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动态时钟桌面壁纸:《我的文集》(花甲篇)(电子版)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4:03:40
《我的文集》(花甲篇)
(电子版)3
第四编  特殊的战斗(回忆录)
特殊的战斗(电子珍藏版)
特殊的战斗——(一)大战钢铁运动(2009-11-24 08:11:59)
特殊的战斗
——记我在人生中的几次经历
我与共和国是同龄人,又名为“解放牌”。我们这一代人虽然没有经过革命战争年代的炮火连天和抛头颅洒热血那样艰苦卓绝的斗争,但是回想起经过的几件事情觉得还是很有点战斗气氛。我把这几件有战斗气氛的事情,起名为“特殊的战斗”。
毛泽东主席早在1917年《奋斗自勉》的日记中写过这样的话: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些生动的语言和哲理,尽管曾被一些人误解过,但我一直认为,是很经典的智人之言,伟人之言。我认为毛主席的远见和魄力,至今和今后多少年都不会有人超过,他的影响会至远至深。毛主席一生中在战略上藐视,在战术上重视及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地体现了他坚持奋斗的其乐无穷之中。
我们很幸运地出生和生长在毛泽东时代,我们很光荣和自豪地是亲自参加过毛主席组织和指挥的“特殊战斗”。毛主席的“奋斗”精神激励了我的一生,我将永远难以忘怀。
(一)大战钢铁运动
1957年11月,毛泽东曾提出要在15年左右时间在钢铁等主要工业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的口号。在“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下,钢铁生产指标越越高。1958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三年。这一年北戴河会议正式决定并公开宣布1958年钢产量为1070万吨 ,比1957年翻一番,号召全党全民为此奋斗,开展空前规模的大炼钢铁运动。主要做法是:1、各部门、各地方都要把钢铁生产和建设放在首位,为“钢元帅升帐”让路;2、各级党委第一书记挂帅,大搞群众运动,大搞土法炼钢;3、对原有企业的生产能力不断追加投资;4、商业银行全力支持工业大跃进。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钢铁工业是整个工业的基础,是整个工业的纲,是整个工业的元帅”,要其他部门“停车让路,让钢铁元帅升帐”,提出“全力保证实现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10月份形成全党全民大炼钢铁的高潮。全国上下几千万人,不分行业,不分男女老幼,一哄而上。在钢铁生产上的劳动力由7月份的几十万人,逐步递增到10月底的6000万人,年底达9000万人。连中南海也建了一个小高炉,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也在百忙之中去炼铁。在那个年代,钢铁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强弱的主要标志,也是军事实力的象征。为了迅速崛起,实现在短时期内“赶超英美”、扭转“一穷二白三挨打”的局面,以“大跃进”、“放卫星”的速度,大炼钢铁。由于无法具备科学的炼钢条件,土高炉遍地开花,10月份全国农村土高炉由7月份的3万多座猛增到数百万座。由于原料缺乏,群众把许多铁制生活用品拿去做原料,一窝蜂拥到山上砍树木,烧木炭。用以代替焦炭。结果,国庆节前产生了一批钢铁高产“卫星”。
为实现指标各地展开伐木土法炼铁的群众运动。当时各县各乡搞许多点,无偿地把农村人力和物力调到一起会战。学校被调配参加大战钢铁的劳动。学校基本处于停课、半停课或半工半读状态,因为教育方针说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经过四个月的奋斗,1958年12月19日党中央宣布,“1958年我国人民夺取1070万钢铁的大战已告捷。”提前12天完成钢产量翻番任务,钢产量为1108万吨,生铁产量为1369万吨。
有一首歌反映了当时的情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加紧奋战四个月,钢铁开花红似锦,行动起来鼓干劲,干部上前线,带头前进,加强协作,力量无穷,土炉洋炉,钢水奔腾,总路线照亮人心,要为祖国立功勋,钢产任务翻一番,今年产钢千万吨。
据说,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所炼300多万吨土钢、416万吨土铁不能用 。全民大炼钢铁运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严重削弱了农业,冲击了轻工业和其他事业,造成国民经济比 例失调,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估计炼钢铁在全国约损失200亿元。
当时,我才11周岁。我刚上村外桑湾小学就参加了这次运动。我们的任务,开始在兑镇的水峪沟里刨铁矿。后来到官窑岭抬炭炼钢。那时,我们吃住都在工地。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是侯老师。他带领我们,我记得他脸上有麻子。现在他已经成了故人了。我们班有不少同学,由于在外时间长了,没有回家,有的请假要回家,有的回不去还要哭鼻子。我是没有请假,也没有哭。我还做哭鼻子的同学的工作。侯老师还为此表扬了我。还是后来,老师主动安排我回去了一趟。我记得是和我们班的偏店村的杨富文同学一块回去的。(可惜,富文现在已经不在了,是后来在地方煤矿出了事故死了,可惜了。) 我们在回家的路上,他因肚子饿,吃了农业社的白菜心。后来,大鸣大放时,他还自己作了检查。我记得,我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次运动中去的。我们家在家的六口人,除了我母亲和两个小的弟妹外,我父亲和我在中学的一个姐姐都参加了大战钢铁的运动。年底,我和我父亲都被评为“钢铁奖”。我记得,年底时,我和我父亲都各拿回一张奖状和一条印有“钢铁奖”的白毛巾。我很高兴我第一次参加“特殊战斗”,就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我看过网上对于“大战钢铁”的评价,多数认为是“劳民伤财”的做法,是毛主席“左”的思想的一个举动。我不完全赞同这些说法。我认为,“大战钢铁”从物质上是有一些损失,从政治和精神上看,收获是很大的。一是看当时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决策不能离开当时我国的实际情况。当时在国内钢铁少的情况下,突击搞一次“大战”是必要的。二是我们的“大战钢铁”群众运动,多了一份钢铁,对于当时的外国帝国主义和盘居台湾的“要反攻大陆”的蒋匪帮是一个很大地打击。三是从政治上讲,当时中国有这么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有这样的“铜墙铁壁”,是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这是中国人民力量的体现。如果退回到三十年代,日本鬼子敢对中国下口吗?四是当时中国解放不久,生产力还是低下的,如果中国再没有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国能够维持多久? 五是我们看问题不能绝对化和不能离开当时的情况。如果认为从1958年我们可以不搞“大战钢铁”,而是应该搞“三自一包”和“改革开放”,可能中国会更好。那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那就没有毛主席的领导了,那可能就成了别人领导了。如果是这样,中国的工人农民是不会答应的。我赞成有一位网友说的,“难忘的年代,造就了一批国家栋梁”啊。
(二)文化大革命运动
说到文化大革命,这是众所周知的。说是众所周知,是说曾经参加过文化大革命运动的,才是真正的众所周知。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出生的人,也只能说是听说了。或说是看了官方和有些人的评说知道一些了。
说到文化大革命,也只能是按官方的口径了。按官方说: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政治运动”。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有的人看了这些,只能说:文革的评价只能由历史评判了。我太赞成这种说法了。我觉得,现在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作结论还太早。何况中央的这决议是在当事的领导人主持下作的。这里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一定不可人云亦云。文化大革命的真正意义,也可能在多少年之后才能说清楚。马克思讲到“巴黎公社”时说,原则是永存的。我想,对文化大革命,是否也可以这样说。
我也是文化大革命的参与者。我的看法未免也是有偏见和局限性的。但是,我还是愿意亮出来,供历史的检验。我是1966届高中毕业生。由于文化大革命,使我们失去了考取大学的机会。我记得当时我们已经填写了报考大学的志愿。我的第一志愿是“清华”和“北大”。当我们正紧张地复习功课时,社会上开展了批评“三家村”和有关电影。后来根据《五?一六通知》,开展了对“四家店”的批评。5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设立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同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随后,北京的“红卫兵”来学校串联。学校也成立了“红卫兵”组织。上级还给学校派了工作队。我就是学校的第一批“红卫兵”。这时的“红卫兵”还是很听话的。
主要是有组织的批评“三家村”和“四家店”。我当时是班里的团支部书记,我还建议把我们班改为了“闯将班”。有时结合学校给个别老师写了一些大字报。我记得,有次我对一位老师发了脾气,学校的工作队长还地批评了我。工作队撤走后,我还当了一段时间的学校“文革”主任。工作队长对我的这次批评教育了我,使我在整个的“文革”中都没有发生过激行为。
我记得,学校只有“红卫兵”的时候,到后来,参与了社会上的活动。也只是写一些大字报。那时,从中央到地方,人们喊“打倒刘邓陶”“打倒卫王王”“打倒刘陈刘”。我是谁也不认得,跟着瞎喊。那时,我才19岁。这年国庆节前后,我作为学校的一名代表参加了地区组织召开的“学习毛主席著作代表大会”。10月底至11月初,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到北京的活动。11月2日,我们到北京的师生在天安门广场上见到了在城楼上的毛主席。当时,我们感到很高兴和幸福。
特殊的战斗——(二)文化大革命运动2
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后,全国掀起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狂潮。我记得,当时说我们“红卫兵”的矛头没有对准“走资派”,犯了“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方向性错误,是“保皇派”。学校的“红卫兵”组织一下子就垮了,随及自发成立各种“造反派”“战斗队”等组织,同时开始了“大串联”。从这时候,就有了社会上说的“派性”。我不当“红卫兵”后,就参加了同学们的“破私立公战斗队”。又有“造反派”组织说这也是“老保”,要砸我们的组织。我从省城串联回来后,我和另外一位同学成立了“反修战斗队”。我俩的任务是宣传毛主席的最新指示,不参加地方的派性。当时,我自己装了一部上耳机的“矿山收音机”,可以戴在耳朵上听。晚上,我听到中央广播电台播了毛主席的最新指示,我们就及时写了“热烈庆祝”的大标语,第一家张贴到学校里。有人疑问我们是怎知道的,我们说,是来自北京的消息。
后来,学校的“造反派”组织就开始了“打砸抢”。一是把学校房顶上的龙头打掉,有的人还把学校的大古钟砸了。说这是“破四旧”。二是揪斗学校的领导,叫批斗“当权派”。三是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的夺权活动。这时候,原来的“红卫兵”被“造反派”视为“老保”,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成立了“井冈山战斗队”“东方红”等组织,也参加社会上的夺权活动。我因为开始是学校的“红卫兵”头,我就没有在参加到什么组织,基本上成了“逍遥派”。当时我为了团结班里的一些同学,参加了他们组织的“牛鬼蛇神战斗队”和“128战斗队”。也只是挂名,没有参加什么活动。到了1967年,我们家里困难的同学,就参加了社会的打工,赚一点吃饭钱。这些时候,学校里热闹的是“造反派”了。我们成了看热闹的了。
到了1967年底,学校开始征兵,我报了名,经过体检合格,于1968年农历2月参军。对于我来说,参加“文革”就算是结束了。后来,听说我们走后,学校和社会上武斗开始,并不断地升级。有的同学参加了武斗,被人打断腿的,也有落下人命,被判了刑的等。多数同学开始找就业门路,参加工作;有的回了村里当了民办教员,有的当了农民。
特殊的战斗——(三)文化大革命运动3
(待写)
(三)冬季千里野营拉练

冬季千里野营拉练,是我1968年参军后,有战斗气氛的一次活动。也是我们的毛主席亲自批示下,部队的一项军事训练任务。
1969年下半年至1970年初,新疆、沈阳、济南、北京等军区的一些部队走出营房,进行野营训练。通过野营拉练,部队的野战生存能力明显提高。毛泽东充分肯定了这些部队野营拉练的经验。
1970年11月24日,毛泽东在北京卫戍区、关于部队进行千里战备野营拉练的总结报告上批示:“全军是否利用冬季进行长途野营训练一次,每个军可分两批(或不分批),每批两个月,实行官兵团结、军民团结。三支、两军者不在内。但大、中、小学(高年级)学生是否利用寒假也可以实行野营训练一个月。工厂是否可以抽少数工人(例如四分之一,但生产不能减少)进行野营练习。”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全军迅速掀起了大规模的野营拉练热潮,北方部队实行冬季野营拉练,南方部队实行夏季野营拉练。野营训练培养了部队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提高了部队在野战条件下走、扫、吃、住、藏的能力,增强了官兵团结和军民团结。
12月16日,新疆军区某师组织万余官兵进行冬季野营拉练。毛泽东同志看到该师进行冬季野营拉练的报告后作出了“这样训练好”的批示,要求全军“利用冬季实行长途野营训练”。北京卫戍区《关于部队进行千里战备野营拉练的总结报告》上报后,毛泽东批示:“如再不这样训练,部队就变成老爷兵了。”
当时我所在的部队(师部)驻扎在山西省大同县的周士庄。下属部队有在山西的,也有在内蒙古地区的。我记得,当时我们部队主要是进行国防施工,即打山洞。我们部队的冬季千里野营拉练是1971年冬季才进行的,也就是在林彪事件之后,一直搞到1976年,有五年的时间。
我记得我参加了四次。那时,我们从营房出发,一直北上,经丰镇到隆盛庄,驻训;再到集宁,即土贵乌拉驻训。然后,往西拐到凉城驻训;再往左云、右玉、杀虎口,达到云岗驻训;然后,在往南,达到怀仁驻训;最后,返回营房。由于是冬季,大同和内蒙古地区特别的冷。尤其是到了集宁,有时是零下30至40度。我们穿着四皮(皮帽子、皮大衣、皮靴子、皮手套),背着被包,还要背上几天的米袋。在雪地里行军。有时一天要走80至90里的路程。常常是早晨四点钟出发,在行军的路上吃饭。吃得是炊事班在行军锅里做的半焦半不熟的大米饭。睡的是专门有打前战的人联系的村里的民房。有时要和老百姓住在里外间。有时住在老百姓的柴草房。有时能住热炕,有时就是冷窑。住冷窑时,我们不能脱衣服,只是把裤子脱得盖住脚,身上盖着大衣,头上戴着帽子,放下帽耳子,戴着口罩,就这样睡。走了一天,脚下闯了脚泡,我们到了驻地,用热水泡了脚,随即拿针穿进头发,把泡刺穿,第二天就好了。我们行军,有时遇上下雪,真是“白毛呼呼”的。一个人真正成了雪人了。有时要过“风口”时,上级要求,不准队伍停下来,怕冻伤。
不管一天的行军有多累,到了驻地,我们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做群众工作。也就是为群众担水和扫地,或干一些其他事情。当地政府也做一些拥军的工作,即帮助我们解决吃住的问题。或搞一些文艺节目慰问。有时搞的很尴尬。有一次,记得我们驻训在凉城县,有一个学校组织了几名小学生为我们表演文艺节目。有一个小女孩给我们唱了一支歌,是革命样板戏《沙家浜》的选段。她指着我们唱:“你们这些忠义救国军,丧尽天良”。那小女孩唱得倒很好,要在台上表演,我们看,那就叫好了。可这是面对面啊。这那是在慰问,效果太不好了。她唱完了,我们还要鼓掌,太没有劲了。你要唱“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或“见了你们格外亲”那多好啊。有时,我们为群众担水,把老乡的水桶掉到井里,要捞一阵子,才能捞起来。井口边上是冰,太不好捞了。
我们在机关,从事宣传报道工作。在千里野营拉练中,我参加了简报组,负责采写拉练中的好人好事。我们写稿件的笔名是“千里红”“万里红”等。驻训时,我们就深入基层部队,了解和采访。那我们就是战争年代的战地“记者”了。
冬季千里野营拉练好,因为:一是毛主席总结部队的训练经验提出来的。二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部队遇情况要拉的动,就要在平时走的动。三是有利于加强于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了解民情。四是对于我来说,一个学生兵,和平兵,这样训练,可以培养我的军人素质。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特殊的战斗”。
(四)1995扶贫攻坚


1984年9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号召各级党委和政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摆脱贫困。
《通知》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农村形势越来越好;但农村经济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状态,特别是还有几千万人口的地区仍末摆脱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解决好这些地区的问题,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为此,《通知》提出六个方面措施和要求:一是明确指导思想,改变贫困地区面貌的根本途径是依靠当地人民自己的力量,因地制宜,发展商品生产,增强本地区经济的内部活力,要纠正单纯救济的观点;二是进一步放宽政策,实行比一般地区更灵活、更开放的政策;三是减轻负担,给予优惠;四是搞活商品流通,加速商品周转;五是增加智力投资;六是加强领导,督促各项措施的落实。
为了认真贯彻中央和国务院通知精神,各地区开始派出扶贫工作队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1994年4月15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印发《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通知。这个计划力争在20世纪内最后7年,集中力量,基本解决目前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1986年,中国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到1992年底,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8000万人。为了进一步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缩小地区差距,1994年,国务院决定从当年起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这个计划是20世纪后7年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指出,扶贫攻坚的奋斗目标:一是到本世纪末,使全国绝大多数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达到500元以上,扶持贫困户创造稳定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条件,减少返贫人口;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改变文化、教育、卫生的落后状态,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计划》提出了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并明确扶贫开发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以及信贷、财税、经济开发方面的优惠政策,并对资金的管理使用、各部门的任务、社会动员、国际合作、组织与领导作出规定。《计划》还提出,今后7年里每年再增加10亿元以工代服资金、10亿元扶贫专项贴息贷款等。
1994年底,太原市根据中央精神,从第七批扶贫工作队起,加大了扶贫力度。
也就是这一年,我由市纪委刚调整到市政工程管理局担任纪检组长。我到局里办公室的凳子还没有坐热,市委就安排我参加第七批工作队,到古交市农村扶贫一年,并担任扶贫工作队长。
“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那里需要就那里去,那里艰苦那安家”“打起背包就出发”。这已经成了我的习惯。我接受了任务,当即就为工作队起草了《决心书》,并为我们工作队发了第一期《简报》,向市扶贫领导组作了报告。我们的决心:一是要深刻认识下乡的重要意义,增强光荣感、责任感。二是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深入搞好调查研究。三是要勇于吃苦、勤奋工作,努力为扶贫致富多干好事、实事。要千方百计想办法,不怕“磨破嘴”“跑断腿”,努力办实事。四是要严格执行政策,严守纪律,在下乡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争做“六个模范”即执行政策的模范;好学上进的模范;团结协作的模范;思想工作的模范;严守纪律的模范;多干实事的模范。
市扶贫领导组的扶贫《简报》很快转发了我们的《决心书》,并加了按语:读了市直古交工作队写给市委干部下乡工作领导组的《决心书》,我们深深为他们那种投入和献身的精神所打动。他们不仅有战斗的姿态积极投身农村工作的火热激情,而且有不怕“磨破嘴”“跑断腿”,千方百计办实事的精神准备。我们每支工作队和每个工作队员,都应当学习他们这种精神,都应当有他们的这种勇于吃苦、任劳任怨的思想准备,在农村工作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为扶贫致富做贡献。在全市扶贫工作动员大会上,领导还安排我代表全市的扶贫队员发言,表示了扶贫的决心。动员会上,我们胸前都戴上了光荣的大红花。这是我第三次戴了。第一次是1968年参军,第二次是1974年结婚,再就是这一次了。动员会后,我们就向开赴战场那样,冒着雪到了扶贫点。
特殊的战斗——(四)1995扶贫攻坚(2)
标签:杂谈
我们这支工作队,共有七个小队。队部驻乡,小队驻村。我们队领导踏着泥泞,首先深入到各村点检查协调和安排队员的生活起居。然后,很快展开了扶贫调研和扶贫规划的实施。由于我们抓得紧,很快就有了成果。
1994年底,我参加了乡里的干部会议,我在会上讲了在农村扶贫工作中要处理好的五个关系。具体内容: 一是正确处理好农村组织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的关系。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精神,把加强农村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扶贫的首要任务来抓。与此同时,帮助农民搞好经济发展。二是正确处理好第一年打基础与第三年大变样的关系。树立全局观念,从三年扶贫大变样着眼,扎扎实实做好第一年扶贫工作。三是正确处理好务实与务虚的关系。在扶贫工作中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下乡扶贫工作是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决不能用给钱给物代替全部下乡扶贫工作。对教育事业、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村容村貌及精神文明建设也要抓好,二者不可偏废。四是正确处理好外因与内因的关系。要把扶贫工作重点放在启动村民自身内因致富的积极性上,既发挥外因作用帮助扶贫,又引导内因主动脱贫。五是正确处理好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的关系。使两个积极性都得到发挥,两个层次都得到发展,逐步引导农民共同富裕。这五个关系被中共太原市委1994年12月13日信息中心《信息》采用。被中共太原市委办公厅刊物《党的建设》第二、三期合刊转载。
《太原日报》1994年12月22日以《市委驻古交工作队为贫困山村献良策》为题发了消息: 12月15日,市委驻古交农村工作队,在前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扶贫致富的规划和具体措施。邢家社乡龙子村发展蔬菜种植具有传统优势,但技术力量薄弱。工作队主动与市农校联系,为当地提供优质蔬菜种籽和技术指导。邢家社村河川地多,但灌溉不配套,产量低,工作队提出搞好水利配套设施快速致富的路子,争取三年达到人均半亩高标准水浇地,一亩果园。驻草庄头乡岳家湾扶贫工作队根据村里平地少,山地多的特点,确定以发展养殖业为龙头,引导村民共同致富。他们主动到太原市种猪公司联系,为村民提供优质种猪和饲料,同时指导村民养羊、养兔。
中共太原市委信息中心《信息》1995年1月19日发了《充分发挥扶贫牵头单位作用,帮助所在村脱贫致富》的消息:市委驻古交农村工作队充分发挥扶贫牵头单位的积极性,近日由各包点扶贫单位主要领导亲临现场,在论证考察的基础上,分别召开现场会,帮助所在村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其中,市园林局确定投入4万元用于发展西水峪沟村的畜牧业和经济林,力争使该村达到户均一头猪,人均一只羊,人均五棵树,并解决好学校的供水等基础设施。市水利局为邢家社村拨款24万元发展经济,力争使该村三年内达到人均半亩水浇地,一亩果园,人均收入超千元的小康标准。市乡镇局为岳家湾村焦化厂提供启动资金,并提供设备兴建一座粉房,同时解决村办教育的有关问题。
我们在安排工作的同时,健全了临时党组织,并提出了改进思想、工作作风的十项措施。具体内容:一是建立学习制度,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及党的基本路线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二是加强思想工作,教育队员勇于吃苦,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考验和锻炼。三是教育队员放下架子,以甘当小学生,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四是健全党团组织,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五是加强对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开展党员与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的“一帮一”活动。六是开展扶贫优质工作竞赛和好人好事评选活动,树立典型,扶植正气。七是队、组领导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要求队员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八是队、组领导要关心队员生活,,及时为队员排忧解难。九是教育队员遵纪守法,争当文明队员和文明队(组)。十是定期分析队员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加强思想教育。
省市扶贫领导组,对我们抓党的建设的措施很感兴趣,他们认为很好,及时转发到各工作队。《太原下乡工作》第13期1995年2月20日以《市直驻古交工作队临时党支部制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为题发了我们的《十项措施》,并加了按语:市直古交工作队临时党支部组建后,把工作的重点放到做好人的思想工作上,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对工作队的思想、作风、组织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做好全年下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作队员是完成下乡工作任务的决定因素,队员的思想情绪和精神状态将直接影响着驻村工作的开展。因此,做好人的思想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工作队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克服种种困难,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全心全意地为驻村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我们希望其他工作队也象古交工作队那样,注重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向人要效益,要成绩。切实把广大工作队员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出来。
省干部下乡办《情况通报》第11期1995年3月9日转发了《太原下乡工作》第13期简报刊登的按语和我们的十项措施》。
特殊的战斗——(四)1995扶贫攻坚(3)
标签:杂谈
1995年春季,我们本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理念,扶贫先扶教,和乡党委、政府合计,发起了“捐资助学”的活动,为乡里建一所中学。很快得到了扶贫单位和市里有关单位的支持。省市新闻单位给予了报道。
《太原日报》1995年3月11日以《草庄头乡组织社会捐资助学》为题发了消息:3月2日,古交市草庄头乡党委、政府,针对该乡中学校舍破旧、缺乏设备、教学条件差等情况,组织了社会捐资助学活动。草庄头乡是古交市的贫困乡镇,乡村办学条件一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今年,该乡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集资改扩建乡中学。太原市驻古交市草庄头乡农村扶贫单位和党建工作队单位得知此消息,赶赴该乡踊跃捐资。市城建委、教委、乡镇局、规划局、市政工程局、市热力公司、太原大学、市卫生学校、太原师范、市中心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政管理处等单位共捐资26.5万元。截止目前,连同古交市有关单位的捐款,总计44.4万元。乡财政自筹20万元。资金到位,即行开工,保证满足今年新生入学各方面的基本所需。
《山西日报》1995年3月21日以《太原市十余单位捐助草庄头中学》为题发了消息:日前,古交市草庄头乡党委、乡政府对该乡中学校舍破旧、缺乏设备、教学条件差等情况,组织了社会捐资助学。太原市驻古交市草庄头乡农村扶贫单位得知此消息后,赶赴该乡踊跃捐资。市城建委、教委、乡镇局、规划局、市政工程局、市热力公司、太原大学等十余个单位共捐资26.5万元。截止目前,连同古交市有关单位的捐款,总计44.4万元。该乡将利用这些资金新建一座1200平方米的二层教学楼。
中共山西省委干部下乡办《干部下乡工作通讯》1995年5月23日以《扶贫先扶人,扶人先兴教》为题,发了消息:近日,在古交市草庄头乡举行的仪式上捐资助学,市委驻古交市草庄头乡各包扶单位纷纷解囊,踊跃捐资,为扩建乡办中学无偿提供资金26万5千元。市委驻古交市草庄头乡各包扶单位从进驻村点起,就把“扶贫先扶人  扶人先兴教”作为搞好包扶工作的一项内容。在这次捐赠中,市城建委、市教委各10万元,市乡镇企业局2万元,市政管理处、卫校、中心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师范学校、市政工程局、市规划局、太原大学、市热力公司各5000元。市城建工委书记陈又新、副书记郭一龙、市城建委副主任张光洲、市教委主任郝月明和市政工程局、市规划局、市乡镇企业局、市政管理处、中心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师范学校、太原大学、市热力公司的主要领导与古交市党政领导、当地群众三千余人出席了捐资助学仪式。
一些扶贫单位还围绕扶贫兴教,搞了些活动。《太原晚报》1995年4月13日讯:月10日,新建路小学与古交草庄头村小学举行了“城乡学生手拉手与书交朋友”活动。新建路小学抱着扶贫兴学、共同进步的心愿,主动与古交贫困山村的草庄头村小学结成“手拉手”对子。4月10日这天,新建路小学60多名学生代表专程赶赴草庄头村,向该校捐赠了3000余册书籍和300多件学习用具,两校学生还表演了生动精彩的文艺节目。《太原日报》1995年5月23日讯:五月十九日,太原师专组织人员深入古交市邢家社村,到田间地头和村民家中宣传《教育法》,使村民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师专艺术系的学生顶着烈日,向村民表演了十多个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并向邢家社乡村中学和小学捐赠了四十套课桌和一千余册课外读物。
实践证明,我们扶贫工作队进行的扶贫兴教活动是很成功的。筹款之后,乡里开始筹划建校的事情。
特殊的战斗——(四)1995扶贫攻坚(4)
标签:杂谈
我抓扶贫工作是运用了毛主席“抓典型带全盘”的工作方法的。我认为,做好扶贫工作离不了家里亲人们的支持。于是我了解和总结了龙子村点上扶贫分队长杨清亮的爱人宋桂芳的事迹。《太原日报》很快就以《编外工作队员》为题,于1995年6月11日发了一大篇通讯。我想在这里全文记录下来:
今年,古交邢家社乡龙子村办起了股份制养鸡场。村里人每每谈起这事,除了夸市委工作组外,也没有忘记默默为他们奉献的“扶贫嫂”——一位“编外工作队员”。
她叫宋桂芳,是太原农校的一位普通工作人员。他的丈夫就是市委驻龙子村工作组的组长杨清亮。老杨能够安下心来在村里扶贫,本身就有宋桂芳的一半功劳。老杨是主动要求下乡的,但家里的琐事又不时影响他的决心。家中的孩子,参加工作的“大事”还没给办完,小的又面临高考、中考,这些都需要当父母的操心。他们夫妻俩的老人都在远离太原的沁源县老家,也需要经常回去看看。宋桂芳知道老杨有慢性胃炎,身体不好,开始也不想让老杨下乡。但看到老杨那执意要下乡扶贫的热情,最后还是对老杨说:“你放心去吧,家里的事我包了。”
今年,市委工作组准备帮龙子村办养鸡场。太原农校决定把旧礼堂的建筑材料捐给村里。杨清亮组织村民拆礼堂时,遇到不少困难,首先村民吃住就成了最大的问题。丈夫整天奔忙,宋桂芳也跟着着急。宋桂芳的家离学校较远,在学校附近宋桂芳有一处值班休息的地方,她对老杨说,“让拆礼堂的村民先住我那儿。”宋桂芳和老杨找来些木板当床,把十来位村民安顿下来。吃饭的时候,宋桂芳和学校联系在食堂买饭票先吃了几天,但学校食堂工作人员少,再加上十多个人的饭一时又忙不过来。宋桂芳和老杨商量,主动承担为村民做饭的事。从此,宋桂芳就既要给家里人做饭,又要为村里十多位民工做饭,每天都是两头招呼。一到夜晚躺在床上,宋桂芳累得浑身像散了架,可就这她还是一直坚持了十多天。
时间长了,老杨为村里办的事情也就成了宋桂芳的事。龙子村办鸡场干部们经常来太原联系有关业务。宋桂芳首先想到的是山里人到城里办事,吃住都不太方便。尽管自己家的住房不宽敞,可还是能挤几个人的,让他们省几个钱,还能为村里办些其它事。从此,宋桂芳家就办成了龙子村村民的“招待所”,她又担起了义务接待工作。
龙子村的鸡场办起来了。鸡场购进了第一批雏鸡,从太原到古交运送正好遇上小雨。老杨随车在路上走着,宋桂芳在家里掂着:小鸡淋了雨会不会感冒......这鬼天气能不能不下......宋桂芳掂着这事,一晚上都没休息好。直到第二天打听到小鸡安全运到,一点没事时,她才把心放到了肚子里。
宋桂芳把自己的事同龙子村鸡场的事紧紧联到一起,她深知养鸡是有风险的,管理技术要是跟不上,就容易闹瘟疫,造成“全军覆没”。一旦村里的鸡场有事,她也跟着着急。一次,鸡场的几只鸡得了“歪脖子”病,宋桂芳知道后,到处找人问偏方。当了解这主要是鸡缺乏蛋白素时,她当即告诉老杨,采取相应措施,制止了鸡瘟的发生。这以后,宋桂芳就经常学习和了解养鸡的管理技术和预防知识。她从农校借来有关书籍,推荐给老杨看。见到报纸上介绍养鸡防病的常识,她当即就剪下来,给老杨作参考。
就这样,宋桂芳以关心和参与工作组的实际行动,把自己变成了龙子村一名没有列入花名册的“编外扶贫队员”。
继宋桂芳的事迹宣传后,我队又推出了队员的典型杨清亮、肖进兰、李润虎、杨春旺、雷八一等同志。很快,《太原日报》记者张向明等同志来到我们工作队帮助总结了杨清亮的事迹,在《太原日报》整版发了人物通讯。我们发动全队开展了学习杨清亮的活动。随后,太原市委作出了“向杨清亮同志学习的决定”。我要求我们队要带头学习,掀起扶贫新高潮。《太原日报》1995年9月5日以《驻古交工作队掀起扶贫热潮》为题作了报道:
杨清亮平凡而感动的事迹,成为驻古交农村工作队打好扶贫攻坚战的精神动力。目前,一个“学习杨清亮  扶贫见行动”的比学赶帮热潮正在工作队蓬勃兴起。邢家社村工作组在杨清亮精神鼓舞下,提出“大干苦干15天,吃水工程提前完”的目标。组长李润虎顾不上照顾生病的父亲,带领队员们住到邢家社人畜吃水工程工地埋管、挖渠、建蓄水池。刚刚出院的李敬东带着药品和身患胃病的郭芳一道赶到村里,与村民一起奋战。驻草庄头村和沟里村等工作组还专门到杨清亮工作的龙子村参观取经,深受感动。他们积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加快扶贫项目建设速度。8月28日,捐资助学26.5万元的草庄头学校已经破土动工。西水峪沟、岳家湾、沟里、刘庄等工作组小学维修工程也加快了步伐。驻沟里村工作组组长杨炳玉的妻子张丽,利用卫校放假期间赶到沟里村当“编外工作队员”。她将工作组同志的被罩、褥单、枕套、衣服洗得干干净净,为扶贫工作尽一分力。三等甲级残废复员军人雷八一同志已向工作队领导表示,决心坚持三年扶贫,改造贫困山区,缺医少药的落后面貌。杨清亮因病住院,龙子村的马旭、王刚、杨波等工作队员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与村民夜以继日、埋头苦干,决心为龙子村民脱贫致富做出新贡献。
此文被《太原下乡工作》1995年9月11日第34期也登载。为了进一步树立典型,我们又了解了杨清亮的事迹,作了连续报道。《太原日报》1995年11月23日以《杨清亮为龙子村再立新功》为题发了报道:全市下乡工作队的楷模——杨清亮,在成绩面前不满足,戒骄戒躁带领工作队员们,为古交市龙子村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又做出新的贡献。最近,该村1200米输水管道已全部铺设完毕,160间日光节能温室的新扩建工程也建将完工。8月以来,《农民日报》《太原日报》等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杨清亮同志的先进事迹,中央有关部门也专门听取了他的汇报,一个学习杨清亮的热潮掀了起来。荣誉面前,杨清亮没有停步,他把扶贫工作的成绩归公于党的培养教育、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周围同志们的关心帮助和当地干部群众的配合努力。龙子村遭受多年不遇的大洪灾后,治疗胃炎和肺炎等病刚刚出院的老杨立刻赶到村里,与干部群众一道结网、砌堤、架杆,铺设简易桥,帮助村民恢复生产。他和队员们三番五次到古交市跑资金,争取到了4万元的贷款支持,并带领大家挖地沟、下水管,1200米管道工程的完成解决了全村菜地冬季用水的困难。为了在封冻前完成160间日光节能温室的新扩建工程,杨清亮和工作组带领全村干部党员义务出工、出车、出力,把400多立方石头运到了工地,并挨家挨户帮着村民垒基、砌墙,几乎天天劳作在田间。一年扶贫工作结束前,50岁的杨清亮表达了自己的决心:“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
在抓好先进典型和学习先进典型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全队人员开展了“人生观教育”活动。我们的活动搞得既轰轰烈烈,又有实际成效。为此,市委副书记还专程来到我们工作队进行调研,并推广了我们工作队的经验。
特殊的战斗——(四)1995扶贫攻坚(5)
标签:杂谈
扶贫工作到了第四季度,就到了收尾的阶段。我们做了如下的工作:一是做好善始善终的工作;二是做好承上启下的工作;三是搞好总结和评比工作;四是做好队员的撤离工作;五是组织好队员外出的考察工作。
我们向市里的其他工作队,发出了做好收尾工作的《倡议书》。市委扶贫领导组进行了转发。《太原下乡工作》第37期1995年10月7日加按语发文:我市第七批干部下乡扶贫工作队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将要圆满结束了。一年来,工作队员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了这片贫困土地,使所驻村点的扶贫工作有了起色,上了台阶,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工作队员和这块土地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父老乡亲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市直古交工作队这篇充满感情的《倡议书》以及他们在《倡议书》中提出的今后甘当“编外队员”,把村点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继续做奉献的精神值得提倡。我们的《倡议书》原文是:
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我们第七批农村扶贫工作队的下乡扶贫工作进入了尾声。为了巩固和发展一年来的扶贫成果,全面实现扶贫三年规划,确保各包扶乡村以崭新的面貌跨入二十一世纪,我们提出倡议如下:
一、甘当“编外队员”,继续为驻村脱贫致富做贡献。我们离开后,对农民群众的感情不能变,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责任心不能减。我们可以作为“编外队员”,为搞好“第二故乡”的经济建设继续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本年度的总结和移交工作,主动帮助新队员尽快地熟悉农村工作,进入“角色”,发挥作用。
三、要听从党的召唤,服从组织安排。我们都应当以工作为重,把党的需要作为个人的第一志愿,走留都能做到安心、愉快。
四、要认真学习杨清亮同志那种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要珍惜在下乡取得的思想成果,在今后工作中始终保持优良的工作作风,把思想上的进步与提高转化为今后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
我们为队员们《约法三章》:一是要做好撤离时的群众工作。要干干净净与村民告别。要做到缸满院净,不准把驻地卫生搞得乱七八糟,一片狼藉。二是要严守群众纪律,要做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准随便收受村民的赠品;不准低价购当地土特产;不准采取买卖方式与村民争利;不准借送别大吃大喝。三是要维护团结,做到相互间支持、友谊、谅解。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要主动与村干部、村民和新队员间搞好团结,不准搞自由主义。我当过兵,这是我们的群众纪律。
市扶贫领导组很欣赏我们的做法,予以转发。《太原下乡工作》第43期1995年11月14日讯:为圆满结束第七批下乡扶贫工作,古交工作队临时党支部向全体队员提出要求,约法“三章”。
省扶贫领导组也来到我们工作队检查指导扶贫善后工作,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极高得评价。《太原下乡工作》第43期1995年11月14日以《省下乡办主任徐廷柱
深入古交工作队检查指导》为题发了消息:11月12日,省下乡办主任徐廷柱深入古交工作队检查指导,市直古交工作队长张福清和古交市委副书记杜恩、农工部长武书文陪同。徐廷柱先到现场察看了正在紧张施工的草庄头乡中学大楼。后到龙子村。重点听取了杨清亮同志的汇报。徐主任充分肯定太原市树立了一个好典型。高度赞扬杨清亮同志的无私奉献精神。徐主任到中社村、西峪沟村、邢家社村、岳家湾村察看后,对古交工作队扶贫工作给以充分的肯定和很高的评价。徐主任说:古交工作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工作队,很好的工作队。首先,队员们住下来了,扶贫给了钱物,还做了许多工作。队员住不下来,工作没法做。再一点,扶贫成效比较显著。各组都办了实实在在的实事。第三,队员素质高,扑下身子全身心地投入扶贫。扶贫工作确实抓得实在。
我们很感谢省市领导对我们辛勤工作的肯定。我欣然动笔写了《扶贫“三字经”》。我写的《扶贫“三字经”》,整365个字。这是我们一年的成果总结。我既当工作队长,又是《简报》组长,我们一年扶贫,整整出了24期《简报》。我把《扶贫“三字经”》登在了第24期上,结束了我们的1995年扶贫攻坚。
《扶贫“三字经”》全文如下:党号召,来下乡,扶贫困,达小康。众乡亲,蛮热情,队员们,受欢迎。住民房,吃派饭,同劳动,成一片。走家户,访田间,“每事问”,搞调研。办公会,到现场,定规划,共拍板。众领导,站排头,选项目,有奔头。抓主导,办企业,勤管理,出效益。抓种植,要连片,成规模,占市场。各家户,抓养殖,猪牛羊,快受益。一年计,在于春,时节令,不等人。选好苗,快植树,勤耕耘,细作务。百年计,人为本,兴教育,要抓紧。建校舍,捐书桌,“手拉手”,好朋友。搞生产,靠科技,脱贫困,抓主力。要脱贫,抓内因,先扶志,是根本。村组织,要完善,“一班人”,是关键。村容貌,要整建,齐动手,换新颜。村风气,要端正,假丑恶,务除尽。抓教育,广宣传,觉悟高,斗志坚。要致富,多修路,少生子,多栽树。工作队,要过硬,抓工作,才得劲。抓思想,树“三观”,心无私,天地宽。党利益,记心上,讨“苦”吃,流血汗。讲服务,最高尚,办实事,乐奉献。学繁森,好榜样,学清亮,比贡献。党团员,勤发动,冲在前,好作用。撤离前,法“三章”,爱民众,纪律严。团结紧,贵在谦,善始终,写新篇。搞交接,要负责,传帮带,好连接。前途广,迈新程,“从头越”,再立功。
1995年扶贫工作结实后,我们组织队里的一部分队员,由单位出资,到中国第一村的新农村样板——华西村进行了考察。这些同志是杨春旺、杨清亮、肖进兰、杨炳玉等,由杨春旺担任团长,我担任政委,杨清亮担任党小组长。我和杨春旺还分别带了我的爱人周春英和他的父亲。他们是自费。我们是坐杨春旺的自家车,由杨春旺开车,到了石家庄,我们又请了杨炳玉的一位堂哥帮助开车。我们这一趟很顺利,在去华西村的途中,我们随便去了济南的千佛洞、趵突泉、孙中山陵墓、长江大桥等,到了苏州市区,到了上海市的外滩、东方明珠塔、黄浦江等。返回时,我们带的两位家属是坐飞机回的。我们回来时,到了石家庄,还路过在赵州桥看了看。对照华西村,我们的扶贫工作还差得老鼻子呢。
扶贫结束了,我和杨清亮被评山西省委表彰为“模范工作队员”。《山西日报》1995年11月23日第二版刊登了《光荣榜》。我们工作队被中共太原市委和市政府表彰为先进工作队。我们的其他一些队员也受到了市里的表彰。

特殊的战斗——(四)1995扶贫攻坚(6)
标签:杂谈
这里是1994年11月16日至1995年11月24日的工作日志:     1994年11月16日,太原市干部下乡办组织培训。我以工作队长身份参加了培训。揭开了下乡工作的第一页。从今天起,培训三天。
1994年11月18日,我起草古交工作队《决心书》,印发工作队第一期《简报》。
1994年11月20日,太原市干部下乡办《太原下乡工作》简报第2期,转发我古交工作队《决心书》。我队按上级要求建立队党团组织,优化组合布点。印发工作队第二期《简报》。
1994年11月23日,今天,队员们冒着大雪乘坐火车和汽车赶赴古交扶贫点。太原市干部下乡办组织下乡仪式,我代表全市下乡干部在大会上表态发言。然后,胸带红花赴古交,开会,会餐,到草庄头乡和邢家社乡扶贫点。
1994年11月24日,我撰写《满腔热情下乡来》,反映队员们下乡的好人好事。印发工作队第三期《简报》。
1994年11月27日,我们队领导踏着积雪和泥泞,用三天时间到各扶贫村点检查。关心队员们吃住,并安排工作。撰写《工作队驻村工作顺利》。印发工作队第四期《简报》。
1994年11月29日,工作队领导深入各扶贫村点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推动扶贫工作全面展开。印发工作队第五期《简报》。
1994年12月1日,李润虎工作组带领队员在邢家社乡扶贫村点,认真落实市下乡办《关于第七批农村工作队实施方案》,工作展开快,取得成果快。工作队推广了他们的做法。印发工作队第六期《简报》。
1994年12月2日,工作队员雷八一,克服家庭困难,积极开展扶贫工作。我撰写《梅花欢喜漫天》,在工作队推出第一个队员先进典型。印发工作队第七期《简报》。
1994年12月7日,草庄头乡召开村以上干部会议。我在会上讲,农村扶贫工作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1994年12月13日,中共太原市委信息中心《信息》(174期)印发我工作队信息《农村扶贫工作队开展工要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
1994年12月15日,工作队第八期《简报》,印发我在草庄头乡村以上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农村扶贫工作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1994年12月20日,太原市干部下乡办《太原下乡工作》简报第9期,印发我工作队信息《市直古交工作队调查研究工作全面展开》。
1994年12月22日,《太原日报》1994年12月22日第二版,刊登我写的稿件《市委驻古交工作队认真调查研究,切实扶贫致富,为贫困山区献良策》。
1994年12月30日,我起草古交工作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十条措施》。同时,综合我队驻沟里和岳家湾工作组情况,印发工作队第九期《简报》。
1995年1月12日,我参加驻西峪村工作组的扶贫现场座谈会。
1995年1月13日,我队驻岳家湾工作组召开扶贫现场会,市城建工委副书记郭一龙参加并指导工作。
1995年1月14日,《太原日报》1995年1月14日第二版刊登我驻岳家湾工作组信息,《市乡镇局帮助扶贫点解决看病难》。
1995年1月17日,我队贯彻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队临时团支部向全体扶贫青年队员发出倡议《让团徽在扶贫中闪光》。印发工作队第十期《简报》。
1995年1月19日,中共太原市委信息中心《信息》(11期)印发我工作队信息,《市委驻古交工作队充分发挥扶贫牵头作用,帮助所在村脱贫致富》。《太原日报》1995年1月19日第二版刊登我驻邢家社村工作组的信息,《他们深入调查,反复论证,为邢家社村画出小康蓝图》。
1995年1月20日,我队总结第二个月扶贫工作。印发工作队第十一期《简报》。 太原市干部下乡办1995年1月20日《太原下乡工作》简报第12期,印发我工作队信息《市委驻古交工作队召集组长会议,系统领导组参会指导工作》。
1995年2月9日,《太原日报》1995年2月9日第一版刊登我驻岳家湾工作组信息,《四单位现场办公扶贫,为岳家湾村“定盘子”》。
1995年2月17日,市城建工委副书记郭一龙召集会议,安排扶贫现场办公会。
1995年2月20日, 太原市干部下乡办召集会议,安排扶贫现场办公会。太原市干部下乡办1995年2月20日《太原下乡工作》简报第13期,印发我工作队信息《市委驻古交工作队临时党支部制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十条措施》。
1995年2月24日我队在市城建学校召开扶贫组长会议。组长杨春旺坐东。
1995年3月2日,我队领导与草庄头乡领导召开捐资助学会议,12个扶贫单位踊跃捐资。共捐44.4万元,用于兴建乡中学校。太原市干部下乡办1995年3月2日《太原下乡工作》简报第14期,印发我工作队信息《市委驻古交市草庄头乡包扶单位捐资助学》。
1995年3月4日,我参加杨春旺组召开的扶贫现场办公会。
1995年3月6日,我队于2月21日至24日进行了思想作风整顿,加强自身建设。印发工作队第十二期《简报》。
1995年3月7日,太原市委办公厅《党的建设》2。3合刊刊登《农村扶贫工作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1995年3月8日,我撰写《领导站排头,扶贫有劲头》和《中华儿女多奇志,迎难而上乐扶贫---记我队8名女队员的先进事迹》。印发工作队第十三期《简报》。( 这8名女队员是肖进兰,李敬东,王玉兰,孙军蓉,郭芳,王又昀,张先开,未名。)
1995年3月9日,山西省干部下乡办1995年3月9日《情况通报》简报第11期,转发了《太原市直驻古交工作队临时党支部制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
1995年3月11日,《太原日报》1995年3月11日第二版刊登我采写的扶贫点消息《草庄头乡组织社会捐资助学》。我队刘庄扶贫点召开扶贫现场办公会。我参加。
1995年3月13日,中共太原市委信息中心《信息》(29期)印发我工作队信息,《太原市委驻古交市扶贫单位捐资26.5万元扶贫兴学》。
1995年3月15日,我队各包扶村点扶贫现场办公全部完成。印发工作队第十四期《简报》。
1995年3月21日,《山西日报》1995年3月21日第五版刊登我写的消息《太原市十余单位捐助草庄头中学》。(这些单位是城建委,教委,乡镇局,规划局,市政工程局,市热力公司,太原大学,市卫生学校,太原师范,市中心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政管理处等。)
1995年3月29日,我队总结第三四个月扶贫工作。印发我队第十五期《简报》。
1995年4月10日,我队景彪组组织市新建路小学与草庄头村小学搞“手拉手和书交朋友”活动。我队领导全部参加。
1995年4月13日,《太原晚报》1995年4月13日头版刊登我写的消息《新建路小学到贫困山村交友》。
1995年4月14日,我撰写《扶贫红娘架鹊桥,城乡两校结良缘》。印发工作队第十六期《简报》。
1995年4月17日,太原市干部下乡办1995年4月17日《太原下乡工作》简报第20期,印发我工作队员为村民扶贫办实事情况。
1995年4月21日,太原市干部下乡办1995年4月21日《太原下乡工作》简报第24期,印发我工作队《把包村扶贫工作挂在心上》的信息。
1995年4月22日,太原市干部下乡办1995年4月22日《太原下乡工作》简报第25期,印发我工作队入党积极分子的《决心书》。
1995年4月25日《工人生活报》1995年4月25日刊登我队队员王洪斌的事迹《工作队里的年轻人》。
1995年4月28日,我队召开第三次全体队员会议,总结第五个月扶贫工作。印发工作队第十七期《简报》。
1995年5月3日,太原市干部下乡办1995年5月3日《太原下乡工作》简报第26期,印发我工作队典型人物《无悔的追求---肖进兰》《他为龙子村绘致富蓝图---杨清亮》和典型经验《邢家社村工作组因地制宜搞水利,发展水利富村民》。
1995年5月8日,我队按上级要求在草庄头乡召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大讨论。
1995年5月9日,我队按上级要求在邢家社乡召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大讨论。
1995年5月16日,我起草我队“学习孔繁森,扶贫见行动”的材料。印发工作队第十八期《简报》。
1995年5月18日,我了解扶贫组长杨清亮爱人宋桂芳关心扶贫的事迹,撰写《编外队员》。印发工作队第十九期《简报》。
1995年5月19日,太原师专领导到扶贫点,队领导参加活动。
1995年5月23日,山西省干部下乡办1995年5月23日《干部下乡工作通讯》简报第18期,转发了《太原市直驻古交工作队“扶贫先扶人,扶人先兴教”的捐资办学的经验。《太原晚报》1995年5月23日头版刊登我队写的消息《太原师专送书到山乡》。《太原日报》1995年5月23日第二版刊登我采写的扶贫点消息《太原师专深入扶贫村宣传教育法》。
1995年5月26日,《古交报》1995年5月26日刊登我队组长杨清亮的扶贫事迹《“老杨同志”新事》。
1995年5月30日,我为我队起草《市委驻古交工作队关于扶贫资金的管理措施》。印发工作队第二十期《简报》。
1995年6月12日,我整理我队队员“学南街精神,走南街之路”的《南街村》观后感。印发工作队第二十一期《简报》。
1995年6月15日,《太原日报》1995年6月15日第二版刊登我采写的《编外工作队员》。
1995年6月25日,我队临时党支部纪念七一,表彰优秀党员。印发工作队第二十二期《简报》。
1995年6月28日,《太原晚报》1995年6月28日头版刊登新建路小学三年级学生郭阳赞扬“手拉手”的文章《难忘的一天》。
1995年7月10日,《太原晚报》1995年7月10日头版刊登赞扬杨清亮扶贫组的文章《办实事的扶贫组》。
1995年7月20日,我代队临时党支部起草1995年7月19日《太原市干部下乡驻古交工作队临时党支部关于“向杨清亮学习”的决定》。通过典型为了引深“三观”教育。印发工作队第二十三期《简报》。
1995年7月21日,中共太原市委干部下乡工作领导组文件(3号)《关于开展向杨清亮同志学习的决定》。
1995年7月23日,中共太原市委副书记金银焕7月19日来我队参加“三观”讨论。《太原日报》1995年7月23日第一版报道。太原市干部下乡办1995年7月23日《太原下乡工作》简报第32期文章《太原市直驻古交工作队认真贯彻金书记的指示精神“不负市委领导重托,扶贫工作再上台阶”》。
1995年8月18日,《太原日报》1995年8月18日整版报道共产党员,市委驻古交龙子村工作组组长杨清亮的事迹《情系深山写赤诚》。加了本报评论。
1995年8月19日,《太原日报》1995年8月19日报道《市委干部下乡工作领导组作出决定“开展向杨清亮同志学习的活动”》。
1995年8月22日,我参加太原市干部下乡扶贫暨基层党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介绍我队“抓典型,树样板,推动扶贫工作扎实开展”的经验。会上交流和表扬了我队工作组长杨清亮和肖进兰。
1995年8月24日,《太原日报》1995年8月24日刊登我写的文章《驻古交工作队“学习杨清亮,扶贫见行动”,动感情,动脑筋,动真的,掀起扶贫热潮》。
1995年9月1日,综合我队“深入学习杨清亮,扶贫再呈新气象”情况,印发工作队第二十五期《简报》。
1995年9月11日,太原市干部下乡办1995年9月11日《太原下乡工作》简报第34期反映我队“深入学习杨清亮,扶贫再呈新气象”情况。
1995年9月29日,我撰写“市城建学校头年扶贫开了好头”,印发工作队第二十六期《简报》。
1995年10月3日,《太原日报》1995年10月3日刊登我队包扶单位“市园林局等单位扶贫资金滚动使用效果好。
1995年10月4日,我撰写“市水利局重视扶贫再创佳绩”,印发工作队第二十七期《简报》。
1995年10月7日,我起草我队《倡议书》,决心以饱满的热情和战斗的姿态迎接上级验收扶贫工作。印发工作队第二十八期《简报》。太原市干部下乡办1995年10月7日《太原下乡工作》简报第37期转发我队《倡议书》。
1995年10月12日我起草“我队雷八一等十二名队员要求继续扶贫”,印发工作队第二十九期《简报》。
1995年10月16日,我起草“我队掀起三秋工作热潮”,印发工作队第三十期《简报》。
1995年10月18日,我起草“金秋十月,果实累累”,反映我队扶贫成果。印发工作队第三十一期《简报》。太原市干部下乡办1995年10月18日《太原下乡工作》简报第39期反映我队扶贫成果。40期工作动态,反映我队队员要求继续驻村扶贫及掀起三秋工作热潮。
1995年10月20日,我起草“我队扶贫优质工作竞赛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印发工作队第三十二期《简报》。
1995年10月25日,转登《龙子村“三观”教育日记》。印发工作队第三十三期《简报》。
1995年10月26日,中共太原市委党校《理论学刊》第五期刊登我的论文《浅谈防止“返贫”现象的对策》。
1995年10月28日,我起草“太原市新闻小分队赴古交工作队驻地采访记实---记者同志,辛苦了”。印发工作队第三十四期《简报》。
1995年10月31日,我起草“各工作组对村党员干部进行三观教育”。印发工作队第三十五期《简报》。
1995年11月1日,全国报刊《农民时报》1995年11月1日刊登了杨清亮同志的扶贫事迹。
1995年11月2日,起草“介绍杨清亮同志近期工作情况----牢记市委重托,贵在锲而不舍”。印发工作队第三十六期《简报》。
1995年11月6日,起草“龙子村村组织三观教育成果---一个无私奉献的班子群体”。印发工作队第三十七期《简报》。
1995年11月10日,我起草“市委检查组验收我队扶贫工作---对8个工作组提出表扬”。印发工作队第三十八期《简报》。
1995年11月12日, 我起草“省下乡办徐主任深入我队检查指导扶贫工作”的消息及“我队要求约法三章收好尾”。印发工作队第三十九期《简报》。
1995年11月14日,太原市干部下乡办1995年10月18日《太原下乡工作》简报第43期转发我队“约法三章”收好尾。
1995年11月15日,我撰写的献给扶贫一年的队友们的“扶贫三字经”(365个字)。印发工作队第四十期《简报》。
1995年11月23日,《太原日报》1995年11月23日第二版刊登我撰写的《戒骄戒躁办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杨清亮为龙子村民再立新功》。《山西日报》1995年11月23日第二版刊登《光荣榜》,我和杨清亮为模范工作队员。
1995年11月24日,《太原日报》1995年11月24日第二版刊登《中共太原市委  太原市人民政府  关于表彰第七批干部下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我工作队为先进工作队。我和杨清亮受省委表彰。
(五)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在中国,开展反腐败斗争,除了毛泽东,还是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预见到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共产党人受到“糖衣炮弹”的侵袭,被变质的情况,告诫全党要牢记“两个务必”。全国解放以后,毛主席亲自抓了刘青山、张子善的腐败典型,给予严惩,对共产党人进行教育。当时有人劝毛主席能不能处理得轻一点。毛主席严肃地说:“杀他们两个,就是救两百个、两千个、两万个啊!” 1952年2月10日,“新中國反腐第一案的兩聲槍響”,震驚大地、回蕩不絕,從而拉開了新中國成立后波瀾壯闊的反腐敗斗爭的序幕。后来,毛主席坚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同腐败现象进行斗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陈云同志高举毛主席反对腐败的旗帜,狠抓党风问题。他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的提出,深刻揭示了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普遍规律,是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要贡献。但当时官方反对腐败的提法,只是“端正党风”“惩腐倡廉”“廉政建设”等,更少见“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提法。我估计当时是回避毛主席常讲的“斗争”二字。真是“一着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了。由于没有了斗争,致使腐败现象恶性蔓延,一发不可收拾。1989年,人民群众高举毛主席“斗争”的旗帜,“反对腐败”“打倒官倒”,呼唤了“反腐败斗争”。所以我说,开展反腐败斗争,除了毛泽东,还是毛泽东。没有这次“斗争”,就不会有重提毛主席倡导的“反对腐败”和同腐败现象进行斗争。改革开放中,邓小平同志也赞成过陈云的“端正党风”,直到他在南巡谈话,讲的最好的才是“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遗憾的是“斗争”还没有明确地提出来。
1993年8月召开的中纪委二次全会,是一次“开展反腐败斗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上,江泽民同志讲了反腐败斗争。随后,1993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反腐败斗争近期抓好几项工作的决定》。《决定》指出,反腐败斗争既是长期的、艰苦的任务,又具有现实的紧迫性;既要坚决地、持久地进行下去,又要重视抓阶段性成果,一步一步地把斗争引向深入。从1992年起,每年江泽民同志都在中央纪委全会上作重要讲话,对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具体要求。党的十五大以来,中央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1993年,我正在太原市纪委工作。市委成立开展反腐败斗争领导组后,抽调我兼任反腐败综合组的副组长。我代市委和市政府起草了《关于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安排意见》。经市委同意后以市委并发[93]27号文件印发。9月15日《太原日报》头版刊登此《安排意见》。1994年下半年,我调任市政局担任纪检组长,仍然在协助党组抓反腐败斗争。在我工作期间,我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廉政建设干部大会,组织观看一次反腐倡廉影视片,坚持召开两次民主生活会议,在全局系统开展了政务公开、事务公开、企务公开和民主监督。我提议聘请了党风廉政监督员并开展了民主评议。我坚持对新提拔的干部进行了廉政谈话。
在我任职期间,查处过一些违纪人员,从调查到处理,同时总结教训,通报和教育全局。1996年下半年,查处了下属单位一企业干部挪用工款问题,并发了通报。1998年上半年,我基层事业单位人员截留压占公款,数额巨大,对此进行了处理。同时总结了三条教训。 一是要教育干部职工加强思想改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是要加强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堵塞各种违纪违法的漏洞。 三是要树立深入扎实的领导和机关作风,克服官僚主义,防止“灯下黑”。我写的信息刊登在太原市反腐败斗争领导组办公室《反腐败工作信息》1998年23期上。
2000年,我局基层有一个单位的“一把手”发生了经济问题。我协助上级查处后,总结了教训,进行通报,对全体党员干部教育。主要的教训:一是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带头做廉洁的模范。二是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监督作用,进一步强化权力制约机制。
三是要严格财经管理的各项制度,切实堵塞经济领域违法违纪的漏洞。四、要加强维护机构改革和人事变动中的纪律,严防违纪问题的发生。五是要强化学习和修养,在增强党性锻炼和加强世界观改造上下功夫。太原市纪委监委《反腐败工作信息》2000年22期印发我起草的《市政公用局纪委积极总结探索基层单位违纪问题的成因和教训》。
2003年2月,我下属企业一部门发生严重违反财经纪律问题。我们处理后,    发了《通报》。2004年2月,我下属二级单位的“一把手”因犯贪污罪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二十万元。太原市纪委监委对王某贪污公款案件进行了公处。我们对相关人员作出处理决定后,同样,总结了教训。并以〈记取深刻教训,严格党纪国法〉为题发了通报。主要教训:一是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坚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二是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监督作用,进一步强化权力制约机制。权力失去监督就会导致腐败。三是要严格财经和实物的各项管理制度,切实堵塞违法违纪问题的漏洞。四是要加强学习和修养,在增强党性锻炼和加强世界观改造上下功夫。五是要切实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落实。
我在抓反面典型的同时,还抓了正面的典型,从而扶植正气。局长郄孝义拒贿的事情发生后,我们及时总结和宣扬。中共山西省纪委和监委《监督时报》1996年7月8日讯 《金钱买不走品格》,此文也被1996年9月15日中共太原市纪委监委《党政方圆》第九期发表。
特殊的战斗——(五)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标签:杂谈
局的纪检监察工作,除了查处外,更主要是搞好教育。我起草了《市政工程管理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实行十条监督措施》下发基层,同时受到了中共太原市委干审办公室的肯定,《太原干审情况反映》第5期转发了我们的措施。具体内容:一是强化中心组的学习。要保证时间、人员落实,一年不得少于四次。要提高学习质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效。二是开好民主生活会。各单位务必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做到会前准备充分、会上检查认真、会后专题报告。局纪检部门到会指导。三是坚持领导干部述职报告制度。述职报告每年一次。报告自己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实绩、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自觉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四是建立局属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对于不称职的干部,按照《局在全局领导干部中实行诫勉制度的暂行规定》执行。五是加强信访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对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六是发挥职代会作用。局监察室协同局工会督促检查。七是坚持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制度。各单位人事部门负责接受本单位申报人的收入申报,并按干部管理权限报局备案。八是建立公务人员接受礼品登记制度。违纪者按规定予以处理。九是充分发挥党风廉政监督员的作用。要不定期召开会议,总结交流监督情况。十是建立纪检监察建议书制度。对被举报或犯有错误但未立案处理的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纪检监察建议书,限期自查自纠并向组织写出书面报告;对那些政绩平平,在政治立场、思想作风、廉洁自律、道德品质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的干部,由纪检部门向党组提出纪检监察建议书,建议其不得提拔重用;同时,也不得参加先进和劳动模范的评选活动;对后备干部和参加各种评模选优的领导干部,由纪检监察部门提出建议书加以肯定或否定。
我为全局干部进行“廉政谈话”,并起草了《“廉政谈话”提纲》。具体内容:一是要把廉政建设作为大事来抓。二、要坚持“四自”,搞好廉洁自律。 三是严格监督制度,主动接受监督。四是要重视和支持做好信访和案件查处工作。五是要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的联系。 此文被中共太原市纪委和监委办公厅《纪检监察信息》1998年8月10日第51期转发。8月31日山西省纪委监委《监督时报》刊登我们的这一条信息。
我协助党委起草了《太原市市政公用局党委进一步健全党风廉政责任制》文件并在全局推开。1998年8月13日中共太原市纪委监委办公室《纪检监察信息》54期刊登。
“打铁先得自身硬”。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注意加强自身的学习。我通读了〈邓小平文选〉,整理了〈邓小平同志的监督思想〉,1996年10月发表于中共太原市纪委和监委刊物《党政方园》第10期。1996年11月26日被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中国纪检监察报》转载。1997年2月中共太原市委党校《理论学刊》第一期转登。我撰写了《做官做人作为》《知人 用人 育人》《慎独慎始慎思》等文章,被国家一级的刊物刊登。我撰写的论文论文《用人做官及其修养》,于1996年10月发表于中共太原市委党校《理论学刊》第五期,被全国市政政研会第六次年会评为二等奖,1998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文库十四大以来中国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转载。我撰写的《关于维护和加强新时期干部人事纪律的思考》于1992年4月发表于中共太原市委党校《理论学刊》第二期,1992年5月中共太原市纪委刊物《太原纪检》第五期转登,1992年7月中共太原市委组织部《太原市组织工作特约研究员文选》登载,1993年2月中共山西省直工委刊物《党的生活》第二期转登。
我研究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提出要处理好六个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锐意改革与防微杜渐的关系。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处理好锐意改革与防微杜渐的关系,既重视改革,又严于律己,才能促进改革事业健康发展。二是正确处理“言”与“行”的关系。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从吃住行上一点一滴做起,搞好廉洁自律,要说到做到,不放空炮。三是正确处理自律与接受监督的关系。提出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律,同时主动欢迎监督,促进自律。四是正确处理“洁身自好”与履行党风廉政建设领导责任的关系。提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检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也必须同时考察领导干部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五是正确处理学习与自律的关系。提出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一定要把加强学习放在首位,要锲而不舍地学,“学然后知不足”,在不断学习中改造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六是正确处理“律一阵子”与“律一辈子”的关系。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这些遗训,要坚定不移地始终如一地搞好廉洁自律,要活到老,学到老.自律到老。此文1999年6月发表在中共山西省直工委刊物《党的生活》第六期。1999年8月中共太原市委组织部刊物《党建月谈》第八期转载。1999年8月中共太原市纪委和监委刊物《党政方圆》第八期转载。1999年9月全国市政政研会刊物《市政》第三期转载。1999年10月8日全国市政行业政研会第八次年会评此文为“优秀成果奖”。2000年4月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刊物《学报》第二期刊登此文。
市纪委搞反腐败工作调研,有好几次,要抽我参加,还要我担任组长。我也愿意参加,因为能在全市范围调查了解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情况,机会难得,也是向社会学习的极好时机。经过调研,我们也出了一些成果。
关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调研。我们列出了不正之风的八种表现:利用职权,捞取好处。假公济私,以物易物。以我划线,任人唯亲。以次充好,坑害百姓。  依仗权势,敲诈勒索。巧立名目,滥发钱物。倒买倒卖,中饱私囊。铺张浪费,挥霍无度。产生的原因:一是由于旧的传统观念和封建意识的影响,特别是行帮思想影响,容易滋长以行业为基础,以人情为纽带,以谋利为目的的行业陈规陋习。二是受“一切向钱看”腐朽思想的影响,错误认为“包”即“捞”。只顾本行业和小团体的私利,不顾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三是受“淡化党风”的影响。一度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放松了,理想信念淡薄,削弱了对不正之风的抵抗力。四是受体制不完善的影响,制度不健全、不配套、不规范,不合理,致使不正之风蔓延滋长。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要采取坚决的对策:一是教育——“治本”之策。二是查处——“惩戒”之策。三是监督——“群防”之策。四是整顿——“强制”之策。五是制度——“约束”之策。此文于1990年10月发表在中共太原市纪委刊物《太原纪检》第十期。
关于遏制消极腐败现象蔓延的对策的调研。一是要用邓小平理论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开展反腐败斗争的自觉性。二是各级党委要旗帜鲜明地站在第一线,切实负起反腐倡廉的责任。三是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真正抓好反腐倡廉各项制度的落实。四是要深入搞好“三讲”教育,努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五是要加大力度,查办案件,从严执行党纪国法,坚决惩处违法违纪者。六是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监督作用,进一步强化权力制约机制。七是要贯彻改革的精神,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为反腐倡廉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此文1999年9月发表于中共太原市纪委和监委刊物《党政方园》第九期。
关于维护干部人事纪律的调研。在干部人事工作中,违反纪律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选拔任用干部不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二是违反党委集体讨论的原则。三是违反选拔任用干部的民主原则。四是违反任人唯贤的原则,搞任人唯亲。五是在考核干部中违反着重考绩的要求。六是违反干部人事机密。其危害极大。它背离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阻碍了党的组织路线的贯彻落实;背离了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重地脱离群众,败坏了党风,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压制和阻碍了人才的开发、利用,影响了干部队伍的建设,影响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维护和加强新时期干部人事纪律要解决好四个问题:首先,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把端正业务指导思想与强化干部人事纪律统一起来。其次,要坚持进行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 第三,要重视干部人事部门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第四,要强化制约机制,严格监察、检查、从严执纪。此文1992年4月发表于中共太原市委党校《理论学刊》第二期。1992年5月中共太原市纪委刊物《太原纪检》第五期转登。1992年7月中共太原市委组织部《太原市组织工作特约研究员文选》登载。1993年2月中共山西省直工委刊物《党的生活》第二期转登。
关于充分发挥纪委在反腐败斗争中的组织协调作用的调研。要做好以下工作:一要正确认识纪委作为一套领导班子在反腐败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二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履行好纪委组织协调职责。三要着眼于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认真履行纪委职能,搞好组织协调。四要进一步提高纪检监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增强组织协调能力。此文于2000年12月发表于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刊物《学报》第六期。被全国市政政研会刊物《市政》2001年4月转登。被中共太原市纪委和监委2002年评为一等奖,发奖金500元。
特殊的战斗——(五)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3)
标签:杂谈
关于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工作的调研。要正确处理好八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接受上级纪委监委领导与接受本级党组(党委)、行政领导的关系。二是正确处理履行纪检监察本职工作与承担其他兼职工作的关系。三是正确处理派驻单位纪检工作和监察工作的关系。四是正确处理派驻机构检查案件与搞好教育的关系。五、正确处理派驻机构本级抓与下级派驻机构抓的关系。六是正确处理抓单位反腐倡廉与监督本级领导班子的关系。七、正确处理派驻机构认真工作与搞好总结的关系。八、正确处理派驻机构做好本职工作与加强自身建设的关系。此文于2002年8月参加中共太原市纪委派驻机构论文研讨。
关于对党风廉政建设问题的一些反思。我提出了要处理好发展与廉政的关系;权力与服务的关系;成绩和问题的关系;保护与爱护的关系;工作和学习的关系。
我还为市级领导起草过在反腐败斗争大会上的讲话稿。一是为市委副书记李有美起草在市纪委第十次全体(扩大)会议讲话稿。《太原纪检》1990年1月25日第一期刊登。市委副书记李有美就“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纪检工作作用”讲了几点意见:充分肯定一年来纪检工作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加强整饬党纪、端正党风的工作。充分发挥纪检工作在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中的特殊作用,保证进一步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充分重视严肃查处违纪案件,努力使惩腐倡廉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充分认识加强纪检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努力提高纪检队伍的素质和战斗力。要大力提倡“团结的空气,勤奋的精神,求实的作风,高效的标准”。要加强理论修养、思想修养、业务修养。二是为市委副书记市长万良适起草全市廉政工作会议的讲话稿。《太原日报》1990年3月11日讯 :全市廉政工作会议昨日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万良适在会上强调:要正确认识加强廉政建设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关系,认识到加强廉政建设同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目标是一致的。要认识加强廉政建设是实现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决策的重要保证。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又为加强廉政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要把廉洁从政始终作为党政机关建设的重要目标,带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带头掌好用好手中的权力,廉洁奉公、勤奋工作,为人民多办实事、好事,多做贡献;带头艰苦奋斗过紧日子。各级党委政府要大力支持纪检、监察、检察等监督检查机关的工作;执法执纪人员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中共太原市委办公厅《办公厅通报》第三期印发。三是为市为常委、市纪委书记梁志祥起草《关于党的纪律建设》讲课稿,为讲党课参考。四是为中共太原市委书记孙英在市纪委召开全市纪检工作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会议上的关于《加强党风党纪和廉政建设  为全社会稳定发展作贡献》的讲话稿。《太原日报》1990年11月28日讯:市委书记孙英在全市纪检工作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会议上强调:各级纪检机关和广大纪检干部要发扬成绩,继续努力,进一步推进党风党纪和廉政建设。加强党风党纪和廉政建设,当前要突出抓好清房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包括治理“三乱”等工作。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纪律监督。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风党纪和廉政建设的领导。要高度重视,齐抓共管;要加强对执纪办案的领导和支持。五是为市委副书记李维德 起草在太原市召开全市县委书记会议上关于《切实加强领导,狠抓三件大事,大力推进党风和廉政建设》的讲话稿。市纪委《太原纪检》1991年第6。7期刊登。《太原纪检》1991年6月18日第六期讯:市委副书记李维德回顾了前一段抓“清房”“纠风”和整顿执法队伍等三件大事的基本情况,总结了主要做法和体会: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要把三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相信和依靠群众,把政策交给群众,接受群众监督。要严肃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案要案。要坚持边整边改,建章立制,堵塞漏洞。他提出了三点意见: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三件大事的领导;要继续抓紧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工作;要加强调查研究,搞好分类指导。六是为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李海恒起草了《实用党纪检查学》的序言稿。七是为省委常委 太原市委书记王云龙起草在市纪委扩大会议上关于《加强领导推动反腐败斗争健康有发展》的讲话稿,后在市纪委《党政方圆》1994年第4期全文发表。八是为原省委副书记侯伍杰起草在太原市会议上的讲话稿。
我的工作被上级给予了肯定和表彰。一是市委的表彰。《太原日报》1997年3月5日刊登了我被评为全市纪检监察工作先进个人的消息和中共太原市委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全市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决定》并公布了名单。这是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鼓励和鞭策。二是1997年6月16日,山西省建设委员会党组和山西省纪委驻省建委纪检组发给我先进工作者《荣誉证书》“在纪检监察工作工作中成绩显著,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特发此证”。全省表彰了29名。三是1999年2月1日中共太原纪委市印发《关于对廉政宣誓誓词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作品个人进行表彰的通报》。表彰10个优秀组织单位,我单位为其中之一。表彰30名优秀作品个人,我单位有3名,其中我为一名。四是1999年2月28日,市委表彰。《太原日报》1999年2月28日报道了中共太原市委1999年2月26日发出的《关于表彰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先进个人的决定》,共表彰100名。我作为太原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纪委书记受到了表彰奖励。五是2000年6月14日,中共太原市委办公厅和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给我发《荣誉证书》,表彰我在1999年度信访工作评为“优秀工作者”。六是2001年3月20日,太原市纪委监委召开全市监督工作会议,表彰了2000年度15个监督工作先进集体,我局纪委被授予“党风廉政监督工作先进集体”。七是2001年3月22日,太原市纪委监委召开全市纪检监察调研工作会议。对2000年度全市优秀调研成果进行表彰交流。其中一等奖2篇,2等奖7篇,3等奖6篇。我的调研成果“充分发挥纪委在反腐败斗争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在会上交流,并获调研成果一等奖。给奖金500元。八是2003年12月9日经省建设厅推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表彰我为“全国建设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优秀个人”。我十分感谢上级领导对我的工作的肯定和支持。
我可以高兴和自豪地说,我在从事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中是打了一个漂亮的胜利战。
特殊的战斗——(六)2003抗击非典(1)
2003抗击非典
2003抗击非典,是一场难忘的特殊战斗。
非典(即严重呼吸道综合征“英文简称SARS”)是一种病原不清,家族及医护人员极易被集体传染的病症,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对人类具有严重威胁的一种疾病。2002年岁末和翌年初,中国广东省接连发现此类症状的患者。2003年2月,这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非典疫情在深圳、广州等地突然加剧。2月11日,广东宣布,非典已感染了300多人,5人死亡,此病仍未完全遏制。随着中国春节而来的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非典疫情开始了在全国广泛传播和肆虐。4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就非典型肺炎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宣布,目前有19个国家和地区向世界卫生组织申报了非典型肺炎病例。截至4月10日,全球共有2781个非典型肺炎病例,其中111例死亡。(《人民日报》2003.04.13 第3版)2003年3月初,疫情从广东悄然扩散到北京,北京很快就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面对首位非典患者,北京医护人员措手不及,没有思想准备,防护隔离措施跟不上,大批医护人员、家属被大规模连锁感染。4月下旬,北京最高一天新增病例达150多人。加剧了京城蔓延的恐慌情绪。4月底,全中国有疫情报告的省份达26个,广东、北京、山西、内蒙古、天津等成为重灾区。
面对非典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国政府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及时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部署和决策防止非典工作,及时发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防治、战胜非典”的号召。4月2日,中国国务院举行常务会议,研究非典防治工作。13日,国务院举行全国非典防治工作会议。此后,各级政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防治措施。这些措施包括:设立防治基金;支持非典防治科技攻关;建设各地预防控制中心;免费治疗患者。在防治SARS最关键的时刻,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深入到防治非典的第一线,要求各级政府把防治非典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4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在非典重灾区广州市考察,表示全党和全国人民一起抗击非典的信心,后又在政治局常委会上强调。各级党政机关不得瞒报、缓报疫情。4月20日,国务院明确提出及时发现、报告和公布疫情;卫生部决定疫情每天公布一次;调整卫生部和北京市主要领导人职务。4月20日后,全国防治非典情况改观。国务院决定调整五一长假;向各省市派出督察组。北京市也采取有力措施防治非典,包括先后确定16家非典定点医院;对非典疫情重点区域采取隔离控制措施;颁布多项规章等等。5月1日,经过8天的紧急筹建,北京市第一家专门治疗非典的临时性传染病医院小汤山医院开始接收病人,军队支援北京的医护人员1200余人陆续到位。6月2日,北京疫情统计首次出现新收治直接确诊病例、疑似转确诊病例、死亡人数均为零。6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从13日起解除到中国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和天津市的旅游警告。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解除对北京的旅行警告,同时将北京从非典疫区名单中排除。7月2日,广东最后3名非典型肺炎病人治愈出院,至此广东全省已无非典病例。
这期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将非典列入中国法定传染病,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群防群治。国务院和地方政府成立防治非典指挥部,统一调度人力物力财力,充分发挥城乡基层组织的作用,确保预防、防治工作紧张有序进行,并组织对农民患者实行免费治疗等措施,严防疫情向农村扩散。
在抗击非典斗争中,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社会各界同舟共济,广大医务工作者临危不惧,生死关头钟南山、姜素春等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为防治非典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邓练贤、叶欣等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中华民族经受了又一次考验,终于战胜了非典。
抗击非典斗争的胜利,证明中国人民、中国社会、中国政府在非典的冲击下经受住了考验,证明在大敌当前的时刻,中国社会具备了迅速动员、团结一致以取得胜利的能力。这次非典斗争中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和一系列经验及教训,将成为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非典的袭击也暴露了中国公共卫生的脆弱性,促使人们思考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实力不足的社会中,建立一个完整、高效的公共卫生体系的紧迫性。尽管这是一项牵扯到观念、技术、经济、政治等诸多问题的庞大工程,但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大意义,需要中国政府和社会作出长久的努力。
特殊的战斗——(六)2003抗击非典(2)
标签:杂谈
在山西第一例非典病号是名叫 徐丽的女士。她拖着38度8的体温走进一家医院时,他对大夫说:“我是从广州回来的,会不会得了非典?”大夫说:“不是非典。”她连找了三家大医院,都说是“感冒”。在用药仍然不退烧的情况下,3月1日凌晨赶往北京301医院,又转302医院。被确诊sars患者。太原有了首例非典,震惊了省城。各大医院立即行动起来,成立了抗击非典的大军,保卫300万市民的生命安全。3月9日,120急救中心接到命令,接徐丽回太原治疗。3月12日,120再次进京接回第二批非典病号。
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山西省考察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时强调,当前全国防治“非典”工作处在关键时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正确认识形势,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已作出的部署,坚持不懈,恪尽职守,狠抓落实,坚决打赢“非典”防治这场硬仗。
为了认真落实中央领导的指示,太原市委发动市直各部门,“抽硬人,硬抽人”,组成工作队深入各城区、社区抗击非典。
2003年5月21日,太原市委召开市直机关干部深入基层防治“非典”动员大会,局党组和行政领导重视,确定了8名下基层人员,并明确我担任队长。大家认为,机关干部深入基层防治“非典”是巩固抗“非典”成果的重要措施,我局市政建设和管理任务尽管十分繁重,我们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把工作做好。
5月22日上午,我召集全体队员开会,传达市委会议精神,讲清意义,提出要求。要求每个队员把防治“非典”作为当前一项事关全局的政治工作抓好落实,要在防治“非典”的同时,采取科学,规范,严格,有效的措施,做好自我保护工作,要以良好的形象,扎实的作风骄人的业绩,圆满完成任务。
23日我队全体队员写出了《决心书》。我们庄严宣誓:要把防治“非典”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坚决打赢这一仗,为基层人民群众撑起一片晴空,营造一方净土。我和冯建文、冯智文、史汾、韩海平、牛岩皓、李广旭、王全明等8位同志签名。     下午,我队人员按市委要求奔赴市万柏林区东社街道办,投入工作。我们与街办领导协商,明确了包村责任制。我队分三个小组:我和王全明小组负责圪燎沟和石马村及枣尖梁;冯建文,史汾,李广旭负责上庄、南寨、王家庄、大岩村;冯智文、韩海平、牛岩皓负责东社村、下庄、袁家庄。主要任务是搞好督导工作。
24日上午,我队建立了临时党小组。7名正式党员选举冯建文同志为党小组长。并召开了第一次民主生活会。主要内容是,党员要在防治“非典”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下午,我队三个小组分别深入所包村点督促检查,帮助村点克服麻痹思想,绷紧防“非典”的弦,抓好措施落实。
25日,我队制定了《六项制度》:出勤签到制度;深入包村制度;讲评汇总制度;外出请假制度;党的生活制度;信息上报制度。太原市干部深入基层防治“非典”办《简报》(第4期)转发我局重视干部深入基层防治“非典”工作。
太原市防控非典《简报》2003年5月25日第四期以《市政管理局重视防控非典工作》为题发了信息:市政管理局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认为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抓防治是巩固“抗非”成果的重要措施。党组书记、局长王建勋要求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抽调最强的力量深入基层一线,把防治的工作搞好。并迅速组成了由局纪检组长张福清同志为队长的工作小分队,同时要求每一位队员要提高认识,服从指挥,以普通工作人员的身份,严格遵守各项工作纪律,以良好的形象、扎实的作风和骄人的成绩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工作队员们庄严宣誓:要把防治“非典”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坚决打赢抗击“非典”这场硬仗,为基层群众撑起一片晴空。
26日,我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帮助街办整理了他们防治“非典”的做法《太原市东社街道办严格纪律,认真督查,保持疫情零报告。     27日,太原市干部深入基层防治“非典”办《简报》(第7期)刊登我队临时党小组召开第一次民主生活会的情况:市政管理局防控非典工作分队深入万柏林区东社街办后,按照市直机关干部深入基层防控非典办的要求,及时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根据组织程序,7名正式党员选举冯建文同志为支部书记,并召开了第一次民主生活会。会议主要议题是讨论在基层防控非典第一线如何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志们在民主生活会上认真学习了市委的有关文件精神和防控非典的相关知识,并联系实际进行了表态发言,统一了全体队员的思想。临时党支部形成了决定:要求党员要带头遵守制度、克服困难、勤奋工作,遇到紧急情况要冲锋在前,为确保防控非典的全面胜利做出贡献。
28日,太原市干部深入基层防治“非典”办《简报》(第8期)转发我队制定的六项制度。一是出勤签到制度。分队人员按防控非典办要求,按每天上午、下午工作日上班签到,签到簿逐日报街办防非典指挥部。二是深入包扶村点制度。分队人员按包村安排,每天深入所包扶村点督促检查,帮助指导工作,帮助解决问题。三是讲评汇总制度。分队各小组长每天要对该组队员工作情况进行讲评,并收集工作情况,分队队长每周讲评一次。四是外出请假制度。分队人员要保证全勤进行工作,凡有事要向分队队长请假,经同意后离岗位办事,完事后销假,不得无辜旷岗。五是党的生活制度。党小组民主生活会每周一次。分队党员向党小组汇报思想,接受党员评议。六是信息上报制度。分队明确一名信息员、联络员,办好《工作简报》,将分队主要活动情况综合成信息,及时上报市防非典办和局党组、局行政以及街办领导,以取得领导的指导和支持。
连日来,我队人员深入基层督促检查环境整治,身体力行,帮助清理垃圾。全街各村共动用铲车15台,汽车60辆,专业队伍500人,清运垃圾1709吨,粉刷立面5300平方米,粉刷树杆600株,绿化种草130平方米。
29日,我队总结一周工作。初仗成效显著。
6月2日,我局和街办领导重视做好队员自身防护工作。我局局长重视,安排1千余元为队员购置洗涤用品,防“非典”药物和防暑饮料等。街办领导为队员发放手套,口罩,毛巾和香皂,还安排了办公室及休息的地方,为队员备了笔记本和笔。队员们决心不辜负领导关心,切实做好工作。
3日,这两天来,队员们冒雨深入村点宣传发动群众,大干十天,对环境综合整治,长效保洁。发放宣传单百余份,宣传群众近万人。
5日,我队临时党小组召开了第二次民主生活会。号召党员努力做好防“非典”工作,争创“先进工作队”“先进党小组”“优秀党员”,为党的82生日献礼。
6日,我队进行防“非典”第二周工作总结。通过扎实工作,继续保持全街的“非典”疫情零报告。
11日,我局第一批机关干部深入基层防治“非典”工作圆满结束。我队队员认真总结,畅谈体会。主要收获:一是提高了忠诚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二是受到了实际工作的锻炼,增强了党性;三是促进了机关作风建设;四是融洽了同志之间的关系。大家一致表示:要把收获带回去,从根本上改变机关工作作风,搞好机关建设。
特殊的战斗——(六)2003抗击非典(3)


市里要求再派第二批抗击非典工作队。局党组征求我的意见,要我继续参加工作队,担任队长。我的态度很明确:坚决服从组织的需要,到战斗的第一线工作。
6月12日,我局第二批队员迅速奔赴一线开展工作。队员分别由人劳处,财务处,市政处,综合处,科教处,办公室,老干处人员组成。我继续担任队长。下午,我们建立了临时党支部,选举老干处长赵成祥担任支部书记。召开了第一次民主生活会。明确了任务。建立了会议制度,明确:周一小组长碰头,周三各小组长汇报,周五组织生活。当天下午即深入村点了解情况。
16日,《太原日报》2003年6月16日刊登了我采写的《东社街办工作不松劲,防控“非典”措施好,美化环境有成效》的文章。这是我们帮助基层总结的一份经验。《太原日报》2003年6月16日讯: 万柏林区东社街办党工委、办事处带领大家群防群控。该地区一直保持着疫情零报告,防控非典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在疫情趋稳后,该街办又积极投入了绿化美化环境的治理。万柏林区东社街办位于我市城区西北面。说是街办,实际上管辖范围内基本上是沟、寨、庄、村,管理难度不小。因此,在防控非典工作中,他们采取了严防死守的办法。防控非典一开始,就让村民自觉树立预防非典的意识,积极参与到防控非典的战斗中。街办为所辖居住户逐户发放了防控非典材料,实行一户一袋制,做到户户了解防控非典情况,人人懂得防控非典知识。村里每天利用高音喇叭不间断地进行防控非典知识的宣传。街办还严明纪律,提出了防控非典期间的几不准:不准跨区域从事其他活动;不准与不明疫情的人员接触;不准办庙会、唱大戏;不准搞走街串户的集市贸易;不准借婚丧嫁娶聚众聚宴;不准在公众场所聚集。各村还实行包片制,每15户为一片,明确了片长负责制,使非典的防控工作落实到位。东社街办在“疫情零报告”面前不松劲、不麻痹。他们为自己提出了更高的目标,确定了以绿化、美化、亮化为标准的环境综合整治。他们抓典型,树立王家庄、下庄、大岩村为高标准园林绿化卫生样板村,以点带面,推动创建活动向纵深推进。实行了农村“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制,责任到户,责任到人。干部带头参加劳动,村民人人动手,积极参加整治。截止目前,共清运垃圾36893吨,粉刷立面5300平方米,粉刷树木4100株,绿化种草300平方米。
17日上午,我们邀局长王建勋到村点现场办公。答应帮助下庄村覆盖60多米的过村河渠,在村南建立“村民乐园”,为村民办件好事。
25日,中共太原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作出《关于表彰抗击“非典”斗争中涌现出的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决定》。对29个先进党组织和179名优秀共产党员予以表彰和奖励。我受到了表彰。
27日,在做好准备工作的情况下,为下庄村覆盖60多米的过村河渠工程正式开工。受到村民的普遍欢迎。`
7月1日,经过20天的战斗,我局第二批深入任务圆满完成。今上午队员们进行了总结讲评。主要经验是正确处理了五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关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二是正确处理深入任务与机关工作的关系,以主要精力做好防控工作;三是正确处理主动工作与争取领导支持的关系,发挥更大优势做好工作;四是正确处理务虚与务实的关系,舍得投入办实事,同时帮助总结经验;五是正确处理为基层做工作与向 基层学习的关系,努力改进机关作风。
3日,《太原日报》刊登我写的消息《市政管理局帮助下庄村建“村民乐园》。《太原日报》2003年7月3日讯:太原市市政管理局遵照市委关于干部深入基层防控非典的精神,连续派出两批人员,共16名干部深入万柏林区东社街办帮助工作。在防控非典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情况下,该局为长效保洁,投入9.6万元,主动参与帮助该街办下庄村建设“村民乐园”。6月25日,覆盖过村河渠的工程已经开工,受到村民的欢迎。在帮助开展工作中,局纪检组长张福清带队,分别深入到东社街办圪僚沟、枣尖梁、王家庄、大岩村、下庄村等地,为村民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后又参加了整治环境的劳动。为确保严防死守,他们深入一线,督促检查路口关卡,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使东社街办继续保持非典疫情零报告。在分队帮助街办开展长效保洁工作中,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建勋亲自到东社街办下庄村进行调研、考察。当了解到该村计划建设“村民乐园”需要覆盖过村河渠,但因技术和资金上存在难题、工期受阻时,王局长当即现场拍板,要帮助他们办好这件事。在该村做出覆盖计划后,局党组召开会议专门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具体承办部门和人员,确定施工单位,使工程很快开工。
28日,中共太原市委组织部  中共太原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  太原市人事局并组通字(2003)31号文件《关于通报表彰市直机关干部深入基层防治非典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表彰了33个先进工作队和245名先进队员,我市政局工作分队和冯建文,赵成祥,王全明受到表彰。
工作结束后,我撰写了《忠诚实践“三个代表” 努力改进机关作风——太原市市直机关干部深入基层防控“非典”实践的思考》,参加了市直单位理论研讨。
经过三个月的施工,“村民乐园”建成。《太原日报》2003年11月3日刊登了我写的我局帮助下庄村建成“村民乐园”的消息和照片。题目是《杂乱河沟变成朝阳乐园》。《太原日报》2003年11月3日讯:万柏林区东社街办下庄村内有条长80米,宽4米的过村河渠,其主要功能是防洪防涝。由于缺乏治理,长期以来河渠形成了杂乱无章的恶劣环境。在今年上半年的环境治理中,为了改变这里脏乱差的问题,村里作出规划,决定对河渠进行整治,覆盖后建一个村民乐园。经初步预算,需投入10万元。由于村里资金短缺,一时拿不出怎这么多钱来。当时正在此地帮助抗非典的太原市市政管理局工作队的局领导王建勋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提出为其投入10万元,帮助下庄村修建过村河渠。从七月初开始施工,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到目前建成了一个种满花草供村民休闲的活动场所——“朝阳乐园”。村民们高兴地说:“市政管理局为村里办了一件大好事。”


特殊的战斗——(六)2003抗击非典(4)
一场紧张的战斗告一段落。我的收获都写在了我的论文之中。我的论文的题目是《忠诚实践“三个代表” 努力改进机关作风》,内容如下:
在太原市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进入攻坚阶段的时候,市委市政府及时组织市直机关干部分两批计1 6 0 0多人,集中一个多月时间深入市杏花岭区、迎泽区、万柏林区的基层社区进行健康人群中的群防群治工作。深入基层的机关干部忠诚实践“三个代表”,积极投入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机关干部深入基层防控“非典"的实践,对于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抗非典和抓经济工作,对于切实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加强机关建设,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直接参加防控“非典"的战斗,提高了机关人员忠诚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
江泽民同志提出,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总结我们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号召全党忠诚实践,推进党的建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今年上半年全国抗击“非典”的战斗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的大事,做好这项工作就是忠诚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4月1 7日中共中央常务委员会专门研究进一步加强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指出“做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十六大精神的高度,把防治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切实把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建立严格的责任制,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我省考察防治“非典”工作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正确认识形势,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作出的部署,坚持不懈,恪尽职守,狠抓落实,坚决打赢“非典”防治这场硬仗。机关干部在深入基层防控“非典”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是否真情实意地投入关心人民生命的战斗中,是否嫉恶如仇地同“sARs”病毒的侵害进行斗争,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贯彻还是假贯彻的考验。作为一名国家的公务员,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就是要充分体现“三个代表”的思想,为保卫人民生命和健康奋斗不息。大家以在抗非典战斗中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为榜样,积极开展工作。
二、面对人民的需要牺牲个人利益,使机关干部磨练了思想,增强了党性
市委召开机关干部深入基层防控非典的动员会后,机关广大干部纷纷请战,要求到第一线战斗。抗击和防控“非典”是人民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和个人利益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机关干部能否正确处理好这一对矛盾,本身就是对思想的一个严峻考验。在机关干部中,有的接近退休的年龄,身体状况不佳,到防控“非典”一线紧张战斗能否支持?有的机关干部妻子产后时间不长,平时母子没人照顾,这种情况还能不能投入第一线?有的机关干部夫妻两口都上班,孩子在家,平时正常上班还能互相关照,如有一人抽入一线顾不上家庭,那怎么办?有的机关干部家里双亲年老多病,平时离不开人照顾,还能不能投入第一线保护别人?还有的机关干部家庭听说亲人要投入第一线抗非,担心抗非中染非,拖后腿怎么办?还有的机关干部平时工作较忙,面对深入基层抗非任务,还能不能再承担?还有的机关干部的爱人已经投入抗非第一线了,自己还要不要再投入第一线?等等。绝大多数机关干部正确处理了这些矛盾,以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为重,以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新时期无产阶级“为公”世界观的体现。
在新的历史时期,立党为公的思想仍然需要大力弘扬。在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越需要弘扬这种“为公”精神。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特别要着重宣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道理。”(邓小平)改革开放刚开始时,有人对“个人服从组织”“大公无私”“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口号进行批判,在党员和干部队伍中,居然也有一些人同情和支持。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旗帜鲜明地给予批评。他指出:“每一个有党性、有革命性的共产党员,难道能够容忍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吗?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两手抓,抓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六重申,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扬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教育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温家宝总理批示慰问为抗“非典”光荣殉职的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梁世奎同志亲属时,赞扬无数医务工作者在抗非典斗争中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无私奉献、救死扶伤,表现出高尚的革命情操和人道主义精神。机关干部在深入基层防控非典过程中,学习和发扬这种精神,磨练了思想、陶冶了情操、增强了党性、促进了世界观的改造。
三、机关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加强和改进了机关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强调按照中央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一靠教育,二靠制度,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也是机关作风建设上突出的问题。诸如,图表面,做样子,不从实际出发,不讲实际效果的问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不热心为基层服务的问题;把权力部门化,部门个人化,个人商品化的“衙门作风”问题;照抄照转,照本宣科,死搬硬套的本本主义问题;名目繁多,重复检查,文山会海的高高在上的问题,等等。这些不良作风严重影响着机关职能的转变,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影响着政府、公务员形象;严重阻碍着机关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工作。
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开展防控非典工作,深切体会到机关作风上存在的严重问题,感受到转变作风的重要性。大家看到,基层防控非典每天面临的都是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半点虚假,半点怠慢。不少单位的分队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有的积极主动联系有关企业、单位为基层防控非典捐款捐物;有的出动机械、人力帮助社区清理垃圾,整治环境,建设“文明安全社区”和市民、村民“乐园”;有的深入社区市民家中走访、调查,解决防控非典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有的帮助社区总结经验,培养和树立典型。机关干部在深入基层中,进一步尝到了为民办事,为基层服务的甜头,积累了为民办事、为基层服务的经验,远离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从而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
四、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参加防控非典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大局意识,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协作精神
机关干部在机关各部门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基本上是“敲锣卖糖”各干一行,“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工作相对独立性较强,业务内容也各有不同。这次机关干部深入基层防控非典成为各机关共同的任务。为了完成这项任务,机关各部门工作再忙,也要服从大局,贯彻“两手抓”。各机关坚持“抽硬人、硬抽人”组成分队。大家在一起共同深入基层,共同研究如何作好防控非典工作,共同帮助社区办好事情,同时在实践中队员们也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加深了相互间的情感。过去在机关各忙各的事情,有时工作互相顶牛,不理解,不谅解,形成扯皮、推诿,这次队员们在一起,一边防控非典,一边也交流机关工作,做到了相互间融洽相处。机关各分队建立了临时党支部,过组织生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大家深切体会到,这次深入基层防控非典工作,时间虽短,但增强了机关的凝聚力,有利于充分发挥机关各部门的职能作
此文参加了2003年10月中共太原市直工委论文研讨。
第五编  我的老年荣誉
张福清同志简要事迹 (0/9)2011-05-27 19:43

张福清同志简要事迹
张福清,男,汉族,1947年生,中共党员。退休前为原太原市市政管理局纪检组长、局级调研员。2007年退休后,连续两届担任市政局和市城乡管委机关离退休党支部书记。主要事迹:
一是带头学习,加强自身思想建设。该同志能够认真学习党章,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带头学习杨善洲。积极参加市里组织的讲座和报告会。边学边写出学习心得笔记,在支部《学习园地》展出。通过学习,能与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思想和认识能力不断提高。特别在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的活动中,联系思想,体会深刻,参加了市里组织的学习交流座谈会。
二是勤奋工作,当好支部书记。该同志认真落实市委、市直工委、委党委的指示要求,积极主动地抓好本支部的落实。特别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抓紧抓好。去年委党委和机关党委点评“创先争优”工作时,受到委党委和机关党委的好评。与老干处一块制作的“创先争优”版面,在本机关搞得早搞得好。他协助老干处积极抓好支部的阵地建设、制度建设。该支部被中共太原市委老干部局评为2010年“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和“阵地建设先进单位”。该同志担任支部书记以来,重视发挥信息网络的优势,协助老干处建立党支部工作“网站”,他带头建立支部书记工作“博客”,发动党员建立腾讯QQ和邮箱。从而加强了党组织与党员的联系。支部连续四年被委(局)党委和机关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三是老有所为,积极为社会老年服务。该同志除了做好本单位老干支部书记工作外,还老有所为,积极主动做好为社会老年服务工作。他参加了太原市老年自行车健身协会(太原骑协)近,并被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他参与组织近千名骑游队员积极做好环保工作,去冬今春他和会友积极参加了五个月的环境监督检查工作,为太原市清洁工程做了贡献。他还参与组织近千名队员到骑车往返100里到太原市千佛洞植树千余棵。今年,他被市委老干部局评为“三好老干部”,被市环保局推荐为“太原首批百名环保好市民”候选人。
四是发挥特长,为老干部中的好人好事鼓与呼。文字工作是该同志的显著特长。他退休后自费出书,并以书会友,与老同志们交流人生经验。他还联系了老家孝义市的三四百名在太原工作的老同志,主动地宣传老同志的先进事迹,帮助整理了五十余篇文字材料,有的被《并州老龄》和《孝义风采》刊登。他还建立了“新浪博客”,与老战友、老同学、老同事及社会老友联系、交流老人们如何欢度夕阳生活的经验。他还建立了一百余人的“老朋友们”新浪圈子,担任圈主,宣传和谐,倡导文明,交流健康,受到了社会老年人的好评。他积极为太原市的老龄委主办的《并州老龄》投稿,被市老龄委评为,优秀通讯员。

他崇尚环保始终如一 2010-07-18 08:20
他崇尚环保始终如一
——介绍张福清同志“环保好市民”的事迹
张福清同志是原市政管理局机关的退休干部。 1947年2月11日出生于山西省孝义市偏城村。汉族,中共党员。1968年2月入伍,1989年10月转业来到太原。在部队历任组织科副科长、秘书科长、副团职纪律检查员、集团军纪委常委、正团职政治委员。转业到太原市后,历任市纪委研究室主任、干部室主任、市政管理局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局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正局级调研员。他无论是在职时还是退休后,都崇尚环保,坚持不懈,始终如一,受到大家的好评。
一、   坚持笔耕,为保护环境鼓与呼
张福清同志在职时就十分关心、保护环境。他坚持笔耕,经常结合形势和实际撰写宣传和保护环境的稿件,放到新浪博客,投给新闻媒体。他的作品宣传环境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抨击不环保的社会现象和行为。有不少稿件被报纸和书刊登载。他退休后出版了他的《我的文集》“地方篇”,书里就收了他有关保护环境的七篇文章。如《优化发展环境好处多》《贵在自觉》《由卫生问题暴光想到的》《要从自身做起》《这些“小毛病”应该改一改》《为太原建设进几言》《确保市政设施完好》等。其中《优化发展环境好处多》发表在2003年1月13日《太原日报》; 《贵在自觉》发表在2003年6月16日《太原日报》 ;《由卫生问题暴光想到的》发表在2003年7月3日《太原日报》;《要从自身做起》发表在2002年8月20日《太原日报》 ;《这些“小毛病”应该改一改》发表在2002年6月18日《太原日报》;《为太原建设进几言》发表在2002年8月2日《太原日报》。近年来,他针对清明期间在大街上乱烧纸的不文明行为,写了两首《呼唤文明祭奠》的诗,上到了他的新浪博客里,宣传群众,保护环境。许多网友看后都跟了帖子,赞成他的观点,反对不文明的祭奠方法,并建议政府采取措施,搞好疏导,把环境整治好。
二、   办好实事,为人民群众谋环保
张福清同志不单及时宣传保护环境,他还结合自己的工作,努力为市民保护环境办好事实事。
他在担任古交市扶贫工作队长时,积极组织太原市有关扶贫单位进行捐款,帮助草庄头乡新建乡中学。在建校的同时帮助该乡改造了周围杂草丛生的环境。《山西日报》《太原日报》市委信息中心的《信息》都作了报道。年底被省委授予《优秀扶贫工作者》。
他在局分管扶贫工作时,积极主动地争取局“一把手”的支持,为娄烦县扶贫村点办了不少好事实事。其中为庙湾村改造村里环境的事情最为突出。他深入扶贫村点调查研究,发现该村一是当街道路由于雨水的冲刷,使路面破烂不堪,村民行动不便;二是本村吃水太不卫生。于是,他积极向主管领导争取资金,为本村改造了一百多米长的道路,同时为本村吃水的管道重新铺设。使村中的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受到了村民和市扶贫办的好评。
他在两次带领局机关人员在万柏林区东社街办参加市里组织的抗击“非典”时,与大家一起协助东社街办为各村搞卫生、防疾病,做到了疫情的零报告。《太原日报》2003年6月16日以“东社街办工作不松劲”为题作了报道。他不辞辛苦到各村调查研究,发现该街办下庄村当街有一条排洪渠,杂草丛生,村民行动也不方便。为长效保洁,他及时给局长汇报,并争取局长支持。局长带了机关部门有关人员,现场办公,决定投入9.6万元帮助该村覆盖该渠,建立村民乐园的方案,并确定了具体承办部门和建设单位。对此,《太原日报》2003年7月3日做了报道。报道中说“在帮助开展工作中,局纪检组长张福清带队,分别深入到东社街办圪僚沟、枣尖梁、王家庄、大岩村、下庄村等地,为村民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后又参加了整治环境的劳动”。覆盖工程开工后。张福清同志又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使工程与十月中旬圆满完工。街办和村里高兴的为该地起名为“朝园乐园”,并专门组织剪彩。张福清同志代表局参加了剪彩活动。《太原日报》2003年11月3日以“杂乱河沟变成朝阳乐园”为题作了报道。报道中说“从七月初开始施工,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到目前改变了由长期以来河渠杂乱无章的恶劣环境,建成了一个种满花草供村民休闲的活动场所——‘朝阳乐园’。村民们高兴地说:市政管理局为村民办了一件大好事。”
三、   参加活动,推动环保工作群众化
张福清同志退休后,没有沉到麻将滩里,没有钻到股市圈里,而是积极参加了市里组织的有关环境保护的社会性的群众活动。近年来,他参加了环保部门组织的“百名市民看环保”活动,参加了在学府公园组织的“低碳生活,有你有我”的活动,参加了“崇尚低碳生活,促进绿色发展”的文艺宣传活动,参加了“纪念市广播电台《老年之声》骑游看太原”的活动。他说,积极参加活动,宣传环保,会影响和带动环保工作的群众化。
张福清同志听说市骑协是“中华环保基金会”支持的保护环境的社会群众组织,他便积极要求参加。他很快就成为骑游协会中的积极分子。今年,他与骑游的30多名老年人到福建浙江旅游,他们把“保护环境,绿色出行”的宣传环保作为主要任务。每到一地,他们都要宣传环保,都要让当地的有关单位和部门签名盖章。从福建浙江旅游回来后,他和另外两位又参加了太原电台的《老年之声》的直播节目。在节目中他们就环境保护的有关情况作了介绍,使更多的市民朋友了解了“环保旅游”和“绿色出行”的重要性。在市环保局组织的“百位市民看环保”的会上,他又把他们去福建浙江旅游带的签满字的“保护环境,绿色出行”的旗子给大家做了展示。省市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都现场采访做了报道。不少同事们在电视中看到张福请同志宣传环保的报道,夸他是“宣传和保护环境的热心人”。

一位退休干部的生活踪迹 2010-06-23 21:34

人老心不老  退休不褪色
——介绍一位退休干部的生活踪迹
他是原市政管理局机关的一位退休干部。1947年2月11日出生于山西省孝义市偏城村。汉族,中共党员。1968年2月入伍,1989年10月转业来到太原。在部队历任组织科副科长、秘书科长、副团职纪律检查员、集团军纪委常委、正团职政治委员。转业到太原市后,历任市纪委研究室主任、干部室主任、市政管理局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局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正局级调研员。我们称他,是因为他是许多离退休干部和退休职工的代表,或许他身上集中了许多离退休干部和退休职工的成功的退休生活。
他2007年退休后,坚持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精神,人老心不老,退休不褪色,积极发挥自己老干部老党员的余热。2009年被局机关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太原市《优秀离退休干部》。
一、辛勤笔耕,自费出书
他在退休的座谈会上,向人们承诺退休后,要写出自己的回忆录,每年出一本书,连续三年把六十年的人生写出来。2009年底,他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出了三本书,完成了《我的文集》的“军旅篇”、“地方篇”和“综合篇”的编写和出版。他在部队时的老首长、在学校时的老师和出生地的市领导都为他的书作了序。评价他“难能可贵”、“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军旅篇”纪录了他1968年到1989年22年部队生活的历史。其内容有军营日记、新闻报道、军旅照片、军旅回忆;还有他和妻子在部队和地方十年的“两地书”——青春夜话,文字达6万余字。他说,“军旅篇”是部队首长和战友的群体篇。“地方篇”纪录了他1989年转业到太原市纪委和市政管理局的工作情况。其内容有18年来他自己撰写的曾经在刊物和报纸上发表过的72篇心得体会和论文;有自己起草上报后上级转发的107篇各种简报信息文稿;有深入基层的照片写真。他说,“地方篇”是在地方工作的领导和同事们的群体篇。“综合篇”纪录了他14年学校生活的情况和50年来自己从10岁出村到60岁出国的踏遍青山的情况,文字达8万余字。他说,“综合篇”是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群体篇。三本书文字达60余万字。出书后,他免费赠给地方同志、在部队时的首长战友,在学校时的老师同学及社会老友和亲朋好友。他还分别给山西省图书馆、山西大学图书馆、汾阳市和孝义市图书馆、汾阳中学图书馆赠送了3至5套书籍。接书单位分别给他颁发了《收藏证书》。
二、冲浪博客,交流诗文
他退休前请人为他建立了名为《老朋友》的新浪博客。退休后,他把博客当作电子日记,坚持每天上网写作。他以“老朋友”博客为主,又建立了九个分博客,《寒窗留痕》的博客,记载他的学校生活和师生活动情况。《军号声声》的博客,记载部队战友的动态,《丁亥二11》的博客,记载他地方日常活动的动态等。他还建立了《老朋友们》的圈子,经常与130余名网友联系。他在退休的三年多时间里,写作各种诗词200余篇。写作各种文稿30余篇。他撰写的《我们见到了毛主席》《八大员的演出及对我们的教育》《我的母校——汾阳中学》等文稿分别被《汾州乡情》刊登。《两岸情》和《回忆1968年的战友》文稿被《孝义文艺》刊登。《读书有感》被新浪博客《风采园》杂志刊登。他结合老年生活,写出了《老年人要正确认识老与死》、《老年人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百年”》、《老年人要始终保持自尊自爱》等文稿。其中《老年人要正确认识老与死》被《并州老龄》第三期刊登。他的博客得到不少网友的好评,有不少网友跟了帖子。他还帮助不少社会老年建了博客,以便相互交流诗文。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的前一个月,他在博客圈里发动了“迎奥运诗歌全国行”活动。从上海开始,每天写一首迎奥运的诗歌,一直写到北京奥运会开幕的前一天。对于积极参与的网友,他还给评了等级奖。他把自己的书《我的文集》作为奖品,免费赠送得奖的圈子网友。受到大家的敬佩。
三、积极参加,奉献公益
他退休后,自愿参加到各种公益活动之中。他参加了“太原市老年自行车健康协会”,积极为保护环境作奉献。仅今年他就参加了协会在太原市组织的三项活动。他参加了“百位市民看环保”活动。他与三十多名骑游个人自费到浙江和福建进行环保旅游活动,他们每到一地都要让当地有关部门在“保护环境,绿色出行”的旗子上签名盖章。这支队伍身穿红衣,成了保护环境的一道红色风景线。在“百名市民看环保”活动中,他和另一位老同志介绍了情况,太原电视台进行了采访报道。太原人民广播电台《老年之声》举办了“专题节目”,请他和另外两名同志进行了现场采访。他还参加了太原人民广播电台《老年之声》“老爸老妈谈浪漫”的直播节目。记者小锐连线对他进行了十分钟的采访。他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了他对浪漫的看法。
他还积极参加了“社会老年保健” 的活动。2006年十月,在毛主席、周总理、朱德三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逝世三十周年的时候,他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万名老人颂伟人” 纪念活动。2008年十月,他又参加了健康老人参观奥运会“鸟巢”和“水立方”的活动,并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参加了健康老人的表彰活动。四川汶川地震后,他积极参加了捐款活动,除为太原市慈善协会捐款外,还拿出1000元交了“特殊党费”,中央组织部发给他“特殊党费收据”。
四、热心奉献,老年工作
他在局领导班子时分管老干部工作。他工作认真负责,维护老干部权益,尽心为老干部服务,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他退休后,正值离退休党支部换届,大家又选举他为局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支部班子成员积极热情地做好老干部中党支部的工作。他亲自起草支部工作计划,修改制定了老干部党员学习制度、走访制度、调研制度、教育制度、文化娱乐制度、信息工作制度等。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始后,他亲自起草学习方案,组织老干部撰写了学习体会,办起了《学习专栏》。局学习领导组还转发了老干部学习成果和做法。机关离退休党支部改选后的第一年,老干支部的工作就受到了局机关党委的表彰,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他也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老干支部改选后的三年时间里,他作为支部书记协助老干处长工作,使局机关离退休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近年来,局机关老干部工作获得了市委老干局颁发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奖》、市委市政府颁发的《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等各种荣誉。局老干部工作考核全市排名前五名。
他当了老干部支部书记后,坚持把老干部和老党员一个月的活动综合起来,每月编印一期《离退休工作通讯》,既上报市老干部局和局党组、局机关党委,汇报当月工作,又发给每一位离退休干部,作为学习交流。他亲自为老干部活动拍照片、搞摄像,使《离退休工作通讯》做到了图文并茂。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建勋亲自批示肯定此项创新工作。市老干部局也给予好评,并被市老干部局授予《老干部工作宣传信息先进单位》。局老干部工作还获得了国家老龄委、中国老年报社等四家单位联合颁发的“学十七大、迎奥运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知识竞赛” 《先进集体奖》。
五、广交朋友,为民服务
他退休时说过一句话“上学时结交同学、当兵时结交战友、地方工作后又结交同事,退休后要结交同乡”。他16岁以后上学、工作离开孝义市,退休后要为本乡本土作一些有益的工作。舞文弄墨是他的特长,他就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孝义市在并同乡服务。孝义市出版发行《孝义风采》,为了让更多的在并孝义同乡及时看到此刊物,他志愿担任了《孝义风采》在并联络站的工作,为大家义务发放刊物。他一方面为在并的孝义同乡发放刊物,一方面做好联络服务工作,收集整理修改在并同乡的文稿,然后推荐给《孝义风采》。他义务为市铁路局退休干部杨兴兰、许竹恒写了《笔下生花硕果成》和《他的音乐艺术缘》;为山西省晋剧院著名晋剧艺术家王希文、马玉楼和武海成写了《娇人的艺术之家》和《晋剧园中武教头》;为山西省兴安材料厂离休干部李增葆和退休干部马永珍写了《诚实工作,一生清正》和《南庄沟里走出来的马家六同胞》等文稿,均刊登在《孝义风采》杂志上,为宣传省市老干部的事迹作了自己的贡献。退休以来,他结交了近400余名孝义市在并同乡,他的服务受到了大家的好评。2009年5月,太原工具厂退休老干部李有亮对于他的诚信服务十分感动。李有亮在出版自己《快乐人生》的书时写了一首表扬他诚信的藏头诗——“张王李赵四大姓,福寿安宁享太平,清清白白去做事,诚心诚意为人民” 。
他还牵头组织了学校分别多年的老师和同学们的聚会活动。他退休后组织分别42年的初中班师生和分别48年的小学班师生的聚会。凡是他知道的自己的同学有过60寿辰、老师有过70和80寿辰的,他都要参加祝贺。老同学中有特殊困难的、车祸伤害的、摔伤住院的,他都要多次去看望和安慰,少则200元,多则500元给老同学。有一位老同学给他写了一首诗,其中夸他“好友不忘,难友相帮;为人能包容,为己不思量”、“生活有质量,处事有肚量”。
六、丰富业余,喜爱收藏
他经常劝老友们要丰富业余生活,但不要陷入麻将摊子中,不要沉到股市圈子里。他劝别人这样做,自己先带头做到。他退休后,除了参加大量有益的活动外,还喜爱搞收藏。他加入了山西省收藏家协会。四年来,他收藏各种烟标和酒瓶分别达到了2000余种。他说,他的收藏是“收奇不收全,图乐不图钱”。为了收藏到奇特的东西,他与附近看门房和收破烂的人们交了朋友。凡有“货”,他都以最优厚的价格购买。他说,这钱是良心帐,一方面是买到自己喜爱的东西,一方面是给那些比较困难的人们以小的支助。
他除了收藏烟标和酒瓶外,还收藏了各种书刊、杂志、门票、打火机及“文革”中的东西。他说,每样东西都有那个时期的文化和信息,通过这些东西可以透视一个时期的情况、文化、状态、特征。这些东西也是一本《百科全书》,只要认真地学习和研究它,就可以学到不少知识。他专门建立了《收藏有趣》的新浪博客。他把收藏到的东西拍了照,然后写到博客里,经常与网友们交流。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注意收藏自己爱好的东西。好多朋友都支持他的收藏。他精心地把朋友们给的收藏品珍藏起来。他说,这不只是收藏东西,是收藏了朋友们的友情。
他喜爱收藏,还包括他在旅游名胜区捡来的石头和沙子。他说,见物思情,这些东西虽然不值钱,但它是难得的纪念。这些是祖国大好河山的信息,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看到他收藏的有我国新疆鸣沙山的沙子;四川绵阳三台县、四川北川地区、浙江江郎山、福建石林的石头;台湾岛南岸、福建东山岛和湄州岛海滩的小石子等。这些东西虽然小,还是很有看头的。

张福清同志与老年人之缘 2009-04-21 18:39
张福清同志与老年人之缘
张福清同志1947年2月出生。1968年2月参加工作。1970年4月入党。1989年转业后先在市纪委后在市政管理局工作。2007年4月退休。张福清同志是一位热心于老干部工作的积极分子。
一是热爱老干部工作。他在局担任党组成员、纪检组长13年中,一直分管局老干部工作。他主动了解老干部的情况,及时看望生病住院的老同志。对老干部工作重视、支持。能够认真贯彻上级精神,结合本局实际,出点子,想办法,把上级精神落到实处。能够支持老干部处,抓好老干部两个待遇的落实。
二是精心为老干部做事。他担任局机关老干部支部书记,认真履行职责,能够积极组织老干部搞好学习。他召集支部委员,登门走访80岁以上和生病在家的老干部,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他亲自为本局老干部活动照像和摄像,自己打字编辑,积极办好局机关《老干部工作通讯》。由于简报文图并茂,反映及时,受到老干部们的欢迎和上级的好评。今年,开展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他参加动员会后,连夜为党支部起草并自己打印了局机关老干部的《实施意见》。他带头参加学习,亲自担任简报组长,撰写老干部的学习《简报》。
三是积极争取领导的支持。他积极给局领导反映情况,促成了老干部用车的更换,实现了为老干部每月的生日祝福,并为老干部发放了生日蛋糕。他及时传达贯彻上级和局领导的批示、指示,推动做好老干部工作。
四是积极参与老干部活动。他除了积极参加局老干部活动外,还积极参加社会老友活动,做到“老有所乐”。他两年时间,主动联系家乡老友近300人,并深入老友家中访问,做好和和健康宣传工作。他积极参加了太原组织的北京人民大会堂“万名老人颂伟人”和本市在南宫组织的活动,还参观了北京奥运会会址。同时他还积极为老干部宣传健康知识,推动“老有所养”。
五是努力实现“老有所为”。他退休后整理了自己的经历,自费出版了《我的文集》“地方篇”和“军旅篇”两本书,赠送老同学、老战友、老同事和同乡老友。平时以书会友,与老同志们交流人生感悟。他积极参与互联网活动,自己建立了系列博客和“老朋友们”的博客圈子,同时,撰写文章与网友交流。近三年来,他的博客的点击率达到了近4万。去年,他在博客圈里结合“迎奥运”,发动了用烟标为词的“诗歌全国行”活动。自己写了30余篇诗歌。两年来,他边学习、边感悟人生,写了近200余篇诗歌,与网友交流。受到社会网友的好评。他还帮助10多名老同志撰写了“老有所为”的事迹材料,有5篇被有关报刊登载。去年,四川汶川地震后,他参加了两次捐款和交纳特殊党费一千多元,收到了中央组织部发给他的特殊党费《收据》。

享受收藏快乐的有心人张福清(2/21)2011-09-13 05:27
享受收藏快乐的有心人张福清
张福清先生是山西省收藏家协会的会员。籍贯山西省孝义市。1947年2月11日出生于兑镇镇偏城村。汉族。中共党员。1968年2月参军,历任新闻干事、组织科副科长、秘书科长、副团职纪律检查员、集团军纪委常委、正团职政治委员,中校军衔。1989年转业太原市,历任市纪委研究室和干部室主任、市政管理局纪检组长、纪委书记、局级调研员。他平常喜欢多种收藏,他收藏有一句话“收奇不收全,图乐不图钱”。他视收藏为快乐。尤其到了老年之后,他老有所乐,没有钻到麻将圈里,没有陷到股市盘里,而是把很多时间都用到了收藏爱好上。他说;收藏是另一种百科全书,是老有所学的好课堂;我们要终身收藏,终身学习。
一是收藏手迹。他从13岁初中开始,坚持每两天写一篇日记,有初中的、高中的、部队生活的、地方工作的等,至今都保存着。他在初中和高中时的作文及老师的评语及打的分数,都保存着,经常翻阅。他在部队从事新闻工作,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及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报纸上发表了许多文章;到地方后,他又结合工作撰写了许多论文,如《邓小平同志的监督思想》、《做官做人作为》、《用人、做官及其修养》、《搞好党政机构改革的实践与思考》、《难能可贵的精神值得学习》、《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弘扬市政行业新风》、《谈俭德》、《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要处理好六个关系》、《加强重点工程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等分别发表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领导科学文库》、《中国社科研究文库》、《中国社会科学文库》、《当代领导干部优秀文集》、《中国发展文库》及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市政》刊物上。退休后,他笔耕不止,坚持为《孝义风采》《并州老龄》《丰采园》等刊物投稿,又发表了不少文章。他把自己亲自写这些文字的东西汇集起来,出版了《我的文集》(地方篇、军旅篇、综合篇)。他从16岁开始的高中阶段起,就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书,一边摘录,至今已经从书中摘录了近200万字的“文摘”。这些他都保存着,他还要编辑出版一本《我的文集》(积累篇)。退休后,他坚持“有灵感就写诗”,六年间写了近200篇他认为的“打油诗”,《孝义风采》《丰采园》杂志和《太原骑协》《太原城管》等报纸都发表过他的诗篇。他把这些诗篇编成《我心中的歌》收藏到自己的新浪博客中。
二是收藏足迹。他说,我是“山里娃”,10岁出村在乡里上小学,13岁出乡到镇里上初中,16岁出县到汾阳上了高中。21岁当兵出了省到了河北。当兵22年期间,由河北的徐水、满城、武安、邯郸、石家庄又到了内蒙古的丰镇、隆盛庄、红砂坝、土贵乌拉、乌兰察布盟,后又到了山西大同。1989年转业到地方后,因公出差和单位组织去了国内外不少地方。他把凡是去过的地方的情况都作了记录,写了名为《踏遍青山》15万字12章节的报告文学,在《我的文集》(综合篇)中出版。他退休后,又参加了社会老年组织的自助游活动,到福建、浙江、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地的景点旅游。他又写出了10多万字12章节的《踏遍青山》(续集)篇。在旅游中,他还注意收集了各种景点的门票,各个旅游地方的沙子、石头等。他说,见物思情、思景。人们到了他家,他会拿出收集的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和新疆鸣沙山的沙子和新疆天山、山西五台山等许多地方的石头、沙子等信物让大家欣赏。
三是收藏邮票、酒瓶、烟标、打火机和书刊。他的集邮缘是从垃圾堆开始的。在“文革”中,他偶然发现在学校垃圾堆里有一本扔掉的小本子,翻开一看是从1950年到1965年的各种邮票。因为鉴于当时“反修防修”的形势,本子里面有解放初期中苏友好的邮票,人们就把它扔了。他捡到后,认为这是历史的东西,不要怕说“修”,就保存起来。但他还不知道“集邮”是怎么回事。从此他注意把平时来信的邮票也收藏起来。后来才知道这是集邮。后来他收藏的邮票比捡到时翻了三番。退休后,他开始收集酒瓶、烟标。周围看门房和收破烂的人都是他的朋友,他从他们那里买回这些东西。他说,一方面我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另一方面,买时也特别大方多给他们些钱,也是支助了穷朋友。至今,他收藏的酒瓶有3000余种,单茅台酒瓶就有200余种。烟标有4000余种。还有各种好看的打火机。他把平常看过的各种书籍、杂志等书刊按年限重新装订起来,并收藏在书柜里。他爱人在四川上世纪60年代参加工作,保存了不少各种杂志和书籍。他爱人退休后,把这些杂志和书籍打包装箱托运回太原。他收藏的书刊足足有30000余册。
四是收藏友情。他很珍惜友情。他两次参与组织分别了40年的高中同学聚会。为了把经过“文革”有隔阂的高中同学聚到一块,他从大同部队上回来,走访了汾阳、文水、交城、孝义、交口等五个县的同学,做了团结工作,实现了离别20年的聚会。为了把离别42年的初中同学组织一次聚会,他提议和牵头,打了500多个电话,基本找齐和通知了同学,实现了相聚。他还步行四十余里,把离别46年的小学同学串联起来,主动出资,组织了聚会。他在部队时与爱人分居两地,他珍惜夫妻之情,把十年的“两地书”精心保存起来,并写成了报告文学《青春夜话》,在《我的文集》(军旅篇)中出版。退休后,他“落叶归根”,主动担任《孝义风采》驻太原联络站站长,为孝义在太原的400余名同乡发放《孝义风采》,并为杂志组织稿件。有的同乡写不了文章,他义务为大家服务,帮助采写稿件。他细心收集了1000名同乡的基本信息,与同行编印了《孝义群英在并州》的书刊,受到了同乡的好评。他把不少同乡的信息用文字和照片写到博客中,给大家做宣传。他还建立了新浪博客,组织了“老朋友们”的130多人的新浪圈子,他担任圈主,经常与老朋友们联系、评论。他还走出博客,走进天津,参加了200余名“丰采园”新浪博友的聚会。
张福清先生在职时尽职尽责,积极工作,作出了不少成绩,最高的受到国家建设部的表彰。他退休后积极做敬老爱老的工作,比上班时还忙。他除了担任《孝义风采》驻太原联络站站长外,还担任着单位机关离退休党支部书记,担任太原老年自行车健身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近年来,他被中共太原市委和市政府评为“首届百名环保好市民”,被中共市直工委和老干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三好老干部”。他的事迹被中共太原市委老干局编入《老有所为事迹选编》。

爱老助老个人事迹材料 (1/41)2011-08-24 07:38
爱老助老个人事迹材料
张福清,男,汉族,中共党员。1947年2月出生。原任太原市市政管理局局级调研员。2007年退休。在职时,他在单位领导班子中分管老干部工作,积极热情地为老同志们服务。退休后,仍然热心为老同志服务,在单位连续两届担任城管委机关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在孝义在并同乡中担任《孝义风采》联络站站长;在涉老组织中,担任太原市老年自行车健身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近年来,受到各种表彰奖励。多次被中共太原市直工委和城管委党委和机关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中共太原市老干局评为“三好老干部”,他的事迹被选录市老干局编辑出版的有50名老干部的《老有所为事迹选编》。今年,还被市委市政府评为“首届环保好市民”。被《并州老龄》评为“优秀通讯员”。
一、积极热情地为单位离退休老同志服务。他在连续担任两届离退休党支部书记期间,带头学习,带领支部“一班人”搞好创先争优。他协助委老干处安排好每月的老干部活动,组织大家学习上级文件,外出学习考察,深入基层调研,组织大家唱红歌,搞娱乐,学书法,听讲座。他创新了每月印发一期老干部工作简报,做到文图并茂,及时向上级上报信息,同时发给老干部学习交流。此项工作上级给以好评。委党委书记多次给以肯定表扬。市老干局把单位评为“宣传信息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他带头建立党支部书记博客,使党支部工作做到公开。他创新的在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中发挥现代信息网络优势的做法,受到了市老干局的肯定和推广。他带头学习杨善洲,并亲自写歌词,让爱人谱曲,带领老同志们把杨善洲的事迹学起来、唱起来、做起来。他的歌词被市老干局、委党委的版面和报纸推广。
二、积极热情地为同乡老同志服务。他的家乡是吕梁孝义市。他16岁离开本县,因此他退休后决心为同乡做点事。他主动要求义务担任孝义市《孝义风采》杂志在省城的联络站站长,负责把《孝义风采》杂志发给在并的同乡,同时为杂志组织稿件。他除了为400名同乡发送杂志外,还发挥自己“笔杆子”的特长,帮助用乡的老同志们撰写了不少稿件。近年来,他撰写了《杨兴兰笔下生花硕果成》《晋剧园中“武教头”武海成》《比翼齐飞的优秀夫妇艺术家田希文马玉楼》《一生勤政为民的李增葆》《享受快乐人生的李有亮》《山大校园三枝梅》《夫妻工程师杨德仁郭桂芳》《抗美援朝老兵武树伦》《敬业工作的朱慕光》《与音乐之缘的许竹恒》等,均被《孝义风采》杂志刊登。他还与同行合作收集编辑出版了《孝义群英在并洲》,展示了同乡人物的风采。
三、积极热情地为涉老组织工作。他参加了太原骑协,并热情地为会员们服务。他在组织活动时,都要拿上自己的照像机和摄像机,把活动的场景和情况记录下来。协会建立了网站,在山西有《山西骑游网  太原骑协的版块》;在全国有《骑游天下  山西(太原骑协)的版块》。他很乐意当起了版主。白天活动,晚上上网,当天的情况不过夜,都要发表出去。他自己好建立了有关骑油的新浪博客.他还参与了《太原骑协》报纸的采编和校对工作。他参加会友们的自助游,认真总结活动的实践,撰写了《关于老年自助游活动的思考》和《西域之旅款款情》《十六字令三首——游》,均被报纸刊登。报纸还刊登了他起草的老年学习杨善洲的诗歌。协会召开理论研讨会,他把30余篇论文全部看完并把要点整理和自己打印出来,供报纸用稿和会员们学习参考。他还注意研究老年人关心的问题,撰写了《老年人要自尊自爱》《老年人要坦然对待自己的“百年”》《要善待自己的老和死——写在2010年清明扫墓》。其中后一篇被《并州老龄》刊用。近两个月来,他又参加了市文明办组织的迎中博会的“太原志愿者巡访团”,成为一名志愿者。他积极参加了在火车站、五一广场、迎泽公园等地的集中巡访活动。太原电视台“发现栏目”还采访他并播放了对他的采访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