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海洋生物图片:那年一切改变 ——中新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9:53:13

那年一切改变

2011年12月13日 15:49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宋美龄在二战期间访问美国,为争取西方对抗日的支持在白宫发表演说。公务之余,她去母校、地处马萨诸赛州的威斯理女子大学访问。几年前我去那里研究查档,发现当年教育专家、新闻媒体和上流社会关注的不是战争风云,不是中国内政,也不是校友往事,而是蒋夫人竟然身穿长裤,而不是裙装。

  当时我腹诽美国人“小题大做”,近日看到一本有关美国妇女史的畅销书《当一切改变》,才恍然发现她们在争取自身权益方面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和我们对美国女权主义盛行,妇女独立强硬的想象不同,作者盖尔?柯林斯(Gail Collins)写到:1960年美国女人需要“男主人”书面作保才能获得“信用”,从银行贷款。

  普遍的社会期待是她们在22岁以前结婚,生了孩子之后就停止工作,任何和外界发生关系的事务都交给丈夫打理。有的已婚妇女甚至从来不知道怎么开支票,怎么和别人打交道,更不用说在职场和男性竞争了。

  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女子,特别是中产阶级家庭的,不复殖民地时代勤苦独立的妇女模样,而被捧为“家中的天使”,“道德的表率”。妇女被固定在“全民偶像”的台座上,貌似高高在上,实际动弹不得。她们不能和男性竞争,不能经济自立,不能挑战男性权威独立行动,甚至不能在公众场合穿长裤:有位去法庭为老板交罚金的女秘书就因为没穿裙装,被法官轰了出去。

  当然,劳动阶层妇女无福享受“全职太太”的待遇,必须出外工作,养家糊口。可是社会舆论鼓吹维多利亚时代“贤妻良母”的规范,声称女人只有在家中才能获得幸福。这种对于女性的压抑除了造成不少表面美满实则危机重重的家庭,也导致了妇女维权运动的兴起。

  60年代兴起的美国民权运动为女性提供了舞台,让她们参与组织群众,与国家机器对抗的活动,培养了一批与以往“闺秀派”领袖不同的女界精英。这些女子直面暴力,反抗歧视,争取同工同酬、政治参与、职场平等、乃至70年代的性解放,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妇女争取越来越多的权益。

  作者也指出,妇女运动不但要面对社会上位高权重的男性的阻力,还要应对种族矛盾、阶级冲突,每一个胜利都来之不易。

  可是,当80、90年代到来时,美国女性似乎已经忘却了这段血泪历史,不但把女性权益视为理所当然,而且还有人一改初衷,不再重视女性拥有独立的事业。书中引用最新研究证明,美国女人现在依旧面临很多挑战。申请大学,因为男生少于女生,女生必须成绩更加优秀才被录取。

  职场上,只有单身女性才有望和男同事一样被提拔、加薪。家庭里,“平均分担家务”有名无实。作者最后说到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中的两位女候选人:共和党的萨拉?佩林(Sarah Palin)和民主党的希拉里?克林顿(Hilary Clinton),用这两个年龄相当的政界大人物的经历进一步凸现了她们在职业妇女和母亲两个身份之间的挣扎。

  作者综合书面资料和口述历史,呈现给读者50年来美国妇女成长之路上的风雨,内容涉及政界、军队、经济、家庭、工作、通俗文化、时尚和性文化各方面。她说自己要把这些年的政治风云和美国女人的个体经验结合起来,讲述她们独特的故事。

  为此,她率领一帮手下,对100多位年龄从二十出头到八九十岁的女子进行了深入访谈,最后汇编成这本长达400多页,亦庄亦谐、笑中带泪的著作。美国妇女目前的困境,柯林斯说,是妇女解放运动还是没能解决女子事业和家庭之间的根本冲突。相形之下,长裤或者裙装的时尚倒是小节了。

  (摘编自香港《大公报》 文/冯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