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成交量极度萎缩:精致美女潘巧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1:29:54

 

潘巧云、潘金莲、卢俊义的老婆贾氏以及宋江包养的阎婆惜,并列被称为《水浒传》四大淫妇。她们四个人,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死于凶杀,都是非正常死亡。但是,如果说潘金莲偷情又杀人,贾氏偷情又出卖自己的老公,阎婆惜脚踩两只船又很想把宋黑三那条旧船给蹬沉了——这三个女人虽然不得好死,但也多少还有点儿自作自受的话,第四个受害人潘巧云的死就有点憋屈了。虽然身为寡妇的她再婚后又跟和尚偷情,个人生活作风有点儿问题,但她毕竟没有谋害亲夫的意思吧?而且,说起她的“红杏出墙”,还颇有几分情非得已的苦衷,那么,她到底是不是一个值得同情的女人呢?这个以巧为名,生在巧日的巧女,为什么她人生偏偏一样都不巧呢?尤其是,这一切的“巧”与“不巧”是不是又都是从潘巧云自己的“弄”巧的结果呢?

 

潘巧云的名字中“巧”字的来历和中国的一个节日有关,就是农历的七月初七,今天咱们虽然说是“中国情人节”,但其实中国历史上,它不叫“情人节”而叫“七巧节”,有的地方也叫“乞巧节”。在中国,这一天据说是牛郎和织女在天上相会的日子,但是对于大地上的普通人,尤其是对于中国的年轻妇女来说,它更主要的意义还是在这一天向老天乞讨一点女红的技艺,讨一点“巧”,所以,潘巧云这块“巧”云就是从这里“飘”出来的。

 

潘巧云是一个屠户的女儿,但是她本人可是美貌非常。说起潘巧云的漂亮,在《水浒》里描写得应该说是空前的。咱们一般说到某个美女的漂亮,大都是从别人眼中看到的,因为美女总不好自卖自夸嘛,作家直接说她如何如何漂亮,也会有读者不买账嘛,而且,越是特别漂亮的美女,就越是不宜直接地写她的眼、耳、口、鼻等等,因为要留给不同的读者以足够的想象空间啊,所以,描写特别漂亮的美女一定要从旁观者的角度说她漂亮,才更为可信。《水浒传》里对潘巧云漂亮的描写就是如此。

 

比如说,这其中最精彩的一幕就是:潘巧云给她过世的第一个丈夫做法事的时候,和尚们的反应。想象得到,在古代社会,尤其是在封建礼教比较严苛的大宋时代,想要见到美女,主要的可能有两种途径,一是逢年过节的晚上,比如说看个灯,赶个庙会什么的,那个时候,全城的美女都会出来,但是,或者因为在晚上,或者因为太拥挤,旁观者往往是看不清楚的。还有一种途径就是在庙里,中国古代对妇女足不出户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女性能光明正大地出入的地方只有寺庙,应该说这种时候,和尚是有机会大饱眼福的,因此,反过来说,和尚也是那个社会最能经受住美丽的考验的人,因为他们比一般人有更多机会见到美女——那也就更容易审美疲劳嘛。可是,潘巧云这一关,所有见惯不惊的和尚都过不去。小说里写潘巧云把和尚请到家里做法事,这些和尚一来,整个儿就乱了套了:

 

这一堂和尚,见了杨雄老婆这等模样,都七颠八倒起来。但见:班首轻狂,念佛号不知颠倒。阇黎没乱,诵真言岂顾高低。烧香行者,推倒花瓶。秉烛头陀,错拿香盒。宣名表白,大宋国称做大唐。忏罪沙弥,王押司念为押禁。动铙的望空便撇,打钹的落地不知。敲銛子的软做一团,击响磬的酥做一块。满堂喧哄,绕席纵横。藏主心忙,击鼓错敲了徒弟手。维那眼乱,磬槌打破了老僧头。十年苦行一时休,万个金刚降不住。那众僧都在法坛上,看见了这妇人,自不觉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时间愚迷了佛性禅心,拴不定心猿意马。”(第45回)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当时的那种场面,全场都被潘巧云一个人的美丽给震翻了。每次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一群和尚的表现基本上可说是“集体触电”了,而且还不是一般的触电,而是触到了两万伏的高压电了;这也不是“个人意外”,而是“群死群伤”啊。可见,潘巧云美貌的“杀伤力”有多厉害。出家人天天吃斋念佛,定力修炼得已经很好了,但是,一见到潘巧云就全线溃败了。

 

而且潘巧云自己也知道她的美丽“杀伤力”有多大,《水浒传》里专门写过,潘巧云每次出门必定化妆,无论是什么场合,而且不同的场合吧,她总能化妆得非常得体和合适,比如说,咱们不妨数数她各次出场的妆容——

 

第一次出场,家居,精致陶瓷妆。身姿、发型、妆容、身材、肤色以及服饰,无一不精。

 

第二次出场,悼亡,清爽透明妆。“只见那妇人从楼上下来……只是淡妆轻抹。”(第45回)

 

第三次出场,追悼,本色自然妆。“只见那妇人乔素梳妆,”(第45回)

 

第四次出场,约会,隆重宴会妆。“只见那妇人起来,浓妆艳饰,……饭罢,把娅环迎儿也打扮了。”(第45回)

 

第五次出场,一夜情后,“那妇人连忙再整云鬟,重匀粉面,开了楼门,便下楼来。”

 

第六次出场,耍嗲,憔悴泪痕妆。“那妇人……看看到五更,……夜来不曾脱衣裳睡……只在脚后倒了一夜……眼泪汪汪……掩着泪眼……假哭”

 

第七次出场,外事活动,全副正妆。“那妇人不知有此事,只顾打扮的齐齐整整”,“石秀便把妇人头面首饰衣服都剥了”。

 

《水浒传》里有很多美女,但是,出门必定化妆的,只有潘巧云一个,而且,在《水浒传》里,从潘巧云连丫环也要打扮漂亮才带出去也可见,她是一个注重生活品位和生活细节的精致美人。

 

不过,这个美女的命似乎不太好。她曾经有过一段婚姻经历,“先嫁了一个吏员,是蓟州人,唤做王押司。两年前身故了,方才晚嫁得杨雄。”(第44回)人们常说“寡妇门前是非多”,更何况是这么一个魅力四射的年轻寡妇呢?何况,她的美丽几乎是战无不胜的,她生命中的男人都没过得去她这座“美人关”。

 

比如她第二任丈夫,蓟州的刽子手杨雄。在《水浒传》里,他号称“病关索杨雄”,别看他是干杀人这一行的,其实这个人长得其实还是挺漂亮的,书里说“那人生得好表人物,露出蓝靛般一身花绣,两眉入鬓,凤眼朝天,淡黄面皮,细细有几根髭髯。”(第44回)而且还有一身好武艺,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男人吧。而且,我们看一看杨雄娶妻,也可以反衬出潘巧云的漂亮了,你想一想,杨雄这样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男人,娶老婆他肯定是想娶一个未婚的,而且,他肯定还可以娶到一个漂亮的吧。但是,他宁肯娶一个已婚的,而且是先夫病故的——按旧社会的说法,这样的女性是克夫命,很晦气,即便如此,杨雄还是执意要娶潘巧云。那么,按我的猜测也只有一个原因了,就是:她太漂亮了。

 

 

 

弄巧成拙的四步错棋

 

不过,真说起潘巧云的故事,咱们还得从头说来。潘巧云嫁给杨雄,从表面上看应该还算门当户对,一个是刽子手,一个是屠户的女儿。而且,他们两个也算是郎有才女有貌吧,尽管一个的“郎才”是砍脑袋的“才”,另一个的“女貌”也是再醮之妇,但是从理论上来讲,似乎应该是合得来的,而且看一看小说所写,表面上,这对夫妻还算情投意合,小日子过得不错。既然如此,为什么潘巧云不守着一个各方面条件都说得过去的好男人,安心把日子过下去,偏偏还要去招惹一个身无长物的和尚呢?

 

其实,潘巧云的选择也并不那么令人费解。咱们中国人经常把女性的婚外情称为“红杏出墙”,其实,“红杏出墙”之前必定先有一个“红杏靠墙”的过程,也就是说:“红杏出墙”肯定有一些看似微小的原因的。比如咱们看一看潘巧云和杨雄的婚姻,应该说,他们两个人之间还是存在着一些婚姻的“不合拍”的,而这种“不合拍”,主要责任在杨雄。

 

第一点是杨雄的身体。《水浒传》里杨雄的名号是“病关索”,“关索”在史书上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是指地名,还有一种是说他是关云长的儿子,虽然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没有什么根据的说法,但是一般人总喜欢把自己叫做“什么什么关索”,但是叫“病关索”的从来没有。为什么杨雄被人称为“病关索”呢,书里说是因为他“面貌微黄”,也就是脸色不够健康,咱们可以因此猜测一下,杨雄的身体大概不太好,说来,他有什么一身好武艺,我觉得都很靠不住,为什么呢?杨雄一出场就是被两个地痞流氓欺负的角色啊,这事换到鲁智深头上试试,还不早把那几个流氓丢到粪坑里去了嘛,这事换到史进头上试试,那也还不早把几个流氓打得满地找牙嘛,而且后来石秀出手替杨雄解围,那也没费多少功夫啊,不也是“被那大汉一拳一个,都打的东倒西歪”(第44回)了嘛。更有意思的是,杨雄当街被人打翻,肯定就有人跑去他家里报信了,等他岳父带着人赶来的时候,杨雄已经和石秀结拜了兄弟,结果杨雄的岳父就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他说好啊,你们结拜好,“我女婿得你做个兄弟相帮,也不枉了。公门中出入,谁敢欺负他。”那是不是以前被公门中人“欺负”的事儿也不少呢?所以,杨雄的武艺很难说有多好,不过身体不怎么好倒是很有可能的。因此,潘巧云对杨雄的身体不满意也就在所难免了。此外,杨雄和潘巧云的“不合拍”的第二点就是:杨雄的生活。这其中主要是在两个方面,一是小说里潘巧云自己说过:“我的老公,一个月倒有二十来日当牢上宿”,你想想,一个月30天里有20天,他是在监狱值班不在家的,潘巧云肯定是不太满意了,更要命的是,这仅剩的在家的10天里,一般来说杨雄都是喝到醉醺醺才知道回家,不但是喝得浑身酒气,而且回家以后,倒头就睡,也不理潘巧云,《水浒传》里还专门描写过,杨雄难得在家里住一晚,两个人在一起唠家常,唠完以后分头就睡觉了,这说明,他们之间的夫妻生活也不是很正常。

 

这个时候,咱们就要回过头来讲潘巧云的人生了。对潘巧云这样一个精致美丽又追求生活品位的女人来说,她和杨雄的婚姻,其实就是她犯下的第一个错误。在这场错误的婚姻里,杨雄肯定是有责任的,他的责任是被潘巧云的美丽所迷惑,但是潘巧云也不是没责任,潘巧云当时肯定是急于出嫁,因为她的第一个老公死了,咱们可以想象,在宋朝那个时代,她嫁人的条件就只能放得很低。结果她遇到了杨雄,长得又不错,工作也不错,对她也还好,当然她就会急急忙忙地投身去嫁了。但是这一“急忙”,她就忘了自己和杨雄之间是不是合得来这个大问题了,应该说,这是潘巧云一生中所犯的第一个大错。

 

但其实,如果婚姻出现了错误,我认为还是有弥补办法的,比如,首先两个人可以好好地去沟通吧,她可以好好地去和杨雄谈一谈,也许能够出现转机;第二,实在过不到一块儿的时候,干脆离婚也是一个办法啊,你让杨雄写一纸休书给你,把自己打发了算了;当然,也有第三种办法,那就是用下一个更大的错误来弥补上一个错误了。第三种办法其实就是选择继续往下犯错误。谁都知道,第三种办法是最不可行的办法,可是潘巧云偏偏选中了第三种继续犯错误的办法。

 

《水浒传》写潘巧云这个人物很有意思,她叫做“巧”云,可是她那个“巧”总是巧得很不是地方,她总是在“弄巧”却又总是“成拙”,所以,本来第一次已经“弄巧”并且“成拙”了,那你就改错吧?但是她想的办法就是“将错就错”,我干脆继续“错”下去,而且潘巧云还认为:这不是“错”而是“巧”。

 

结果,这一“错”就“错”出了潘巧云一生中很重要的一个人,他就叫做裴如海。这裴如海是谁呢?原来是裴家绒线铺里小官人,出家在报恩寺中。因他师父是潘家门徒,所以结拜潘巧云的父亲做“乾爷”,比潘巧云大两岁,所以潘巧云叫他“师兄”。可是,仔细看一下《水浒》,咱们应该承认,潘巧云跟裴如海两个人倒真是一家亲,挺合得来,《水浒传》里就专门描写过,裴如海也是一个特别精致的男人,他很了解潘巧云的品位要求,例如,他请潘巧云喝茶是“只见两个侍者,捧出茶来。白雪定器盏内,朱红托子,绝细好茶”;潘巧云到裴如海的客厅里一看,发现布置得非常有品位:“又引到一个小小阁儿里。琴光黑漆春台,挂几幅名人书画,小卓儿上焚一炉妙香。那妇人道:‘师兄,端的是好个出家人去处!清幽净乐。’”再到他的宿舍里坐一坐:“海阇黎的卧房,铺设得十分整齐。那妇人看了,先自五分欢喜,便道:‘你端的好个卧房,干干净净。’”应该说,这些杨雄都是不具备的。所以,裴如海和杨雄相比,那潘巧云的情感天平肯定会倾向裴如海这边。而更让一个女人在情感上难以抵挡的,往往是男人的声音,裴如海拥有天籁般的嗓音,唱得一口好经,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声音充满磁性。

 

这里,我们就看到了在《水浒传》里经常看到的一幕了。比如说潘金莲遇到武大郎她要红杏出墙,比如说阎婆惜遇到了张文远她要红杏出墙,其实,这些“红杏”之所以遇见一个男人就“出墙”,其实都是因为红杏已经先“靠”了墙,也就是说,她们对原先的男方都已经不满意了。潘巧云也不例外。她很不满意杨雄,接着她又看到了让她特别满意的裴如海,最后肯定会发展到从时刻准备着的“红杏靠墙”到迅雷不及掩耳的“红杏出墙”了。所以,这两个人一照面就干柴烈火,快活往来了将近一个月。

 

这一个月肯定是潘巧云人生中最快乐的日子了。《水浒传》里虽然没有写,但是,在电视剧的《水浒传》里,编剧就替潘巧云加上了这一笔,我认为加得很好。杨雄在杀潘巧云的时候潘巧云说了一句话,她说,我跟裴如海两天的快乐顶得上我嫁你两年的快乐。应该说,这是潘巧云的心声。可是,咱们反过来想一想,潘巧云的快乐毕竟是以她的“将错就错”为代价的,而她的“将错就错”又发展成了“弄巧成拙”,而一步步的“弄巧成拙”最后为她招致的是杀身的大祸。然而,她对这些显然是浑然无觉的。

 

但是,潘巧云的祸事并没有因为她的浑然无觉而放慢脚步,石秀的出现就注定了潘巧云人生一败涂地的命运。

 

“拼命三郎”石秀也算是病关索杨雄从大街上给潘巧云捡回来的小叔子。而且,还应该说他是杨雄给潘巧云捡回来的一个命中克星。说起来,石秀和杨雄的相遇是非常有意思的,南京人石秀开始的时候是和他的叔叔一起到北方贩卖牲口跑生意的,可是,他们家赔了本不说,他的叔叔还病死了,于是,他只能流落在蓟州。结果因为石秀出手救助了当街被人殴打的杨雄,两个人成了好朋友,而且结了拜,后来杨雄家开了爿肉铺,石秀就负责在杨雄家的肉铺当会计。在这种情况下,石秀初次见到了潘巧云——他所谓的“嫂嫂”,在《水浒传》里,关于石秀见潘巧云的这一段写得非常有意思,原文是这样的:

 

布帘起处,摇摇摆摆,走出那个妇人来。生得如何?石秀看时,但见:黑鬒鬒鬓儿,细弯弯眉儿,光溜溜眼儿,香喷喷口儿,直隆隆鼻儿,红乳乳腮儿,粉莹莹脸儿,轻袅袅身儿,玉纤纤手儿,一捻捻腰儿,软脓脓肚儿,翘尖尖脚儿,花蔟蔟鞋儿,肉奶奶胸儿,白生生腿儿。更有一件窄湫湫、紧搊搊、红鲜鲜、黑稠稠,正不知是什么东西。

 

写得很肉麻啊。但是咱们一定要注意,这个时候的潘巧云是通过石秀的眼睛去看到的,而且,富有戏剧性的是,潘巧云出场的时候当然是穿着衣服的,但是我们看看石秀眼睛里的潘巧云,就会发现,她显然是没穿衣服的。这样咱们就可以想象得到了,这个石秀,在心里已经很快把潘巧云解读成了两个人亲昵时的那副样子了,这说明什么呢?石秀显然是被潘巧云的美丽震撼了,石秀的眼球中毒了。在华东师范大学著名学者、上世纪三十年代新感觉派小说大家施蛰存老先生的《石秀之恋》里,他更是把石秀见到潘巧云时的心理刻划得淋漓尽致,他说石秀一见到潘巧云,“那个时候,真是窘乱得不知如何是好,自己是从来没有和这样的美妇人觌面交话过,要不是杨雄接下话去,救了急,真个不知要显出怎样的村蠢相来呢。”

 

应该说,石秀第一次见到潘巧云,他马上就暗恋上她了,本来,暗恋也不是什么坏事儿,但是,被石秀这种人暗恋上,潘巧云的霉运也就随之开始了。

 

因为,石秀暗恋上潘巧云,可是他不能表现出来,因为毕竟杨雄是他的结拜兄长啊,所以,他只能像流行歌曲唱的那样“压心底,压心底,成为小秘密了。”可是压到心底归压到心底,能量总是守恒的,总还要宣泄吧,结果,不在放荡当中变坏,就难免在压抑中变态了。石秀的变态,在书里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

 

以石秀第一次见到潘巧云和裴如海一起的事情为例。其实当时潘巧云和裴如海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潘巧云心有点儿虚,所以,她看见石秀知道裴如海来找,要见她,她就跟石秀说了一段话,这段话可能是《水浒传》里潘巧云跟石秀说得最长的一段话了,可能也是唯一成段的一番话了,在这段话里,她就专门跟石秀解释了她和裴如海的关系。可是,她很不小心,最后漏了一句赞美之辞,她说“叔叔,晚间你只听他请佛念经,有这般好声音。”(第45回)按说,你讲讲裴如海是你的干哥哥,再讲讲裴如海是和尚也就罢了,最后还来那么一句,石秀这个人何等聪明,他暗恋潘巧云,潘巧云的一举一动当然他就特别关心,而且特别敏感了。石秀一听,立刻嗅到了暧昧的味道,他就开始多心了,他就想:为什么她会说这么一句话呢?肯定是情不自禁吧。自此,石秀就开始“自肚里已有些瞧科”,格外留心起来了。

 

而且,这种有罪推定一旦形成,在石秀敏感的关注之下,他发现:眼中的一切都是有问题的。所以,当他看到裴如海和潘巧云之间眉来眼去,以目传情的时候,他心里便顿生不快了;而四更时分,裴如海和潘巧云两个人偷偷定下正式约会地点,又被在板壁后假睡“监听”的石秀听得一清二楚,直到“当夜五更”,潘巧云都上楼睡觉去了,石秀一个人还在那儿生闷气呢。不但生闷气,我猜石秀那一宿根本就没睡着。

 

第三天,潘巧云要到庙里去烧香,有意思的是,石秀当时就看见了潘巧云浓妆艳抹地出门而去的样子了,可见石秀是一大早就盯着了,盯着不说,潘巧云从庙里回来,他又盯着,而且他那个鼻子还特别灵,大概在恋爱、暗恋中的人特别敏感,后来石秀跟杨雄汇报的时候,他竟然能绘声绘色地报告杨雄说:这里面肯定有问题,杨雄问他为什么呢?他说:“第三日又去寺里还血盆忏愿心,两个都带酒归来。”(第45回)连这样的细节都注意到了,看来石秀还真是用了心了。

 

又比如,咱们刚才说石秀很敏感,他还敏感到什么地步了呢?潘巧云和裴如海有关系,这确实是有蛛丝马迹的,但是,石秀很快就联想到潘巧云是一个坏女人,甚至人家潘巧云过去对他的讲文明礼貌,对他的温文儒雅,这些都被他想象成了——潘巧云也在勾搭他。石秀心里想:“我几番见那婆娘常常的只顾对我说些风话,我只以亲嫂嫂一般相待。原来这婆娘倒不是个良人。”(第45回)难道潘巧云真的对石秀说过什么“风话”吗?我是不信的。很显然,潘巧云对石秀根本没有意思,她就是拿石秀当一个小叔来对待的,问题出在石秀太敏感了。

 

我们只要反过来想一想就知道了:石秀所谓的“风话”,就是指带点勾引意思的风流话,其实潘巧云只是对这个小叔叔比较讲文明礼貌,比较温文儒雅,对他客气而已。但是,石秀暗恋潘巧云在先,那时,他就总想象潘巧云对他在示好,因为他爱而不能得嘛,当然他就希望潘巧云对他好一点,这样他心里也会舒服一些;但是后来他发现潘巧云和裴如海好上了,而且是真的好,这中间没他什么事儿,他立刻就把潘巧云从“爱”的对象打成了“恨”的对象。这时,潘巧云就从先前石秀心目中那个美丽动人的小妇人变成了一个放荡不羁的小淫妇。当然,潘巧云过去对他说过的那些“好话”,“客气话”,也就顷刻间变成了淫荡的“风话”。

 

这就得说到潘巧云的第三个错了,第一个错是误嫁了杨雄,第二个错是又红杏出墙找了裴如海,第三个错是她没有意识到,在她和裴如海之间,存在着一个非常强大的对手,而且,这个对手是被她的美丽一手培养起来的。

 

不过,我们也一直在说潘巧云的“弄巧”,这也就是说,潘巧云一直认为自己做得很巧。她当然没有意识到在她身边竟然潜伏着这样的隐患。但是,不巧的是,潘巧云的“弄巧”在石秀的“精细”面前是彻底无计可施的。而潘巧云没有想到的是,石秀这个人有这样一个最大的特点:“精细”。按说,一般人还真是发现不了她和裴如海的这件事儿,因为毕竟是局外人,又不是杨雄真正的亲兄弟,杨雄的家事石秀本来也是不便多问的。可是,石秀这个人天生精细,他精细到了什么地步呢?精细到了只要有一点蛛丝马迹,他就会马上做过激反应来。

 

有一次,石秀用自己的钱做了一身新衣服,然后他跑到外面去办事,出门了两天,等他一回来,发现肉铺停业了。其实是因为杨雄家里要做法事,潘巧云的老爸就说,咱们这个肉铺先停业两天,正好石秀又没在家。本来,你回来发现肉铺歇业了,那你就问一下吧?不。这个人精细而且固执,他就自作多情地猜道:肯定是我穿新衣服出去,杨雄以为我贪污他们家的钱了。结果,他就采取了一个非常过激的行动——辞职,而且是把账本做得非常清楚,拿去给他们家。一个人重视自己的清白固然不错,但是,你用过分明白的眼光看自己,尤其是也用同样苛刻的眼光去要求别人,那别人就非常惨了。

 

潘巧云就落在了这样一个精细到针尖儿地步的石秀眼里,那当然,潘巧云的小巧很快就会败露无遗啊。更何况在石秀心中,还存在着由爱生恨的一个心理转变,所以,他对潘巧云就更加关注了。

 

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出,石秀在致力于捉奸的整个过程中,他似乎比杨雄还要积极。石秀告诉杨雄,潘巧云有“红杏出墙”的行为,当时杨雄的反应是勃然大怒,可是他也只是说了一句,“这贱人怎敢如此!”别的也没说什么。也许,当时杨雄心里是这样想的:这个小贱人,如果她真做了这等事,我把她休了算了。而此外更多的东西,杨雄并没有去想。可是,从书上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时候,石秀的表现却是绝不放弃,他希望把这件事情一查到底。

 

而被石秀步步紧逼的潘巧云呢?她的一生“弄巧”,但是她总是“成拙”。本来,到了这步田地,潘巧云正确的态度是什么呢?到杨雄那儿认个错,即使不认错,她也从此金盆洗手、重新做人,那也算是认错了吧?!可是,潘巧云的办法是什么呢?错上加错,接下来,她就犯了一生中的第四个错误,那就是:诬陷石秀。

 

被石秀逼急了的潘巧云在杨雄面前撒了一个弥天大谎,诬陷石秀调戏她,当然,杨雄被“枕边风”这么一吹,耳根子马上就软了,他觉得石秀这个兄弟太不仁义了。可是,事与愿违的偏偏是,这样一来,也把石秀给逼急了。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潘巧云对石秀真的是一点都不了解,而且是一点儿都不留心。石秀这个人很精细,精细到了自己一点亏都不能吃的地步,可是潘巧云偏偏这样逼他,那石秀就只剩一个办法了,那就是:他下决心要洗清自己,而且非要弄个真相大白不可。结果,石秀大开杀戒,用四条人命来洗刷了他的清白。

 

开始是两个和尚。潘巧云和裴如海好上以后,她就想把裴如海弄到自己家里去留宿,因为杨雄每个月都有二十来天都不在家嘛,但是她要裴如海去,当时又没有手机,又不能发短信,又不能打电话,万一要被堵在家里了可怎么办呢?裴如海就想了一个办法,他每次带一个小和尚,在外面给他放风。可是,石秀这个人太精明了,他就在外面守着,一守就发现了这个放风的和尚,他立刻就猜到了,裴如海每天是怎么来,怎么走的,结果,他就杨雄家门口,先把这两个和尚放倒了,这一放倒,全城都传遍了。杨雄心里就更清楚了,要不是他老婆跟裴如海有点儿什么事,两个和尚好好地怎么会死在他家附近的巷子里呢?杨雄明白自己错怪石秀以后,他立刻找到了石秀,而且也诚恳地对他说:“你身上清洁,我已知了,都是那妇人谎说。”(第46回)但是,这个时候石秀却不干了,他不想饶过任何一个对不起他的人。尤其是他想而不得的潘巧云。

 

所以,当时石秀的内心里,他坚持要做两件事:一是要洗清自己,二是要把那个他很爱但是又得不到的潘巧云杀掉。他就对杨雄耍了点儿小花招,他跟杨雄怎么说呢?他说,咱们找一个地方,把潘巧云弄去,让她把事实讲清楚。杨雄也不好意思说不这样,因为毕竟是你自己的老婆惹事在先吧,让你老婆出面讲清楚也很应该啊,杨雄就答应了他,结果,杨雄就以烧香为名,把潘巧云和把风的丫鬟迎儿骗到了翠屏山上,石秀早就等候多时,潘巧云一看到石秀,便先自羞红了脸。可见潘巧云的良知还没有完全泯灭。但是杨雄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他一把把她揪过来说,丫鬟都已经招了,你也给我从实招供吧,到了这一步,潘巧云再说什么都已经晚了。当然,潘巧云还是连忙赔不是,向杨雄告饶说:你就看在我们夫妻一场的份儿上,饶了我这一回吧。

 

事情到了这一步,如果只是发生夫妻之间,肯定是有好几种解决办法的。比如说,杨雄就饶了她,比如说,杨雄气不过把她给休了,或者说,杨雄如何惩罚她一下。但是,这个时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在场,就是石秀。石秀只说了一句话,就把潘巧云的命给送掉了。石秀怎么说的呢?他说:“今日三面说得明白了,任从哥哥心下如何措置。”意思就是,兄弟事情已经弄清了,你看着办吧。这话说白了,这不就是将杨雄一军吗?一边是石秀,一边是潘巧云,杨雄必须做出选择,但是杨雄是“好汉”啊,好汉当然要“义”字当头了,所以,被石秀这么一激将,加之潘巧云也确实对不起他,杨雄选择杀掉潘巧云也是很自然的事了。

 

不过,有意思的是,石秀提了一个奇怪的建议,他没有让杨雄直接把潘巧云给杀了,而是建议他先把小丫鬟迎儿给杀了。仔细琢磨,石秀的那句话说得是很有心机的,他说:“哥哥,这个小贱人留他做什么,一发斩草除根。”他是说要把丫鬟“斩草除根”,但是,前面却有个“一发”,什么叫做“一发斩草除根”呢?就是一起斩草除根,所以他的意思其实已经很清楚了,杀了小丫鬟,潘巧云也就不能不“一发”杀了。

 

到了潘巧云被绑到树上以后,她看这个势头不妙,就最后寄希望于石秀,苦苦哀求他替自己说两句好话,这个时候石秀说了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话,叫做:“嫂嫂,哥哥自来伏侍你。”(第46回)他这一说,杨雄还有退路吗?一点退路也没有了呀。他只有去“服侍”他那个倒霉的老婆了,什么叫“服侍”呢?不就是把他刽子手的那一套本事全都用上,把他的老婆残忍地杀死嘛。应该说,杨雄杀妻是《水浒传》里杀人最惨烈的一次杀戮了。“杨雄向前,把刀先斡出舌头,一刀便割了,且教那妇人叫不的。……一刀从心窝里直割到小肚子上,取出心肝五脏,挂在松树上。杨雄又将这妇人七事件分开了”,说白了,想来都令人惨不忍读啊。

 

 

 

“巧”而不“巧”的人生

 

有人说,《水浒传》中的四大“淫妇”,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和贾氏,其中潘巧云死得是最冤,还真的是最冤,因为潘巧云对杨雄应该说是很好的。《水浒传》里写过,杨雄酗酒回家,和衣而卧,潘巧云为了照顾他,也和衣而卧,都不敢深睡。这还只是生活细节。我们再看最重要的一条,所谓的“四大淫妇”里,其它三个女人都是想着法要把自己的老公给害死掉,可是,潘巧云想都没有想过,最后老公却把她给杀了。潘巧云当然有错,但是错不当死,更不应该死得那么惨,从这个角度来说,潘巧云很冤。

 

但是咱们经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潘巧云的性格也决定了她的命运。具体来说,最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她的第一步就走错了。我们会说,人生的第一步很重要。潘巧云人生的道路上的第一步就没有走好,这指的是她的错嫁杨雄。杨雄和潘巧云之间只有夫妻之名,却很难说有多少夫妻之情,对于潘巧云来说,杨雄这个老公是有丈夫等于没丈夫,可是就这样,潘巧云还是嫁了,第一步出错,后来的很多事情就可能会出错。咱们看一看当代人的人生,在现实生活里很多人也是这样,一开始“第一步”的选择不慎重,有人想不过就是交点“学费”,顶多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嘛,可是他忘了,第一步的失败,很可能是你以后要付出很大成本的,潘巧云就因此付出了很大的“成本”。

 

其实,潘巧云和杨雄的结合,很像现代社会中一种独特的婚姻现象,叫做“闪婚”,双方速配成功,一见钟情,马上就在一块儿了,可是,伴随着“闪婚”而出现的,是另外一个新名词儿的出现,叫做“闪离”,闪电离婚对于现代人来说可是比较容易办到,然而,在潘巧云生活的那个时代,她就是想“闪离”,也压根儿“闪离”不了啊。

 

接着,潘巧云又犯了第二个错误。她的第二个错误应该叫做:她对自己的对手没有正确的认知,她的对手是谁呢?不是她的老公,而主要是石秀。但是,潘巧云对石秀一无所知,也从不在意,这就很糟糕了。比如潘巧云和裴如海好,正说悄悄话呢,被石秀发现了,他当时就很过激地招呼也没打就闯了进去,裴如海这个人很聪明,他一眼就看出问题来了,回头他就对潘巧云说:“你家这个叔叔,好生利害。”(第45回)可是潘巧云跟裴如海怎么说呢?她说,没事,又不是亲兄弟。潘巧云当时肯定是想:又不是亲兄弟,疏不间亲,他怎么会多管闲事呢?可是她哪里想得到,石秀是这么“精细”的一个人,她更没有想到,石秀从第一眼开始就瞄上她了,暗恋不成,就容易由爱生恨,结果,潘巧云就掉入了石秀这个非常强大的对手手中。

 

潘巧云的第三个错误就叫“弄巧成拙”,本来她的名字叫“巧云”,可是她一点也不“巧”,她只是“弄巧”,而且最终总是“成拙”。例如,潘巧云采取了诬陷的办法,想用一个错误来弥补上一个错误,可是,她低估了石秀的报复能力,咱们可别忘了,石秀的绰号就叫“拼命三郎”啊。再如,她和裴如海两个人好,你要好就到庙里去跟他幽会呀,石秀也不可能跟踪到庙里去,而且庙里是裴如海的天下嘛,可是潘巧云她又想“弄巧”,她喜欢裴如海,喜欢到什么程度呢?两个人不但要亲热,而且要留宿,要整夜住在一起。按她的想法,这应该是巧上加巧了,可这样一来,就给她的对手石秀留下了发现她的蛛丝马迹的机会。

 

总的来说,潘巧云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地“弄巧”又不断地“成拙”的过程,她每犯一个小错误,就用一个大错误来弥补,犯了一个大错误,又用一个更大的错误来弥补。在她的心目中,她只想着一定要降低成本,一定要用“巧”来补“错”,但是,不认账的结果,偏偏是她总在付出更大的错误来弥补前一个过失,最终,她付出了人生最大的成本——惨死荒野。

 

“巧”是女性的优点,但是“弄巧”却往往“成拙”,这就好像,聪明是优点,而自作聪明就等于不智了。在错误面前停止去用更大的错误去弥补来得更“巧”,这恐怕,就是刀下的潘巧云来不及总结的人生“巧”字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