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port 乱码:人体穴位经络图——足太阴脾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11:45:09

    足太阴脾经起于隐白穴、止于大包穴,左右各21穴。

   本经循行路线: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末端(陷白穴),沿足内侧赤白肉际过足大趾本节后第1跖趾关节上行,至内踝前向上至小腿后侧,过胫骨后侧交出于足厥阴肝经前,经膝股内侧前缘入腹部,络于胃、属于脾,过膈肌上行,挟咽两旁连系舌根,分散于舌下。由胃分出1支脉上过膈肌流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本经所主病候:外经——舌根痛,僵硬,大腿及膝关节内侧肿胀,发冷,足大趾不能运用。(均本经病。)

  内脏——食不下,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嗳气,大便溏泄,水肿,黄疸,身体沉重,心烦,失眠。

  本经主治病证:脾、胃、妇科、前阴病。

  隐白(足太阴脾经穴;井穴)位置:足大趾末节内侧,趾甲角外展0.1寸。

  主治:腹胀,暴泄,善呕,烦心善悲,梦魇,胸痛,心痛,胸满,咳吐,喘息,慢惊风,昏厥,月经过时不止,崩漏,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癫狂,多梦,尸厥。

  大都(足太阴脾经穴;荥穴)位置: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腹胀,胃疼,食不化,呕逆,泄泻,便秘,热病无汗,体重肢肿,厥心痛,不得卧,心烦,呕吐。

  太白(足太阴脾经穴;俞穴;原穴)位置: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主治:胃痛,腹胀,腹痛,肠鸣,呕吐,泄泻,痢疾,便秘,痔漏,脚气,饥不欲食,善噫,食不化,心痛脉缓,胸、胁胀痛,体重节痛,痿症。

  公孙(足太阴脾经穴;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位置: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底前下方。

  主治:胃痛,呕吐,食不化,肠鸣腹胀,腹疼,痢疾,泄泻,多饮,霍乱,水肿,烦心,失眠,发狂妄言,嗜卧,肠风下血,脚气,嗜睡。

  商丘(足太阴脾经穴;经穴)位置: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足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中点。

  主治:腹胀,肠鸣,泄泻,便秘,食不化,舌根强痛,黄疸,怠惰嗜卧,癫狂,善笑,梦魇,不乐,好叹息,咳嗽,小儿痫瘈,痔疾,足踝痛。

    三阴交(足太阴脾经穴;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穴)位置: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展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主治:肠鸣,腹痛,泄漏,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脾胃虚弱,腹胀肠鸣,足痿痹痛,湿疹。

  漏谷(足太阴脾经穴)位置:小腿内侧,内踝尖与阴陵泉穴连线上,内踝尖上展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腹胀,肠鸣,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腿、膝冷麻,足踝肿痛。

  地机(足太阴脾经穴;郄穴)位置:小腿内侧,内踝尖与阴陵泉穴连线上,阴陵泉穴下展3寸。

  主治:腹痛,腹胀泄泻,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痛经,遗精,食欲不振。

  阴陵泉(足太阴脾经穴;合穴)位置: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血海(足太阴脾经穴)位置:大腿内侧,屈膝,髌底内侧端上展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

  主治:月经不调,崩漏,经闭,瘾疹,湿疹,丹毒,膝痛。

  箕门(足太阴脾经穴)位置:大腿内侧,血海穴与冲门穴连线上,血海穴上展6寸。

  主治:小便不利,遗尿,腹股沟肿痛,遗溺。

  冲门(足太阴脾经穴;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阴维脉交会穴)位置: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髂外动脉博动处外侧。主治:腹痛,疝气,崩漏,带下,痔痛,小便不利。

  府舍(足太阴脾经穴;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阴维脉交会穴)位置:下腹部,脐中下展4寸,冲门穴上展0.7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主治:腹痛,疝气,腹满积聚,霍乱吐泻。

  腹结(脾经穴)位置:下腹部,大横穴下展1.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主治:绕脐腹痛,腹寒泄泻,疝气。

  大横(脾经穴;脾经、阴维脉交会穴)位置:腹中部,脐中旁开4寸。主治:虚寒泄痢,便秘,少腹痛。

  腹哀(足太阴脾经穴;足太阴脾经、阴维脉交会穴)位置:上腹部,脐中上展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消化不良,腹痛,便秘,痢疾。

  食窦(足太阴脾经穴)位置:胸外侧,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主治:胸、胁胀满,噫气,反胃呕吐,腹胀肠鸣,水肿。

  天溪 位置:胸外侧,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主治:胸、胁疼痛,咳嗽,乳痈,乳汁少。

  胸乡(足太阴脾经穴)位置:胸外侧,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主治:胸、胁胀痛。

  周荣  位置:胸外侧,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主治:咳喘,气逆,胸、胁胀满,胸、胁痛。

  大包(足太阴脾经穴;脾之大络)位置:侧胸部,腋中线上,第6肋间隙处。主治:气喘,胸、胁满,全身疼痛,四肢无力,胸、胁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