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图片做成动图的软件:IRIS-歡樂人生: 《性命圭旨》研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21:05:39
2007/9/10

《性命圭旨》~導讀(五):思想價值

節錄自~傅鳳英注譯,三民出版。

 

《性命圭旨》~導讀(五):思想價值

 

  自宋代以來,隨著內丹煉養術在社會上的廣泛流行,各種各樣的問題也隨之接踵而來。派別林立導致各派各持已見,相互對立,互相攻擊,很難達成一致;同時,各種旁門左道也魚目混珠,大肆猖獗,邪說怪論,一時紛起,真偽難辨。另外注解和闡發內丹典籍各種書籍也紛紛問世,廣為傳播,其中不乏有人對典籍曲解甚至篡改,並借此欺世盜名,害人禍己。在這段時期,儒、釋、道三家也形成三教鼎立的局面,互相借鑒和吸收,但彼此之間又頗多誤解和微詞,誰是誰非,相持不下。內丹道發展到這個階段,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迫切需要更高形態的理論體系出現,為有志於內丹道者提供更加充分、合理的理論指導,以及正確的煉養途徑,澄清正誤、辦明是非,以免誤入歧途。《性命圭旨》一書在以下方面都體現了其大成的特點。

 

  首先,解決了道教內丹術和所謂「旁門小術」的關係問題。內丹術與民間流行的各種煉養術之間的區別和聯繫,這當時面臨的一個重要的問題。《性命圭旨》對這一個問題專門進行了澄清,具體內容在第三章「性命觀」中有專節探討。

 

  其次,對來自佛教的指責作出了積極回應。自元代以來儘管儒道釋三教逐漸呈融合的趨勢,但三教鼎立、各派異說、相互貶斥的情況依然存在,儘管三教在理論上互相有吸收和借鑒,但仍需要更高義理層次上對其融合作進一步的闡述和論證。《性命圭旨》一書就是在保持道教自身傳統特色的前題下,吸取佛教特別是禪宗以及宋明心性學,強調性與命相互依存,身與心缺一不可,堅持性命雙修,兩者不可偏廢,但又非常重視修養心性的重要性並通過把道教修煉從「術」的層次提高到「證道」的層次,在最高義理上使儒道佛三家思想得以融合。

 

  再次,對內丹極超越境界的進一步提升。唐宋以來,內丹道一般都是以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的三關修煉作為內丹修煉的基本程序。在這一程序中,煉神還虛被認為是最終的超越境界。隨著內丹學理論的進一步深入,後世的內丹家們對此一看法逐漸鵲所質疑,其質疑焦點是內丹修煉的最終境界問題。傳統的煉神還虛的境界儘管以空靈之「虛」為最後附著處,但總有滯於虛的嫌疑,滯於「虛」,就仍然有個實在的去處,境界仍然不夠高玄。《性命圭旨》一書的作者也持這一看法,在第九節口訣「本體虛空超出三界」中集中討論了這一問題。他明確提出修煉不能僅滯於虛空,最後要問虛空也粉碎,「虛空粉碎,方露全真」、「與虛空同體,方為了當」。並進一步提出「更有煉虛一著,當於言外求之。」而本書作者深得煉虛合道之旨,認為煉神還虛只是「第二義」,還沒有達到老子至上至真的道的境界,煉虛合道才是修道的「第一義」。「本體虛空超出三界」的思想豐富和發展了內丹學思想。在以往內丹道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三關修煉的基礎上,主張「煉虛合道」最終超越境界。認為「體太虛之體以為體,便是有箇太虛在。」故須連「虛空心」也無,才能上升到道的境界。作者在討論這一個問題時,廣泛的引用儒、道、佛各家前輩經典言論,並加以分析和梳理,為此理論提供依據,這也體現了集大成的特點。 

1:15 | 添加评论 | 固定链接 | 写入日志 | 《性命圭旨》研讀

《性命圭旨》~導讀(四):本書特點

節錄自~傅鳳英注譯,三民出版。

 

《性命圭旨》~導讀(四):本書特點

 

首先,圖文並茂、形象直觀的形式有助於人們進一步了解玄冥難測的內丹學義理,使得內丹學進一步通俗化、普及化。《性命圭旨》在形式上一反唐宋以來單純以文字傳道的傳統,大量採用以人體自身為基礎的插圖和文字結合的形式來形象直觀的展示內丹道關於藥物、鼎爐、火候等的實質內涵及功理、功法。這一形式的開創給後世留下了深遠的影響,清代以來的許多內丹經典都採用這種圖文並茂的形式,好多甚至直接照搬《性命圭旨》的插圖。

 

  其次,「掃諸譬喻,獨露真詮」的特點有利於將內丹由以前的隱秘之學變為公開之學,有利於內丹學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我國歷代的丹經卷帙浩繁,但真偽並存。自古就有「至人難遇,口訣難聞。」之說。真正的修道典籍一方面為防止非人得之,欺世盜名,害人禍己;一方面怕洩露天機,招致天譴,因此關鍵之處「多為譬喻隱語,使學者眩目惑心,以致中途退步。」而對於初入道者,往往疲於究竟而最終難窺其真面目,甚至誤入邪途而走火入魔。自元代以來,內丹大師就開始改變這種做法,對內丹學進行公開討論。《性命圭旨》一書繼承這種做法並將其推向極致。為使「後之有志於道者,再不為丹經所惑。」《性命圭旨》大破以往的戒規禁律,「剪除繁蕪,撮其樞要,掃諸譬喻,獨露真詮。」將千古內修之秘訣,披露筆端。特別是有關內丹修煉的藥物、火候、時機、功夫等,以往的丹經往往是秘而不宣,重重設譬,一般人讀起來如墜雲裡霧裡,摸不著頭緒,《性命圭旨》對這類的問題都做了具體公開的討論。

   最後,《性命圭旨》在繼承內丹前輩的基礎上,綜合了佛家特別是禪宗解脫論、儒家的心性論等,使得內丹學理論進一步深化。《性命圭旨》將傳統的性命雙修基礎的「三關」修煉擴展到四個階段,在「煉神還虛」的基礎上加了「煉虛合道」這一個環節,並以最後打破虛空、與道合一作為最終的超越境界,進一步拓展了內丹道的終極境界。同時,作者在論述內丹道時,特別注重參證佛理及儒家典籍文獻。例如書中多處引用和肯定佛家禪師、高僧,如空照禪師、智覺禪師、海月禪師等有關煉心方面的言論。在論及內丹修行的功夫時,配有(行禪圖)、(立禪圖)、(坐禪圖)、(臥禪圖)等插圖,這就承認了行禪、立禪、坐禪、臥禪的佛家禪修功夫與內丹修行有異曲同工之妙。書中還廣引《金剛經》、《法藏經》、《華嚴經》、《維摩經》等佛教重要經典的思想,以佛證道,以佛教義理來切合內丹道的證道功夫。對儒家的經典文獻,作者也很有研究。書中大量引用先秦古籍,特別是道家典籍中道論思想以及宋明儒者的心性論來論證內丹道理論。總之,作者這裡的「三教合一﹁決不是表面的簡單的合一,而是在深層義理上達到合一。 

1:12 | 添加评论 | 固定链接 | 写入日志 | 《性命圭旨》研讀2007/9/9

《性命圭旨》~導讀(三):思想淵源

節錄自~傅鳳英注譯,三民出版。

 

《性命圭旨》~導讀(三):思想淵源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即強調以術證道。道家方術雜而繁多,其中丹道便是諸多方術中較為重要的一種。丹道包括外丹道和內丹道,《性命圭旨》論述的是內丹道。內丹道或內丹煉養術在我國古代源遠流長,其起源可追溯到道教產生以前。

 

內丹學的文化淵源可溯源到道教產生以前的仙道方術和各家學說。原始宗教中古人在進行祭祀、驅病時使用的一套諸如針砭、導引、行氣、吐納、輕歌曼舞等動,以及包括各種姿勢的行氣導引動等各種古代煉養方術,成為內丹術可以溯源的最樸素形態,是內丹學實踐探索的源泉。另外,先秦時期的《老子》、《莊子》等著作是為內丹的理論和功法奠定基礎的著作。道教自東漢產生之後,吸收和凝煉了大量民間煉養之術,因此其修煉方術顯得雜而多端,魚目混珠,真偽難辨,其中丹道便是諸多方術中較為重要的一種。

 

道教外丹道到唐代,慢慢由盛而衰,由於內外機緣成熟,丹道學開始出現由燒製外丹向人體內煉轉變的趨勢。內丹道發展在進入宋代以後,開始深入吸收融合佛、儒兩家修心煉性的理論成分,在性命雙修的原則下,結合不同的修行者,出現了許多不同修煉途徑及各種流派,理論和功夫均逐漸達到了較高的層次。道家「內丹術」在這段時間中,無論在理論還是功法方面都進一步完善。

 

進入明代以,道教更加走向世俗化,內丹道的流傳更加廣泛,在社會中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當時在社會下層傳授內丹學的主要是經過南北合流之後的全真派,內丹道的各派在當時已趨向各派合流,基本上統一到全真門下,這時的全真道是道教各派綜合的產物。《性命圭旨》一書正是在此背景之下,承繼當時丹道發展的合流之風,綜合各家各派之長,融合三家相通之說,拒斥各種旁門外道,化廋辭隱語為通俗,變隱秘之學為公開探討,對正本清源、排除誤解、步入正道舖平了道路。另外其中圖文並茂、形象直觀的形式有助於人們進一步了解玄冥難測的內丹學義理,也對內丹學的普及化和通俗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12:56 | 添加评论 | 固定链接 | 写入日志 | 《性命圭旨》研讀2007/9/8

《性命圭旨》~導讀(一):作者及書名 & 導讀(二):本書結構

節錄自~傅鳳英注譯,三民出版。

 

《性命圭旨》~導讀(一):作者及書名

 

《性命圭旨》,又稱為《性命雙修萬神圭旨》,相傳是明代中期出現的一部專門論述道教內丹學的經典。像大都數道經一樣,此書著者不詳,托為尹真人高弟子所著,因此有關《性命圭旨》的成書年代以及著者也都一直是個懸案。

 

  根據此書前附有的康熙年間刊行時尤侗作的〈序〉、余永寧於明萬曆乙卯年(西元1615年)所寫的〈刻性命圭旨緣起〉以及仁文主人鄒元標為此重刻寫的〈題尹真人性命圭旨全書〉這三篇序,應該說,此書成書年代最晚在明代,在有代萬曆年間就已經在社會上流傳開來。但它的廣泛流行,卻在清代。關於此書的作者,各篇序中圴只提一句是「尹真人高弟子」,至姓名卻不得而知。其師尹真人,也不知是何許人。書中〈邪正說〉中有一段話:「幸吾師尹真人出,欲續大道之一絲,以復無名之古教於是剪除繁蕪,撮其樞要,掃諸譬喻,獨露真詮,標摘正理,按圖立象。」第一節口訣(涵養本原救護命寶)中有一句話:「昔尹師指出修行正路一條,叫人打從源頭做起。」第九節口訣(本體虛空超出三界)中也有一句話:「直到吾師尹公者出,以其夙植靈根,更得教外別傳之旨。」均提到尹真人,但有關尹真人的事跡和作者自身的情況,都沒有提及。根據書中的思想及引用的文獻,作者對於儒道釋各家學說均有較深的造詣。作者廣微博引,對道家各家丹經和儒佛主要經典都很熟悉,對儒道佛各家理論精髓都有很深的研究。據說還有另外兩部傳世丹籍,如《尹真人皇極圖闔闢仙經》、《尹真人寥陽殿問答編》也是出自尹真人或其弟子之手。

 

    「性命」是中國傳統哲學的一對基本範疇,儒道各家談性命,但各家解釋不盡相同。道家的性命思想成為道教性命理論的基礎,是道教內丹學的核心思想。內丹學對性命二字探討最為深刻,一般以氣為命,以神為性,故性命指神氣。內丹學以性命雙修為基本工夫,以盡性了命為修煉的終極目標,因之又稱為性命之學。《性命圭旨》全名為《性命雙修萬神圭旨》,重在闡述性命雙修秘訣,因此名之「性命雙修」。「圭旨」一般理解為與「圭臬」相近,是準、規範的意思;清初文學家尤侗對「圭」字解釋則別有新意,他認為「圭」字由上「土」下「土」二圭相合而成(五行中的「土」,丹經中稱為「意土」、『真土』,代「真意」也叫做「媒」、「黃婆」)這兩個「土」都是指人真意而言,而「真意」一說是全書的「精要」。尤侗可能是受了《性命圭旨》中〈真土根心說〉的啟發無論如何,這種解釋倒是切中了本書的要旨。「萬神」兩字則說明此書並非一家之言,而是集各家大成者。書名簡稱《性命圭旨》,可見是對其涵義的濃縮。本書就是以性命雙修為圭旨,融儒道釋三教內修要旨於一爐,集性命雙修玄理於一帙,博採眾家之說。書中首標〈三聖圖〉以詩贊老子、釋迦、孔子三聖,有明顯的三教合一的思想特徵。

 

 

 

 

 

 

節錄自~傅鳳英注譯,三民出版。

 

《性命圭旨》~導讀(二):本書結構

 

本書主要借助諸圖說,以圖配文,闡述內丹修煉的基本理論和功法。全書四卷,文字及圖文相配四十六篇,插圖五十四幅。全書按《周易》的元、亨、利、貞分排為四集,從頭到尾成一個整體。

 

元集為總論,該集總結了內丹學有關原理及方法。闡述了各種內丹功法的術語和基本思想,概括介紹了內丹學的理論要旨。本集插圖九幅,文字六篇,內容包括道、性命、死生、邪正等內丹學的基本理論以及藥物、鼎器、修煉及結丹飛升籌內丹修煉的主要程序節次。

 

享、利、貞三集為性命雙修的九節口訣次第解說,詳細講述了內丹功法「築基煉已、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的全部過程,歸集眾家功法和口,從實際修煉的先後次序入手,循序漸進的介紹行立坐臥四式的基本功理功法,將仙家修煉步驟和方法,做了系統全面的介紹,內容前後相貫、理法兼併、充實而詳盡。

 

享集介紹了內丹修煉功夫的前三歩,即:①涵養本原救護命寶;②安神祖竅翕聚先天;③蟄藏氣穴眾妙歸根。另外作者還對「玉液煉形」之法及胎息法作了較為詳細的介紹。

 

利集介紹了中三節,即:①天人合發採藥歸壼;②乾坤交媾去礦留金;③靈丹入鼎養聖胎。這集重點是對火候問題作了專門討論。

 

貞集介紹了後三節,即:①嬰兒現形出離苦海;②移神內院端拱冥心;③本體虛空超出三界。這三節屬內丹修煉中較高層次,開始由有形進入無形。

 

九節功法,圖文並茂,形象直觀,尤其是通過圖像的直觀演示和引導,有助於更深入了解。每節附有口訣,旨在竭力把內丹功法通俗化,讓一般人能夠接受,使「後之有志於道者,再不為丹經所惑。」 

12:11 | 添加评论 | 固定链接 | 写入日志 | 《性命圭旨》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