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散户: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3:16:38
 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谢  

摘要:教育技术一直得益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从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它总是被时代赋予促进教育改革的重任,总是处在教育发展的前沿,并且充当教育革新者的角色。然而任何一种新事物的产生都有着历史必然性,必定经历从出生,发展到死亡的全过程,教育技术作为一新兴的领域,它的产生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本文从横向,纵向,以及事件维度叙述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对我们清晰地认识这个专业,了解它的本质提供了一些线索,对本人的以后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字:教育技术 电化教育

 

1、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临,教育技术学更打上了“现代”的烙印。教育技术名称的演变以及其学科研究的重点的转移,使人们对教育技术的本质是什么,其学科定位在哪里等问题提出过质疑,一般认为“教育技术”是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事物,教育技术研究也应该立足教育的现实问题和面向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任何一种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历史的继承、断绝历史的联系。清晰的认识教育技术发展脉络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教育技术的内涵。

2、正文

    任何一种新事物的产生都有着历史必然性,必然经历从出生,发展到死亡的全过程,从质变到量变再到新的质变,旧事物也就变成了新事物。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同样遵循这个规律。从笔者查阅的一些资料,将一些学者对教育技术发展史的观点进行了分类,大致从横向,纵向和事件维度的三维模型来阐述某些学者的观点最后提出自己的拙见。

2.1、美国

    教育技术首先在美国发起它经历了经历了产生,发展和形成阶段。

2.1.1、产生阶段

关于教育技术的起源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教育技术作为进行教育活动的手段、方法和技巧,它的产生应当推向更久远的古代。教育技术从发展过程看,可以追溯到古代部落教士对知识主体的分类,早期文化发明的用来积累和传播信息的象形文字或书写符号,每个时代都有其为完成一种文化教育而发明的一种教育技术或一套程序。

有的学者认为教育技术的真正始祖应该为古希腊各地齐聚雅典的修辞学,哲学雄辩术,伦理学等教师,他们用“技术”这个术语,按照某种系统的方式,应用知识于实际的教育艺术过程,他们为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讲认识规律公式化,对课题经行系统分析,设计教学方法,编写教材。

还有人认为:“从教育产生的第一天起,就有了教育技术”。按这种说法,教育技术可以追溯到人类远古时期对生产,生活经验的传递之始,随着时代的前进,人类为完成教育不断采用新技术,导致教育技术的发展。

有的认为17世纪-19世纪末的直观技术与哲学认识论(感觉论)应作为教育技术的初始阶段,以班级教学为认识形式、以书本、粉笔、黑板、图片、模型及口语为媒体的直观技术是较为简单和原始的教育技术。

有人把教育技术分为传统的和现代的,他们认为从教育产生到19世纪末这段时期是传统教育技术发展时期,主要以口头言语,形体技术,文字,印刷,直观技术为技术手段的教育活动。19世纪末随着媒体介入教育技术领域标志着教育技术从传统转入到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时期。

以芬恩(J.D.Finn)为代表美国教育技术界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是,教育技术起源于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即自动化,原子能时代,他们认为教育技术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并把视觉运动的兴起作为教育技术的发端。

2.1.2、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初,伊利(D.D.Ely)提出美国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可从三个主要方面追溯:视听教学运动,个别化教学,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

视听教学运动

    1918至1928年的视觉标志着教育技术的开端,它是对长期以来盛行的形式主义教育方法特别是“言语主义”的改革,旨在教学中推行视觉媒体的应用,为学生学校抽象的教学内容提供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1924年具有视听双重特点的有声电影产生了,人们逐渐认识到有声电影在提高教育效果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和政府部分的高度重视。视觉教学扩展到视听教学。

二战期间学校的视听教学缺乏设备,资料和专家,发展缓慢,但在军队和工业的训练中得到大力发展。主要是应用投影器识别航空器和军事目标,航天员的飞行训练模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培养出了海,陆,空作战的合格士兵,把普通的男女青年训练成制造军火,船舶的技术工人。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视听教学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各种思想逐步孕育出来。如1946戴尔(E.Dale)的“经验之塔”,1947年全美教育协会的视觉教学部更名为视听教学部。

个别化教学

20世纪50年代,斯金纳(skinner)掀起一场程序教学运动,对个别化教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将教材分印在一些小段或框面上,每一段或框面都包括一项信息(刺激)、一个未完成的句子、或是一个待答问题(反应),以及正确答案(强化)。他在1954年发表的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中,根据自己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理论,重新设计了教学机器,从而使美国50年代至60年代初程序教学运动达到高潮,后来发展成为不用教学机器只用程序课本的“程序教学”。60世纪后期,代价太高,学生兴趣减弱,使用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程序教学开始衰落。

2.1.3、形成阶段

20世纪60年初视听教学领域出现了新的趋势,受到传播理论和早期系统理论的影响。香农将传播学理论应用与教育领域产生了视听传播学。传播学的产生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物”转移到信源到受者的信息传播过程上来。与此同时,美国开始讨论教育技术的定义,如Ely1963年的定义。虽然程序教学在60年代衰落,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取而代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达到了极盛时期。

在传播学向视听教学渗透的同时,系统理论也开始对教育、教学发生作用和影响。随着教育技术的实践领域的扩大,系统方法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研究方法,对教育技术的研究从过去单一媒体的特性研究转向了对媒体的系统开发及教育过程的系统化研究上,在研究人类学习和传播的基础上,对人类和非人类资源经行系统设计。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70年代初,美国的视听教学部从全美教育协会中分出而独立成为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学者们也越来越关注教育技术的定义,如:1970美国教育技术委员会定义,1970年西尔伯定义,1971麦肯齐(Mac Kenzie)和厄劳特(Eraut)的定义,AECT1972定义,1977年定义,其中以AECT1972年定义比较权威,AECT于1977年将起正式文献化。与此同时教育技术的理论体系也在形成,以1987年加涅《教育技术学基础》一书的问世为代表。

90年代以后教育技术进入了网络发展阶段,多媒体系统,计算机网络运用于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受到关注。使得教育体系,教育手段,教育方式,教育模式,教育体制,教育观念等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