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中文是什么意思:养老金制度改革为什么让机关公务员缺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3:53:45
养老金制度改革为什么让机关公务员缺席?
2009-02-01 07:55:11 华声在线综合    进入华声论坛>>

  相关新闻: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出台 5试点做准备

  新华社北京1月28日电(记者 杜宇)记者日前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获悉,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正式下发,5个试点省市认真做好启动准备工作。

  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介绍,2008年,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加快推进,全国有17个省份实现了省级统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正在抓紧起草,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

  尹成基表示,2009年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重点是制订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做好大学生参加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基本解决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推进解决老工伤问题;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争取年底前覆盖全国10%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继续推进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工作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等各项试点工作;研究制定城市无工作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办法。(新华社)

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将大幅下降至企业水平

  核心提示:1月28日,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证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正式下发,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将试点。此次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下调至与企业一致。目前,超过千亿元的事业单位退休费令财政不堪重负。

  重庆晚报1月30日报道 1月28日,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证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正式下发,人保部要求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个试点省市认真做好启动准备工作。

  日前,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接受采访时称,国务院要求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个试点省市今年正式启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而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基本一致。

  财政不堪重负

  一位接近决策层的人士向记者表示,此次中央下决心推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虑是财政负担问题。

  截至2005年底,全国事业单位总计125万个,涉及教科文卫、农林水、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工作人员超过3035万人,是国家公务员的4.3倍,占全国财政供养人数的近80%。

  据有关资料显示,1990年全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总额仅为59.5亿元,目前已经远远超过千亿元。

  与此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职工收入差距也呈扩大趋势。最新的数据显示,全国月人均养老金仍只有1080元,远远低于机关事业单位的水平。

  上述人士表示,一旦按照企业养老金的计发办法来发放,那么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待遇肯定会下降。

  改革面临阻力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一位官员昨日向记者证实,目前该厅确实正在制定一个养老保险改革草案,肯定将会在今年施行。

  由于享有国家拨款,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与机关公务员挂钩,仍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一旦改革会把他们拉到和企业职工一样的标准。

  “可以预见,新一轮改革肯定仍将有更大的阻力”。上述接近决策层的人士称,这次改革肯定会对一部分利益受损者进行补偿。但要想从根本上消除这种阻力,最终还是必须把机关公务员纳入进来,这样才能对所有人群实现制度公平。

  各方质疑声起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公开后,引起了不少人的质疑。有网友发帖称:说的是“为了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制度能够衔接”,但措施却是仅“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企业基本一致”,“机关”呢?特权独享?改革设计者总是不愿从自我改起,增加了改革的阻力,延缓发展进程,无益于和谐。

  IP地址为117.74.*.*的北京网友直言:首先应该是公务员群体带头改革,与企业并轨,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先做表率。

  看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后,亦有事业人员叹息道:总结改革开放30年,一夜回到10年前。(重庆晚报)

  当事人说:

我是事业单位职工 谁要动我的养老金!

  自己也是事业单位的人。收入不高而稳,退休以后收入也能稳定,算是事业单位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可这两天发现这份收入靠不住了。大伙都知道怎么回事,要下调养老金了!

  要下调事业单位养老金不是不行,只是依据不足,并且自相矛盾。可以说制订政策的哥们儿完全可以质疑他的IQ。我只举两点看法:

  1、文章给出了事业单位的从业人数及养老金发放的总额,但这里恐怕还少了几组数字。

  一是事业单位养老金占全国养老金支出的比例是多少?虽然财政养活的人里80%是事业单位的,请问养老金支出事业单位的也占到80%吗?这里我说的是总量。

  二是占全国养老金支出最多的那群人是什么人?我说的是人均。不是总量。这个结果相信大家心照了,但一定要宣出来。

  三是全国养老金支出及事业单位养老金支出占全国财政预算的比例是多少?我们看看财政负担过重,是由于养老金发多了,还是公费吃喝旅游花多了。

  2、财政状况的改善首先是增收,其次是节支。

  就算下调事业单位养老金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财政状况,但是当养老金下调,事业单位人员的消费能力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消费意愿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下调养老金是提振消费信心,还是打击消费热情和能力??

  为什么为了促消费,各地财政可以为房地产商提供各种补贴,而不肯为工作了一辈子只想晚年吃一碗安生饭的事业单位人员买买单呢?为什么一边想办法促消费,一边又想办法让一大群人不敢消费呢??

  该项政策完全没有征求意见,突然出台。既无说服力的证据,又与当前经济大环境和总政策矛盾,真不知道是怎么出炉的?水平咋就差成这样呢!!(网易博客:万丹)

  网友质疑:

事业单位养老改革:追求公平,还是转移矛盾?

  1月31日重庆晚报消息《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可能大幅降低》,其中提到中央下决心推进改革的一个重要考虑是财政负担问题,截至2005年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超过30325万人,是国家公务员的4.3倍,占全国财政供养人数的近80%,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职工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

  在社会不断推进发展的情况下,养老问题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而现实的问题。人保部的改革试点很高调,但理由却未免有些冠冕,财政供养负担真正症结何在?恐怕不是3千多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原因吧。笔者所在的事业单位,早在1988年起就没有财政支持,全凭自收自支,目前这类的事业单位也不在少数吧。改革本身传达出来的信息是寻求社会公平,但实际上却难见公平的实质,不过是转移视线,进而专业社会矛盾的焦点。

  上述统计数据中说全国财政供养的80%是事业单位,这个数字值得仔细商榷。这80%仅仅只是全国财政的供养,地方财政又是多少呢?庞大的公务员队伍的财政供养又是多少呢?我想,公众可能对这个问题更感兴趣。也许公务员的供养支出账面上并不多,但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等估计应该是在办公支出,而不是财政供养里头核算的吧。去年网友发起,引动全国媒体关注的这将某地市以考察之名出国旅游的案例应该绝非偶然吧。虽然媒体广泛关注,公众欲知详情,其后却也不了了之。本人了解到的一些现实情况:咸阳是一个区财政供养的公务员就达上万,西安市某区一些部门公务员年底分红达数万数十万,至于分的是什么钱就不清楚了。  在社会矛盾日益积聚的今天,以公平之名行改革之实,看似在追求一种公平正义,但仔细想来,不过是隔靴搔痒般地转移矛盾。政府办公、公务员公款滥用、官员的特殊保障、财产申报等等,这些却鲜有触及。如文中网友评价:“为了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制度能够衔接,但措施却是仅‘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企业基本一致’,‘机关’呢?特权独享?改革设计这总是不愿从自我该起,增加了改革的阻力,延缓发展进程,无益于和谐”。IP117.74.*.*的北京网友评论:首先应该是公务员群体带头改革,与企业并轨,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先做表率。(关中任)

养老金制度改革为什么让机关公务员缺席?

  不久前就已经传出国家正准备对事业单位退休养老金制度进行改革并向企业看齐,说白了,也就是要降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支出以缓解已经一堪重负的所谓的财政负担;果不其然,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气氛之时,1月28日,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证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正式下发,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将试点。此次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下调至与企业一致。目前,超过千亿元的事业单位退休费令财政不堪重负。

  目前中国的养老金制度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并不会的疑异,毕竟目前虽然养老金制度政出一门,但实际上不同部门和行业或者说不同的职业就存在非常大甚至非常巨大的差异和矛盾,抛开农村农民这些基于户籍制度产生的体制内的二等国民我们就不说了,城镇居民中就存在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的显而易见差别,造成事实上那些退休前辛勤工作直接创造物质财富、直接提供国家税收的企业人在老了后退休工资(现在应该说养老金了)竟然还要远远低于那些他们曾经供养的“人民公仆”,形成显而易见的在养老金制度上的不公正、不公平,更令人困惑的是那些退休前就高高在上且被供养的公务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过高的养老金支出已经造成了国家财政的巨大负担,与此同时由于这种本末倒置的养老金制度还造成了事实上的社会不和谐;因此,中央关于养老金制度的改革怎么说都应该是合乎时宜和早就应该进行的事。

  照讲这一轮的养老金制度改革按照一般人们的逻辑,就应以实现公平平等为目标一次性的进行全面改革,如果因为财政不堪重负在不可能提高企业养老金水平的现实下,尽可能的进行统一向下、也就是向企业养老金水平看齐这也无可厚非,可以理解,但令人奇怪我们看到出台的改革政策却仅仅只限于“启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而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基本一致”。也就是说只是试图降低事业单位的退休养老金水平并向企业看齐,并没有涉及到这一改革方案的制定者自身所代表的公务员、机关单位群/体,让这次明显有损个人切身利益的改革从根本上避开了公务员这一特殊利益集团,自然而然在政策出台后引发了广泛的质疑和不满,质疑的焦点也毫无疑问的放在了机关公务人员在养老金制度改革方案的缺席上。

  作为一个在军工企业服务了20多年的企业人,我想大多数企业人员首先会对改革持坚决的欢迎态度,至少从个人情感出发,让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待遇向企业看齐已经多少实现了一点有限的公平,要知道作为对比,企事业单位、公务员之间在没有退休前,各种收入和福利待遇本来就差距很大,除了少数垄断国企的职工收入超过一般单位外,大多数企业职工都长期处于一种纯粹为国家做贡献的状态,前几轮的改革首先受到巨大冲击的就是企业职工,下岗分流、生活无着、无人问津,然后老弱病残内退病退、提前退休仅仅拿少得可怜的几百元退休金,年轻力壮的可以出门打工,不老不少的进一步陷入极端贫困,这些都是全国性的问题,造成了相当复杂的社会矛盾和隐患,加上那些并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的机关事业部门想方设法的年年增加工资和福利待遇,机关公务员就不用说了,就是那些如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也并利用他们的权力出台各种政策向企业和社会人员榨取钱财,即使退休后也在收入上远远高于企业职工,形成了巨大的收入反差,除了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外,也显而易见的造成了社会的不和谐,所以这次国家出台“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多少实现了一点点公平,但作为与机关公务人员的对比,这项改革明显又是很不彻底、有很多缺陷和不足的改革,必将引发新的矛盾。

  我们知道,政府机关也就是公务员、官员作为各项改革方案的设计者和制定者,在国家经济状况好的时候,年年不顾及最广大普通国民的感受,想方设法的出台政策大幅度的加薪,早就受到诟病,但基于老百姓只能无可奈何,他们照样利用行政权力我行我素,到现在他们看到国家因为养老金入不敷出、一堪重负了,首先不是想到要先从公务员自身进行改革,而是把降低收入这种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的大刀挥向他们原来的战友——事业单位,这在一般人看来,其实首先就进一步证明了这些改革设计者们的极端自私自利和不道德行政作风,也进一步向人们透露出了一个信息,那就是过去出台的各种涉及到国民个人利益的改革政策,其实很大程度上都是与这次养老金制度改革一样是不彻底、甚至不干净的,改革总是不能从自身改起,不能够带头改革自身利益,那么可以想象,这些所谓的改革设计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本身就是改革的阻力,其所做所为也必将延缓发展进程。

  一个本来人们期望是公平公正的养老金制度改革,从出台后人们对公务员缺席的质疑就已经足见其可能的不和谐音,有网友就说,首先应该是公务员群体带头改革,与企业并轨,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先做表率。我看确实如此,国家公务人员确实有权,但在设计制定改革政策时应该多想想,这权力是谁给的,是用来干什么的、为谁服务的,千万不要将自己设计成一个置身于改革之外的特殊利益集团的模样。(网易博客:帝国良民)

事业单位人员养老社会化,公务员呢?

  1月28日,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证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正式下发,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将试点。此次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下调至与企业一致。目前,超过千亿元的事业单位退休费令财政不堪重负。

  无疑,事业单位人员养老社会化是必然的趋势,这不单单是减少财政负荷的问题,而是市场化社会的必然。但人们还是有些疑问:为什么事业单位人员养老能够社会化,公务员养老就不能社会化,是不是公务员就高人一等?

  其实,事业单位人员养老社会化对减轻财政负担并不能起到根本作用,这只是治标不治本,最根本的办法还是精兵简政,让机构设置科学化,合理化,以完全符合社会发展的步伐,从而减轻纳税人的负担,以还税于民,给人民以休养生息的机会。

  截至2005年底,全国事业单位总计125万个,涉及教科文卫、农林水、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工作人员超过3035万人。有关资料显示,1990年全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总额仅为59.5亿元,目前已经远远超过千亿元。这些数字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单单退休费国家就要支出超过千亿元,那么3035万人的总支出财政要拿多少钱呢?如果把养活多余人的钱用于民生建设,那么国家不是更有潜力可挖?

  所以说,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当前更重要的是精兵简政,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调整设置机构,把那些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机构该合的合,该撤的撤,该并的并;对于现有人员亦要按照竞争的原则,能者上,不能者下,这样亦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更好的促进人才换代;而不能把机构当成养老院、福利院。

  事业单位应精兵简政,行政机关同样应该如此。中国的事业单位与行政机构并没有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仍存在着缺乏竞争,人浮于事的状况,这些都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最近有些人拼命的为房地产托市,还不是为了吃饭财政?财政收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用之于民,并不是完全供有些人工资开销。为什么有些地方财政收入不够用,除了税收分配方面的原因,亦与政府事业机构人员过多,支出不规范有关。(敏思博客:竹外云飞)

  网友建言:

改革理应先从公务员队伍入手

  《重庆晚报》消息,1月28日,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证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正式下发,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将试点。此次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下调至与企业一致。据说,消息出台后,在事业单位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其未来的养老待遇将显著降低,而公务机关没有纳入这次改革之中,更让事业单位人员直呼不公平——政策制定者恰恰要保护自己的利益。

  这样一则十分重大的改革措施,不是从中央级媒体披露出来,而是来自一家地方的晚报,个中滋味,颇值三思。从这则消息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关键数据:“截至2005年底,全国事业单位总计125万个,涉及教科文卫、农林水、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工作人员超过3035万人,是国家公务员的4.3倍,占全国财政供养人数的近80%”。“最新的数据显示,全国月人均养老金仍只有1080元,远远低于机关事业单位的水平”。与此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职工收入差距也呈扩大趋势。

  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推断出,全国科教文卫、农林水、广电新闻等领域有125万个单位,涉及人数3035万,即每个单位平均24人。全国13亿人口,相当于每43个公民养活一个事业单位的人员。而事业单位人数占总共供养人数的80%,则意味着全国财政约供养3800万人,即每34个中国人要供养一个“官人”。由此也能推测,国家公务员是705万,即每184个中国人养活一个公务员。

  事业单位中的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早就该是企业编制了,却迄今仍享受事业单位编制,本就不合理。农林水中已经有公务编制了,却仍存在事业单位,我们就不清楚这些事业单位的工作是不是理应纳入公务范畴。

  本次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涉及人口3000万,数量跟股民差不多(虽然有效账户过亿,但去年底持有上海股票的账户只有2800万),但情况要比股民复杂得多。股民是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散兵游勇,利益怎么冲突都没关系,“忍”了就是。但事业单位的人员相对集中,尤其是教师,对他们的待遇处理还是应该慎重的。中国的教师队伍,特别是中小学教师,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待遇不是高了,而是差了。面临改革攻关时期,对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的小学教师,其实应该继续大幅度提高其待遇,让人们乐意下去当老师才好。

  每一次改革都会牵涉一些人的利益。目前,事业单位的退休金“远超千亿”,显然是负担过重,也不合理,更无必要。但即便如此,并不是所有事业单位的退休金都高了,只怕是越接近公务员层级、级别越高的人待遇越高。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凭什么公务员的待遇就可以高高在上呢?改革,理应先从公务员队伍开始,只要公务员解决了,事业单位恐怕什么话也没有,改革就会顺利得多。 “可以预见,新一轮改革肯定仍将有更大的阻力”。上述接近决策层的人士称,这次改革肯定会对一部分利益受损者进行补偿。但要想从根本上消除这种阻力,最终还是必须把机关公务员纳入进来,这样才能对所有人群实现制度公平。(网易博客:bihailantian_789)

还不如精简公务员队伍 减少公共开支

  1月28日,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证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正式下发,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将试点。此次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下调至与企业一致。目前,超过千亿元的事业单位退休费令财政不堪重负。

  各方质疑声起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公开后,引起了不少人的质疑。有网友发帖称:说的是“为了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制度能够衔接”,但措施却是仅“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企业基本一致”,“机关”呢?特权独享?改革设计者总是不愿从自我改起,增加了改革的阻力,延缓发展进程,无益于和谐。

  我反对

  我在一国有研究所工作,原属事业单位,目前正在向企业过渡!好像处于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单位没交养老保险,退休人员可拿退休金(这可能是按事业单位办的,平时收入不高才享受到的退休待遇,不知是否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国家拨付经费只占工资总额的很小比例!这种改革,相当于承认原来分配制度、养老制度失败,政府不能推卸责任!

  改革建议

  如要改革,应明确目标!如:了解世界最先进国家的情况,公务员所占比例?公务员收入透明化?向先进国家看齐,精简公务员!减少公共开支(大吃大喝、挥霍造成的浪费),先进国家如何处理类似我国事业单位的?我国人均收入水平很低,政府还是不要总想减少人均收入,来转嫁政策失误!(新浪博客:打油诗王相逢)

捏软柿子,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走进死胡同

  4天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宣布,去年已《实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的上海、浙江、广东、山西、重庆5省市今年正式实施改革。同时,《中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下发各省市区,2009年将新增12个省市进行试点。

  这次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为:养老保险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退休待遇与缴费相一致,基金实行省级统筹,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等。也就是说,改革后的事业单位人员将与企业人员在缴费、待遇、服务实行一体化,事业单位人员缴费额将大幅度提高,而目前享受的退休待遇将从平均30000元/年,降至18000元以下。

  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涉及近4000万事业单位人员的切身利益,来自全国各地的抗议声如雷贯耳,很多人甚至表示将“誓死抗争”。更多的人不反对改革,但对只拿事业单位开刀,而继续保持公务员“国家养老/财政养老制度”极其不满。部分保险业人士表示:这次改革将会比1992-1997年那次输得更惨。

  一种保险,三种制度,为谁“保险”费思量

  我国现有人口在13亿以上,具有和正在享受养老保险的人数约在3-4亿人之间。而城市低收入人员/失业人员、95%以上的农村人口没有养老保险。在享有养老保险人员中,分为三个层次:最高的是公务员,其次是事业单位人员,最后是企业职工。目前全国平均的养老金水平分别为32000元/年.人、29000元/年.人、11000元/年.人。其中公务员与事业单位人员接近,均接近普通职工的3倍。

  而这三种有养老保险的人员中,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多数是由财政支付的,个人只交纳很少或干脆不交。而企业员工则分别由企业和个人承担(四六开)。这种现象可能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也颇具讽刺意味。

  我不懂保险和国家政策,但我却知道,这种不干活的人拿最高的工资,不交钱的人享受最高的退休金而且一直到死,而拼死拼活的工人却拿得最少,农民分文没有,这是极不公平的。

  柿子只挑软的捏,不拿公务员开刀没道理

  这次国家公布实施和试点的省市中,针对的对象都是事业单位人员,而党政机关公务员却不在其中。很多事业单位人员对此十分愤怒,但我觉得,如果我们翻一翻老帐,则会明白,这个结果是必然的。

  人保部提出,之所以对事业单位人员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国家财政不堪重负。我国事业单位总计130余万,涉及教科文卫、农林水、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工作人员超过3500万人(实际人数超过4000万),是国家公务员的4.3倍,占全国财政供养人数的近80%,占国家财政供养开支的40%.如果算上离退休人员,这个队伍则可达7000万人以上,与3000余万在职和退休公务员一起,是中国最大的负担。很显然,人保部的目的是要通过将事业单位人员划入“工人阶级”而实现充分减负。一旦成功改革,国家每年可节省财政开支2000亿以上。

  人保部其实只说了一半。这些年来,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对中国供养着几千万在职和退休“事业单位人员”颇有微词。如果以欧美和其它发达国家的标准,除了中小学教师、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我国其它所有“事业单位”都不应该由国家供养:唱歌的向歌迷要钱去,唱戏的向戏迷要钱去,写书的向买书的要钱去,科研的向企业、国家要科研经费去,作福利的向爱心要钱去。况且,我们真的没看到中国事业单位做出了什么事业来。更何况,我国所有“事业单位”都是有偿服务的,都是收费的,凭什么花人民的血汗钱呢?

  似乎将事业单位“拉出去”很有道理,也体现了民意,但这同样与我国的现行制度不符。我国法律规定了事业单位人员享有与公务员相似的待遇和保障,事业单位人员比照的是公务员。也就是说,你公务员与工人看齐,则事业单位人员也必须与之看齐,而一旦公务员不与工人看齐,则事业单位也不应该与工人看齐。

  我突然想起,人保部及其它制定制度的人士也都是公务员,如果从公务员改起,便是从他们自己身上改起。改别人容易,跟我们这些外科医生一样,如果真要将自己推到手术台上割自己的肉,所有的并发症、后遗症、手术意外都会立即涌上心头,自然是万分痛苦、异常艰难的。

  事业单位人员尽管不具备公务员的强制和行政权力,但却都是熟读经书的斯文人。加上数千万的庞大数字,如果没有公平与正义为依据,缺少全体人民的支持,这项改革将跟1992年那次一样,甚至可能败得更加彻底。

  公平基础缺失,制度必须被法律取代

  从上面的论述中,不难看出,不管拿不拿公务员开刀,目前正在实行的和即将试点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都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局限性、不公平性。这与国家的性质、制度、宪法都是不一致的,从根本上说,是违法的。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人保部推出的是“制度”而未申请立法。

  制度与法律是两回事,制度可以在小范围甚至很小的团体或利益群体之中实施,可以只对少部分人有效。而法律则是以国家,以全体公民为约束、保障对象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分权而论”。很显然,如果跟欧美国家一样将养老保险立法,保障对象将变成全体中国公民,这,会对国家财政提出一定的要求,。

  按照国际惯例和我国宪法,凡是涉及全体或绝大多数公民的,都应该立法进行规范和约束,因而,“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和有可能在今后推出的“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都是行不通的。

  我国现实中的多数社会问题的根源是法律不健全,而与这些法律所对应的“制度”却非常“健全”。制度重不重要呢?制度很重要,但它的基础是针对个别特定群体的。比如针对教师、医务人员、公务员特定行为的,就只能是制度。而对于教育、医疗、养老这种所有人都会经历和依赖的,则不能以“制度”形式出现,必须以法律出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事业单位一样,公务员也必须与全体人民一样!否则,不管这个制度多好听,多花哨,都会遭到人民的反对。

  代表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基本内容是教育公平、医疗保健公平、养老及社会服务公平,如果在这些基本的公平面上通过什么制度和条例作文章,将社会公平变成等级或权力保障,后果不堪设想。

  我非常钦佩本届国家领导人和中央政府的空前魄力与亲民性,也深知政府执政的核心就是追求公平、发展、正义。尽管前面说了些不好听的话,但我相信,政府不可能坐视这种现象不管,代表公平、正义、安康、民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养老保险法》会很快确立与执行。 (新浪博客: surge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