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失恋读后感:论生数及成数与五行的关系|【 易理探索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09:20

论生数及成数与五行的关系

尚书?洪范》中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墙;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墙作甘”的记载。
《尚书?洪范注疏》叙述了生与成:“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此其生数也。如此,则阳无匹、阴无偶。故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地十成土。于是阴阳各有匹偶,而物得生焉。固谓之成数也。”
把《尚书?洪范注疏》归纳为:水的生数为一、成数为六;火的生数为二、成数为六;木的生数为三、成数为八;金的生数为四、成数为九;土的生数为五、成数为十。即:1-6为水、2-7为火、3-8为木、4-9为金、5-10为土。
据上引证《尚书?洪范注疏》解释五行生成之理极为明白。依据《注疏》所解释的论点,探讨五行生成,首先应明确三个基本点:
第一:一、三、五、七、九这五个奇数属阳;二、四、六、八、十这五个偶数属阴。
第二: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
第三:五行的生成,依赖于天气之阳与地气之阴相结合,才能完成。
古代著述论述五行的形成,强调必须依靠天气与地气相合,也就是阴阳相合,这里面含有天道的认识。
五行生成的各个数目字,是奇偶相合,亦即阴阳相合。可见古代五行也有术数理论。在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阳化气,阴成形”。又《丹经》(道家经典)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等论述。我们把这些经文论述与五行“生”与“成”之理相对照,是完全一致的。从而使我们对阴阳与五行的相关性,阴阳与五行的内在联系,阴阳与五行的有机结合等问题,得到进一步的领会。
古代五行的排列是有讲究的,从古代哲学观点来排列五行的次序,据《注疏》所释,它是依从两种情况来定序的。一是根据五行本身的形体大小来定。形体较小的排列在前,形体较大的排列在后。“水最微为一”,“火渐著为二”,“土质大为五”。一是根据五行本身体质的疏松或坚实来定的。体质较疏松的,排列在前,体质较坚实的,排列在后。“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
生数与成数生成了五行,同时生数与成数又是五行的属性。
秦朝黃石公《青囊經》上卷 “天尊地卑,陽奇陰偶。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為朋,四九為友,五十同途”描述了生数与成数在五行静态时的共存关系,但五行在运动中具有极性,生数与成数在五行的运动中不可能共存。五行的运动就是阴阳二气的流通,五行运动的结果有两种结果:一是生数与成数共亡,叫做气数已尽;二是生数与成数只留存其一,叫做气数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