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公开课 博弈论:对于《周版易筋经》的几点读书体会(修订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2 13:49:03

对于《周版易筋经》的几点读书体会(修订版)

苑十竹

  周述官版易筋经因为法脉难觅,老师和朋友们总都是要靠互相交流和身体力行,才能窥其一斑,早年项杨惠先生,似乎得到了周版易筋经的真传,可是项老师一系的易筋经无缘得见,以后真希望看到。曾就一些读书体会,在这里谈谈感觉,不知是否允当,还请诸位老师指正,高友海涵,(先声明,我也只不过是初学者,如果言语觉得有些道理,请千万还要谨慎收纳,若觉没有道理,也请仔细研读原书,莫要师心自用,更需转益多师)。

现在个人主要以习练韦陀十二式易筋经为主,不过周述官版听从周版易筋经的两位明家clbk兄和德利老哥的讲解,对曾经的初学思考,又有了新的体会,所以,要把此文重新整理修改一下,主要是增添一些周版的具体训练方式和结合十二式与周述官版易筋经的比较,以话后的补记为要点:

 

1.关于初练功时呼吸导引的问题——辩“注意呼吸”与“意念导气”:闲时体会,练时放松。

   在《坐身图》三焦达利第十四势后,有一段话:

   “右:三焦达利十四势。虽与《正身图》中三才通气十四势并《半身图》中马上交关下十四势同;而:前——是运气流通;中——是运气灌注;此——是运气归位。功分三等,理归一贯。行功至此,纵横上下无不妙矣。”

考《正身图》三才通气十四势尾,说道:“是使三焦通达,凡在天庭上,地库下,人身中之窍,皆当以气贯之,故名:三才通气图。”这正是“运气流通”之意。(补记:所谓运气流通,从十二式易筋经的前三式来看,李良根先生曾有解释,主要是为了打通“冲脉”,是上下身的气血通畅。这里所谓的三焦之说,与此似乎类似。)

 

  《呼吸三等诀》中已经明确说道:“入手起功,漫用呼吸。未纳菁英,先吐浊积。一吐一纳,生新去余。行至坐身,乃用呼吸。”要注意一个地方,就是“漫用呼吸”的“漫用”二字,这两字要配合着上面《呼吸次第诀》中的“导引内功,呼吸第一”八个字来看,否则就会解释成:“不用考虑呼吸”,这是不应该的。

   事实上,练习《易筋经》,怎么能不注意呼吸呢?但是,注意呼吸,不是去琢磨如何“意念导气”,这是两回事;注意呼吸,不是不放松自然,这也是两回事。“导引内功,呼吸第一”,呼吸还是很重要的。

   首先说,初学者注意呼吸,实际上还是在吐纳阶段。但“漫用”的意思如何渗透到练习中呢?就是明白“原理”即可,什么原理?就是——“动静互根”。“动静互根”是《动静互根说》提出的,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总括了此功的全部:

 

一阴一阳,以一上一下运之;——此谓身体动作中的上下动作,如撑、托等等。

一往一复,以一屈一伸引之;——这也是说的身体动作,如肱腕等左右推伸等。

一清一浊,以一升一降还之。——这就是指呼吸的配合,所谓顺逆倒转等等。

 

  这三句话说明了每一个动作应当承担的内涵,也就说明了,每一个动作都会与呼吸配合,达到“清浊分析”的境界,那么什么是清浊分析,什么是一升一降?在《呼吸论》里,明确的说了:“吐纳,可分清浊,而不可合阴阳。”所以,在纯粹的“吐纳”动作里,如何“分清浊”——就是“吐浊纳清”。即吐出浊气,纳入清气。吐纳的方法我觉得以儒老师所说“嗡阿吽”三字诀更为妥帖。

  但是,我们在这里主要是说“漫用呼吸”,所以还是谈谈呼吸,当然,初练时呼吸还不是真正的呼吸,只是明白了原理的呼吸形式,而不是进入了呼吸状态。

  《运气说》中有四个字“吸浊呼清”,意思是说,吸进来的是浊气,是要下降的,呼的时候是清气,清气是应该上升的。这被《运功总说》称为“清浮浊凝、阳动阴静之理”,所谓“法多而势一贯也。”紧接着,《初势吐纳说》就说到“环拱正立势”只是吐出纳入,从“第二势起功,始作呼吸。”

  也就是说,从《正身图》第二个姿势起,我们就要“漫用呼吸”了。(注意,是“漫用”!)佐证是什么呢?还是在《呼吸三等诀》中:“《初势》既毕,呼吸如式。”所以,确实应该从第二势开始就注意“漫用”呼吸了。有人说,到底什么是“漫用”?不急,先读完这句话:“《初势》既毕,呼吸如式。恐有浊碍,酌量追逼,一图数图,多寡不拘。”——这就是“漫用”的总原则;现在我们总结一下“漫用”。

 

漫用——总原则:恐有浊碍,酌量追逼,一图数图,多寡不拘

(补记:这个主要是说后面的图数,就是说,不要着急把所有图都学下来,要先把每一个图都学透,让气血运行不僵,前三图至六图可以多练,动作上,自学者每个动作要贯力,起到增加气血的作用,呼吸上慢慢练到呼吸深长,匀细再做后面。这里,力量很重要,clbk兄提到,周版的气血补充,全在这动功之上,尤其是自学者,对呼吸等尚不能掌握,更需多多用力,增加气血的流动,以后慢慢才会有感觉,所谓“不管不顾,折腾到躺”。经很多道友实践,自学确实需要此等精神,但是要注意身体器官、关节的保护。)

        ——总原理:清浮浊凝、阳动阴静

(补记:这八个字,本来我认为是呼吸的问题,但是德利老哥和clbk兄指出,在实践中,这是气血的流动原理,只有练出内气,感觉出气血流动,才能知道,这之前不要很照顾,但是要理解每个动作与阴阳的关系,参考前面的话“一阴一阳,以一上一下运之;一清一浊,以一升一降还之”)

    ——总方法:鼻吸鼻呼,吸时正面气沉至底,呼时背面逆冲而上。

(补记:这个方式不用顾忌,只是自然呼吸即可,根据少林德建大师的呼吸法则,吸气时气下下丹田,呼气时收腹提会阴,采用顺腹的自然呼吸方法。此呼吸法,是德建师傅练拳常采用的呼吸方式,又称自然呼吸法,吸气时气下丹田,呼气时观照鼻尖,刚开始时不要注意丹田的位置,只要鼓腹就可以,丹田的位置每个人是有区别的。也可在吸气时再配合微微将腰椎前推,呼气时微微将腰椎后推,起到活动腰椎的作用,腰椎一动,肾气、命门、丹田、气海、血海皆动。但是这个呼吸法可以,单练,德建师傅叫做自为呼吸法。呼吸之事,日久天长,不能性急。)

 

  上面说的总方法,是指书中的意思,这在书最后面的《吐纳解》和《呼吸解》中说的很明白。可是,如易筋经儒老师所分析的,现代的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容易走到理论的牛角尖里面去,这在身体实证的功夫中,就表现为“思维意念很强”,这就会导致以意念导气,陷入坏处。那么该怎么办?没关系,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只要满足总原则和总原理,还是可以的。在说自己的方法之前,先把他到底要怎么样说一下,这个很多人都有介绍,就是吸:沿任脉(人体正面)下行,至下丹田;呼:度尾闾,沿督脉(人体背面脊椎)上升至泥丸。(补记:这个请参考李良根先生著作《嵩山俞派金刚门少林强身内功》,其中解释非常详尽。)

  

那么,既然我们不懂,又怕师心自用产生危害,我们不用这种方法,换一种。 “闲时体会,练时放松。”这个不用多解释,大家估计也明白,可以在网上查找德建师傅的自为呼吸法。与前面相同,不过可以加上手轻松置于小腹前,随着呼吸,吸气提踵提手,呼气时将手按下。

   还有,一呼一吸称为“气”,呼吸之间谓之“息”,佛祖云:“生命在呼吸间。”息,确实是要注意的,注意不是拿意念去注意,反而是在“息”的时候扔掉意念思维,而是在那时去体会“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等感觉,所谓道宜参阅《金刚经》、《心经》,其体会正在这时。除了注意息,也可以练习止观法门,这是后话了,以后大家可以查阅一下上座部佛教的书籍,如现在常见的《观呼吸》一书。

  《摘录<调和气息、导引逆流二诀>三则》中周夫子说的:“其他玄门服气之术,非有真传口授,反无益而有损。今择其无损有益之调息及黄河逆流二诀,随时随地可行,以助内功,附录于后。”的方法体会的,学者如果要真正明白呼吸,一定要把这三则摘录,仔细找高友研究透。

  就这样,我们在闲时便体会了这种吸降呼升的前后轮转式的过程,久而久之,这种呼吸的感觉就会成为一种体会,而不再是理论,这时,理解这种体会,体会这种升降,就容易多了。我们在练功时,自然轻松的去呼吸就可以,但是这种若有若无的升降轮转,不要真的一点都不感觉到,这就算是“漫用”了,加上总原则和总原理的细心理解,相信每个人都可以自己体会出自己的呼吸方式。练功时,自然而然轮转,息时体会佛法,不会有偏颇。

  请一定谨记,《坐身图》前都是“漫用”,到了《坐身图》才是“乃用”,所以一定要“顺其自然”。顺其自然,不是放任自流,其中天地,可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至于《坐身图》的呼吸问题,众老师说过,最好还是用自然呼吸,因为太危险。真要修行,必要前面九图气血横流,自觉气血充沛才可以施行。Clbk兄形容通关时的感觉,如果失败一次,对身体的损好是相当大的。这个可以参照少林二十四段易筋经后部坐身法。切忌,气血不充足时,勉强行通关之事。

 

2.关于“功宜按部”的补充与导气左右旋

 

  末学见有人在网上解释周版时,总有一种习惯,就是喜欢用周版后面的文字来替前面的功法作解释。比如《正身图》的“仰面朝天”势,说:“脚跟挨地立定,缓缓将头向后倒,面朝天合掌,随之两目反视,顺势呼吸三口,导气逆行;不可过倒,以仰面朝天为度。呼吸毕,缓缓顺势回转。”有人不懂导气逆行,在网上询问,或答曰:“导气由脚尖上行,过鹊桥、翻泥丸、至尾闾为一转,又由尾闾度丹田,逆提至泥丸,为一运。”——这其实是《半身图》“起立朝天势”的注解。虽然这两个姿势的最终式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起立朝天势”的姿势是从半蹲转为直立的,所以气由脚尖上行,而《正身图》下身没有动作,我个人觉得,即使是存想,也是到丹田便度尾闾上行了,这是一。二是,《正身图》既然没有写,就不要存想导气,因为我前面已经引过原书的话了:

 

  右:三焦达利十四势。虽与《正身图》中三才通气十四势、并《半身图》中马上交关下十四势同;而:前——是运气流通;中——是运气灌注;此——是运气归位。功分三等,理归一贯。

 

功分三等,哪有教人在初等功的时候用中等的办法的,这不是揠苗助长么?

 

  《坐身图》中每一个姿势,原本都给了详细的呼吸存想方法的解释与介绍,难道要把这些介绍全端到《正身图》中去么,笑话~!而且说的还斩钉截铁!劝某些人不要断人慧命,即使是自己的意见,也要仔细比较,谨慎说出,让人家好好思考。

  所以,周版书中说到:“功宜按部”,又说:“是书明度金针..语浅近,义精深。”“为初学下手而设,故文不加饰,词不求工...无一禅机、隐语犯入其中。”既可见本书作者态度认真,又可见其心胸,所以,功宜按部的意思,也就是要一幅图一幅图按顺序学做,这包括了其中的文字解释。

  

  那么,《正身图》中有什么“导气左旋”“导气右旋”,怎么解释呢?直到目前,我个人的看法是:不清楚。因为,从语气来看,我和老师的看法一样,就是认为这是呼吸三口的自然结果,不是用意念引导的,但是,关键是呼吸三口,是上面提到的“漫用”,而且,周版凡提“逆行”,才说导、引,所以,也不敢完全确定,这就一定是自然出现的结果。仰面朝天的导气逆行,也是存疑的。我的思路是,在存疑的地方,就顺其自然吧,或者还是那句话:“闲时体会去。”(补记:从李良根先生的十二式书中,似乎此导气左右旋转与阴阳二蹻有关,因为阴阳二蹻脉,是从右脚至左首,左脚至右首的。)

 

3.“脚尖挂趾”的研究

 

  关于“脚尖挂趾”,说的最明白的是《行功始末》,其说到:“行功时,要起脚挂趾,离地腾空。”这就把“行功”全都涵盖了,通过近几天的参读,似乎除《侧身图》前几势和《行身图》有脚跟稳地的要求,其余都是强烈要求脚尖挂趾的,直到仰面朝天势结束。有人说,可以一势一起一落,这在实践中,我自己感觉是不可能的,所以遵书意,全都“起脚挂趾”。

  对于“起脚挂趾”的原理解释,在《运功通关诀》中,最后八个字说的很明白:“掌合趾立,阴阳蹻通。”既然是“运功”的通关诀,这自然又是统摄了全部动功,绝无疑问。当然,起脚挂趾时前脚掌还是着地的,只是因为脚趾用力,所以前脚掌自然有些虚,其实这除了是连接脚趾上的六条经络,也是为涌泉穴的打通铺路呢。所以奉劝大家不要偷懒,挂趾就挂趾。不要在找理由偷懒了。

(补记:而且挂趾,据明家实践,是最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其中值得探讨的,是半身图的踮脚,是否用马步?这个问题,最保险的方式是,踮脚且马步,膝盖不过脚尖,做到三平,如同普通马步。德利老哥就可以做到,这是要下功夫才行。不过从德建师傅的照片来看,他的踮脚蹲步,并不要求膝盖不过脚尖,只是脚尖高高踮起,膝盖不打死弯儿,是钝角,有些外撇。)

 

 

4.练整部功的时间到底应该多长?

 

  关于这个问题我确实是细细研究过,因为很苦恼,觉得非常乱。在周版易筋经里,只有一处提到时间,就是《定身图》。《定身图》说到,“运几多时,定亦几多时。大约运一下钟,定亦一下钟;运一枝香,定亦一枝香。”

  因为,周老本人一定每天习练,所以自然说出的时间是他最习惯的,绝不会是随便瞎说。那么好,这里就是了解周述官老先生练功时间的大好机会了。这里出现了两个时间点:一炷香;一下钟。《新民晚报》载:唐宋时,就有人将香料捣成末,调匀后洒在铜制印盘里,做成篆文“心”字的形状,燃其一端,整个香篆就会循序燃尽,用以计时。人们还在香篆上刻上刻度,将一昼夜划分为一百个刻度,这种香又称为百刻香,常被寺院用作计时器。又据说:佛家有规定,一个时辰一人最多烧一炷香。所以推算,一炷香应当短于一小时,而上海计量协会说是约半个时辰,也就是说,一个小时——大致就是一炷香的时间。那么,下钟呢?我查了一下,有可能是这个意思:按摩技师为客人提供按摩服务结束后,技师离开按摩区,到排钟员作好记录,称为“下钟”。我们很多人都按摩过,真正的按摩应该一次也是将近一个小时左右。至少不短于四十分钟。另一种比较权威的说法是,一炷香就是一个时辰。所以,从这里面推算,动功部分,至少不少于一小时,至多不多于两小时。我们综合周述官的时间来判断,动功部分,他老人家最习惯的是一个多小时左右就做完,然后再坐。

  由此,我觉得思路应该是这样的,练习初期,主要是熟悉动作和呼吸,那么时间不会很长,应该短于两小时,或者专注练习一图或数图,把动作的时间延长,仔细体会气血的感觉。练习中期,如果练全图的话,应该会长于两个小时,甚至三个小时,因为中期正是化运气血,体会运行的时候,所以必须细心体贴,绵绵密密,不可造次,要好好研究,其实也可以择图练习。经过这种训练,对于气血的感觉很明白了,运用自然之后,就不必停留那么长的时间,应当是书中所谓:“俟浊尽净,呼吸随及。纯清无浊,功起即起。”这时,大致就是周老的时间,总共三个小时,甚至不到,也就练完了。

 

5.功宜按部的讨论

 

  周述官先生在书中说“功宜按部”,意思是说,不要跨进度,一副图一副图的进行,否则会有问题。那么初学周述官版易筋经,择几图习练为宜,确实是个问题。项杨惠先生在他的整理版周版易筋经的后记中提到,他教人练习周版,一般以六图为起点。体弱者三图。这也与猫兄和老哥的实践中,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相吻合。网上有人提出,要练习正身图三个月,呼吸深长,才可以接练下面,这种练法,与十二式的练法有些类似,李良根先生探讨,韦陀三式的聚气要很长时间,练好之后才可以继续练。但是动静有别,周版本身并非如此,而所谓气沉丹田的下气,半身图反而更有效果,因为采用了踮脚的蹲立,猫兄用踮脚马步。所以,即使如十二式,也是要练习三图,才是最佳。而且,第三图的姿势,不利膝盖,故而,时间也不应很长。六图本身,动作集中于前三图,所以,加练后面三图,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动作。

 

文章中所提参考文献,均可致“易筋经义堂”论坛查询http://1234yjj.5d6d.com/bbs.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