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原创歌曲 征集:“四大合一”的管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04:33

“四大合一”的管理

近日为AH移动公司设计高管类培训课程时,有一门课为《国学与管理》,为此特地研究了一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哲学。发现其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管理中体现最为明显,也最为各学者、专家及社会各阶层重视。与西方文化强调的人们只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观念不同。由于承袭古代传统文化观念,“天人合一”可以说是我国人民彻之入骨、最为基本的思维方式。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再具体地说: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 天人合一的管理西方管理学系源于工业化大生产和现代企业出现后而出现的,而西方管理学自诞生之日起,企业的“人”则就被定义为“劳动力”来使用。这一观念,必然逐渐导致将人作为社会精神存在物和生产者分割开来的观点。企业要顺应人的心理规律,二十一世纪的人常受工作困扰,企业不应单讲科学管理,而缺少人文关怀。老子所说的自然,不只是指物理性的自然,也包括人,人也是天地的一部分。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明白,员工无论亲疏,职位无论高低,都应该一视同仁,博爱无别,尊重不同岗位员工的付出和劳动。久而久之,员工会深切体会到企业领导的关爱,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古代军事家讲求“攻心为上”,作为现代经营者,则应该提倡“大爱无疆”,员工自然会增加与企业的“同类感”,在工作中发挥出主观能动性。正所谓: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此外,世界不停在变,人要顺应时代发展,审时度势。做到与自然界融合,强调人文关怀及审时度势这三点,才能几近“天人合一”。 义利合一的管理中国传统管理智慧很强调“天人合一”,《道德经》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生物有生物的定律,物理有物理的定律,人处于天地之间,必须符合自然定律,是故企业也不应违反大自然定律,而应效法自然,最终须与天地融合。近年许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破坏环境,破坏大自然,便是不合天道。“天人合一”是可以演化至人或企业的“义利合一”。做事不合仁义,例如生产毒奶粉,企业便不能长青;反过来说,企业要长青,做事就要合乎仁义。领导人应该订立行仁行义的原则,确保企业一切决定都合乎仁义,以造福人群为先;顾客感到称心,自然会多光顾,企业利润便源源不绝。从字面分析,“义者,宜也”,“利”是指“互利”,我们要适宜地平衡“私利”和“他利”,绝不能只顾一己之私。很多人批评企业大多以利益为先,很少考虑社会义务。那么,企业是否不应追求利?不是不追求利,但应该以消费者的福祉为先,然后利自然会来。追求利的时候,要分清楚所追求的是“私利”还是“公利”。例如,追求消费者、人民、社会、国家的利,都是“公利”,值得肯定。但不少人追求的却是“私利”,例如在金融海啸发生后,美国不少金融机构只顾瓜分企业利益,引起美国人民的极度反感。现时我们讨论“义利合一”,但在一年前,大家不会对此感兴趣,只会说企业的生存之道是扩大一己利益,击败竞争对手。金融海啸打破了传统的管理价值观,值得我们反思。进一步分析,利益还分“短期”和“长期”。合宜的利益应是长期的利益,例如现时不断砍伐树木,虽然这一代不会受到影响,但子孙却要为我们受苦。 人企合一的管理企业和人的步伐要一致,朝同一目标进发。若企业领导人以至全体上下都紧贴企业理念,达到“和”的境界,就是“人企合一”。“人”除了指员工,也包括消费者。只有员工和消费者都对企业忠诚,才能做到“人企合一”。另外,“人”还包括价值链条上人,即是供应商、分销商,甚至社会。若企业的理念与员工、消费者、合作伙伴以及社会都一致,企业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就得以完全配合,是为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相应的,企业也不仅仅只是生产、经营的场所。而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也不只是应该在工作场所之外。其实,无论任何组织和企业,要想发展壮大,作为领导者只要具备“天人合一”与“为一体”的思想,摒弃生硬的管理与被管理的概念,尊重客观事实,让组织内或企业内的每一位参与者,都感觉到自己是组织或企业的主人,那么无论遇到何种艰难险阻,也必定终或成功。 知行合一的管理“知”是孔子所说的“明明德”,明白了道德之后再去实“行”,是为“知行合一”。“四大合一”的关系紧密,首先以“天人合一”为主体,其中最重要的是仁义(义利合一);明白这个道理后,再去执行(知行合一);之后再推广至每个员工,达致“人企合一”。“知行合一”,是先知后行,还是先行后知?应该是先知后行,绝不能在无知的情况下鲁莽行事。先知而后行很重要,但企业不是全知的,有时难免要先行而后知,只是切记绝不能盲目尝试,行事背后要有理据,并对可能的后果有所测算。例如现时西方资产贬值,中国企业则有大量资金,他们或会把握机会购买外国公司,作为进入海外市场的快捷方式。但如果只是盲目购买,对所购入的公司全不了解,也不知道收购对象跟自身有没有协同效应,就是莾为。知行合一可以是知道后再行,也可以是知道了后选择不行。某些银行以为衍生工具天下无敌,却没有预测它所带来的可能恶果,大家是只行而不知,结果造成金融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