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盒子账号分享无会员:教师,学校管理之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20:22

教师,学校管理之本

[日期:2011-04-01] 来源:  作者:李文泉 [字体:大 中 小] 曾有人这样说过:一个好校长能带出一批好教师,一批好教师能托起一所好学校。我非常认同这样的观点。学校管理,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的管理。教师好了,学校自然就能好。作为校长一定得把对教师的管理放在学校管理的首位。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一生对教育做出的贡献莫过于对北大改革。在他任北大校长前,其实北大的名声并不好,学术功利与学术腐败成风。他到任后提出“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办学理念,摒弃学术门派之争,四处招聘名人加盟,只要学有所长。他都能包容。于是一时间人才云集:陈独秀、李大钊、杨昌济、马寅初、马叙伦、鲁迅、章士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一大批全国顶尖级人物都来到北大任教。于是北大很快成了当时国内首屈一指的最高学府。可见,教师是一所学校的根本所在。但作为校长,只拥有一大批名师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用一定的文化意识去引领他们,形成学校特有的教师群体文化,让全体教师带着各自的学识和共同的情意投身学校教育工作。
  校长在对教师管理中要加强人本意识,实才能有效地调动起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是成就“方圆”的工具。那么在教师管理中的“规矩”是什么呢?就是规范,就是制度。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有一套好的规章制度,用它来约束教师的言行,调动教师的积极心向,摒弃固有的陋性,铸就美好的心灵。
  著名学者成思危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老张和老李合买了一个大蛋糕,老张拿起刀就要切分。老李恐怕老张切分得不均匀,自己会吃亏,就请另外三个人来帮助出主意。第一个是政治思想工作者,教育老张要端正认识,不能以权谋私,思想上要公正、公平,蛋糕一定要求切分得均匀;第二个是搞科学技术的,建议老张在切分蛋糕时要先测量一下,寻找最科学的切面;但老李还是不放心。第三个是搞制度管理的,他只对老张说:“你好好切,切完了让老李先挑。”一句话,使老张切蛋糕格外用心。这就是制度的作用。好的制度确实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它有效地迫使人去认真地反思和设计自己的行为。
  我们学校有着一整套的规章制度。不但有对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规章制度,更有对教师自我发展、评优聘职的要求。我们有《柯小教师形象要求》,提出“外雅、内秀、和谐、进取”的学校教师形象要求,还评选学校教师十佳形象标兵进行表彰,从平时的穿着、言行、为人、处事、教育、发展等各方面综合考评。教师参与的热情十分高涨。当然,所有制度建设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用一定的规范要求来约束每一个人,使自己在日常细节中来规范自我,从而完成自我提升。懒惰、自私、自由是人之天性,只有经过一定的性格与心灵的修炼才能去掉这些陋性,而这修炼除了自我意志控制外还需要外在规章制度的约束。一个没有约束的人是成不了大器的;一个没有约束的民族是走不了多远的;同样,一所没有约束的学校自然也是办不好的。所以,我们要牢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制度不是无情物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是说,水过于清澈,鱼难以生存,人太精明而过分苛察,就不能容人,就没有伙伴和朋友。我们在学校制度建设和执行中,也要适当地留有余地,这也是符合人性化管理的要求的。过于严厉的规章制度以及过分严格地执行规章制度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法律,因为有弹性而有了律师。税法因为有漏洞,于是有了“合理避税”的说法。我们在制订和执行规章制度时,也应有一定的漏洞和弹性。这也为我们实施“人性化”管理提供了条件。或许也正是因为这小小的漏洞和弹性,调动一部分人的工作积极性和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有一个学期,我发现我们学校教师写教学论文的积极性不高,全学期发表论文不到十篇。于是我们在修改教师奖励条例时上写上:“凡教师在正式教育杂志上发表论文,予以所得稿费的三倍计奖(以刊物原件和稿费汇款单的复印件为准)。”而在学校教学质量奖一栏中明明写着:“凡在期末统一考试中,所任学科学生成绩合格率为100%者,予以200元奖励。”在征求意见时好些老师愤愤不平:认为学科质量达100%要辛苦一学期,才得200元;而发表一篇论文,就有这么高奖金,这显然是制度的漏洞太大。到学期结束,一统计:全校教师发表论文120多篇,而学科质量达100%的班级也并未减少。
  有一次,我一早就到校门口站着,发现一位教师迟到十几分钟。我看到她时目光故意避开,但这位教师还是硬着头皮走到我面前,红着脸说:“校长,不好意思,今天在路上碰到一个家长,所以……”我马上说:“噢,没关系,这样不算迟到的,与家长交流也是工作!”后来有人告诉我说他说了谎,但后来再也没有看到他迟到过。
  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肯定会有各种情况出现,我们对于一些无关大局的“违纪”现象,还是要学会宽容,落个人情。当然,对于一些安全制度,值日值周的到岗、旷工旷课现象以及一些有关原则大局的制度,必须严格执行,决不含糊。这样才能让制度真正起到推动学校走向规范,走向内涵的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
  
  我曾接到这样一个家长的举报电话:“他的孩子在一个快要退休的老教师班里读书。说这位老教师教法落后,体力不行,没有教学激情,学生们都不喜欢。希望我能及时调换教师,否则将会有进一步的请愿行为。”于是我赶紧与家长们进行了沟通,通过解释,家长们终于接受了我的解释,表示理解与同意。
  此事,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为什么老师越老越不吃香?难道教师真的是吃青春饭的职业?最后我觉得原因还在我们教师自身。教学不是体力劳动,而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特级教师贾志敏不也老了?支玉恒不也老了?于永正不也老了?但为什么他们上课学生还是那么喜欢呢?
  于是,我想到教师必须要自我发展。如果一个教师只是把教书当作一种职业,日复一目,年复一年地重复着一成不变的教书动作,几十年下来,当然会被学生不喜欢。一个教师教了四十年书,结果,被学生推出课堂,被家长抗议,被校长解除课堂教学的权力,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啊。我们必须用这样的悲哀去警示我们的教师,提醒我们的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地年轻自我,始终当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
  我们学校的校本培训,就是为了不让这样的悲剧上演。学校有师资培训的三大工程:“强基工程”、“坚中工程”、“名优工程”。它包含了学校的全体教师,大家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因为我们以这三大工程为载体,把所有的教师培训都纳入其中,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活动也有声有色,学校被评为浙江省首批校本培训示范学校。
  学校每年一届的校园教科节和校园艺术节,也是为广大教师搭建平台,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展示教师才华,历练了教师的才能,让每位教师都感受到存在的价值,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师要“日三省乎已”,这样才能永不落后,永得学生的喜爱,一句话:发展是硬道理,也适用于教师职业。
  
  快乐就是动力
  
  人的工作动力,来自各方面。有来自理想与追求,有来自兴趣与爱好,有来自物质和金钱。但我这里要说,快乐也会给人带来动力。作为校长,我们应该让教师能在一个快乐的心境中工作,让他们觉得学校是一个让他们心情轻松、情绪愉悦的工作场所。这样,他们的工作效能会更高。
  营造美好的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的工作机制是为老师带来快乐的前提。在美好的人际环境中,教师们能相互信任、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就会觉得身心愉快。我们柯小学校虽然规模大,但从学校领导到教师没有派系、没有矛盾。大家都能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学校也经常设计开展一些能制造快乐的活动。特别是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辞旧迎新活动。让全体教师欢聚一堂,一起欢笑,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游戏、一起快乐……在这样的情境中,人人童心进发,能忘掉一切的烦恼,丢弃一切的忧愁,剩下的只有快乐。
  我们要尊重学校中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我们学校各年级就是一个小团体,他们各有各的快乐活动。有的定期轮流作庄,去酒店小聚;有的建立活动基金,为去咖啡店聊天埋单;有的还会牵出家属为他们的小集团提供经费,还发小福利。作为校长看到这些,只要他们正常活动,就应该宽容和支持。我有时还会应邀赴会。这种小集体,往往能制造快乐的氛围,使教师间关系融洽,有时还能“替天行道”,为校长解决难题,何乐而不为?
  要让教师快乐,校长的处事态度对他们影响也很大。校长不能总送给老师工作压力的任务,也要送给老师忘记压力的快乐,这样教师能更向着你。我到该校工作后每年新年到来之际,我会花上几个晚上,为每位老师发去一张贺卡。全校二百多教师,要给每个人都送上一句能反应其个性特点或工作状况的祝词予以鼓励、帮助、提醒甚至批评的话实非易事,但我坚持了。每次发出后不久,我都会收到不少教师的短信。无论是被表扬的,还是受到批评的,他们都能很快乐地接受。纷纷发来“想不到你这么了解我”、“谢谢校长的指点”、“接受校长的批评”、“谢谢你的鼓励,我将更努力”等回复,都反应出他们是在没有一点压力下接受的。
  人只有在快乐、放松的心情中工作,才会制造出奇迹。我们应努力多为教师营造一个快乐的情境,让教师们能在快乐中苦干,在苦干中快乐。学校管理,除了教师,还是教师。如果我们校长的学校管理跳过教师而去关注教育的结果,那么,我们的管理往往会失败。因为,所有的教师都是教育者,所有的教育结果都要靠他们去创造的。教师,永远是校长管理的目的;教师,永远不是校长管理的对象,让我们关爱每一个教师吧。
  • 0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