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做了这个撅腚:三谈声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3:27:04
三谈声韵——谈诗说韵(八)

我曾以两篇文章侃过声韵。因是“观点”的宣示,并非“常识”介绍,难免挂一漏万。本文再对韵脚、韵部、新旧韵等声韵范畴的概念作某些补充性议论,仍然是“借题发挥”以宣示个人观点。以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首诗词的格律(格式),包括了字数、句式、平仄、对仗要求、押韵等诸多要素。其中的平仄、押韵属于“声韵”范畴。平仄比较好掌握,旧韵四声的“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新韵四声的“阴阳”为“平”,“上去”为“仄”。押韵是指韵脚字必须是相同“韵部”(也有通相邻韵部)的字,否则就“出韵”了。

律诗除了第一句外,一般是两句(指自然断句)一个韵脚,最后一个字便是。长律尽管有中途换韵的,仍然是两句一个韵脚。词有时几句一个韵脚,有时句句押韵,有时也换韵。至于哪个字是韵脚,格律有规定。

为直观起见,做一个实例练习。比如见到窗外大雨如注,有了感想,打算写一首平起平收、首句入韵的“七言绝句”。查格律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一、二、四句最后的平是韵脚)。提笔写了“乌云盖日雨淋漓”,这个“漓”字可就定了韵,那后面的两个韵脚应该用什么字?如果是新手,就要查韵书。喜欢旧韵的,可使用《平水韵》。经查,“漓”字属于“支”韵。那么后面的韵脚就必须在支韵部去找。如:“乌云盖日雨淋漓,淅沥声声润百枝。万物由来皆有度,适时而止免生悲。(此处例句引用我的朋友梅子诗作)”韵脚准确,整首诗便朗朗上口了。

有朋友说,我的天哪,为一个字找昏了头,还是没找到在哪个韵部呢!比如一个“根”字,把同音字、近音字找遍了就是没有,结果跑到“元”韵里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还有,“冬”和“东”、“鱼”和“虞”,以及仄声的“送”和“宋”、“御”和“遇”、“啸”和“效”,怎么又不在一个韵部呢?就是上面例句的“漓、枝、悲”按今天读音也不同呀?这就是新旧韵的区别。例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斜”读“xié(邪)”,怎么和“家”字押韵的?不错,按现在的读音,有些古诗名句也变得不押韵了。假如不按这么押,除了“通押”的以外,便是“出韵”了。作为新手,你又没有见过古人,你怎么知道古人的准确读音?当然,你要是老诗人,肯定没有这个困扰,长期训练让你闭着眼睛都能摸出来。然而,即使是高手,有些太尴尬的地方也在躲避,你见过用“元”去押“根”的吗?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字音的变化,主要在于现代汉语取消了入声,而分归于其他声部了。这样,我们在读近体诗的时候,就有读不出韵味的时候。

现代人写旧韵,比起古人难得多,这也是格律诗发展的障碍。毕竟做诗之人不都是文字学家,也没有必要逐字考证古音读法,大家凭仗一本韵书去“求同存异”,其间的“酸”气不言而喻。如果不熟悉旧韵韵部,找来找去,心存的一点“诗意”可能早跑到了九霄云外去了。很多新手学格律诗词就败在这一关!

有没有好办法突破?有。就是用现在的读音去写,即所谓用新韵。汉语拼音有35个韵母,韵母中开头的i、u、ü,称为韵头;韵头后面的元音部分称为韵腹,它是韵母发音的主部;韵腹后面的辅音部分,即n、ng,称为韵尾。韵腹加韵尾合称韵身。有的韵母没有韵头,只有韵身。有的韵母没有韵尾,韵腹即是韵身。韵身相同的字,读起来是和谐统一的,因而是押韵的。按“同身同韵”一归纳,只剩十几个韵部了,比起平水韵的一百零六韵简单多少?最方便之处是不必查韵书,只要按普通话字音后半截一样,绝对不会出韵。

有这么好的“办法”为什么不用?这里有一个误区,那就是用新韵不符合“格律”!其实,格律与押什么韵完全无关,就像“我写文章”这个句子,它的句法是主谓宾,这是“格律”,至于是用北京音还是上海音读写,与句法没有任何关系。放下这个包袱,大胆使用新韵,一切就海阔天空了。

上面说的新韵,是目前通用的《中华新韵》。还有一个《诗韵新编》,比《中华新韵》复杂一点,而与平水韵又接近一点,照样可以作为新韵的规范。我的观点,用新韵去适合既定的格律,不仅不破坏格律,还会继续让这一美的格律大放异彩。它符合现代人的阅读和诵读实际,是格律体在新时代发展的“生长点”。

那么,我是不是排斥用旧韵呢?当然不是。就像毛笔书法,作为一种艺术,有她自身的规律和价值,永远是高雅的艺术。用旧韵创作格律诗,是件很崇高的事情,并且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她。然而,在你刚刚练字的时候,非要追求行款和布白,是否缘木求鱼?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并不存在贵贱之别。象珍惜文物一样来珍惜我们的古声韵格律体,是做研究,或者是传承一种文明。作为爱好者,为了便于当代人的诵读和写作,我们还是应大力提倡新韵。脱离社会实际的追求,便会形成人为的生涩,反而连押韵也做不到了,那恐怕不是我们的意愿。

 

随附拙诗一首,博朋友一笑,以调剂枯燥。
   【七律】秋
   中秋过后怯重阳,未罩云烟野自茫。
   候鸟离巢惊落叶,寒蝉噤语畏严霜。
   凭窗雁去心何绪,释卷诗成意不狂。
   暗向瑶琴吟旧曲,春晖未报总堪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