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s机套现多少属违法:毛泽东逝世公开广播出错的幕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8:13:29



"九.九"事故是这样发生的 
 

        9日下午当第三遍播出《告各族人民书》后,紧接哀乐播出了"现在广播周恩来同志治丧委员会"。这一严重播出差错,如雷轰顶,惊呆了所有在场的人员,张冬兴副台长气喘吁吁地跑来了,中央台许多人涌来了,接着急促地响起了电话铃声,全国各地纷纷来电话质问、谴责,强烈要求追查事故的责任人。


事故的发生情节复杂,但发生的原因并不太复杂。


在播完第二遍《告各族人民书》时,中央广播事业局接到姚文元的电话,他说:"哀乐太长了,要用短一些。"要求由6分钟改为3分钟,而且马上改。这是酿成后来差错的起因。


当时正忙于《公告》的录音和制作,第三遍播出又即将开始,要改哀乐哪能来得及!但命令如山,只好派人去复制新哀乐。开始已明确规定,所有用过的哀乐一律封存,所播出的哀乐必须重新复制。谁知情急中阴差阳错,却从用过的哀乐中拿了一盘,巧中巧,这盘录音带是周恩来总理逝世时用过的;巧中巧,这盘录音带又多处违背了安全播音的规定,埋藏下多处隐患。这是事故之所以发生的关键所在。今天说起来是这么明白、简单、轻松,弄清这个问题却用了几年的时间。这种隐患能成为事实,却又是违背了一系列安全播音的规定、闯过许多关口而造成的恶果。


第一,周恩来逝世时,先广播讣告,然后播3分35秒的哀乐,再往后播治丧委员会名单。按照安全播音规定,哀乐是单独一盘,不允许在前后录其他内容。而当时负责录音的同志,图一时方便,把下面将要播出的治丧委员会名单的头子录在了哀乐后头。这样做违反了规定。如果在紧急情况下这么做了,用后销掉还有情可原,但他没有这样做。


第二,按照规定,录音完了以后,每盘录音带要填"卡",记明开头、结尾用语和时间,让用者一目了然。而这盘录音带却没有填记录卡,只在胶带盒上写明"哀乐3分35秒"。这违反了操作规定,给人以"只有哀乐"的错觉。


第三,按照规定,每盘胶带录音后,在最后一句话卡上纸条,传音员放到纸条为止,提前停放或过了纸条停放,都是传音员的责任。而这盘胶带的纸条不是卡在哀乐之后,是卡在了"名单"之后。


第四,对这盘录音带的审查是严格而慎重的,拿到胶带后由专人分别进行了三次审查,都认为"哀乐可用","只是速度慢了一点"。但是三次审听,都只听到放完哀乐为止,谁也没有听到纸条为止,而开了"可用"的绿灯。三次都违背了审听规定。


第五,当录音带上了机器,开始播放时,在场的许多人的注意力,集中在思考由于缩短哀乐会不会发生空播上。放完哀乐,突然出来"现在广播周恩来同志治丧委员会??"时,因未到卡纸条处,传音员不敢自行停机。在场的人惊呆了,没反应过来。当传音员清醒过来,急忙按住转动的录音带时,只差"名单"两个字未播出去。


这就是事故发生的全过程。发生事故的原因是一个又一个的错,错,错!责任心不强,违背了种种安全播音的规章制度,闯过了五关而酿成差错!在中央台的历史上,有不少差错都是发生在"想当然"和"侥幸"的疏忽之间,主要是责任心和不执行规章制度造成的,为此,不知付出过多少沉痛的代价!


历史上也常有这种情况,一旦出了大事故,越是紧张,越是谨慎,越是接连出问题。有人说犹如学骑自行车,越怕撞人就越撞人。古人云:"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就是这个道理。这一严重事故是罕见的,发生在极为悲痛的时刻,发生在这一重大报道上,谁能不心惊肉跳!当时急切需要沉着冷静,避免连锁反应,首要的是搞好安全播音,是稳定情绪,所以并没有马上做彻底追查。但是,台内外并不平静。当晚接到35起电话,来自全国各地。大部分电话询问是否是中央台播出的?有些人不相信是中央台错播,他们认为是地方台错转,可能是转播了"敌台",种种误解让地方台蒙受了冤屈。有人认为是由于播音员过于悲痛和疲劳而造成的。更有人认为"这是有坏人破坏",要求彻底追查。有的省委还专门开会做出决议,发来电报对中央台提出抗议,要求一定要追查清楚。的确,有关公安部门当晚曾派人来查询,了解情况后未再过问。但不久便传出"×××已经被捕",事实上绝无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