山西美锦煤炭气化有限公司、山西金业煤焦化集团有限公司、太原市梗阳实业有限公司和太原市东盛焦化煤气有限公司。2005年全市乡镇企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289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4402元的65.78%。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主要渠道。二、“十五”期间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回顾总结“十五”期间我市民营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历程,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1、领导重视,强力推动,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近年来,我市各级领导在狠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把发展民营经济摆在了重要位置,从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入手,不断为民营经济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2004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对全市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各县(市、区)也相继出台了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各级银行、财政、税收、环保、土地等部门也积极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能做了大量的工作。此外,市委、市政府还进一步明确了民营经济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能,加大了对民营经济发展的规划、协调、指导和服务,为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了更加宽松的环境。2、以“三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经济开发区)为龙头,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专业化”的思路,充分利用太原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太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市工业经济开发区的政策优势、区位优势、机制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适度向园区集中,从而促进了园区的快速发展。此外,乡镇企业园区建设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05年乡镇企业园区发展到9个,区内企业数1653个,完成增加值36.55亿元,实现利润4.65亿元,上缴税金13.58亿元,引进外资870万美元。同时不锈钢工业生态园区、富士康科技工业园区的开工建设,使我市初步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集聚、现代装备密集,资源合理配置的新型工业园区。3、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做强做大优势产业,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市率先发展的重要目标,我们紧紧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科学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深化行业结构调整,坚决走“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路子,初步形成了占全市乡镇企业经济总量70%以上的四大支柱产业,一是以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庞大的省城消费市场为依托的农副产品深度加工业。全年完成营业收入55亿元,已占到全市乡镇企业销售收入的10%。二是以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有利的市场拉动为依托的煤焦和冶炼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38亿元,占全市乡镇企业销售收入的25%。三是以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巨大的消费需求为依托的第三产业,全年完成营业收入165亿元,占到全市乡镇企业销售收入的30%。四是以众多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为依托的高新技术产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5亿元,占全市乡镇企业销售收入的10%。同时重点培育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清洁能源、新兴材料、商贸物流、房地产业、旅游餐饮、社会事业等新兴行业初具规模,亮点增多。4、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机遇。近几年来,我市在优化投资环境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市投资的软、硬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2004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为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同时积极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太原召开的全国乡洽会上的签约项目,通过积极努力,狠抓落实,合同引进资金到位107亿元,到位率为65%,合同项目中已有54个项目开工建设,部分已建成投产,合同履约率达70%。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必将有力的拉动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5、强化企业管理,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核心竞争力。科学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我市民营企业把实施品牌战略放在了强化企业管理的首位,通过采取引进专业人才、革新生产工艺、提高装备水平、强化质量检测等措施,全市民营企业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目前已有96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涌现出20多个产品质量优、市场占有率大、经济效益好的优质名牌产品。如山西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水塔牌陈醋、老陈醋,分别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6、推进体制改革,创新企业机制,为民营经济发展激活内在动力。乡镇企业、民营企业起家靠的是灵活的机制优势,发展壮大更要靠科学的企业机制。经过近几年不断深化对乡村集体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同时新发展了一大批私营、股份制企业,使乡镇企业产权所有以乡村集体为主的局面已不复存在。目前,全市除个别村办企业没有改制外,其余集体企业的改制已全面完成,其中,约有5%为股份合作制企业,10%为有限责任公司,20%为股份有限公司,65%为私营或个人独资企业。一个产权明晰、机制灵活、管理科学的新型企业机制新局面已初步形成,并朝着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规范的公司制企业方向迈进。7、以人为本,提高素质,狠抓企业家队伍建设。“十五”期间,我市注重狠抓企业家的培训和素质的提高,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积极参加各种高峰论坛、学习考察、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快了我市企业家队伍的建设,到2005年我市有省级优秀企业家126名,国家和部级优秀企业家6名。三、“十五”期间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发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首先,全民创业、创新意识不强,因循守旧,不愿冒风险,安于现状,进取心不强,不愿在新的领域投资、扩大生产。其次,民营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有些扶持政策仅仅是停留在文件上和口头上,仍须在执行力度、落实到位上下功夫。2、总量不足,企业规模偏小,产业结构仍需大力调整。我市民营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处于全省平均水平之下,与我市实现率先发展的目标极不相称。企业规模偏小,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资源型初加工产品多,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牢。3、资本、人才等要素市场不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制约了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面向民营经济的政府公益性服务和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在技术推广、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法律咨询、融资担保、市场开拓等方面,建设滞后,手段缺乏,难以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4、融资渠道不够畅通。民营企业银行贷款难,担保难,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高,资金短缺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5、企业自身素质不高,企业管理相对落后,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职工素质偏低,企业技术装备落后,知识型、创新型、复合型的企业家人才稀缺,削弱了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6、构筑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工作滞后。政府在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的六大体系建设上才刚刚起步,在为企业深层次的服务上明显不足,这是影响民营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向前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第二章
                              “十一五”期间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十一五”期间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1、我国国民经济目前已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的重要时期。城市化进程加速,国民消费结构升级,预示着一个经济社会黄金发展期的到来,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大量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出台,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意见》,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委、市政府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必将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和活力,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3、国家实施“五个统筹”发展战略,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统筹城乡发展,需要民营经济充当统筹城乡产业、城乡市场、城乡社会发展和协调工农关系的载体;统筹区域发展,需要民营经济继续在发展东西合作和区域间分工协作上发挥重要作用;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民营经济实施人才战略,在提高城乡居民素质、用先进文化陶冶城乡居民修养方面当好“大学校”;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要民营经济发展环保、节能产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需要民营经济在发展开放型经济中继续发挥作用。4、我市加快新型工业基地建设,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十一五”期间,太原作为我国的新型工业基地的中心城市,在承接国际国内产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和服务业的转移中,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区位优势,以及劳动力成本低、民营企业体制灵活的优势,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5、太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民营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随着我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传统工业新型化,新兴工业规模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扩张和建设的飞速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将对我市新兴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需求拉动,为民营经济带来了新的需求空间和发展契机。二、“十一五”期间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1、宏观调控的影响逐步显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市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产业产品结构影响较大,“十一五”期间,我市民营企业中一大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煤焦铁企业、水泥建材企业、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将被关停,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能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削弱。2、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一些地区煤炭、铁矿等主要矿产资源面临枯竭,土地、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趋紧张,传统主导产业的进一步扩张受到限制。环境污染问题更加突出,环境承载能力不足,对医药、旅游、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将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3、周边兄弟省会城市竟相发展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近年来,西安、郑州、石家庄、呼和浩特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十分强劲,使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压力将越来越大。4、民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经过“十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整体经济将进入平稳运行的调整阶段,发展速度将有所减缓。我市民营经济较为单一的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适应性较差,随着国内外能源、原材料供求的变化,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的市场潜在风险进一步加大,给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因素。第三章
                              “十一五”期间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及国务院、省、市关于进一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主战略,以“五个创新”(思想观念创新,科学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环境创新,文化氛围创新)为主线,以构建循环生态经济发展为主题,以战略性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目标,构建省会特色产业体系,建设生态经济工业园区,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业、煤化工产业、生物制药、农副产品加工等新兴支柱产业,加快建设“六大服务体系”,提高民营企业的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为建设“服务全省、影响全国、吸引世界”的新太原而做出新贡献。二、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的原则。发展我市民营经济要以拓宽城乡居民就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为中心任务,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太原市坚持科学发展、加快率先发展、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经济力量,优化配置城乡资源,统筹发展城乡民营经济。2、坚持高速发展与保护环境相统一的原则。发展我市民营经济要切实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可持续发展,制定严格的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标准,设置符合我市的“绿色高压线”,鼓励发展资源节约型企业,淘汰资源浪费型企业,实现我市民营经济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3、坚持合理利用资源优势,推进科技进步的原则。发展我市民营经济要合理利用我市区位资源优势,构建特色产业集群,充分吸纳剩余劳动力。同时又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大传统支柱产业的改造力度,积极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和高科技产品,提高民营经济的竞争能力。4、坚持立足国内和对外开放相结合的原则。发展我市民营经济要以国内需要和广大城乡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同时又要坚持对外开放,大力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发展环境,努力引进外资,扩大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改善和调整产业结构。5、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服务的原则。发展我市民营经济要坚持市场主导原则,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作用,民营经济的发展要面向市场,满足市场的需求。与此同时政府要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法规和政策,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积极构建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更好地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第四章
                              “十一五”期间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在未来五年内,我市民营经济必须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以超过全省和中部同类城市的发展水平;努力实现园区经济初具规模,辐射效应得以体现;优势产业做强做大,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企业制度和管理科学规范,各种资源配置合理,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10年全市民营经济各项经济指标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市民营经济总量指标位居全省上游水平,为把我市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新型工业基地和集三晋文脉与现代气息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名城做出应有的贡献。“十一五”期间(从2006年到2010年),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如下:——增加值。“十一五”期间,我市民营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8.4%以上,占全市GDP的比重每年递增3-4个百分点,到2010年全市民营企业增加值达到870亿元以上,民营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5%以上。——新兴产业总量。“十一五”期间,我市民营经济中新兴产业总量在全省名列前茅,到规划期末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到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的三分之一以上。——出口产品交货值。“十一五”期间我市民营经济出口产品交货值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达到25亿元。——从业人员。“十一五”期间我市民营企业的从业人员以年均增加4.5万人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突破100万人,达到120万人。第五章
                              “十一五”期间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十一五”期间,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加快体制改革步伐,壮大民营经济总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积极创建工业园区,形成特色经济雏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整体素质;积极开展经贸合作,努力扩大对外开放。一、加快体制改革步伐,壮大民营经济总量1、降低市场准入的门槛。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创优政务环境,简化审批事项,放宽企业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降低市场主体准入的门槛。真正使太原成为东部技术、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和加速西部发展的“桥头堡”。2、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社会各个领域。加快制定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社会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以及参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改组、改制、改造的政策措施,鼓励支持民营企业进入社会各个领域拓宽民营经济的生产经营领域。3、放手发展各类中小企业。采取优惠措施,引导、鼓励社会各界创办劳动密集型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科技型企业、外向型企业和社区企业。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利用太原省会城市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形成以市中心为辐射核心的三大民营经济发展圈。1、构建以国家确定的三大工业园区(高新区、经济区、工业开发区)为龙头,形成带动周边区域竟相发展的新格局。这一区域的民营经济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提升产业素质,大力发展电子装备、信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环保节能等新兴产业和接替产业,大幅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打造全省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孵化基地和中西部地区IT产业发展的旗舰,形成与国际前沿接轨的高科技产业创新基地,带动全市民营经济产业素质的整体提升。2、构建杏花岭、迎泽、尖草坪、万柏林、小店、晋源六城区各有侧重的区域产业发展新格局。这一区域的民营经济重点发展机械装备、新型建材、不锈钢延伸加工产品及物流、商贸、娱乐、旅游等二、三产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延伸传统服务业,拓展现代服务领域,引导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医疗卫生、体育、教育、城市公共事业、金融服务、文化传媒等新兴服务业,扶持培育现代物流、电子信息、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3、构建清徐、古交、阳曲、娄烦四县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工业新格局。这一区域的民营经济要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实施能源战略的契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优势,按照传统产业新兴化的要求,加大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和技术改造力度,加大煤焦铁的延伸加工,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等接替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工业,推进我市工业化进程。三、大力创建工业园区,形成特色经济雏形按照“同业入园,专业集群,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的思路,依托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工业开发区(民营区),以及具有支撑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引导新上项目和企业进入园区,实现产业相对集中,生产要素集约经营,突出优势和特色,产业布局科学合理,形成基础设施配套,生态良好,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专业生态园区,使其成为特色产业的集聚地和产业升级的示范区,带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工业开发区(民营区)要“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经济国际化、人才本土化、自主创新、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取得突破”,加速提升区位优势,努力扩大新兴产业的规模效益,积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全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三大引擎和示范基地。——以太钢和尖草坪区为依托,建设太原不锈钢生产工业园,形成集不锈钢加工、物流、研发于一体,规模大、品种全、价格有竞争力关联度紧密的精品工业园。该园区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到2010年形成年转化不锈钢50万吨的生产能力。使太原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工业城。——柏林机械装备制造工业园,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将依托太重集团的重型机械产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和西山煤电集团、晋西机器厂、汾西机器厂等大型企业的机械制造产业优势,建成优势明显的在省内乃至全国具有品牌效应的机械装备制造工业园。——山西清徐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14.1平方公里,到2010年形成年产500万吨焦炭、14万吨甲醇、15万吨煤焦油、10万吨尿素的加工能力,发展成为精细化工、新型建材、镁加工产业的新兴工业园区。——古交焦化工业园。利用古交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抓好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煤——焦——化工,煤——电——铝镁合金和铁矿开采——铁——精密铸造三条产业链,全力抓好山西金业集团120万吨甲醇、30万吨聚丙稀、2万吨精细高岭土;山西一一煤焦集团5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30万吨煤焦油加工;燎原钢铁公司5千吨钕铁硼永磁材料、10万吨高炉煤气甲醇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到2010年形成年产700万吨焦炭、120万吨甲醇、60万吨二甲醚、30万吨聚丙稀、30万吨合成胺的生产能力,建成主要以煤焦深加工、化工产品为主,辅之以煤矸石、煤气发电综合利用的新兴焦化工业园区,为提升古交产业结构和环境保护发挥积极作用。——太原工业开发区(民营区)阳曲新区。规划面积57平方公里,到2010年建成集铝镁新材料产业园、机械制造产业园、食品现代中药产业园、综合物流产业园、新型建材产业园等五大产业园于一体,形成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新型合金材料、铝镁合金材料、机械设备制造、电子装备制造、特色现代中药、新型建筑节能材料的特色产业集群地。——晋源区太原药业园区。规划面积600亩,已入住企业21个。以太原制药厂改制为契机,大力发展民营制药业,形成以太原制药、博华制药、博达制药为龙头,充分发挥企业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形成我省重要的制药基地。——尖草坪区太原信息产业园。规划用地8.7平方公里,依托中北大学的技术与人才力量,加快电子信息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形成软件开发、硬件制造、电子元件产业、电力电子系统相关网络产品为支撑的特色产业集群,到2010年形成年产值200亿元,利税20亿元的信息产业基地。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十一五”期间的产业结构调整,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利用资源、区位等优势,依靠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信息产业、体育产业等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向新兴化,多元化推进。到2010年新兴产业的经济总量占到全市民营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努力降低能耗指标,不断扩大就业渠道,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民营经济发展新格局。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结构的档次和水平。规划期内重点培植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房地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等六大新兴产业,推动其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形成民营经济新的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要重点抓好电子信息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依托罗克佳华公司、亚日电脑、山西科达、山西信联、山西科泰等一批大型电子企业为龙头,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方向,大力发展光机电一体化产品和信息产业,重点培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重点发展航空仪表、微光电子光纤倒像器、传感器、新型电子元器件等,形成具有太原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要抓好三裕制药、瑞丰药业、顺天生物制药、迈迪制药、三晋药业、五保药业、千慧药业、华源药业等一批大型制药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扩建项目的达产达效,重点发展新、特药和生物制药产品,形成规模效应,提高竞争能力。——现代服务业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法律咨询业、广告会展服务业、会计审计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和物业管理等新兴行业。充分利用太原区位优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规范五大物流中心即黄陵仓储物流中心、皇后园仓储物流中心、工业开发区(民营区)现代物流中心、三给站仓储物流中心和万柏林物流中心,构建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物流体系。积极发展商务服务和中介服务,如咨询服务、科技服务、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广告服务、会展服务、会计审计税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专业化设计服务等行业;注重发展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的社区医疗、保洁、家政、保安、托幼、养老服务等行业。——房地产业要充分利用太原市南部新城建设、晋阳湖开发、东西滨河路延伸改造、旧城及城中村改造等大好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积极内引外联,加大企业的重组和规模扩张力度,积极采用新型节能、绿色、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构建具有太原特色的小区建筑群。同时要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物业管理质量水平,规划期末力争有五至六个民营企业成为太原市房地产业的知名品牌企业。----旅游产业必须进一步提升挖掘新潜力,增创新优势,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定位,全面确立综合发展旅游产业的发展战略,打造旅游目的地品牌体系,抓好晋祠、天龙山、蛐围山、汾河二库、傅山故里、青龙古镇、悬泉寺、小五台山、狐爷山、云顶山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发掘红叶文化、土雕艺术文化、群众民俗文化等独具特色的地方旅游文化,开发一批具有浓郁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大力发展历史文化游、商务会展游、休闲度假游和产业观光游,大力培植农果产品采摘、农家乐等休闲旅游项目,增加农民收入。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建跨国旅游集团,提升我市的旅游目的地品牌效应,扩大我市国际国内旅游范围,提高我市旅游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将太原建设成为“华夏文明看山西”的国际旅游中心城市。——文化产业要大力发展演艺业、传媒业、广告业等新兴产业
                              ,
                              加大动漫画、游戏产品、数字影视设备、数码网络娱乐产品及广告设计等创意类产品的开发力度,提升文艺团体、演出场所、展览会馆、博物馆的规模和档次,促进电影院和电影院线、农村电影放映、书报刊分销、音像制品分销、包装装潢印刷等行业快速发展。——体育产业要鼓励民营经济积极兴办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用品业、体育旅游业、体育信息业、体育技术指导咨询业、体育建筑业、体育无形资产开发和有偿培训业等,加强我市体育基础设施的规模和档次,采取市场运作手段,努力吸引国内外重大赛事来我市举办,使体育产业成为我市新兴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2、大力发展机械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和商贸流通业,促进产业结构多样化。——机械加工业要依托太重、晋机、矿机、信联等大型机械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强联合与协作,形成与这些大企业配套的加工能力,大力发展光机电一体化产品、高精尖加工产品,使机械装备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农副产品加工业要充分利用农业资源,重点发展乳制品、粮油加工、醋产品、小杂粮、干果加工、马铃薯制品、畜禽产品加工等。抓好清徐水塔陈醋集团6万吨陈醋、山西金元老陈醋公司1.5万吨精品醋、山西旭美公司5.6万吨马铃薯加工、太原青玉油脂公司300万盒大豆卵磷脂咀嚼片、青青葡萄庄园1.3万吨高档葡萄酒、汉波1.2万吨红枣深加工产品等一批农业产业化大型龙头企业技改扩建项目的达产达效,做强做大太原科隆源珍稀蘑菇种植加工、太原晋庆龙芦笋罐头、清徐森泰牧业、阳曲名流配餐、太原智泽食品有限公司“老智”肉制品加工等一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为农民增收作出新贡献。——商贸流通业要重点抓好“9134”工程,即构建9大商业中心,发展13条商业街,建设4类批发市场。9大商业中心即柳巷——铜锣湾商业中心、亲贤北街——长风街商业中心、朝阳街商业中心、尖草坪商业中心、下元商业中心、龙潭商业中心、小店商业中心、迎新街商业中心和晋源旅游商业中心。规划期内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购物消费和娱乐服务场所,着力打造一批精品品牌专卖店,重点增加餐饮、娱乐设施的比重,增强品牌意识和特色意识,提高市场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程度。13条商业街即钟楼商业步行街、柳巷商业街、开化寺商业街、朝阳服装商业街、双塔寺商业街、北大街商业街、府东府西商业街、南内环IT产品街、亲贤北街餐饮娱乐商业街、漪汾商业街、兴华建筑装饰材料商业街、和平北路钢材商业街和太忻108国道钢材商业街。规划期内重点提升现代购物环境,引领时尚消费理念,打造特色市场品牌,增强生活服务功能。4类批发市场即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日用工业品批发市场、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和废旧物资交易市场。规划期内,桥西蔬菜批发市场、北郊钢材市场等一批大型批发市场,要重点抓好规范规模经营,提升市场的辐射能力。3、整合提升煤炭、焦化、生铁、建材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发展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煤炭行业要关小上大,提高装备水平,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和提升煤炭产业。重点进行以矿井扩产和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推广洁净煤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培育清洁能源产业,大力发展洗选煤、型煤,以清洁能源替代原煤。——焦化工业要控制总量,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产品档次。重点抓好山西美锦煤气化公司、山西金业集团、太原梗阳集团、黄寨煤气化集团、三兴集团等一批大型焦化技改项目的达产达效、化产品回收和环保达标,形成煤焦油、粗苯集中加工,煤气余热回收利用,中煤、煤泥、矸石综合利用和精细化工产品综合开发的焦化工业体系和多元化产品结构,提升焦化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生铁冶铸工业要总量控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重点发展多口径离心球磨铸管、高精密铸件和高端铁合金产品,使生铁本地转化率达到70%以上。全力推进恒通能源有限公司为太钢150万吨不锈钢配套的20万吨高碳铬铁技改项目及二期扩建工程的达产达效,带动冶炼冶金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建材工业要大力发展优质、高效、高强、保温、防热、防水、防火、环保、节能的新型建材,重点发展特种水泥和高标号水泥,发展环保节能型的粉煤灰、炉渣等新型建筑墙体材料,高档墙地砖、新型板材、卫生洁具等新型装饰装潢材料,要注重开发各类新轻型、节能型建材产品。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整体素质1、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培训学习、典型引路、政策引导等途径,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由个人管理、家族式管理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力争到2010年股份制公司数量占到民营企业总数的50%以上,力争有2—3家公司成为上市公司。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民营企业与省内外国有资本、外资和其他民间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再造民营经济新的体制优势。积极参与国企改革,清理和消除不利于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土地、税费、人员安置等政策性障碍,鼓励支持民营企业以控股、参股、买断租赁等形式参与国企改革,盘活闲置资产。2、提升民营企业整体素质。提高质量意识,强化质量管理,推进民营企业实施质量振兴。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开展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和ISO14000国际环境标准的认证工作。加强对名优企业和名牌产品的扶持和保护,建立和完善我市民营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运行机制和名牌创新发展的保障支撑体系,选择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质量好,效益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企业和产品,打造具有国际国内竞争能力的国家级名牌产品。到2010年名牌产品整体规模、质量达到全国中等水平,优势传统产业名牌产品竞争能力居全国前列。引导民营企业增强诚信意识。联合金融等部门继续大力开展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活动,组织实施诚信工程,每年评选一次,表彰一批诚信守法企业,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公布。加强企业人才培训。继续组织实施银河培训工程和蓝色证书培训工程,每年培训企业家100人,培训职工5万人次。到2010年全市民营企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比例达到20%以上,具有中等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达到15%以上。促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建立科技研发体系,大型企业要建立独立的研发机构,提高企业自我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中小企业要走技术引进的路子,积极采用先进实用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六、积极开展经济合作,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十一五”期间,要把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作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好,要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我国加入WTO的机遇,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经营观念。要牢固树立市场化、全球化的观念,用好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积极主动的把视野扩展到全球,敢于跨出国门,到国际市场上去寻找新的商机。实施“走出去”战略,最大限度的开发国际市场,扩大企业的竞争范围,拓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鼓励民营企业利用西部的资源优势,将部分技术成熟、市场容量大的产业转移到西部,“走出去”办企业,占领当地市场。2、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各类经贸洽谈和产品展销活动。要抓住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后原有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充分发挥我市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进行大规模的将外商外资“引进来”。到2010年我市民营经济引进资金占到民营经济投融资总量的40%以上。3、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对外出口。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开发出口产品,增加出口数量。积极发展对外加工贸易、利用境外办企业、转口贸易等多种形式,巩固和扩大出口市场。对主要产品市场为国际市场的民营企业,要在出口退税、土地使用和融资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力争到2010年,民营经济出口总量占到全市出口总量的40%以上。4、加强重点项目管理。积极筹备建立太原市民营企业重点项目库,使我市民营企业优势项目入库率达到70%以上,加强对优势产品、潜力产品项目的考察、论证、立项和储备工作,分期分批向省级主管部门、金融部门、境内外客商和社会各界发布项目信息,吸引争取各方面资金的投入。第六章
                              实现“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一、优化发展环境,构建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1、抓好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的督察落实工作,推动市直有关部门和尚未出台配套文件的县(市、区)加快出台配套文件。2、制定我市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3、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税务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对国家鼓励新办的高新技术、环保、社会福利等行业的民营企业按规定给予税收优惠。对贫困县的民营企业,按扶贫政策给予更大的税收优惠。4、实行平等用地待遇。民营企业用地要与国有企业实行平等的用地政策。凡是新上或扩建生产性重大项目要纳入市级用地计划指标,统一安排;民营企业凡是取得合法土地使用权的,都要依法给予保护;凡是投资国家鼓励项目的,可以在土地租金、出让金等方面按规定给予优惠。5、制定并公布符合我市民营经济实际的产业发展指导目录6、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我市鼓励、引导民间资金向新兴产业投资的政策措施。二、争取各方力量,形成较为有力的资金支持体系1、积极争取国家、省和市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对重大项目的支持。2、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把财政支持的重点放到民营经济的重点调产项目、农副产品加工和出口创汇等产业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纳入全市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的民企项目,可享受市级技改资金、科技三项费用资金、农业产业化资金、财政贴息、财政资助资金的支持。市、县(市、区)两级金融机构要以民营企业为重点,在保证贷款质量的同时,增加贷款规模,对信用度高的民营企业给予一定的贷款额度,由企业按经营情况循环使用。3、建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市级财政由民营经济上缴税金新增部分中拿出一部分,从其他渠道筹集一部分,从2006年起连续五年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采取贷款贴息、资本金注入等方式,以此带动银行和社会的资金投入。各县(市、区)要按照相关规定,尽快建立本级中小企业扶持基金,每年不低于100万,并与市级基金配套投放,到2010年力争市、县(市、区)两级基金总数达到1亿元以上。4、加快建立中小企业担保体系。鼓励支持成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合作,搭建企业与金融部门对接的平台,积极争取银行的支持。大力推广区域内企业互助担保或融资等措施,解决企业短期融资问题。市政府每年安排5000万元资金作为融资担保风险基金注入政府控股的、面向中小企业的担保公司,以加大金融部门向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三、动员社会各界,努力构建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六大服务体系建设。政府引导,并给予适度的补贴,市政府应每年拿出500万元用于各类服务体系的建设。1、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全市民营经济信息网络。2、加快信用担保体系的规范,完善民营经济风险投资担保体系。3、提高创业辅导体系的服务。要建立民营企业创业辅导中心,为创办中小企业开展各类服务。4、加速完善人才培训体系。要依托全市民营经济信息网络,建立全市民营经济人才库,建立民营经济人才培训体系。5、推动法律援助体系的建立。积极筹备成立中小企业法律援助服务中心,开展协调企业劳动和民事纠纷等法律咨询服务。6、建立完善的行业协会体系。抓紧我市中小企业协会的筹建和成立,促进个体行业协会的完善,大力发展协会会员,建立行业竞争自律机制,建立行业诚信评价体系,促进行业发展协调、有序,避免同行业间的恶性竞争。7、市中小企业局要建立民营企业服务热线和投诉中心,及时接受企业的咨询和投诉,同时与市行风办紧密配合,及时查处“三乱”问题,严肃处理违规违纪的单位和个人,为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社会环境。四、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发展民营经济的考核体系1、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协调领导组。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的要求,成立市、县(市、区)两级政府以市、县(市、区)长为组长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协调领导组。领导组每季度至少要召开一次会议,专门研究讨论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2、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体系。市委、市政府要建立县(市、区)民营经济发展指标进挡升位、绿色转型综合考核奖励制度。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县(市、区)给予记功和奖励,对完不成年度目标的县(市、区)要给予通报批评、黄牌警告。对市直各有关部门也要提出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实施年度考核。依据市委、市政府的《决定》,每年市财政要拿出民营企业上缴税金总额的千分之一,用于奖励贡献突出的民营企业和发展民营经济的有功之臣及有关单位。
                                 
                              3、加强领导和监督。各级党委、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和引导民营企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依法统计。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建立党团、工会组织、综合治理机构,要引导企业按照规定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及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要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制,实现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