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盘十字星意味什么:分析师被买通,权力做了“红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13:04

分析师被买通,权力做了“红娘”

 

    中国证监会于12月9日集中公布了一批证券市场中的重大违法案件,其中包括一起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操纵证券市场案,该案使用148个证券账户,动用资金超过20亿元,涉及552只股票,非法获利4.26亿元。

    通过对证监会通报的解读,可以发现,对这一起重大案件的处理,还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需要给出答案,其中一个最为明显的问题便是,在这起案件中,有来自10家证券公司和8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的30名分析师参与其中。市场操纵者制作了有关股票的荐股PPT,这些分析师完全按照PPT的内容录制了相关的荐股节目,在9家电视台的证券栏目时段播放,吸引投资者入市,而市场操纵者则在节目播出当日或者第二日,将预先买入的股票迅速卖出,获取非法利益。这一行为被证监会认定为“抢帽子”手法,与过去操纵庄家操纵单只股票的模式显著不同,但更具欺骗性。而市场操纵者要完成“抢帽子”,需要经过多个环节,需要多方人员的配合,其中证券分析师按其要求完成PPT的录制,是一个关键的步骤。

    很显然,分析师之所以愿意成为“枪手”,是被市场操纵者买通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市场操纵者抛出足够的诱饵,分析师就会心甘情愿地做他人的牵线木偶。但是,市场操纵者之所以会不惜重金买通分析师,看中的并不是他们真的有什么慧眼识股的本事,只是他们身上披着的分析师这件镀金外衣,而这件外衣恰恰是证监会给他们披上的。按照证监会的规定,股市分析是一项需要得到认证资格的职业,于是,证券分析师被抬高到了与律师、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同样重要的位置,成为一个让年轻白领趋之若鹜的行当。为了突出分析师这个行当的重要性,证监会还规定,只有具备了这个身份,才有资格在报纸、电视等公共媒体上从事股市分析,其他人等要想对股市行情说三道四,严格地说都是非法的。

    但是,这种将市场分析纳入公权管理的制度却完全违反了市场分析的基本特点。股市的运行是由一系列综合因素聚合在一起所作出的反映,但是,这些因素对市场的影响并不是像“1+1=2”的算术题那样必然,而是充满了各种或然性,这种特性也决定了股市分析,尤其是预测性分析的不可靠。市场分析作为一种主观判断,更多地具有个人色彩。但是,当市场分析纳入到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之后,市场分析的这个基本特点却变味了,它的无所不在的或然性被赋予了一种必然性,从而造成了投资者对分析师的迷信,也给一些分析师以权谋私提供了有制度保障的空间。

    当然,证监会推出这项分析师认证制度,并不是放任分析师可以给市场操纵者当“枪手”,相反,证监会给这些分析师制定了各种清规戒律,证监会也处理过一些触犯这种纪律的分析师,最起码的就是取消他们的认证资格。但是,此次多达30名分析师被市场操纵者买通的事实,却使我们清楚地看到,这项制度正在被市场操纵者所利用,分析师被买通,其实是权力做了“红娘”。因此,这30名被买通的分析师固然应该被处理,更重要的是应该反思这项制度的存在价值。现在,面对资本市场的乱象,舆论不断呼吁加强监管,但如果把加强监管理解为加强权力对市场的干预,那么,就像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一方面很可能权力管不过来,另一方面会导致产生权力的寄生群体,加剧市场的混乱。

    其实,这种由权力保驾护航的分析师认证制度在实践中已经露出了尴尬,自这项制度实施以来,我们只看到个别分析师因直接触犯了证监会制定制度而受到处理,但从未看到有分析师因分析错误而受到处理,相反,他们总是以“风险自负”来为自己的错误开脱,但既然如此,在市场上地位尊崇的分析师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呢?监管部门又有什么必要向他们施予特权呢?试问,资本市场上的律师、会计师、资产评估师可以用一句“风险自负”来为他们的错误开脱吗?

    市场分析是每一个参与市场的投资者都应该有的权利,监管部门不应该将这种见仁见智的意见管理起来,在赋予一部分人以特权的同时剥夺更多人参与的权利,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不恰当地拔高了市场分析在投资者中的影响力,给操纵市场者制造寻租空间。只有让分析师不再具有权力所赐予的镀金外衣,也就是说让他们失去被市场操纵者买通的利用价值,市场分析才能回归到它应有的地位,而不再是让投资者顶礼膜拜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