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找工作 招聘信息: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的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2:56:18

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的问题

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的问题

  自化肥问世以来,就以其营养元素含量高、肥效快、增产效应明显、用量少、使用方便、经济效益高等优点而迅速得到大量应用;同时,消耗能源、易造成污染、长期使用易恶化土壤理化性状及结构等缺点,也使其常常遭到非议。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结构,特别是土壤的物理性状,培肥地力,利用农作物、人畜粪便及城市废料,成本低,对诸如铬、镉等重金属有减毒效果,不易造成污染;缺点是养分含量低、用量大、远距离运输成本高,增加品质的效应较明显,但增产效应不够显着等。无疑,将有机肥与化肥结合使用,在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使苹果树这一经济作物增产、优质、进而达到高效等诸方面有显着的效果。当务之急就是依树种及苹果园条件的不同,筛选有效的有机、无机肥源和肥料形式,确定二者结合使用的适宜的量、比例、时期、方法等。

  3.元素间不平衡及营养失调问题

  元素不平衡及营养失调问题,除我们平时观察到的苹果树某一组织部位(如苹果实、叶片、根系等)所表现的元素缺乏或过多中毒的严重、直观症状外,实际上还包括症状未表现、但苹果树体内营养已失调以及树体各组织部位间元素的不平衡问题。叶分析及由此对施肥的指导,为解决这一问题奠定了基础;但对元素不平衡及营养失调问题的完全解决依赖于诸多措施的配合。

 

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及对策

一、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

  1.导致土壤性状恶化

  在农田大量施用单元素化肥,其养分不能被作物有效地吸收利用,氮、磷、钾等一些化学物质易被土壤固结,形成各种化学盐分,在土壤中积累,造成土壤养分结构失调,物理性状变差,部分地块有害金属和有害病菌超标,导致土壤性状恶化。

  2.导致产品品质下降

  偏施某种化肥,导致作物营养失调,体内部分物质转化合成受阻,造成产品品质降低,如现在的瓜果吃起来不甜,蔬菜吃起来不香,并且容易腐烂,不能存放,其原因都是超标施化肥。

  3.导致环境污染

  由于施入过多的化肥,土壤水溶性养分等物质被雨水和农田灌水淋溶到地下水及河流中,造成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及河流污染,使地下水、河流、湖泊呈富营养化,导致地下水不好喝,部分河流、湖泊内的鱼虾常发生死亡的现象。

  4.导致产收比大

  一是受耕作栽培水平、作物需肥量等因素所限,作物不能获得很高的产量;二是由于过多地施用单一性的几种肥料,造成营养不平衡,养分失调,只增加成本不增加产量,并造成了低品质的农产品不易销售或价格偏低等,给农民带来了损失。

  二、对策

  1.在作物施肥上要一改过去传统方式,变盲目施肥为优化配方施肥。

  2.要加强和完善配方施肥中的各项技术措施。在配方施肥过程中要充实完善施肥参数,如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土壤养分利用率、化肥利用率等,这些参数随生产条件的变化亦在不断改变,在原来化验土壤、植物营养需求的基础上,新增环境条件分析项目(如水质、土壤有害物质含量、化肥农药污染等),来不断充实完善施肥参数,优化配方施肥。

  3.要增加有机肥在配方施肥中的比重。有机肥具有养分全、肥效长、无污染的特点,高效有机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和团粒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

  4.要加大对微肥及生物肥的利用。微肥能平衡作物所需的养分,而生物肥料又能通过自身所含有的微生物分泌生理活性物质,能起到固氮、解磷、解钾、分解土壤中的其它微量养分,提高化肥和有机肥的利用率,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使土壤能供给作物各种养分,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同时还能分解土壤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和杀死有害菌群,减少化肥、农药的残留量及有害病菌。

5.要协调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人们在配方施肥中,往往重视氮、磷、钾等大量元素的使用,而忽视了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增施微量元素或喷施微量元素生长剂及复合生物生长剂,都能使养分平衡供应,促进作物体内营养快速转化,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是促使作物抗病、防病并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的好方法。

 

浅谈化肥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我国是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有关调查表明化肥的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一、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我国的化肥利用率平均只有30%~35%。每年有大量肥份流入水体,对环境产生了严重污染,对水体、土壤、大气、生物及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1.造成江河湖及地下水源的污染:农田径流带入地表水体的氮占人类活动排入水体氮的51%,这些江河湖水域中氨氮和硝酸盐都是主要污染物,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同时造成地下水污染。

    2.威胁近海生物:大量氮肥流失为"赤潮生物"的迅猛增殖提供了丰富的氮营养条件,已成为赤潮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

    3.影响人类健康:人或牲畜食用大量含有硝酸盐的植物后,导致高铁血红素白血症,使人们出现行为反应障碍、工作能力下降、头晕目眩、意识丧失等症状,严重的还危及生命。饮用水、食物中硝酸盐超过一定含量,人食用后会受到很大毒害。

    4.破坏土壤结构:长期大量地使用氮肥特别是大量施用铵肥,使土壤逐渐酸化,板结普遍严重。一些地处热带的农田长期大量施用氮肥而不用有机肥,致使土壤严重板结,最终丧失了农业耕种价值。

    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农药一旦进入环境,其毒性、高残留性便会发生反应,造成严重的大气、水体及土壤的污染。

    1.农药对大气的污染:农药微粒和蒸汽散发空中,随风飘移,污染全球。特别是滴滴涕,它除了化学稳定性和物理分散性外,滴滴涕还具有独特的流动性,它能随水汽共同蒸发到处流传,使整个生物圈都受到污染。

    2.农药对水体的污染:农药对水体的污染也是很普遍的。全世界生产了约150万吨滴滴涕,其中有100万吨左右仍残留在海水中。

    3.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主要由于在其使用过程中,约有一半药剂下落在土壤中。由于农药本身不易被阳光和微生物分解,对酸和热稳定,不易挥发且难溶于水,故残留时间很长,尤以对粘土和于含有机质的土壤残留性更大。这些累积的农药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挥作用。

    三、化肥与农药对环境污染的防治

    1.化肥对环境污染的防治

    ①科学施用钾肥。合理施用钾肥,要因地制宜,综合多种因素进行考虑并与氮、磷肥和微肥等进行配合施用。

    ②科学施用磷肥。磷肥施入土壤后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其移动半径多在0.5~1厘米以内;二是容易被土壤中两价阳离子固定。这就造成作物根系吸收利用的困难,降低了肥效。

    ③广泛施用有机肥。有机质是作物营养元素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作物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的源泉。有机质是作物碳素营养的源泉,这主要靠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另外它还能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动。而且能形成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和缓冲能力。

    ④积极推广微生物肥料。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以及施用的厩肥、人粪尿和绿肥等,很多营养成分在未分解前作物是不能吸收利用的,也要通过微生物将它们分解,变成可溶性物质,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⑤积极推广**堆肥。**堆肥和**复合肥的产生,既处理了城市**,防止了污染,又生产出能够满足农业需要的高质量的有机肥料,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农药对环境污染的防治

    ①防止农药污染的途径。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研究新的杀虫除害途径;搞好农药安全性评价和安全使用标准的制定工作;安全合理地使用现有农药;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②现有农药的合理使用。首先必须调查研究各种病虫害的起因和发生的条件,做到能预测预报,对症下药。其次是混合和交替使用不同的农药,以防止产生抗药性并保护害虫的天敌;另外还要注意改进农药使用性能,改进农药在使用中的某些缺点。

    ③加强生物防治并推广无公害的农药。

利用害虫的天敌以虫治虫,是生物防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经济简便,没有化学农药污染环境的缺点。寻找能分解长效性农药的土壤微生物,使大部分落在土壤内的农药很快被分解,这对免除环境污染极为有利。

 

化肥的危害

    危害之一:削弱庄稼生产能力。庄稼就和人一样,吃得太饱不仅不利于成长,反而会不利于健康。施肥过量对庄稼造成危害的结果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容易倒伏,倒伏一旦出现,就必然导致粮食减产;另一个是容易发生病虫害,氮肥施用过多,会使庄稼抗病虫能力减弱,易遭病虫侵染,继而增加消灭病虫害的农药用量,直接威胁了食品的安全性。

    危害之二:加剧环境污染。过多施用的肥料量超过土壤的保持能力时,就会流入周围的水中,形成农业面源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滋生,继而破坏水环境。据统计,中国每年因不合理施肥造成1000多万吨的氮素流失到农田之外,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亿元。过量的肥料还会渗入20米以内的浅层地下水中,使得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

危害之三:浪费大量紧缺资源。如果能够把浪费掉的化肥节省下来,就会缓解我国的能源紧缺状况。仅在2004年,我国化肥生产消耗了大约1亿吨标准煤,超过国家能源消耗比重的5%。此外,我国化肥生产每年消耗的高品位磷矿石超过了1亿吨,而磷矿石已经列入国土资源部2010年后紧缺资源之列;化肥生产还消耗了我国72%的硫资源。

 

 

超量施用化肥危害多配方施肥要有新举措

    化肥给农业生产带来了高产出,由于人们片面追求这个高产出,而盲目超量施用化肥,又给农产品、土壤、地下水等农业生产环境带来了一系列危害。据调查,在有些地区主要表现出:

    一、农产品品质下降。超量偏施某些化肥,易使作物营养失调,体内部分转化合成受阻,造成产品品种降低。如瓜果口味差、甜度低,粮食营养成分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超标等。

    二、土壤性状恶化。农田大量施用化肥,其养分不能被作物有效吸收、氮、磷、钾易被土壤固定,形成盐分积累。造成土壤酸化、板结、盐渍化程度加重,土壤养分结构失调,物理性状变差,部分地块有害金属超标。

    三、污染环境。土壤施入过多的化肥,其水溶性养分等物质易被雨水或农田排灌水淋溶到地下水及河流中,造成污染,使河流、湖泊呈富营养化,鱼死虾亡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投入大、收益低。一是受耕作栽培水平、作物需肥量等所限,即使施入过量的肥料,作物也不能获得很高的产量,反而成本增加。二是低质量的农产品不易销售或价格偏低,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我国已加入wto,绿色壁垒已成为影响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外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国家相应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将得到大力发展。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和环保的要求,在作物施肥上要一改过去传统方式,变盲目施肥为优化配方施肥,加强和完善配方施肥中的各项技术措施。

    一、充实完善施肥参数。作物配方施肥中的参数有: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土壤养分利用率、化肥利用率等。这些参数随生产条件的变化亦在不断改变。在原来化验土壤、植株的基础上,新增环境条件分析项目(如水质、土壤有害物质含量、化肥农药污染等),农产品质量分析(如蛋白质、氨基酸及有害物质含量等)。不断充实完善施肥参数、优化配方施肥,使农产品生产向着高产、优质、低耗方向发展。

    二、增加有机肥在配方施肥中的比重。有机肥具有养分全、肥效长、无污染的特点。多施有机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在配方施肥中尽可能多施有机肥代替氮、磷、钾化肥,使有机肥的施用量占到总施肥量的50%~60%。

    三、添加生物肥料。生物肥料可通过自身所含有的生物菌、分泌生理活性物质,起到固氮、解磷、解钾的作用。可改善土壤结构、促进作物生长。同时可分解土壤中的有害成分,这样既减少了化肥残留量,又节约了肥料提高了利用率。一般亩用量掌握在2千克~3千克。

四、协调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人们在配方施肥中,往往重视氮、磷、钾肥的使用,而忽视了中、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中、微量元素虽然需用量小,但作物缺之不可。所以应做到氮、磷、钾、中、微肥合理配比施用,达到养分平衡供应,促进作物体内物质快速转化,减少有害积累,增加作物产量。

 

化肥对蔬菜的污染与危害

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化肥不合理使用和过量施用,不仅对农药生产不利,反而严重污染环境。大量不合理施化肥,会使土壤板结、物理化学性质变坏,蔬菜主要吸收硝态氮,凡施化肥的比施有机肥的硝态氮含量高出3倍到4倍,食用含硝酸盐浓度高的蔬菜对人体有很大的毒害作用。人食用后,很快进入血液,在剂量未达到急性毒性时,常表现为甲状腺功能降低、维生素A缺乏、造血功能降低、流产等慢性中毒症状。氮肥施入土壤后,在好气条件下,很容易通过硝化作用而氧化成硝酸根而淋溶,从而污染了地下水。磷肥大部分被土壤固定,除作物吸收少部分外不会象氮肥那样会挥发和淋失。但氮肥中含有各种污染物质,从而对土壤和蔬菜造成污染和危害。

 

 

过量施用化肥 危害不容忽视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农家谚语。然而,有关专家对农户抽样调查的资料显示,我国80%的农户习惯于凭传统经验施肥,不考虑各种肥料特性而盲目采用“以水冲肥”、“一炮轰”等简单的施肥方法,全国有1/3的农户施肥量超过所种庄稼的需要量;随着农民对种地投入的增加,农村“施肥过量,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也越来越多。

    今天,我们刊登中国农业大学刘惠迪同学利用课余时间采写的这篇调查报告,目的在于提醒有关各界:必须高度重视过量施肥的危害,进一步改进我国农村的传统施肥模式,以利于提高肥料利用效率、节约资源和能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危害之一:削弱庄稼生产能力

    庄稼就和人一样,吃得太饱不仅不利于成长,反而会不利于健康。据全国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组组长、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张福锁教授介绍,施肥过量对庄稼造成危害的结果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容易倒伏,倒伏一旦出现,就必然导致粮食减产;另一个是容易发生病虫害,氮肥施用过多,会使庄稼抗病虫能力减弱,易遭病虫侵染,继而增加消灭病虫害的农药用量,直接威胁了食品的安全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生产和消费的化肥量超过4500万吨,而全国氮肥利用率仅有30%左右。其实,粮食生产中并不需要施用那么多肥料,庄稼的生长就如孩子的成长一样,当孩子还是婴儿时不需要吃得太多,等他在长个子的时候才需要补充更多的营养。庄稼也需要在不同阶段供给不同量的养分,比如北京的冬小麦,10月份播种 后的四五个月里的生长量都很小,而传统的施肥方法就是在播种之前把整个生育期的肥料全施下去,在这最初的四五个月里,庄稼能吸收利用的肥料养分较少,因此会有大部分损失浪费,而在庄稼生长高峰期时,化肥又不能满足庄稼生长需要,限制粮食产量的提高。

    危害之二:加剧环境污染

    专家曾做过这样的调查:大气里面随着降雨、沙尘暴等自然现象降下来的氮素,1公顷可以达到80公斤,而高产小麦1公顷才需要160-180公斤氮素。也就是说种在土地中的小麦仅从大气中就获得近一半的养分,如果人们无视这部分养分的作用,仍旧按照以前的肥料用量施肥,就会造成施肥过量。过多施用的肥料量超过土壤的保持能力时,就会流入周围的水中,形成农业面源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滋生,继而破坏水环境。据统计,中国每年因不合理施肥造成1000多万吨的氮素流失到农田之外,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亿元。

    过量的肥料会渗入20米以内的浅层地下水中,使得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原来我们认为这是好事,在20世纪70年代,很多地区的农民都宣扬我们有肥水,这水抽上来一灌,就可以直接长庄稼,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欧洲人发现长期饮用硝酸盐多的水对人体健康有危害。尽管到目前为止,科学上对硝酸盐是否对人体有危害还存在争议,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从我国浅层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的现实看,氮肥的施用量是过多了。

    危害之三:浪费大量紧缺资源

    氮、磷、钾是庄稼所需营养的“三要素”。大气中的氮气是绝大多数庄稼不能利用的氮素形态,必须通过高压高温,也就是通过消耗大量能源把它变成氨气态活性氮,再转化成能够被植物利用的其他形态作为肥料。过去生产氮肥主要以石油为原料,现在靠天然气和煤。这些能源都是我国的紧缺资源。这也正是化肥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能够把浪费掉的化肥节省下来,就会缓解我国的能源紧缺状况。2004年,我国化肥生产消耗了大约1亿吨标准煤,超过国家能源消耗比重的5%;此外,化肥生产每年消耗的高品位磷矿石超过了1亿吨,而磷矿石已经列入国土资源部2010年后紧缺资源之列;化肥生产还消耗了我国72%的硫资源。

    我们可以算这样一笔帐:如果全国所产天然气全部用于生产化肥,也只能满足最大需求量的55%;如果能把发达地区1/3农户过量施用的化肥节省下来,补给化肥施用量不足的地区,将会使全国粮食生产在不增加肥料施用总量的条件下增加更多的产量。据专家推算,如果把发达地区过量施用的肥量减低30%,同时使绝大多数农民朋友做到合理施肥,既不影响庄稼生长,又节省能源、保护环境、减少农民负担。可见,全面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具有极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80%的农户仅凭经验施肥,不讲究科学方法。为此,农业 部在全国启动了“测土配方施肥行动”,进一步向农民朋友全面普及科学施肥的理念和技术。

据张福锁介绍,一般化肥的主要营养成分有氮、磷、钾等,由于磷和钾不易流失,而氮的活性较强而容易损失,因此,对磷钾养分可以采用平衡监控的方法、而对氮素要实时调控,特别是要根据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土壤养分供应状况,把氮肥施在作物需求量最大的关键时期。这就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基本思路。

目前,农民施肥普遍存在“三重三轻”现象,即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磷肥、轻钾肥,重大量元素肥、轻中微量元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就是通过土壤测试,及时掌握土壤肥力状况,按不同庄稼的需肥特征和农业生产要求,实行有机肥与化肥、氮肥与磷钾肥和中微量元素等肥料适量配比平衡施用,以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高产、优质和高效的一种科学施肥方法。

 

过量施肥害处多

    1、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作物植株徒长,茎秆柔弱,叶片浓绿,易倒伏和感染病虫害,贪青晚熟,籽实含水多,不易干燥而发生霉变;蔬菜硝酸盐含量上升,烂菜现象突出,一些瓜果的风味和色泽劣化。更严重的是硝酸盐能被还原为有毒物质亚硝酸盐,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2、过量施用磷肥。因磷肥中含有镉、氟、砷、稀土元素及三氯乙醛、放射性物质,容易污染土壤。在被镉、氟等重金属元素污染的土壤上种植水果、蔬菜和粮食等作物,人们长期食用,就会引起胃痛、氟骨病等疾病。

    3、过量施用钾肥。在酸性土壤中长期使用属生理酸性的硫酸钾肥,会使土壤变得更酸。氯化钾因含有氯离子,对忌氯作物如土豆、烟草、麻类、甘薯、甜菜、茶叶等的品质有不良影响。

4、过量施用化肥。引起土壤微量元素的变化,作物吸收营养元素是有一定数量和比例的。化肥用量要按照作物需求均匀施放,否则,会使作物所需营养元素失去平衡,造成作物的缺素症,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如水稻缺锌“坐蔸”,油菜缺硼“花而不实”,玉米缺锌“花叶、白苗”,棉花缺硼“落花、落铃”等。而且人们长期食用这类粮食、蔬菜等,会引起一些营养性地方病,如克山病、大骨节病、氟骨病等。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保护土壤资源和人畜健康,应该加强复合(混)肥料和测土配方肥的应用改进化肥施用技术,重视微量元素的使用,重视有机肥和化肥的配合施用,增加有机肥的投入。

 

菜田应减少化肥使用量

    据调查,菜田使用化肥虽略有下降,但每年每亩菜田使用化肥数量仍超过200公斤,达到250公斤,这对生产安全卫生蔬菜,提高蔬菜质量是十分不利的,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为此,在大力提倡施用商品有机肥的同时,应减少菜田的化肥的使用量,使每亩每年菜田化肥使用量控制在150公斤以下,菜田过多使用化肥有以下害处: 

    1、使土壤硝酸盐含量增高。蔬菜作物对氮肥需求量最大,但过量使用含氮化肥,增加了土壤中硝酸盐含量,而蔬菜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氮主要是硝态氮和铵态氮,使蔬菜产品中的硝酸盐含量增高。人体摄入硝酸盐的主要渠道是饮食,有70—80%来自蔬菜,硝酸盐在人体内经微生物作用极易还原成亚硝酸盐,能和胃中的含氮化合物结合形成致癌物质亚硝铵。因此,要降低硝酸盐在蔬菜中的含量,最有效途径是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2、盐害。化学肥料大多由各种不同的盐类组成,在保护地环境中,由于得不到雨水冲淋,施入过多的化肥后,使土壤盐分不断积聚增多,提高了土壤溶液的浓度,蔬菜吸水困难,不但使种子不能萌发或延迟发芽,而且使生长着的蔬菜也不能吸水或吸水困难,形成生理干旱状态,蔬菜生理紊乱,生长缓慢,甚至死亡,这就是土壤次生盐渍化危害。 

其外,菜田过多使用化肥,作物吸收不了,还会污染环境,也增加了农业成本。

 

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及对策

    一、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

    1、导致土壤性状恶化

    在农田大量施用单元素化肥,其养分不能被作物有效地吸收利用,氮、磷、钾等一些化学物质易被土壤固结,形成各种化学盐分,在土壤中积累,造成土壤养分结构失调,物理性状变差,部分地块有害金属和有害病菌超标,导致土壤性状恶化。

    2、导致产品品质下降

    偏施某种化肥,导致作物营养失调,体内部分物质转化合成受阻,造成产品品质降低,如现在的瓜果吃起来不甜,蔬菜吃起来不香,并且容易腐烂,不能存放,其原因都是超标施化肥。

    3、导致环境污染

    由于施入过多的化肥,土壤水溶性养分等物质被雨水和农田灌水淋溶到地下水及河流中,造成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及河流污染,使地下水、河流、湖泊呈富营养化,导致地下水不好喝,部分河流、湖泊内的鱼虾常发生死亡的现象。

    4、导致产收比大

    一是受耕作栽培水平、作物需肥量等因素所限,作物不能获得很高的产量;二是由于过多地施用单一性的几种肥料,造成营养不平衡,养分失调,只增加成本不增加产量,并造成了低品质的农产品不易销售或价格偏低等,给农民带来了损失。

    二、对策

    1、在作物施肥上要一改过去传统方式,变盲目施肥为优化配方施肥。

    2、要加强和完善配方施肥中的各项技术措施。在配方施肥过程中要充实完善施肥参数,如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土壤养分利用率、化肥利用率等,这些参数随生产条件的变化亦在不断改变,在原来化验土壤、植物营养需求的基础上,新增环境条件分析项目(如水质、土壤有害物质含量、化肥农药污染等),来不断充实完善施肥参数,优化配方施肥。

    3、要增加有机肥在配方施肥中的比重。有机肥具有养分全、肥效长、无污染的特点,高效有机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和团粒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

    4、要加大对微肥及生物肥的利用。微肥能平衡作物所需的养分,而生物肥料又能通过自身所含有的微生物分泌生理活性物质,能起到固氮、解磷、解钾、分解土壤中的其它微量养分,提高化肥和有机肥的利用率,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使土壤能供给作物各种养分,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同时还能分解土壤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和杀死有害菌群,减少化肥、农药的残留量及有害病菌。

5、要协调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人们在配方施肥中,往往重视氮、磷、钾等大量元素的使用,而忽视了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增施微量元素或喷施微量元素生长剂及复合生物生长剂,都能使养分平衡供应,促进作物体内营养快速转化,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是促使作物抗病、防病并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的好方法。

 

过度使用化肥会危害土地

    过量、不均衡施肥不仅降低农产品品质,还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近年来,河南省环保局监测境内淮河水质时发现一个怪现象,在汛期强降雨过程中,河水的污染负荷量骤然增大,氨氮指标是平时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淮河流域工业企业排污已实行了严格控制,雨季污染源从何而来?环保人员检测沿河农田,发现土壤中氨氮含量非常高。原来,污染是由沿河农民长期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的。

    中国农科院土肥所调查显示,全国已有17个省氮肥平均施用量超过国际公认的上限225公斤/公顷。河南省农业厅土肥站一项调查表明,目前全省每年施用的300多万吨化肥中,只有三分之一被农作物吸收,三分之一进入大气,三分之一沉留在土壤中,残留化肥已成为巨大的污染暗流。

中国科学院侯彦林教授说,化肥污染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化肥中的氮元素等进入大气后,增加了“温室气体”,导致温度升高;二是残留在土壤中的化肥被暴雨冲刷后汇入水体,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水草繁生,许多水塘、水库、湖泊因此变臭,成为“死水”;三是一旦土壤中某种营养元素过多,还会造成土壤对其他元素的吸收性能下降,从而破坏了土壤的内在平衡。

    与工业污染不同,化肥污染源于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首先危害的却是农业。过量施用化肥直接影响了农产品品质,降低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甚至出现“城里人吃啥都不安全,农民种啥都不挣钱。”

河南省中牟县是“西瓜之乡”,前些年,当地农民大量施用化肥,虽然使西瓜亩产达到三四千公斤,但这些西瓜不光口感差,有的还长出棱,连“卖相”都没了。

    化肥污染最大特点是隐蔽性强和具有长期性,由于单位面积上的污染负荷小,人们往往忽视其宏观效应,但积累到一定临界点,释放时会产生巨大的累加效应,使农业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好的农业环境,才有好的农产品,否则,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