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简单环保海报:珍贵老照片系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4:44:01
    国家主席胡锦涛风华正茂时的照片,极其难得,费尽心机才从一馆藏中取得!



 1919年5月清华大学师生焚烧日货


 蒋介石送给宋庆龄的签名照


蒋氏父子时期台湾对大陆的传单,高科技加美女


宋哲元29军大刀队夜袭喜峰口,将数百日军用大刀一律砍为两截


抗战时期日本对华传单


朝鲜战争中,美军使用的传单


皇军与顺民南京中山路上给小孩玩具车,这是日本宣称“日中亲善“的宣传品


中越战争时,解放军的战地通告


马尔代夫为纪念毛逝世25周年发行(1893--1976)
里面的英文配诗是选自毛“菩萨蛮·黄鹤楼”中的后两句: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抗日名将吉鸿昌


尼克松在观摩江青一手抓的革命样板戏
这个美国仅次于麦卡锡的第二号右派此时的表情非常有意思


革命婚礼


伪满洲国委任状


1940年,马占山在困境中表示:“日本固有新奇的武器,我当以热血应付;日本固有猛烈的枪炮,我当以头颅拼挡
他在一次营团以上军官会议上慷慨誓言:“作为军人,志在以身报国,苟有一线之机不减,自应鼓舞勇气,而为国家尽其最后之牺牲。凡为官为吏,不过一时职业之选择,民族之保存,始为骨头之归宿!”


日本战时国防大地图


毛主席追悼大会


国民党特务潜伏证六


我国南沙群岛被侵占岛屿明细表!  
马来西亚3个:
岛 名   北 纬   东  经   时间   
弹丸岛  07度24‘00“ 113度48‘00“ 1977   
兴星仔礁 07度37‘00“ 113度56‘00“ 1977
南海礁  07度58‘30“ 113度56‘00“ 1979   
文莱1个:
岛 名   北 纬   东  经   时间   
南通礁  06度20‘00“ 113度14‘00“ 1993
菲律宾8个:
岛 名  北 纬    东 经   时 间
费信岛 10度49‘00“ 115度49‘30“ 1970
马欢岛  10度44‘00“ 115度48‘00“
中业岛  11度02‘30“ 112度16‘30“ 1971   
南钥岛  10度40‘50“ 114度25‘00“ 1971
北子岛  11度27‘03“ 114度12‘00“ 1971
西月岛  11度05‘00“ 115度00‘00“ 1971
双黄沙洲 10度44‘01“ 114度21‘00“ 1978
司令礁  08度22‘00“ 115度13‘00“
越南24个:  
岛 名   北 纬   东  经  时间
南威岛  08度39‘00“114度05‘40“ 1973
鸿庥岛  10度11‘00“ 114度21‘30“ 1973  
南子岛 11度25‘30“114度19‘02“ 1973  
敦谦沙洲 10度22‘55“ 114度28‘00“ 1973  
景宏岛  09度54‘00“ 114度20‘00“ 1973   
安波沙洲 07度54‘00“112度54‘00“ 1973
染青沙洲 09度52‘30“ 114度30‘40“ 1978   
中礁 08度56‘00“ 112度22‘00“ 1978
毕生礁  08度58‘00“ 113度42‘00“ 1978   
伯礁   08度10‘00“ 112度14‘00“ 1987
西礁   08度52‘00“ 112度14‘00“ 1988
无礁 08度52‘00“ 114度39‘00“ 1988
日积礁  08度30‘00“ 114度40‘00“ 1988
大现礁  10度04‘00“ 114度52‘00“ 1988
东礁   08度49‘00“ 112度36‘00“ 1988   
六门礁 08度49‘00“ 114度00‘00“ 1988  
南华礁  08度45‘00“ 114度13‘00“ 1988   
舶兰礁  10度24‘50“ 114度30‘00“ 1988
奈罗礁 11度23‘00“ 114度18‘00“ 1988   
鬼喊礁  09度46‘00“ 114度20‘00“ 1988
蓬勃堡礁 07度56‘00“ 111度42‘30“ 1989   
琼礁    不 详   不 详  1989   
广雅礁  08度08‘00“ 110度02‘00“ 1990
万安滩  07度32‘00“ 109度00‘43“ 1990


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写的,但是以老彭的ID发表,里面涉及到如何炮击金门并提前通知的事宜


中国建国初期的反美大游行


上山下乡通知书


日本终于投降了!八年抗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此刻落下帷幕


 日侨开的饭店,在抗战胜利后打出新招牌!真会见风使舵!鬼子真有够贱啊!


50年代的中国大陆“驾驶执照”


毛泽东时代的“刑满释放证”
看上面的毛泽东语录,寒阿。。“再捉回来。。。”


小平去联合国开会


大清帝国护照


台湾刊物上的解放军


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末代皇帝溥仪
期刊时间是1934年5月5日


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蒋介石与夫人宋美龄
期刊时间是1931年10月26日


文革时期“布告”


敌伪人员调查单


中苏珍宝岛冲突


那个时代出版的《水浒》前言


这位就是上海青帮三巨头之一,旧上海皇帝——杜月笙!


民国76年(1987年),蒋经国最后一次主持双十节盛会,他此时还不清楚他身边那个人的真面目。


走资派身份证


大内高手-清宫廷秘藏最早的照片
此照拍摄于1863年。摄影术诞生于鸦片战争前夕的1839年,距今已有整整152周年了。
奕譞的这张影像是在照相术发明后的24年拍下的,说明那时我们接受西方文明的速度并不慢,在中国人中间拍照肯定比之还要早。其时尚为醇郡王的奕譞,在朝廷担任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管理神机营。可见该影像拍摄于奕譞管理神机营时的北京南苑军营,时年24岁(虚龄),这是迄今保存奕譞年轻时唯一的一张照片。“奕话身挂大腰刀.神采奕奕,年轻潇洒,风度翩翩,是典型的清代武官派头“(原文如此);左右是奕譞的两个贴身侍卫,分别肩扛火统,手握长枪(实际是一种铁矛),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清朝禁卫军的风貌。这也是宫廷秘照中至今保存的最早的一幅照片,为研究我国军事史,为研究我国摄影史,提供了可靠的形象资料,至为珍贵


张国焘和毛泽东
一个当年的北大学生领袖,一个当年北大图书馆的管理员


文革时的中国空降部队,跳伞前还要诵读红宝书


中共赠送西班牙国际纵队的锦旗


林彪与其“反革命团伙”成员的珍贵合影
左起:李作鹏、吴法宪、林彪、黄永胜、邱会作
这张照片,是1970年9月6日,林彪下山回京前,在九江机场所摄。因为九江机场小,大飞机无法降落,故林彪不得不乘安─24,此照是在安─24飞机中摄,所以很不清楚。这是庐山会议后,他们五人惟一一次合影。林从九江到安庆机场,转乘伊尔-18回京。


中共瑞金时期的足球队!可能是最早的“红色足球队”。


1950年6月10日,中共台湾地下党干部聂曦被国民党行刑队押至马场町刑场的一刹那。
至此中共台湾地下党损失殆尽,这一切都是由于台湾支部的总负责人投敌叛变所致。向聂曦这条好汉长得好象还蛮帅的。


参加苏联红场阅兵的中国将帅


文革中的武斗车,让我想起了动画片里的擎天柱。。。。


是中国人,就砸了它!地点:钓鱼岛


倾家荡产捐献“香玉号”飞机的著名豫剧演员常香玉,为志愿军演出。敬爱的常奶奶已于2004年6月1日去世。。。。


红色中国的“第一父子”!-


十八岁时的中山先生
有点像那个谁。。。。。
古巨基???


台湾对大陆的宣传!孙天勤“投诚”是当时轰动两岸的大事件


辛丑年议和的诏书,有那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名言”。唉……*


著名歌手罗大佑日前借着自己在台湾省开演唱会的场子,向美国、台湾当权者大表抗议,愤而在台上剪掉自己拥有多年的美国护照。
美国众议院要求台湾出兵攻打伊拉克的消息传出后,罗大佑说:“美国简直是台湾的大老板,台湾当权者又被美国操控玩弄,可怜的台湾人民成了美国的牺牲品,让我非常、非常地不爽。”他表示,音乐是制造和谐,爱音乐的人都是反战、爱和平的,他唱完《现象七十二变》后掏出92年取得的美国护照,当着全场满座观众的面,剪毁了美国护照,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回应他的勇气


清廷皇宫中的大太监。右起:刘兴桥(养心殿御前太监)、王凤池(养心殿东夹道二带班)、杨子真(养心殿御前太监)。


二战时期德军中的中国炊事员
他可是个传奇性的小人物哟。先被日军征招;参加日军对苏军的诺门坎之战时被苏军俘获,在苏联西部开始劳工生涯;1941年下半年被德军俘虏,然后一直在德法一带当炊事员;最后被美军俘获


二战时期德军中的中国士兵


挂在领事衙门口的头颅
1900年义和团运动的参与者也许都具有朴素的动机和目的:敌视基督教文化,渴望恢复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但那是一个电报已经普及的时代,当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的消息传到昆明后,民众发现曾经默许甚至鼓励他们的清政府已经迅速转而把刀放在了他们的脖子上。这颗挂在法国领事衙门口的头颅清楚地显现了这一运动的悲剧性


围看西洋镜的儿童(1900年,昆明
从衣着上看,两个正在观摩“进口大片”的儿童应来自富裕人家。而更左边的那个孩子也许正焦急地向父亲提着这时髦的要求。对于古老的中国百姓来说,西洋镜(皮影戏)与洋枪洋炮一样给人印象深刻,代表着西方文明的最新成果,而这三个字中包含的惊奇含义一直保留至今。从摄影上说,这是一张层次分明、构图完整的照片,一看之下几乎完全注意不到摄影者的存在,除了右边那个小孩以外,所有人物都自然生动地活在他们周围的环境中,同时又像戏剧角色一样衬托着主要的事件。在摄影才刚刚发明不久的那个年代,这样水准的拍摄眼光和技巧的确令人称奇。


罂粟田里的中国人:1899年 红河——昆明`
一个中国人茫然站在广阔的罂粟田中,这一画面象征性地表现出当时烟毒在中国的泛滥肆虐情况。而广种罂粟、发展与沿海各省的“云土”贸易,进而与英国东印度公司争雄,也是方苏雅代表的法国政府在华殖民的主要战略方针之一。
罂粟的历史几乎与人类历史一样悠长。古希腊伟大的盲诗人荷马曾说它“能消除所有的痛苦和争吵、却不会带来一丝罪恶”,但到了晚清的中国,这句话已成反讽。
众所周知,在列强近代打开中国闭关自守大门之时,鸦片扮演了侵略的急先锋角色。吸食鸦片的恶习虽在17世纪就从南洋传入中国,1729年清雍正帝下令禁止。鸦片战争后,烟禁废弛,清政府开放陕、甘、川、湘、滇、黔等省份种植鸦片。云南由于自然条件宜于罂粟生长,受到清政府鼓励种植,并以盛产色香味优的“云土”著名。当时因为云南种烟比种豆麦获利更丰,地方政府还开征“土药(鸦片)厘金”征收税费,完全承认了种鸦片的合法性。至光绪年间全省各县均开遍了罂粟花。昆明48堡,竟有50多个村落发展到家家皆种植罂粟。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全省大丰收,产量达570万两,其中除部分自用以外,均由烟贩运销外省,昆明成了集散枢纽,有庆丰号、源庆号等52家烟土商号,此外还有外省驻昆烟号43家。可以说,当时云南的大商号起家都与烟土有关。据《清实录》记载,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云南吸食鸦片已很普遍,“文武衙门幕友、官亲、跟役、当差,以及各城市文武生、商贾、军民人等,吸烟者十之五六”;而到晚清,不但有“阿芙蓉会馆”这样的公开营业场所,妓院、私娼处也是每床一灯,一些富户家中甚至以鸦片待客。还发展出对烟具的癖好。据罗养儒《纪我所知集》记载,光绪初叶一个叫谢瑾的腾越太守,仅烟枪就特制了36支,且枪枪有名,每吸三口就换一支枪;而其烟灯罩用水晶制成,枪一靠近灯会发出彩色;烟盘用紫檀木制成,大小三个并一斗架;烟斗则有三四百个,也时时变换。而当时的一个著名瘾君子被叫作“烟魁”,竟然每日晨要喝一碗开水拌烟土,否则饭都吃不下。由官到民的这种风气,可见烟毒对当时云南的祸患之深。
作为推行法国殖民政策的外交官,方苏雅当然很注意鸦片在中国的种植和吸食情况,不过就连他也对中国人对鸦片的依赖程度感到惊讶。当他看见为他抬轿的苦力们把辛苦挣来的一点钱几乎不用于吃饭而用于吸烟时,感到极大的震动。如果他活到现在,大概也会为在他的祖国法国每年有250人(1980年代官方数字)死于过量吸毒而感到内疚。历史有时是讥讽性的,有时也惊人的相似。


一对农民夫妇把洋铁罐、酒瓶、茶壶等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制成地雷,为保卫家乡做出贡献


这几个红军大学的学员,听了摄影记者说到从来不知道还有一种土匪网球选手的时候,他们不禁笑了起来。这些年轻人以“革命者”自居,并把“土匪”这个词儿回赠给蒋介石


旧中国农村的一个市场上,一名妇女和他叫卖的两个孩子


这就是所谓“民主政治”


他救了不少人,为许多人平反,现在还有谁记得他?


1976年4月4日,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上午10时左右,在广场东北侧人们举着一位青年,向他发出阵阵欢呼,他用白布缠着的手向大家展示他写的血书:“敬爱的周总理,我们将用鲜血和生命誓死捍卫您!”人们争先恐后地同他握手致意,并高呼:“谁反对周总理就打倒谁!”“誓死保卫周总理!”六月联盟O^V@1lZH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周恩来酷照!用西方人的语言,这就是圣徒的目光(长征时期所拍)
尼克松说: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之火可能不会燃烧起来;如果没有周恩来,中国的革命可能被烧毁,只剩下一堆灰烬。让我们的血流在一起


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三分区二团在涞灵战役中,二团一连连长李永生


孙中山灵堂,灵堂上的对联,后来成为国共两党的革命名言


他们不是日军,是八路军115平型关后缴获大量装备,其中一件日军军官的黄呢大衣曾使晋军误击林彪


大跃进时期的“大放卫星”,结果就是全国上下一起挨了3年大饥荒


我们学过他的文章,一封家书,第一句是“意映卿卿如晤”。
什么叫抛头颅,洒热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林觉民君


革命烈士家属证明


苏联红军进占哈尔滨


日本殖民统治时代的台中市区


日本殖民统治时代的台北帝国大学


1993年深圳“8·10股疯潮”,以前有过耳闻,现在看到照片了,好可怕啊!


志愿军战地文艺演出


真实的十三姨


真实的黄飞鸿
感觉有点像张国立


日军战时死亡通知书


英国人组织的中国人部队, 参与八国联军侵华作战。
摄影集“英国统治下的威海卫”有好几张这支部队的照片。这张也收录其中。还有作战后英国人向他们授勋的照片,看后唏嘘不已。照片中的确实就是八国联军中的中国部队,即中国军团。以往的一些资料中误记载为锡克兵。该军团的士兵全由中国人组成,军官则为英国人,装备西式武器,采用西法训练。庚子之役中,该军团参加了攻打天津、北京等战役(大家可以注意照片中军团士兵的帽徽,庚子之役后,为给中国军团表功,特地仿照天津城的城楼重新设计了军团的帽徽),因为作战异常英勇,战后在军团军官的坚决要求下,英国女王为军团士兵授勋,并在威海等地为军团的阵亡士兵设立纪念碑。今天再来回顾这段几近湮灭的历史,实在令人感慨。这支部队的士兵来源是三国干涉还辽后,英国人在华招募的,从关于该军团的更多资料和照片分析,这支军队的装备相当精良,训练水准也很高。


批林批孔的“能人”!
  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率文武官员祭明孝陵(孙中山之左一为黄兴,左二为徐绍桢,右为黄钟瑛)


宋美龄在西安事变时写给老蒋的信,字写不得错


1975年老蒋“上路”


日本的所谓“文化大革命”!比中国差远了!


  八国联军的宣传画







1958年10月,邓小平视察天津专区霸县胜芳人民公社的丰产稻田。
天安门城楼上并挂朱德、毛泽东像
1949年9月21日, 天安门城楼上并挂朱德、毛泽东像!第一次看到, 很珍贵。

   
一幅幅宝贵的照片,它记录了一段历史!---旧上海的风尘女子和名媛们的真实交际生活(图)

  上贴时间: 2008-9-12 5:58:10 (北京时间: 2008-9-12 17:58:10)
  文章来源: 学问大了  
[ 顶顶贴图 首页 ] [ 回复此贴 ] [ 标题:一幅幅宝贵的照片,它记录了一段历史!---旧上海的风尘女子和名媛们的真实交际生活(图)

')">引用回复 ] [ 加入博客 ] [ 编辑修改 ] [ 删除此贴 ] [ 推荐管理 ]
每周三次,大上海静安寺paramount大舞厅的四楼包厢里总会准时出现一位80高龄的老太太,粉红色紧身上衣、白色短裙、精致的妆容,身上隐约散发出Channel No 5的香气,这距离她第一次踏入这个大门已有64年的时光。

  

  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举行的一个舞会

  

  上海美女举手投足间透露出精致和耐人寻味

  她就是唐薇红,年轻时,她有一个很女性化的英文名字叫rose, 她同父异母的姐姐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滩最有名的两位名媛"南唐(瑛)北陆(小曼)"中的唐瑛。60年前,rose和所有上海滩名门望族的闺秀们一样,在锦衣玉食、镂金错彩、纸醉金迷的有闲阶层所热衷的社交party中穿梭和舞动,她们风姿绰约、雍容大雅,像一只只智慧而美丽的蝴蝶精灵,在众多目光的交织中一次次华丽的转身,她们的生活是那样的香艳和极致,因为她们都出身名门,秀外慧中、长袖善舞、优雅有节。

  

  老年时代的唐薇红

  

  风姿绰约的旧上海舞女多年以后,rose已经不再年轻,但已经会说六国语言的她却遇见了理想中的男人,于是开始了她人生中一段真正幸福的婚姻--改嫁给浙江南浔四大家族之一庞家的公子庞维谨,他们之间有着更多的志趣相投。

  五彩缤纷的小洋伞成了太太小姐们的一种装饰品

  

  上海的俄罗斯舞女

  

  清末,陪嫖客打麻将

  

  旧上海的名妓

  

  她生于乱世中的旧上海,她的家境让她对华丽奢侈的生活念念不忘,她经历过旧中国无人能及的大富大贵,也经历了战乱时期平民一样的颠沛流离,更经历了文革时期常人难以忍受的凄凉孤独,然而她的骨子里永远都有着我们无法探究的高贵、理想、天真、隐忍和满足,她对生活的要求充满着与生俱来的幽雅和韧性,也充满了及时行乐的小女子智慧。

  

  但这些名媛大多都是红颜薄命

  生命永远不超过青春的时代

  她们有的是自愿,有的是受人控制摆布,生命永远掌握在别人的手里,这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称为‘名媛',绝对讲究阶级讲究出身。她们既有血统纯真的族谱,更有全面的后天中西文化调理:她们都持有著名女子学校的文凭,家庭的名师中既有前朝的遗老遗少举人学士,也有举止优雅的英国或俄国没落贵族的夫人;她们讲英文,又读诗词;学跳舞钢琴,又习京昆山水画;她们动可以飞车骑马打网球玩女子棒球甚至开飞机......,静可以舞文弄墨弹琴练瑜伽......"这就是社会公认的名媛。而活跃在旧上海社交舞台上的真正的交际明星就是名媛。

  

  陆小曼,1903年农历9月19日出生在上海南市孔家弄,比张幼仪小3岁,比林徽因大1岁。是一个肌肤白皙、眉清目秀、机灵聪明的女孩。小曼的母亲曾生育9个孩子,不幸先后都在幼年和青年时死去,只剩下排行第五的小曼。小曼是陆家惟一的孩子,体弱多病,从小娇生惯养。比起一般女孩更骄慢、任性。小曼出生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是大城市的姑娘。幼时在上海的幼稚园度过,因为机灵漂亮,非常招人喜欢。6岁那年随母亲从上海到北京,与父亲一起生活,得到父母双亲的宠爱,是父母的心头肉,命根子。

  

  个人很喜欢陆小曼的学生照

  感觉很清纯

  

  陆小曼是第一个敢于离婚追求爱情的名媛。至此以后,名媛中离婚的人数逐渐增多。

  小曼的母亲说,小曼是因为接触徐志摩这种人和看小说太多才导致离婚的,这确实也是当时新潮的名媛淑女们离婚的原因:接触了开明的绅士,受了西风的吹拂,中国的名媛淑女们开始变化,追求爱情是她们变化的第一步。郁达夫说:忠厚柔艳的小曼,热情诚挚的徐志摩,遇合在一道,自然要籍放火花,烧成一片。

  陆小曼和徐志摩的结婚照

  

  王吉  

  当年上海的交际名媛如唐瑛、陆小曼、周叔苹等都出身名门世家,但也有少数人并非名门出身而成为社交界名花的,这其中最出名的便是当时被多家小报称为"乱世佳人"的"黑猫"王吉。

  

  上海十大红颜沉香之阮玲玉

  人言可畏,索性化身沉香

  

  阮玲玉是真正为电影而生的

  然而纤弱,敏感的红颜终归薄命,这位站在中国女演员演技颠峰的女演员,却在情感道路上一路坎坷,她在留下"人言可畏"的感叹后,自己结束了她精彩而又无奈的一生,一代红颜香消玉陨

  

  上海十大红颜沉香之秦怡  

  以母亲的名义,凝练母性的醇香

  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的秦怡,正如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所说:"因为她的性格和品质的美,她才能塑造那么多美丽的人物,包括伟大的母亲。"正是基于这种内心深处的美,秦怡成为上海红颜沉香里面最厚重、最醇香的一抹。

  

  醇香的秦怡有着美丽质朴的内心支撑,但这亦无法阻挡其命运的多舛:在经历了初次的婚姻失败后,1947年,秦怡在25岁时与20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影帝"金焰结为夫妇,并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银坛双翼"。但好景不长,夫妻间渐渐发生了情感错位。金焰去世后,秦怡几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自己的儿子,尝尽生活艰辛。但在经过命运的历练后,秦怡,这位"东方的维纳斯"却日益凝聚成一段让人景仰的沉香,并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上海十大红颜沉香之黎莉莉

  20世纪20年代以后,有名气的美女大都在上海,这也使上海成了二十到四十年代中国最风情、最芬香的城市。这这团沉香交融的空气中,黎明晖算是上海乃至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手了。黎明晖是中国早期流行歌曲摇篮明月歌舞团主持人黎锦晖的女儿,12岁就登台唱歌,她演唱的《毛毛雨》、《人面桃花》等歌曲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风行一时。

  

  黎明晖于2003年去世,她以自己的歌声为中国的现代流行音乐拉开了帷幕,她与她的歌声一起成为了永不磨灭的经典记忆,而她成就的那段沉香,也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最早的滋味

  

  上海十大红颜沉香之上官云珠

  出生于江苏的上官云珠于19岁才开始了她真正意义的人生,这一年,她几经展转来到上海,在铺石路<今长乐路>福庆里236弄18号拥挤的弄堂房子里开始了她十里洋场上海滩的美丽人生

  

  但上官云珠的自爱并没有让她逃脱历史的捉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上官云珠受到残酷迫害,于1968年11月22日去世

  

  上海十大红颜沉香之王人美

  野性的美,飞舞的香

  在旧上海繁华奢靡的浮光掠影中,一个模糊的形象渐渐清晰,她就是王人美,一个在当时以"野猫"之名而享誉影坛的明星。她主演的电影《渔光曲》堪称百年中国电影的经典;她演唱的歌曲《铁蹄下的歌女》七十多年传唱不息;她和旧上海红极一时的影帝金焰的婚恋至今扑逆迷离。而在晚年她总结自己一生的时候,却把成名看成是一生的不幸。王人美,一个知性红颜的传

  

  关于她的图片很少,最后也是郁郁而终的

  黄圣依饰的王人美

  

  上海十大红颜沉香之潘玉良  

  在她的油彩里,"香"是永恒的灵魂

  潘玉良可以说是旧上海最为传奇的红颜女子,她扑朔迷离的生世以及迷样的际遇,都让她的名字在她亲手绘制的酒上海画面上定格为一抹量力的色彩

  

  青楼出身的潘玉良18岁后在两个男人的帮助下走上了艺术之路,并在艺术之都巴黎登峰造极,成为享盂中西的大画家,她终其一生都挣扎在这两个男人和另一个女人的情感旋涡中,无依无靠,最后一个人孤独的去世

  图是她与张大千

  

  上海十大红颜沉香之周璇  

  天涯歌女,香飘天涯

  如果说蝴蝶是旧上海电影胶片里的精灵,那么周璇就是旧上海老唱片的最华美的音符。说到旧上海的红颜沉香,周璇是一块弥久真的香玉,就象她的名字子里有个寓意为玉石的"璇"一样,她的一生,华丽而又沉重。

  

  周璇的情感生活坎坷,三次婚恋都以失败而告终,正像她在歌曲里所唱的:天地苍苍,人海茫茫,知音的人儿在何方?叫人费思量...... 不疯魔,不成活,在演艺圈无限风光的周璇却被诊断有精神疾病, 1957年,她突发性脑炎被送进医院,一代红颜就此离开了人世,但她的声音仍在今天生长不息

  

  上海十大红颜沉香之蝴蝶

  她振翅一飞,让百花失色

  虽然在如今的上海辅庆里,这个长大后改名为"胡蝶"的女孩,已渐渐陌生,但循着那股深刻入骨的味道,我们可以在70多年前风雨飘摇的旧上海找到那抹沉香。那时候她的名字是这个城市的骄傲,也是这座城市的味道。旧上海传奇女星蝴蝶先后主演了百余部影片,成功地饰演了中国不同阶层的各类女性形象,成为中国电影拓荒期和成长期的同步人和见证人。

  

  1975年蝴蝶赴加拿大定居,化名为潘宝鹃,于1989年4月23日离世

  

  上海十大红颜沉香之张爱玲

  越苍凉的沉香,越能沧桑

  不多介绍了,传奇苍凉的女子,晚年孤独

  

  最后嫁入美国定居,在她的美国丈夫死后,足不出户,孤独终老

  

  上海红颜十大沉香之龚秋霞

  歌声丝丝屡屡,香气屡屡丝丝,一段用歌声凝成的沉香飘到现在

  在上海红颜沉香里,龚秋霞独以"梅花"惊艳上海滩。她十四岁加入"梅花歌舞团",与张仙琳等因歌喉动人舞姿优美而被喻为"梅花五虎将"。旧上海的舆论界曾这样赞扬过她:龚秋霞的歌则最宜于清晨听,因为她的歌充满着青春朝气,抑扬顿挫,甜润婉转......。此绝妙之喻让现在的歌迷身有同感。

  

  龚秋霞留给观众印象最深刻的除了歌曲动听,唱得好外,还有她那深厚的艺术修养与娴熟的演技。在她漫长的三十二年演艺生涯中,龚秋霞曾拍过百余部电影,灌唱过逾百首歌曲,就如同她梅花般的气质,内敛而深厚

  

  下图是1936年《明星半月刊》的封面

  旧时上海名媛--陈波儿

  

  在列举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史上的著名女星时,陈波儿是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因为她游离在当时分外光鲜夺目的电影圈外。作为演员,她其实只主演过四部电影,大部分时间是活跃在戏剧舞台上,老一辈的电影艺术家们喜欢称她为"波儿同志",英年早逝的她拥有了三个最合适的称呼:明星、战士,人名艺术家

  

  陈波儿多被看作是女战士,对于她的情感经历谈得都比较少,故事应该从同在上海艺术大学学习的任泊生谈起,他可说是陈波儿人生旅途中的引路人。任泊生出生在越南,父亲是越南华侨商人,资产丰厚。两人相爱后去了香港,举行了婚礼,不久生下儿子任克,后又生下第二个儿子,但小儿子在两岁多时,急病夭折,这对陈波儿的打击很大。

  

  夏佩珍出生于贫穷家庭,父母都以出卖劳力为生。在她13岁那年,饥寒交迫,父母不忍女儿受苦,将她从南京送到上海,投奔叔叔夏天人

  

  可惜的是,她叔父夏天人,怕她功成名就,会脱离他的束缚,就诱迫她染上毒瘾,终日沉迷烟榻,最后她吸毒过深,体力甚衰,在拍戏时,堕楼受伤,从此告别影坛

  影片《落霞孤鹜》剧照(左为夏佩珍,中为龚稼农,右为胡蝶)

  

  在武汉的电影史上,最早的影星当推"模范美人"叶秋心了

  

  解放后,叶秋心离开影剧界,寓居汉阳县蔡甸镇,在一家国营拉丝厂当工人,直到退休。1984年2月7日,这位天生丽质,技艺精良的武汉早年影星,因突患脑溢血溘然长逝。

  

  清末中国的旧上海

  

  旧上海女校学生生活照

  

  近代以来,上海开埠,我国文化便有了京派、海派之分。而海派文化的发源地,就在四马路。当年,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麦都思在此传教,故称"布道街"。  

  老上海四马路妓院林立

  

  聚会上的社会名媛

  

  曾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胡蝶

  

  影星周璇在影楼留下的艺术照  

  

  又一长蝴蝶照,这张比较漂亮,刚才那张有点恐怖...

  

  当年的王开照相馆

  

  民国初年北京名妓李文韵

  

  清末民初上海名妓花四宝

  

  清末北京名妓小凤仙和小桂合影

  

  清末北京名妓李苹香

  

  <玲珑>是1930年代上海著名的女性时尚杂志,许多上海名媛都请秦泰来为她们拍照,以求成为<玲珑杂志>的封面女郎

  

  李丽是1930年代与陆小曼齐名的社交界名媛,早年曾拜师梅兰芳学戏,后展转到香港,香港沦陷后,时任香港名政长的矢崎对她倾心不已,李丽受到特别优待

  

  1930年代,许多当红女星都点名请秦泰来为她们拍照,甚至任由他摆布她们的法式,姿势,为此不惜忍受他的脾气

  秦泰来和他的夫人

  

  当时也有很多这样的外国女子穿戴中国旗袍在照相馆留影的

  

  老明信片上的满州美人

  

  提到30年代的上海,不得不提到30年代的中国

  当时中国已被日本入侵

  图为30年代日本在中国的红灯区

  

  在旧上海的名媛中,除了交际名媛,在当时还在学校的各校校花也有众多名媛浮现

  1931年上海四所大学英语比赛前四名皆女生,图中坐者为冠军梁培树,站者为亚军王保敏,两人同为复旦大学校花

  

  女校经常组织话剧表演,莎士比亚剧几乎是毕演的剧目,图为中西女塾学生演出莎士比亚<第十二夜>剧照

  

  炎热的夏天,在丽娃栗妲村泛舟的上海女子(1931年),丽娃栗妲,夏令俱乐部,第一次大站后由西乔妇女丽妲在沪西原吴凇江废气老河之摈新建.

  这里是城乡结合处,波光水色,环境幽静,大受欢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沪西沦陷,造成交通不便,这个俱乐部日趋萧条,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校园的一部分

  

  陈浩明,上海盐业银行行长陈蔗青之女,有美丽之名,为中西女中"女皇",与宋子文妻弟张远东订婚

  

  孙兰珍因以甲等第一名毕业于请心女校高中部,得以亮相报刊杂志,也算得上"上海名媛"

  

  1946年"上海小姐"冠,亚,季军,(左,中,右依次)

  

  上海体专校花沈怀球。上海市立体育专科学校,是近代上海惟一公办体育学校,首批学生为两年制专修科,主要培养体育师资。一年多后,因日军入侵上海而停办。照片上的沈怀球或许是该校第一个也是30年代仅有的一次校花获得者了。

  

  上海名媛们在炎热的季节结伴外出,逛完马路,走进咖啡馆,"在电扇下闲坐饮冰水犹觉不可耐,一杯未完又呼再来一杯。"(《申报》画刊1935年8月)

  

  1930年10月参加国货时装展览会表演的务本女中学生。务本女中,即今上海市二女中的前身。1902年在南市一间私塾的基础上创办,初期课程注重家政,禁脂粉华服。1928年开始执行国家教育部课程,以师资力量雄厚而久负盛名

  

  下图为上面介绍过的30年代上海名媛李苹香,因其出身青楼,大多数被人们提起的时候都称之为"名妓"

  让章士钊一生不能忘怀的风尘名女

  

  20世纪初,在上海有一位叫李苹香的名妓,她姿色出众,才艺过人。当时的许多名人雅士,诸如冒鹤亭、吴保初、陈子言、李叔同,甚至国学大师章士钊等都是她的座上宾。然而,身为风尘女子,李苹香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虽想逃出青楼,但却无能为力。在她惆怅之际,另一位才女吴芝瑛挺身而出,侠肝义胆将她赎出青楼。

  章士钊虽然未能与李苹香结为夫妻,但是直到老年仍对她念念不忘,70岁的时候还填词怀念这位当年的红颜知己。

  一代才女沦落风尘

  

  旧上海明星片中的美女

  她们既有血统纯真的族谱,更有全面的后天中西文化调理;她们都持有著名女子学校的文凭;她们讲英文,又读诗词;学跳舞钢琴,又习京昆山水画;她们动可以飞车骑马打网球玩女子棒球甚至开飞机,静可以舞文弄墨弹琴练瑜伽。这就是社会公认的名媛。

  

  名媛,是女人中的奢侈品。多少女人中能淬炼出一个名媛来?一要得天时,生得门阀子弟;二要得地利,有展现风姿的舞台;三要得人和,天生丽质不讲,也要聪慧过人,气度出众。因此说名媛,是站在象牙塔尖上的女人,是女人中的奢侈品。

  

  可现在人们似乎把这个"奢侈品"与物化的奢侈品等同起来,以为只要女人身着价值连城的衣装,经常在媒体闪光灯下曝光,随随便便就可以冠以名媛称号。

  

  同一家广告,第一张还带有20年代余韵,第二张已是典型的30年代风格,7年中广告的变化确实也反映了时尚的变化

  

  当时的电影可谓是培养明星最多的工具,是多少名媛的摇篮

  下图3大电影创始人

  

  上海第一架飞机

  

  有轨电车

  

  第一批空姐

  

  <色戒>原型 上海抗日女英雄郑苹如

  

  浏览更多请点击进入顶顶贴图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