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公益广告:数学新课标第一册教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3:07:00
全册分析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共十个单元,二十三个练习,二次数学活动。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学生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
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学生,大多数能数1—20各数,会认、写这些数,基本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能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有初步的空间观念,对于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及认识钟表这一类知识相对欠缺。
相对课程资源:
新课标教材第一册在编排体系上根据低年级儿童学习数学的思维特点,注意了与儿童生活紧密联系,加强了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增加了培养儿童创新意识的内容,渗透了最基本的统计知识,在教学内容上遵循《新课标》的新理念,在编排方法和形式上,注意了数学基本思想学法的渗透,注意了对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注意了德育的渗透,注意了智力的开发、学习潜能的挖掘,应用题改为实际运用,图画式实际运用培养学生识图、读图、理解图意的能力,认识钟表,结合认20以内的数,教学生认识整时、半时的时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运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过程与方法:
1、采用直观抽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理解、掌握20以内的数的认识。
2、加强口算算理的理解,强化口算训练。
3、让学生动手摸、量、看、比,区分八个图形。
4、利用教具钟和学具钟,使学生初步认识钟表,认整时和半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2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实际运用
难点:11—20各数的顺序、组成;20以内进位加法的算理;理解图意;认识钟表
教与学的方法:讲解法、谈话法、直观演示法、实验操作法
操作法、讨论法、作业法、应用法、观察比较法、理解记忆法、学习习惯养成法、整理归类法、独立思考法、知识迁移法
教学准备:小棒、数字卡片、口算卡、实物图、几何图形、教学挂图、小黑板、计数器
课时划分:    75课时
数一数                           1课时
比一比                           3课时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2课时
认识物体和图形                   3课时
分类                             2课时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23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                5课时
认识钟表                         5课时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6课时
总复习                           5课时
一、数一数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这节准备课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是为了初入学孩子学习数学知识做些必要的准备。
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
学生基本上能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引导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方法数出数目。
相关的课程资源: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新学年第一天的图画,帮助初入学的学生了解学校的生活,并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从而培养儿童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和爱学习、守纪律、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同时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的过程中,数出画面上的人和物的树木,来初步了解学生已有的数数的情况,为以后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学生数数和认数的情况。培养学生数数的能力和数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 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叙述;数数、认数
教学用具:第1页的主题图、1—10数字卡片
教与学方法:谈话法、观察法叙述法、应用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大家想不想学好数学?
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你们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要让不会数的同学多数几次)
二、看图数数
1、 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材第2—3页彩图。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互相说说,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学生每说一种,教师要反复问:还有什么?
2、 数图中的数量。
教师在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的个数。
(1)数数量是1的事物。
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的回答,贴一面国旗图。)有几位来势?(在国旗的下面出示老师图)
一面国旗,一位来势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两幅图的左边出示数字“1”。)
教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学生自己再小声读一读。
看一看,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数量是1?(一栋教学楼)
(2)数其他数量的事物
仿照(1)进行。
数到数量是3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出来的”或“数出来的”。教师可以让数出来的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数看。数完后,可以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得对不对。
(3)人读报—10各数。
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再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如果读错了,可以让学生数一数圈里的人或物,然后纠正错了的数。如果有时间,还可以不按顺序指数让学生说数。
3、 数教室里的实物。
这幅图上有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教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你左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右边有几位同学?
……
三、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红旗呀,花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下课后,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或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老师和家里人。
四、作业:
(一)开心数数。
一条虫,两条虫,小虫喜欢钻洞洞;
三头猪,四头猪,肥猪走路打呼噜;
五匹马,六匹马,马儿一跑呱哒哒;
七只鸡,八只鸡,公鸡打鸣喔喔啼;
九朵花,十朵花,桃花树下是我家。
(二) 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再数一数。
(三) 用牙签从1摆到10。
(四)按左边的数字涂色。
3          OOOOO
5          OOOOOOO
4     OOOO
7 OOO
8 OOOOOOOO
(五) 想一想,摆一摆。
1、摆O,要和△同样多。   △△△△
2、摆△要比□多2个。     □□
3、摆□,要比△少1个。   △△△△△
板书设计:
数   一    数
主题图
二、比   一    比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比高矮”。这些内容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同时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提供了生动有趣的请境,创造了观察、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充分体验“同样多”、“多”、“少”以及“长”、“短”、“高”、“矮”的含义,并通过合作交流,体会互相学习的乐趣。
相关的课程资源:
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操作、探索、小组合作讨论来进行的。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理解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的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感直,学会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各种比较方法。
会正确表述几种比较关系。
教与学的方法:谈话法、直观演示法、实验操作法、
观察比较法、讨论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主题图、实物图、
生:铅笔、绳子、小棒
课时安排:3课时
比多少       1课时
比长短       1课时
比高矮       1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比多少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先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使学生理解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摆一摆,以便初步懂得“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会正确地表述比较关系。
教学准备:小黑板、主题图、实物图、(生)小棒
教与学的方法:谈话法、直观演示法、
观察比较法、操作法、叙述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请境。
1、 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挂图
小朋友爱听故事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图画,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给学生留出几分钟的思考时间)
2、 讲故事
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把观察到的讲出来。(小兔的房子被大雨冲倒了,要重新盖房子,小猪来帮忙。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他们终于盖好了新房子。小兔还给小猪准备了好吃的呢!水中的鱼儿也给他们加油。)
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通过这幅图画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吗?同桌可以互相说说。
二、讨论探究。
1、同样多。   问:图中有几只兔子?让学生用学具摆出来,同时将4只小兔贴在图下。
问:每只小兔搬几块砖?随着学生的回答,逐一将4块砖与小兔一一对应贴上,每贴一块砖,都用小圆点把小兔和砖连起来,表示一只小兔搬一块砖。学生照此方法摆方砖。
向学生说明:1只小兔搬掉快块砖,正好都对上,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兔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并出示文字,“同样多”。
看看图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1只小猪吃1个苹果,小猪和苹果同样多;一只小兔吃1个胡萝卜,小兔和萝卜同样多等)
2、多与少    依照1教学“多”“少”,在说到“多”“少”的含义时,可以这样一来说明:1只小猪对1根木头,小猪没有多余,而木头有多余,就是木头多,小猪少;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
3、比一比。    问:图中有几个苹果?用学具摆出来。“一只小猪吃一个苹果,够不够?一只小兔吃一个萝卜够不够?”用学具摆一摆,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解决。最后让学生看看,图中还有什么,用学具摆出来并随意进行比较:可以是动物之间直接比较,也可以是动物与水果或其他物品的比较。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同时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三、拓展应用。
1、 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一个同学摆,同桌摆的和他同样多。同桌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教师注意巡视)想一想,怎样摆,能一眼就看出谁摆得多,谁摆得少,或同样多?
2、 说出你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3、 教师拿出一些黄、蓝色的圆形,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圆形多。先在组内交流。(可以数;一对一找;看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等)
4、教材第8页做一做。
四、总结与练习
1、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好,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奥秘呢!只要小朋友们细心观察,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3、哪行多?把多的一行画“O”
△△△△△△△△△△     (   )
△△△△△△△           (   )
4、画O,与△同样多       △△△△△
五、作业布置:练习一第1~4题
板书设计:
比  一  比
主题图
第二课时
课题:比长短
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练习一的第5、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比长短,会表述比较的结果及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一般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比长短,会正确叙述比较关系。
教与学的方法:谈话法、直观演示法、
操作法、观察比较法、讨论法、应用法、自我检查评价法
教学准备:纸条、小黑板、 铅笔、绳子、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 引导观察
教师谈话: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我们来看看,有什么?
2、 交流汇报。  问:你发现了什么?(观察时学生可能会发现有的物品颜色不同,有的物品大小不同,对于这些发现教师都应给予肯定,以保护学生观察的兴趣。但不要作为观察重点。)
3、 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板书:长,短)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 问: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
2、 小组合作操作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3、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不同的方法:(①看出来的。②把纸条横着平放在桌子一头对齐或竖着戳在桌子上(或手上)比出来的……不管学生用哪种方法,只要有道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或纸条)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要把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三、游戏——比长短。
1、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组成小组,比的物品可以自由选择,可以是书上提供的几种,也可以比一比每步多长,谁跳得远等等。
3、 师生一起活动,对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肯定。
四、巩固练习
练习一第5、6、7题。
五、整理学具
要求:1、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2、每次先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袋中,再把桌面上最短的一个装进袋中;3、把装好的学具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板书设计:
比  长  短
第三课时
课题:比高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比高矮,会说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及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比较事物高矮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活动中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互助合作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会比较方法,会正确表述比较关系。
教与学的方法:谈话法、直观演示法、
操作法、讨论法、观察比较法、应用法
教学准备:红花
教学过程:
一、激发揭题
1、导入
(1)谈话:同学们、站在操场上,抬头看看我们的教学大楼,你会有什么感受?你见过龟山电视塔吗?它与我们的教学楼相比,又怎么样呢?电视塔高一、二百米,我们的教学楼只有十来米高,而我们人比电视塔更矮,才1米多高。
(2)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高矮
板书课题:比高矮
2、学生认识生活中的例子,师问:平时你们见过像这样比高矮的例子吗?
学生自由发言
二、体验比较方法
1、引入。
(1)谈话:刚才有人发现老师比他高,你们说对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那么××同学和××同学(两个差不多的身高的学生)比呢?你们还能看出来吗?那你们猜测一下,谁比谁长得高些呢?
(2)你们的猜测对不对?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来知道他们到底谁高谁矮吗?
(3)怎么比呢?大家讨论一下。
(4)比一比:验证××比××长得高,××比××长得矮。
2、探究。
(1)谈话:你也想跟谁比一比高矮吗?请你找到小伙伴比一比。
(2)学生活动:学生纷纷找到自己想比的伙伴,人数不限但不能太多,然后,选择自己的比较方法,进行比较。
(3)反馈:说说你们是怎么比的?请正确的小组和不正确的小组分别展示他们的比较方法。其他学生评价他们的比较方法对吗?说说应该怎么比?
(4)小结:看来比身高的方法很多,但比较是有很多地方要注意:两人的脚在同一平面;人要挺直;做记号时,人还要贴着墙壁。现在你们会比身高了吗?
3、小组排队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
(2)要求:小组长负责,先商量怎样比才能排得又对又快?
(3)分组活动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边演示边说方法。
(4)师:小朋友们合作得很好,队伍排得很整齐,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这种排队的方法是很重要的,大家可要会用哦。
三、拓展与应用练习
1.第12页第7题
(1)说出动物名,并且反馈
(2)比较高和矮,判断对错
2.摸高活动
四人一组,摸一摸,看谁摸的高?(有些学生就会想办法踮起脚摸或跳起来摸)
师:同学们真会创新,能想出这么多法子,使自己摸的比别人高。
3、活动。
(1)想一想,看谁有办法,使××变得比××高?
(矮个的把脚踮起来;站在凳子上;穿上高跟鞋;让别人抱起来;高个蹲下来;把背躬起来……)
(2)小结:你们想了这么多方法,使两个同学的高矮发生变化,那也就是说,高与矮在一定的条件下,也是可以变化的,这种现象在生活中也不少,课外去找一找,试一试。
四、总结体验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
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相关的生活经验: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关的课程资源:由于数小,抽象程度较低,儿童理解也比较容易。儿童已有一定的认识,所以1—5的认识集中编排。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既有利于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又有利于熟练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 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 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 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与动手操作,能认真书写1—5各数,熟练掌握5以内的组成;通过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达到能较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
教学生写数字、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教学难点:数字的写法。
教与学的方法:谈话法、直观演示法、
操作法、观察比较法、讨论法、作业法、理解记忆法、应用法、叙述法
补差措施:通过对口令、打电话等多种练习形式使学困生熟记5以内数的组成;通过手势和具体实物帮助学困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强口算练习使学困生能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指导正确书写1~5各数。
课    时:共12课时
1—5的认识           4课时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5课时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3课时
课    题:1~5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渗透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动手练习,书写工整数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1~5基数含义的理解和写法。
教学难点:1~5各数的写法
教学方法:谈话法、活动法、情境导入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课    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初步认读
1.(出示主题图)师问:你从画面上看到了些什么?数一数分别有几个?
2.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同时教师到各组共同交流并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片片,并摆在桌子上。
5.让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说说1~5这5个数的形状像什么?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
6.师问: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可以摆出你喜欢的图形!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可以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5各数来表示。
7.老师拿出3个苹果,师说:不用出声,在心里说老师拿出了几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请用不同方式表示的学生上台展示。
二、感知数的顺序
出示(3、4、1、2、5)这些数,这样排队好看吗?
请小朋友们拿出数字卡片给他们排出队伍。指名上台摆。
问:你怎么想到这样摆呢?这些数为什么要这样“挨着”?“3”为什么不挨着“1”而要挨着“2”?(“1”过了就是“2”。)你能不能用小圆片摆一摆,解释“1”过了就是“2”的意思。(生操作1个圆片添一个是2个圆片)
谁来说一说2是怎样得到的?(同样方法完成其他各数)
三、教学数的写法
阅读课本第16页。
说这些数字像什么?
师板书每个数字的起笔、走笔及落笔。
学生跟着书空。
学生在书本上拟摹。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1题
(1) 让学生看图说一说,圈中是什么动物
(2) 让学生数一数有几只就在下面的括号里写几。写数时,要认真、工整,教师巡视,发现好的应该及时鼓励。
2.练习二第2题
(1) 引导学生先看第一附图,师问:有几只口哨?用数几表示?
(2) 学生独立完成余下三题。连线时,连线时应要求学生用尺画线。
3.练习二第3题
应该使学生明确根据下面给出的数来涂色。学生涂完后及时反馈。
4.练习二第4题
引导学生先想想1~5的排列顺序,然后在小旗上填数。
5.猜数游戏。
提问: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
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
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只有这一种可能吗?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认识了几个数字朋友?请用你最喜欢的那个数字朋友说一句话。
板书设计
认识1~5
主题图
1         2           3          4           5
课    题:比大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的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会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识辨别符号
教学用具: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挑、2根香蕉;实物投影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导入法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实物投影,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教师讲述故事: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
二、探究新知,比较大小
1、师问:图上有几只猴子?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多?那种水果少?
2、引导学生在黑板上摆出象形统计图。教师在象形图下写出数字
3、师问: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
(1)教学“=”(猴和桃比)。
师说:小猴可喜欢吃桃啦,他们每人能吃到一个桃子吗?摆出图片
指名回答
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请学生观察“>”,可告诉学生“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开口总是对着大数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4)请学生齐读三道算式,并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4、(1)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三、作业:完成练习二第1—6题
四、开放练习:
这里有1,2,3,4,5,=,>,<,一些数字和符号,用这些数和符号组成各种不同的式子。
板书设计:
比  大  小
主题图
3=3               3<4                 3>2
课题:第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几个和第几个,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让学生敢知自然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树除了咳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教与学的方法:
直观演示法、谈话法、操作法、理解记忆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几”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的意思
2、师问:有几个人排对?这时候谁排第一?小朋友排第几?小朋友后面两位叔叔呢?
3、思想教育渗透: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二、巩固运用
1、做一做“全家福”照片
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
汇报结果
2、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3、练习二第6题
学生根据给出的两个数来比较大小,并填上适当的数。
4、游戏:看谁找得快
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三、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1、 学生拿出4个图片和1个三角形学具卡,先自己摆一摆,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三角形可以摆在哪些位置上?
2、教师说,学生摆
(1)把三角形摆放在第二的位置上,可以怎样摆?(学生摆,教师注意现象。)
(2)说说这样摆的理由?
四、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五、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练习二第9题
板书设计:
第  几
主题图
○  ○  ●  ○  ○
课    题:5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5以内的数的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掌握顺序操作的方法
教学方法:操作法、谈话法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小棒、小方块
课    时: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
1、师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给大家听听?顺数1~5,再倒数。
2、 说数比大小的游戏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4的组成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说:今天老师想跟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做吗?准备4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4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辅导。
(2)交流展示
指名让分法不同的学生到前面来展示。让学生说一说,怎么分的,把4分成了几和几。
(3)刚才,大家都想出了那么多方法,可是看起来有点乱,现在老师请你们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而一个也不漏呢?(教师巡视,如果发现有按顺序分的,马上让他上台展示)教师把学生分的过程和结果归纳总结:4根小棒,先往右边移1朵,说明3和1组成4;接着再往右边移1朵,说明2和2组成4;最后再往右边移1朵,说明1和3组成4。并且板书。
(4)全班同学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
(5)引导写出4的组成:把刚才用学具摆的用数字表示,该怎样写呢?板书:
(6)指导读4的组成,读后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4分成1和3与4分成3和1是一样的。
2、小结:刚才同学们用分小棒的方法来发现4的组成,那么5的组成你们会吗?
(1)小组探究5的组成,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习情况,让学生汇报后,指名板书出5的组成,最后进行整理。
3、自学3和2的组成。
4、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探究了5以内数的组成,现在老师检查一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
三、巩固运用
1、做一做
(1)让学生进行5的组成的连线练习。
(2)将能组成5的两堆图片用线连起来
(3)将能组成5的两张数字卡片连起来。
反馈订正
2、练习二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对口令抢答游戏
4、玩猜一猜游戏。
教师先示范,然后学生同桌互相猜一猜。
5、举数字卡片练习。教师任意出示一个数,学生举出相应的组成。如:教师出示4,学生可以举出1和3或者2和2的数字卡片。
四、体验
今天这节课,我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一起读一读好吗?
五、作业       把5以内数的组成说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5的组成
4                4                 4
╱╲            ╱╲              ╱╲
1   3           2   2             3    1
5              5               5                 5
╱╲           ╱╲            ╱╲              ╱╲
1   4          2    3          3    2            4    1
3                3                 2
╱╲             ╱╲              ╱╲
1    2           2    1            1    1
课    题:加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的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学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演示和表述,是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德育渗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与学方法:谈话法、活动法、操作法、直观演示法、叙述法、
教学用具:主题图
课    时: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 投影演示,让学生感知到:1名学生和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
(2) 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 教师说明: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
(1) 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1和2。
(2) 教师说明: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 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来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
(4) 教师进一步说明: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来计算。(板书:加法)
(5) 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
(1) 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他能用1+2=3来表示的加法实例。
(2) (再指题)师问:这副图还可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来表示?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
有2只蓝纸鹤,有1只红纸鹤,合起来是3只纸鹤,算式是2+1=3。
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合起来是3个小朋友。算式是2+1=3
有2个男同学,1个女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2+1=3.
有1个女同学,2个男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1+2=3。
……
三、巩固发展
1、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2)“做一做”的右图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3) 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学生操作
汇报交流
2、看图,体验加法含义
学生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3、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题目,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四、体验
学生说说这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加法
主题图
1+2=3
课    题:5以内的加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熟练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并能正确书写。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法的算法过程,会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
教学重点:激励每个学生说出自己计算的过程。
教学难点:使学生会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与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叙述法、应用法
教学用具:主题图
课    时:第六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
1、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填空)
2、对口令,老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再说说组成几,如:
师:我说1,          生:我说4,1和4组成5。
师:我说4,          生:我说1,4和1组成5。
师:我说2,          生:我说3,2和3组成5。
师:我说3,          生:我说2,3和2组成5。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活动情境
实物图显示:4只小鸟在草地上吃小虫,又飞来一只小鸟
师问: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画面,然后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跟我们大家说一说好吗?
教师鼓励学生提问。然后在学生所提的问题中抽出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吻合的问题“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求出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怎么列式?
指名回答,在小鸟图的下面板书:4+1=
2、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问:怎样算出4加1等于几呢?把你的算法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好吗?
学生2人为小组,每个人都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讨论,注意倾听学生的不同算法,适时点拨。
师:哪组小朋友愿意把你们的算法大声地告诉大家?
指名上台说说自己算的过程。
(可能情况:
(1)看小鸟图,用数数的方法算出来的。
(2)从4开始,加1就接着往下数一个数算出来的。
(3)拨手指数出来的。
(4)知道4和1组成5,所以4加1得5。)
学生的算法也许还有一些,尽管他们的思维方式各不相同,思维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各种算法只要有一定的道理,都应认可。
3、总结提炼
各种算法展示后,可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算法中哪些方法用起来比较简便?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应用前面所学的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应用
1、做一做
先指导学生看左边的图,让学生读懂图意,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师:要求一共有几只小猫?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计算并在方框里填上得数。
得数5是怎样算出来的?
右边的图可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
2、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
要求同桌的同学说一说图意,然后列式计算出结果。
师:小朋友用自己的算法,算出了同样的结果,真了不起。如果我们不看小猫图,也不拨手指,会很快计算出2加3等于几吗?
师:小朋友们说得非常好,以后我们做题时可以慢慢试着用数的组成来计算,这样可就省去了数数的麻烦了。
2、练习三第三题
学生独立作业
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鼓励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计算。
3、练习三第4题
学生认真观察,说说图意
完成算式中的得数。
集体订正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师:小朋友们学得非常好,大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请你们回家后,把今天的收获讲给爸爸、妈妈听,再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家里的物品,提个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它,好吗?
板书设计
加  法
主题图
4+1=5
数数
组成:  5
╱╲
4    1
课    题: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演示和表述,是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知道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减法的含义
教与学方法:谈话法、操作活动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主题图
课    时:第七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
1、 设置加法的情境,学生列出算式,说出加法的含义
2、 出示加法算式,学生口算,说说想法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1) 出示活动投影片,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先有三名学生,后来走了一名学生
(2)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三个同学走了一个,也就是从三个里面去掉了一个,还剩下两个。
2、学习减法算式
(1) 由人抽象出数字
(2) 教师说明:从3里面去掉1个,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 引导学生数一数还剩下多少,用数字几来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
(4) 师问:减号表示什么意思?
(5) 教师进一步说明:从3个里面去掉1个,用减法计算。(板书课题:减法)
(6) 读减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巩固减法知识
(1) 教师演示气球图,学生观察,创设情景
(2)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引导学生回答:4个气球飞走了2个,还剩几个?)
(3) 师问:要求还剩几个,用什么方法?为什么?(引导学生答出:从4个里面去掉2个,求还剩几个,用减法计算)
(4) 列出算式,教师板书
三、巩固运用
1、动手操作,体验减法的含义
(1) 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2) 师问:你能像我边摆边说吗?
(3) 学生独立操作,表述含义
(4) 指名演板,学生评价
2、看算式摆一摆
(1) 出示算式
(2) 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减法含义的理解
3、看图,体验减法的含义
学生观察教材第27页第5题,说说图意,将算式填完整。
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师问: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用减法计算呢?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减法算式表示。
四、体验
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减  法
主题图
3-1=2
4-2=2
课    题:5以内的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减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表述,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经历减法的计算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激励每个学生说出自己计算的过程
教学难点:使学生会用数的组成只是来计算5以内的减法。
教与学方法:谈话法、活动法、操作法、叙述法、观察法、应用法
教学用具:主题图
课    时:第八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
1、复习5以内的组成
(1) 师生互对口令
(2) 生生互对口令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活动情境
(1) 出示实物投影,让学生看到:有5个苹果,刺猬驮走了2个
(2) 师问:根据这副图,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提的问题也许很多,有些问题甚至不着边际的,只要学生敢于提问,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然后在学生所提的问题中抽出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吻合的问题“还剩下几个苹果“
(3) 师问:要求还剩下几个苹果,怎么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2、交流各自的算法
(1) 师问:得数3是怎么得出来的?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教师巡视,注意倾听学生的不同想法
(3) 请持有不同想法的学生上台说说自己算的过程。
3、总结提炼
(1) 师问:不看图,不用点数的方法,你会计算吗?引导学生想数的组成方法。使以直观计算的学生逐渐脱离直观,过渡到应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
三、巩固应用
1、做一做第一题
(1) 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意
(2) 指名说说怎样列式,以加深对减法的理解。
(3) 学生计算,并在方框里填上得数,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是怎样算的。
(4) 指名说说算法。
2、做一做第二题
(1) 学生看图动手操作。
(2) 填出方框中的得数。
(3) 指名说说算法。
3、练习三第7题
(1) 学生独立完成。
(2) 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鼓励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
4、练习第8题
学生互说图意,完整填空,互说算法。
四、体验
引导学生说说一节课的收获。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从一个数里面去掉其中的一部分,求剩下的另一部分,用减法来计算。
五、板书设计
减  法
主题图
5-2=3
数数:5 4 3
1 2 3
组成:  5
╱╲
2   3
课    题:5以内加减法的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会正确应用自己熟悉的方法特别是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1~5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游戏的活动,让学生熟练地掌握5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巩固用组成的方法来计算;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练习中,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用数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5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组成的方法计算
教学与方法:练习法、活动法、
教学用具:卡片、
课时:第九课时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复习数的组成
(1) 师生齐对口令
(2) 开火车,指名对口令
全班集体判断
(3) 同桌之间互对口令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三第9题
(1) 投影出示左图
(2) 指名说说图意
(3) 学生列式计算,说说计算的想法,鼓励运用组成方法的学生
(4) 投影出示右图
(5) 同桌之间互说图意
(6) 独立列式计算,自说计算的想法,指名说说计算的方法
2、练习三第10题
(1) 学生独立计算,填出方框里的数
(2) 集体订正,展示学生的作业,学生独立批改
(3) 指出左边一组题,让学生对比
(4) 小组讨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5) 指名回答,让学生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三、活动游戏
1、对号上车游戏
(1) 教师出示5张卡车图片,讲述游戏规则:每张卡片是一张车票,凭票上车,卡片上的得数对应汽车方框中的数,对上了就可以上车了。
(2) 教师发给几位小朋友每人一张卡片,卡片上写有算式。
(3) 请持有车票的小朋友对号上车,其余学生当小老师,评判她们是否上对了车(音乐)
(4) 指几名学生说说算的过程
2、独立作业
2+1=     4-3=       5-3=        4+1=        5-4=        3+2=
板书设计:
加、减法
课    题:0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0的实际意义,会读会写0;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没有的含义和起点的含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整洁地书写“0”。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达到本学时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想像力、合作、探究能力,认真书写的好习惯;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知道0的含义和正确书写0。
教学难点:理解0的各种含义及应用。
教与学方法:谈话法、操作法、观察比较法
教学用具:主题图
课    时:第十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
1、 师说:老师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它是谁?看它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猜为什么有这变化?(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学生描述三只猴子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充分发挥相像,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行。
二、 探究新知
1、 揭谜底,教学第一种含义
师说: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数数看。
(1) 揭示第一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学生用2表示,举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学生用1表示,举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没有表示没有的卡片,学生产生疑问。
教师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有的学生领悟到什么,举起课前让准备的空白卡片。
揭示课题:什么也没有用“0”表示。
板书:0的认识。板书“0”并领读。
(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老师竖起1根手指,让学生说是几(学生读“1”);再竖起1根手指,让学生说是几(学生读“2”)。
师说:老师握起拳头,我一根手指也没有竖起来,这时我指头的个数可以用0表示。那么,你能想办法用桌上的文具、书包里的书或其他东西表示“0”吗?
学生充分联想,利用藏起桌上的物品、书包里的书、口袋里的东西等方式来表示“0”。
2、 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让学生进行观察。
老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0在1 的前面)
师: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学生从前往后读0-5,体会数越大离0越远)。
师: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大。
让学生试比较三角板和黑板擦的长度,让学生看到两样东西的一端都对齐“0”起点,三角板的另一端对齐5,黑板擦的另一端对齐2,说明三角板的长边长,黑板擦的长边短。
老师强调:量东西长度时,“0”就是起点。然后,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起点“0”。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老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起点。见过跑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老师可以用长米尺示范性地量,说出大概远近,注意强调:尺子的“0”起点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事先在教室前面地上贴上“0”起点纸条)
指名请学生到教室前面从老师设好的“0”起点起跳,比赛跳远。
说说怎么比才公平。
说说课后比赛跳远时,也要注意什么。
(一听说比赛跳远,学生立即兴趣大增,而且主动当起了小裁判,从“0”起点起跳的规则也深入人心。)
3、 教学书写“0”
老师:学习了“0”的这么多作用,我们应该掌握好“0”,写好“0”。
(1) 说说要写好“0”应注意什么。
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写“0”,注意什么。(注意0要封住口,要写得长长圆圆、要圆滑,没有棱角……)
(2)老师边总结边示范写“0”。
学生跟老师书写。然后全班同学在书上第29页描写“0”,请两位同学上小黑板描写,全班同学评价谁有缺点。(学生提出的优缺点比老师想的更有针对性,更贴近学生实际,老师要充分肯定、鼓励学生的说法,但也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三、 巩固应用
1、 练习四的第1 题。
(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2) 学生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整洁规范。
2、 练习四的第2题。
(1)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写有0-5的数字卡片。
(2)排好顺序的小组派代表上台演示。
(3)有不同排列顺序的组都可以上台展示,鼓励不同的排法。
四、 体验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0,放学后请仔细观察,看看哪些地方还能见到它?并试着想想它在此处表示什么意思?下来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五、 板书设计
0的认识
主题图
0    1    2    3    4    5
课   题: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的活动,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方法:谈话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操作法、观察比较法
教学用具:主题图
课时:第十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教学得数是0的减法
1、出示投影,创设情景:窝里有3只鸟,然后它们一起飞向蓝天.
2、师指多名学生说说图意
3、师问:要求窝里面还剩下几个气球,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结果是多少?表示窝里面一只鸟也没有了。
教师板书算式
4、引导学生观察:这道算式的减号前后两个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对!它们是相同的,从3个里面去掉三个,一个也不剩,就用0表示。所以,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0。
5、活动:教师手中有5本书,她把这5本书全部送给一个同学,老师还有几本书?你能列出算式吗?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二、教学一个数加0、一个数减0
1、教学一个数加0
(1) 出示图画,引导学生观察两片荷叶上的青蛙图
(2)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每片荷叶上各有几只青蛙?师问: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3) 师问:怎样列式呢?为什么要加0呢?得数是多少?
师板书
师问:为什么还是等于5?(原来5和0合起来,一个也没有增加,所以还是5,因而一个数加0还是那个数)
2、教学一个数减0
(1) 出示算式:5-0
(2) 师问:大家想一想5-0等于多少?为什么呢?
师说:原来5个东西里面去掉0个,就是1个也没去掉,所以还是5,因而一个数减0仍得这个数。
三、运用巩固
1、练习四第三题
(1) 学生看书,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图意
(2) 学生独立填出算式
(3) 指名在实物投影上集体订正,学生判断
2、练习四第四题
(1) 学生独立填出算式
(2) 集体订正,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使学生明白3+0和0+3的含义相同,结果一样。
3、练习四第五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找出异同,渗透函数思想。
4、练习四第六题
开火车口算,指题说说想法。
四、体验
说说今天这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
教材第29页做一做
六、板书设计
0的加减法
主题图
课题: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对0的实际意义和有关0的加减法加强巩固掌握,并且对前面的一些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巩固复习有关0的知识和本单元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进行5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与学的方法:练习法、作业法、应用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时:第十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看图填数
■■■     △△△△    ★★★★★      ◎                 ●●
(   )     (   )      (    )     (  )   (  )    (  )
二、指导练习
1、 练习四第6题
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题目的要求是“看谁算得都对”。只要求正确,不提速度方面得要求,但还是限定在3分钟内完成。
2、 练习四第7题
复习序数的含义,让学生根据图意把图中每个学生跑的位置用数字表示出来,同时教师也讲解一些有关体育方面的常识。
3、 练习四第8题
要求学生用一一对应来比较多少。教师引导学生看图,一只小鸡对一条小虫,有两只小鸡没有虫吃,小鸡有多余的,这说明小鸡比小虫多2,还可以说小虫条数比小鸡只数少2。
4、 练习四第9题
是5以内各数的书写练习,学生在书上描写数字。
5、 思考题
这是一道条件不确定的开放题,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三、作业:在作业本上写1~5。
板书设计:
综  合  练  习
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和图形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学生的认知结构与相关的生活经验: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因此,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经验。上学后,随着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将这种感性经验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相关的课程资源: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首先,教材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这些物体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这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培养起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然后,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辨认和区别四种立体图形。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平面图形的认识是充分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的,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能区别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与学方法:讲解法、直观演示法、谈话法、操作法、讨论法、观察比较法、理解记忆法、应用法。
补差措施:通过实物帮助学生建立具体表象,认识四种立体图形和四种平面图形,并能够加以区分。
教学准备:四种立体图形的实物。
课时:3课时
认识立体图形          1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          1课时
综合练习              1课时
课    题: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初步认识四种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和区别这四种立体图形。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谈话法、活动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投影、各种立体图形的实物
课    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
师说: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 操作感知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1) 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老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分成以下几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 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 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 记忆想像。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老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闭上睛眼按老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老师给出的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3、 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 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 “做一做”第1 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较稳固。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老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 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五的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在教科书上完成。
五、体验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认 识 图 形
主题图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球
课题:认识物体和图形(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34页、35页做一做,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四种平面图形,会辨认它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与学方法:
讲解法、谈话法、操作法、讨论法、观察比较法
教、学具准备:
1.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 图形卡片。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又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有三个角的;一组是圆圆的。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概念,并相机板书名称。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形:是长长方方的,平平的。
正方形:是四四方方的,平平的。
三角形:是有三个角,平平的。
圆:象圈圈。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2、 数图形。
练习五第3题,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3、画一画
练习五第1题。
板书设计:
认 识 图 形

课题: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练习五的4、5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四种立体图形和四种平面图形,能区别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2、通过摆一摆、搭一搭、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区别辨认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
教学重点:区别长方体与正方体、长方体与长方形、正方体与正方形、圆形与球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拿图形。
1、看老师拿的实物或图形,说出它的名称。
2、老师说名称,学生按要求拿出相应的图形。
3、同桌之间一人说名称,一人拿图形。
二、画一画。
利用立体图形画出平面图形,进一步巩固它们之间的联系。
三、搭一搭
小组合作用立体图形摆一摆,看看哪些图形能搭稳,进而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四、摆一摆
以小组为单位,可以先参照书中练习五的第4题中的图案摆一摆,再发挥自己和同伴的想象力,摆出各种图案,并说一说都用了哪些图形,用了几个?
五、完成练习五的第4、5题。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第五单元     分类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教材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分别安排了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两部分。
学生认知结构和相关的生活经验:
学生在生活中能按要求进行简单的分类,但还没有形成分类的概念,故教学中要让学生形成分类的概念,并能根据要求、标准进行分类。
相关的课程资源:
在单一标准的分类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在不同标准的分类活动中,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分类的基本方法,所以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的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自己亲身感受、亲自动手操作,体会分类的意义,学习按单一或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不同的要求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学会自己选择合适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与学方法:
谈话法、观察比较法、操作法、应用法
补差措施:通过观察去发现各种实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习按不同的要求进行分类。
教学用具:
主题图、不同的学具、彩色笔、
课  时:共二课时
分类(一)                       1课时
分类(二)                       1课时
分  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练习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际生活场景的观察,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将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具:有关水果、文具、玩具、饮料的情景照片;音乐;货柜台及物品(水果类、学具类、蔬菜类、家用电器等多种物品)、学具盒
学具: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出示一张水果照片。
师:这张图片漂亮吗?你逛过超市吗?这张图片是老师“十一”长假逛超市用相机拍下来的,还有几张,想不想看?
师:那好,待会同学可要仔细观察每张照片,看谁看完之后,能告诉大家,你都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从生活引入,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
二.情景中探索、生活经验的升化。
(一)从生活经验中悟出新知。
1.电脑一张一张显示超市里拍的照片。(让学生自由地说)
2.几张照片放在一起。
3.抽学生说。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说了这么多。你发现这些东西是怎么摆放的?
师:你们的发现都不错。苹果和橙子放在一起。因为它们是同一类,是水果类。像超市这样把同一类的物体放在一起,就叫分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类的方法。
板书课题:分类
师:超市为什么要这样分类摆放商品?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初步体会分类的意义,分类使生活更方便了,同时感受到我们的生活周围就有数学。]
(二)实践体会,分组动手摆,生活经验的升化。
1.师:“十一”长假,超市里购物的人很多。这不,今天超市又运进很多商品,超市的叔叔阿姨可忙呢!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先把这些商品分分类吗?
要求:首先,同组的小朋友一起看看,在你们桌上有哪些商品图片?
然后,商量、讨论怎样把这些东西分类摆放好。
再动手合作把物品分类摆放好。
2.小朋友动手合作摆放。 (放音乐,让小朋友在欢快的音乐中活动)
3.小组参观、交流、汇报。
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们是把哪些商品放在一起的?
请一组同学汇报,其他组的同学评价。(组织学生交流、评价,培养交流、评价意识)
4.给每一类起名字。
师:我(老师)觉得四个小组摆得挺不错,你们这些“员工”做得非常好。你们把苹果、西瓜、葡萄等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生答:水果)对,它们都是水果一类的。那其他几类你能也起个名字吗?
5.请每组选一个代表上台,将商品放进各区域。
经过我们“小超市员工”分类摆放,“小经理”的整理,这些东西就不乱了,看起来就清楚了,找起来就方便了。
比如,爸爸要买苹果,到哪儿选购?你要买铅笔,到哪儿选购?妈妈要买菜,到哪儿选购?张老师要买电脑,到哪儿选购?(列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
6.购物活动:(屏幕出示一张购物清单)
张老师今天想到超市去购物,请看我的购物清单,问:谁愿意带着张老师去超市买呢?
(引导学生找出同类的物品,再拿取)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交流的优势,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分类活动的平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经历和体验分类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7.德育教育,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师:分类带来这么多方便,你们说分类好不好?
平时,我们同学们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都要分类整理好,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课中律动。
(四)分类知识的抽象运用
师:刚才,同学们动手合作分类摆放物品,做得非常好,下面,我们来玩一个闯关游戏吧!有信心吗?
1.出示课本第40页第1题。
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出示课本第40页第2题。(出示投影片)
师:用你喜欢的颜色把车涂上颜色,看谁涂得又对又好。
小组内互相欣赏。
推选1~2名全班展览。
引导学生观察,进一步分类:这4辆车还可以怎么分?没有涂色的这四种可以怎么分类?(学习分类细化)
3.出示课本第40页第3题。
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它三个不是同类。
(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回答,教师再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的运用练习,加深对分类的理解和体验。]
三.课堂回顾
1.师:在这节课上,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汇报。
师:今天大家学会了分类,掌握了分类的一些方法。同学们课后能运用这一知识做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1、以小组为单位对学具盒进行整理。
[设计意图:除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还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中。]
2.今天回家后用我们学过的分类方法,把自己的书包、学具盒进行整理,明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整理得好。
板书设计:
分  类
水 果          玩 具           文 具           家 电
课    题:分类(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学会分类的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掌握按照不同标准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
找出不同的分类的标准
教与学方法:
谈话法、操作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铅笔、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都做了哪些有趣的活动?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教学分铅笔
(1) 师问:老师手里有一把铅笔,仔细观察,这些铅笔都一样吗?
想一想都是铅笔,可以怎样分一分呢?
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先观察,然后一边分一边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2) 同桌之间合作分铅笔
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汇报
师说:哪组同学愿意向大家介绍,你们是怎样分的?
(按颜色分、按有没有橡皮头分、按有没有削过分、按笔杆的形状分、按铅笔的型号分、按笔杆的材质分)
(4) 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通过动手操作,我们将同一种物品——铅笔进行了分类,可以按照颜色分,可以按照有没有橡皮头分,可以按照有没有削过分,可以按照笔杆的形状分,这些都是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的,每次分的标准不同,分得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三、巩固练习,体验不同标准的分类
1、分花(第40页第4题)
(1) 师说:想一想,你会怎样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2)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3) 师小结:这4朵花,颜色、叶子的形状各不相同。根据这些不同之处,我们找到了两种分法
2、分图片(第39页做一做)
(1) 学生仔细观察这组图片,找找它们之间不同的地方。
(2)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分法
(3) 指名汇报
(4) 师小结: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
3、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42页第5题)
师说: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下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就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你能把他们分分类吗?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种分法
指名汇报交流
4、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师说: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们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小组活动
集体反馈交流
小组汇报
四、体验
学生总结
师说: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种本领,请同学们利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书包、书柜、衣柜整理好。
五、板书设计:
分    类
第六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学习“1~5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全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
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相关的生活经验:
学生在学前已对10以内的数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这里重点是让熟练地掌握序数,数的组成,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相关的课程资源:
本单元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5、 使学生能认、读、写6~10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6、 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会比较他们的大小
7、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8、 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9、 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
a) 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6~10各数的过程。
2、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
教学生写数字、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教学难点:
数字的写法。
教与学方法:
谈话法、直观演示法、讲解法、操作法、讨论法、观察比较法、作业法、
补差措施: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6~10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会用符号比较它们之间的大小;能利用数的组成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口算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还能看图说图意和列出算式。
课    时:共二十三课时
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5课时
连加、连减……………………………………………2课时
加减混合………………………………………………2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数学乐园………………………………………………1课时
机动……………………………………………………1课时
课     题:6和7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6和7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他们的大小。
2.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教与学方法:谈话法、直观演示法、观察比较法、讨论法、叙述法、操作法
教具准备:主题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
课    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
师:你想知道更多的数字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什么?(板书:6、7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数数
(1) (出示主题图) 师说:图上有些什么?
指名回答
(2)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师问: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引导学生答出: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添上1是6。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问:还可以怎样数?
引导学生答出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问:数一数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引导学生答出: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
(3) 师问: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位互相数一数。
(4)师(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2、教学认数
(1) 师说:同学们再数一数第42页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教师贴出数字卡片6和7。
学生齐读并从数字卡片中找6和7。
(2)师说: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指名回答)
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镰刀)
(3)师说:请你分别数出6根和7根小棒。
用你手中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学生摆一摆,并到投影器前面演示摆的图形。
3、教学数序
(1)教师出示计数器先拨1个珠子。
学生齐数1、2、3、4、5。
师问:5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5添1是6)。
6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6添上1是7)。
(2)师出示直尺图,只写出0、1、2、3、4、5、(  )、(  ),你知道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3)抢答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4、比较大小的教学
(1)出示5、6、7的点子图
师问: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比比看,谁比谁小?
指名回答
教板书:5○6  6○7。
师问: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指名回答
教师板书:5<6    6<7。
(2)师问:谁比谁大呢?谁会说呢?
教师板书:6○5    7○6。
师问: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指学生尝试在黑板上填符号
5、教学序数
(1)教师奖励学生红花,先发5朵,再发1朵,问学生是几朵。
(2)指6名学生到前面。
师问:从左数6个同学指的是谁?从右数第6个同学是谁?(指名回答)
(3)(出示图)师问:左数第6瓶有□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瓶,第7瓶有□条鱼。
学生数一数,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6、指导书写
师指导示范:6的写法,下半圆要圆起来;7比较好写(板书6和7)。
学生填在书上。
三、全课总结
师问:今天大家有什么收获?
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用数字说一个故事,四人小组说一说。
分组说说,指名回答。
四、板书设计
6和7的认识
主题图
点子图
5<6      6<7
6>5      7>6
课    题:6、7的组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感受6、7的组成,熟练地说出6、7的组成。
b) 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个组成,会想到另一个组成。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有顺序地形成数的组成
教学方法:谈话法、观察法、活动法
教学用具:数字卡片、学具
课    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说:同学们,小白兔最喜欢吃什么?今天,两只小白兔拔了6个萝卜,它们两个应该怎么分这6个萝卜呢?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学习6的组成
师说:请你拿出6个小棒来代替6个萝卜,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分分看,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四人小组,把你分的结果在小组汇报一下。
教师巡视,听取汇报。
请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其他小组做补充。
选出按顺序分的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学生评价,并且明白按顺序分的好处。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熟记组成
师说:刚才,同学们通过分小棒,知道了6的组成有这么多,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记下来,容易吗?你能想办法轻松的记下来吗?
指学生说说想法。引导学生说出根据一个组成可以想到另一个组成。如:由5和1组成6想到1和5组成6。……
小组合作记忆6的组成。
指名对口令
2、学习7的组成
师问:你能用7个圆片分成两堆,找出7的组成吗?
学生独立操作摆圆片。当学生发现6和1组成7时,师问:你看到这一组,可以想到什么?(1和6组成7)
其它两组的组成教学方法同上。
学生自由记忆7的组成
三、巩固运用
1、练习七第一题
学生独立开书填空
同桌之间互相订正
齐读反馈
2、师生举数字卡片来对6的组成。
如:师举1,生举5,齐说1和5组成6
3、同桌之间打手势来对7的组成。
同桌之间相互评价,鼓励
四、小结体验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大家通过努力,找到了6、7的组成,并且学会了只要记住一组,就会联想到另外一组。
五、板书设计
6、7的组成
6             6            6
╱╲           ╱╲         ╱╲
5    1         4    2       3   3
6             6
╱╲         ╱╲
1    5       2    4
7             7             7
╱╲          ╱╲          ╱╲
6    1        5    2        4    3
课    题:6和7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操作法
教学用具:主题图、小棒
课    时: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说:同学们,今年你们都几岁啦?(有的6岁、有的7岁)今天,是晓钢的生日,妈妈给他买了一个蛋糕,而且还插上了蜡烛(左边2根、右边5根)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加法
(1)(出示蛋糕图)师问:你看到了什么?
那么晓钢今天几岁呢?该怎样列算式?
指名回答算式,板书:2+5=7
师问:2+5为什么等于7?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运用组成的方法来计算加法)
师问:谁的算式和他的不一样?
板书:5+2=7
师问:同样一幅图,你们怎么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师小结:由于大家看得方向不同,所以根据一副能够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2)摆一摆
师说:你今年几岁了?你能不能用小棒代替蜡烛,摆在两边,考考你的同桌?动手摆一摆吧!
学生动手摆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指名汇报
教师板书,并问问学生计算的方法
2、教学减法
(1) 创设情景:7根蜡烛吹灭了2根
(2)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有7根蜡烛,吹灭了2根,还剩几根?)你能列出一个算式吗?
板书:7-2=5
师问: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运用分成的想法)
师问:如果想求出吹灭了几根,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指名回答,板书:7-5=2
指名说说计算方法
(3)(出示虚线)师问:虚线是什么意思?7里面去掉2还剩5,7里面去掉5还剩2。所以,根据这幅图,我们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4)摆一摆
师说:你们想吹灭几根蜡烛,用圆片摆一摆,用小棒表示虚线。看看你们能列出几道减法算式,并且写在纸上
学生独立活动
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指名汇报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1) 学生独立填空
(2) 指名说说图意,并且订正
2、练习七第4题
(1) 指名说说图意
(2) 学生独立填空
(3) 集体反馈
3、练习七第5题
(1) 学生独立完成
(2) 集体订正,说说图意,并说说算的想法
4、练习七第6题
(1) 教师示范,连线的方法
(2) 学生尝试完成
(3) 指名在实物投影上集体反馈
四、小结体验
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
练习七第7题写算式
六、板书设计:
6、7的加减法
5+1=6              7-1=6
1+5=6              7-6=1
课  题:6和7加减法的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熟练地计算6和7的加减法;能利用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
加强练习,巩固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熟练地计算;看图列出四道算式。
教与学方法:
练习法、作业法、
教学准备:
生活中的数的图、口算卡片、数字卡片
课时: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复习6,7的组成。
同桌互相说说几和几组成几和几组成边说边写出来
6                 7
/ \                 / \
□ □              □ □
2、算一算,说一说
7+0=     7—6=      1+6=      7—1=
7—4=     2+5=      7—3=     4+2=
4+3=      1+5=      7—2=     3+3=
选择其中两题让学生说说算法。
3、生活中的数
出示书中的图。
除了教材上提示的内容外,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数(包括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与生活的联系,同时还注意让学生体会用所学的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的乐趣。
二、练习指导。
练习七第8—12题。
1、第8题。学生拿出点子图摆一摆,边摆边说出相应的两道加法算式。同桌合作完成,师生一起评议。
2、第9题。答案有多种。练习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如果有的学生用一个自然数和0组成一个大数减小数的算式,教师应给予鼓励。
3、第10题。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谁算得对。
4、第11题。数图形。三角形有8个,圆有7个,正方体有5个。
5、第12题。学生独立填在书上,做完后集体评议。
6、在○填>或<。
6○7    1○0        7○1    5○6       7—7○7
三、板书设计
6和7加减法
5   6   1   0   7   3   4   2
课  题:用数学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页的“用数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生活,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在具体事例中学习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能看懂图意,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
看懂图意,并能正确表达,知道括号、问号的含义。
教与学方法:
谈话法、直观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理解记忆法、叙述法、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练习用题卡。
课时: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天那么高,那么蓝。学校组织同学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参加吗?
生:想。
师:好!我们出发。
(出示主题图)
师:看,多美的乡村风光,美丽的草地、饱满的向日葵、美丽的蝴碟、丰收的果树,多美啊!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草地上去玩,而且还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帮助老师用数学解决实际的问题,你们能做到吗?
生:能。(出示课题:用数学)
二、合作研讨。
1、师:我们先看一下草坪上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
(出示第一幅图并演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自己思考一下。
生思考后汇报:草地上有4个小朋友在捕碟,又来了2个(课件演示)。
师:那么在这里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数学朋友,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课件出示大括号)
师:请你猜一猜这个朋友叫什么?
生大胆地发言,对说出大括号的学生,应予以肯定和表扬。
师:我们的新朋友叫大括号,他的意思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课件出示:?个)
师:你的问题提得真好。“?”就代表了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再分小组讨论研究一下,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研究后把答案写在本子上。
师:(巡视)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研究结果?
生:我们小组的列式是:4+2=6,草地上一共有6人。
师:谁有问题要问?
生:这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4+2为什么等于6?
生:原来有4人,又来了2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把4和2合并在一起用加法来计算。
生:4和2可以组成6,所以4+2=6。
师:同学们真职明。我太佩服你们了。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而且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2、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叔叔家,看他在干什么。
(出示第二幅图。)
师:看这幅画与第一幅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幅画大括号下面是?号,求一共有几人?第二幅画大括号下面是7个,?在上面。
师:你说得很好,那你能为这道题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2个,还剩几个?
师:这个问题我们分小组来解答。
师:请小组汇报,说清楚你们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这么列式?
生:我们小组用减法来计算。因为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2个,就是从7里去掉2个,还剩5个,所以用减法计算。列式7-2=5。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这次郊游你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它们。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三、反馈强化
1、(出示石榴树)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下。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2、师:大家快来看,谁飞来了?(课件出示蝴蝶图)
师:你们能解决蝴蝶的问题吗?
学生写算式,集体订正。
四、当堂巩固
师:你们还想不想继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生:想。
1、师出示一组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订正,选一题让学生说想法,对做对的及时表扬。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职明,帮助老师解决这么多问题,非常感谢大家。那么通过今天的郊游,你想对大家说什么吗?
学生随意说,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现在让我们回家吧。
2、完成书上第51页的第1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七第14题。学生独立看图写算式。
4、练习七第15题。
这是一道开放题,可以摆的算式很多,练习时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摆,主要让学生感受到多种摆法,不必要求学生全部摆出来。
五、总结
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
六、板书设计:
用数学
主题图
4+□=□
7-□=□
6○□=□
课     题:8和9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8和9。
2.使学生知道9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3.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去体会、了解;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
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8。
教与学方法:
谈话法、观察法、比较法、
教具准备:
主题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
课    时:第六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
师:你想知道更多的数字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什么?(板书:8、9的认识)
二、讨论新知
1、教学数数
(1) (出示主题图) 师说:图上有些什么?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指名回答(校园两旁有8棵树;花坛里有8朵花;黑板上有8个字;黑板下摆放着9盆花;有8个同学和1位老师在花坛旁劳动;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
教师给予顺序的指导
(2) 师问:谁会从1数到9,从9数到1?(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位互相数一数。
2、教学认数
(1) 师说:同学们再数一数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教师贴出数字卡片8和9。
学生齐读并从数字卡片中找8和9。
(2)师说:仔细观察一下数字8和9的形状分别像什么?(指名回答)
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
(3)师说:请你分别数出8个圆片和9个三角形,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学生摆一摆,并到投影器前面演示摆的图形。
3、教学数序
(1)教师出示计数器先拨1个珠子。
学生齐数1、2、3、4、5、6、7。
师问:7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7添1是8)。
8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8添上1是9)。
(2)师出示直尺图,只写出0、1、2、3、4、5、6、7、(  )、(  ),你知道填什么?
(3)抢答    师:7的后面是谁?8的后面是谁?9的前面是谁?
4、比较大小的教学
(1)出示7、8、9的点子图
师问: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比比看,谁比谁小?
指名回答
教板书:7○8  8○9。
师问: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指名回答
教师板书:7<8    8<9。
(2)师问:谁比谁大呢?谁会说呢?
教师板书:7○8    8○9。
师问: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指学生尝试在黑板上填符号
5、教学序数
(1)教师奖励学生红花,先发8朵,再发1朵,问学生是几朵。
(2)指9名学生到前面。
师问:从左数8个同学指的是谁?从右数第9个同学是谁?(指名回答)
(3)(出示图)学生给蝴蝶涂色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6、指导书写
师指导示范
三、巩固应用
1、练习八第1题。先让学生在框里填数,理解基数意义,再说说小猪在第几节车厢,理解序数意义。
2、从1到9按顺序连线后是一辆车,这时一位小朋友搀着一位老奶奶过马路,可适时对学生进行敬老和安全教育。
四、全课总结
师问:今天大家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8和9的认识
主题图
点子图
7<8       8<9
8>7       9>8
直尺图
课  题:8、9的组成
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内容,练习八第3、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感受、掌握8、9的组成;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感受组成;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8、9的组成。
教与学方法:谈话法、操作法、讨论法、理解记忆法、
教学准备:1~9数字卡片,学生每人准备8个小五星,9个小圆片
课   时:第七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数?请你们用手势表示圆圈中填什么符号?
7○8         8○9        8○6            9○5
2、引入:猜一猜。
一个数比9小,这个数可能是几?
一个数它既比9小,又比7大,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
上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8和9,而且还学会了8、9的写法,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8、9,了解8、9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8的组成
(1)动手操作。①请大家拿出8个小五星,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分分看,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分的结果在小组里汇报,教师巡视,听取汇报。
③小组交流。(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8      8      8     8     8     8     8
/ \    / \    / \   / \   / \   / \   / \
1   7  2   6  3   5 4   4 5   3  6  2 7   1
④根据板书,再独立完整地摆一遍。
(2)小组讨论。
刚才,同学们通过分五角星,知道了8地组成有这么多,可是要把这么多地组成都记下来,可真不容易。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黑板上的内容,你能想办法减少一些记忆的内容吗?同桌互相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看一个,记两个,这样就只记住4个就可以了。
同学们知道了1和7、2和6、3和5、4和4组成8。由1和7组成8,想到7和1组成8。由2和6组成8,想到6和2组成8。由3和5组成8,想到5和3组成8。我们只要记住1和7组成8、2和6组成8、3和5组成8、4和4组成8这4组就可以了。
学生试背8的组成。
2、9的组成。
(1)学生拿出9个圆片摆一摆,并把摆的结果填在方框里。
9        9        9        9
/ \      / \      / \      / \
8   1    7  □    6  □    □ □
(2)不用摆圆片,你能说出另外几组吗?
(3)小组交流你怎样记住9的组成。(要求学生通过联想推出看到一组组成,马上想到另一组组成。)
三、反馈练习。
1、师生举数字卡片来对8和9的组成。
2、同桌两人打手势对8的组成。
3、填一填。
8        8         □        8
/ \      / \       / \       / \
2  □    4  □     5  3      □ □
□        9         9        9
/ \       / \       / \      / \
7  2      6  □     5  □    □ □
四、小结与作业。
1、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8、9的组成,并且学会了只要记住一组,就会联想另外一组。
2、作业。
(1)教材书第55页做一做。
(2)练习八第3、4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第5题。体现了统计思想,练习时先让学生明确要求,再数数并填表,最后比较大小。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数,统计数据并比较大小的过程。
五、板书设计
8、9的组成
8      8      8     8
/ \    / \    / \   / \
1   7  2   6  3   5 4   4
9        9        9        9
/ \      / \      / \      / \
8   1    7  □    6  □    □ □
课    题:8、9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56、57页的内容,练习八第6-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会看一幅图写四道算式
教与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图片
课    时:第八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尝试计算
1、出示恐龙图画
师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学生看图写算式
(小组分工合作,3人写算式,1人记录)
3、汇报交流,相互评价
教师板书,总结看一图写四道算式的方法
二、动手操作、感受加减之间的关系
1、小组合作,进行操作活动
(1) 摆9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教师指导学生)
师说:摆一摆你们的圆片,计算下面的题目
7个添上2个是几个?
2个添上7个是几个?
从9个里面去掉2个剩几个?
从9个里面去掉7个剩几个?
(2) 摆6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
(3) 小组汇报计算结果
2、发掘计算方法
想一想:
5+3=(    )                 8-3=(   )
3+5=(    )                 8-5=(   )
师问: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3、教师点拨,激发学生归纳加减法之间关系的欲望
师问:你怎么知道,5+3=8,那么8-3就等于5呢?
4、帮助学生积累一个计算减法的方法
计算:7+1=(8)
抢答:8-7=( )
5、通过谈话,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方法的意识
学生举例子,发现加减法之间的规律,并用于计算
三、小结
师问:同学们,你在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板书课题:8、9的加减法
四、巩固运用
1、练习八第1题
(1) 学生观察图画、数出各种兔子的数量
(2) 学生填空
(3) 集体订正
2、练习八第7题
(1) 学生独立填空
(2) 指学生当当小老师,集体订正反馈
3、练习八第8题
(1) 配以故事情境的描述
师说:晓钢是学校足球队的球迷,特爱踢足球。瞧!星期天一大早,太阳还没出来,他就爬起来踢球了!
谁能看图接着讲这个故事?
(2)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 学生独立填空
(4) 集体订正
4、课堂作业:练习八第9题
五、板书设计
8、9的加减法
主题图
6+2=8           8-2=6
2+6=8           8-6=2
课题:用数学
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内容,练习八第13、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意义的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与学方法:谈话法、观察法、讨论法、判断推理法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练习用的图片。
课   时:第九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同学们,鹿老师组织了一个旅游团要到大森林里去游玩。你们想参加吗?
生:想。
师:坐上我们的小火车,准备出发了。出示主题图:美丽的大森林。
师:瞧,美丽的大森林到了,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今天小动物们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去他们中间玩,你们谁想去呀?
生:……(争先恐后地说想去)。
师:这么多同学喜欢数学呀,小动物们可是要请你们用数学知识帮他们解决问题呢,(出示课题:用数学)你们能行吗?
生:行。
师:我们先去看着草坪上的小动物都有什么问题呀?(引导看第一幅画面)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草地上原来有9只小鹿在吃草,后来走了3只。(板书出示:大括号和9只)
师:那你能帮助小鹿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草地上还剩几只鹿?(板书出示:?只)
师:你的问题提得真好。谁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呢?先请你们集中四人的力量分小组研究一下。研究完以后,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然后进行汇报和订正。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研究的结果?
生:我们组列的算式是:9-3=6,草地上还剩6只鹿。
师:谁有问题要问他们?(引导学生提问题)。
生提问:请问你们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生解答:因为原来草地上有9只小鹿,跑了3只,求草地上还有几只就是求还剩几只。这3只小鹿是从9只里面跑掉的,所以用从9只里面去掉3只,就是剩下的6只。
生提问。9-3为什么等于6?
生解答:因为9能分成3和6。或因为3+6等于 9,所以 9-3=6。
师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这么快就帮助小鹿解决了问题,你们数学学得真好。老师真是太高兴了。
过渡:看着这幅画面,你还能发现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看草地上的蘑菇)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1.生提问:草地上一共有8个蘑菇,左边有6个,右边有几个?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解答:8-6=2。
生提问:你为什么用减法?
生解答:因为知道了一共有8个蘑菇,左边有6个蘑菇,从8个里面去掉左边的6个就是右边的2个,所以用减法。
师引导:还有发现不同问题的吗?
2.生提问:草地上一共有8个蘑菇,右边有2个,左边有几个?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解答:8-2=6。
生提问:你为什么用减法?
生解答:因为知道了一共有8个蘑菇,右边有2个蘑菇,从8个里面去掉右边的2个就是左边的6个,所以用减法。
师引导:还有发现不同问题的吗?
3.生提问:左边有6个蘑菇,右边有2个蘑菇,一共有几个蘑菇?
师:你发现的问题真好,同学们听清楚了吗?我们再请他说一遍,好吗?(生说,依次板书出示:6只,大括号,?只)
师:这个问题我们请同学们分小组来解决,好吗?
请一个小组来汇报。提要求:要说清楚你们小组采用的是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怎样列的算式。
生汇报:我们小组采用的是加法,因为这个问题得求总数,我们只要把左边的6个和右边的2个合起来就行了,所以用加法。列的算式是:6+2=8。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就看了一幅画面,你们就发现了这么多数学问题,还想出了这么好的方法来解决,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接下来,我们再去河边看一看,好吗?
二、反馈练习,强化新知
(出示鸭子图。)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不告诉别人,自己把算式写在纸上。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小结:大家帮助小鸭子解决了问题,听它们在谢你们呢?师说:小鸭子的问题解决了,我们还有问题呢?
师:这是谁的声音呀?(出示猴子图)原来是小树林里的猴子们等急了,你们能解决猴子们的问题吗?自己完成。
学生写出算式,然后集体订正。
三、当堂作业,巩固新知
(一)做题小竞赛
师过渡:同学们,你们还想不想继续帮助小动物们解决问题呀?
生:想。
师:这次我们要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数一数我们周围一共有几块小黑板?(5块)在每块小黑板的后面都有一幅小动物图,给你十分钟时间,看明白图后,就直接写算式,咱们比一比在十分钟的时间里谁解决的问题最多?
学生独立做题。
集体订正。(指名直接说算式,集体判断,最后挑出一个题让学生说一说想法)
(对全做对的同学进行奖励。)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帮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它们非常感谢大家,还特意交给我5颗智慧星,让我奖给同学们,你们高兴吗?请组长们上来领奖吧。
这次旅游结束了,你们想对小动物们说些什么?
学生随意说。(教师相继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的教育)
让我们开启小火车回家吧。
(二)完成教科书第62页的第13、1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里订正。最后集体订正。
(三)请学生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学生随意说。
四、课堂总结
师:数学知识真重要呀,他能帮我们解决这么多实际问题,我们一定要学好它。
五、板书设计
用数学
主题图
□○2=□
□○□=□
□○3=□
□○□=□
课    题:8和9的加减法的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八第10、11、12、15、1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更熟练地口算8、9的加减法,初步认识多几、少几的含义;让学生利用8、9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游戏的活动,让学生熟练地掌握8和9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巩固用组成的方法来计算。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练习中,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8和9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组成的方法计算
教与学方法:练习法、活动法
教学用具:卡片、投影
课    时:第十课时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复习数的组成
(4) 师生齐对口令
(5) 开火车,指名对口令
全班集体判断
(6) 同桌之间互对口令
二、指导练习
1、看图写算式
(7) 投影出示图
(8) 指名说说图意
(9) 学生列式计算,说说计算的想法,鼓励运用组成方法的学生
(10) 投影出示右图
(11) 同桌之间互说图意
(12) 独立列式计算,自说计算的想法,指名说说计算的方法
2、练习八第11题
(6)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
(7) 师问:图上是什么在跟什么进行比较?谁多?谁少?再仔细看看,苹果比梨多几个?梨比苹果少几个?
(8) 学生独立填空
(9) 集体订正
三、活动游戏
1、练习八第10题
(5) 同桌之间出示数字卡片,看看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得8或得9
(6) 自由活动
(7) 请学生表演,指几名学生说说算的过程
2、练习八第15题
同桌之间活动,每个人出示一张扑克,用大的数减小的数
3、练习八第12题
送信游戏
四、板书设计
8和9的加减法
4
6
2
5
0
1
9
3
8
7
课题: 10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65页及练习九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读、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经历认识10,建立10的数感,掌握10的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树概念的学习,感受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和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会认、会读、会写数字10,掌握10的组成。
教与学方法:谈话法、直观演示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计数器、学生准备10朵花、10根小棒
课   时:第十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老师请大家猜一猜。
A、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
B、能与0做邻居的又是谁?
C、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最大?
D、故事: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啦。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学生可能猜也许多不同的办法,教师引出1和0的想法。
1和0联合起来,站在一起组成“10”,10比9大。
二、探究学习
关于数“10”,你知道它可表示什么吗?它排在数字的什么位置?它可以怎么分又怎么合?它与我们生活有什么联系?如果你一旦掌握了它的数学知识,就可以做许多奇妙的事情。这节课大家一起去研究它,好吗?
1、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A、做与10有关的一个动作,或说一句话。
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生活中与10有关的奇妙和事很多,你能用动作或一句话表示出来吗?
师: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像这样:人的手指、脚趾、一组的人数、气球个数、花的盆数等等,都可以用10来表示。
B、做排队游戏。
请小朋友作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8人)
(老师站进去)现在有几个人?(9人)
如果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
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2、10的位置与大小。
A、尺子上的数字。
同学们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尺子图)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
让学生感悟,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9的数都大。
师:数的顺序不仅可以在尺子上表示,还可以在直线上表示(把尺子抽象成直线)。
请同学们把空格中的数字补上。
B、10为什么排在9的后面?说一说下面有多少种填法。
C、完成课本第65页比大小的填空。
3、10的写法。
看演示回答问题。
10根小棒里有几个1根?
把10个1根捆成1捆,就是多少个10?
1个10在格上书时左边写1,右边写0。
左边的1和过去学过的单个1的表示相同吗?为什么?
在第65页的田字格练习写10。
4、10的分与合。
A、情境引入。
有一天,小聪约小伙伴去踢球,从家里带了10瓶饮料并把它装到袋子里,可是一个袋子装不完,就把10瓶饮料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聪可能会怎样装这10瓶饮料呢?
B、想一想,有几种分法?也可以(用学具代替饮料)亲自动手摆一摆。
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C、汇报不同的分法。
根据汇报把分的结果通过点击,在屏幕上出现。
D、上面每两个数合起来都是10。如果能快速记住10的分与合,将来对你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很有好处。
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
E、游戏:组成10。
三、巩固新知
1、师生互动。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2、生生互动。
同桌两人做游戏,说数并出手指,两个同学出的手指数合起来是10。
四、课堂作业
1、练习九的第1题。
2、练习九的第2题。
学生模仿指挥员发出命令,让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这样的情景。
3、独立完成第3题。
五、课堂小结
1、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反思小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说说吗?
2、质疑:谁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教师对全课进行小结。
4、聪明题。
给能组成10的相连方框涂一相同颜色。
六、板书设计
10的认识
主题图
课    题:10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及内容,练习九第4、5、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10的组成,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精心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让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10的加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使命交流意识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组成的方法熟练计算
教与学方法:谈话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图片、实物投影
课    时:第十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10的组成
(1) 拍手对口令
(2) 对数组成10
师出一个数,学生对一个数,组成10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圆圈图:9个蓝圆圈,1个红圆圈
师问:小朋友,你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吗?
(A、 有9个蓝圆圈,1个红圆圈,合起来是10圆圈,9+1=10
B、有1个红圆圈,9个蓝圆圈,合起来是10个圆圈,1+9=10
C、有10个圆圈,拿走9个蓝圆圈,还剩1个红圆圈,10-9=1
D、有10个圆圈,拿走1个红圆圈,还剩9个蓝圆圈,10-1=9)
教师板书4道算式
2、出示小花图,8朵红花,2朵绿花
师问:小朋友,你们会说这幅图的意思吗?怎样用算式表示呢?
四人小组讨论,汇报算式:
8+2=10    2+8=10      10-2=8             10-8=2
3、出示五角星图,7红3绿
师问:你们能看图写出四道算式吗?试试看!
请学生将算式写在纸上,写好之后可以下座位去看看别人写的算式是否和自己的一样,并且说说自己的理由
板书算式:
3+7=10     7+3=10     10-3=7     10-7=3
4、出示小旗图,6红4蓝
学生看图独立写出算式
实物投影,集体订正
5、想一想
出示:5+5=         10-5=
请全班学生用手指表示出得数
指名说说计算的方法
三、游戏巩固
1、 找朋友,用数字卡片组成10
学生拿着10个数字卡片,找到组成10的朋友,全班齐唱歌
2、做一做第二题
(1) 学生独立完成
(2) 集体订正,说说计算方法
3、练习九第4题
(1) 学生独立看图说说图意
(2) 完成书上的填空
(3) 集体订正
四、体验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五、板书设计
10的加减法
   9+1=□  1+9=□  10-1=□  10-9=□

8+2=□  2+□=□  10-2=□  10-□=□

7+3=□  □+□=□  10-3=□  □-□=□

6+□=□  □+□=□  10-□=□  □-□=□
5+5=□        10-5=□
课    题:10的加减法的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九第7-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熟练地掌握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巩固用组成的方法来计算。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练习中,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在各种游戏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组成的方法计算
教与学方法:练习法、活动法
教学用具:卡片、投影
课    时:第十三课时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复习数的组成
(7) 师生齐对口令
(8) 开火车,指名对口令
全班集体判断
(9) 同桌之间互对口令
二、指导练习
1、看图写算式练习九第7题
(13) 投影出示图
(14) 指名说说图意
(15) 学生列式计算,说说计算的想法,鼓励运用组成方法的学生
(16) 投影出示右图
(17) 同桌之间互说图意
(18) 独立列式计算,自说计算的想法,指名说说计算的方法
2、练习九第8题
(10)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
(11) 师问:图上是什么在跟什么进行比较?谁多?谁少?再仔细看看,三角形比圆片少几个?圆片比三角形多几个?
(12) 学生独立填空
(13) 集体订正
3、练习九第9题
(1) 引导学生完成第一小题:先让学生口算出左边算式的得数,再同右边的数进行大小比较
(2) 让学生明确这样比较不是直接用数和数比大小,而是用算式的得数和数比较大小
(3) 学生独立完成剩下的几道题
(4) 集体订正
三、活动游戏
1、练习九第5题
(8) 同桌之间出示数字卡片,看看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得10
(9) 自由活动
(10) 请学生表演,指几名学生说说算的过程
2、练习九第6题
(1) 学生独立完成
(2) 集体订正
3、练习九第10题
(1) 学生独立数一数、填一填
(2) 集体订正,指学生上台带着大家一起数一数
4、练习九第11题
(1) 学生独立看图
(2) 小组交流意见
(3) 指名在实物投影上汇报
四、板书设计:
10的加减法
练习九第11题的图
课    题:填未知加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70页内容,练习十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意义。
2、会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逆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从直观图中,抽象出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会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谈话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图片、实物投影
课    时:第十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开火车口算
9-6         2+5          4+6             10-4
9-8         10-6         10-9             7-7
1+9         5+3
开火车口算,其他学生口头判断
2、复习数的组成
拍手对口令
3、猜一猜
出示苹果树的图片
师说:苹果树上结了10个苹果,我用纸盖住了一部分,请你们猜一猜,我用纸盖住了几个苹果?你是怎么想的?
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铅笔图
(1) 出示例题插图,学生观察
(2) 师问:图上画的是什么?看着这幅图,你能知道什么吗?
根据这幅图,谁能编一个故事,提一个问题?
(3) 师说: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盒子里已经放了7支笔,还要放几支,题里告诉了吗?我们把门有告诉的、不知道的数叫“未知数”。“未知数”可以用小括号来表示,谁会写小括号?
已经放的7支笔和还要放的支数合起来是10支,谁能列一个加法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读作:7加几等于10
括号里应该填几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板书课题
(4) 学生分组讨论:括号里应该填几?你是怎样想的?
(5) 指名汇报(7再添上3就是10,所以括号里填3;7和3组成10,所以括号里填3;7加3等于10,所以括号里填3;10减7等于3;盒子里空了3个位置,所以填3)
(6) 师问:括号里的3表示什么?
2、教学小旗图
(1) 出示图片,学生仔细观察
(2) 师问:再画几面小旗就是8面小旗?
(3) 学生先在横线上画一画,再在括号里填数
(4) 师问:你是怎样填的?你是怎样想的?
3、直接填数
师说:看着图,同学们很快就能填出括号里的数,如果老师只给你们算式,你还会填吗?
出示:3+(   )=5             4+(   )=7
2+(   )=8             6+(   )=10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想法
三、巩固练习
1、 拍手游戏。
指定一个数,老师先拍,学生接着拍,要求学生拍的次数与老师拍的次数加起来等于指定数。
2、做一做
(1) 学生独立看图完成
(2) 集体订正,说说想法
3、做一做第二题
(1) 学生独立画一画
(2) 独立填一填
(3) 集体订正
四、体验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本领?
五、作业:练习十第1、2、3题
六、板书设计
填未知数

7+( )=10         6+( )=8
课    题:连加
教学内容:教材第72页,练习十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问题,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学习用连加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连加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与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主题图、10根小棒、口算卡片
课    时:第十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说:同学们,你们爱劳动吗?你们帮爸爸妈妈能干些什么家务活?小明也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今天,他有帮妈妈干活了。瞧!小明在干什么?(出示图,小明在喂5只小鸡)
二、操作探索,学习新知
1、引导观察
学生观察主题图,
教师直观操作:小明在喂5只小鸡,接着出示跑来2只小鸡,停顿一下,最后出示跑来1只小鸡)
2、学生交流、汇报
(1)师问: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说说图意(小明在喂5只小鸡,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
(4)师问: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一共有几只小鸡)
(5)师问:你能列出算式解答吗?
师板书:5+2+1=8
师说: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一样吗?
像这样的算式叫做?连加?
板书课题:连加
3、探究“连加”计算的顺序方法
(1) 师问:5+2+1=8,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2) 指名汇报,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3) 教师总结计算的顺序和方法。
三、应用拓展
1、动手操作
(1)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先拿出4根,再拿出2根,最后拿出3根。
(2) 师问:一共拿出了几根?会列算式吗?你是怎样算的?
(3) 学生自己摆,说算式,得数
2、练习十一第二题
(1) 出示图画,学生观察
(2) 学生说说图意
(3) 独立填空
(4) 集体订正,说说算法
3、练习十一第三题
(1) 学生独立完成
(2) 开火车订正,指题说说算法
四、小结体验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练习十一第4题。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连加算式。
六、板书设计
连加
主题图
5+2+1=8
课    题:连减
教学内容:教材第72页内容,练习十一第5-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连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问题,直观理解连减计算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学习用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连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与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观察比较法、操作法
教学用具:主题图、三角形图片、口算卡片
课    时:第十六课时
教学过程:
一、操作探索,学习新知
1、 引导观察
师说:勤劳的小明今天又在帮妈妈喂小鸡了!仔细看看今天又有什么故事发生呢?
学生观察主题图,
教师直观操作:小明在喂8只小鸡,接着出示跑走2只小鸡,停顿一下,最后出示跑走2只小鸡
2、学生交流、汇报
(1)师问: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说说图意(小明在喂8只小鸡,跑走2只小鸡,又跑走1只小鸡)
(4)师问: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还剩几只小鸡)
(5)师问:你能列出算式解答吗?
师板书:8-2-2=4
师说: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减法算式一样吗?
像这样的算式叫做连减
板书课题:连减
3、探究“连减”计算的顺序方法
(1) 师问:8-2-2=4,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2) 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方法并算出得数,然后各小组汇报计算的结果和计算方法。教师总结计算的顺序和方法。
(3) 交流:第二步是算几减几?(6减2)为什么是6减2?
三、应用拓展
1、动手操作
(1)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先拿出10个小三角,再拿走3个小三角,最后拿走5个。
(2)问:还剩下几个?会列算式吗?你是怎样算的?
(3)学生自己摆,说算式,得数
2、练习十一第5题
(5) 出示图画,学生观察
(6) 学生说说图意
(7) 独立填空
(8) 集体订正,说说算法
3、练习十一第6题
(3) 学生独立完成
(4) 开火车订正,指题说说算法
4、练习十一第7题
(1) 教师讲解题意
(2) 学生尝试练习
(3) 集体订正,说说想法
四、小结体验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练习十一第8题
六、板书设计
连减
主题图
8-2-2=4
课    题: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教材第75页内容,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混合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与学方法:谈话法、观察比较法、理解记忆法、应用法
教学用具:主题图、小棒、图片
课    时:第十七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铺垫导入
师说:同学们,安徒生有一篇美丽的童话《丑小鸭》,大家听说过吗?这只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怎么样了呢?今天白天鹅又来到了我们身边!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1) 主题图演示:小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
(2)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
(3) 主题图演示:小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2只
(4) 师问:这次你又看到了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要算出现在湖里有几只天鹅该怎样列算式?
观察这道算式与前几节课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你能给这种算式也起个名字?
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
板书:加减混合
学生齐读课题
师问:没有图画,你能算出这道题吗?应该怎样计算?
(1) 指名说出算法,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计算方法
(2) 说:第二天,这几只美丽的天鹅又飞到了这个美丽的湖边,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教学例2
演示:小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
(1) 问:你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吗?谁来列算式计算?
怎样计算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 问:这两道算式都是加减混合算式,他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的,与连加、连减相同)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1) 学生独立看图,指名说说图的意思
(2) 学生独立填空
(3) 集体订正、反馈
2、练习十二第1题
(1) 学生独立看图填空
(2) 集体订正,互相说说图的意思
3、练习十二第2题
(1) 设置情境,只有拿到了钥匙才能够开门,你能找到开门的钥匙吗?
(2) 学生独立连线
(3) 集体订正、反馈
四、小结体验
今天大家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
五、作业
练习十二第3题
六、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主题图
4+3-2=5
4-2+3=□
课题:加减混合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十二第4-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巩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促进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巩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教与学方法:练习法、作业法、应用法
教学准备:1角的硬币8个,2角的硬币4个,5角的硬币1个
课    时:第十八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十二的第4题。
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第5题。
(1)仔细观察插图,说一说画面上反映的内容。
(2)填写算式并算出得数。
(3)全班交流。
3、第6题。
明确题意,然后独立计算,把得数填入(   )中。
二、开放练习。
1、出示一幅图。
让学生看图先说出图中有些什么?再让学生看图思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写出算式。
2、从信封中拿出8角钱。
(1)信封中有8个1角,4个2角,1个5角,请你拿出8角钱,看有几种拿法。填在表里,同桌合作,一人拿,一人记。
(2)学生展示拿法。
(一共有七种拿法:①1个5角,1个2角,1个1角;②1个5角,3个1角;③4个2角;④1个2角,6个1角;⑤2个2角,4个1角;⑥3个2角,2个1角;⑦8个1角。)
5  分
2  分
1  分

(    )个
(  )个
(  )个

(  )个
(  )个
(  )个

(  )个
(  )个
(  )个

(  )个
(  )个
(  )个

(  )个
(  )个
(  )个

(  )个
(  )个
(  )个

(  )个
(  )个
(  )个
(此题有助于学生实际经历应用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游戏。(第7题)
规则:每间房子都有一个算式或一个数字。跳一格算出得数,算对了继续往前跳,错了罚停,看谁先到达终点。(此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际感受加减混合计算的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四、作业。
9-3+2=      1+6-4=       9-7+5=
2+8-5=      0+9-3=       10-2-4=
6+4-9=      8+2-1=       4-2+8=
五、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综合练习
课    题: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78、7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法、减法;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让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到进行整理与复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到进行整理与复习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开展整理与复习的活动,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找到规律,并能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养成自觉整理所学数学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整理出1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规律
教学难点: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用具:口算卡片、投影
教与学方法:复习法、练习法、应用法、整理归纳法
课    时:第十九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整理的概念
出示一间比较凌乱的儿童房间,让学生通过谈对房内情况的感觉,引出整理的概念,从而导出数学知识中也需要整理。
二、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1、猜一猜
出示第78页第一题主题图
师问:仔细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他们分别说了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据他们的谈话内容,猜一猜小男孩住在几层?小女孩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2、联系生活,说一说你的家住在哪道街?几号楼?几单元?几层?
学生踊跃发言,介绍自己的住址。
三、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师说:我们已经学过10以内数的组成,你都知道哪些数的组成?
同桌两人共同表演,用拍手或对口令的形式告诉给大家,好不好?
学生活动,上台展示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出10以内各数的组成。
四、自行探究,找出规律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加法算式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整理。
(1) 把加法算式按得数相同整理。在游戏中整理出得数一样的算式放在一起
(2) 得数相同的算式进行有序整理。例如:教师引导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进行有序的排列。
2、小组合作,实际操作
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摆卡片,共同整理出完整的10以内加法表。
教师巡视指导
3、合作交流,发现规律
师问:你是怎么想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
活动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观察加法表你能发现什么?
你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它?
4、填写未完成的减法表
师问:表中写出一些减法算式,还有一些减法算式没有写出来。大家仔细观察这个表,看它是怎样排列的,然后按表中确定的排列顺序把其余的减法算式写出来。学生分组边讨论边完成。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减法表的排列规律
教师任意指定一些算式让学生很快说出得数
学生分组活动:一个学生任意说出一个加法算式的得数,另外的学生很快说出相应的两个减法算式和得数。
五、全课总结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我相信你们不仅能学好数学,还能用好数学,解决好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六、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教材第79页第5题。
1、出示情景图,说说图意。
2、根据图意写出完整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让学生再一次经历用10以内加法知识的过程,并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七、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0以内的加法表
10以内的减法表
课  题: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十三第1-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知识掌握水平。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提高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与学方法:练习法、作业法、应用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
课    时:第二十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十三第5题)
限定时间,比一比哪些同学算得对。
2、说一说,填一填。
树上原来有5只鸟,又飞来了2只,现在有(  )只。□+□=□
树上原来有5只鸟,飞走了2只,现在有(  )只。□-□=□
二、练习指导。
1、练习十三第1题。
(1) 学生分组报数。(每组10人,让学生在报数的活动中实际感受数的序数意义。)
(2) 说一说参加报数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10人),最后一位同学排在第几?(第10),两个10的意义相同吗?
(3) 看看自己排在第几?
第2题。(看图写出算式)
(1)先说图意。
(2)让学生根据图意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理解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3、第3题。(用数学)
(1)互相说说图上是什么内容?
(2)学生独立把算式列在书上。
4、第4题。(填未知数)
(1)学生独立填写。
(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经历填未知数的过程。练习时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如根据数的组成填未知数,想减法计算填未知数等),一方面实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拓展练习。
1、练习十三第6题。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明确每次加2并逐次写出得数的条件和要求,然后逐个填出加2的得数。
(2)学生在书上试着填写第一排。填完后交流订正。
(3)同桌合作填写第二排。
讨论:9+2等于多少?(这里不必要求所有学生都能正确说出得数“11”,重点是让学生感到10以内的加法不够用了,由此产生认知冲突,为后面进一步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做好心理准备。)
2、第81页的思考题。
(1)教师说明题意,让学生明确解决的问题。
(2)学生独立填写。
(3)全班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不仅知道怎么填,而且还明确为什么这样填,以此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自己探索的过程和乐趣。)
四、课堂练习。
4+2-3=     3+3+3=     2+3+4=     5-4+6=
10-5-5=    9-2+3=     5+4-6=     6-6+2=
五、板书设计
综合练习
课    题:数学乐园
教学内容:教材第82、8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实物,培养数学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活动,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人合作;使学生样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多角度思考问题
教学用具:进行每项活动的用具
教学方法:活动法
课    时:第二十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
师说: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块儿去“数学乐园”做游戏,你们想参加吗?
板书课题:数学乐园
二、游戏活动
1、走迷宫游戏
(1)复习0~10各数的认识
师说: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数字?(板书数字)
谁能用这些数字说一句话呢?
师示范一句:动物园里有1只熊猫,3只小山羊,5只猴子,它们真是可爱极了?
学生尝试说
(2)故事引入走迷宫游戏
师说(出示迷宫图)一天,小白兔出去玩,走着走着,突然迷路了。这可怎么办呀?于是,它给妈妈打电话,妈妈告诉它:“只要你按1、2、3……的顺序走到9,就一定能够回家”“你们能帮帮小白兔吗?
学生独立“走迷宫”
(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出不同的路线)
比比谁想得多,进行评价奖励
2、对口令游戏
(1) 师生互动,老师说一个数,学生出一个数,组成10
(2) 同桌之间生生互动
3、送信游戏
出示三个标有数字的信箱,给学生发写有算式的卡片
师说:你们想当当小小邮递员吗?看谁能将信准确的送到邮箱!
(放音乐)学生上台活动
集体反馈
4、起立游戏
师说: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数数排第几”的游戏,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会报数吗?
请一条同学从前往后报数
师说:其他同学也数数自己从前数排第几,从后数排第几
(师点到从前数第3位同学,从后数第4位同学,这个学生就起立拍拍手,这后让学生练习从左数,从右数,并注意让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5、投掷游戏
老师跟学生讲规则,学生向篮里头球,共10个球,看能投进几个。同时请一位同学当评判员,用图片表示投进球的数量,再请其他同学说说投球的成绩,并进行比较
三、小结体验
师说:今天,我们一起到“数学乐园”逛了逛,你们开心吗?其实只要你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们想不想学习更多的数学本领?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努力,就一定能成为“小小数学家”
四、板书设计
数学乐园
迷宫图
第七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数数→读数→顺序和大小→写数→个位和十位→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相关的生活经验: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住,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
相关的课程资源:
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上鼓励学生尝试、观察,为正式学习20以内的数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使学生能够熟练的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建立认知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数的组成、顺序、大小,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个位”、“十位”
教与学方法:
讲解法、谈话法、直观演示法、实际操作法、操作法、观察比较法、独立思考法、作业法、讨论法、应用法、理解记忆法、
教学准备:
计数器、主题图
课  时:共四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1课时
11-20各数的写法…………………………………………1课时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2课时
课    题: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84-85页的内容,练习十四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20各数。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实际操作,直观了解情况11-20各数的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会数、读2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在生活中发现数
教与学方法:谈话法、操作法
教学用具:主题图、小棒
课    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20枝铅笔,创设情境猜一猜铅笔的枝数引入新课。
看,老师受伤有1把铅笔,请你猜一猜共有多少枝?
二、探究新知
1、11~20的数数和数序
(1)数11~20的数。
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谁说的正确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2)了解11~20的数序(顺数、倒数)。
如果不看铅笔谁能从1数到20?指名顺数、倒数。从刚才的数数中你们能发现什么吗?(顺着数一个一个大起来,倒着数一个一个小起来)
(3)按顺序填数。
①找10、15、19的相邻数。
谁能说出比它们大1和小1的数?指名口答。
②找规律填数。
20   19   18   (  )   (  )   15
10   12   14   16   18   (  )
2、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
(1)小组实践活动。
现在我们来做个抓圆片的游戏。请你抓1把,4个人比一比,谁抓得最多?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自己和别人一眼就看出你抓了几枝?然后商量一下,把你们小组的好办法介绍给大家。
(2)反馈小组活动结果。
看一看,小朋友的想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看一看,写一写。
出示4幅表示十几的图。生写数并核对。
①快速呈现图片,生写数。
②反馈写的情况,检查数量与写法是否正确。
(4)认识计数单位。
①你们知道为什么这样写吗?其实数学上早已规定了数位顺序(出示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15就在十位上写1,个位上写5,它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②说说这几个数的组成分解。
3、读写11~20的数。
(1)看图写数(课本第86页第2题)。
(2)听意思写数。
十位上有1颗珠子,个位上有6颗,这个数是几?
1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几?
十位上有2颗珠子,个位上1个也没有,这个数是几?
(3)比较数的大小(课本第86页第2题的珠子图)。
三、学习应用。
用数表达交流信息。
1、图片显示:生活情景图(课本)
你能从图上看到什么,请用数把它们写下来,再说给小朋友听一听你写的数是什么意思。
2、生活中的数。
这些数在生活中你看到过吗?(出示生活中的数),用自己认识的数讲一件身边的事。
四、小结延伸
物体的估计(占有不同空间相同数量的物体,估计数量的大小)。
五、板书设计。
课    题:11~20各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86页,练习十四第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直观演示,认识个位和十位,并能根据计数器写出11-20各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11~20各数
教学难点:认识数位
教与学方法:谈话法、操作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用具:小棒、计数器、卡片
课    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拍手数数
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数一数下面的小棒有多少根?
(出示14根小棒)师问:你有几种方法数出它的根数?
(1) 一根一根数下去
(2) 先把10根圈起来,再看有几根?
3、看看下面每堆小棒有几个十?几个一?
11              13                20
4、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会写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写法
二、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学生拿出自制的方格纸,让学生在右边的方格上面摆小棒,边放边数
师说: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左边的方格上面放1捆小棒就可以表示这10根
在右边方格的上面再放4根小棒,谁能告诉老师现在表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右边的4根表示什么?(4个一)
我们把4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板书)
左边的1根表示什么?(1个十)
我们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板书)
那么14应该怎样写呢?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写数。
2、借助计数器写数
(出示计数器)
师说:这是计数器,请同学们观察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计数器右起第一档叫做个位,第二档叫做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有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在写数十,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学生写出14,指一名学生演板
师说: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地数,再从高位写起
17这个数,7在什么数位上?1呢?
20这个数中,个位上是几?十位上呢?
学生二人小组,先摆小棒再写数
讨论:20个位上的0该不该写?为什么?(因为个位上的0起着占位的作用,表示个位一个单位也没有)。
三、巩固练习
1、 做一做第一题
学生独立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2、 做一做第二题
学生独立看图写数,集体订正
3、 听老师读数,学生写数
12、11、15、17、16、20
四、小结体验
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五、课堂练习。
1、练习十四第4题。先找好起点再数数,然后填在书上。
2、第5题。学生独立填写,填完后,可以问:“13的前面是几?19的后面是几?等问题。
3、生活中的数,说说生活中的数,加强认数、读数、写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六、板书设计
课    题: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88页,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根据20以内各数的组成来计算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并为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作准备,同时,使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了加减法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看图写四道算式
教学方法:谈话法、操作法、讲解法、
教学用具:小棒、11-20数字卡片
课    时: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师说:(出示卡片13)这是多少?
你能迅速的在桌上摆出13根小棒,让老师一眼看出是13根小棒吗?
学生摆,教师巡视
师问:看看你自己摆的小棒图,说一说可以列出什么算式?
板书:10+3=13
3+10=13
13-3=10
13-10=3
二、小组讨论,探究新知
1、学生摆小棒,列算式
师问:老师在这里还有一些数字卡片,想请小朋友摆摆小棒,写写算式,好吗?
(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在桌上用小棒摆出这个数
(2) 学生根据小棒图写出四个算式
(3) 展示学生的成绩
(4) 学生观察、讨论,看一看这些算式都有什么规律?(都是用10去加的)
师小结:这就是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
2、讲解算法和各部分名称
(1) 出示算式11+2
(2) 师问:没有图,你是怎样想的?(对学生的每一叫法都给予鼓励)
(3) 教师讲解:每一个加法家庭里都有几个成员,科学家给他们起了名字,加号前面的数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数也叫做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和。(边说边板书)
你们认识他们了吗?谁愿意再来介绍一下?
(4) 出示算式13-2,学生说算法
(5) 教师讲解:减法家庭的几个成员也有自己的名字。减号前面的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叫做减数,等号后面的叫做差(边说边板书)
谁再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1) 学生看图列出算式
(2) 集体订正
2、做一做第二题
(1)先说各部分的名称
(2)学生独立计算
(3) 集体订正,说说算法
四、课堂作业。
1、练习十五第1题。
找朋友。让学生把结果相等的算式连起来。由数的相等到式的相等,提高学生的认识。
2、第2题。启发学生先算出结果,再根据两个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五、小结体验
你对今天的表现满意吗?你还有什么问题要大家帮忙解决?
六、板书设计
课    题: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十五第3-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熟练掌握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明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练习形式,巩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习题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进行计算
教与学方法:谈话法、练习法、作业法、
教学用具:口算卡片、涂色图
课    时:第四课时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 口算
(1)出示口算卡片
10+4         15+3          11+0        16+3
19-8         16-6          15-4        12-2
(2)学生开火车口算,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说说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
3    +   11    =   14           16    —    4    =    12
(  )   (   )   (   )       (  )     (  )    (  )
3、你会列式吗?
(1)8加2得多少?
(2)13减3得多少?
(3)一个加数是8,另一个加数是10,和是多少?
(4)被减数是8,减数是4,差是多少?
学生合作完成以上4题,然后集体订正。
二、练习指导。
练习十五第3-5题。
1、第3题。出示图片,不要学生数,要通过观察马上说出是多少个,估出后,看谁估得最接近。
2、第4题。学生独立数数,然后填数。
3、第5题。
出示图片。说说11过4格是几?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想法,学生可能一个一个地数,也可能直接说出11+4=15等,不管哪种算法教师都应适当鼓励。
三、游戏活动。
1、出示一张写满算式的图,根据图中算式的得数涂色。
得数是8的涂蓝色,得数是10的涂橙色,
得数是13的涂黄色,得数是14的涂绿色。
2、学生开始涂色,看谁涂色又快又好。
3、集体评价,涂出来的是一只漂亮的活泼可爱的小猫图案,并给涂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发奖。
三、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相关的生活经验:
学生对于认钟表,在生活中只有浅显地认识,只认识个别的时刻,所以以上内容都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
相关的课程资源:
由于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还要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教师和学生都要准备钟表模型,以便课堂上进行操作和演示。练习的设计体现了一定的弹性,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除了设计基本的巩固练习外,还有稍难一点的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钟表模型,让学生认识钟面上的分针和时针,再通过动手操作,会认整时和半时,并能用两种写法写出钟面上的时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时间观念,会看整时和半时。
教学难点:初步区分时间和时刻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教与学方法:讲解法、谈话法、直观演示法、观察比较法、叙述法、独立思考法、理解记忆法、操作法、应用法、
教学准备:教具钟、学具钟、主题图
课  时:2课时
认识整时…………………………………………1课时
认识半时…………………………………………1课时
课题一:   认识整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91、92页,练习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学会认识整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的生活情境和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认识整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看整时。
教学难点:能较熟练地说出几大格是多少分。
教与学方法:讲解法、谈话法、直观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理解记忆法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大钟面、小钟面、钟面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瞧,他来了!
(出示图,教师描述:天亮了,太阳公公早早就起来了……)
2、这就是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的新朋友——嘟嘟。
3、嘟嘟的床头放着什么呀(展示闹钟)?
4、今天我们和嘟嘟一起认识钟表(教师出示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认识钟面
1、做钟面。
A、(展示出钟面)多漂亮的钟面呀!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
B、请参照屏幕上钟面的样子,四人一组,分组做一个钟面。比一比,哪一组做得最好看。谁愿意帮老师做一个?(让一组同学上讲台制作)
C、(教师出示大钟面)谁来说一说钟面上有些什么?
又短又粗的针叫做时针,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
还有12个数,我们来数一数。
数字的旁边还有什么?再来数一数有多少格?
(教师在学生的叙述中指示相应的位置)。
2、说钟面。
A、四人一组,拿着你们做好的小闹钟,互相说一说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B、(教师小结)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它们组成了一个漂亮的钟面。
C、哪一组同学认为你们做的钟面最漂亮?举起你们的钟面给老师欣赏一下。
三、认识整时
1、认识。
A、嘟嘟的小闹钟响了很长时间了,你能说说现在是几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长长的分针指着几?
短短的时针指着几?
教师小结: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7就7时(学生跟着说,教师在黑板上贴7时的钟面)
B、7时了,嘟嘟还在睡懒觉,再睡下去,他会迟到的!快告诉他现在几时了。
C、(出示主题图,嘟嘟起床上学,上课迟到,学校教学楼上大钟是8时)。
唉!嘟嘟迟到了,他是什么时候到学校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D、(课件演示嘟嘟迟到,老师皱眉)嘟嘟因为睡懒觉迟到了,老师批评了他。我们可不能学习嘟嘟,我们要做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2、巩固。
A、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老师要考考大家。(出示10时、6时、2时)。
B、教师拨钟,学生说几时(5时、12时)。
C、教师说几时,学生拨钟(1时、11时)。
D、学生说几时,学生拨钟。
E、四人一组,说几时,拨钟。
3、总结。
认识了这么多时间,你能说说怎样认识整时吗?
B、教师小结: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
4、认识电子钟
A、嘟嘟现在改掉了不遵守时间的坏习惯,我们再去嘟嘟家看看,好吗?
B、(主题图演示早晨,嘟嘟的房间)看,桌子放着什么?
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
C、电子钟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在黑板上贴7:00)
D、小结:小圆点后面是两个零,前面是几就是几时。
E、嘟嘟去哪儿了?(课件演示嘟嘟背着书包上学去)嘟嘟确实改正了缺点,我们也要向他学习,做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一:找朋友。
A、嘟嘟想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去游乐场玩,大家快去瞧瞧吧!(课件演示嘟嘟来到游乐场)
B、我们在游乐场的大草坪上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C、钟面上时间相同的才是好朋友,可千万不要找错呀。(教师带学生唱“找朋友”)
D、时间相同的小朋友,握握手做个好朋友吧。
E、问:“1:00”,你的好朋友呢?
F、同学们真聪明,我们一起来完成书上的习题。
2、学生独立完成第92页的练习题。
(1) 说一说每幅图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时间。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向学生说明时针每天转两圈,一天有早晨、上午和晚上等,有上午9时,还有晚上9时。
(2)说说你的一天是怎么安排的,与图上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
(3)教育学生要遵守并爱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六第1-3题。
1、第1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2题,分组游戏——认时间,比比谁认得又快又对。
3、第3题,先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启发学生联系20以内数的顺序来想。
六、板书设计。
课题二:    认识半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93页内容,练习十六第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会看钟表上的半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创设情景,使学生会认半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会看钟面上的半时。
教与学方法:谈话法、直观演示法、观察比较法、独立思考法、操作法、理解记忆法
教具、学具准备
钟表模型、小闹钟学具(学生人手一个)、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主题图:小明上午上课、放学、下午上学、放学的4个钟面时刻的画面。
2、提出问题。
(1)同学们,小明是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学生,你能正确地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吗?
(2)学生同组互相说。
3、揭示课题。
小明上午8时半上课、11时半放学,下午1时半到4时半上课。
今天,大家一起来认识半时。(板书)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主题图出示2时半钟面。
A、师: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时刻吗?可以请学生用学具钟表,依照图上钟面拨一拨。)
B、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同桌讨论)
由学生自主交流汇报:时针指向2和3中间,分针指向6,就表示2时半。
2、依次出示8时半、10时半。
请学生观察,并让各组合作,动手拨一拨,说一说。
A、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发现了2时半、8时半、10时半钟面上分针都是指向6。
B、师:半时与整时分针指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讨论)
汇报:前面学习的整时,分针转一圈都指向12,而今天认识的半时,分针转半圈指向6。
A、全班交流,总结得出: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总是指向6,时针总是指在两个数的中间。
B、引导学生观察半时的写法(讨论)。
学生归纳:电子表的半时用“30”表示。点左边是几,点右边是“30”,就表示几时半。
三、实践应用
1、课本第93页“做一做”。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给出上学的路上、上课、锻炼、看书等几项活动。
A、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独立完成。
B、分组交流,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几时半都在做什么,加深对半时的认识。
2、游戏活动。
A、教师说出几个时间,让学生用钟表学具拨一拨。
B、同桌合作,一个说时刻,另一个拨出来。(可交换)
3、让学生任意拨出一个你最喜欢的时刻,并说一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自由交流)
教师巡视后予以肯定,并鼓励同学们上台讲一讲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时刻在干什么?
四、课堂作业。
师:今天大家都学会了新本领。我们可以一起来完成书中的练习。
1、课本第4题连线。
教师说明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2、画出最右边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先让学生观察钟面上时间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再确定最后一个钟表上的时刻,然后画出时针和分针)。
五、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
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师:同学们,我们学会了认识钟表,知道时间是最宝贵的。希望你们做一个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六、拓展创新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天。(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设计)。
七、板书设计。
第九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即: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生的认知结构及相关的生活经验: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有的学生对这一部分没有学好,计算时既慢又容易出错,以后学习口算和多位数笔算时就会遇到很大困难,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相关的课程资源:
本单元继续渗透一些集合、函数、统计等数学思想。教材中的“用数学”编排在计算当中,教材中“用数学”的呈现形式是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设计情景图,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经验和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理解20以内进位加法的算理,学会口算;领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解决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与学方法:
谈话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观察比较法、独立思考法、叙述法、作业法、理解记忆法、归纳概括法、知识迁移法、讨论法、学习习惯养成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口算卡片、实物图、小棒
课    时:  14课时
9加几…………………………………………4课时
8、7、6加几…………………………………4课时
5、4、3、2加几……………………………3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
课题: 9加几
教学内容:教材第96、97页的内容,练习十七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理解“9加几”进位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学习计算9加几的题目。
教与学方法:谈话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师生共同准备13根小棒。
课   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数激趣,探究算法
1、猜数列式。
出示星星图:左边贴了9颗,右边用纸遮掩着。
师:小朋友们都看到了,小行星眨巴着眼睛对大家笑呢!赶紧数一数,左边有几颗小星星?(9颗)
有几颗小星星挺害羞的,躲了起来,你猜,这里面躲了几颗呀?(让学生自己去猜)
师:看来,小朋友们各有各的想法,那么到底躲着几颗呢?看好啦!(揭开纸片)(是5颗)
要知道这里一共有几颗小星星,该怎样列式?(生答:9+5)
2、探究算法。
9+5怎么算?请静静想一想。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各抒己见。)
小朋友们可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办法,有数的,也有拿一个凑成十再算的。那么,在这么多方法里面,你最喜欢那种方法?
3、体会算法。
刚才,有的同学因为没有猜准挺失望的,要是老师拿走2可,那就是你的答案了。(拿去2可星星)现在该怎么列式呢?(9+3)
请你先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算一算,然后告诉你的同桌你是怎样算的?(同桌互说)
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还请他说说同桌是怎样算的。
看来小朋友们不但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而且还能从别的小朋友那里学到不一样的方法,很会学习。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出示情景图:
接下来,请大家跟着我一起去参观一下一所学校的运动会场景吧!
看,比赛正紧张地进行着!你能从图中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指名提问,再指名回答如何解决。
2、看来大家还有很多问题要提。这样,自己给自己提一个,列式解决。然后轻轻地告诉你的同桌,你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同桌可要听清楚了,看他列的算式有没有解决他的问题?明白了吧,开始吧!
学生按要求活动。(再指名反馈情况)
三、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出示两盘苹果图。一盘有9个,另一盘遮住了,你想一共有几个苹果?请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能写几题就写几题吧!
比较完整的答案和不完整的答案,并请写出完整答案的学生说一说他这样写的理由。
2、看看这些算式,你还发现了什么吗?
3、揭示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9加几”的加法。(板书课题)
四、强化练习,巩固提高
1、练习十七第1题。
A、先说图意,再列式。
B、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习十七第3题。
A、“糖块”图。
B、“蚂蚁抬大青虫”图
结合题目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蚂蚁虽小,但它们团结合作,就能战胜大青虫。对学生渗透团结协作精神。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七第2题。
五、板书设计。
课题: 9加几(凑十法)
教学内容:教材98页,练习十七4-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凑十的过程,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操作,理解凑十的过程和算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学生的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能用“凑十法”熟练的口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与学方法:谈话法、直观演示法、操作法、讨论法
课      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出示图片
∣ / / / / / / / / /  ∣  / / /
盒子里有9支铅笔,盒外有3支,一共有几支铅笔?
(1)列出算式?     □+□=□
(2)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刚才同学们的算法多种多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板书:9加几)
二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用凑十法计算9加3
(1)问:怎样把9凑成10?(引导学生边摆边说,把3分成1和2,10加2得12)
(2) 相互说说计算9+3凑十的过程。
(3)教师边小结边板书。  9+3=12
/\
1 2
2、摆花。
左边摆脱9朵黄花,右边摆7朵。
(1)列出算式:9+7
(2)把9凑成10,7应该分成几和几?
(3)学生边摆边说,并自己填写计算过程和结果。
(4)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三、巩固应用。
教材第98页“做一做”。
1、第1题。
(1)出示实物图,要求学生“圈一圈,算一算”。
(2)学生独立完成凑十的过程,算出得数。
2、第2题。
给出实物图和算式,引导学生想象着“把一盘鸡蛋装满,凑成10个鸡蛋。把一盒蛋糕装满,凑成10个蛋糕”,算出得数。
3、第3题。
只出现算式,以前两个算式为例,引导学生想象摆的过程,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9加1得10,再加几得十几,其余各题,让学生通过思考说出口算过程,算出得数,最好让学生能独立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式题,如果有的同学不习惯用凑十法,而使用别的方法,也可以。应让学生在以后的练习中逐步体会“凑十法”的优势。
4、练习十七第4题
你会根据题目说一说意思吗?请几名同学说,再请一名同学列算式
9+5=14你是怎样想的?
5、练习十七第5题
你看懂题目了吗?你能根据题目说一段故事吗?
请学生自由的发言。归纳,在图中除了蜜蜂以外,还有什么?左边有几朵?右边有几朵?还可以怎样列算式?
9+6=15        6+9=15
6、练习十七第7题
1)先顺次指名学生说得数
2)打乱顺序指名口算
3)分组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
四、课堂练习
1)口算
2)小结:今天我们又进一步学习了9加几的进位加法,大家都学得很不错,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游戏,看谁最聪明。
五、游戏
六、作业:练习十七第6题
七、板书设计。
课    题:用数学
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内容,练习十八1-3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单位名称,会写单位名称;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知道分小数把大数凑成十和分大数把小数凑成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用9加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获得“用数学”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品尝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凑十法计算同一个算式
教与学方法:情境法、谈话法、讨论法独立思考法、判断推理法
教学用具:挂图、圆片14个、口算卡片
课    时: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教学例3
出示挂图
(1)教师引导学生独立观察
师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告诉了我们什么?问我们什么问题呢?
指名回答
(2)师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算式呢?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9+5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师问:9+5怎样算呢?
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2、学生动手摆出计算过程
(把9凑成十,也可以把5凑成十)
3、指名说说两种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师指出:遇到9加几的计算,既可以选择把9凑成十的方法,也可以分9把另一个加数凑成10.
4、教师讲解单位名称:得数14,表示参加表演的人数,在14后面写“人”。并在“人”的外面加上括号。像这样的题,计算出得数后要写出单位名称。
5、联系加法的意义,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1)问:刚才我们是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的?
(2)教师引导学生小姐主要过程。
要计算一共有多少人,需要把唱歌的9人和乐队的5人合并在一起,用加法算,9+5得14,一共有14人。
三、运用新知、巩固新知
做一做
(1) 学生看图,弄清图中说的是什么事情,提出了什么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条件是什么?
(2) 学生独立计算
(3) 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4) 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四、课堂作业。
1、练习十八第1题
(1) 学生独立看图,同位之间说说图意
(2) 学生独立完成
(3) 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交流解决问题的体会。在巩固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练习十八第2题
(1) 教师讲解这道题的意思
(2) 教师指一个数,学生马上说出得数
先按顺序执,让学生说得数,再随意指数,让学生说得数。
(3) 同桌之间互相做这个游戏
(4) 学生把每个算式写在写字格内。
3、练习十八第3题
(1) 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看清题目
(2) 集体订正,共同评议。使学生明白要养成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好习惯。
五、体验小结
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六、拓展练习。
教材第102页思考题。注意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弄清楚题意,以及知道了哪些信息,再来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七、板书设计
课    题:8、7、6加几
教学内容:教材第103页内容,练习十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迁移类推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运用
教与学方法:操作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主题图、小棒
课    时: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1、 (出示8个小朋友去公园买门票,然后,又来了5个小朋友的情景。)
(1)教师创设情境:星期天上午,天气非常好,小文、小丽、小明等8个小朋友到公园去玩。他们来到公园门口,正要买门票,又来了他们的5个同学。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该买多少张门票?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同学们想帮这个忙吗?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A、数了数这些小朋友一共有13个人。
B、第一次来了8个人,然后接着往下数,9、l0、ll共有13人。
C、把后来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人先和8个人凑成l0个人,10个人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D、把8个小朋友分成5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两组,然后把这5个小朋友和后来的5个小朋友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4)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教师问: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5。
师:8十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2、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先摆了8根小棒,又摆了5根小棒,然后从5根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10根小棒,l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教师再请几个小组说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
3、教师根据几个小组汇报操作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凑成10根,l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4、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4、7+6、6+5的结果吗?
学生说说想法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凑十”的方法: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三、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有什么关系?(一样)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8十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
生1:从9中拿出2,与8凑成lo,10加?等于17
生2:从日中拿出1,与9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3:我想因为9+8=17,所以8加9也等于17。
教师对这3种方法都予以肯定,并特别表扬第3种方法。教师渗透“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圈一圈,算一算。
(1) 学生独立完成
(2) 集体订正,说说圈的原因,巩固“凑十法”
2、做一做第2题
(1) 学生独立完成算式的空格
(2) 集体订正,说说算的过程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1-3题。
1、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做完后互相说说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九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说图意
3、第3题。
(1)教师指一个数让学生说出得数。
(2)小组内互相指一个数,然后说出得数。
(3)把每个算式写在写字格内。
六、板书设计。
课    题:8、7、6加几的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十九第3-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进一步了解“8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8加几的口算;掌握凑小数分大数、凑大数分小数的多种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看、听)、仔细(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两种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教与学方法:谈话法、操作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主题图、小棒、小信封、口算卡片
课    时:第六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8+8  8+6  6+6  9+4  7+7
9+5  8+4  8+3  7+4  7+8
从中抽出8+8、7+4、9+5,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计算:
8+7  7+6  9+7  6+9
7+8  6+7  7+9  9+6
(1)一组一组地算出得数。
(2)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3、★★★★★★★    ★★★★        □○□=□(个)
列出算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练习指导。
练习十九第4-8题。
1、第4、8题。是前面出现过的“用数学”的形式。让学生独立练习后互相交流。说一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即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交流中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能力。
2、第5题、7题是8、7、6加几的混合练习。
先视算,再听算。
3、第6题,连线。
练习时,注意让学生弄清题目要求。即:中间是得数要根据两边算式和得数,画线把相关的算式和中间数连起来。
三、拓展应用。
1、游戏。——送信。
13     15     17
9+8  9+4  8+5  8+9  9+6
8+7  6+9  7+6  7+8  5+8
要求:谁送得又对又快,谁就是优秀邮递员。
四、板书设计。
课题: 用数学
教学内容:教材第107页内容,练习二十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会看图说图意,列算式;初步学习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教与学方法:情景法、谈话法、讨论法、独立思考法、知识迁移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
课    时:第七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口算练习。
1、看卡片口算。
8+3   7+6   6+5   8+6   8+8
7+5   8+4   7+7   6+6   7+4
2、听算。
8+2   9+4   9+5   7+3   8+3
9+6   8+7   6+4   10+8   7+5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活泼可爱的小兔在草地上做游戏。自然围成两圈。
问: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2、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1)各组代表发言。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出每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 点数出小兔的总只数。1,2,3,……15;一共15只。
② 按左右两群计数,用加法计算,列出算式8+7=□(只)然后算出得数。
(2)如果学生没有按颜色把小兔分类计数,再计算。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中有几种颜色的小兔?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把小兔分成两部分?使学生明白:可以把小兔分成白色和灰色两部分。
接着,让学生数出白色的小兔的只数(10只)和灰兔的只数(5只)。然后由学生口述算式和得数,教师板书:10+5=15(只)
4、小结。
(1)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种方法?
(2)教师结合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问题的情况,肯定学生探索的解决方法,同时特别强调:把小兔按群分成两部分,用8+7计算出结果,按白色、灰色分成两部分可以用10+5解决问题。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寻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巩固应用。
教材第107页“做一做”。
1、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有些什么?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和“还剩多少个松果”两个问题。
4、互相交流确定用加法或减法计算是怎样想的。以加深学生对加、减法的认识。如,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鸟,需要把树上7只和飞来的3只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求还剩多少个松果,要从9个松果中去掉拿走的3个,用减法计算。
四、课堂作业。
1、练习二十第1题。
(1)观察画面,同桌互相说说题意。
(2)独立填写算式。8+4=12(只)
(3)学生之间交流、评议。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怎样想的,计算的结果是什么,其余学生评议谁说得清楚、合理、正确。
(4)引导学生从另一角度思考解决方法。
问:再认真观察画面,鸡栏里的鸡还可以怎样分类?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的问题?
学生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讨论解决。
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决方法。如:鸡栏里有3只白鸡,9只花鸡,用9加3算出鸡的总只数。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9+3=12(只)。
(5)强化认识。
让学生看8+4=12(只),9+3=12(只)两个算式,分别口述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这一问题的思考过程。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2、练习二十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五、板书设计。
课  题: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第3-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巩固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口算9、8、7、6加几的口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提供生活情景,让学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游戏提高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和判断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能较正确地口算9、8、7、6加几。
教与学方法:谈话法、情景法、练习法、作业法、游戏法
教学准备:口算卡
课    时:第八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比比谁算得对。
6+4  6+7  6+8  7+6
8+9  10-7  6+9  6+6
7+8  12-10  9+7  7+7
2、算一算。
7+( )=15  9+( )=14  ( )+8=16
( )-8=0  7+( )=14  6+( )=15
9-( )=3  9+( )=16  8+( )=17
3、试一试。
( )+2=13-3     ( )-4=8+6
( )+7=18-10     9+8=( )+10
4、△△▲▲△▲△△△    ▲▲▲△△
一共有几个三角形?     □○□=□(个)
二、练习指导。
练习二十第3-5题。
1、第3题,解决问题。
(1)仔细观察图,理解图中的条件。
(2)列出算式。10-4=6
2、第4题。
(1)根据图中条件要求一共有多少人,你会怎样列式?
(2)你还有不同的问题吗?(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3、第5题。
填写未知数。巩固已学的20以内进位加法,又为学习减法作
三、游戏活动。
1、找朋友。
要求四人一组,其中一人拿算式,其他三人,找到它的得数,找对了就是一对好朋友。
2、抢答案。
要求:老师(或学生)任意抽出一张口算卡片,其他学生抢得数比比谁抢得多。
(两个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熟练所学的口算题)。
四、板书设计。
课    题: 5、4、3、2加几
教学内容:教材第11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知识迁移的作用,让学生自己探讨5、4、3、2加几的口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迁移的知识
教与学方法:谈话法、练习法、知识迁移法、作业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口算卡
课    时:第九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9+5=         9+3=          8+5=          8+3=          9+4=
9+2=         8+4=          7+5=          6+5=           8+6=
出示口算板,学生开火车口算
其他学生进行判断
8十9=?让学生口算并说思考过程。
师说:同学们用了不同方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20以内进位加法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 出示5+7=,
(2) 同桌合作学习。
师问:5+7等于多少?怎样计算呢?
学生独立试做5+7。
同桌交流并探讨多种计算方法。
(3)学生汇报各种算法,教师板书。
把5分成2和3,3加7得10,10加2得12,所以5+7=12。(板书)
把7分成5和2,5加5得10,10加2得12,所以5+7-12。(板书)
想7+5=12,所以5+7=12。(板书)
(4)师指导:同学们在计算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能计算准确,就选择哪种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5+8、4+8、3+9。
(1)学生分析每道题的算法,把得数写在书上。
(2)汇报不同的算法,师板书。重点引导看见小数加大数就想到大数加小数。
3、看书质疑。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1)看图列式。
学生看图,说图意,
列式计算。
集体订正
(此题可以一图四式,学生说哪种都可以)。
(2)学生观察题目
师问:你是竖着做还是横着做?为什么?
学生自己做题,观察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规律。通过观察,发现加数调换了位置,和不变。
2、数学游戏。
学生依据得数举算式卡片。说出自己找到了哪些卡片。
四、体验小结。
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这节课同学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5、4、3、2加几,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数位置, 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五、板书设计
课    题:5、4、3、2加几的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让学生会用比较简便地方法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种练习形式,使学生能较熟练地口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初步渗透统计思想。
教学重点:熟练口算
教学难点:会用简便的方法
教与学方法:练习法、谈话法、作业法、应用法
教学用具:口算板、
课    时:第十课时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出示对折口算卡片
7+5          9+4              8+3             9+2
5+7          4+9              3+8             2+9
让学生一组一组的进行口算
说说自己怎样算能够很快地算出得数
2、听算
6+8          2+9            3+8            4+9
5+7          4+8            3+9            4+7
学生独立写出得数,指题说说想的过程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一第一题
(1) 教师出示制作好的教具
(2) 学生按照顺序开火车说出得数,指题说说计算的过程
(3) 打乱顺序,学生抢答
2、练习二十一第三题
(1) 学生独立完成
(2) 集体订正,说说算的过程,强调方法
3、练习二十一第四题
(1) 引导学生看懂统计表:表的第一竖行画着皮球、毽子、跳绳;第二竖行上面写着“一班有”,下面的数就是表示一班有这三种体育用品的数量,即一班有7个皮球、5个毽子、4条跳绳;第三竖行上面写着“一共有”,就是要求我们计算一班和二班一共有几个皮球、几个毽子、几条跳绳。
(2) 学生独立把得数填在书上表内,教师巡视辅导
(3) 集体订正、反馈
三、独立练习
1、练习二十一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集体订正,开火车
2、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一第一题
四板书设计。
课    题: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112页内容,练习二十二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让学生系统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进位加法的排列规律,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使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的网络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知识的系统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让学生体会到整理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熟练计算
教与学方法:整理法、谈话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口算卡、图片
课    时:第十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分类方法
1、口算
(1) 出示口算卡片
9+3        7+5           9+5            8+8         8+6       7+9
(2) 学生口算,直接说出得数,指出9+3 、7+5、 7+9说说是怎样算的。
2、分类
师说:这几道算式,你们能跟他们分分类吗?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指名口答,教师在黑板上摆出
二、系统整理
1、引导整理9加几
(1) 学生说出9加几的算式
(2) 学生尝试说出怎样排列才会更加有秩序
(3) 学生说,老师摆
师问: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原来这些9加几的算式都是看第二个加数,把他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2、尝试整理8加几
指学生说出8加几的算式怎样摆?你为什么这样摆?
3、小组活动摆出7加几、6加几的算式
4、学生独立整理出剩下的表格
5、仔细看看,表格里面还藏着哪些有趣的规律?
把你的发现跟小组内的小伙伴说一说
谁愿意把自己的发现跟全班小朋友说一说,教师注意引导
6、师说“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可真多,记起来可真是麻烦!要是能少记几道算式就好了,你能想到什么好的办法吗?哪两道算式可以合并在一起,只用记住一道?
学生上台摘下多余的算式。
7、小结: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做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呀?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三、练习运用
1、根据表格的算式,指题学生用手势表示得数
2、抢答
3、第113页第2题
学生在2分钟的时间内完成,看谁算的又对又多
集体订正,指学生说得数
4、帮小动物找家
5、帮小动物找朋友
出示得数,学生找算式
出示算式,学生找算式
出示算式,学生写算式
四、板书设计。
课    题:我们的校园
活动内容:教材第114-115页
活动目标:1.通过让学生参与多种活动,加深对本册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初步感受数据收集的过程。
2.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
教学难点: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活动法
教学用具:主题图
课    时:第十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板书:我们的校园。
师问:你们认识这几个字吗?
学生齐读一遍。
师问:看到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同学们的想像力真丰富,从这几个字里,大家想到了我们的校舍非常美丽,我们的教学设施非常先进,我们的同学非常团结,我们的老师非常敬业,我们的课外活动种类繁多。
刚才有的同学提到,最喜欢的是我们的课外活动,那你最喜欢的、最想参加的是什么活动?
同学们的校园活动丰富多彩,老师这里有几幅同学们活动时的照片,同学们想不想看?
二、活动探究
1、出示跳绳活动图。
师问:这些同学在干什么?
你能详细地介绍一下吗?
师问:看到这张照片,我想问一下:谁能告诉老师,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 一个一个地数了数,一共有12人)。
先数出摇绳的有2人,又数出跳过去的有2人,正跳着的有1人,等着跳的有7人,然后我一算,一共是12人。
数出右边有8人,左边有3人,中间有1人,一共有12人。)
师说: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帮助老师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老师谢谢你们!
2、出示踢球活动图。
师问:谁喜欢踢足球?(生站起来)看着这幅图,你们想到了什么问题?
(黄队有多少人?蓝队有多少人?
黄队比蓝队多几个人?)
师问:你们想得非常好,谁能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让其他学生解答。
师:猜猜,下面会是什么活动的照片?
3、出示跑步图。
让小组讨论:看到这幅图可以想到哪些知识?
让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说说,并比比哪个小组说的最多。
4、出示黑板报活动图。
师问:看到同学们在黑板前忙碌的身影,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办黑板报的有几个人?
办黑板报的有两个女生,两个男生,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站在桌子上的比站在地上的少几人?)
5、出示武术图。
师:你们想到了什么问题?
让各小组每人说一个不同的问题,其他小组成员解答。
6、完成统计图表。
师:刚才大家看了同学们活动时的照片,想起了我们学过的知识。我们还可以根操
这五幅图的内容制一个统计图。(出示大的统计图,贴在黑板上。)每项活动有几个人参加,就涂几个头像
师示范第一行:有4个人参加,就涂4个人头像。
让一组学生完成黑板上的统计图表,其他组每组合作完成一张统计图表(要求每人涂一项)。 师说:我们在活动时不但要合作,也要学会分工。看刚才的照片与看这张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也就是说看统计图比看照片更直观。
师问:看到统计图表,参加哪项活动的人最多?哪项最少?
你是怎样知道的?
踢球的比办黑板报的多几个人?
同学们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让各组讨论,看哪个组提的问题最多。
三、活动小结
刚才,我们在观察同学们的活动照片时,提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由此可见,数学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为了我们今后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应更好地学习数学。
总复习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分为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其中“用数学”在前面已经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了多方面的教学,只是没有用标题的形式明确给出,在这里出现“用数学”的标题,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在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觉性。
相关的课程资源:
总复习中注意突出知识见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概念,计算和用数学分别集中起来复习,这样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2、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根据加减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加、减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树立学好数学的兴趣。
复习重点:
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以及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与学方法:
练习法、整理归纳法、概括小结法、作业法、复习法、
课时安排:4课时
20以内的数…………………………………………1课时
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1课时
认识钟面和图形……………………………………1课时
用数学………………………………………………1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20以内的数。(教材第116页第1—2题,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
复习要求:
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意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弥补知识缺陷。
复习重点:2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计数器
复习过程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填数,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
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4、学生做教材第116页的第2题。
5、师生对口令。(11—20各数的组成)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6、补充练习。
(1) ○○○○○
△△△△△△△△
○有( )个  △有( )个  ○比△少( )个
(2)□□□□□□□
△△
□ 有( )个  △有( )个  □比△多( )
(3)12○4    19○20    16○15   14-10○3   9+9○20    5+10○18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
1、出示教材第116页的第2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
1)从左边起,红珠子是第几个?
2)把第14个红珠子涂上颜色。
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第一个数,我是几?
2)我比9少1,我是几?
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
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5)我比18少1,我是几?
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
7)我是由2个十行走的,我是几?
2、补充练习。
14里面有(  )个十,(  )个一。
17里面有(  )个十,(  )个一。
1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  )。
3个一,1个十组成的数是(  )。
四、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1、出示小黑板,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1)指名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3+4=7 4+3=7
2)这两道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看小黑板。
学生看这幅图,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并计算得数。
指名学生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五、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116页第3题。
六、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序数、数的组成、数的读法、写法。你对你今天的表现满意吗?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教材第116页,第3题,练习二十三的第4、5、6题)。
复习要求:
通过计算使学生加深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提高20以内进位加法的熟练程度。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复习重点: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1~10的数字卡片
复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教师将1—10的两组卡片,打乱顺序发,分放在两个纸盒里。
2、一个学生抽出两张卡片,较快说出得数,如果算对了,就把卡片留在自己手中,如果算错了,就把卡片放回去,然后由另一个学生抽卡片,算出得数,这样轮流抽,直到所有卡片抽完为止,最后手中得到卡片多的为优胜者。
二、复习指导
(1)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一个学生出示口算题卡片,并做裁判,另外两个学生抢答得数,做6题后,看谁又对又快,给得胜的学生发红花,然后,三个学生交换角色,再做这个游戏。
(2)视算。
7+5  2+9  5+8  7+4  6+6
9+7  8+4  9+9  5+6  8+8
6+9  9+3  8+7  7+7  5+9
学生算完后,问7+5、9+7、8+8是怎样计算的。
(3)教师在黑板上写得数,请学生找出符合得数的两张卡片。或者找几种符合得数的两张卡片。如12可找出7和5,8和4,9和3等。
(4)教师任意抽出两张卡片,一张面向学生,一张背向学生,教师出两个数的和,请学生猜背向大家的一张卡片的数。
2、练习二十三的第3题。
先让学生写出每题的得数,再根据得数把算式写在圈中,做完后集体订正。
3、对比性练习。
8+5  7-4   6+6  8-5  7+4  6-6
9+8  5+4  10-2  9-8  5-4  10+2
小结:在做加减口算题时,一定要把题目看清楚,认真仔细计算。
4、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表。
(1)任意指其中的题让学生在表上找出算式。
(2)教师说得数,学生在表上找出算式。
(3)师生对口令,(看表)如9+2等。
三、总结。
今天这节课复习了加减法的意义,同学们已经能够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在计算中,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四、课堂练习
练习二十三第5、6题。
五、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复习内容 认识图形和钟表(教材第116~117页第4-6题,练习二十三第7、8、9题)
复习要求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进一步和正确分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并能说出这些几何图形的名称,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会看整时和半时。
教学准备:学过的几何图形、钟面
复习过程
一、复习“认识图形”。
(一)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
1、出示画有教材P116页的小黑板
(1)请学生仔细观察小黑板上画了哪几种图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问学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3)教师分别指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进纠正)
(4)学生在教材116上填写第4题。
(5)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6)指几名学生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二)用同样的方法教学认识平面图形。
(三)教学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
想一想:你能用立体图形画出一个平面图形吗?
二、复习认识钟表
1、想一想:你会看整时的钟吗?怎么看。
让学生说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2、想一想:你会看半时的钟吗?怎么看?
让学生说出分针指着6,时针指在两数中间,较小的数就是几时半。
3、练习:P117页第6题 学生自做,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三第9题
要给学生说清楚,时间不是整时只能说大约几时。
四、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常见的四种立体提醒和四种平面图形,已经能够辨认这些图形,我们还复习了钟面,会认整时和半时,会估接近整时的钟面大约是几时,课后请大家把你的收获告诉给周围的人听。
五、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复习内容:用数学(教材第117页第7题,练习二十三第10~12题)
复习要求:
1、通过复习,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复习重点 根据图形正确理解题意。
复习难点 根据图形正确列出算式。
教学准备:
“用数学”的几幅主题图图画。
复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出示口算题。
10-7  5-4  6-2  7-3  8-0
(1)指名口答。
(2)说出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二、复习指导
(一)出示P117页图,引导学生看懂,又来了6辆,但图中只画了4辆汽车是什么意思?
有的车没有画进来
原来有几辆车?
你能根据停车场图说一段话吗?
学生自由的发言,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列式:9+6=15(辆),并说说你的想法。
(二)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三第十一题
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你看懂了吗?请你讲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自由发言。
谁会列算式?学生自己列式。
(三)发展练习
你能说说平时在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讲给大家听听
(四)补充练习
教师出示各种情景图,学生根据情景图列式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12题
三、 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请提出来。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