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鲁迅读本好词!:入世十年:稀土敲响中国自然资源警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55:48
作为未来世界高科技和绿色能源不可或缺的原材料,稀土早已成为各国的战略资源之一。中国作为稀土第一大国,这十多年来一直以极其低廉的价格供应着全世界稀土需求,而自身稀土储量锐减。然而中国出于保护稀土而减少了稀土出口配额引发了美日等稀土需求大国的纷纷指责。今年以来,针对中国原材料出口的WTO诉状闹得沸沸扬扬,最终以中国败诉而告终。中国稀土的命运注定也随着WTO的若干条款将面临着一场艰难的保卫战。那么,稀土在中国和世界究竟是怎样一种状况?入世十年之际,稀土应该带给我们什么启示?[更多]
第 8 期稀土:未来世界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
【导读】稀土的特殊原子结构和物理化学使其成为21世纪高新技术和军事应用的不可或缺之物,早已成为有远见国家的战略能源。

稀土元素是指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以及与镧系的15个元素密切相关的两个元素——钪(Sc)和钇(Y)共17种元素。由于独特的原子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稀土不仅是钢铁、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新能源、高科技、军事装备领域中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工业维生素”之称。
例如,美国国会政府问责办公室的报告显示,美国武器系统中的大量稀有金属来源于中国。如“艾布拉姆斯”坦克导航系统中所用的钐钴磁铁中的钐就购自中国;DDG-51驱逐舰所使用的混合电驱动系统用到了购自中国的钕磁铁;“宙斯盾”系统的SPY-1雷达也使用了由中国的金属钐所制成的钐钴磁铁;丰田汽车公司为推出混合动力汽车,每年要消耗7500吨镧和1000吨钕;加入稀土的催化净化器可以降低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以及氧化氮的含量;稀土三基色荧光灯是世界各国大力提倡和推广的新型电光源,相比普通白炽灯节电率高达80%。21世纪,电子信息产品是技术更新最快的领域,而其离不开稀土元素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稀土是未来高新技术及绿色能源的关键,极大地制约着高新技术的产生与应用,而且,稀土用途还存在很大潜力,当今世界,几乎每隔3~5年就会发现稀土的一种新用途。 因此,稀土已经是各国的一项重要战略资源。
与稀土息息相关的不止是经济利益,还有国防安全,美国审计署于4月份发布的《国防供应链中的稀土材料》报告指出稀土资源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建议各政府部门应支持稀土的开采和积存。
美国的军用高科技很大程度上依赖着稀土产品
“爱国者”导弹之所以能精准拦截来袭导弹,得益于其制导系统中使用了大约4公斤的钐钴磁体和钕铁硼磁体,用于电子束聚焦;“猛禽”战斗机能够实现超音速巡航功能,依托的是使用特种稀土材料制造的强大发动机以及轻而坚固的机身;美国大力发展的侦察、监视和预警装备,也得益于稀土科技的造就。此外,抗电磁干扰、水雷探测、卫星通讯等先进装备,更离不开稀土产品的应用。[详细]
外国封存稀土 中国供应世界
【导读】世界上储量较多的美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产量都为0,中国的廉价稀土满足着世界的胃口。

稀土在世界上的储量并不均匀(见下表)。60年代初,中国的世界最大稀土矿白云鄂博开始少量出口稀土。当时当时在世界范围内,稀土开采主要集中在美国一家叫做Mountain Pass的稀土矿。而较为先进的稀土分离技术则被法国Rhodia稀土厂掌握并垄断。70年代,中国研究出了“稀土萃取串级理论”,因此八十年代末开始短短几年中国涌现出近100家稀 土厂,15万吨的分离能力超过了世界10万吨的需求量。在中国的廉价稀土供应下,90年代中期,世界上较大规模稀土企业均关闭了生产线,世界各国转而向中国购买稀土。从1995 年开始世界上绝大部分稀土都由中国供应。
国别储量产量
中国3600万吨,占全球36%120000吨,占全球97%
俄罗斯1900万吨,占全球19%0吨
美国1300万吨,占全球13%0吨
澳大利亚540万吨,占全球5%0吨
印度310万吨,占全球3%2700吨
巴西不到全球的1%650吨
马来西亚不到全球的1%380吨
其他 270吨
资料来源:美国地质矿产局矿产品摘要2010
由上表可知,储量较大的美国和俄罗斯澳大利亚均封闭了国内稀土生产。美国和日本都开始大量进口囤积中国廉价稀土。日本92%的稀土依赖中国进口,据《金融时报》,日本只将 进口的1/3用于生产,其余用做战略储备。业内人士曾估计,日本储备的稀土已够用40至50年。目前美国90%以上稀土由中国进口,美国政府为保护本土的稀土资源采取了严厉的强 制措施,不但完全停止出口,还封存矿山。稀土对日美等国家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日本和美国具备深远的战略眼光,中国却源源不断地消耗自己未来的稀土。
中国出口的稀土却构成对中国国家安全的严重威胁
中国稀土的主要购买国日本、韩国与中国存在领土纠纷,美国则在台湾问题上构成对中国最大的现实威胁,而且是近些年世界局部战争主要参与者。事实上有些对抗已经在中国东海、黄海上演。但是,在这些对抗发生时,很少有人想到那些真正能威胁中国的战机、舰艇与导弹,监视中国的雷达上的关键部件可能就是中国不计后果出口的稀土造就的。日本科学家曾夸口说,如果不用日本芯片,美国巡航导弹的精度就不是10米,而是50米。可要是没有中国稀土日本就造不出这种芯片。 [详细]
稀土在中国:一部令人感慨的辛酸史
【导读】稀土在中国的历史是改革开放门户大开和市场经济泛滥大潮下的典型案例,中国自然资源乱象可窥见一斑。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稀土储量世界第一是历史和大自然留给中华民族的资产。目前中国是唯一一个能够提供全部17中稀土金属的国家。然而,40余年之前,据美国能源局分析报告显示,1970年代之前,中国的稀土储量 占世界储量的90%,中国商务部的最新资料也表明,1996年到2009年之间,中国稀土储量大减37%,目前只剩2700万吨。
极度浪费的掠夺性的开采方式
八九十年代年代是中国稀土产量急速增长的时期,但是,其过程不得不让人惊异。由于改革开放资源换技术和资本方向的确立,出于换取大笔外汇需要,中国推行了“大矿大开、小矿小开、有水快流。”的指导方针,以刺激稀土资源的大量出口,这在其他自然资源领域并不少见,而决策层对稀土并没有一个战略的眼光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在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国家宝贵资源和长 远战略在资本和短期利益面前不值一提。
江西省赣州市矿管局局长李国清介绍:“从20世纪80年代中末期起,在'大矿大开、小矿放开,有水快流’错误思想影响下,赣州稀土资源陷入滥采滥挖、无序竞争的混乱局面,几乎县县开采,最 高峰时有采矿证的矿山就达1035个。”
全世界都在笑中国傻 稀土只卖萝卜价
随着科技的发展,稀土的也越来越重要,然而,中国掠夺性开采的宝贵稀土却没有丝毫定价权。稀土的猪肉价、白菜价长期主导着中国稀土出口。由于各种稀土生存的小公司独立对外,外商处 于谈判的优势地位,个体稀土出口商恶性竞争不断降低稀土的价格,使得稀土买了个稀泥价。
1990年至2005年,中国稀土出口量增长近10倍,但价格却下降了50%。虽然从1998年开始,国家启动稀土产品出口配额制度,但低价出口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扭转。在全球高科技原材料需求呈几何级 数增长的情况下,我国稀土出口价格甚至不升反跌。
1990年我国出口中、低档稀土产品6100吨,平均每吨价格为1.36万美元;2009年中国稀土的出口价格,每公斤不到9美元,比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价格还低。
1995至2005年这10年间中国稀土产业由于廉价出口而损失的外汇达到近百亿美元。2008年底,北方和南方才开始稀土整合,探索建立统一的稀土矿产品市场,争取稀土价格的定价机制。这个迟来的调整,能否拯救稀土的未来?
无节制的开采对环境的严重破坏
稀土盲目开采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南方稀土矿山含量低,开采中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例如,池浸工艺每开采一吨稀土,要破坏200平方米的地表植被,剥离300平方米表土,造成2000立方米尾矿,每年造成1200立方米的水土流失。
在内蒙古白云鄂博,大部分稀土元素被开采殆尽。稀土处理是“混乱、危险、污染的行业,使用有毒化学品、酸、硫酸盐、氨。工人们几乎没有保护……环境问题包括:氟、硫等有害元素的气体排放,含有高度酸的废水,以及放射性物质。”据统计:“包头地区的所有稀土企业每年生产各类废水约1000万吨”,其中的大部分“未经有效处理,不仅污染了日常食用水,而且污染了周围的水环境和灌溉农田”。
开采过量 中国稀土储量锐减
我国稀土开采总量大,利用率低。2009年10月,“稀土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我国南方五省蕴藏着非常宝贵的中重型稀土,工业储量达150万吨,但已经开采90多万吨,只剩下60万吨,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10年就开采完了。 到时候,我们就要向美国和日本购买,他们可能会以上百倍、上千倍的价格“出售”稀土材料。
我国稀土资源浪费惊人。 据徐光宪介绍,包头主东矿年开采铁矿石1000万吨中含稀土50万吨,其中利用10%,浪费10%,其余80%进入尾矿坝。 世界最大稀土矿白云鄂博矿稀土资源可能在30年内消失。 徐光宪曾在2005年、2006年两次上书国务院,紧急呼吁保护白云鄂博矿和稀土资源,避免黄河和包头受放射性污染。[详细]
减少稀土出口 却难以阻止稀土非法流失
中国自2006年开始逐步减少稀土出口。2010年配额商务部2010年稀土出口配额文件规定,今年稀土 出口配额总数为30258吨,比2009年的50145.1吨少了近40%;2010年7月初,中国再宣布将2010年下 半年的稀土出口减少72%。这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减少稀土出口。
稀土出口配额原本是希望控制稀土出口、保护资源,并不奏效。然而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我 国走私的稀土量至少2万吨,但我国近三年查获的走私稀土量仅有1.6万吨左右。其中,走私至美国 和日本的最多。
[中国稀土分布情况]:中国稀土资源丰富,但分布比较分散,而且呈现南北方分布:包头 的白云鄂博矿是世界最大的铁、稀土、铌等元素的矿山,以轻稀土为主,占全国储量的87%;而分 布于我国江西、广东、福建、湖南、广西等南方省区的离子型稀土矿,是独有的稀土资源,占我国 中重稀土资源的90%。

稀土资源开发盲目 稀土帝国正面临被掏空
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稀土市场每年需求折合成100%稀土氧化物约8万吨,而目前我国稀土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18万吨,实际生产量超过10万吨,有80%以上的过剩量。“按照目前的开发速度,再过二三十年,中国就会成为稀土小国或者是无稀土的国家。二三十年之后,我们将不得不花费巨资从外国进口稀土,西方国家就会牢牢掐着中国的脖子,遏止中国的发展。”(2009年)[详细]
广东北部一处稀土开采点
[主要的稀土流失渠道]:偷梁换柱,即把不可出口的物品改为其他的允许出口的物品, 如氧化铈(稀土元素氧化物)就是稀土的主要品种,大都是白色的粉末。抛光粉的外观也是白色的 粉末状,出口商借此蒙蔽检查人员,而检查一般只看胆子名称,货物颜色和状态;变身术,即稀土 曲线流失,由于稀土合金的出口不受配额限制,因此很多出口商将稀土原料简单加工为稀土合金, 绕道过关,出口至目的国后再进行提炼;私采浪费,很多私人老板为谋取利益,只挖掘富矿,贫矿 白白浪费,另外,只分离易分离的稀土元素,不容易分离的直接丢弃。(深度调查:稀土流失渠道揭秘)
资源换技术的尴尬 外资渗入稀土供应链
【导读】外资往往想尽各种办法获得中国的稀土资源。资源换技术已被证明是一种失败。
警惕外资通过各种渠道深入稀土
中国稀土协会相关人士曾向媒体表示,我国减少稀土配额后,越来越多外资加大了在稀土矿产资源丰富地区投资设厂的力度,“这些外资企业变相驾驭中国稀土供应链,轻而易举地获得当地的稀土资源,简单加工后运到国内进行深加工或储备。”目前在包头稀土高新区内运营的外资企业已有约50家。“稀土战争”甚至从美、日、德的官方施压扩展到外国的利益集团。日本财团代表以稀土为例,叫嚣“日本经济已步入需要正视'中国风险’的时代了”。
世界贸易规则平等吗?
跨国公司设法绕过中国政策法规的监管,通过合资的方式在中国稀土矿旁边设立公司,渗入稀土矿开采,或者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的方式控制有采矿权的中国企业。然而,当中国收购优尼科公司时,美国以安全关切为由予以否决,因为优尼科公司控股美国最大的稀土公司——莫利公司(Molycorp)。同样,中国拟投资2.52亿美元购买澳大利亚一家稀土公司——莱纳斯公司(Lynas Corporation)51.1%的股份,因一样的国家安全问题没有成功。
资源换技术的尴尬
技术换资源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响亮的标语,但是,事实上却证明只是一厢情愿,现有的格局依然是中国充当廉价原材料供应商,欧美厂商从中国进口稀土分离物质后产出高新技术产品,再返销中国,附加值增长数倍至数十倍。
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林东鲁也曾就此对媒体表示,中国的稀土产业除核心技术外,还受到先进制造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的限制。“虽然中国真金白银地拿出资源,但外资公司未必会真心实意地拿出技术。他们一般会把稀土原材料简单加工成不需要出口配额的半成品,然后出口到本国进行深加工。但稀土技术的关键环节恰恰是在后续加工上。”一位在稀土行业工作了20多年的人士如是说。
外资“曲线”进入中国稀土产业
现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其实是“逼”外企过来合作稀土的加工应用产业,目前虽然中国稀土分离技术在国际上是一流的、成熟的,但是产品加工应用方面并不成熟。
在中国,合资的小公司多达几十家,遍布中国的包头、赣州等地,隐蔽地从事稀土相关的业务,由于这些企业都是独立的法人,因此政府也无法监管,而实际上内部操盘的都是外资企业。加拿大NeoMaterialTechnologies公司(简称Neo)是在中国拥有稀土加工厂的少数西方公司之一,Neo公司先后在天津、江苏、淄博等地建立了稀土加工厂。据不完全统计,该公司每年可生产稀土产品近1.8万吨。该公司副总裁JeffHogan表示,公司愿意与中国国内的稀土企业合作。[详细]
WTO原材料败诉 入世协定绊住中国
【导读】在世界贸易争端中,WTO总是被拿出来逼迫中国放弃自己的核心利益。

中国目前限制稀土出口的主要方式是定出口配额,由于稀土的重要性,国外纷纷指责中国对稀土的限制,虽然中国一再好心强调一定保证全球稀土需求量。
2009年6月23日,美国、欧盟正式在WTO框架内向中国提出贸易争端请求,称中国对铝土、焦炭、萤石、镁、锰、金属硅、碳化硅、黄磷和锌共九种原材料,采取出口配额、出口关税和其它价、量控 制,违反了中国2001年加入WTO时的承诺。世贸组织随即设立专家组调查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一案。
今年7月5日,WTO专家组就欧盟、美国、墨西哥起诉中国限制出口基础原材料一案作出裁决。截至目前,官方没有争端方上诉的报道。严格地说,此案尚不是稀土之诉(涉及的产品不全是稀土),是欧美试图运用WTO规则迫使中国放开稀土出口的“前奏”。
起诉方称,中国《入世议定书》是WTO规则的组成部分,根据该议定书第十一条第3点和其附件六,中国已经承诺不再对附件中没有列举的产品征收出口税。
出口配额的分配是争辩的第二个核心,涉及《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4)》第十一条。根据该条,除了关税和相关费用之外,成员国原则上不能采用配额、许可证等方式对进出口进行数量限制。中国需证明对基本原材料的出口限制措施符合该条“但书条款”(在规定了一般原则的同时,规定了例外情况的条款)其中一项的规定,则可以在配额分配方面胜诉。(入世议定书捆住中国手脚)
在WTO面具的背后,实际上是欧美等国家对我赤裸裸的利益争夺。所谓的关心环保和公平贸易都是借口,核心还是利益,即希望从中国继续以低廉的价格获得大量的稀有资源供应,满足其国内工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欧美联手挑战中国出口配额制,下一目标或锁定稀土)
由稀土的遭遇可以看到,以资源换技术和资金不仅使中国宝贵的自然资源大量流失,更没有换得核心技术,同时极大地损害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存环境。各地自然资源的“无政府开采”如同涸泽而渔,市场经济下的小生产商面对外资没有定价权,最终,这些本属国家的战略资源填满了私人老板和外资的胃口,供养了外国发展战略高科技的需要。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自身对稀土的需要也会越来越多,目前中国稀土储量锐减,如果不建立长足的稀土战略,仍按照WTO的对中国不合理规则和无序竞采的状况,后果将难以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