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光之城4百度云网盘:《论语选读》复习质量综合测试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9:48:20

《论语选读》复习质量综合测试题

1卷(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瞽(ɡǔ)者   匏(bāo)瓜  石砮(nǔ)    耰(yōu)而不辍

B.八佾(yì)   荷蒉(kuì)  失饪(rèn)   道(dǎo)之以德

C.左衽(rèn)  韫(yùn)椟   沟渎(dú)   涅而不缁(zhī)

D.厩(jiù)焚  阙(quē)如   隼(zhǔn)集  楛(hù)矢贯之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黼黻    刍豢稻梁    椒兰芬苾    雕琢刻镂

B.管磬    成子轼君    问于桀溺    博施济众

C.竽笙    楚人咻之    玩尔而笑    扰以费畔

D.笃信    植仗而芸    危邦不入    何德之衰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克己复礼为仁            克:克制,约束。

B.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过:经过。

C.男有分,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

D.使民敬,忠以劝          劝:勤勉努力。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鸟兽不可与同群

B.使之居于王所            君子于其所不知

C.天之将丧斯文也          君子之至于斯也

D.则修文德以来之          为政以德

5.下列关于通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邦有道,则知            知:通“智”,有智慧。

B.阳货……归孔子豚        归:通“馈“,赠送。

C.前有错衡,所以养目也    衡:通“恒”,常。

D.苟情说之为乐            说:通“悦”,高兴。

6.从文言句式,下列各句不同于其他的一句是(    )

A.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    B.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C.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D.吾谁欺?欺天乎?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

子路曰:“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论语·子路》)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之迂也!奚其正        正:正确。

B.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兴:兴办。

C.无所苟而已矣            苟:马虎。

D.唯其言而莫予违也        违:违抗。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师不必贤于弟子

B.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C.言不顺,则事不成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D.必也正名乎              徒慕君之高义也

9.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要像个父、子要像个子。

B.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国家的礼乐制度兴办不起来,刑罚就不会公正。

C.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所以君子对于自己的名声一定要大力宣传。

D.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说话不可以这样简单机械。

10.下面对于节选的这三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作为一上执政者,他处在什么位置上,就要履行自己的职责。

B.孔子认为,治理国家首先要使名分正当,这是执政者正确说话、办事的前提。

C.孔子主张刑罚要公正,而实现刑罚公正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兴办国家的礼乐制度。

D.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国君,他最大的快乐就是无论说什么话都没人敢违抗。

三、(12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媪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是时子贡为鲁使于齐。(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注】①冠雄鸡.佩瑕豚:头戴雄鸡似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性鄙,好勇力        鄙:质朴。

B.片言可以折狱者          狱:诉讼案件。

C.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  造:找麻烦。

D.宽以正,可以比众        比:使……亲近。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门人请为弟子          不如因善遇之

B.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  吾属今为之虏矣

C.恭以敬,可以执勇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恶言不闻于耳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子路“好勇力,志伉直”的一组是(    )

①冠雄鸡,佩微豚,陵暴孔子   ②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③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④食其食者不避其难   ⑤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⑥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②④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喜欢逞勇斗力,性格直爽,曾经欺凌过孔子,孔子没有跟他计较,而是用礼乐诱导他。后来,子路做了孔子的学生。

B.孔子很赞赏子路判决诉讼案件的能力,认为他有仁德,可以管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的赋税。

C.子路出任蒲邑的大夫,向孔子辞别时,孔子告诫他“恭以敬”“宽以正”“恭正以静”来治理蒲邑。

D.卫出公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的采邑之宰,蒉聩联合孔悝作乱。子羔劝子路离去,他没有听从,最后被蒉聩手下的人杀掉。

    卷(共108分)

四、(17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3分)

⑵衣敝缢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3分)

⑶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2分)

1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宋]郑獬

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野间绝少尘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

【注】作者曾任翰林学士,后被新党所恶,宦途失意,屡遭贬谪。

⑴“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两句诗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4分)

⑵最后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行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7.在下列横线处根据要求填空、默写。(任选三题,3分)

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论语·季氏》)

⑵其身正,不令而行;                            。(《论语·子路》)

⑶丈人曰:“                           。孰为夫子?”(《论语·子路》)

⑷子曰:“士志于道,                           也。”(《论语·里仁》)

五、本题为选做题,考生必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18分)

(一)(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孔子的“仁”到宋明理学的“理”(或“心”),再到现代新儒学的“心”、“性”等。这种范畴的演变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思想资料上看,孔子的思想资料主要是《周礼》,而宋明理学除孔子著述、儒家经典外,还有道家、佛家的东西。现代新儒学除继承宋明理学的遗产外,还有西学的成份。这不同是思想资料多寡、丰贫的不同,更是社会时代的不同,因为这多寡、丰贫不是从头脑、观念中产生出来的,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变迁提供的。

孔子处于社会大变动时期,“礼崩乐坏”,周公那一套不再行于世。孔子虽四处奔走,讲学授徒,也没能奏效。持续到任用法家治国的秦始皇时代,儒学还处于低谷。孔子之被立为正统,是从汉代开始的。刘邦接受了陆贾马上取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建议,拉开序幕,到汉武时代推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文化策略奠定基础。但是,孔学并非像孔子儒家所创立的系统那样被原封接受,而是有一个从礼仪到其社会地位逐渐确立的过程。它适应建立新的中央集权和稳定社会的需要。刘邦刚当天子,君臣关系一如征战中的兄弟,一塌胡涂,是儒臣叔孙通制定的“朝仪”,才使尊卑贵贱的地位和交往通过法定的“仪”严格确立下来。刘邦之后,到文帝、景帝,礼仪虽有,但孔学不显,黄老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成为治国之道。到武帝刘彻时儒学才超越黄老诸家,成为“显学”。之后,代之而起的是魏晋玄学的兴盛和佛学的崛起。被称为“三玄”的《周易》、《老子》、《庄子》,登上了时代的祭坛。“独尊儒学”的外在束缚不再存在,自由“空谈”的风气油然而起。如果说先秦的儒道互补以儒为主,那么在魏晋则是以道为主,严分亲疏,位主贵贱的礼仪受到双重挑战,它一方面表现在曹操的实践中,如求贤非求德,有才可重用;另一方面表现在名士们不拘小节,非圣无法的言谈中。

从汉的外在宇宙论到宋的内在心性学,有唐一代是一个关键环节。表面上看,儒、释、道同尊共奉,既始于唐也终于唐,但从深层看,却是封建社会三教合流——合到统治主流的一个开端——儒治世、佛治心、道治身。大批经由考试而进入各级政权的世俗地主阶级分子在新的局势支配下,不能再作注经的事业,也不能清谈哲理,而要为新政权的巩固和意识形态的转换作工作。在这种潮流影响之下,鲜有绝世独立的人,于是,塑造了一个儒、释、道互补共济的人格化身——白居易。旧唐书本传说:白居易“放心于自得之场,置器于心安之地。优游卒岁,不亦贤乎?”所谓:“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种桃花》)云云,不就是宋代祥意甚浓的苏东坡所津津乐道的吗?其实,从此已开了宋学的先声。

宋学之所以能以理学(程朱)心学(陆王)为正统,自有其社会的本身特征的原因。自北宋起,中国形成了权力空前高度集中的绝对君权,已没有别的力量能制约它。于是“格君心之非,正心以正朝廷”和“明天理灭人欲”就成了制约君权、训导百姓的不二法门。理学汲取了唐代盛行的佛教,融化在变 “外王”为 “内圣”的张力中。一切 “外王”都只是为了“内圣”,外王便成为次要的了。

新儒学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中国近代的被动、挨打的局面刺激造成的。新儒家尽管利用了西方的分析方法,对中国思想史粗疏笼统方面进行了改造,使之趋于明晰准确,但他们要求回到宋明理学、心学以“返本开新”,强调可从“内圣”(道德)“开”出“外王”,民主、科学却是南辕北辙。

18.对文中有关语句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种范畴的演变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的“这种范畴”指的是孔子的仁学、宋明的理学和新儒学;“原因”有思想资料的不同和社会的变迁两个方面。

B.“‘独尊儒术’的外在束缚不再存在,自由‘空谈’的风气油然而起”意思是说“独尊儒术”的一切障碍不再存在,自由“空谈”的风气盛行,形成了儒道互补的局面。

C.“鲜有绝世独立的人”是说很少有只信奉一教教义的,大多数是像白居易一样儒释道互补共济,思想信仰三教兼容。

D.“一切‘外王’都只是为了‘内圣’,外王便成为次要的了。”这里指宋学强调“内圣”,一切“外王”只是为了“内圣”,而新儒学则强调由“内圣”开出“外王”,两者强调的重点完全不同。

19.下面的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的儒学被社会接受“有一个从礼仪到其社会地位逐渐确定的过程”,这个过程从春秋到西汉时期才完成。

B.孔学在战国和秦代并不被社会接受,就是刘邦之后的文景之治的时期也没有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C.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来源于孔子的著述,而新儒学思想资料来源于宋学。

D.唐代白居易是儒释道互补共济的人格化身,但个人生活态度仍以儒为主导。

20.从第二段第三段看,儒、道、佛在先秦、魏晋、唐代的地位及其关系是怎样的?(不超过35个字)(6分)

21.从孔子的“仁”到宋明的理学、心学到现代的新儒学,三种学说兴起的原因是什么?(6分)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

周国平

近来,我闲读《论语》这一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成器,即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说他没有出息,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地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之后自嘲说,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吧。

其实,孔子对读书人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的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又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与他的几个学生子路、曾皙(名点)、冉有和公西华一起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余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只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时节,换季的春服穿上了身,约上五六个青年人,六七个少年人,在沂水里洗一洗,在舞雩坛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孔子听罢,喟然叹曰:“我和曾点想的一样啊!”圣人这一叹,活脱脱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为“圣叹”,以志纪念。 

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洒脱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学界大抵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众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道德的范围。孔子重人伦是一个事实,不过他到底是一个聪明的人,而一个人只要足够聪明,就决不会看不透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竟出自孔子之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有人把仁归结为忠恕二字,其实孔子决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他总是区别对待“邦有道”和“邦无道”两种情况的。“邦无道”时,能逃就逃,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会装傻更妙(“愚不可及”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其本义不是形容愚蠢透顶,而是孔子夸奖某人装傻装得高明极顶的话,相当于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他也不像基督那样,当你的左脸挨打时,要你把右脸也送过去。有人问他该不该“以德报怨”,他反问:那么用什么来报德呢?然后说,应该是用公正同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信”是他亲自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要害是那两个“必”,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他说再思就可以了。

也许孔子还有不够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它使我们可以放心承认孔子是一位够格的哲学家了,因为哲学家就是有智慧的人,而有智慧的人怎么会一点不洒脱呢?  (本文略有删改)

18.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的?(4分)

19.依据全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的内涵。(6分)

20.文中第五段“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的含义是什么?(2分)

21.文中列举的孔子的哪些观点能够说明“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6分)

六、(13分)

22.请筛选、整合下列材料中的主要信息,用简明的语言介绍“博客”。(5分)

①博客是一种简便的网站内容管理系统。

②博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并且在不断更新。

③博客的作者与读者通过评论等形式实现交流。

④博客提供的内容提要符合通用标准。

23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话,使前后的内容对应,句式、修辞方法基本相同。(4分)

面对伤害,应有大海般的胸襟,就像蚌包容一粒沙,终会使其成为珍珠;

面对困境,            ;面对挫折,           。

24.5月4日,某中学准备组织开展一次全校性的读书活动,请你完成下面题目。(4分)

⑴请你给这次活动命名,以体现活动主题。

⑵请你向活动组委会就怎样开展这次活动提三点建议。

七、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庄子做人处世的原则是“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而孔子与之相反,“知其不可而为之”。你做人处世的原则又是什么呢?

请依据你的认识和理解,联系自身及社会生活实际,可以写你的经历,也可以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