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天突然变黑要下雨:《弥勒密乘仪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4:17:29
准提佛母、勇笔王奇谋主着
弥勒密乘仪轨 目录
< 恭接着书玉旨 >
< 法华林菩萨 降 为弥勒密乘仪轨作序 >
< 观世音菩萨 降 序 >
< 弥勒净土玉殊尊者 降 序 >
< 普贤菩萨 降 为弥勒密乘仪轨作序 >
< 第一章 弥勒净土 >
< 第一节 弥勒概论之一 >
< 第二节 弥勒概论之二 >
< 第三节 兜率天 >
< 第四节 弥勒净土之外院 >
< 第二章 密乘 >
< 第一节 概论 >
< 第二节 修证 >
< 第三节 密乘的意义 >
< 第四节 弥勒密乘之次第 >
< 第五节 弥勒密乘次第之续 >
< 第六节 弥勒密乘之总论 >
< 第三章 仪轨 >
< 第一节 概论 >
< 第二节 续论仪轨 >
< 第三节 求生弥勒净土仪轨 >
< 第四节 仪轨之约束 >
< 第五节 献供 >
< 第四章 密乘仪轨 >
< 第一节 概论 >
< 第二节 如何进入弥勒密乘的修行 >
< 第三节 密乘的基础修行 >
< 第四节 密行的初基 >
< 第五节 静坐 >
< 第六节 感(相)应法 >
< 第七节 灌顶 >
< 第八节 大手印 >
< 第九节 密行与静坐 >
< 第五章 密咒 >
< 第一节 概论 >
< 第二节 祈请文 >
< 第三节 大手印密咒 >
< 第四节 灌顶回向文 >
< 第五节 生慧加行 >
< 第六节 消灾解厄 >
< 第六章 总论 >
< 第一节 前言 >
< 第二节 密行精进之概论 >
< 第三节 法要 >
< 准提菩萨 降 篇后语 >
< 准提菩萨 降 跋 >
注:本书由懿敕拱衡堂扶鸾著作 欢迎翻印 广种福田

本堂主席关 登台
圣示:今夜恭接 玉旨,命本堂城隍五里外接驾,命本堂福神十里外接驾,
其余神人排班候驾。
钦差马丹阳夫子 降
诗曰:显密圆融教典深。如来心法盛于今。
愿期弥勒传仪轨。普度苍生福报临。
圣示:宣读玉诏,神人俯伏。
钦   奉
玉皇大天尊玄灵高上帝 诏曰:
朕居凌霄,痌瘝万众,无时不以苍生为念,查尔台疆懿敕拱衡堂传承鸾脉,
著书普化,协同普度,着有奇功,颇为天人所赞赏;进而受兜率陀天弥勒
法门之青睐,建设唯心宗道场,使得鸾门兼并佛门妙谛,提供众生佛道双
修之道场。
朕心大悦,悉知唯心宗道脉赓续弥勒法教,允为当世方便法门之殊胜,唯有
弥勒仪轨尚未传世,今已佛道参商,鉴为缘机已至,众生应受福音薰沐,
乃敕旨一道,命由天运庚辰年九月十七日起,为期一年,聘由准提佛母每
逢星期六降鸾著书,是为主着仙师;命由懿敕拱衡堂正鸾王生奇谋为主着
正鸾,题其颜曰:「弥勒密乘仪轨」。愿尔神人用命,护持著书,书成普
化,自有论功升赏。
钦哉勿忽。叩首谢恩!
天运庚辰年九月十七日


为弥勒密乘仪轨作序
末法之际,离佛既远,未来佛尚未下世,可谓正法渐佚;有志修子备尝
修行之困境,弥勒法教乃为如来涅槃之前亲口认可,是为佛灭后之正信法教

际值如今人心日趋功利,社会脉动愈趋紧密,已无往昔纯善简朴之生活
步调,适时简易殊胜方便之弥勒法门应运传世,称为末法福音,实不为过;
当然正信法门净土修行,本是佛门之方便修行法。然则在工商社会,时人重
视时间之运用,要想一如往昔利用大半人生之时光而修行,已是难事;因而
不急断欲、不求禅定之弥勒法门,可为多数众生所接受,先求脱去轮回,仗
恃净土之愿力,再求精进出离之上增,乃是末法中一大光明途径。
弥勒法教有世尊亲为认可,并为说法之弥勒三经为依据,自是无庸置疑
。今南瞻部洲台疆懿敕拱衡堂暨唯心宗道场秉承普化大命,恭领著作「弥勒
密乘仪轨」一书,则是直指弥勒法教之深奥妙谛之处。
密乘本为佛门一大修行法教,诸大佛菩萨各自有以印可之密乘,如此而
摄受有缘;当今传世之密教,以藏密为盛;并有东传扶桑之伏密;今再有弥
勒密乘传世,乃为众生福音之最可珍贵处。不论以求往生净土,再求增上出
离心,或者精修六事而求正觉之修行,以及密乘之当下求悟之修行,众生可
依自身客观条件而立志发心修行。
际值弥勒福音广传而著书之际, 吾略述数语以为众生之指引,愿众生
细研而体会,莫嫌烦赘,是为序。
法华林菩萨 序于台疆懿敕拱衡堂


序文
道道不背,佛佛同源,末法之际,大道福音,广布人间,千宗万脉,各
擅殊胜;唯以尽人缘机根器以引度,必将世俗众生导入觉途。
因而三教诸脉贤识英才辈出,以利道务普化,唯人心久受尘蔽,虽有大
道在前,灵慧晦然,偏好自作主张,步入歧途。如今诸大道场不论归属如何
宗脉,但在人心浮华之际,欲将轻易引度,当需投其所好,利其方便,当然
各有机缘慧命。
但是弥勒法教却是今时而后,最符人间众生修行之法门,一者弥勒法教
不急禅定、不断欲障,方便众生随机修行;二者弥勒法教可以渐进修行,先
得仗恃兜率陀天愿海摄纳,先不沉堕,再求出离,可以不必先忧轮回、再怕
不能精进,是为方便法门之异方便;三者弥勒法教是显密圆融,若有志于当
下开悟之上增心者,可以直修密乘或者广修六事,均可当下开悟,修行等觉
大行菩萨之道;有如此殊胜因缘,并存在于世尊亲口认可印证其中,如今众
生福报之深,无以复加矣!
著书颜曰:「弥勒密乘仪轨」,当然可知,即是欲将弥勒密法广传人间
,甚愿众生珍而惜之,阅而研之,莫入宝山,空手而回,是为序!
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 序于懿敕拱衡堂
天运庚辰年十月初九日


序文
弥勒法教广传人间,深是可喜之福音,兜率陀天乃因弥勒慈尊之愿力而
成就净土;二千余年以来,已经广为摄纳诸众有缘得不退转心,期待与慈尊
共下阎浮,龙华会上共证正觉。
当然在遥遥之未来众生,期待未来佛之下世,其焦急心态可想而知;如
今密乘仪轨藉鸾门沙盘而着造,众生虽未能实时亲近未来佛,却可在沾沐法
教之时,如同亲近佛侧一般,但愿众生能有所体悟,将此宝典宏扬传世,未
来众生一如今时众生当可藉此宝典之传布,宛如见佛亲在,同沐佛光。
著书之初,吾有幸恭述数语,赞在篇前,以此而与众生共勉,并以为序

弥勒净土玉殊尊者 序于懿敕拱衡堂
天运庚辰年十月初九日
圣示: 吾自由本堂「昊天紫绶灵修院」証道后,入弥勒净土,再得亲近弥
勒慈尊,如此缘机,当然深感于 吾阳世之亲眷苦心所荫,进而此次
著书又能恭逢盛会,一则降鸾述序,二则结缘,实深感福缘深。 吾
亦期待亲眷以此实例而精进、而劝化,庶得众生有缘发心行持, 吾
降鸾结缘而勉。


为弥勒密乘仪轨作序
弥勒法门乃在世尊印可说弥勒三经,而后弥勒上升兜率陀天,以诸天子
福德及彼大愿力供养成就弥勒净土,因而,弥勒法教是为世尊所亲印可说法
为未来众生所皈依亲近之当来下生佛。
在此之后,弥勒法教虽传而不广,弱而不息,似辍实继,其中缘由自然
是以弥勒法教因应世道人心之根器,乃致弥勒法教彰而不显,更因过程有受
曲解,招致人忌,以此弥勒法教传而不弘,诸此缘故,弥勒法教有如雾里看
花,不尽全貌。差幸,由来诸朝历代均有根器大佳者,加以传薪赓续命脉,
但以此一息传线,自然不能形成风尚,更遑论深入弥勒法教之精髓。
缘于弥勒法教乃是原始弥勒菩萨之修成结晶,再由释迦牟尼佛印可说法
,再由弥勒下生佛综集大成;因而,弥勒法教中直指慧海之金刚密乘,并无
法如藏密般,经由莲花生大士传由达赖一世,因此密法大弘;今日弥勒密乘
藉由虚空传承,再由鸾门著书成册。凡诸有心众生人人均可得而修之,若能
修得精髓,深入慧海,则可衔接虚空传承,如此弥勒法教显密完备,法要弘
传,未来众生之福,亦可为弥勒法教以及「唯心宗」奠定阎浮提不可抹灭之
事迹。
际值著书之初, 吾谨以数语,略为述介弥勒密乘之由来,并以之为序

普贤菩萨 序于懿敕拱衡堂?唯心宗道场
天运庚辰年十月二十三日
敬请常唸『南无当来下生弥勒佛』

第一章 弥勒净土
第一节 弥勒概论之一
诸佛菩萨悉皆各有净土世界,但是诸佛菩萨的净土世界,大都要到一心
不乱的境界,才能去到彼土。
唯有弥勒净土就在欲界天中,距此阎浮提地不远,并且不入深定、不急
断欲,只要有心求生彼土,常诵常唸弥勒菩萨名,就可往生此处;因而,在
现今时世中,是最符合众生修行之方便法门。不论弥勒净土内外院之殊胜,
不论弥勒法门之简易,仅就弥勒菩萨不住常寂光土、不在净智庄严世界,只
为摄受众生而愿在欲界天中建立净土,如此大悲大愿即可为未来众生所亲近
皈依之未来佛;更何况弥勒法教尚有直指性命慧海之密乘,因而弥勒法教实
已涵盖大慈、大愿、大行、大智诸般法教。
在今时众生根器虽然有受诸家法教之熏陶,而不昧灵明,但是功利之心
无可讳言是有受蔽障,乃致接受福音,却无力精进,更遑论增上出离之发心
,因而弥勒法教为众生指引一条修行明路,并为未来菩萨下生与众生共成佛
品之先行铺设。
弥勒法教在世尊亲为授记说法,印可弥勒菩萨命终自当上升兜率陀天建
立弥勒净土,并得五百亿天子之福德供养,建设殊胜妙境之弥勒净土,并有
世尊亲为嘱咐,将遗众交由未来下生佛引度,众生可以皈依亲近之未来佛,
彼之法教即是由世尊亲为说法,以示信于未来众生。世尊一大智者,前可以
尽知无量劫前诸佛大事因由,后可知未来运数变化,亲自印证弥勒法教是为
未来众生依止之法门。
换言之,弥勒法教是为依循世尊法教嘱咐,而引度未来众生共向光明大
道而修行。

贤劫千佛记载分明:拘留孙佛是为第一位佛,而弥勒菩萨成佛是在第五
。因在弥勒净土之内院中是一生补佛处。过去诸佛未至成佛亦多于彼处。
兜率陀天一日相当人世之四千年,弥勒菩萨天寿四千,再下阎浮提于龙
华树下与众生共成正觉佛果;因此之故,弥勒菩萨距此下生成佛之时日,是
非常遥远,但是修行之人又不能无佛可依止,过去佛灭度已远,未来佛却更
遥远,因而此际修行之人当依正信教法而修行,在弥勒法教印证是为世尊印
可,并在大法会中亲为弥勒授记无误,众生当然可以依此法教而行。
佛灭度之后,诸僧团部之分裂,各宗脉论教四起,因而从中或有曲解法
教之内涵,甚或以此而为教争,蓄意诽诋,乃致弥勒法教曲解、误解,甚至
附会自行倡义等等;众生因有明悟一切:弥勒菩萨将于近期下世成佛之说均
为不确,甚至是为误导众生之别有用心。
欲修弥勒法教,唯有依教传之法义,如:礼佛、唸佛,以此而与弥勒菩
萨愿海契引;精进而修,则是六事行法;当下求悟,则以密乘印可。如此教
传正法为皈依修行,绝无自称弥勒下世者可以亲近皈依;须知弥勒在世尊授
记云及十二年后,命终上生兜率陀天,建立弥勒净土,天寿四千,再下世成
佛。
在此期间,共有三会龙华,上上根器,譬如:佛住世时,闻法起大乘正
信心,而修行六度波罗蜜,精进行持得菩萨、阿罗汉果。佛灭后,法教四传
,有根器闻法信受而修行,可二赴龙华,在未尽众生中,人人均可闻法信受
修行。
但因距佛久远,尚有无尽轮回,因而再待龙华三会与弥勒共成佛果;唯
在此无限遥远的未来时日中,众生心怕沉沦轮回,则可以求生弥勒净土;在
兜率陀天中,见佛闻法,心生正信,不怕退堕;再次第上增出离,此一法教
正足以弥补龙华三会之遥远,此乃众生修行弥勒法教之福音。

兜率天是欲界第四层天,因为弥勒菩萨上生彼处,待天寿终再下世度尽
释尊遗众,而共成正觉。受五百亿天子福德供养,建设内院、外院,始称「
弥勒净土」。
实则兜率天是一生补处菩萨所居,释迦佛未成佛时,亦居彼处;因此,
在龙华三会未至之时,弥勒菩萨在兜率天行菩萨道,为人天说法,是为众生
求生彼土,可得见未来佛闻法而先不退堕之利机。
求生内院之修持,弥勒内院即是生补处菩萨之所居,众生往生内院,即
属补处菩萨,未来当来成佛,所以,上生弥勒内院即属正觉开悟之契机;依
弥勒法教修行,当以六事行法多修多分,而成上中下三品上生彼处,当然一
世修成正觉,非莫大根器者无法臻致,所以,依然仗恃弥勒大愿之摄受,先
行契引此一上增,再求开悟。是以故,内院之上生必然是众生自发之愿心,
以求契引;换言之,以精修六事之精勤愿力,融入弥勒愿海而上生内院。
上生内院之密法,弥勒法教之密法当然可以直生内院。因为入深定而生
慧,可以生长寿天,密法即在生慧而使我人开悟,因而修密而悟觉,等如菩
萨,可以直生弥勒内院(密法在下章再为阐述)。

释尊与弥勒菩萨,虽然在二千余年前同期修道,但证果有所不同;不是
弥勒菩萨修行不足,或者根器不及,乃是各佛菩萨愿力有所不同。
实则弥勒菩萨早在无量阿僧祇劫前,是名为「昙摩留支」,是为一国之
主,但见佛有卅二好相,相相庄严,灵光华耀,早得法喜,便已得慈心三昧
,因而世世转轮,均以弥勒为名,意为「慈氏」。在以受嘱引度佛法遗众,
以此大慈、大悲、大行、大愿之无边愿力,乃在欲界天中建设弥勒净土,方
便摄引众生,是以弥勒净土分内外两院,内院是为生补处菩萨所居,外院为
众生依愿往生而居。
弥勒外院求生之行持:
弥勒净土外院,既是众生依愿往生所居,当然先决条件即是有此愿心,
一旦具备如此愿心,将之具体实践,如此即可以自身之愿心契引弥勒菩萨之
愿海,而得摄引往生。
具体实践,最简易的方法有三:
其一,时时唸佛:
所谓「唸佛」,可以不拘坐卧行住,每有闲暇,口中唸声、心中默诵均
可。此一方法是深植自身愿生弥勒净土之意志,等到唸佛已到意动念起均可
为之时,再加以定型化(可以配合礼拜弥勒佛时,拜佛、唸佛并行)。
其二,礼佛:
所谓「礼佛」,当然可以随时膜拜,唯在此所谓礼佛是以大礼拜行礼佛
,因而可以一日分为早、晚、寝三课,或者早、中、晚三课(此一定时持课
是以律心,将意愿实质转化成力量)。
其三,六事行法:
六事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其中所包含戒定慧三学之深意,却是众生不能
轻忽,也是不容易持行,因而才有六事多修多分、少修少分,而成上中下三
品上生弥勒净土。

所谓「密乘」,简言之,即是密咒(真言)、密印、密行。诸佛菩萨悉
皆有本愿之誓,以双手十指结成种种之形,以为示现本誓之象,以此摄受诸
众有缘。
弥勒密乘在教传之中,虽然俨然若似无息,实则弥勒密行较诸藏传密教
尤为早远;此在古月氏、楼兰之国,传布之佛教文物多属弥勒法像一事,可
以印证弥勒法教,若非人为因素,不致断续散佚,当然如此数定,乃是整体
缘机之一环;但却可以显示弥勒法教有其教传之正当性,修习密乘,小乘有
以戒律严密而作密行,大乘则以善蕴于内,不使外着而密行。
总而言之,显教是以空性为着论,密教却以智慧而首重;因而,修密即
是直指印心之密法,藏密之教法以未受灌顶之人不予示现密法,然则弥勒密
乘既是以引度释尊遗众而传法,当然可以弹性而行,是以先闻密法,再修密
行,而受灌顶,亦属无违弥勒密乘之仪轨。

修密有诸多禁忌,但大多属客观因素而形成,譬如:藏密乃因人文、地
理、环境因素形成独特之佛教修行,若果去除这些客观因素,修密仍然以显
教之戒律为基础。
因为密乘即是当下开悟、直入心印、智慧无碍的教化,乃属见性立即成
佛,使我人自性如来藉修习密法而显现,可以大转法轮,无所罣碍;既然密
乘如此,使凡身转成应化身,当然凡身一切劣根,必须加以约束,进而戒除
,所以没有显教戒律的基础,凡身就无法转成应化身,更遑论五分转成五智
之密乘。
无上密法之修行,智慧不显,则何以见自性,使自性如来无碍;因此,
在修行密乘第一要件,即属戒律严密,进入应化身之初因地。

密乘既是求得当下智慧之开悟,而使自性无碍,因而在修习过程中的修
行证悟,是非常重要,须知智慧是世间一切的根源。
有智慧之开悟,举凡过去一切因缘俱可透彻,未来一切业报悉可消弭,
亦即当下无漏是在开启智慧之悟觉;所以,修法在打破我人根障缘识所形成
的万象假体,而使真如无所蔽障,然则修法袪除蔽障,虽然可以使智慧明朗
,却还不到无碍的究竟,唯有证悟才可使智慧无碍。
何谓「证悟」,亦即每个修行环节、每个真理妙谛,都可以求证;换言
之,不破的真理去印证修行的过程,才有悟觉的究竟。
密乘在直指我人心性的修行过程中,当然可以渐次循进,由显教的经典
基础中奠定我人的善根,再以严律清戒使自身三业清净,如此由外而内达到
脱胎换骨的修行次第,当然也有立即以密咒、密行之修法,由内而外使自身
的智慧先不受蔽障,再吸收经典的教化。
譬如:炎黄汉冑之民族,古来修道人有以品德之修涵为入门,有以养身
练气之修行为入门,也有以修行法术而入门,等到某一阶段之成就,再济世
渡人;密乘之修行,当然也可以如此。不论如何入门,旨在我人是否「下定
决心、再循法受教」而修。

世尊在菩提树下潜心悟解人生之生老病死苦诸般烦恼之际已得:凡夫虽
然受红尘色相所染着,然则众生佛性悉皆不灭,只有诸业根障蒙蔽而沉沦深
堕之众生,没有不能成佛之根器,关键就在我人所生之蔽障;因而,密乘即
是我人袪除蔽障、显明佛性的修行。
藏传密教以未受灌顶之人不授密法、密行,即是未有高深修行之上师为
弟子开启智慧之门,怕以密法、密行传授,反使弟子蔽障未去,心惑又生,
是以密乘之修行有其严格之次第规定;虽然这些次第阶段并非诸佛菩萨住世
所传,但却都是前人修行的心得,有其印证之事实,因而沿习成是,乃成密
乘修行之次第。
我人进入红尘浊世,先有诸根成障,色识乃执,灵明渐有污渍,终于成
为轮回动力之桎梏,所幸我人天赋佛性,仍然潜藏阿赖耶识之种子识中,只
因诸般烦恼障产生诸般囹圄樊牢,我人肉身基于如此,世尊悟觉,为众生说
八万四千法对治八万四千烦恼根;但是法有对治,心却蠢动,一念方止,遐
思又起,是以故,密乘乃藉密咒先伏心魔,手印在袪外扰,密法进修,解深
密行,直指心印,使佛性光明无所蔽障。
换言之,密法之修行是一种捷径,虽然捷径却不取巧,因为有许多密咒
、密印之加持,有如在温室中培养尊贵的花朵,初期深下功夫,待其茁壮即
可面对风雨,至此行者当然知道修密的先行工夫必须周全而勤行,如此修密
的第一要素已然完成。

如今盛传修密之行者,不论如何细分,其根本法教,实则不出于藏密,
因而藏密之修行,统而称之密宗;其修行次第有九乘,因各宗之下其脉络或
有分支,或有时地而传异不等,但大纲仍不脱此范围。
修佛之人在于求觉,亦即开悟;所谓觉何物?悟什么?实则直指本心而
已;因而有说觉者平常心而已。不论善恶德业,不论性识体用,一切变化牵
连,仍在一心之源头而已。然则一切知了于心,仍然不足以悟觉,因为在心
的变化以迄到心的悟觉,其中所涵盖的变化,如果没有去亲身验証,绝对无
法透澈了然。正如一道美味,如果没有亲身品尝,纵然听人解说,绝对无法
融入其境,所以弥勒密乘的次第,即是要行者逐渐融入其中,使修行能够透
澈,知心之所以,才能了心之所以然,当然密宗九乘亦是如此,只是它不在
本书的范围,因而不予赘述。
行者在发露弥勒净土的信愿行最初缘机之时,可说已进入弥勒密乘的初
因地,因为愿心一起,其动力已开启,旋即心已变化,接踵阿赖耶亦起互动
的动力,我人从此刻起可以算是修行弥勒密乘的第一步。当然在往后的未来
时日中,是否能够一气呵成(这里是指这一生,甚至无数后世,虽然有轮回
却无间断。),就必须看行者入初因,其信之坚强、其缘之不受挫断等因素
(当然这些客观因素,都可以在修行过程中予以加强。)
弥勒法教既曰:「显密圆融」,当然可以视行者之志趣而取向,行者欢
喜以显教而修行,发心往生弥勒净土,行者喜欢由密行而发心往生弥勒净土
,悉皆无妨,也没有因显修或密行有高下分别(是指所下苦修同工);如此
说法,是否与现行修密之行者有所差别,或者使修密当下进入究竟的殊胜有
所抵触,实则显教的修行,因为必须扎实根基,看似繁杂,实则根基扎稳之
后,其余进境可以一日千里之迅速。而密行在初基,虽然可以人人而行,但
却必须一关一关行进,因为密行颇受加持等等非自力所可克服之瓶颈。
因而显密各有其殊胜,若要强加区分,却有夙世所种之缘机至为关键。
曾有语云:「十世修成一世佛」即在此意,是以故,行者在修行中,认知甚
为重要。

修密在了知心识之根本作用,如此才能当下直指本心。
因为我人之心,不论夙累之业障或者今世之根障,已完全失去真如,亦
即智慧无所显现;那么不论空行之加持多么强烈频繁、不论本师相应如何明
确、真言密咒如何精确无误、密行如何殷勤不怠,一概无所作用,因为本心
已经不能作用,所以失去吸纳承受的能力。
弥勒密乘的修行,虽然可以不与藏密的密行相提并论,弥勒法教是以引
度释尊遗众登上兜率陀天、龙华三会共成正觉为主旨,而修行弥勒法教之初
因,以往生弥勒净土为前提,所以弥勒法义显密修行的法教仍然以此为发心
之基础;既然弥勒法教之行者不急断业、不入深定,而仗恃弥勒愿力而往生
弥勒净土,修行之方法当然就有方便之处,以愿心之契引为初机,当此愿力
启动之机开始结合自身修行之功后,就可以在弥勒法教中奠下基础,然后依
循仪轨而密行〈当然若以修行弥勒净土之求生,则以六事行法即可〉,以此
而进修密行之路。
弥勒密乘既然强调出与藏密有别,当然不是全部密行有别,但是藏密是
由莲华生大士之愿力,弥勒密乘则是弥勒慈尊之愿力,两位菩萨愿力之不同
,密行之修行者当然亦是不同〈弥勒密乘仪轨在后章接续开示〉,所以修行
弥勒法教之行者应该有所知悉。
前节已述明弥勒密乘之次第,以初因而契初机,接续再进入密咒、密行
之境界,当然在修行的过程中,诸如:密咒、手印等,是在以外力之加持而
使凡夫俗子之身可以加速脱胎换骨,因为密行在照见本心,如果不使凡身有
所转化,那么密行是事倍功半。

弥勒法教既是秉承释尊付嘱以引度遗众,并且明载弥勒菩萨升天于兜率
陀天,建立净土;历来深信而且愿生彼土之行者大有人在,虽然时至今日之
前,过程种种波折,但是弥勒法教之殊胜实无疑义。
今日之后,弥勒法教应在阎浮提大放异彩,确有其大事因缘,一则弥勒
法教因缘度众,历来似偃而存,行者往生多有实证,如此传承,当可为现下
众生契引缘机;二则法脉传世,弥勒法教新宗入世,必有各个有缘根器,加
以衔命传承,确立三会龙华之因缘;三则法教不以深涩而断止,是有佛法因
应之契机,今时众生虽有福音沐受之福报,但囿于时机人心之变化,乃有弥
勒法教如此方便之中之异方便,以利众生信愿而行;四则时处非常法脉之转
捩,众生受考而磨,并且佛法诸脉各自传承,弥勒法脉之密乘亦应传世,有
此事因,自是弥勒法教当须有本而倡行之所据。
本书之着,先行阐述弥勒密乘之意,其终当然以仪轨最重,因为修密若
无仪轨,则如船之无舵、人之无志,将茫然而失,此后仪轨传世,当可为众
生立一指引,是为暗路明灯不为过也;然则本书虽为密乘传世,却非行者必
修密乘不可,因为弥勒法教显密圆融,显修密行悉皆无碍,只在因应法教缘
机以及众生根器而已。

第一节 概论
所谓「仪轨」,简而言之,即是拜神礼佛之仪式、轨则。
行者切莫轻看仪轨,因为修行即是在戒律自己、效行佛菩萨之悲心德性
,因而礼佛慎重恭敬而诚肃,一切依行仪式、轨则,隆重礼法,自身即如佛
菩萨三身之一之法报身,可得莫大福报。
如今佛门经典中,收录于大藏经,诸如: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道
场祝诵仪轨以及大毗卢遮那佛眼修行仪轨,乃是龙树菩萨首倡诵出,后经不
空、善无畏二位菩萨之摘录而收入其中,由此可见,仪轨之必须重视,否则
大菩萨不用将之摘录倡行。
弥勒密乘仪轨,原本有部份须编入第二章密乘之中,配合修密,唯因仪
轨有显密之分,因而统归第三章,自成章节,往后行者修行弥勒密乘,再自
行由此章摘出。
仪轨之所以对行者重要,当然缘于皈依三宝:佛、法、僧,对于行者即
如暗路明灯,可以指引正确之道途;唯仪轨既是礼法,繁文缛节本是在所难
免,但是依行仪轨,可以应化佛菩萨之法报身,更可以诚肃行者之心志;在
修行的过程中,每位行者当然必须戒慎恐惧于心浮气燥,因而谨行仪轨正是
对治良方,密法之中,尚有许多密咒、密行必须配合仪轨而修,因此切勿轻
忽仪轨。

各大宗脉或由佛菩萨所制订,或有资深精修之行者所拟定,都有明确而
严谨之仪轨,一则显示行者对宗脉佛菩萨之恭敬,二则庄严道场,三则突显
宗脉行者自身之肃穆虔诚。
古来华夏民族有以礼义之邦而居于泱泱天朝风范,大至一国犹然重视礼
仪,更何况以修行为宗旨之道场,因而仪轨谓之行者所可显现修行之风范,
实不为过。
弥勒法教虽说偃弱,但法教传世犹然不息,更有其他道脉虽非以弥勒法
教为主,但依止归宿仍是弥勒净土,其所尊崇之仪轨,并已普受行者之遵循
;是以故,弥勒法教之仪轨虽尚未尽全貌传于阎浮提,但已有其雏形之可见

今日本书即是要将其形式而完整传于人世,弥勒法教现今传世而盛者,
大都以显教为主,即是以求生弥勒净土为职志;因此,首先以皈依弥勒慈尊
为初发心,再以唸佛、礼佛为凝聚自身愿力,而契引弥勒愿海之修行;再精
进者,则以六事行法而修持;当然其中有上中下,再细分为九品,上生弥勒
净土,故而显修〈求生弥勒净土为职志之修行〉,其仪轨则较为简易。如若
以弥勒密乘为修行志趣之行者,将必须严格遵循于弥勒密乘仪轨,而后修密

阐述至此,首要行者知所体认,不论修行任何宗脉法教,仪轨必不可轻
忽,何况修密;因此,阐论仪轨之后,将分类阐述仪轨,深愿志趣于弥勒法
教之行者,切莫轻忽。

求生弥勒净土,虽然是简易方便,仗恃他力而上生的殊胜缘机,然则再
殊胜、再方便、再简易,却仍然必须自身有其志趣〈信愿〉,然后必须去实
践〈行〉,如此才足以契合他力之接引。
是以,就在信愿行当中,藉着求生弥勒净土的仪轨,使志趣之行者具体
显现于修持当中;众所周知,往生弥勒净土只要具备愿意,而此一愿意可以
终生不断,不使此一意念中止、偃息,就可以蒙受到弥勒慈尊的接引。
但是,往生弥勒净土不但有内外院之分,更有上中下及各品,再细分上
中下九等之分;因而多修多分,精行六事之志趣,行者不但可以往生内院,
更有望中上品以上往生弥勒净土;所以求生弥勒净土之仪轨,首要就是帮助
志趣行者:一者凝聚自身信愿的力量,二者加深修行的功分,以期深刻融入
弥勒愿海。
在修行求生弥勒净土的法门,最基本而首要的功课,即是礼佛、念佛、
唸佛;这三项功课持恒而修,必可进入弥勒愿海,上生弥勒净土;因而,首
先将此必备之功课,其仪轨详列于后:
一、礼佛:
既曰「礼佛」,就必须有佛案,因此佛案之陈设,当然「弥勒慈相」是
为不可少,有所供佛则其供品不可少〈六事行法之中,有颇多而详尽之规范
,可以视为大供,至少七日行一次〉,供品在日常之中,水、花、香、灯是
不可免。
二、念佛:
此一「念佛」不同于「唸佛」,是心中必须常有佛在,因而将之具体化
即是拜佛〈拜佛不同于任一宗脉之跪叩、叩首或行合十,必须以大礼拜而具
体行之,功课选在早晚课是为最基本;若要精修,则六时行拜佛一次,每一
次拜佛须有七次以上〉。
三、唸佛:
此一「唸佛」,当然即是口诵弥勒佛号,可以在佛前诵,可以在早晚诵
,精修者当然六时唸佛,一次唸佛当然可以视自身时间允许而定,即是自行
发愿。
在修行弥勒净土之求生过程中,首要即是发心之后恒行不断,如此必定
可以上生弥勒净土。

阐述求生弥勒净土之修行,若在方便简易众生上生净土之意义而言,原
本无需如此繁文缛节,但是众生根器不一,却是修行同一课目,所以将此修
行形成具体之仪轨,有特殊的意义;简而言之,就是使根器不一的众生在同
一仪轨下强制约束自身的信愿行。
佛案的陈设是构成信心的加强动力,若要时时存在佛的好妙法相,唯有
藉着清净端肃的佛案,加强自身对此一法教的信心、信仰,由此凝聚信心力
量,正是借物外假相凝聚无形力量的方便法礼佛。
礼佛以大礼拜而行,是借着我人诚于内、形于外的恭敬体现,大礼拜礼
佛由内心之诚以至形于外的恭敬,如此内更可以凝聚自身的愿力,外更可以
庄严礼佛,而召感自身的福业,能够如此依循轨则,再加以行持唸佛的不断
,召感弥勒三尊的愿力加被,更以恒持不断的实践,使自身形成一种自发的
惯性,如此信愿行圆满行持,就可以不虞因受外在因素的困扰,而产生信愿
行,以及根器不等所产生求生弥勒净土的动力可以不受影响。
换言之,就是在这种行持的过程中,还不能感召他力加持之际,先藉由
强制的约束力,来达成自身初心、初基的奠定。

佛案坛城的设置,是要行者时时思忆三宝,更要提醒行者时时恭敬礼拜
,提供行者积聚供养的无量功德以及资粮。
因而佛案坛城的献供,必须尽己输诚以及能力去作,因为献供愈尽心,
自身便能获得更大的福报;在此前提下,献供不但是修法的仪轨中的一部份
,更是我人执与贪的对治方法。
佛案坛城的献供品中,大多以七种为一组,各以容器盛之,从容器的选
择,已开始可以看出献供者之用心,以金银器皿不为过,或以精致陶瓷、玻
璃制品等均可,但排列一字整齐,间隔适中,必须用心而作。
兹将七种供品分述如下:
一、饮水:
水之为供,不是佛菩萨需要饮水解渴,而是要利益众生,尤其饿鬼道诸
众生得水解渴,如获甘露,减少许多干扰。
二、浴水:
浴水不是佛菩萨必须净身,而是藉此浴水洗净献供者之身体不净,以净
除无明。
三、香:
香在佛案坛城是为庄严妙好法相,并能袪除污秽,进而使行者进入深妙
好香之清净境界〈用香可以柱香、卧香、檀香,甚至环香,悉皆可以〉。
四、花:
花之献供,是以庄严法相深妙之意,并以此使献供行者终极成就,可如
佛菩萨之深妙好相。
五、灯:
灯主光明,照亮一切众生之无明,是行者所必要。
六、涂香:
并非佛菩萨须要藉此香油涂抹,意在为藉此香水而能进入佛菩萨已得究
竟之芬芳妙香,袪除凡身不健康之臭气。
七、果:
果即代表食物,并非成就者耽于食物之欲求,而是藉此食物化于有情众
生,是在利益众生。
七种供品,每日一早献供,而于晚间收除,其中水杯更须在清除后擦拭
干净。
以上所述献供之法,其用意虽在献于佛案坛城,但深妙用意有三:
一、强力使行者消减贪执的心,藉着例行献供,而可培养皈依的信心。
二、献供佛菩萨,实则是在利益众生,可以积聚自身的福德。
三、献供的虔诚,更是修法过程中首一的修行基础,因为可以无懈无怠的献
供,那么更可以无懈无怠的精进修法。

第一节 概论
密法之修行,是在当下求得进入究竟;换言之,即是肉身成就之金刚密
乘修行,直指自性成佛之法。不同于显教之修行,因而必须藉此一身而涵括
显密之修行。
显教法义有重于禅修、重于守戒、重于论律,不论任何宗脉之法教,理
论阐述之后,仍然要实践。
密法除了将显教的经论、戒律融入密法的修行过程之中,更要修行脱却
肉身诸般障碍的法门;譬如:密行、密咒、手印等,即是藉密行以袪除宿世
所累积的业障,以期相应于上师、本尊以迄勇父空行等诸众之加持,达到即
身成就的境界;因此,密乘仪轨即是要修法行者将显教的修行作密行的基础
。是以故,密乘仪轨非常重要,是密行的一切根本,亦是行者将理论消化而
付诸实践的第一步。
密行之行者必须有自己修行的地方│即是清净的密室或者净室,因为这
个地方将是你往后修行甚至要即身成佛的地方,所以必须讲究清净,不容许
杂乱纷扰;净室中既是修行的地方,自然佛案坛城不可或缺,唯密行坛城与
显教佛堂略有不同。兹予详述如下:
◎净室内正中壁上,悬挂唐卡〈亦有三面壁上均有悬挂〉,用意是在诸佛菩
萨以迄诸圣众可以驻锡,并加以庄严佛坛。
坛城之设置,以高悬稳固,可一、三、五层不定〈视净室大小而设置,
唯必须单数,一代表一个果位,一心成就;三代表身语意诸业净尽;五代表
五方佛或者五智圆满〉。
不论佛坛几层,以此陈设最上层是上师之法像,再下层是本尊佛像〈一
切诸佛菩萨以自身本尊为主〉,再下层即是一般供养之陈设。
◎密行之供养,除七供之外,尚要加上杵、铃法器,因为它们代表善巧慈悲
、法乐祥和。
佛坛陈设完整,即是具备可以进入密乘修行的基础〈密乘仪轨颇多繁文
缛节,因而将之归入第四章,如何进入密乘修行之次第〉。
附注:
佛坛之设置,净室地方若是不大,以一层设置佛案,则上师法像正中,
大边是本尊法像,小边则是护法圣众;然后往前是诸供陈设,再前则是放置
杵、铃法器,当然密法之修行有颇多是必须静坐修行,因而坛前蒲团亦是必
须。

藏密的修行有:一、圆满次第,二、生起次第,三、大手印等密行;不
论修行任一次第,结束均是回向,如此才足以善巧摄纳智慧的显现。
但是,弥勒密乘之修行,除了金刚密行之修持次第不变,如先作皈依〈
密乘之皈依不同于显教之三皈依,是六皈依〉,上师相应法、本尊法〈修行
本尊法之前,必须接受灌顶〉,祈请勇父空行加持,然后加行功行,如密咒
、手印,如此才能将金刚密乘之修行完备。
当然金刚密乘是直指自性成佛究竟妙觉之修行,那么累世因业、今世尘
障以及未来业报之了结,就在修行的过程中逐一了断;所以,才会有如此详
细区分项目,譬如:供养、大礼拜以及回向,以迄手印、密咒等,均是在消
除累世业障,累积福慧资粮,甚至密行加持,得到解脱当下根障而能脱胎换
骨,因而金刚密乘之修行,称之「密行」,其意义当可顾名思义,而一目了
然。
唯弥勒密乘之密行,除上述不变之外,本尊法之修行,是以观想弥勒内
院之净土以诸圣众而至诸佛菩萨均住在如此圣地,自身即是金刚亥母,愿力
融入弥勒愿海,得本尊密印相授,再得灌顶,如此修持之本尊法,是先以弥
勒为尊,本尊密印既得,则诸佛菩萨之本尊法均得相通,可以接受诸佛菩萨
之加持。

所谓「修密的基础」,即是重要并且不可间断,内容有三:皈依、供养
以及回向。
首先阐述「皈依」,修密的皈依是六皈依,其文如下:
皈依究竟成就无上祖师。
皈依坛城中一切本尊。
皈依慈氏如来弥勒菩萨。
皈依无上妙法。
皈依诸佛如来。
皈依修法圣众、一切具佛法智眼勇父、空行护法圣众。
密行之六皈依不同于显教之三皈依,是因为修密除了三宝之正信皈依外
,尚有上师以及本尊以迄空行护法等之加持,因而必须有所皈依,以凭加持
;既如是,行者亦当知道,何以必须皈依,皈依之意义有三:
◎一者是为消除恐惧:众生在累世轮回中,迷失自己,唯有赖于已成就之究
竟圣者之救度,才足以解脱。
◎二者是求庇护:在苦海中,坎坷之人生过程,唯有成就之圣者,才足以庇
护。
◎三者是信仰之寄托:在修行过程中,心中正信是一股无限动力,可以促使
自身精进修行。
有此三个原因,必须以正式呈文于坛城,并在作供养以及回向之间,念
诵皈依文,多少修行就有多少的皈依,是以此加强与上师之相应、本尊之感
应、勇父空行之加持,更是对三宝之坚诚而不退转之具体。由六皈依文中,
首一皈依即是有成就之历来祖师,可见是以修行之实践为首要供养。
所谓「供养」,是以普贤七支供养为具体〈当然这是统合之供养,与坛
城之供养不同,坛城之供养是日日而行,七支供养则落实于修行过程〉。
所谓「七支供养」,即是:一、礼敬诸佛,二、广修供养,三、忏悔罪
业,四、随喜功德,五、请转法轮,六、请佛住世,七、普皆回向。
供养:
一则为身口意之净静,譬如:礼敬诸佛,不论是合十礼敬或是双掌双膝
跪拜,以迄五体投地之大礼拜,本身即是佛菩萨之应化身,以虔诚肃穆之礼
拜而感召众生随之礼拜本身应化之佛身,是无疑义。再譬如:广修供养,一
切诸佛菩萨本身并无须供养,所供养者实则是自身,因为广修供养是在集佛
资粮,有朝一日自身成就,则所累积之福德就足以利乐众生,因而,供养在
修密中是集合颇深福慧的修行。
回向:
所谓「回向」,即是要将自身在修行过程中,不论大小功德回向于诸佛
菩萨,以迄累世冤亲而至法界众生;为何必须回向?因为行者在过去世中,
或多或少造有因业,虽然也有善因,恐怕不足,未能了断,因而今日修行密
乘要断外扰,必须勤于回向,并可因此回向于法界众生、诸佛菩萨续佛慧命
而累积自身资粮,所以每一修行就要回向。
※回向文如下:
蒙受正法,修行妙谛,功德共成,普皆回向。
再末后具名弟子○○○即可。

所谓「初基」,是指在坛城供养悉皆完备无碍之后,正式进入密乘修行
的修法过程。
所以,在第一步的修法,实则仍然是在筹集成就的资粮,但是它却最重
要;譬如:你要到远方目的地,这个目的地对你非常重要,可以成就无数事
业,那么筹集到这个目的地的资粮,诸如:钱财、粮食、交通工具等,才可
能到达目的地,否则一切空谈,是以故,这个初基就是在修法中最重要的第
一步。
所谓「密行初基」,简而言之,就是行者正式进入坛城,要开始修法的
原则有三:
一、大礼拜:
大礼拜是身口意的全体净静,身必须五体〈头、双肘、双膝〉投地,全
身趴伏才是。口必须口诵六皈依文、祈请文以及专有密咒;意必须观想无数
众生悉皆随我礼拜,众生当知我人自性与佛无别。
阿难尊者曾请问佛陀有关大礼拜之功德,佛告曰:「大礼拜全身伏跪于
地,离地多少泥土,来世当生作如此多泥土数之转轮圣王。」,而释尊头上
之肉髻,即是无数世以来礼佛所得之好相;大礼拜如此殊胜,观想众生随我
礼拜,因为敌仇、父母、亲友以迄法界众生等,有可以修忍辱的对象、有报
恩的对象、有慈悲的对象,如此大礼拜之殊胜圆满悉皆在此涵括,但是切勿
以运动或者应景之心态而行,必须五体投地,起身腰背挺直,以虔诚肃穆,
加上身口意之净静,才是完备。
二、静坐:
静坐是一切修法的先行。譬如:上师感应法、本尊相应法,以至手印修
持、空行加持,以至密咒之修持,悉皆由静坐而得,所以静坐是密行的根本

一般修密的行者,可以金刚、莲花,甚至椅上正坐均可;但是有三要件

眼凝视前方一点、腰背挺直、舌抵上颚。
为何必须如此?腰背挺直,气可顺畅,气行无碍,心可放松,可以达到
妙和的感觉。眼视一点,可助心无旁骛。舌抵上颚,是搭桥助气畅顺。以此
悉皆在助益我人全神贯注、放松心情,至于入定境界,乃是功行日深以后的
境界,往后再谈。
三、结行回向:
密行每一循环,称之修一功行。完结之后,必须回向〈回向意义,前已
阐述〉。
附注:
所谓「祈请文」,是祈请空行加持、勇父护法以迄一切金刚圣众之护法
,因而必须口诵勇父空行以及修行之法门〈称弥勒密乘,当然是弥勒本尊之
佛名〉,以诸圣名祈请加持;专有密咒,金刚密乘各宗各有各宗之密咒,弥
勒密乘当然不例外,唯密咒在后述专章。

静坐在修法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因为不论是在修行密法中之诸佛菩
萨之本尊法,或者在密行中自己功行的加行,莫不由静坐中而得;况且静坐
在修行的过程中,更可以藉此而净静。
我人身口意诸业,藉静坐之功行而使心境得到安宁,虽然缺乏认识心及
诸法实相的基础,无法进入禅修定静的境界;但就如语云:「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静坐的基本概要了然无碍,就如工已利其器,一旦禅定,诸
法实相之理论有所认识,那么很自然就可由静坐而定,是以在金刚密乘的修
行中,静坐的功课是非常重要。
静坐大致可分成二大部份:其一是坐姿,其二是开始静坐的过程。
一、坐姿:
可以由金刚盘坐为最佳,即是莲花坐;亦可由萨埵坐,亦即半莲坐;如
果有所不便,正坐亦可。因为初学静坐,则主要是让你可以坐下为原则。
◎再来即是小腹上提,收缩肛门括约肌,如此可以减少耗费精气神,并使心
意集中。
◎再来是注意上座背脊之挺直。因为在肉身之相对应里,有一微妙身,此身
在气息流畅中,必须保持背脊挺直,无所阻障,气行流畅,微妙身祥和,
心境慢慢放松,双手可以微曲,稍握大姆指,微触无名指,即在戴戒指之
根部,如此亦可防止气息外泄,待己坐定〈即已习惯后,可双手互叠置于
小腹之上,双手姆指微触〉。
◎再来即是眼观一点,以助专注。
◎再来即是收下颚,以使喉轮挺直。
◎再来舌抵上颚,使气封出口,搭桥顺气。
以上静坐坐姿,是在助初学者调整坐姿,不在强调坐工,如果坐不下去
,一切俱属空谈。
二、开始静坐的过程:
此一过程,在初学者是只注意一呼一吸的工夫,呼吸是我人之小周天契
合天地大周天的唯一途径,所以必须让呼吸不因紧张而急促,亦不可因分心
而散漫,所以必须在呼吸之间学习两极的平衡点;不论你在学习呼吸之间有
任何杂念,都不去理会,慢慢的学习到平稳的控制呼吸,就会形成习惯,即
是心意相通,以意御念,使混然自成,就可以再进入第二阶段。
所谓第二阶段,即是在修法其中,但是这个过程仍然会面对起伏不定的
杂念,所以必须学习控制,不去追寻杂念,因为我人的思绪│即是心之忙碌
不停,你一直要去追根究底,它就愈形纷乱,唯有不去理会它的意念深处,
由观想替代追寻意念,学习到这个控制的诀窍,就可以抵制心念的蠢动,进
而到不使心念紊乱,心神宁静,才能进入第三阶段。
所谓第三阶段,即是在修习密乘的密行功行,换言之,已非初行者,这
时有许多法要修,譬如:修行生起次第或者圆满次第,亦有诸佛之本尊法或
者其他佛菩萨之本尊法中有针对修行的专门法要,这些都是由静坐而次第精
进,亦即密行中次第精进功行,以得到自性觉悟,当然静坐的功行必须要持
恒。所以在初行之时,要行者注意呼吸与对抗杂念的方法,就是怕行者坐不
下去,刚开始只要坐一刻钟、二刻钟都无所谓,只要让行者学会诀窍,能够
持恒坐下去,以免因坐不下去而荒废功课,所以静坐到一切习惯之后,则每
天至少必须有一次功行,二次亦无妨。

这是包括上师相应法与本尊感应法的密行。
在金刚密乘中,上师相应法是成就与否的关键;换言之,行者修密若无
上师,则在修密的整个过程虽然不至于一事无成,但绝大部份都是徒劳无功
。困为有上师从旁指导,正如正规学校中有老师启蒙、授业、解惑,可以渐
进启发智慧,充实学识,进而探究奥妙的领域。
在修行的领域中,尤其密行则如在研究院中,有专业的指导老师,让行
者可以轻易从上师身上得到经验、传承、加持(灌顶),以此可以减轻密行中
的阻障以及偏入歧途。上师因为自身已经身体力行密行中的奥妙,可以达到
开悟的境界,更是行者与本尊的桥梁,所以在修密中,上师是重要关键。
但是,修密的行者并非一入密行,就要急着寻找上师,一则行者对上师
无所认识(在藏密中,上师要观察弟子,弟子也要观察上师);其二是上师的
法缘深厚,行者之缘机成熟与否,才是关键;三则弥勒密乘之上师尚未显现
传世,行者之皈依上师尚无从皈依,更遑论灌顶,虽然有虚空传承之法教,
但是要正式传教于阎浮提,则上师必然要住世,因为行者的根器有者需要以
相对理论予以启蒙,有根器佳者,则要以绝对实相之法,启开智慧之门。更
何况上师必有口授讲解灌顶之需要,使行者能够在修行过程中,可以快速进
入加行的境界。
是以故,弥勒密乘之发扬,需要有发心不退之行者精进行持,上师相应
法,根本上是上师祈请文,因为上师的修行境界已到达一切诸佛的总集示现
,才能够为弟子灌顶,所以金刚密乘中,将上师尊为最殊胜的地位,弥勒密
乘亦然(因此在坛城中,上师肖相奉置于正中主位)。在上师祈请文中,表
露的尊崇,即是意义非凡。
上师住世,何以相应?就是上师的修行境界。在密乘中,许多妙法可以
使千里之隔得到灵讯相通,以此使密行弟子仍然可以得到感应,在上师相应
法的修行过程,是已将一切准备工作就绪,譬如:献供、礼佛、静坐,俱已
习以为常之后,就可以修行相应法。
上师祈请文是在进入坛城礼拜之后,口诵祈请文,然后入坐,在静坐过
程中,初行者当然无法得到上师相应,但是静坐已达到可以定静(亦即功行
已有一段火候的行者,就可以得到相应),当然上师相应法亦有密咒,是在
静坐之初即要默诵,此在后述密咒专章中会述及。
静坐得到上师相应(现象是得到灌顶或者得到授法),功行完毕之后,
结行必须要献供以及回向,如此才是一次周全之功行,本尊感应法亦然。每
一尊本尊都是有相同的佛法事业,但是每一本尊也都有特殊的佛法事业,譬
如:财神佛法、譬如:绿度母、譬如:咕噜咕噜佛法等是。但是行者在修行
本尊法之初,必须择一专行,等到本尊法修成之后,则任何本尊皆能得到感
应;譬如:藏密之冈洛巴尊者在修密之初,得到空行母告知上师之寻找缘机
而修行特殊之本尊法,但此一缘机千万中难觅其一,故不能以此为例。弥勒
密乘有志之行者当必知悉,修行本尊法的过程与上师相应法相同,直到入坐
或可以观想本尊安住之莲邦(弥勒密乘之行者当然是弥勒内院),亦可以观
想自身即是本尊,亦可以观想自身三脉五轮(三脉是左右中,五轮是喉轮、
中轮、脐轮以及左右两轮),三脉之中可以蕴藏无限能量,亦可以含敛无数
根障,所以观想本尊替我人清除根障、解放能量。
完毕之结行,当然与相应法相同,才是周全一次功行,在修行感应法的
行者,所必须注意是灌顶;有灌顶才能够完全圆满功德,否则只是加持而已


何谓「灌顶」,其意即是加持,亦即可解释为唤醒在密行的行者而言。
若无灌顶,则不能算是密宗弟子,但是并非修密之行者若无灌顶就不能
修行金刚密乘,只是若无灌顶那么密行的修持过程就要事倍功半,因而有志
于修密之行者,闻听有灌顶之法会则趋之若骛,其意即在于此。
灌顶在藏密中有分为宝瓶灌顶、秘密灌顶、智慧灌顶、文字宝灌顶,各
种灌顶有其意义,唯弥勒密乘却只有弥勒灌顶一种;之所以会有如此分别,
乃因藏密传承演绎广布,因此许多修行者已有成就,乃因此旁分支流,创设
因本尊法之感应而形成之灌顶,弥勒密乘之所以只有弥勒灌顶,因为仅须传
承弥勒之本尊法。
既然灌顶在密行者有如此需要,灌顶对于行者之意义,大致可以分成三
项因素:
其一、灌顶是承继本尊之法而透过上师传承,因而行者得本尊灌顶可以心法
相印,使行者时时感应本尊。
其二、灌顶可使行者因上师之口授讲解,而得进入密行的境界。
其三、灌顶可藉加持而使行者快速而得到解脱业障,增加福慧。
所以故,密行之行者对于灌顶之礼仪必须熟知:
其一、接受灌顶之前,必须净身(是对上师与本尊虔敬之显露),净身必须
以坛城供(法)水而行。
其二、进入坛城接受上师灌顶之时,必须随着上师口诵誓言,其誓则是永发
菩提、永护三昧耶。
其三、灌顶之后,必须回向,其回向是愿将此功德回向法界众生。
此一礼仪是在显示密行者与上师、本尊与众生悉皆在此一灌顶之中共得
法益,并以此显示灌顶之殊胜藏密之灌顶有藉器物而行,譬如:文字宝灌顶
是以水晶而行,譬如:宝瓶灌顶是以法水而行,弥勒灌顶则是直接摩顶而灌
;如此上师之与本尊与行者串连直指本心,容易使行者受益;是以故,弥勒
密乘之上师其功行精深,自然是此一灌顶之法益宏效与否;在修行弥勒密乘
中,虚空传承虽是密行中一种方便法,但是入世传教,总是应为众生所认同
之繁文缛节,是以有志于弥勒密乘者,当然必须加紧用功,能够不以虚空传
承,而以上师灌顶,则弥勒密乘奠基,入世可以无碍。
总此而言灌顶,譬如一个人远行之目标要费时一天,如果可以有快速之
交通工具,则可缩短时间,如此行者受益不浅,此所以密行者必须灌顶。

在密行者而言,修行大手印密行是属于已经进入密行精进境界,因为大
手印有消业障、增福慧,进而是许多密法的基础;许多密行者在修行大手印
时,得到许多感应,而进入密行、行密的境界,进而使整个相貌有所改变,
因此修行大手印是个奠基而有所突破的境界。
当然密行者一开始,亦可选择大手印而修行,不过先决条件是必须经过
灌顶而后修行大手印,可以事半功倍,否则只有加持之功,甚至可能徒劳无
功。藏密之大手印有细分许多类别,弥勒密乘亦如是,譬如:增福手印、生
慧手印、消灾手印、各有驱魔菩萨手印,但是修行弥勒手印却因灌顶之未可
得,故今时乃在专重于加持福慧之手印修行(当然手印、密咒仍然会传世,
以备应时运用)。
弥勒手印的修行过程,必先在静坐之时,先予诵念密咒(次数不定,一
般以根器而定,上佳者三次,余此类推,可能至无数次),但是修行大手印
必须持恒,不能间隔,否则其感应间断,则无其效验;当修行至口诵密咒,
即能运转手印,则其效验立生。弥勒手印是以坐姿双手合十于胸前,缓慢往
外而上推,如开花状画圆,复归合十;如有感应,其间手印变化无穷。
在一般密行者,大都将大手印玄虚化,有者谓手印可以发出雷光,可以
产生如雷浩荡巨力,实则均是附会传言;大手印乃在藉修行而消除自身业障
以及灵明生慧,如特殊祈请空行加持,可有驱伏魔煞,更可让阴灵不敢侵近
以及制伏魍魉魅魈,但是却绝非外传之神话玄虚,只有密行者自身可以感应
,是为行者必须深知。

这是两种不同修行的科目,虽然是有其串联的关系,但却绝非互动而有
所直接影响修行的境界;简言之,密宗弟子可以选择只以静坐为修行目的,
也可以选择修密的加行,当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没有时刻精修,当
然仅止于是密宗弟子而已。
在密行者而言,静坐是一切加行的基础,密行的深层进境,莫不由静坐
而后精进;但是专攻静坐的密行者,却不一定可以得到密行的深层境界;由
此可知密行的繁复以及精深。
静坐的基础,可以让行者由凡夫俗子脱胎换骨成为行者,因为静坐先由
消磨自身不耐火气,并藉此约束心猿意马,进而培养行者的道气,当然静坐
中的内敛以及生慧,均是涤除凡骨的必然要件,因而静坐的工夫即是成圣正
觉的入门途径。不过必须要有正确的观念,定时的功行以及法要的引导,如
此不难由此一种籽而茁壮成就。
密行是修习密法的通称,涵盖静坐、手印、密咒,(当然成就者,也有
神通之变化,唯必须自然成就,强求反而偾事),是以故,密行者虽然有好
的法要、好的上师、好的修行道场,却必须先行建立自身正确的观念,再由
此而加紧密行的修持。在许多密宗弟子中,当然以藏密的修行最普传于世,
但是在未来却有弥勒密乘的修行使密行者可以达到不退转而成就兜率陀天之
往生,是以必须让弥勒密行先从发心修行而至成就,才足以引领未来行者循
密乘而照见自性、成就无上正觉,弥勒密行目前所欠缺者仅止于灌顶,因而
正式传世恐须再有一段时日,但是理论如此,却也必须让众生知其所本,一
旦缘机成熟,则水到渠成,(故而弥勒密行包括如何成为弥勒弟子,以至如
何修行弥勒密行,以迄修行密行有成,成为弥勒亲眷,带引未来众生修行,
均在本书中述论)。

第一节 概论
所谓「密咒」,即是真言法。在各家实际法要中均有真言密法,如道家
法要中亦有真言符咒之传世。
所谓「真言」,即是藉我人专注意念,由口发言而召感宇宙能量之加持
合一显现,因此,密乘密咒亦属行者由此召感加持而得到密行功行之精进。
藏密之密咒细分颇为繁复,诸如:上师、本尊、空行之祈请文(亦属密
咒),另有诸佛菩萨之特别密咒;因此,藏密行者大都择一先修,待有小成
之后,则再兼修其他。语云:「一理通,万理彻」,譬如:本尊法,修成一
位本尊法,则任何本尊均可修持而得加持;弥勒密乘不似藏密区分如此繁复
,但也有若干项目之密咒,只是弥勒密乘之行者由此而修,均属贯连,不必
像藏密择一佛菩萨之密咒而修,因为弥勒密乘之行者首要即是修行弥勒本尊
法成为弥勒亲眷,而后密行均在成就菩萨道的资粮(当然在未来时世中弥勒
密乘必然也衍生许多旁支,而形成宗脉,但是目前以此而行,绝对无误)。
密咒章,将涵盖上师祈请文、本尊祈请文、空行祈请文、灌顶回向文、
手印、密咒、生慧密咒、增福密咒、消业密咒、驱灾密咒以及第一皈依文(
是在行大礼拜同时口诵)。
弥勒密咒不以梵语、不以藏语而述,是以中文而着,盖弥勒密乘传于中
土,理应中文,待诸后世密咒之异传,自有行者翻译,故而当世行者自然可
以阅书了然。

※上师祈请文:
智慧高尚的上师,密行精进,显密无碍,指引愚昧行者深入妙藏,我今
恭请某某某上师惠赐加持引领密行,无碍无尽直入菩提,成就永不退转。
※本尊祈请文:
伟大南无当来下生弥勒慈尊,慈心三昧,宿世永植,弟子某某某恭请慈
尊惠赐鉴纳,精进密行,融入愿海,誓愿无边,成就菩提。
※空行祈请文:
勇父空行,无边愿力,加护修行,精进功候,弟子某某某恭请加持,今
愿修行某某(此为择法修行,譬如消灾,譬如手印),加持修行,无碍圆融
,进入密行,成就菩提。
◎说明:
●上师祈请文是在修持上师相应法之前,进入坛城,就于静坐,在行献供礼
敬之时,必须诵祈请文。
●本尊法则须加上行大礼拜之仪,同时口诵祈请文。
●空行祈请文则在整个过程中,都可以诵之、唸之。
附注:
祈请文念诵之际,宜间隔紧密,字字清楚,一则恭敬发露,再则可以凝
聚自身意志,可以容易进入密行境界;简而言之,是以密咒本身所有之力量
,我人专心一致加以开启融汇进入我人之修行。

手印是密行的总持法门,也可以说是密行的基础;密行在生慧增褔、消
业解冤,诸般自力修行的过程中,悉皆有赖于手印的功行,是以密行者必须
有所了解,才能择要精进。
※手印密咒:
我人今修持总持法要,恭请上师、本尊、空行加持(慧行、褔行、冤业
行),一切加持既在我心,愿有无边毅力,进入解深密行,潜在无碍,挥洒
自如,变化无穷,悉归我心。
手印密咒是在进入坛城、仪轨不失、就坐之后,行者若以手印为密行目
标,则在坐定后诵此密咒,而后进入密行,当然密行过程,手印亦须定位,
如此修持始能完备。
在密行中,手印既是蕴涵可以自力生力,又可以自力御侮外力;当然相
对在修行过程中,亦必倍加耗费精神心力,所以行者必须用深功行,克服每
个阶段的变化,才足以收纳其益。

密行者接受上师之灌顶,当然必须虔诚恭敬对本尊、上师以迄诸佛菩萨
、勇父空行,如此才能感召加持的力量。
但是,接受灌顶的密行者切记仍然必需回向,因为灌顶的加持力量是来
自诸佛菩萨本尊、空行等,藉由上师而赐予;换言之,是外力所得,并非自
修加行而得,是以必需将此额外所得回向于法界众生,如同自身修行之共沐
法益,如此灌顶不受法界众生之干扰,将有意想不到的效验。
※回向文:
我今恭蒙上师加持(某某)灌顶,摄纳诸佛菩萨悲悯愿力,加行功候,
将此同体悲心,回向法众,誓得同益,无所碍障(此回向文是在上师灌顶,
跟随上师口诵)。
第一皈依文
此皈依文是在行大礼拜礼佛之时,同时口诵;而所谓大礼拜礼佛是每个
密行者的基本礼佛仪轨,因而此皈依文名为第一,正是初入密行之行者所必
需时常奉行的功课。
※第一皈依文:
弟子某某加行密修功候,誓愿同体伟大本尊慈氏慈心,誓愿跟随智慧上
师之加行,誓愿效法勇父空行诸圣众之刚毅,永护法轮,加深密行,力行菩
提,誓不退转。

在弥勒密行中,生慧是属于弥勒三尊中法华林菩萨的事业,因而在修行
生慧密法之际,恭请法华林菩萨是所必然。
生慧加行─
一如之前,必先进入坛城,一切就绪,进入静坐之功行,唯有其手印是
以左手横平置于胸腹之间,右手剑指直竖向上,以此修生慧加行。
※密咒:
法华永被。菩萨加持。智慧晶果。耀洒尘寰。我今修行。凝肃气神。
守住元辰。融入波镜。混元无阻。得慧生明。可做照鉴。灵神醒甦。
豁然清朗。
增褔加行─
置于胸腹之间加(掌心向上),修行增褔密法,是以我人夙世所造诸善
因业未致成熟,故以密行感召诸般善业现前得受褔报,因而坐姿以合十即可
,一则收纳,再则礼敬。
※密咒:
褔田水果。无所不在。尘障阻离。无所融汇。凝我精力。坚诚恒毅。
感召空行。惠赐助力。转化无常。破蔽驱离。植入我身。
消业加行─
业障融入我人轮脉之间,亦即业障已在我身,因而消业密行亦是一种脱
胎换骨之密行,坐姿则以双手掌心紧密贴合,双手无名指往内曲收,置于胸
前三寸之间。
※密咒:
诸业魔障。绾绕我身。聚我意志。得承天力无边。转化加深密行。破除
魔业。

消灾解厄法─
我人夙世轮回之中,因有造作诸般恶业因缘,形成果报,今世人生过程
遭受诸般灾厄,自是难免;但是密行者如果在修法之中遭受灾厄侵袭,倍受
伤害于一般众生;因此,密法中有自力修行加以化解灾厄之密行,用意即在
使密行者可以修行消灾解厄法,一举二得,更是密行殊胜之处。
※消灾解厄:
天地精华。加持我身。夙世因缘。侵扰我人。藉诸密行。消灾解厄。
诚意肃念。法轮频转。庇护修行。无所斲害。
驱魔伏煞法─
密行中,驱魔伏煞原则上是制伏自身之魔煞,密行者未有成就之前,与
一般众生无异,仍然会受到魔相煞瘟等侵扰,因此,在密法中也有如此修行
帮助行者自力制伏魔煞(当然修行至功行深厚之际,不但可以自力制伏魔煞
,更可以帮助他人)。
※驱魔伏煞:
魍魉魅魈。天地恶灵。侵扰正气。祟惑善良。我心不昧。天眼炯炯。
洞察四冥。无所遁形。修法转护。常翼垂护,不坏金刚,制伏邪祟。
护法祈请文─
藏密的修法,因颇多繁复之法谛,因而护法是藏密行者不可或缺;在弥
勒密乘中,护法虽然重要,只是不似藏密行者不可或缺,弥勒密行者祈请护
法可在不能进境而有所干扰之际,否则可以不必修护法加行。
因为护法加行颇为繁复:
一、必先回向:而且必须有实际成果,譬如:三施,任一施有具体成果,或
者持诵咒文几十遍,具体回向。
二、净身焚香。
三、择时:因为护法加以护持,必须以坛城与行者之方位生辰时数吻合,因
此,修护法加行必须有上师从旁指导。
※护法祈请文:
护法护法。法轮旋转。翼护修行。罡行气敛。
铜墙铁壁。修行无碍。真如渐现。

第一节 前言
弥勒法教,乃是天地之间一个教传正法。
不论贤劫前后,均有此一法教传世,只不过因应人君时势等因素,或偃
息或兴盛,历来驻世之佛陀仍然在法教之中传下弥勒法教。因为弥勒是以慈
氏为号,历劫不变其心之慈,因此,弥勒法教不会散佚失传,佛法之大放异
彩,弥勒法教居间作功,其例不胜枚举。
不言贤劫之前,只以近代而言,弥勒法教即先传入中国教化华夏民族,
心向佛法,因此,弥勒正法在台疆再度兴盛必有其缘由,弥勒法教虽然归属
于佛法之显教,因以净土法门之故,但是弥勒净土之再下阎浮提共成正觉之
大慈悲愿,其中自然涵盖显密圆融之密法加行。
并且早在中国得佛法传入之前已有修行之人,虽然今时弥勒密乘并无修
行有成之人传道引度,但在鸾门传布褔音即是弥补此一缺失,为未来弥勒正
法宏扬兴盛早做筹谋,在此之时,有志修行弥勒法教之行者不但省身修行,
更是身负承先启后、开往继来之重任。

弥勒密乘之修行,大抵是与藏密、伏密及至东密等修行法要是无二致,
均是修行我人直指真性、见性成佛的殊胜法门。
佛云:「众生悉皆俱有佛性」,我人虽然受根尘识障所蒙蔽,但佛性仍
在,是以密行是藉修行解除一切障碍而当下见性成佛,所以,在密行的过程
中,就是次第解除我人之障碍束縳,以致可以显现佛性,如此光明智慧于我
身,何啻佛身?
在修行密乘之中,我人因累世业障以致灵性受縳于凡身,而此凡身又受
制于凡尘诸般色相,因此,密乘之初行仍然着重于凡身之修行,譬如:戒律
,譬如:功德,更有仗恃本尊、上师、空行之加持,及至行者已经进入密行
的基本境界,将要次第精进之际,就可以感受到密法的玄妙。
在初行者,就必须要深切的体认修法是累积功行火候,必须日积月累精
勤修行,切莫以为修密就有玄妙的体验,一旦得不到如此体验,或怨天尤人
,或口造谤业,如此是不能修行密乘。
俗云:「期待愈大,失望愈多」,因此在修密的心志,是以志趣为先,
求往生亲近佛菩萨之净土为愿;在修行过程中,依此志趣而逐渐加深愿力与
意志,如此内外凝聚,则必定有所成就。

每一个修行者,不论佛道两大宗脉,甚至衍生所有支流宗脉,在修行过
程中,总有偏歧误导之现象,就是经论为宗之道脉,在理论上钻入死胡同者
也不在少数,更遑论修行术法以至密法之直指本性、见性成佛之加行;所以
,密乘行者在修行过程中,必然有许多不可思议之现象,或好或坏,因此加
深密乘的神祕,亦因此使得修密行者惶然不知所措,修密行者首先面对的疑
义是密法之殊胜,果真如此吗?
一旦发酵,在修行过程中,不论是好是坏,只要有所异象必然心生疑问
,因而密行者必须先对密法深刻认识,知道密法是佛法中正信教传的法要,
绝无疑义;历来修密成就者不计其数,即是铁証。
自身修密如果没有感应,是自身精进不足,不是密法有误,如此可以警
惕精进;如果感应玄秘,自身不解,则请教精进者解开疑惑,可以打破惊惶

二者,修密加行者,许多是依仗外力给予加持,因此必须时常心存慈悲
、时常感恩,如此容易融入虚空愿海,更容易与诸佛菩萨契引摄纳。
三者,密行既是自性成佛之加行,我人夙累自然不免用夙累之缠扰我身
,反制即是我人自己亦可解除夙累,譬如:医家治沉痾必用剧药,因此我人
自身必然也有加重苦磨之处,但是一日解除,正如卸下千斤重担,因此必须
有坚忍意志遵循法要而修。
四者,切忌贡高,这是所有行者之通病,尤其密行者最甚;因为密行有
成,必然超越常人,自满自傲,于焉而生,是以密行必须自我克制如此自满
心态,否则徒然断绝密行之慧命,更有影响褔音传布之重责大命。
五者,修密加行其中有许多是繁文缛节,更有看似不必要之仪轨,实则
蕴涵深意,譬如:大礼拜之礼佛,谁不知修佛之人必定恭敬礼佛,但是大礼
拜之行仪,礼者正如佛之化身,深涵普度之深意,更让行者可以确切磨除火
性、增加耐性,深远涵意正是蕴深涵广;再譬如:对上师、精修者之礼节,
正是显现修法之无上尊贵,潜移默化众生悉皆在此仪轨之中,所以密行者必
须确切遵行,才足以得到密法之成就。
入我门来立志心行善 埋头案上用心理则明


篇后语
著书是以启蒙后学,使之增进智慧,因而文以载道,在修行领域中,传
承是有其关键之必然性,但是法要之奥妙有如瞎子摸象,各个不同,以现代
观感而言,即是自由心証。
然则大道法要独一无二,虽然条条马路通罗马,是有其方向遵循之准则
;密行之修持过程更胜更繁更复杂于普通修行,虽然也是大原则、大方向不
变,但是在密行过程中却有无数细微之互动以及变化;在无上师可以从旁指
导的密行过程,行者当然加倍辛苦,但是荜路蓝缕,在成就的最终目的,其
过程愈是辛苦,成就之法喜更是充沛。
何况弥勒密乘在如今而言,不但是开创未来新局的起跑,更是衔接整个
宗脉,使其完整圆满的使命,可以说是承先启后,使宗脉可以发扬光大的特
殊缘机。今时弥勒密行者将是未来弥勒密乘行者之历代祖师,思忆至此,今
时弥勒密行者不但必须戒慎恐惧,更需有「千万人吾往矣」之决心与毅志。
当然弥勒密乘不能只是一部《弥勒密乘仪轨》即可涵盖,更非仅此一部
即可传承宗脉,但是这是一个起头,俗云:「起头万事难」,踏此一步,迈
入康庄,是以在此勉诸有趣之志者。


书已着成,肩重倏轻,眼见护持发心之贤生,佛缘深重,护持之众生善
缘也植, 吾为此而喜而慰。
弥勒法要,说深涩不深涩,说深奥不深奥,总是佛法之一,教传正法流
布人世,只在缘机而已;但弥勒法教是在未来佛法必兴之重要一个关键,弥
勒慈心在教义法本中,悉皆明白注译,能知能修者,心中已有佛缘,只要加
上智慧提升,使心不退转,如此弥勒之显密圆融,实在弹指之间而已。
显修弥勒法义,简而言之,即是仗恃弥勒愿力,求生弥勒净土,简而易
行。密行虽有繁复之处,但有此志趣,智慧再开,实也无多碍难,总在行者
有心无心而已。
甚愿本书之着,一者可摄纳更多愿求弥勒净土之有缘,二者可以使弥勒
法要自昔前至往后传承不断之法本,三者密行者可由此受益精进,于愿足矣

在篇后,谨志数语,与众生共勉。
准提菩萨 跋于台疆懿敕拱衡堂?唯心宗道场
启 事
本堂每月均有出版「拱衡杂志」,内容丰富,分类为活动信息、仙佛圣
训、仙佛著作新书、参赞助道、释疑专栏、保调圣训、项目呈疏、拱衡园地
等,可提供大道真理、可体会心得交流、可参阅道学解答、可知悉道务活动
,是一本有助益修行之善刊,长期免费赠阅,如欲研读,敬请与本堂办事人
员联络。

弥勒密乘仪轨 网页详情:http://www.goon-herng.tw/book09.htm
懿敕拱衡堂 善书名录链接:http://www.goon-herng.tw/six-d.htm
善书图书馆 :   http://taolibrary.com/
更多资料下载链接1 :http://iask.sina.com.cn/u/1601828511/ish
更多资料下载链接2 :http://iask.sina.com.cn/u/1805208835/ish?folderid=0&page=0
更多资料下载链接3 :http://iask.sina.com.cn/u/1618185531/ish?folderid=0&pag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