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d多周期叠加副图:奉天癸卯光绪元宝一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22:34:01

光绪29年(公元1903年)铸,孤品,现藏台湾鸿禧美术馆,1991年6月在美国加州拍卖会上以18.7万美元落槌。

参考估价为150-200万元人民币。

话再回到所谓的“孤品”上。先引用网上一段经典介绍:“奉天省造光绪元宝癸卯一两银币,清光绪29年(1903年)铸于奉天(今辽宁省沈阳市)。1904年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举行的中国收藏品展览会上首次亮相。之后,四五十年消声匿迹,直到20世纪五十年代初又在香港出现。香港收藏家张璜先生将该币的照片和拓样寄给钱币收藏家马定祥先生鉴定,马先生认为是珍品无疑。后来该币被耿爱德购得,1971年这枚一两银币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拍卖,该币又被古德曼购得。1991年6月古德曼将该币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华丽山庄世界钱币拍卖会上拍卖,此消息被香港的收藏家张秀清先生得知,他委托一个叫陈吉茂的人以18.7万美元(当时折合人民币100万元)拍得,创下当时中国银币最高拍卖记录。张秀清先生将此币捐献给了台湾鸿嬉美术馆,让人公开参观,一睹风采。根据公开发表的图片和资料,藏在台湾鸿嬉美术馆的这枚银币重26.7克,外径39毫米,边缘残缺不规整。按常规当时库平一两的银币重量应在37克左右,外径应为41毫米上下,也不会出现边缘残缺不规整的现象。这给广大的钱币收藏者和研究者留下了难解的疑惑。”

疑惑?知道了就不疑惑了,疑惑是因为不知道。请列位先耐着性子听我分析和推测,如果看完这篇文章你还疑惑,那是我的失败。

先看看网上查来的资料:奉天省造币厂是目前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造币厂,主要生产流通硬币、金银纪念币等。1896年2月1日,因奉天地区制钱短缺,依克唐阿向光绪皇帝上奏折,奏请设立奉天机器局,制造银圆。1896年8月23日,依克唐阿在今沈阳东关外、大东边门内,开工兴建了“奉天机器局”。1900年10月至1902年3月,“奉天机器局”被沙俄军强占、破坏。公元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经盛京将军增祺向俄方交涉,方将机器局交还奉天当局,后将机器局与造币厂分开,设立奉天制造银元总局,对残损机器重新修复,于1903年7月恢复生产,制造正规龙洋,重量七钱二分。著名的“奉天癸卯库平一两”就是在1903年生产的,据沈阳晚报报道,该币目前存世仅有3枚,沈阳造币厂便珍藏了一枚。

清朝银币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版式,最早的7.3钱、7.2钱、一两、半两、3.6钱、1.44钱等,到清朝后期主要有7.2钱、3.6钱、1.44钱等。后期的银币在兑换时比较方便。清朝早期的一两银元是45毫米版本,后期的为43毫米版本,版本转换时间应在1903之后。我们知道众多的珍稀银元都是在1903~1908年之间,也就是光绪末年,由于种种原因试铸而未发行。

奉天癸卯光绪元宝一两生产于1903年,而它的模板的设计要早于1903年,而且设计的图案也会基于45毫米版本去设计,正面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那样。背面的龙图很大,直径约31.5毫米,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1902年4月将设备从沙俄手中要回后,进行机器的修复。奉天癸卯光绪元宝一两未发行的推测原因有二:其一,修复机器时引进的新模具为43毫米版本,或者是清政府推行这种直径小的版本;其二,民众不习惯于使用一两银元,兑换起来比较麻烦,清政府放弃一两银元的生产。奉天造币厂刚被收回时设备并不能正常运转,原先设计的模板委托其它造币厂制造了样币。

说到这里插一句,台湾鸿嬉美术馆收藏的那枚银元,根本算不上样币,充其量只能算作一枚试验银币,仅仅好于铜试样而已。奉天造币厂机器修复后仅能生产43毫米版本银元,原先设计的背面钢模直径太大无法使用,在试制银元时借用了其它厂的7.2钱版本的旧钢模。我们所见到的“奉天一两”的背面龙鳞图案都模糊不清的原因可能就是如此。

由于原先按45毫米版设计的背面图案龙图很大,直径约31.5毫米,“FEN-TIEN PROVINCE ONE TAEL”分在两边占据约4.9毫米的直径,边缘占据约2.4毫米。如果各图案之间没有任何空隙的话,43毫米的直径勉强可以挤的下。我不是学机械制造的,我想,这在钢模拼凑的时候是很难做得到的。权宜之计采用了七钱二分版的背面钢模代替,这样制作出来的银元正面比较漂亮,但背面剩余空间较大,显得稀疏凋零,不美观,不理想。

再说正面图案。“奉天癸卯一两”的正面图设计非常精美,字体的高低是根据书写时墨迹的厚薄设计的。既然制作43毫米版银币不美观,制币试验时自然会想到能否将其用在39毫米七钱二分的版面上,背面采用标准的七钱二分模板,但由于图案是根据45毫米版设计的,制出的试验币虽然背面标准,但正面显得拥挤不堪,连边缘都不完整。这就是台湾鸿嬉美术馆藏品的尊容。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总结出来了,“奉天癸卯一两”并非孤品,它至少有三个版本:45毫米版、43毫米版和39毫米版。(图1)在清朝时期一两是37.25克,台湾省的39毫米26克显然是不规范的。如果试制的时候使用银,45毫米和43毫米版应该是37.25克。如果材料不是银,而重量又是37克左右,反而说明是赝品。

45毫米版只可能是样币,背面应该非常清晰,市面上常见的44~45毫米版多为赝品。43毫米版和39毫米版背面龙图是一样的,都很模糊。39毫米版正面边缘应该很窄,如果边缘宽而整齐,应疑为赝品。其它正面字迹平整如镜的,就本人的观点来看,为赝品无疑。下图为39毫米版砂版伪品扫描图,可以参看一下正面边缘。

其实分辨“奉天癸卯一两”真伪,要比鉴定其它银元简单得多。鉴别真伪只从正面图、齿纹和重量尺寸,就可以确定,背面图没有多大参考价值。前面提到过“奉天癸卯一两”的正面文字设计字体的高低是根据书写时墨迹的厚薄设计的,字体的笔锋、笔顺是无法模拟的。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伪品,大多是根据沈阳造币厂发行的纪念币仿造的,正面字体在许多细枝末节上与真品存在着差异。如果没有原始的钢模或样币而单单依靠一张真品的平面照片,即使采用最先进的计算机三维立体制版技术,也无法仿制。你见过有谁克隆出恐龙了吗?

不管是多大直径的版式,其正面的字体都是同一钢模压制的,把三种版本的图片拼在一起便一目了然。

设计模板与冲压设备不配套,以及设计图案无法在其它钱币上使用,可能是奉天造币厂放弃生产一两银币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