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汉达小说:[原创辩题] 通胀时代来临 大家还要不要存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05:07:16
[原创辩题] 通胀时代来临 大家还要不要存钱?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推荐给朋友>

近年来,人民收入差距明显拉大,储蓄的城乡分布也很不均衡。我查了一下,城镇人均储蓄存款已经相当于农户人均储蓄存款的10倍。在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均储蓄存款的差别也很大。从居民储蓄的分布,可以看到城乡差别、东西部差别还在拉大。
  
  收入差距拉大以后,高收入者的收入增长超过了消费能力的增长,即使他们中间有些畸形消费,钱花不完;中等收入者对高档次商品消费能力不足,对低档次商品的需求已经饱和,出现了消费断层。这两种人都增加储蓄。低收入者考虑到将来子女上学、住房改革、生病养老都要花大笔的钱,他们也要节衣缩食,尽可能多存一点钱。
  
  居民储蓄超高速增加,当然说明居民对经济社会发展充满信心,对未来持乐观态度。但是,不能排除在相当程度上还有被迫储蓄的性质。
  
  这里说的被迫储蓄并不是有什么人对居民进行强制,有钱非存银行不可,而是指居民在处理收入节余时,不得不做出把钱存入银行的选择。
  
  如果通货膨胀率高于银行的利率,存款利息就是负值。在负利率情况下,存款当然是不合算的。所以,在通常情况下,一出现负利率,储蓄就要下降。
  
  但是,最近两年出现了反常情况,连续两年的负利率,却连续两年储蓄超常增长。1994年,通货膨胀率高达21.7%,储蓄却增长了42.8%;1995年,通货膨胀率高到18.5%的时候,当年的储蓄比上一年仅下降了13.6个百分点。
  
  你问周围的朋友,利率比通货膨胀率低这么多,为什么还要存钱?你的朋友一般会这样回答:“不存有什么办法?!”这就是被迫储蓄。
  
  谁都希望自己手中的钱能够增值。要增值就得投资。前几年股票火热了一阵,有人发了财。但是,后来想发股票财的人,大多数吃了亏。最近股市持续低迷,靠买股票增值的想法更是没有了。据有关部门统计,北京市股民投入股市的资金有13.5亿元,只占北京市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的1.6%。北京市每百人中,参与股票投资的不到两人。直接融资(如靠发股票融资)是居民承担投资风险;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由银行承担了投资风险。在股市不景气的情况下,把钱存进了银行,也是一种理智的选择。
  
  住房制度改革进展缓慢,想买房保值的人,想改善居住环境的人,都无法买到房。但是人们也明白,房改总有一天要实行的。那些想改善居住环境的人不得不存钱。
  
  居民储蓄增长会吸纳流通中的货币,减轻当前市场的需求压力,会缓解当前的通货膨胀。但是,居民储蓄是把当前消费延期,当前通货膨胀压力减轻,却为今后积累了更大的通胀压力。这种消费能力的集中,一旦有新的消费热点,或市场上的风吹草动,就会形成对市场更大的冲击力。
  
  把居民储蓄通过银行中介来进行投资,会不会加剧通货膨胀?假定建设规模的盘子是既定的话,储蓄作为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可以减少货币发行量(M0),应该说对缓解通货膨胀是有好处的。但是居民储蓄还在广义货币(M2)范围之内,储蓄的增加,不仅没有减少货币流通量,反而使货币流通量以准备率的倒数的速度放大,如果对投资规模不加控制,会加剧通货膨胀的压力。当然,用居民储蓄作为基本建设投资,会不会加剧通货膨胀,关键在于投资效果。如果投入资金产出的有效供给超过了投入的资金的购买力,就会缓解通货膨胀;相反,如果投入的资金产出的有效供给少于投入资金的购买力,就会加剧通货膨胀。
  
  存款利率和物价指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非常敏感的。而物价指数通常是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我们在负利率情况下储蓄还超常增长,这与保值补贴有直接关系。巨额的保值补贴,国家财政是难以承受的。银行吸收的存款也要承担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保值补贴是由银行和储户分离还是储户独享,在学术界还有不同的看法。要使储蓄稳定增长,又不增加国家和银行的负担,唯一的办法就是减少甚至避免通货膨胀。
  
  巨额的储蓄要求经济稳定、社会稳定。只要经济和社会稳定,“老虎”就不会出笼,“洪水”就不会泛滥成灾。而抑制通货膨胀是保持稳定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