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红盖头婚纱摄影:网络水军生存揭秘:50%以上网络发帖出自公关(11.3.1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2:03:02

水军”往往会在早上受雇于一方进行发帖,到了下午则可能就会接到客户竞争对手的删帖业务

 

  虽然在网络行业摸爬滚打了近十年,但是,儿童用品网上商城总经理Jack还是被网络水军搞得进退两难。

  事情的起因是,Jack最近为自己的网站投入了一笔可观的广告费,但其竞争对手却利用与自己网站相近的网名和域名打起了“擦边球”,而线下网络水军发布混淆信息的帖子,更是让Jack雪上加霜。

  Jack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维权会为竞争对手带来更大的曝光率,如果放任不管,那就等于把自己所做的成绩拱手相让。最后他想出一个办法,在离公司新业务发布前一个月,雇佣网络水军进行正面评论。当这种由“受害者”变成“犯罪者”的例子不断在网络上演时,网络黑社会就具有了生存发展的可能,大量的网络水军也就浮出了水面。

  里外通吃

  沉寂了两年的芙蓉姐姐再次杀回网络,与几年前以扮丑博人眼球不同的是,瘦身之后的芙蓉美女图迅速在各大网站蔓延,不过,这个曾经红遍中国的互联网“草根”明星并没能继续走红。

  “其实,大部分的网络炒作都是以失败告终。”一家网络公关公司总监余婷告诉记者。据了解,一个网络红人的推广费用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而价码则是衡量炒作质量的重要标准。

  以几十万元的订单为例。网络公关公司为客户所提供的服务配套也相当豪华。除了负责设计数套不同定位的炒作方案外,甚至还包括设计客户每天穿的衣服、在哪里出现、摆什么样的造型等。“只需要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大红大紫并非难事。”余婷告诉记者。

  网络公关公司是“水军”资源整合的集中地。规模大、口碑好的公司收费标准也会较高。公关公司在拿到业务单后,就会联系固定的“水军头目”进行任务分配,“水军头目”再指挥“水军”进行实际操作。

  看似简单的三级分工,其实会涉及到成百上千名水军。一般情况下,公关公司抽取60%,而众多水军则分食剩下的40%,如果总价基数比较小,最底层水军拿到手的钱则寥寥无几,所以水军们都会采取里外通吃的方法来扩大自己的收益。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水军往往会在早上受雇于一方进行发帖,而到了下午就会接到客户竞争对手的删帖业务。

  网络公关公司更加青睐于“大单”,也就是公司订单。

  其实每家公关公司在和客户签订合同时,都会被要求为其提供网络公关的服务。而网络公关在执行工作时,通常会采用直接策划和参与执行两种模式。

  “参与执行对于公关公司来说比较简单,只涉及过程执行和后期跟踪。”余婷说。

  而直接策划则是指,公关公司根据客户的长、短期规划和市场现状,策划网络营销事件。这时公关公司会先把手里的网络媒体资源利用开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聚集在一起,并集中在主要网站的新闻网页发布。

  但这种单纯的广告形式的发布已经不适应开放和众乐乐的网络世界。所以,公关公司还会通过一些当红博主、版主进入线下的草根娱乐化宣传。“会用正规的网络新闻渠道与BBS两种不同风格内容同时进行发布,以此加深消费者印象。”余婷说。

  蒙牛与伊利之间的恶性竞争则体现出市场的另类需求。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网络专家杨昭勇认为,大众的逆反心理决定了单纯美好的事物在这个个性化十足的社会并不会得到完全认可。之所以这场乳业大战如此受到关注,正是迎合了消费者的探奇和纠错心理。与其说这场闹剧是水军所为,倒不如说是整个市场环境所造就的。

  如果单说自己的优点,在这个个性化十足的网络世界中并不会得到认可。

  企业的尴尬

  在2011年3月2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赵启正表示:“有些人隐身于普通网民中间,发帖留言,其背后有机构利益。而制造出假民意,目的是左右舆论、误导受众,甚至影响政府决策,值得注意与警惕。”

  据了解,自2008年起,企业投入在网络上的公关和广告费用逐年上升。不过,网络这种双通道形式的确让企业感受到“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纠结。

  企业一方面会通过网络进行品牌营销,当然也免不了“造假”或夸大宣传。而另一方面企业又担负着“打假”的使命。如果遇到竞争对手的恶意抨击,就要随时摆出反击的姿态。

  和在其他媒体投入的广告费用相比,网络水军有着明显的优势。加之整个社会对于草根、原创的追捧,网络水军的存在已成必然。“网络水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有市场需求的。”杨昭勇说。

  北京市公安局统计数据显示:50%以上的网络发帖都出自于网络公关。

  而“圣元奶粉致儿童性早熟事件”、“霸王洗发液致癌事件”不仅引起市场轩然大波,也让企业面临着诚信甚至破产的危机。

  除了快消品,企业恶性竞争已经逐步涉及全行业。据了解,每逢“3·15”期间,家电品牌在网络上就会频繁被曝光类似打架、消费者纠纷、质量低下等负面信息。

  其实,美国企业也曾面临着网络水军的困扰。据了解,一家名为Lifestyle Lift的整容公司雇佣人员在网上发布虚假正面评论以吸引消费者,根据相关法律被罚款30万美元。

  虽然,中国目前还没有制定监管网络水军的法律条文,但网络水军似乎也有收敛之势。一家名叫“水军网”的水军联盟已经改名成“水君网”,显然,水军也想借用“君子”来洗脱自己的不良形象。

  杨昭勇认为,企业同时还要练好内功。除了强化公司内部流程,减少错误的发生,在出现问题后第一时间进行解决外,还要保证公司的透明度,随时将公司的动态呈现给公众,让公众对企业产生固定印象,防止负面新闻作梗。

  据了解,自2008年起,企业投入在网络上的公关和广告费用逐年上升。不过,网络这种双通道形式的确让企业感受到“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纠结。

  企业一方面会通过网络进行品牌营销,当然也免不了“造假”或夸大宣传。而另一方面企业又担负着“打假”的使命。如果遇到竞争对手的恶意抨击,就要随时摆出反击的姿态。

  和在其他媒体投入的广告费用相比,网络水军有着明显的优势。加之整个社会对于草根、原创的追捧,网络水军的存在已成必然。“网络水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有市场需求的。”杨昭勇说。

  北京市公安局统计数据显示:50%以上的网络发帖都出自于网络公关。

  而“圣元奶粉致儿童性早熟事件”、“霸王洗发液致癌事件”不仅引起市场轩然大波,也让企业面临着诚信甚至破产的危机。

  除了快消品,企业恶性竞争已经逐步涉及全行业。据了解,每逢“3·15”期间,家电品牌在网络上就会频繁被曝光类似打架、消费者纠纷、质量低下等负面信息。

  其实,美国企业也曾面临着网络水军的困扰。据了解,一家名为Lifestyle Lift的整容公司雇佣人员在网上发布虚假正面评论以吸引消费者,根据相关法律被罚款30万美元。

  虽然,中国目前还没有制定监管网络水军的法律条文,但网络水军似乎也有收敛之势。一家名叫“水军网”的水军联盟已经改名成“水君网”,显然,水军也想借用“君子”来洗脱自己的不良形象。

  杨昭勇认为,企业同时还要练好内功。除了强化公司内部流程,减少错误的发生,在出现问题后第一时间进行解决外,还要保证公司的透明度,随时将公司的动态呈现给公众,让公众对企业产生固定印象,防止负面新闻作梗。

  一个水军在“网络江湖”的日子

  “一入网络深似海。”从网络娱乐看客到职业网络公关,从纯休闲到创收益,刘军(化名)用了整整五年时间。在这期间,刘军成为四个大论坛的版主,并拥有门户和主要网站的人脉资源。他的朋友圈全部被“净化”成网络中人,生活早已是“人机合一”。用刘军自己的话说:“网络已经和我长在一起了。”

  刘军不愿意别人称他为“网络水军”,更讨厌网络黑社会打手的称号,他特意把MSN的名字改成“网络危机公关”。虽然是SOHU一族,但他还是想为自己保留一丝职业性。

  刘军是“网络水军”的执行层。也就是用自己的多处论坛版主的身份,按照既定任务进行转帖或发帖。转帖的费用是一条1元,而发帖则会根据质量和影响力获得100~1000元/篇不等的报酬。

  第一次通过网络挣钱其实与造假和炒作并无关系,而是帮助一个女大学生寻找男友。在拿到事主提前支付的两百元后,刘军心里充满无尽的责任感。但是现在,利益才是最主要的。

  “每个月挣多挣少全得靠自己,没有基本工资,没有福利待遇和节假日。只剩下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刘军说。没有固定的服务公司,水军会通过不同的项目在一段时间内隶属于一个公关或传媒公司,项目结束后就分道扬镳。

  曾有一家合作过多次的公关公司看中刘军的网络资源想将他纳入门下,但因为待遇提成没谈成,也就不了了之。最后,他明白了一个道理,网络水军的职业的敏感性和收入特点决定了他们根本不能供职于一家固定的公司。凌晨三点,是刘军每天“上班”的时间。QQ、MSN、开心网等这些即时通讯工具依次被打开。刘军在QQ加盟了几个网络水军群,以前群里出现最多的就是业务发布,水军可以根据自己的资源去“领活”。但现在这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群的功能也就淡化成介绍经验、同行联谊和个人展示了。

  水军们之所以选择在凌晨工作,是因为网民多数习惯在第二天上班前或上班期间看新闻,除此,凌晨发帖还为了防止给对手足够的时间应对或删除。

  MSN上主要是水军建立自己品牌的地方。刘军的MSN上是这样写的:“承接搜索引擎净化、新闻撤稿、贴吧运作等业务。”而这种表述也有着很微妙的潜规则。由于MSN上主要是商务办公的人群,他们也是水军的潜在客户。所以自我介绍方式应尽量简洁明了。在留联系方式时也要刻意地留下一个座机号码,为的是给对方足够的安全感。

  能出现在邮箱里的就是实际的业务单了。这也是刘军一天中最享受的时刻。毕竟这一单单生意能马上解决自己这个月的生活开销。

  对于水军来说,最简单的业务就是转发帖子了,帖子由公关公司提供,水军只需运用自己的网络通道转发。如果能推到网站的重要页面,费用将会另计。

  稍有技术难度的是写帖子,这对水军有着很高的文字和炒作要求。像芙蓉姐姐、天仙妹妹这类网络热门人物的炒作会格外看重图片的运用,文字只是起点晴作用,“这种帖子字数不易过长。”刘军说。

  而企业间恶性竞争的帖子就非常考验写手了,除了要懂整个行业外,还必须了解商业和财务知识,如果推广形成效应,水军得到的收益也将不菲。

  在水军的世界可谓是真亦假来,假亦真。

  关于企业的内容给人的感觉必须要真实可信,所以文字火候都要把握精准。“能把假事说成比真的还像就是最高境界。”刘军说。

  在进行娱乐人物炒作时,则可以运用“将错就错”的战术。刘军透露,人物炒作有时候越假越好,只要够精彩、够出位,能得到人关注就是成功。

  随着网络推广模式越来越成熟,水军也需要进行跟单。也就是说一个帖子常常需要连发几周甚至一个月。

  其实,在水军的世界更讲究口碑和诚信,如果一项任务做砸了,会迅速传遍圈内。而水军也会有小团体,大家会共同分享资源和利益。

  虽然公关公司对于水军的要求是保证三个小时在线,但那样根本解决不了水军的日常开支。想要以此维生,水军必须不停地在网上招揽生意,除了用MSN和QQ发送即时消息外,发邮件,利用一切网络资源推销自己是每天必做之事。

  现在,刘军经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这份工作的职业道德何在?”他并没有答案。只不过,他会在每次交完房租后给父母打一个电话:“别太相信网上的东西!”

 

链接:

 

是谁在操纵网络删帖?(10.11.3)

 

日前,蒙牛、伊利两大乳业集团相互指责对方诽谤诋毁事件逐步升级。这一事件,不仅把两个公司的矛盾公开化,也让事件的幕后推手——网络公关公司及其“网络删帖”、“网络打手”等“非常规”公关手段,浮出水面。

其实,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类似的网络删帖现象一直存在,但“网络删帖”作为一个重要话题进入公共视野,却是最近几年的事。而网络删帖公关公司的危害真正引起大家重视,可能就是从三聚氰胺事件开始的。

所谓“网络删帖”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它的发生、发展跟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是相关的。随着整个互联网向“丛林时代”转向,必然会出现删帖公司,它们都是这个土壤之上长出的“恶之花”。

互联网变成了利益群体操纵舆论的博弈场

在这个问题上,公众最关注的是,谁在网络背后主导删帖?

具体来说,网络删帖一般是针对网站而言。大的网站当然是由编辑或者主编删帖,也有很多网友自己生产内容的地方,比如说论坛,版主也有删帖的权限。

不过,“具体删帖人”是谁,并没那么重要,关键是,背后有一双什么手在推动删帖?这就要谈到网络删帖的时代背景和现实进程。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就是中国互联网的“纯真年代”一去不返,转而进入到“丛林时代”。

所谓“丛林时代”,核心意思是说,我们原本对网络抱有一种田园化、牧歌式的浪漫的想象,以为现实世界很多被扭曲的东西,在网络中会得到有力的纠正,大家可以通过互联网发现真相。

但实际上,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现在变成了各种利益群体有目的地操纵、摆弄舆论的博弈场。

这个舆论场太过重要,如今已成为各利益群体的必争之地。这些利益群体运用各种手段来宣扬和维护自己,网络删帖只不过是这种力量外在的表现。

因此,一旦涉及具体利益,任何单位和个人,包括商人和个别官员,都有可能成为网络删帖的幕后推手。比如,三聚氰胺事件中的三鹿公司;比如,一些深陷舆论漩涡的问题官员。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今年早些时候发生在广西的“日记门”事件。9月2日,广西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据检察机关调查,为了删除网上流传的日记,“日记门”事件的当事人韩峰于2010年2月14日向钦州市某公司项目经理陈某索取现金人民币15万元,交给相关人员作为删帖费用。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封杀信息,向公众遮掩真相,既不利于体制外监督,也不利于体制内监督。

从近两年公开的媒体报道可以看出,目前删帖的推手,主要集中于发生突发事件的企业和官员,而随着社会转型期的艰难过渡,这个群体无疑会日渐增多,删帖现象会更加突出。

网络删帖实质就是操纵舆论

当互联网的舆论场成为各方利益必争之地,这些利益方就会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推动网络舆论朝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从政治学意义上讲,这样的网络删帖,实质就是操纵舆论。

一般来说,操纵舆论是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的,它见不得阳光。然而,中国的互联网却有一个怪象:各种利益群体在对新闻和舆论进行操纵的时候,不仅不太遮掩,有时甚至还会拿出来得意宣扬,而不觉得这是不光彩的举动。

另一方面,这些被操纵的信息的接受者,对这类事情似乎也司空见惯,觉得无可奈何。操纵信息者不以为耻,接受信息者不以为怪,这便是当今中国互联网形成的怪诞景象。

从根本上说,网络删贴现象的存在,既有商业压力,也有行政原因,比如一些地方政府的官员为私人利益去删帖。而网络删贴公司的运作逻辑是,给钱就能删除负面新闻和帖文,给钱就能操纵网络媒体,给钱就能摆平一切质疑。当然,从广义上说,因商业而删帖的情况更容易被发现。而因行政删帖,影响更大一些。比如轰动一时的“华南虎照”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华南虎照”事件十分荒诞,到最后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民众不相信当事人,当事人不相信专家,专家不相信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不相信权威的科研机构,而科研机构也不相信当事人,最后变成一个怪圈,谁也不信任谁,从而导致了信任危机。

在这种信任危机面前,我们无法证实信息、尤其是网络信息的真伪。在网络上发布的信息,基本上很难找到当事人或公正的第三方证实。即使部分得到证实,这个证实也未必能让人获得真相。最终的结果是,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已经和现实世界一样,成为一个信任危机滋生之地,甚至比现实世界更为严重。

这其实意味着一种巨大的危机,即一种互不信任的危机。当互联网言论的真假界限被混淆后,它的原来的生态——平等、自由、分享性——就会遭到破坏,最后就会转变成所有人都不信任所有的人,就会导致所有人来反对所有人。

是否该删,该由谁删,删帖的边界在哪里?

网络删帖对当事网站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能因此得到一些实实在在的商业利益,另一方面,这类事件被曝光,对网站的公信力也是一个不小的损伤。

那么,如果某些帖子确实涉嫌侵权,是否该删,该由谁删,又该如何界定,删帖的边界在哪里?

如果一个社区是网友自发形成的,就要看这个社区的共识在哪里。比如,在同一个社区里,就该有社区网友公认的规则,普通网友可能授权网友管理者有删帖的权限。在理想状态下,一个网络社区,管理员是通过选举的方式,产生管理员,管理员又及时跟社区成员沟通,共同制订一整套社区管理规则。在规则之下进行删帖,至少可以获得大家的认可和理解,因为人们知道规则是自己参与制定的。

但有些时候,现实情况与理想状态相差非常大,这个管理者并不是网友通过推选产生的,就容易出现问题。

此外,大多数商业网站,都有“用户使用规定”。这些使用规定很少经过用户讨论,大多是由网站单方面制订。网民通常会接受这些规定,甚至很少有人会仔细看其中的条款。结果,即使网站规定了一些不利于用户的条款,用户也未必知道。

如今,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是逐渐由网站主导变成网友主导。一个网站,如果大部分内容都来自用户生产,假如网站单方面宣布所有资产都归它所有,那么这个网站经营思路是有问题的,它在很多问题上不容易取得用户的谅解。要知道,是用户把这样一个网站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立起来的,如果完全枉顾用户的呼声和意见,从长远来讲,网站公信力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当主导权越来越多转到网友手里,很随意地删帖、很随意地封IP等,实际都会对网站自身资产造成损害,如果用户有更好的选择,一定会选择离开。这对网站本身会是一个约束。

应容许互联网自身发展出不那么具有强制性的规范方式

针对互联网丛林时代的种种乱象,不少人都提出通过立法来规范。事实上,规范这些行为并不需要专门为网络制定法律。只要现有法律适用,就可以用现有法律规范;假若现有法律在很多地方落后了,可以再修改。

从目前看,我们并不需要一套完整的、专门针对互联网的法律。因为,现有的法律是可以覆盖这一领域的。

网站一般分两类,一类是网站占主导。网站要给用户提供多种选择,遇到不良的帖子,要有一套处理机制,用户知道到哪里去投诉,投诉的流程,包括网站处理这种事情的速度,都决定着网站服务水平。

另一类,则是用户逐渐占主导的网站。这些网站应意识到,网站内容和用户是共有的,因此规则制订要跟用户商量,对用户的反映不能视而不见,同时应该把更多权限下放。

在中国,网络产生之前,言论与表达的渠道主要是通过国家管理来实现的。然而,随着网络的爆炸式成长和新技术的兴起,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潜在的出版商、报社、电台、电视台,若继续沿用管理传统媒体的思维来管理网络,会出现很多与现实不适应之处。

拯救这一危机的良方,在于努力推进一种健康的民意表达机制。如果民意表达能够比较通畅,不仅对个别官员的监督通畅,对于那些不良企业也能以有力的方式来制约,那么那些所谓的“网络公关公司”活动的空间就会大大缩小。

如今,一些企业做了恶事,常常勾结个别官员进行恶意掩盖,这样就使民意获得一个不好的表达机制,使怀疑情绪蔓延。

我们承认互联网上有博弈,但必须有一个健康的利益博弈机制,必须通过合法的、正常的渠道来博弈,而不是通过目前这样一种恶劣的手段。

2010年初,数家网站联合发起成立了“网络媒体反公关联盟”,矛头直指网络删帖公司,认为这些行为不仅降低了它们的社会评价,而且也严重干扰了网站正常的经营秩序。尽管此举目前尚无明显效果,但是毕竟迈出了第一步。

因此,在中国跨入信息时代之时,问题不在于是否应该规范互联网,而在于应当怎样规范。互联网提出了很多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政府未见得有最好的解决办法。不过,互联网也许会催生出一种新的规范方式,不那么具有强制性,而更多地相信网民的自建力量。

 

链接:

 

删网帖成产业每条要价数千网络媒体反不良公关(10.9.25)

 

多家公司活跃于网络,与网络编辑联系私下删帖;多家网站发起“网络媒体反不良公关联盟”

9月初,“日记门”局长———韩峰涉嫌受贿案开庭。经检察机关调查,他被控索贿15万用以删除网上流传的日记。

目前,专业删帖公司在网上层出不穷,通过提供删除网络新闻或帖子的服务来盈利。删帖已呈产业化趋势,有公司冒名发虚假传真、与网站人员私下交易、甚至发布网络负面信息“钓鱼”。

这是些什么样的公司?删帖合法吗?这些公司如何进行运作,如何交易?本报记者经过调查,试图展现一个不为常人所知的行业。

正规删帖流程

1 当事方向网站客服提出申请,并递交证明(企业需提供营业执照、申请书,并承诺愿为删帖行为承担全部的法律责任;个人需提供帖子侵犯个人隐私等书面材料)

2 网站客服审核通过后,通知内容编辑负责人

3 网站编辑根据上级指令删帖

费用:免费

删帖公司工作流程

1 接到当事方删帖业务,公司根据帖子的性质和网站的不同,确定删帖的速度和删帖的价格

2 通过与各大网站论坛主管人员的人脉,直接与相关编辑谈交易

3 网站编辑私下删帖

费用:一条帖子900至3000元不等

在大街上,我们很难找到删帖公司的招牌,但在网络上,类似的信息随手可得。

现象

网上洽谈先付一半款项

“您好,想要删除负面信息是吗?”

“您把帖子的网址发过来,我先看一下。”

“一条2000元,保证3天内删除。先付一半,删后付全。”

几天前,记者刚加上一家删帖公司的“技术总监”为QQ好友,对方立即发来信息询问。“洽谈”过程简短快捷,删帖公司的“技术总监”判断迅速,很快反馈能否删除和所需价钱。

一名曾从事删帖业务的人员介绍,MSN是常用的业务洽谈手段。大单业务才需电话联系或面谈。

在一个搜索引擎里键入“北京删帖”关键词,立即可以找到261万余个搜索结果,电话、MSN和电子邮件等信息都可找到。

“大多数都能删,但并不能100%保证”,一名删帖公司“技术总监”表示,一些网民发出的“负面”信息,给钱就删;网站新闻和快照也可以删除,但要视事件大小情况而定。一些特别不知名的网站,因为不是很熟悉,删除起来要费些周折。

“技术总监”提醒,政府部门通报、批评、处理的负面消息或重大新闻,公司有较严格的要求,“这类业务一概不做”,同时将对客户信息严格保密。

网上谈拢价格后,客户通常需将一半以上款项先汇到指定账户。依据帖子所在网站情况、帖子自身影响力、出价多少和其他因素综合衡量,删帖期限一般为三天、一天,甚至“秒删”(指将帖子立刻删除)。

运作

网编人脉是删帖要诀

据调查,在删帖公司内部,工作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排挤处理方法”和“公关删除”,还有“软件删除”等。

“排挤处理方法”是过去采用的方式,即利用技术手段,将搜索引擎中“客户”的负面信息进行“排挤”,使其排名靠后。同时发出大量正面信息的帖子或网页,让负面信息的关注度降低。

更为常用、效率高效果好的删帖方式则是“公关删除”。即通过与各大网站论坛主管人员的人脉,私下达成交易,删除负面信息。

负责某新闻网站外联工作的胡先生说,由于工作需要,全国网站编辑或外联人员组成了数个工作群。

“不知道怎么进来的,莫名其妙就加我为好友了”,胡先生说,曾有五六家删帖公司或公关公司的人员要与他“加强联系”。这些人员直接表明身份,并开出一定价码,请求长期合作。

胡先生说,久而久之,这些专业删帖公司的人员与各大网站编辑或主管越发“熟络”。网编们私底下相互介绍引荐,删帖公司人脉广泛、“游刃有余”。

北京某删帖公司网站则介绍,该公司还有“软件删除”的技术。公司技术人员开发的软件可以删除各大网站的博客、论坛中的帖子,测试成功率达到60%以上。

除此之外,个别删帖公司在“情急之下”,还会使出“非常手段”。

去年12月8日下午,山东一家新闻网站论坛人员接到一份传真函件,抬头和落款均为山东省内某市相关部门。函件称,新闻网论坛中一则关于某法院审判问题的帖子失实,要求删除。

该新闻网工作人员仔细辨认后,发现函件中在称谓、行文和印章等处都有破绽。后经核实,该函件为北京一家公关公司发出的假冒文书,意图正是为了删帖。最后,此事不了了之。

盈利

删一条帖标价数千元

删帖,对客户来说,是为了消除影响,对于删帖公司来说,则是赚钱。

据了解,删帖价格与其删除难度和删除成本相关。一般而言,影响因素有:帖子所发网站的知名度、删帖公司与该网站人员的关系远近、帖子内容的影响大小等。

一位从事过删帖业务的人员介绍,删帖收费往往只有大致价格,没有具体的标准和规定,每条收费通常在900元至3000元之间。但通常会按网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制定一个基础参考价格,根据实际情况上下浮动。

胡先生在一家网站从事外联工作期间,曾接到过多个删帖公司的洽谈要求。对方提出合作时明码开价,因为该网站尚在成长期,网内每条新闻或帖子被标价1000元。在此成本价基础上,删帖公司通常翻一倍向客户收费。

知情者称,各家网站的“市场价”大致固定,在圈内形成一定的“潜规则”。但如果私下交情较好,可以有砍价空间。如国内某知名论坛删帖“市场价”为3000元,如果删帖公司和相关编辑关系很“铁”,成交价可降至1300元左右,删帖公司盈利可观。

同时,删帖公司也可提供“打包”删除服务。即同一新闻或帖子在众多网站出现,可以一并处理。删掉所有网站的帖子,因为一次性量大,费用会相应打折。也可以长期合作,收费还可进一步降低。

前述删帖公司“技术总监”介绍,删帖完成后,客户再将余款缴完。公司可以开具税务部门监制的正规统一发票,发票内容注明“网络服务费用”,但需由客户自行承担6%的税点。

猫腻

个别公司先发帖再删帖

由于“行业门槛”相对较低,盈利空间很大,删帖有向“产业化”发展的趋势。

据介绍,在正规公关公司的业务中,有时也包括为客户删帖,但该服务通常是包含在企业外联公关的工作内容中,不是专业从事这项业务。

只从事此类业务的公司一般规模不需很大,但也在工商税务部门登记注册,经营范围和网络相关,正常缴税年检。

北京市工商局企业信用查询系统显示,北京一家规模较大的删帖公司登记注册为某科技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注册资本为10万元。

该删帖公司网站介绍,公司拥有技术人员25名,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另外还有7名客服人员,可第一时间处理网络不良信息。

一名公关机构从业人员介绍,除正常删帖业务外,目前也有个别删帖公司会故意在网上发出负面帖子,然后以各种形式告诉当事方,暗示对方给钱就能删帖。“自产自销,一边发帖,一边删帖”。

知情者称,删帖行为并不明确违反哪条法律法规,删帖公司经营处于灰色地带。业务量目前难以统计,但通常一个“单子”就能赚得数万元。由于几乎没有成本,这些钱基本可算净赚。部分论坛编辑也因此获利,“有些人的这部分收入远超工资”。

规范

网站联盟呼吁行业自律

事实上,对于删除新闻或帖子,各大网站论坛都有相应明文规定。

网易论坛规定,删帖申请由综合客服部接收受理。根据删除帖子的不同类别,申请者需提供相关证明资料。如企业需提供营业执照、申请书,并承诺愿为删帖行为承担全部的法律责任。

一家知名网站论坛的编辑介绍,对个人而言,侵犯其个人隐私、污蔑其做某事等帖子,删帖申请也可被通过。一般企业则需通过客服部门按规定流程进行申请,正常删帖不需支付任何费用。

该编辑说,虽然论坛编辑一般都有相应的删帖权限,可以自行删帖。但删帖时需填写详细的删帖原因,私自删帖者一经发现会被严惩。

一位新闻网站从业者透露,虽然各大网站都对网帖删除有明确规定,且有专人监控,但在后台技术上能够实现,帖子在前台的地址不能打开,而在后台系统中仍然存在。只是将其屏蔽,实际并未删除,审核监控部门也就难以发现。

在多位网站编辑看来,私下删帖之所以能够轻松进行,是因为网络信息发布和删除的便利性,不像报纸、电视等,一旦刊登或报道就“覆水难收”,网帖可以“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前述编辑称,商业网站不同于新闻媒体,不担负公众话语权的责任。其拥有是否让某条帖子发布的自主权力,没有严格的法律和职业约束。

部分公关机构人员认为,删帖公司的出现使正常的企业公关行为“变质”。如果相关部门不对此进行管理和控制,长期下去恶意的负面新闻越来越多,很多网站就变成了某些编辑和删帖公司敛财的平台。

对于网络删帖需有相应法律或者规则出台,即使不出台相关法律,也应该规范每个网站的删帖流程,提高行业公信力,私下删帖收费之风“应该杀一杀”。

去年12月,天涯社区、半岛网、大众网等网站联合发起成立“网络媒体反不良公关联盟”。联盟倡议,加强网站内部的管理,形成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和制度规范,防止网站编辑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联盟呼吁,网站对舆论监督类的稿件要慎重处理,做到事实明白、来源清楚,坚决杜绝虚假报道,支持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成员间要互相监督,共同维护网络媒体形象,营造文明有序的网络媒体环境。

 

链接:

 

揭秘网络推广运作:“水军”横行 删帖年入70万(10.11.8)

 

导读: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11月7日晚间播出节目《揭秘网络推广》,以下为该节目文字实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焦点访谈):如果你经常上网,就会发现,如今,网络红人,网络热门事件和话题层出不穷,你可以一夜蹿红,也可能瞬间成为众矢之的。在感叹网络威力的同时,人们可能并不知道,这些网络现象往往并非自然形成,而是出自背后隐藏的推手,他们已经自成体系,分工明确,有策划、有公关,甚至还有打手,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势力。通过记者的调查,我们来看看他们是如何运作的。

靠负面事情把知名度炒起来

前几天,某公司的销售人员王先生因其公司的新产品需要在市场上打开销路,找到了一家网络推广公司,然而,当王先生与该公司的业务人员联系上之后,他们采取的推广方法,却让王先生吃了一惊。他说,只要他同意,网络推广公司就能利用任何手段,任何炒作方法,任何语言传播手段,在一两个月之内,让他的产品以至于品牌竞争力,快速得到大幅度提升。

网络推广公司所指的手段是什么呢?王先生介绍说,比如,对和你竞争的同类产品、同价位的产品进行一定打压,然后在短时间内,通过大量的网络口碑相传,病毒相传,把我的品牌的关注度大幅拉升。

王先生认为这种做法太不道德了,他在网上又找了几家网络推广公司,发现几乎所有公司采取的推广手段都大同小异,于是,他只好放弃了用网络推广公司来推销自己的产品。

记者在互联网上输入"网络推广",发现目前从事网络推广的公司还着实不少,提供的服务也五花八门。而网络推广的主要手法就是"推"、"打"、"删"。那么,这些公司都是怎样运作的呢?记者,展开了调查。

记者找到了一家网络公司,提出想成为网络红人。这位公司的业务人员一口答应下来。同时告诉记者,要想火就必须"与众不同"。

暗访时,某网络推广公司业务人员告诉记者:这两年,网络红人基本上没有特别正常的人。该公司的业务人员对记者说,被炒作者的真实相貌、真实背景完全不重要,只要愿意暴露隐私,一切都不成问题。他说,靠负面事情把知名度炒起来,很多网民站出来骂,骂得越厉害,说明关注度越高,越火。

一家网络推广公司业务人员说,"我们调查网络很长时间了,网络什么走红?色情、暴力、三俗的东西"。这名业务人员表示,没有争议,就没有关注度,要想成名,必须走负面新闻。当负面新闻炒到一定程度,就开始他们炒作的第二阶段了:"拨乱反正",把形象扳正过来。就是通过另外一个人"很真实地"描述出他的背景,当然,有一部分是真的,有一部分杜撰。一般,同情的网民特别多,他的负面形象基本上没了。

这名业务人员介绍了炒作的流程,先找一帮人在网上发表一些狂放不羁的言语,甚至发表一些不堪入目的照片、文章等等低俗的内容来吸引广泛关注,之后,再找一帮人站出来为其澄清。最后再通过网络投票、重大事件来巩固人气。一个炒作就这样完成了。他说,这需要很详细的流程化规划,要媒体跟进。

专家认为,很多青少年比较容易有"我想成名"的心理,如果看到通过做一些反常、低俗或者是色情的事情能迅速走红,他会去模仿。这对青少年的发展不利。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为了炒作,一些个人和公司在采用网络推手的同时,还提供网络打手,就是在炒作一个公司知名度的同时,通过互联网来打击、破坏竞争对手的形象。针对不同的企业,网络推广公司给出的方案不尽相同,但都秉承一个原则:栽赃陷害。

"成功引导互联网上的舆论导向"

这些网络推广公司都说自己可以"成功引导互联网上的舆论导向",那么,他们又是依靠什么力量,成功引导舆论导向呢?某网络推广公司业务人员说:公司兼职的,听他们操纵的人员特别多,可能有几万人,全国各地都有。业余时间,他们发一条帖子挣两三毛钱,一天很多条,挣十几块钱、二十几块钱。

根据这些网络推广公司的说法,他们通过各种手法几乎控制着国内所有的主流论坛和大量的网络水军,可以操纵舆论。某网络推广公司业务人员说:有新闻性的一些负面东西可以帮你无限扩大;可以在一个晚上,让你们竞争对手的负面消息在网络上铺天盖地。

采访中,北京网络媒体协会马晓霖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忧虑:"为了抬高自身在行业的地位,扩大自己在行业的份额的占有,不惜去诋毁,去糟践竞争对手,这实际上形成一种不正当商业竞争。我觉得这种态势如果让其发展下去的话,影响、恶化互联网行业风气还是小事,它败坏整个商业竞争的一种氛围,可能会使某个行业,我们的民族品牌的声誉遭到严重侵害,在广大消费者中,造成极度安全缺失感"。

除了炒作和打压,不少网络推广公司还推出了一项业务"危机公关",就是专门帮助企业或者是个人删除网络上的负面信息。某网络公关公司业务人员说:"一些小网站,我们通过技术直接把它干掉,删百度快照,删谷歌快照"。

记者从一家网络公司的报价单上看到,根据公关难易程度,删帖的费用不一样,价格低的有2000元一条,而价格高的达到了每条5000元。

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网络公关公司很快就找人删除了一条帖子。某网络公司业务员说:"我们想让它没了就没了","很少有删不了的",他还说:"每个编辑都会删帖,我认识一个编辑,去年单删帖收入不低于七十万"。

谁来管理

记者调查发现,从网络推手到网络打手,再到所谓的"危机公关"删帖,网络推广公司的肆无忌惮让人吃惊;其使用的手段轻则不道德,重则违法违规。那么这些行为到底有没有相关部门来约束和管理呢?

记者相继拨打了文化市场举报热线、北京市公安局网监处等几个相关部门的电话,但是他们都表示,目前没有专门的法律来规范和管理网络炒作行为。北京网络媒体协会马晓霖呼吁:要规范网上炒作,除了有企业自律、行业自律,还应该有法律的他律。

11月4号,北京的很多门户网站和论坛已经联合起来,抵制这些非法网络公关公司通过诋毁、造谣等方式进行的不正当商业竞争。网络是一种新的媒体,每个人都可以在上面发言,任何人都可以围观。网络让人与人之间享受到从来没有过的信息共享。但是网络跟现实社会一样,任何行为都不能超越底线,这个底线就是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