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下跌多少见底:温家宝:上海有个周立波 把我调侃了一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2:31:07

       【侨报网讯】上海滑稽演员周立波自创的“海派清口”,突破言论禁区,模仿及调侃毛泽东、江泽民、温家宝等领导人,笑侃共产党、文革、雷锋,甚至台湾问题,笑中有泪,泪中带笑,座无虚席,黄牛票炒到三千元一张,形成周立波现象,成为中国言论日趋开放的象征。他调侃江泽民“三个代表”及深圳市长许宗衡下台,分寸拿捏精准。中共中央常委李长春指出,周立波现象值得研究,对文化发展要进行反思。

用笑来突破言论禁区,以娱乐的幽默软化僵硬的政治,上海滑稽演员周立波自创“海派清口”,调侃着中国最敏感的时事政治,收获的却是意想不到的思想快乐效果。他调侃毛泽东、江泽民、温家宝等领导人,也触及文革、雷锋,甚至是共产党和台湾问题。

周立波概括了中国六十年来取得巨大成就背后所走过的崎岖之路,前三十年让人笑出无奈,笑出心酸,也让笑饱含着泪;后三十年的金钱至上,让人笑得羞涩,笑出愧疚。他对中国政治人物的模仿,媲美台湾的政治模仿秀,提供给观众的是有思考的笑,也是有价值的乐。周立波现象代表着中国言论禁区的突破和政治生活日趋宽容。

一张生动的脸,一头油光可鉴、三七分开一丝不乱的“头势”,周立波站在上海美琪大戏院舞台上,在眩目的舞台灯光下,以“海派清口”的表演形式,用超过一百二十分钟说讲唱跳的演艺,换来了一千三百座无虚席的观众连续不断的笑声、掌声。笑声带来的不仅是现场的欢乐,更荡漾在黄浦滩上空,冲击着穷得只剩下钱的苦涩,好久没看到这么多上海人开怀的笑意。海派清口更以近贴时事、时政的内容吸引观众,在大陆开政治模仿秀之先河,让观众在笑声中回味、思考、展望,这更像是一场娱乐化的精湛时事报告、专题演讲,冲击了中国传统政治的沉闷生态,活跃了上海人富裕后的社会生活。

周立波对政治人物维妙维肖的模仿,让台湾媒体惊呼,在华人圈中一度享有“专利”的台湾政治人物模仿秀,受到来自上海的周立波挑战,称周立波对亲民的国家总理温家宝“二零零八年可能是最困难的一年”、深入民间和百姓在一起的时刻,以及在英国演讲遭扔鞋时的临危不惧“这种卑鄙伎俩阻挡不了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等的模仿,简直就是温总理的变身,受到观众欢迎并产生正面影响。周立波模仿中共前三代政治领导人,也给人一种亲切感,特别是模仿中共前总书记江泽民带有苏北腔调的讲话确实很真切。这种模仿不仅神似,而且也反映出不同时代背景之下领导人的性格特征以及要承担的责任。

他举例,三代领导人穿越时空面对中国驻外大使馆被炸的事件,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有自己不同的处理方式,他以毛泽东的口吻问:“仓库里有多少导弹?”回答说有“二百颗”,毛泽东说:“通通拿出来打过去!”周立波说,毛泽东就是这个脾气。而正在打桥牌的邓小平,用浓重的川音说:“留一半,其它打到他们的周边地区去。”江泽民是这样布局的:“一定要严防死守,千万不要漏出一颗导弹,否则在国际社会中说不清楚了。现在的软是为了明天的硬,现在的弯是为了明天的直。我们要把经济搞上去,剩下的让锦涛同志去收拾他们。”

 温家宝被模仿心平气和

这样的模仿受到观众喜爱,也没有触怒当局,显示了北京领导人的政治宽容、宽松,中国言论开放的进步。亚洲周刊获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知道周立波在观众喜闻乐见的演出中模仿他,在一个会议场合,温家宝说:上海有一个周立波,他把我调侃了一把。心平气和的接受了。不久前,中共中央常委李长春到上海调研时也指示:周立波现象值得研究,对中国的文化发展要进行反思。上海有关部门还专门组织了研讨会来讨论周立波现象,各方反应都很正面。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一日,周立波的第一场海派清口表演在兰心大剧院举行。门票销售一空。几十场演出,六百多个座位场场座无虚席。后又移师美琪大戏院,一千三百多座位依然场场爆满。借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去年十二月,周立波推出《笑侃三十年》,前后演出了三十一场,观众多达二万八千人次,票房总收入近六百五十万元人民币(约九十五万美元)。今年五月他又推出了《笑侃大上海》,三十场演出的戏票很快售罄。周立波还为理财博览会的专业人士量身订造专场《我为财狂》,为房地产商开设房地产专场,为金融界人士开设金融专场,受欢迎程度超过了近年上海滩上任何形式的演出和演讲。

虽然周立波的演出至今仍信守“三不一没有”,即演出不出上海、不上电视、不上广播,没有免费戏票,坚持用普通话夹带上海方言演出,但并没有影响他的海派清口在全国甚至海外华人圈中广为流传,迅速走红。今年四月海派清口的DVD推出,据说,正版碟在上海上市首日,代理商就大赚了五十万。很快盗版碟也铺天盖地。上海徐家汇一位经营盗版碟有五年多历史的小贩告诉亚洲周刊,周立波海派清口《笑侃三十年》、《笑侃大上海》、《我为财狂》三套碟三十元人民币,不打折。平均每天可以卖二、三百张,购买者有上海人,有外地人,还有港澳台及海外华人,有人一买就是几套,要带出去送人。估计光上海,半年来就卖出几千万套,“周立波也让我们小赚了一把”。

周立波是上海滑稽戏科班出身,早在一九八一年就进入上海滑稽剧团,师从上海曲艺滑稽界元老周柏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上海滩就小有名气,被称为“上海活宝”。文化名人余秋雨曾夸周立波:“上海五十年才能出一个姚慕双(滑稽界泰斗)和周柏春,但像周立波那样有才气的喜剧演员要一百年才出一个。”

参考栋笃笑单口相声

百年出一个周立波,一出台就轰动上海滩。十多年前,周立波因故离开舞台闯荡江湖,下海经商,做过众多行当,亦曾出国到日本闯天下。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一日,周立波复出,他融合上海的独脚戏,参考香港的“栋笃笑”,吸收北京单口相声之长,独创“海派清口”,在舞台上一个人一张嘴一台戏,演出超过两个小时。第一场演出在兰心大剧院,门票销售一空。他以调侃时事为主,连续几十场时事盘点,每场都有新内容。

白天股市跳水,急煞股民,晚上一定成为周立波的笑料;小布殊白天被记者扔鞋,晚上就被周立波调侃;南韩前总统卢武铉自杀,晚上周立波就作点评;金融海啸的原因,什么叫次贷危机,被他演绎得既透彻又轻松。他似乎就在舞台上“时事开讲”,摆开周立波的“新闻联播”,加上“时事点评”。开创了周立波式的新闻报道、时事评论,甚至就是娱乐化的演说、报告,或者是演讲式的娱乐。有人做过统计,在周立波一百四十分钟的表演内,观众笑声达六百八十次,还不算散场回家后回味再笑的。有别于北方单口内容的黄段子,有人调侃,周立波讲的是“上半身”,北方段子讲的是“下半身”。

海派清口引发的笑声中浸透的不仅是快乐,更是对社会现象、对社会事件的回味和反思。他以自己特有的思维,提供给观众新的、多视角的思考。对一些被大陆视为敏感的问题,周立波的思考令人耳目一新。深圳市长许宗衡腐败,令民众深恶痛绝。虽然这对共产党来说很负面,但周立波却以反向思维来表达,一颗屎坏不了一窝粥,他提醒媒体的朋友,在这个眼球经济的社会,不要只抓负面的,不抓好的。在接受访问时,周立波也如在舞台上般抑扬顿挫地列出数据说,现在民众受误导,认为党员干部中很多都是坏人,这是不对的!这是对广大党员干部不公平的!他说: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到二零零八年十一月,党员干部犯罪案件十四万起,被处理人员十五万人,包括枪毙、双规、吃官司的。从绝对数来看,排成队**规模庞大。但我们不要忘记,中国共产党有七千多万党员,用十五万去除以七千万,倍率是千分之二,世界上最顶级的品牌也允许有千分之三的报废率,所以我们的政党是全球报废率最低的政党。周立波在舞台上这样分析,引得观众阵阵掌声。

周立波由此自豪的表示:“全世界我第一个作出这样的思考。”话锋转过来,周立波又调侃:“这样的话,明天组织上是否会来找我谈话,强烈要求我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是不想加入的,因为我保持无党派人士,但并不影响我以一个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加入共产党是要有勇气的,我怕万一加入以后,两年后我成了那个千分之二。”观众又乐了。

每年,周立波都会演出三台内容推陈出新的专场,每场都有鲜明的主题,教育、医改、住房、经济发展等都是周立波思考的重点。主基调确定,但内容可能依据当日新闻天天不同。有历史的回顾,有现实评议,有未来的展望。《笑侃三十年》是在改革三十年后希望让人学会感恩,通过对三十年回忆的梳理,重拾记忆,原来我们过去是这样的,现在比过去要好得多了。“你没失去什么,我们本来就一无所有。”

唤醒上海人文化自豪感

《笑侃大上海》通过一次集体的回忆,要唤醒上海人的文化自豪感,寻找对这座城市骄傲的理由。为上海文化振名,为海派文化振兴。周立波的框架是有战略高度的。《我为财狂》要通过一张嘴来演绎各个行业对财富的追求,并揭示社会的弊端。周立波会传达很先进的理

财观,让人耳目一新。周立波说:“接下来的演出,我会对股市、房市作出一番的评论,我的预见会走在世界的前面。很多媒体人看不懂,他们说你像一个思想家,我回答说,我不想做思想家,但我在向这方面努力。我看上去是一种搞笑,背后是一场很严谨的思索和考虑。”

周立波首先是一个观察家,他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光纸媒要看十四份,保持一定时间上网,每天用于阅读的时间,至少三四个小时,如果休息在家他可以一天看十几个小时的书。对很多行业、很多现象,都会去做深层次的反思,去征询专家的意见。为了针对理财博览会开出“我为财狂”专场,周立波整整用了三天时间泡在博览会上,听专家讲座,搜集相关数据。在舞台上,他用三分钟的时间将金融危机的起因到后果讲得清清楚楚,下面观众全部是金融界人士,为他鼓掌。“我说全世界还没有人可以用三分钟的时间讲清金融危机。这就是我自己很自傲的地方,因为我用心了,我用功了。”

他也是一个思考家。这是超越了单纯表演的艺术,或者说舞台上是表演,背后是思想及对现实的总结,是不同价值观的碰撞。周立波很深刻的说:“我跟同行们的不同是,他们在生活,而我在思想。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这个社会不缺少生活,缺少的是思考。我是在思考,大家都在生活,接触的都是群众。有些人不是说没有思考,而是他们不会思考,或者是不愿意思考。思考要有基础,没有高度,绝对不会有深度的。这是个海拔问题?”每天对信息的浏览、亲身经历、博览形成的思考,周立波称自己是“看家”,先观察,后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捧周立波场的,大多是中产阶层的“小资”,更有财大气粗的大腕,有上市公司的老总数次进入剧院,要现场直面海派清口。上海“奔驰”车的VIP客户,即至少已购买二三辆“奔驰”车的大款,因为买不到票,集体要求组织小范围与周立波见面。他们请来周立波,在上海最顶级的场所,数十人以沙龙形式如高峰论坛般,由周立波向一众精英群体开讲,讲汽车改变生活,讲幽默改变生活,然后互动提问;上海象棋赛开幕式,也请周立波到场演讲。周立波的演讲出场费远超过当今最红的经济学专家数倍,也有银行界要出价上百万包场。

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一个人都是演员,但未必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专家,周立波就是从演员变成专家的。专业人士请周立波去,他提供的思考给他们启发。一些房地产的楼盘开盘,发展商请周立波到场,由他谈房产。周立波可以从地契开始,一直说到销空。周立波说:“我会告诉他们买楼的道理,从区域、地域包括房产总体走势及国家政策全部讲到,而且笑声不断。没有一个曲艺演员可以做到,也没有一个专家可以在说笑中做到。”

周立波和专家自然有区别,他认为:“这种区别在于,专家把很通俗的东西变为人家听不懂的东西,我是把专家的话变为人家听得懂的话,做的事情一样,结果不一样。专家一定要说一点你听不懂的东西,显示他是专家,我一定要把专家的东西破掉。”

周立波不认同有的演员“要接近群众”的说法,“我说你不是群众吗?他们说要下生活,我问,你不在生活吗?你在天堂里吗?这种说法的语法本身就混乱。都是过去那种假大空,很无聊的。我可以做一个文化的旁观者,我会有自己独到的思路,会从参与中解脱出来,然后冷眼看世界,解读世界出了什么问题。当然我没有有的学者那种悲天悯人,我所反映的快乐是很真实的,我有自己的观点,我需要有自己的观点,我前面举的共产党是名牌的例子,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听了都很开心”。

海派清口的票都在几个月前就全部订走了,票价三百八,极端黄牛价卖到三千元一张。八百到一千五是常态。周立波的这种现象满足的并不仅仅是上海绝大部分中产阶级的要求,虽然,周立波希望来看海派清口的观众应该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因为他的很多话是话中有话的,用周立波的话说,“和台下观众之间有一种文化密码,我只讲半句下面就笑了,一定是有阅历、有经历、会解读的观众”。不过,在上海,周立波已经家喻户晓了,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喜欢。正值放暑假期间,很多小朋友到剧场观看他的演出,还学周立波的腔调讲,“做塌伊(干掉他)”。因为周立波有一种酷酷的坏。小孩喜欢,这种坏是一种调皮。有小孩模仿周立波演“打桩模子”,走得太快把牙齿都摔断了。周立波说:“我要强调儿童不宜模仿,这要有专业水平,或者要有家长陪护下。”就这样,他的演出老少咸宜。

周立波的表演普及性很强,进场的人有限,但家家户户通过DVD看周立波,只要有机会,观众仍然会再进剧场,去体验现场感。上海行政干部学院周东华教授认为,周立波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不是单纯的文化表达,他带有实证和新闻性,只要世界上发生新事件,他表演也跟着变,内容紧贴时政、社会,不断更新。同样一条新闻,到周立波这儿通俗易懂,容易接受多了。周立波可能随口讲了一件事和他的观点,但产生的影响力要远大于报刊媒体。这就是值得深思的。

形象表述改革开放经历

作为文化现象从内容上讲也是一种宣传模式,用他的清口表达了社会关注的同样内容。周东华看了周立波的《笑侃三十年》,非常形象地表述了改革开放的经历。周东华指出,八零后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完整的改革开放,不知道“打桩模子”(从事倒卖活动)是怎么一回事;喇叭裤是什么;邓丽君现象等都没有经历过,你叫他去读一本三十年的历史,他没有兴趣。周立波形象的表达,内容吸引多了,再难以忘记。“好多怪问题,对我们来说是常识,路就是这么走过来的。我们也是反思,看过去的很多行为、思维模式都会觉得好笑。如果要重走的话,三十年的路十年就走完了,周立波的海派清口是一部浓缩的历史教课书。”

海派清口留下了很多警句,笑谈之中更留下了很多值得回味的思考。深圳市长许宗衡在位时“喜欢讲,我是人民的儿子”。周立波感言:“人民养‘儿子’的成本太高了。好不容易养大一个,捉进去一个。”

“人人以为自己是股神,炒一个赚一个,连小菜场卖葱的阿姨都说:我有消息的!”,“以前女生的泳衣,就好像六百多个百叶结穿在身上一样。”

谈论上海一幢刚建完的楼房倒塌,周立波说:“房产商也不要太过悲伤,你们的房子还能卖,当平房卖。如果业主已经入住了,也没有什么,不过睡下去的时候在床上,醒过来的时候在墙上。”

他以老百姓的语言理解“三个代表”,指“不要告诉我‘三个代表’,‘三个代表’跟我们老百姓不搭界,我们老百姓只关心‘三个表’:水表、电表、煤气表”。

随着海派清口走红,这些用上海话调侃社会现象的语言立即成为社会流行语宝典。周立波演出时惯于用狡黠的舌头,舔一舔嘴角说:“以上所有观点,仅代表周立波扮演的周立波的观点,与周立波本人无关。”

周立波小档案

生于一九六七年,一九八一年进入上海滑稽剧团,师从上海曲艺界暨滑稽界元老周柏春。成名于八十年代末,其表演风格融各派冷面滑稽于一体,又不失人文才情的调侃和嘲讽。九十年代初,曾经离开舞台十余年。周立波入过狱、下过海、经过商、出过国后重返舞台。二零零八年底,由周立波创作,以上海话为主,普通话为辅的海派清口(区别于依赖色情笑话的荤口)《笑侃三十年》等在全国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