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东现代文:旧中国一穷二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7:52:26

导语: 高考制度使教科书成了中国孩子们的“圣经”,但如果有一天,当他们发现圣经的一部分正让事实埋藏在白纸黑字之外,会有怎样的困惑?事实上,在中小学课本上,我们就曾读到这样的内容:旧中国一穷二白,工业落后,连火柴、铁钉都要从国外进口。那么,旧中国数以百万计的工人阶级究竟在做什么?[评论]


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的教科书,在论及新中国工业起步时,总是不忘提及“一穷二白”、“洋火洋钉”:

“在旧中国,火柴铁钉都要从外国进口”
例一,学生们从小学政治教材中就会学到:在旧中国,我国的工业相当落后,很多东西我们都不能自己制造,只能用外国人制造的产品,甚至连火柴、铁钉都要从外国进口,因此在这些物品的名称前面都加了一个“洋”字。(《品德与社会》6年级上册第68页,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为什么“许多东西都带一个‘洋’字”?
例二,初中历史教材再度强调了“洋火洋钉”问题: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总的来说是很薄弱的,甚至连老百姓的日用品都要从外国进口,因此许多东西都带一个“洋”字。“洋火”其实就是我们日常所用的火柴;“洋油”就是用来点灯的煤油;“洋灰”就是盖房子用的水泥;而“洋钉”就是钉木板用的小小的钉子。(《中国历史》8年级上册第103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当时的中国“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
例三,初中历史教材还摘选毛泽东一九五四年六月十四日所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一文的内容,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描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中国历史》8年级下册第18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例四,高中历史教材又对当时的经济情况进行了总结: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国内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必修2》第50页,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调查
1.您对教科书中提到的“洋火洋钉”、“一穷二白”等内容还有印象吗?
有。
没有。
说不清。
2.您当时对教科书上这部分内容持什么态度?
教科书上写的自然是真的,影响到了对历史的认识。
没什么印象,当时记下来只是为了考试。
印象很深,不过当时对真实性就有怀疑。
3.您现在对“一穷二白”问题持什么看法?
说是“一穷二白”一点也不过分,当时就只能造桌子椅子、茶碗茶壶。
说是“一穷二白”只是在程度上有夸张,当时工业虽然能够造不少产品,但尚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说是“一穷二白”是宣传用语,旧中国在轻重工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
说不清。

中学历史教科书某页

初读起来,先辈们筚路蓝缕建设祖国的精神令人异常感动。但不会有太多人会意识到,现行教材提及这段历史时存在着问题——在新中国工业起步之前,中国真的是“一穷二白”吗?

“中国火柴大王”刘鸿生
1879年,广东佛山就出现了第一家中国人自己开办的巧明火柴厂。1920年11月,刘鸿生创办“鸿生火柴公司”,1930年时年产销量已占全国的22%。1934年,他又兼并了长江沿岸7家火柴厂,成立了大中华火柴公司,资本激增至365万元,年产火柴15万箱,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火柴公司,刘鸿生也被称为“中国火柴大王”,并涉足水泥行业。1949年,他一度远走香港,后来在周恩来的感召下返回大陆。1956年,官方实行公私合营政策,刘鸿生名下的企业改行公私合营体制。
国产水泥长期垄断中国市场
1906年,周学熙筹建中国第一家水泥厂“启新洋灰公司”。由于产品质量优异,中山陵、上海外滩、上海邮政总局等民国知名建筑都选用启新公司的“马”牌水泥建造,建国后的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等新中国“十大建筑”也同样使用启新“马牌”水泥建造。经过几十年风雨,这些建筑大部分完好无损。而启新公司的“马”牌水泥与刘鸿生名下的“象”牌水泥、以及南京中国水泥公司的“泰山”牌水泥一起,长期垄断了民国时期的中国水泥市场。建国后,毛泽东于1954年4月22日视察了启新公司唐山水泥厂,启新公司也与刘鸿生火柴公司一样,实现了公私合营。

晚清与民国:可造枪支大炮军舰飞机
清末,洋务派集中国家力量发展军事工业,在短时间内开办了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等近代军工厂,以及汉阳铁厂等配套工业,让中国获得了枪支、大炮、轮船等装备的制造能力。在甲午战争前后,江南制造局就成功量产了120mm、150mm口径舰炮,福建船政局也造出了全钢甲战舰“平远”号。辛亥革命后,福州船政局又于1919年8月造出了中国第一架双翼水上飞机“甲型一号”,此后又造出了双座教练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等17架飞机。
抗战时国民党武器自给
抗战军兴后,国民政府的兵器生产能力更是得到长足发展,兵工署直辖兵工厂(不含修械所)为二十四个,在陆军常用的武器弹药中,仅凭国产就能完全满足消耗的有三大类(迫击炮、重机枪、各种榴弹),能够基本满足消耗的有四大类(步枪、轻机枪、枪弹、迫击炮弹)。从1939年到1944年,国民政府生产步枪364,0111枝、轻重机枪42,189挺、迫击炮8,441门(含60mm、82mm、120mm等口径)、掷弹筒91,098具、枪炮弹上亿颗,还造出半自动步枪、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等装备。直到1958年,新中国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赵尔陆还在国防工业电话会议中说:“我们工厂生产的冲锋枪,只打了十几发子弹,击针尖就断了,还不如阎锡山兵工厂生产的好。”
解放前共产党也能造枪造炮
而在中国共产党方面,“我国人民兵工的创始者和奠基人”刘鼎是军工方面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早在1933年就为红军造出了35mm迫击炮和炮弹。在抗战期间,刘鼎又应彭德怀的要求,成功研发出“八一式”步马枪及掷弹筒,让八路军拥有了可与日军抗衡的步兵火力,以至于日军瞎咋呼“八路军在太行山上兴建了现代化兵工厂,拥有先进设备与外国专家。”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业基础转移到了当时国内工业最发达的东北地区,毛泽东在1947年7月10日给各解放区的《一年作战总结及今后计划》指示中,高瞻远瞩地指示负责东北工作的林彪、罗荣桓:“东北军事工业应全力接济关内,目前开始的一年内,你们必须用大力建立大规模军事工业,”。东北军工体系的建立,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粟裕大将不无感慨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要感谢山东老乡的小推车和大连的大炮弹。”
旧中国重工业若干个第一:海陆空无所不包
中国第一辆汽车“民生牌”1931年出厂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龙号”1881年出厂
中国第一架飞机“甲型一号”1919年出厂
中国第一台柴油机“烧球式”1915年出厂
中国第一艘全钢甲战舰“平远号”1888年下水
中国第一艘轮船“黄鹄号”设计图(1867年下水)

为何历史教科书除了极个别例子以外,对以上史实总是按下不表呢?我们无从得知。不无巧合的是,毛泽东在建国后曾对“一穷二白”问题多次定调:

"我们一为‘穷’,二为‘白’”
“我曾经说过,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从发展的观点看,这并不坏。穷就要革命,富的革命就困难。科学技术水平高的国家,就骄傲得很。我们是一张白纸,正好写字。”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七卷
“许多东西我们都不能造”
“现在,我国又不富,也不强,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我国是个大国,但不是富国,也不是强国。飞机也不能造,大炮也不能造,坦克也不能造,汽车也不能造,精密机器也不能造,许多东西我们都不能造,现在才开始学习制造。”
——毛泽东《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文集第六卷
“一个一穷二白的基地”
“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我们所说的大跃进,就是这个意思。难道这是做不到的吗?是吹牛皮、放大炮吗?不,是做得到的。既不是吹牛皮,也不是放大炮。只要看我们的历史就可以知道了。我们不是在我们的国家里把貌似强大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从基本上打倒了吗?我们不是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基地上经过十五年的努力,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也达到了可观的水平吗?”
——毛泽东《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毛泽东文集第八卷
工业是“是苏联替我们设计的”
“为什么要搞公私合营,要搞社会主义?就是为了便于把国家发展起来,社会主义比私有制度更有利于发展国家的经济、文化,使国家独立。我们在经济上是不独立的,大的机器不能做,精密的机器也不能做,只能做不大不小的机器。飞机才刚刚开始出厂,汽车才刚刚开始生产。什么国家替我们设计的呢?是苏联替我们设计的,我们应该同苏联合作。”
——毛泽东《同工商界人士的谈话》,毛泽东文集第七卷

新中国工业的发轫:苏联援建156个大项目
一一二厂(沈阳飞机制造公司)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洛阳一拖公司(洛阳拖拉机厂)

从上述几段话里,可以窥见毛泽东当时对中国工业的基本看法:“我们一为‘穷’,二为‘白’”,“许多东西我们都不能造,现在才开始学习制造”,“经过十五年的努力……达到了可观的水平”,“什么国家替我们设计的呢?是苏联替我们设计的”。但即便是毛泽东的看法,也因为实际需要被推翻了,中国“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的历史就很好地折射出了这一无奈:

中国第一艘万吨轮建于1958年?
1958年11月27日,由前苏联专家帮助设计,大连造船厂建造的“跃进”号货轮建成,排水量22100吨,载货量13400吨。大连造船厂特地制作纪念章,铜质镀金,红色珐琅彩,副章上铸有主题文字“第一艘万吨远洋轮纪念”。当时各大媒体也载文欢呼“我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下水”,竞相称赞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这一伟大成就。为了宣传这一重要的工业成就,邮电部于1960年12月15日发行特种邮票(编号T32,全套1枚)《中国制造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画面为“跃进号”航行在大海中的英姿,船头有“跃进”二字。
中国第一艘万吨轮建于1960年?
但仅过了三年,在1960年4月15日,又一个中国“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东风”号在江南造船厂的船台下水了。如果读者对同时存在两个“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感到疑惑,可以仔细阅读当天《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报纸的头版头条,不难发现这一个“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前边多了一个定语——“自行设计”。为何会特别强调“东风号”是“自行设计”的呢?回顾历史,1960年正处于中国与苏联交恶时期,“苏联替我们设计的”第一艘万吨轮当时自然是不好意思提了,由于“跃进”号在首航中便触礁沉没,以后更不好意思再提了。
中国第一艘万吨轮建于1920年
以上就是新中国“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的故事。事实上,早在1920年,建造“东风”号的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造船所,就造出了中国第一艘万吨轮,而且还不只是一艘,而是美国政府订造的四艘:“官府”号(Mandarin)于1920年6月3日下水;“天朝”号(Celestial)于1920年8月3日下水;“东方”号(Oriental)于1921年2月23日下水;“震旦”号(Cathay)于1921年5月26日下水,四艘船的规格均为载重量10000吨、排水量14750吨。据《江南造船所纪要》称:“船壳、锅炉、烟箱等由富有经验之匠目甘(火肃)初、李庆祥等包工承造,木作工程由何祖康、庆瑶等包工承造,机器、轮轴等件由本所机器厂制造。”这四艘船完工后均开赴美国交付,直至二战时仍在美欧航线上使用。

三艘“中国第一艘万吨轮”时隔四十年下水
1958年下水的“跃进号”
1960年下水的“东风号”
1920年下水的“官府号”

1920年美国驻上海总领事克银汉(E.S.Cunningham)在“官府”号下水典礼上的演说,正好可以作为本文的结语:“江南造船所今既能造成美 国引来宾所定四大船之一,则前所云中国不能造大船之说实无根据,因一国之成功全在其出产力之大。”至于教科书中“旧中国工业相当落后”之类的论断,您现在又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