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是泰山压顶:诱拐”事件或成无人机前途拐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8:55:57
诱拐”事件或成无人机前途拐点 文章来源:欧洲时报 作者:  发布日期:2011-12-14 

【欧洲时报网】伊朗,这个神秘国度一度将人们的视线从千头万绪的经济危机中暂时转移出来,种种迹象表明又一部战争大片即将在那里上演,这是某些狭隘的政治家所乐见的,然而日前伊朗俘获美军无人侦察机事件,却以其戏剧性的情节,抢了航母战斗群、巨型钻地炸弹的风头。无人机作为先锋大将,未曾开战已落敌手,美国吃惊之余应该重新评估局势,是否确定己方独霸高科技优势?一旦开战能否如愿占据全面主动,进而大获全胜?

这架外形优美的RQ-170型无人侦察机——“坎大哈野兽”静静地躺在伊朗的“展览馆”里,任凭伊朗人抚摸和进行“数据恢复工作”。伊朗人声称“击落”了它,而舆论则普遍认为伊朗是通过电子技术“回收”了它。当然无论是外交辞令的“击落”还是伊朗破解掌握了它的操控密钥而“诱拐”了它,都是美方不乐见的。同时,也令世人不安和深思。

作为一种战术、战役乃至战略武器,无人机的先进性和赫赫战功是有目共睹的,不久前在美军猎杀本·拉登、北约剿杀卡扎菲的行动中,无人机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美军声称未来将把无人机当作主要的空中力量,甚至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侦查和攻击性飞行器将都是无人机。

但是,此次“诱拐”事件给无人机的发展方向增添了变数。试想,既然伊朗能做到,别人是否就不能做到通过技术手段掌控和劫持无人机?如果这个“别人”正是基地组织这样恐怖分子集团,后果又将会怎样?当然,生产商会汲取教训,升级加密程度。但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程序漏洞的发现—修复—再发现这一交替过程的中间环节,风险就能转化为灾难。

当前这个中间环节的风险值就很高。伊朗军方“挑衅”地表示,被俘无人机为伊朗提供了“宝贵的、可借鉴的”资料。美国舆论更哀叹道,“这是有史以来送给伊朗的最贵重的圣诞礼物”。

“坎大哈野兽”的命运或将深深影响无人机发展的前途。不仅影响兵器研发、军方选购,而且影响当代军事思想。首先,无人机的安全性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和质疑。军方至少可以考虑的是,如果另一架“野兽”从基地起飞不久,忽然因故“发疯”而反噬己方目标,情何以堪?

再者,同样的问题一旦进入了公众视线,不安的就不仅仅是军方。与传统兵器相比,智能武器一旦失控更危险,而控制在丧失理智的人手中,危险性更是难以想象。

公众很难容忍这样一个事实:当你一无所知之时,一架随时可能“发疯”而又全身武备的无人机正在你的头上盘旋,瞄准你,监视你。美国要求别国军事透明化的同时,人们并不知道美军有多少无人机基地,分别部署在何处。

伊朗人声称“在美国帮助下”将大量仿制、生产无人机,如果说这是在战争阴云之下“苦恼人的笑”的话,巴基斯坦日前发出将击落包括北约及其盟国的一切入侵无人机的军令,表达的则是愤怒。

11月26日北约空袭导致24名巴边境哨所士兵死亡,并导致巴美关系急剧恶化。事件再次证明了高科技武器的不可靠性,过度依赖高科技的战法是双刃剑。无人机一旦成为“公害”,它所承担的道德成本将远远大于军火商的利润和战场的得失。历史上的生化武器、核武器便是前车之鉴。

说到底,无人机还是机,属于器的范畴,是没有理智和情感包括道德感的工具,是靠人的理智和情感控制。在世界深陷危机的今天,人类需要深刻的人性反思,重塑道德理想,而不是扭曲地追求战争的效率,而使其更为易行。历史的教训反复告诫我们,战争的代价比经济增长放缓、比任何紧缩政策都要大,尤其在军事科技畸形发展的今天,在所有摆脱危机的选项中间,战争都是下下策。而无人机被俘事件,更说明一个现实:高科技并不掌握在一家手中,一旦开战而不能速胜,就可能重演陷入持久战泥潭的噩梦。因此,美国应当三思。

(编辑:海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