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全文赏析:广元市剑阁县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7:43:18

广元市剑阁县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抓住发展机遇构建长效机制

  ——广元市剑阁县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四川三农新闻网广元9月29日讯 (通讯员 黄虹秀) 广元市剑阁县是川北的山区、红区、老区和地震重灾区,典型的农业大县,林地面积259万亩,是土地面积的3倍,森林覆盖率51.4%、活立木蓄积797万立方米。依托生态优势、富民优势、发展优势,对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是全县68万人民群众致富增收的迫切愿望。

  一、林业主体工作的全面推进,促进了林业“四大变化”,林业“四地位”的确立,为全县林业事业发展带来“四大机遇”

  1、国土绿化加快推进,林业资源总量不断增长,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带来发展机遇。全县先后投入资金5673万元,实施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改造林地18.11万亩,新增林地面积45万亩、活立木蓄积22.99万立方米, 242万亩有林地得到有效管护。2008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1%,活立木蓄积797万立方米,丰富的林木、林地、林景资源,为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储备了丰富的林业资源。

  2、生态环境显著变化,林业的特殊地位更加显现,为提升城市形象带来竞争机遇。结合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全县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逐年上升。今年,结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创建“山水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投资2亿元,举办了“2009剑门关蜀道旅游年,感受古今生态文明”等系列宣传活动,有力地提高了剑阁在川、陕、甘的知名度。

  3、林业产业明显壮大,林业经济不断提高,为统筹城乡、林农增收带来致富机遇。初步构建了全县南、北、西三线林业产业体系,建立了林产品精深加工、生态旅游业、工业原料林培育、低效林及柏木林种、森林旅游、林下养殖、森林蔬菜七大林业产业板块。2008年全县林业产值达7.38亿元,农村人均从林业上获得收入达400元。

  4、林业政策日趋完善,林业的社会参与度不断增强,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就业机遇。县委、县政府先后以一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先后投入8000余万元用于工业原料林建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山区林业综合开发、森林生态旅游建设。林业的大力发展带动旅游、运输、服务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全县林业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掀起了回乡创业热潮。

  二、客观分析县情、民情、林情,对照“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总要求,短板、瓶颈、劣势依然存在

  (一)生态文化建设滞后。三国文化、红军文化、古道文化底蕴深厚,山、水、石、树、竹等自然资源丰富,但群众生态文明意识普遍不强,没有形成科学的生态观,文化开发、文化宣传、文化创新一直是生态文化建设是短板。

  (二)产业发展基础薄弱。 “大资源、小产业”,森林资源总量与产业实力反差较大,林业产业发展滞后;家庭式、作坊式经营多,大型龙头加工企业少;销售原木、半成品多,精深加工少,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三)经营主体作用较差。林业发展周期长、见效慢,群众思想认识不够,积极性不高,对集体林权改革的认识仅停留在发证、确权上;多数林业企业经济实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较差,缺乏市场竞争力;生产组织形式落后,规模小,投资少,收入低。

  (四)体制机制创新不够。受林业生态建设的特殊性影响,林业计划经济影响浓厚。林业部门在基层林业站改革、种苗采购改革、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改革等,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体制、机制问题。

  (五)科技支撑人才缺乏。全县林业专业人员少,非专业人员占全体人员的55%,人才结构不够合理,而且分布不均,基层人才、高层次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极为缺乏。

  三、坚持“五大转变”,着力建设“五大体系”,确保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整体发挥

  (一)坚持由保护森林向生态建设的转变,着力强化森林生态体系建设。一是积极保护、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加强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建设,继续实施好天保工程,重视抓好公益林保护,大力实施营林造林,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加快荒山荒地绿化造林步伐;认真落实退耕还林现金补助政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结合灾后重建、围绕新农村建设,加强四旁绿化、村庄绿化和农田防护林建设,使农村生态面貌发生明显变化。二是突出治理重点。将地震毁损林地、沿河沿路、陡坡地段、库区周围、干旱地区作为生态建设治理重点,通过划定封禁保护区、小流域治理等综合措施,保护和增加森林植被。三是积极推进“双创”国家森林城市和山水旅游城市工作。努力提高城市绿化率,逐步形成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生态良好的生态旅游城市,逐步形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功能协调、效益显著的林业生态系统。

  (二)坚持由资源消耗型向生态经济型的转变,着力强化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实践证明,加快发展山区农业和区域经济,潜力在山、希望在林。要有效释放259万亩森林的能量,确保到2012年实现林业总产值达13.5亿、农民人均从林业上获得收入达到800元的目标。一是要搞好“三结合”文章,完善产业规划布局。结合县情、林情,结合“一城两带三区”的规划,结合市场需求,坚持项目向产业集中、基地向园区集中、资源向品牌集中,建立工业园区、林业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内部结构,提高林业产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二是要立足优势,着力打造品牌。积极培植林材加工、特色经济林、林下资源开发、木材加工、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及加工利用、森林生态旅游、生物药业等产业,择优扶持,努力把剑阁柏木、木地板、生态旅游等打造川北林业知名品牌。三是要集中“三大”(资金、技术、人力)优势,健全产业体系。加大对特色产业、优势基地、龙头企业扶持,尽快建设和形成一批经济生态好、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新亮点、新看点。四是要全力推进林改工作。充分发挥林业经营主体的积极作用,真正做到“还山于民、还权于民、还利于民”,切实让全县16万个家庭、68万人民充分受益、得实惠。

  (三)坚持由环境需要向精神需求的转变,着力强化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一是要培养和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加强生态文化宣传力度,积极开展生态文化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的活动,使生态文明观深入人心。二是要开展生态文化理论研究。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资源,创作一批有影响力的生态文化作品,把“剑阁生态”转化为“剑阁印象”。三是要巩固和拓展生态文化阵地。充分发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纪念林、古树名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传播、教育功能,建设一批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健全林木、林地认养、认领新机制。四要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全体林业工作者是生态建设的引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作用,大力倡导生态文明价值观、责任观、政绩观,努力构建富有感染力的生态文化体系。

  (四)坚持由部门办林业向全民办林业的转变,着力强化林业支撑保护体系建设。一要建立健全林业投入保障、生态效益补偿、林业补贴、税费扶持等制度,为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二要建立健全林业信贷投放、开发林业信贷产品、拓宽林业融资渠道、完善财政贴息政策、健全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全面增强金融对林业发展的服务能力。三要完善林业经济扶持政策,要把公益林建设、管理和重大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并统筹安排,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要不断增加对林业投入的份额。四要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林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五)坚持由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的转变,着力强化组织保障体系建设。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推行林业发展党委政府任期目标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考核。二是开展政策宣传。加强林业法制宣传和生态道德教育,增强人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努力形成人人关心林业发展、人人参与林业建设的良好氛围。三是强化科教兴林。要加强现有林业技术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推广,最大限度地将林业科学技术转化现实生产力,积极营造灵活、顺畅的良好氛围。四是坚持依法治林。强化林业行政管理、动态监测、执法监管体系和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提高林业干部队伍的思想业务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业务精通的林业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