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小说明天全文:济南市粮食系统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16:21:50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决策和市政府《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促进粮食经济的发展,适应粮食事业改革与发展需求,特制定《济南市粮食系统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2010-2012年》(以下简称《规划》)。

  一、《规划》背景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战略方针,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粮食工作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些制约粮食事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信息化已日益成为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有力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深化粮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市粮食系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实施济南市粮食系统信息网建设项目,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见成效;积极加强“三网一库”建设,电子政务逐步推进;粮库信息化取得实质性进展,信息系统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粮食调控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和粮食流通统计信息系统等信息系统建设有了进一步提高,为全面实现粮食系统信息化奠定了基础。但也应该看到,我市粮食系统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技术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与粮食事业的实际需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为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稳步发展,力争在2012年前,逐步建成比较完善的以“一个中心、二大网络、三级分布、六套系统”(即以市局信息统计中心为中心;以建设济南市粮食横向网和纵向网为基础;划分市局、各县(市)区粮食局、各企事业单位三级应用分布;着重建设应急保障信息系统、粮食执法监督系统、粮食信息服务系统、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粮食科教信息系统、粮食流通统计系统六套系统)为重点的粮食信息系统,进一步推进粮食信息化建设向更深、更广、更高的方向发展。

二、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战略任务,围绕粮食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本规划期内粮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面向市场、安全可靠、务求实效。要把信息化建设纳入粮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信息化带动粮食事业发展,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一网多用、资源共享。确定粮食系统信息化建设项目,要科学论证,讲究实效,充分利用国家公用数据网络资源,切忌各自为政、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在政府引导下,在加强市场准入和监督的同时,开拓思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广泛开发、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为各级粮食部门、各单位、社会和大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二)基本原则

  济南市粮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标准统一、安全可靠、经济实用、因地制宜。

  1、统一标准,这是粮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进行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基本前提。在粮食系统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强调“统一规范、统一代码、统一接口”。市局要加强指导,组织协调,规范粮食系统各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功能、业务流程、数据模型和数据编码等信息标准,以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2、信息及信息系统安全是粮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粮食系统信息系统开发和建立,涉及粮食安全和居民健康,必须把信息与系统安全放在首位,保证系统稳定、可靠运行。

  3、粮食系统信息化建设投入,必须坚持经济实用原则,注重投入产出效益,不盲目追赶超前技术,防止大起大落,力图以较少的投入,产出适宜的效果。

  4、粮食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不搞一刀切。要注重加大对各县(市)区粮食局、局属四个粮库、金德利集团和民天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增强对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的单位的技术援助和对口支持。

  (三) 建设目标

  本规划期内粮食系统信息化建设,将通过重点加强“一个中心、二大网络、三级分布、六套系统”建设,加速推进信息技术在粮食应急保障、执法监督、信息服务、电子政务、科教信息、流通统计等粮食领域的广泛应用,建立适应粮食事业改革和发展要求,高效便捷,服务于政府、社会和群众的粮食信息化体系。

  1、2012年前粮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到2012年,我市粮食系统信息化建设目标是:建立起功能比较完备、标准统一规范、系统安全可靠,与粮食事业改革与发展相适应的粮食信息化体系,基础条件好的县(市)区粮食局和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达到当地中等水平,其余单位信息化建设要在本地所处领域的前列。

  2、区域粮食信息化建设目标

  围绕全市粮食系统信息化建设目标选择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以县(市)区范围为单元的区域粮食信息化建设试点和研究工作,建立区域粮食信息化示范区。区域化粮食信息系统包括电子政务、应急保障、社会统计、调控监督、行政执法、粮情互通、仓储管理、远程协助等,实现应急保障、惠农服务和行政管理一体化的信息化应用系统。

  拟建立1-2个区域粮食信息化示范区,实现区域内各粮食系统信息网上交换、区域内粮食信息集中存储与管理,资源共享的模式,总结经验后,逐步推广。

  3、应急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目标

  在市局粮食信息网建设项目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网络覆盖面。依托国家公用数据网,完善应急保障机构的网络功能。

  加强应急保障领域信息资源的收集、开发和利用。制定应急保障信息收集、传输和利用的标准和规范,建立和完善全市应急保障资源数据库,必要时候通过指定渠道向政府和社会提供信息和服务,不断扩大信息资源利用程度,充分发挥应急保障信息资源的价值。

  4、粮食执法监督系统建设目标

  依托国家公用数据网,建成覆盖全市各级粮食执法监督机构的网络系统,互连互通,实现粮食执法监督数据信息共享。

  加强粮食执法监督信息系统的基础建设,建立粮食执法监督信息系统功能规范和信息标准体系。市局粮食执法监督机构建立网络化信息应用系统,实现网上受理审批,执法监督信息公布查询等信息化应用目标。各县(市)区粮食局执法监督机构,建立内部粮食执法监督网络化办公系统,全面使用计算机处理粮食执法监督业务。要广泛应用IC卡、网上监控、移动办公等信息技术,加强执法力度,杜绝人工管理的弊端,实现粮食执法监督的实时、动态的高效管理 。

  5、粮食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目标

  各粮库在全面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重点加强粮库ERP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用,集成粮库办公自动化软件、粮库财务软件、储备粮动态管理软件、粮情检测软件、视频监控、粮库业务管理软件等应用。

  各县(市)区粮库要实现信息网络化管理,逐步建立粮库ERP信息系统。各县(市)区粮食局要督促粮库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加强金德利集团、民天公司、军供中心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网络化建设,包括单位机关信息网络系统及各营业网点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信息系统功能规范、信息标准,为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应用软件模块化发展奠定基础。

  6、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建设目标

  加快粮食系统电子政务建设。按照国家和省市政府关于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建成市局、县(市)区粮食局、企事业单位三级粮食行政部门电子政务系统,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继续加强粮食行政部门和各单位网站、数据库建设,重点是加强各县(市)区粮食局、各企事业单位网站的建设,促进信息发布,政务公开,网上办公,咨询服务,增强透明度和公正性。

  7、粮食科教信息系统建设目标

  建立完备的网络化粮食文献、科教、资料数据库系统,有计划地发展粮食图书馆系统。进一步推进粮食技术研究和科学保粮应用工作,积极倡导科学用粮,控制粮油不合理的加工转化,提高粮食综合利用效率和饲料转化水平。引导科学饮食、健康消费,抑制粮油不合理消费,促进形成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提高居民生活和营养水平。

  8、粮食流通统计系统建设目标

  建立和完善粮食统计制度,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粮油统计信息,对于国家制定粮食政策,实施粮食宏观调控提供有力依据。进一步了解粮食收购、销售和库存情况,掌握粮食流通动态,逐步建立健全全市粮食统计制度,在市、县级粮食部门都设有统计机构,配备统计业务人员和先进的统计设备。

  全市粮食流通统计工作,以SEVER2003操作系统和SQL数据库为平台,通过国家公用数据网连结,各单位的粮油统计报表、统计分析以及其他统计信息都通过此网络传送到市粮食局,实现资源共享。在部分粮食购销企业粮食收购中开展微机开票试点工作,使粮食收购过程中的数量、等级、价格、折斤等情况一目了然,保证基层粮食收购码单、统计台账的准确性、可靠性。

三、   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加强粮食系统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是重复投资建立各种独立的通讯网络,而是坚持以应用为目的,以经济效益为原则,依托国家公共数据网络和利用现有系统,实现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以济南市粮食信息网为基础,重点抓好粮食横向网络和粮食纵向网络建设,建立应急保障信息系统、粮食执法监督系统、粮食信息服务系统、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粮食科教信息系统、粮食流通统计系统,扩宽网络覆盖面,实现互连互通、资源共享。进一步完善市粮食局和各级粮食部门的政府网站,集成优化丰富网站资源,建立粮食局到各级粮食机构之间的统一、权威的对外粮食信息发布网站。

  (二)加强粮食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标准化是粮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建立标准体系是粮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信息化标准建设中坚持引用和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关注国际、国内粮食信息化标准的发展,等同等效应用国际标准,宣传贯彻国家标准,开发和研制行业标准,推广和普及现有各项标准。加紧制定财务审计、执法监督、粮食统计、应急保障、粮情监测等一批粮食系统信息化建设中急需的信息标准,形成全市粮食领域比较齐全的粮食信息化标准体系。

  根据建立粮食信息化标准体系要求,逐渐形成粮食信息化标准研究开发和组织管理体系。围绕粮食系统信息化需求,有针对性地研制、推广普及和管理各种粮食行业或地方性标准。加强信息化建设工程中标准化实施情况审查工作,开展粮食信息标准体系建设的交流与合作,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粮食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活动。

  (三)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建设

  组织和引导粮食信息资源开发,采取统筹规划、共同参与、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的发展策略,逐步建立粮食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框架模型。着重建设一批信息资源数据库群,包括粮食技术标准类数据库群、财务数据库群、粮食科教类数据库群、粮情监测类数据库群、粮食流通统计信息类数据库群、粮食行业机构类数据库群、粮食从业人员类(含粮食行政执法人员库)数据库群等,建立和完善具有综合集成程度的全市粮食信息数据库。

  (四)进一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及粮食企业服务模式的改变,粮食工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粮食工业现代化的基础。粮食工业信息化建设要逐步实现从以经济财务为主线的管理信息系统,向以产品和市场为中心的新粮食信息系统拓展,实现与市场系统的双向交互,利用信息技术,为群众提供多种形式的粮食服务。

  粮食工业信息化建设是对传统粮食工业管理模式重新规划、定位以及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过程。粮食工业信息化建设中,要以市政府《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为指导,避免单纯模仿手工作业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规范粮食工业管理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探索以信息化手段,规范粮食生产、加工活动过程,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建立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全方位服务模式。

四、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体系的建设

  加强各级粮食系统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力度,发挥其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宏观调控和决策的作用。根据国家和省市一些重大的粮食系统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需要,在领导小组下成立必要的工作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实施。一方面要加强各级粮食行政部门的信息化组织建设,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实施机构。各级粮食部门都要设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或信息中心,承担信息化工作指导、监督和协调的职能;另一方面还要建立粮食系统信息化专家库,在制定粮食系统信息化发展规划、相关政策法规以及重大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认真做好规划,抓好规划落实

  各县(市)区粮食局、局属各单位应根据本规划的精神,制定出本地区、本单位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在规划的制定中,要注意系统的整体性、综合性和科学性,采取充分论证、试点运行、分步实施、全面推广的方法,紧密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讲求实效,提高效率。要把各单位信息化建设的状况和水平纳入各级粮食机构的建设评估标准当中。市局信息化主管部门和各县(市)区粮食局应做好规划的实施和监督检查,建立每年粮食系统信息化工作定期评定制度。

  (三)拓展粮食系统信息化建设筹资渠道

  信息化的资金保证是系统建设的基本条件,在适当增加财政预算的同时,应注意拓宽投资渠道,采用单位自筹和引进社会资金方式,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通过挖掘信息资源利用价值,换取外界资金投入。在粮食服务领域,各单位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要不断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四)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加强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管理

  在粮食系统信息系统建设的同时,要进行信息安全的总体设计和信息系统安全工程建设,在系统验收时必须对信息系统安全进行测评认证。对于已建的信息系统,要采取信息安全加固措施。在信息系统建设中信息安全投资应占系统投资的一定比例。

  (五)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抓好粮食系统信息化宣传培训工作,建立多层次、分类别、多形式、重实效的信息化人力资源培养制度,建立考核、评估制度。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对各级领导、工作人员和计算机应用人员进行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普及信息化知识,提高认识水平,掌握信息技术操作技能。鼓励工作人员进行业务考核和职称考试,以促进在职人员计算机应用工作。同时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培育出一批精通信息技术和粮食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保证信息系统建设稳定发展。建立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吸引人才,稳定队伍,不断加强对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岗位培训,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