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8日涨停股票:中国儒学初步(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8:47:00
关于[中国儒学初步(五)]的字幕:
  • 那实际上
  • 我们今天的生活也是这样,
  • 那么我们讲开车有开车的礼,
  • 我们上课有上课的礼,
  • 那如果我们视听言动
  • 不依礼的话,
  • 这个正常的次序那就是不可能的,
  • 所以这个是从第二个意向上来说,
  • 它是克制自己,修养自己,
  • 符合于礼仪,
  • 这里其实就有仁德,
  • 我们知道仁和礼之间
  • 有冲突,有紧张,
  • 礼在一定意义上
  • 它是滞后于了
  • 时代的一些规范性的东西,
  • 但是这个规范性的东西
  • 对于我们修养自己也很重要,
  • 我们也许就是在克制自己
  • 符合于这些社会规范的过程中
  • 来灵验,来吸得,
  • 来巩固这个“仁”德,
  • 但是仁德又突破这个礼,
  • 突破一定的局限性,
  • 所以礼是可以有很多的感义,
  • 孔子也不是死守礼,
  • 戴什么样的帽子,
  • 什么场合唱什么歌,奏什么乐,
  • 孔子都是允许它的改变,
  • 当然我们也重视,
  • “人而不仁,如礼何?
  • 人而不仁,如乐何?”
  • 假如我们只是把礼
  • 当做玉帛、礼器、礼物,
  • 我们只是把乐当做钟鼓,
  • 当做礼乐这些工具、礼器、乐器,
  • 那当然是不行,
  • 所谓“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 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 礼乐形式背后是生命的感通,
  • 人的内在性的真情实感,
  • 道德知觉,
  • 所以仁德这个标准,
  • 其实不远于我们人。
  • 林放这个人很了不起,
  • 孔子赞扬他,他问礼之本。
  • 孔子说这个问题意思很好,
  • “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
  • 丧,与其易也,宁戚。”
  • 这也是说,
  • 我们要知道礼很重要,
  • 礼是社会的结合度,
  • 礼是使君子成为君子的
  • 修身一个很重要的东西,
  • 但是,孔子更重视的是“仁”德。
  • 人的自我主宰的行为,
  • 道德是自己对自己下命令,
  • 是由己不是由人。
  • 不是由他人外在的制约,
  • 他力的驱使,
  • 另外孔子特别地强调,
  • 合于礼,实践礼的过程,
  • 是人性化的过程,
  • 所以在一定的历史时代,
  • 孔子是从仁和礼之间的
  • 创造性的紧张中
  • 来培养君子人格,
  • 所以孔子也重视礼的背后的
  • 那样一个真正的一个仁德。
  • 所以子夏问:“巧笑倩兮,
  • 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 何谓也,”
  • 子曰:“绘事后素”。
  • 曰:“礼后乎?”
  • 子曰:“起予者商也!
  • 始可与言诗已矣。”
  • 漂亮的女孩子,
  • 漂亮的脸上有酒窝,
  • 大大的眼睛,美目流盼,
  • 那诗歌里面唱到的,
  • “素以为绚兮”,白白的绢布,
  • 上面可以绘非常美丽的图案。
  • 子夏请教老师说,
  • 《诗经》里面所说的
  • 这个歌咏是什么意思呢?
  • 何谓也?
  • 孔子点醒这个高徒,
  • 四科使者之一的子夏,
  • 他说,绘事后素,
  • 我们画图画,
  • 总是在白白的纸,
  • 或者白白的绢布上,
  • 可以画美丽的图画,
  • 但是这个纸是洁白的,
  • 他用绢布的白来描绘礼后的仁德,
  • 人性的这样一个东西,
  • 子夏很聪明,
  • 子夏说,“礼后乎?”,礼之后吗?
  • 孔子急赏子夏说,
  • 启发我的这不是你卜商子夏吗?
  • 他高度地赞扬他的高徒,
  • 在这个师生对话中,
  • 他说,启发我的就是你卜商,
  • 就是你子夏,
  • 我开始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
  • 他其实也是说的是,
  • 在礼乐的背后它是仁德,
  • 更重要的是仁德,
  • 所以这是,“仁远乎哉?
  • 我欲仁,斯仁至矣。”
  •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这都是对于道德理性,
  • 它的内在性,
  • 道德的根据在自己,
  • 这是一个可以说是,
  • 孟子思想的一个先导,
  • 德性伦理的一个先导,
  • 这是仁德。仁德的第二个意思,
  • 它就是叫做“修己”,
  • 它是通过实践礼而修养,
  • 而有教养,
  • 同时不指定于礼,
  • 要努力地去体认礼的内核,
  • 礼的中心的意思是仁德,
  • 仁德的一个自觉、自愿、自律
  • 来挺立道德的主体性。
  • 这是孔子是挺立了
  • 这样一个道德的主体性。
  • 第三点我们讨论仁德,
  • 我们展开式地来讨论仁德。
  • 我们说第一点,
  • 它可能是以“爱人”为“仁”,
  • 这个爱人包括“爱”本性,
  • 第二点是“以克己复礼为仁”,
  • 那是强调的是修己,
  • 实践礼而有教养,
  • 来挺立道德的主体性。
  • 第三点是强调“忠”“恕”
  • 接近于“仁”德,
  • 这一点我已经多次跟大家讲过了。
  • 子贡向孔子请教,
  • 子贡也是孔门高徒,
  • 他说:“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 我能够接济大众的疾苦,
  • 那怎么样呢?可谓仁乎?
  • 老师你把仁德看的这么高,
  • 那么广博地去给老百姓,
  • 给平民施给予财产、财富,
  • 这怎么样呢?
  • 孔子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 那你已经是圣了,
  • 达到圣的境界了,
  • 尧舜其犹病诸!
  • 尧舜恐怕还达不到呢,
  • 还要病自己,
  • 还要害怕自己达不到,
  • 夫仁者,
  • 夫仁者这也算是对人的一个定义,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
  • 自己站得住,自己通达人,
  • 也要尽量地使人家,
  • 使周边的人,
  • 使人家也站得住,也通达起来。
  •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那么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 这叫能近取譬,
  • 从自己做起这是行仁德的方法。
  • 我们总是说这是讲的忠,
  • 忠就是推己之心。
  • 那么它的内涵就是己欲立而立人,
  • 己欲达而达人。
  • 这是仁德的一个中心的意涵。
  • 仲弓问仁,仲弓是冉雍,
  • 也是孔门的弟子,
  • “出门如见大宾,
  • 使民如承大祭。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 仲弓曰:
  • “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那么我们出门
  • 像见到大队的宾客,
  • 很上的宾客,我们使民
  • 来欲使老百姓做事的时候,
  • 好像承办大的祭奠这样严肃,
  • 爱惜民力,
  • 自己所不想要的东西,
  • 我们绝不强加给别人,
  • 这样在当国,
  • 在家里都不会遭之怨恨,
  • 冉雍,仲弓说,我虽不聪明,
  • 但是我愿意实践
  • 老师你说的这个话,
  • 这是在《颜渊篇》所记载的,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那么在《卫灵公篇》
  • 也记载了同样的类似的话,
  • 子贡向老师求教,
  • 是不是有一句话,
  • 可以使我终身奉行的,
  • 那孔子讲是,
  • 那不就是恕道吗?其恕乎,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这是讲的推己之行。
  • 所以这两方面结合起来,
  • 曾子讲:“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其实忠中有恕,恕中有忠,
  • 那么近己之心,推己之心,
  • 也是相通的。
  • 这是我们从第三层意思上来说,
  • 忠和恕这是仁德的,
  • 仁爱思想一个核心的内容。
  • 此外,孔子仁德、人道
  • 也是人文主义的价值理想。
  • 比方说孔子讲:“里仁为美。
  • 择不处仁,焉得知?”
  • 我们居住在仁里面叫“里仁”
  • 也就是仁是我们的境界,
  • 以这个境界为美,
  • 我们可以择业,可以择邻,
  • 我们可以择友,
  • 我们也可以选择我们的居处,
  • 选择我们的境界,
  • 我们如果是
  • 这种选择不谨慎的话,
  • 不是选择在仁德的境界中,
  • 精神境界中生活的话,
  • 那是很遗憾的事情。
  • 所以孔子讲:
  •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仁者安于仁,知者利仁。”
  •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 约是困顿,艰难。
  • 不仁德的人他是不可以
  • 长久地处在困顿之中,
  • 他也是不可以
  • 长久地处在安乐之中。
  • 只有仁者才能在困顿中,
  • 在安乐中,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
  • 人格操守。所以他是安于仁,
  • 那么我们看
  •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 谁不想富贵,发大财,当大官,
  • 孔子说我也想,
  • 但是要取之以道,得之以礼,
  • 如果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 贫和贱,任何人都讨厌,
  • 孔子也讨厌,
  • 如果不是以正当的途径
  • 去掉贫和贱,我也不去掉,
  • 所以君子去仁,
  • 君子离开了仁德,
  • 恶乎成名?
  • 那怎么能够成就君子的名声呢?
  •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仓促匆忙之间,
  • 颠沛流离之间都是这样,
  • 这是人道主义的价值理想,
  • 所以他讲“君子喻于义,
  • 小人喻于利。”
  • 君子不是不要利,
  • 君子是在利益冲突的时候,
  • 来明了以义来治利,
  • 这是仁德的第四层意思,
  • 它是有人文主义的
  • 一些价值理想。
  • 我们知道儒家它是讲价值,
  • 它不是只讲,
  • 像法家它只讲财富,
  • 只讲功利,但是它不讲价值,
  • 那么儒家它特别强调
  • 人文的价值理想。
  • 虽然仁德它有不同的层次,
  • 孔子仁德它也是生命的意境。
  • 他讲:“饭疏食饮水,
  •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还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 知者动,仁者静;
  • 知者乐,仁者寿。”
  • 这都是他的一些境界,
  • 大概我们可以综合地说,
  • 孔子的仁德,他其实是
  • 有他的一些非常重要的意涵,
  • 像以“爱人”为“仁”,
  • 像“以克己复礼为仁”,
  • 像它所包含的忠和恕
  • 这个意向来接近于仁德,
  • 还有孔子“仁”道
  • 是人文主义的价值理想,
  • 还有他有他的生命的意境,
  • 有崇高的境界。
  • 此外孔子政治思想中,
  • 我们知道他反对苛政、
  • 暴政、肯定民生,
  • 强调富民、惠民和教民,
  • 维护老百姓的
  • 生存权和受教育权,
  • 而且取信于民,
  •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些,
  • 所以当时有很多政治家
  • 是主张以杀来对待老百姓。
  • 孔子讲苛政猛于虎,
  • 抗议苛政,
  • 那么季康子就这个问题,
  • 来请教孔子的时候,
  • 鲁国的这个政治家执政多年了,
  • 孔子说:“子为政,焉用杀?”
  • 你来治理政务,
  • 干什么一开口就谈杀人呢,
  • “子欲善而民善矣。”
  • 你往好的方向走,
  • 老百姓也会跟着你往好的方向走,
  •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 草上之风,必偃。”
  • 君子之风,君子之德像风一样,
  • 小人就像草一样,
  • 风往那边吹,草往那边倒,
  • 这强调的是你要引导,
  • 而不是要不教而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