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fi.net.cn:《离骚》教学设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0:06:40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

2、通过阅读课文,感知屈原的高贵人格以及他的爱国情怀。

3、通过朗读体味《离骚》强烈的抒情色彩。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接触的也是一位奇男子,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名字,始终像浪花一样洁净美丽,有一个名字,成就了楚地一条普通江河的万古名声,有一个名字,当我们在品尝香喷喷的粽子的时候,蓦然回首,他就站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深情的呼唤这个名字 

二 介绍作者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怀。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此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离骚》的主题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离”——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三、朗读

1、学生轻声自读

2、听课文磁带,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

3、学生集体大声朗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

四、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五、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上节作业完成情况:请一位同学背诵课文。

二、鉴赏品味

1、  屈原与哪些人有矛盾?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

明确:屈原与楚怀王的矛盾“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灵修”本指神仙,这里指是君主楚怀王贤愚不分,没有主见,听信周围群小的挑拨,疏远了屈原。

屈原与周围群臣间的矛盾:他们肆意对屈原造谣中伤,他们没有准则,没有尺度可言。如“替余以惠。。。揽。”“众女。。。。竟周容以为度。”

2、  屈原与群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

明确:屈原的“美政”理想是“选贤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选贤授能-- ------世卿世禄

循绳墨而不颇----背绳墨以追曲兮

为国家前途考虑-----为个人利益考虑

 

屈原的美政理想必然触犯了群臣的各种特权及利益,他与群小的矛盾是异常尖锐的,他在现实中碰壁也是必然的。

 

3、屈原面对群小的造谣中伤,排挤,楚怀王的书院,他妥协了吗?他为自己的人生作出了什么样的选择?

 

明确,虽然他受到方方面面的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毫无变通、退缩的念头。誓死捍卫理想。从文章直接抒发作者感情,表明心志的诗句可看出,例子略。

当屈原对朝廷以及群小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后,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作者打算全身而退,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作者描述种种衣饰,意在说明,他可以放弃仕途,但不能放弃操守,不能放弃他所崇尚的美德。

三、师生共同完成课后练习四。

四、放声朗读课文

五、作业:结合课后练习一预习《孔雀东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