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解读阅读题:美媒:中国庞大地下交通网储藏3千枚核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08:13:28
        中国核弹数量之谜

  最近,关于中国核弹头库存的规模和导弹地下转运通道的争论甚嚣尘上,这个地下设施也被称为“中国的地下核长城”。这场关于中国核弹头之谜的争论显然已经在美国爆发,争论的双方:一方是震惊世人的业余爱好者,另一方则是对此不屑一顾的军备控制专家。

  在另一个层面,这场争论凸显出中美之间关于核安全的长期猜疑和博弈。那么,中国的核武库中真的拥有3000枚核弹头吗?

  中国藏匿3000枚核弹?

  这场关于中国核弹头数量争论的爆发是《华盛顿邮报》11月29日刊登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披露,由美国乔治敦大学教授菲利普·卡博领导的一个学生团队进行了一个关于中国战略核导弹的研究项目。文章称,被中国称为自己的“地下长城”的设施,是一个庞大的地下通道网,专门设计用于储藏本国数量不断增多的先进导弹和核弹头。

  作为这个项目的领导人,现年65岁的卡博在冷战时期曾是一名顶级战略家,曾担任五角大楼的高级官员。这个小团队将数百份文章、资料翻译过来,结合卫星图像,并获得了一些有限制性的中国军事文件,再通过在互联网上获得的大量信息,最终弄出了这份报告。不过,他们的研究方法遭到质疑。

  据悉,他们在编纂这份报告时,不仅引用军事杂志内容、利用谷歌地球和军事博客等互联网资源,甚至还参考了电视剧内容。而该团队中只有1到2人精通中文,很多翻译工作都是借助软件来完成。

  这份研究报告至今并没有公布,但是已经在国会进行了相关听证,并且在五角大楼的高级官员内部流传。这份长达 363页的报告,最令人关注的就是得出了一个极具煽动性的结论——中国的核武库可能要比此前军备控制专家所评估的数量要多好几倍,有可能达到3000枚核 弹的规模。

  这个数据听起来确实有点耸人听闻,因为目前美俄各自拥有四千多枚现役核弹头,占全球核弹头的90%以上,即使按约定进行“大幅”削减,仍在核力量上对中国(以400枚核弹头计算)保持压倒性优势。如果中国拥有3000枚核弹头,那么就绝对可以与美俄平起平坐。
       研究结论遭到强烈质疑

  据香港《亚洲时报》透露,卡博是在2008年接受美国五角大楼“降低国防威胁”办公室的委托,展开这项研究的。当时一个重要的背景是,在2008年四川大地震后,北京派遣防核辐射的专家前往灾区。甚至有报道称,山坡坍塌后,大量巨大的混凝土碎块被暴露在外。这种传闻使人们猜测,此次地震可能使中国丢失了部分藏于地下隧道或仓库内的核弹。

  正是这些消息引起了美国国防部的注意,卡博的团队则开始研究中国的地下隧道,并引发对中国核武库规模的怀疑。不过,中国中央电视台在2009年公开报道了被一些媒体称为中国的“地下长城”的隧道。

  美国《华盛顿邮报》认为,这个有轰动性的报告背后存在两个缺陷:一部分的内容的确是事实,但并不新鲜;而另一些内容前所未见,但却不是事实。这篇报告的事实部分是正在扩大的二炮地下转运网络——“中国的地下长城”。

  由于中国是五个最早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中唯一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但是中国没有公布自己的核武器数量,而是坚持拥有少量的核武器以起到“最低限度的核威慑”。多年来,西方军控专家认为,中国的核弹头数量估计在100枚至400枚。 但是“地下核长城”的出现,令一些持怀疑态度的人变得担忧起来。

  但卡博团队的“3000枚核弹头”的结论,激怒了军备控制专家们。在接受《亚洲时报》采访时,美国军备控制权威专家杰弗里·刘易斯就这一问题发出反击:我认为这些说法绝对是胡言乱语。中国拥有的武器级核材料,一直是西方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项目。公开来源的资料和机密的政府研究都认为,中国拥有的核武规模大概在四百枚核弹头左右。

  在公开领域的相关材料中,最着名的评估是哈佛学者张辉作出的。按照张辉所列出的中间水平估算,中国可以制造360枚弹头,而按照最高估计值所产生的最大范围将是制造1300枚弹头。美国军备控制圈认为: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仅有的两个钚增殖反应堆一直处于停车状态。

  张辉也在报告中写道,“1987年,中国停止生产浓缩铀,1990年,中国停止生产钚,同时,中国把这些原料转变为核燃料,用于民用核工 业”。他是根据一份审慎的关于中国核设施和中国用于制造核武器核原料的卫星报告得出上述数字的。

  如果卡博的团队发现一个新的钚来源——或者中国核弹头库存已经大大超过此前估测数量的一个新证据,那么这的确是一个“重大发现”,而美国军备控制圈也会因此颜面尽失。
        数据来源令人震惊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据《亚洲时报》透露,卡博团队得出“中国拥有3000枚核弹头”的结论是依据“线性推论法”。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美国军方曾预测称,到1973年时,中国可以部署435枚核弹头。在1984年,美国国防情报局估计,到1994年中国可能有818 枚核弹头,现在有一千多枚。香港一份民间政治刊物《Trend》1995年评估,这一数据大概在2350左右。卡博团队认为,也就是说,中国过去10年平均每年的核弹头生产大约有200枚。于是得出了“中国拥有3000枚核弹头”这一耸人听闻的结论。

  在今年9月,中国军备控制问题专家乔治亚·库拉齐认为,这一数据,很可能来自于一位美国海军官员于1986年在一份西方防务出版物上做出的评估。

  《Trend》杂志有关中国核弹头库存的估测是一位匿名作者做出的,文章中没有标明信息的来源并且未经证实。其实,这篇文章早已遭到军备控制问题专家杰弗里·刘易斯的全面批驳。但这些细节被卡博遗漏或忽视了。

  卡博也为自己的观点做了辩护。在接受美国《纽约每日新闻》的采访时指出,他认为3000英里的地下通道对于中国声明的核弹头库存来说“简直有些太长了”。卡博称,“如果以300枚核武器来计算,建造10英里长的地下通道对储藏一枚核武器来说,基本没有太大的意义”。而且他表示,具体的数字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通过这份报告来引起美国防务圈对中国核力量的重新关注。

  美国智库2049项目研究所的执行主任斯托克斯也认为,这个报告所起到的一个作用是凸显了有关中国核武库存在的不确定性。所以,尽管卡博能提供的依据少之又少,而且分析的基础非常薄弱,但有关这份报告的新闻已经传遍整个世界,也为中国核力量构成了一个新的形象——强大、机密而且隐蔽。

  《亚洲时报》的文章称,如果对“3000枚核弹头”的数字不加以反驳,那么美国可以引用卡博团队的研究,作为指称中国打造“首先使用核武器”能力的证据,即使中国的核政策可能与此相反。从这个角度来说,通过多种手段验证卡博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和结论,可以被看做是沿着头脑清晰的“核现实主义”道路迈出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