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学生篡改成绩:选择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5:36:22
您的身份是 游客 忘记密码 | 注册 | 登陆 | 旧版 | 论坛 | 网站首页 | 帮助       
 首页/哲学天地/选择论 系统统计  收录文章:1343 注册用户:2020 当前在线:4 最高在线:1558 峰值:2010-3-9 15:11时事评论  社会热点 经济财经 台海风云 国际观察理论研究  社会现象 经济理论 历史长河 哲学天地 教育文化综合其他  综合研究 其他门类显示文章 〖文章标题〗 选择论

〖内容提要〗

本文描述了选择的依据、种类、标准、实现的途径做了粗略的描述。

〖文章正文〗

<> var $tag='哲学思考,文化'; var $tag_code='b53f083959e1ef4f365a9cecc21167a4';

     作为主体性的人,是一个自由的存在,这种自由属性是天赋的。没有谁可以通过外力而改变其自由自然的生命意志使其丧失其本性。因此,他有权决定自己的一切而成为其所是。虽然社会、文化不断的剥蚀着他的本真使其不断的文化化,但其作为以精神生存为主要特征的生命个体,他可以自由地决定自己的一切,自由的选择自己的形象、创造自己生命的价值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精神的人,心灵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人被文化的带着各式各样的面具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只有当他独处的时候、把自己的灵魂摊在自己面前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的灵魂在流浪,他太需要寻找到自己的家园!唯有此时,他的生命意志才得以觉醒,他才有机会和自己的灵魂对话,在冥冥之中展露真实的自我并思考,寻找自己的生存之路。我们说:人的生命活动是一个不断的认识——选择——创造的过程。人们通过对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认识和省悟确定自己的位置,然后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自己生命的价值。因此,选择是人的生命活动之链上重要的一环,它是由认识到创造的、由想做的人到当然的人的过渡。在《存在论》中我们讨论了人对自身存在特征的认识,它是人的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人只有了解自己是什么,才能知道自己该根据自己的特征去如何做。本文拟就人的选择性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对处在困顿中的人生有所帮助。

    选择是指在一系列不确定的对象中来进行选取、确定。人的自我选择有不可选择性和可选择性:面对生命的两岐——生、死,人无可逃遁:他偶然的来到这个世界,又偶然的离开这个世界。虽然他的降临给这个混沌的世界带来一丝生的气息,然生命的短促又使他不得不离开这个阳光灿烂的世界,因此,人的生命是弱小的,弱小的不如一棵树,银杏可以千万年不死成为一代代人瞻仰的“活化石”,而人这一匆匆过客在还没有来得及欣赏自己作为生命的荣耀的时候,就要不无遗憾地离开这个充满迷幻的世界。虽然人可以选择自己的死法——或站着死、或跪着死、或安乐死……然生命的句号最终还是要由自然来圈定,所以对于死的结局,人没有自己可选择的余地。然而,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精神的人,面对死的威胁并没有退缩,他倔强的活着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一种活法,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在有限的时空得以体现,甚至企望以有限对抗无限,让自己在有限的生命里找到生命的答案、找到生命不死的途径、找到打开宇宙万物之谜的钥匙。因此帕斯卡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人的选择性使人更成为人,它通过自己的选择,使其更丰满、更坚强,以至使自己和这个强大的的世界进行无畏地抗争。

    选择的依据     人的选择基于人的生命意志和人的内在需求、欲望 。我们把人的欲望分为本能欲望和文化欲望:本能欲望是指人与生俱来的生命本能,如食欲、性欲……它是人性中最原始、最本真的部分;文化欲望指人后天通过接受社会、文化教化而产生的欲望。它包括:爱欲、名欲、财欲、官欲……它们是人的内在生命意志的动力源,正是由于他们的作祟,才使这个人的世界变得纷繁复杂起来。爱欲是由本能演化而来的男女之爱、生命之爱,由于对生命的钟爱,才使人不肯轻易言弃;名欲是人渴望尘世扬名,青史留名,以得到更多的鲜花和掌声,所以很多人宁肯牺牲生命也要“留取丹心照汗青”;财欲,渴望拥有巨大的财富以光祖耀宗,泽被后世,甚至可以在世人面显示自己的富有和阔绰;官欲:渴望头戴乌纱,以把自己的生命凌驾于他人之上,通过对别人的指手画脚来显示自己的唯我独尊。我们说没有欲望就没有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正是由于这些欲望,才促使人不断的选择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的生命价值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我们对待欲望的态度是:褒欲而不纵欲。对任何事物的欲求,都要有一个度,在一定限度内的行为都与人于己无害,但一旦行为超度结果就会适得其反。

     选择的种类    人的选择有无数种,从哲学的层面可以把它分为:自然选择、生活选择、社会选择、生存方式的选择……

    自然选择     自然生存选择是生命的本能选择,花草为躲避太阳的强射而改变颜色、乌贼喷射烟雾阻挡天敌的袭击。动物以其本能寻找食物、躲避灾祸和天敌,使其在自然的选择中得以绵延生命。生物的自然选择成就了生命的奇异景观,求生本能使它们在无数的灾变来临之前有了天然的预感和逃离的本能,汶川大地震前4——5秒大熊猫的成功逃脱使我们知道:在与大自然的相处中,动物和人类与大自然有着一种天然的生命本能联系,他们本身作为自然的成员而在不时的传递着自然的讯息,显现着自然的神秘。遗憾的是:由于文化的教化,人对大自然的感应变得越来越迟钝了。如果人能重新回归到用直觉和宇宙进行对话的水平,那么,揭示自然奥秘的工作就会变得更容易起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禅宗对生命的开悟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很好的去处,若果人类通过静修、去业。开天目,能够透视人的来世前生,那么人类回归自然就真的成为现实了。

      生活选择      人不是神,人与神的距离遥不可及,人类无论如何都必须在这个充满烟尘的生命大道上奔波、生活,依靠自己的努力超越生命的困厄,使自己生活得更美好。同时,随着人类自然体能的健全和生命智慧的增长,人对世界和自身的欲求不断扩张,他渴望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因为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第一次,他必须使这唯一的一次生命活得有意义,有价值。然而生命途中人却面临许多十字路口,由于对生命路途的生疏和对未来的一无所知,人在他的每一次活动之前都必须做出具体的艰难地选择。日常生活中人们会面临诸多选择:升学、就业,婚姻、家庭……千头万绪的诸多可能使人无所适从,但最后的决定权取决于人自身。这里萨特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一个学生,其哥哥为德军所杀,此学生与其母亲相依为命,现在学生面临着二难选择:是参军报仇还是在家孝敬母亲?萨特的答案是:“你是自由的,因此选择吧。”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类似的事情,何去何从?无从决断。而最终的决定权取决于自己,无论作何选择,都有充足的理由。这就要求你自己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去进行取舍,谁也不能替你作出决定。生活中有好多事情只能跟着感觉走,至于后果如何我们无法料定。也许这种感觉的结果是最好的。生活中有很多掷色子的事情,其实都是二难选择的最后抉择。我们不知道这种选择有多少合理性,但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是以这种方式生活着。这不能不说是人的选择的悲哀。

       社会选择       人是社会的存在,人一降生于世界,便溶于由人组成的社会中,他在社会中生存、参与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在这些实践活动展示自己生命的能量。因此,他在接受社会选择的同时,对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也有较高的要求,这种要求是基于有益于是自己生活的更好、使自己的生命能量有更好的发挥的基础上的。人的社会选择包括社会体制的选择、社会制度的选择、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的选择……这些选择的需要众多的社会人来共同完成,虽然具体的社会人可以做舆论的造势、优势的论证,但更多是取决于决策人物的选择。虽然人可以跨越国界,有选择自己生存空间的自由,然而,由于自然、社会空间的局限,人不可能对他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做出绝对自由的选择。虽然一般的社会人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的职业,喜好,但人更多的是受制于社会。所以人对社会的选择,更多的是顺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在这里可以得到很好的适用。如果人的选择能够和社会需求同步那么人的潜能就能够得到充分发挥,那么这个社会就是一个健全的社会。可惜这个真正的健全的社会还没有完成,人与社会的矛盾日益突出:人的生命意志总是和世俗的社会文化相悖,传统的世俗文化对人的自我生命意志的压抑愈演愈烈,从伦理价值到做人规范,到处都设置了生存的笆篱:要施展你的才能或晋升涨级你必须笑脸相求,请客送礼、你所选择的,并不是你想做的、你极力反感的却不得不去违心的做……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使人的理想人格扭曲变形,人的社会选择总是面临着社会异化的危机。

       生存方式的选择        人对自己生存方式的选择也就是对人的做人的模式的选择,“人的模式”也称为“人的类型”、“人的型模”、“人类形象”、“个人的社会类型”……是指在对人的行为观察、分析的经验基础上,通过人性以及外在环境等方面的假设,所确定的人类行为的一般形式。人文、社会科学以人的行为为研究对象,从大千世界、林林总总的“人”的不同行为以及其存在的环境出发,假定出一系列有关“人”的命题。美国公共行政学专家奥斯特罗姆在阐述“人的模式”的含义时指出:“大多数政治经济学家研究的基础往往是明确的人性模式。他们采用一种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在分析时,有意识地运用代表性个人的或者一组代表性个人的视角。”]在这里,“人的模式”主要是指一种“人性”方面的基本假定。美国学者穆恩也认为,“到目前为止,我一直在论证这一点:社会科学理论预先假设对行动的释义理解,它们所发现并解释的规律具有'准因果关系’的性质。此外,这些理论的重要特征,在于不明确地假定人类的动机、社会性和理性。这些假设所以重要,因为它们构成了我们对行动的释义,提供了'实际推论’(它们是理论要发现和理解的准因果关系的基础)的一些前提。我们或许可以说,这些理论预先假设了一个具体的'人的模式’,一套有关人类行动的基本假设,根据这一假设,理论要阐明的种种行为是可以理解的。”相对于奥斯特罗姆的“人的模式”类型而言,穆恩在这里还注重了人的社会选择以及社会环境问题。德国学者认为:“'人类形象’这个词汇既可作为一个关于人的经验性的一般概念,也可作为一个关于所有可能的人的种类的概念,从而也就是关于他的本质的概念。”在这里,“人类形象”也就是“人的本质”。荷兰学者勃纳德·利伟古德把人的形象定为四种:机械—物质形象、生物形象、心理形象。人格—精神形象。这里,他是从人的外在存在形式上把人的形象规定成僵固的模块,其实人是一个能动的生命,人的生存方式会随着人的物理、心理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对自身形象的抉择也是处在变化中的。人对待生命的态度以及人的生活方式也有很多种:有避世的、有入世的、有混世的……基督徒的生存方式:怀着负罪的心灵伤痛,默默的承受生之折磨等待上帝的救赎;佛徒的生存方式:以般若的智慧自内证打破无明烦恼,成就菩提(觉悟)之道。儒家的生存模式:投身于社会改造,在内圣外王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人格建树;道家:逃离贪欲的世俗纷争,在清静无为的灵魂静修中达到理想的真人境界。另外,还有马斯洛的人的模式:在不断的满足自我各种需要的同时,实现人的自我完善;尼采的两种人格精神: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循规蹈矩的听命于命运的安排,默默无闻的度过自己的人生;不满于外物对生命的压抑,用生命的能量冲撞所有对生命的压抑……

        选择的标准        每个人的生存方式都有自己的理由,它取决于每个个体人对生命的理解和自己的人生理想,人,是自己生命的立法者,他有权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这里我们无意评判人的生存模式的优劣。只是给人提供一个自我评判的标准,作何选择,自我决定。(1)价值标准:每一种生活选择都有自身的价值,而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人的人格理想和自身的能量,农民有农民的价值、医生有医生的价值、科学家有科学家的价值、混世主义者有保存自身生存的价值、锐意进取者有发挥生命潜能的价值……如果说你想做一个清静无为的人,那么很容易,你静心修炼无所欲求得了;如果你想做一个众目景仰的人,你就要根据自己自身的条件,付出艰苦的劳动,承受种种失败和磨难,去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在选择的时候,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权衡各种生活方式所能显示的生命价值的大小进行自我选择,其实,人的潜能是无穷的,关键是要看你是否想为。人还是应该择其大者而从之。(2)道德标准      人要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不是绝对自由的。所谓自由就是不损害被人自由的自由。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的死活,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种人是为人不耻的。诸如:盗贼,骗子……人的道德标准是基于善恶之上的,于人于己有利的,就是善的,反而就是恶的。爱,是沟通人类灵魂的桥梁,只要一个人心怀爱意,广施善德,那么他的选择一定是高尚的,有价值的。(3)审美标准          人是一个自然和社会文化的存在,为在的美好可以悦目,内在的高雅让人尊敬,在选择生活方式的时候,要以不失自己的美好人格为度衡,那种为了获取功名利禄,而不惜丧失人格和自尊的做法很让人惋惜:歌星为了出名而献身,叛徒为了活命而变节……古往今来,好多人事让人触目惊心。我们说:竹可焚其身而不可失其节,人不可为其名而失其度,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丧失做人的尊严。

       实现选择的途径         如果说选择是人对自我人格、生存方式和生活中诸多可能性的抉择是属于认识的层次,那么,实现选择的途径就是行动、实践,是属于创造的层次。 人在选择了自己的生存方式,确定了自己的生存目标之后,就必须付诸于行动,努力把选择变成现实。行动主义者认为:生命在于行动、在于劳动、在于创造。人的本质就是在人的整个生命活动中得以实现的。我们很难界说什么是人的本质,但通过观察人的生命活动全过程和所有人的生命活动的共性,我们不难发现人都是在不断的行动和创造中实现自己人生的选择和生命的价值的。若果人的生命活动仅仅停留在认识、选择的层次上,那么,它只是一个空想主义者。人只有在劳动,创造的层次上活动  才能实现人之为人的价值。只有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使人超越生物属性和生命的困顿从而完成对自己独立人格和自我价值的建构,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真正的完整的人不是空有人的躯体而浑噩度日的人,而是通过自己不停的劳作、创造自我生命价值的人,是马斯洛推崇的“自我实现的人”,是一个不同凡响的的生命个体,是一个高度自我完善的人。我们说人的生命活动是一个认识、选择、创造的过程,选择是实现有认识到创造的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应该贯穿于人的整个创造活动的始终。创造之前它是考察、分析、权衡、判断的过程;创造活动中它是修正、完善的过程,因此我们不能说人的创造经过一次选择就可以完成,他需要在不断的完善中去实现,因此从麽种意义上说人的生命活动就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他在不断的自我完善中显示生命的能量。“万籁沉寂,宁静荒凉/上帝第一次感到了孤寂/他这才创造出曙光......”(哥德)。创生之日,上帝对亚当说“我没有给你特别的形式,没给你特别的遗传,于是,你将具有并掌握你所希望准备的......为了你的荣耀你应该是自己的主人和建造者。”




〖声明: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附件  没有相关附件相关文章  选择论发表评论  游客在该版块没有评论权限打分
12345678910
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关于本文的评论 共有记录条 | 当前第页 | 共分0?0?

Run Time : 78.125 MSEL
Powered by:
psArticle Version 1.1.0 Copyright ? 2003 - 2004 y3gu.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