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天朔朋友mp3下载高潮:怎样写记人的记叙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39:51
怎样写记人的记叙文   文章来自网络,我只是编辑而已。

怎样写记人的记叙文(29篇)

1、怎样写人

一、写作指导

  在记叙文写作中,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是不可缺少的。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不是随心所欲的,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而应该像鲁迅先生指出的那样:“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就是说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一、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

  二、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成功的对话描写,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而且也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人物语言要力求简洁,避免有话必录和拖泥带水的现象。

  四、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语言描写,并不是垂手可得,而要通过艰辛的努力才能获得。

  同学们为自己笔下的人物设计语言,更应该如此。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深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是展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事出有因。任何心理活动的引起是有原因的,把心理活动的起因写清楚,对于展示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一定要把心理活动的过程展现出来。不然,人物的形象无论如何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心理活动的展现和其它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是有层次的。我们把人物心理活动的层次逐渐写出来,人物形象的展示也会越来越具体。写心理活动时,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用第一人称写人时,可以写“我”的心理活动,但不能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因为别人心里是怎样想的,“我”是无法知道的呀!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征,或同一人物在不同环境下内在性格的变化,常常处在不协调的矛盾状态之中。为了显示人物性格的差异,写作文就必须通过对比加以表现,将他们面对相同的事物作出不同的反应抖落出来,从而突出人物的形象。

  通过对比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要注意几点:

  一、运用对比描写,不应该勉强凑合,主要看作文的材料是否适合采用对比的写法。如果材料本身需要用对比的写法,那么作者才可以通过对比来写人,完成自己的写作意图。如果材料的本身不适合采用对比的手段,那么也不要人为的牵强附会,为对比而对比。

  二、两个人进行对比,不能割裂开来先写一个,后写一个,互不相干,而是围绕中心事件叙述,刻画两个人不同的思想性格。

  写人,如果从一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往往单薄。如果从多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就容易丰满。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形象,这个“侧面”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整理出各具代表性的若干侧面,分工而又合作地表现人物形象。

  通过多侧面描写来丰满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称它是“众星拱月”。“月”就是人物,“星”就是侧面,“拱”就是多侧面展示人物形象的过程。不过应该看到,“众星拱月”的“众星”也不是平分秋色的,它们之间也有主次、详略的区别。所以在写“众星”的时候,是没有必要平均使用力量的。

  写一群人,比写一个人、两个人难一些,难就难在要通过一定的材料组织,巧妙地将一群人凝聚在一起,从而反映各自的思想、性格、面貌。那么,怎样组织材料才能把一群人凝聚在一起呢?应该抓住贯串各个人物之间的线索。写人物群像,是不是每个人在文章中所占据的位置都一样呢?不是的。在一群人中,有的在文章中担任“主角”,有的在文章中担任“配角”,谁主谁次,是根据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来决定的。

  人体是靠骨架支撑的,文章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比作“灵魂”,材料比作“血肉”,那么,结构就是灵魂和血肉的“骨架”。

  因此,同学们在有了写人的材料以后,就应该进一步考虑它的结构。

  写人的结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总分总式。

  这是最常见最朴素的写人结构。它的特点是有一个点明题意的开头(A),简洁醒目,作为文章的总起部分。主干部(B、C、D)也可以说是文章的分述部分,它的几段互相独立,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中心,在编排先后的次序上还需要有一定的斟酌。结尾E是文章的总结部分,它不仅是D的自然过渡,而且常常是对B、C、D的归纳小结,又是对A的照应。

  第二种,逐层进入式。

  这种结构方式适用于用一件事写人。它的特点是:第一层次A,写事情的起因;第二层次B,写事情的发展;第三层次C,写事情的高潮;第四层次D,写事情的结局。文章的二三层次是全文的灵魂和力量所在。这两个层次写得好,常常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起来。

  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人物的外貌

  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和表情的描写,叫做外貌描写。我们有的同学一写到以记人为主的作文时,往往是作这样的描写: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目光炯炯有神……好像天下的人都是一个模样。其实,世界上的人有千千万万,没有完全相同的外貌。关键的问题是没有根据表达的需要,去描写人物的外貌。

  怎样根据表达的需要去描写人物的外貌呢?

  第一、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人物的外在特征。每个人物都有他(她)自己的特有外貌,总是在一定的程序上表现出内在状态。由于人们的出身、经历、素养、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自己鲜明的个性,这些在他(她)的表情、姿态、服饰等方面都能流露出来。

  第二、根据表达的需要,有重点地描写外貌。

  有的同学他们不分主次,不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面面俱到地进行描写。“眉毛胡子一把抓。”可是效果呢?罗里罗嗦,让人看半天也不会知道特征在哪里。

  第三、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好外貌描写的顺序。对于一个人的外貌,作者往往是从多方面进行的. 这些方方面面,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应该遵循一定的顺序。但是,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或者观察角度的变化,外貌描写的顺序也会有变化。

  总之,外貌描写要有利于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达,有利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只有这样,才可以说文章的外貌描写是成功的。

  二、范例

  妈妈的手 

  在手的世界中,有勤劳的手,懒惰的手,致富的手,灵巧的手,然而,我写的却是妈妈一双勤劳的手。她的手不怎么大,长期的劳动使茧皮爬上了手指,使手背上长了一层浅黑色的皮。

  当鸡叫三遍的时候,妈妈的手已经开始工作了:忙着做早点。临近中午,她的手又工作了:忙着做午饭。下午,她的手又开始工作了:忙着做晚饭。夜晚,当明月高悬的时候,妈妈的手又工作了:忙着洗衣服。总之,妈妈的手时时刻刻工作着。

  妈妈的手既是勤劳的手,又是充满母爱的手。记得一个寒冬的下午,天气比较冷。我在做作业,妈妈在做针线活。

  夜深了,天气变得更冷了,我的手直打颤,不敢写了,怕把作业做坏。这时,妈妈走到了我身旁,关心地对我说:“冷吗?”我轻轻地把我的手夹在她的两手之中。顿时,我觉得无比暖和。在她的鼓励下,我终于认真地完成了作业。

  记得还有一个隆冬的早晨,天气很冷。为了御寒,我和伙伴们到小河边滑冰。我一不小心,双脚跌进了石灰坑。我好不容易把脚提出来,可皮靴里已塞满了石灰。“不能穿了”,我果断地把皮靴脱掉,准备要妈妈给我洗,又一想:妈妈会批评我的。最后,我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把皮靴藏到门缝里,等天气暖和一点再洗。第二天,天气稍微暖和一点,我就去洗

  皮靴。但门缝里皮靴的影子都没有。我着急得差点哭起来,过了一会儿,镇静下来,就到别处去找。刚找到后门,就听见熟悉的“唰、唰、唰”声。这不是妈妈的手工作时的声音吗?我随着声音走去,在天井里,我发现了妈妈,她正在为我洗皮靴。她的手冻得红红的,裂开了几条缝。虽然天冷,但是从妈妈的两颊中仍然掉下几颗晶莹的汗珠,我走到她的身边,夺下刷皮靴的刷子,一边说:“妈妈,我来洗。”妈妈关心地说:“振振,我来洗。”我怎么也不答应,可是,她已经把皮靴和刷子夺去了。最终,还是妈妈洗了。她洗完后,又一丝不苟地烤皮靴,当我重新穿上皮靴时,眼睛已被泪水模糊了。

  啊!我要赞美,赞美妈妈的手,更要赞美您――妈妈。

  老师点评

  《妈妈的手》作者写妈妈的勤劳品质,不是像许多同学那样,就“勤劳”写“勤劳”,而是选择一个侧面,从“手”的角度,具体而集中地表现了妈妈勤劳的特点:吃的,是妈妈这双手做好;穿的,是妈妈这双手缝成;温暖,是妈妈这双手送来;懒惰,是妈妈这双手驱走……,由于作者巧妙地选择“妈妈的手”这个角度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因而文章中“我”对妈妈无限敬爱之情就表现得非常充分。

     我的语文老师

  瞧,这位身穿黑华达呢中山装,戴着黑色宽边眼镜,脸上带着微笑的中年教师,他就是我们敬佩的语文老师――陈老师。陈老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上起课来总是那么轻松、活泼、生动、有趣。我们尤其爱听他的作文课。他讲起课来总是那么风趣、幽默,引人入胜,使我们兴趣盎然。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作文,逐步懂得一点写作的“奥秘”。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这一节是作文课。陈老师大步跨进教室。今天他显得格外兴奋,走到讲台前,笑嘻嘻地说:“同学们,今天我特别高兴,你们知道我为什么高兴吗?”我们都咧开嘴,摇摇头。陈老师接着说:“今天早上,我到贸易市场,一元钱,买了两只老母鸡,你们说能不高兴吗?”同学们哄的一声笑了,张瑾笑得连腰也直不起来了。我想:陈老师准又在开玩笑了。哪知陈老师却一本正经地说:“真的,我从来不说假话,不信,我读给你们听。”说着,他拿起一本作文本大声念了起来。原来一个同学在作文中写他跟爸爸到贸易市场去买鸡,爸爸只付了一元钱,买到两只肥壮的大母鸡。同学们恍然大悟,陈老师在批评有的同学写作文不顾事实,胡编乱造。陈老师说:“不管你的描写多么生动,词语多么丰富,不真实的文章是没有意义的,就不是好作文。”我想,我也常犯这种毛病,如以前写秋游时,总写“春光明媚,百花争艳……”打这以后,同学们写作文时,总要细心琢磨,深入了解,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便问老师、家长或者查阅资料,类似的错误就大大减少了。

  又是一堂作文课。今天,一向和蔼可亲的陈老师,忽然一把拉着陈俊同学拖出门外。我们都吓得大气也不敢喘一口。哪知陈老师关上门,转过身来笑眯眯地说:“同学们,大家不要紧张,现在我要考考大家的眼力。你们熟悉陈俊吗?”“熟悉!”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陈老师接着问大家:“你们说陈俊今天穿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式样的衣服?脚上穿的是皮鞋,布鞋,还是跑鞋?”这一问,大家都怔住了,谁也不吭声。过了一会儿,陈老师叫陈俊走进教室,我们这才打量起来:他上身穿一件天蓝色拉链衫。下着海蓝色的裤子,脚穿一双解放球鞋。陈老师笑着对我们说:“这就叫仔细观察。”接着又讲了几个仔细观察的小故事,然后布置我们去观察校园的花园。这次我们看得更仔细了。对花辅的每种花草,从它们的颜色到形状,生活习性及生活规律,都进行深入的观察,有的还翻查有关参考书。这次作文,大家都写得较好。通过这件事,我们懂得:要仔细观察,才能写出好作文。

  陈老师就是这样指导我们学习和作文的。你说,我们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能不感到高兴吗?我们对写作怎么能不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老师点评

  《我的语文老师》中,作者对两次作文课进行详细的描写,通过这两个典型事件,反映出了陈老师生动的教学风格,写作文象画画一样;我们写人,反映一个人的特征,应该巧妙的选择角度,作者就是从一个学生的角度,通过对陈老师在课堂上的动作,语言的描写,非常成功的塑造了一个教师的形象。

       小小音乐家

  我的小伙伴——张梦瑶,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可爱极了。告诉你,她还是同学们公认的“小小音乐家”呢!

  有一次,我跟赵梦雪去找张梦瑶玩,梦瑶正在练习拉二胡。她说:“你们来当小听众,听我演奏二胡,行吗?”我们答应了,坐在沙发上,听着,看着。只见她左手拨弦,右手拉弓,脚不停地在地上打着拍子,显得那么投入,又那么富有感情。她说:“我在艺术节比赛时,一定要夺到冠军。”张梦瑶拉了一遍又一遍,我们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艺术节文艺汇演那天,我跑到后台,去给张梦瑶送冰淇淋。她说:“你吃吧,我没有时间。”我只好自己吃。我边吃边对梦瑶说:“梦瑶,祝你成功!”她忙说:“谢谢。”轮到梦瑶上场了,她走上舞台,向观众鞠了一个躬,然后,坐到椅子上,忘情地演奏起一首曲子——《光明行》。她的演奏优美动听。观众们仔细地听着,我也入了迷,仿佛回到了抗战的岁月,跟着抗日军民浴血奋战。正当我沉浸在乐曲中时,一个高音“i”,结束了整个曲子。顿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和同学都为她的出色演奏表示祝贺。

  几天之后,老师宣布,张梦瑶获得了艺术节器乐比赛第一名。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梦瑶激动得眼泪夺眶而出。她知道这是自己几年来坚持苦练的结果,多年的汗水没有白流,终于为学校争了光。为此,她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啊,张梦瑶,我佩服你,你是我们的骄傲!

  老师点评

  开头点题,中间叙写苦练情景和参赛场面,最后回应文题。一个小学五年级同学能写出这样布局合理、语句流畅的文章,实在难能可贵。这篇习作还说明,要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就,就必须潜心钻研,刻苦练习。 

 

2、怎样让人物出场

文学大师历来都十分讲究作品中人物出场的描写,设法使人物一出场,就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得体的出场,不但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或精神风貌,还能使文章的情节引人入胜,结构更加新颖别致。平时同学们经常用"开门见山"描写外貌的方法让人物出场,这是对的。不过,如果每篇记人的文章都用这种方法,就显得呆板、单一,缺乏色彩了。小学语文课本里记人文章中人物出场的方法比较多,我们不仿去认真地学习借鉴。

  一、在景色描写中出场。对周围的景物作一番描写后,让人物出场。例如《曼谷的小象》在描写了近郊"绿油油的禾田"、"淡紫色野花的草地"之后,"穿着绣花上衣,白地红花裙子",满脸微笑,"露出整齐牙齿"的泰国妇女--阿玲,在"橘红色的晨雾"中出场了。景美、人美,为后文阿玲乐于助人美好心灵的描写,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在险境特写中出场。让人物在险恶的境遇中出场。例:由于"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失去了平衡"有"撞着山尖"的危险。机长要求"大家背上降落伞包,作好跳伞的准备",可是年仅12岁的小扬眉没有伞,她哭了。就在这时,周总理"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周总理一露面,就在读者的心目中树起了"危难之时,方显伟人本色"的高大形象。(《飞机遇险的时候》)

  三、在身份介绍中出场。对人物的身份、功绩作公正的评价后出场。例:"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人员设计施工匠铁路干线。"把詹天佑与他的厚重功绩一起"推"出场,不但给人以"闪亮登场"油然而生敬意的感觉外,也为下文的分述画出了清晰的脉胳。(《詹天佑》)

  四、对群体描述后出场。先对一群人进行描述后再突出描写一个人。例:"……茶室的后院还有十几缸金鱼呢,那儿也聚着许多爱鱼的人:有老人,有孩子,也有青年。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就这样,作者把人群中特别注目的聋哑青年引出了场。"鹤立鸡群"的效果一下子就出来了。(《鱼游到了纸上》)

  五、在处所勾画中出场。先介绍人物所在的地点以及周围的环境,然后让人物出场。例:"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作者对这一处所作了描写后,周总理出场,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把简陋的办公条件和总理一晚繁重的工作量作了鲜明的对比,使得人物一出场,就把"生活简朴,工作辛苦"的深刻印象留给了读者。(《一夜的工作》)

  还有《小英雄雨来》、《李时珍》、《一定要争气》、《小摄影师》等课文也为我们提供了在介绍了人物绝技、志向、家境、物件后再让其出场的范例。

  总之,让人物出场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描写对象以及谋篇布局的实际需要去精心构思。 

 

3、怎样才能写谁像谁

常言说:“听其言,观其行,知其人,”也说是说,想了解一个人的“特点”,就要留心观察他在做事的过程中的音容笑貌、举止动作,找出他与众不同之处,也就抓住了他的“特点”。下面从四个方面讲,人物的“特点”是怎么表现出来的,以及怎么通过描写人物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⒈人物外貌描写这是对人物外形特征的描写。包括对一个人的服装、打扮、相貌、神情、身材、体态等方面的描写。因为人物的喜怒哀乐、生活经历以及个性特征,常常从外貌中表露出来。恰如其分地进行外貌描写,有助于突出人的精神面貌,人物的形象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穆老师的眼睛》一文中有这样几处外貌描写:

  例一:“穆老师的眼睛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又圆又大。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别,可你仔细一瞧,穆老师的眼睛还会说话呢。”

  例二:当我上课发言胆怯时,“穆老师的眼睛马上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似乎在说:‘说得对,说是声音再响亮点。’”

  例三:一次穆老师和同学们玩“老鹰捉小鸡”,穆老师当“老鹰”。“他一下子跑到东,一下子跑到西,眼睛呢?睁得大大的,好像在提醒我们:‘哎──当心!我要促住你们啦!’真糟糕!末尾的一只‘小鸡’跑得太慢,被捉住了。这时候,穆老师的眼睛笑得弯弯的,似乎在说,‘哈,这回可让我捉住了!’”例一是对穆老师眼睛的静态的描写,“睁得大大的”、“笑得弯弯的”、“投来鼓励的目光等。给人以亲切和蔼慈祥之感,这无疑对突出文章中心起了很大作用。鲁迅先生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子,最能表露内心世界。

  《十六年前的回忆》,描写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

  例四:“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色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篷篷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例五:“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从相貌描写看,说明李大钊已经受了敌人残酷的折磨。从神情描写说明他对敌人的暴行已在意料之中,更说明“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些描写,充分显示了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境界。

  《少年闰土》,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文中的外貌描写起了很好的作用。

  例六:写闰土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紫色的圆脸”──沿海,风吹日晒,很健康;“头戴小毡帽”──显示出当时绍兴一带农村孩子的特点;“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既写出了绍兴一带农村的风俗习惯,也写出了父母对闰王的疼爱。

  作者仅仅抓住间土的脸色、脸型、头上的小毡帽,颈上的银项圈,就勾画出了一个南方海边农家孩子的可爱形象。

  例七:文章开头是这样描写闰土动态中的外貌──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碧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颈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作者用“蓝色”、“金黄”、“碧绿”几种颜色描绘“天空”、“圆月”、“西瓜”,映衬出闰土手执钢叉刺猹的英武形象。

  一段静态外貌描写,一段动态描写,使闰土健康、勇敢、朴实、天真、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更加突出。

  从以上例子看,恰当的人物外貌描写,对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是大有好处的。但是,不等于写人的文章一定要有外貌描写,比如《一个刻苦学习的同学》记叙王玲虽智力较差,体弱多病,但她专心听讲、勤备好问,终于获得“三好生”的荣雀称号。文中有这样一段外貌描定──

  王玲,高高的个子,匀称的身材,高高的鼻梁,水汪汪的大眼睛。扎着两只羊角辫,上身穿一件花格布衣服,下身是一条劳动布的牛仔裤,脚上是一双时髦的运动鞋。

  这段描写显然是多余的,因为与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综上所述,与人物思想品质、与故事情节发展没关系或关系不大的外貌描写,应当从简删去。不能理解为凡写人均有外貌描写,更不能认为外貌描写越细越好。

  ⒉人物的行动描写

  人的“特点”表现在他的行动中,因此人们平时常说:看人要看实际行动。描写人物时,道理也一样,人物的思想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体现。

  “人物的行动”指什么呢?它是由一系列动作构成的。因此,行动描写就要善于抓住人物具有特点的动作,恰当地运用动词,从而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使人物的形象具有活力。

  例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描写爸爸和伯父救护黄包车夫,有这样一段描写──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了约,扎好绷带。

  这一连串细致的运作描写,浸透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的确是“俯首甘为孺子牛”。

  例二:《饲养员赵大叔》,文中记叙“金皇后”耕麦茬地时,突然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这个情节时,描写赵大叔──

  刚剃了半个脑袋,一看暴雨来了,赶紧跑回屋里,从炕上揭起一条毯子,拔腿就往外跑。他一口气跑到地里,把毯子给“金皇后”搭在身上,拉了它回来。回到家里,他自己淋得像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了。

  这段话中,“跑”字用了三遍,足以说明为了抢救“金皇后”赵大叔心情之急、动作之快,已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并忘记自己上了年纪,不顾剃了半个脑袋的可笑样了,“搭”和“揭”字,同样说明赵大叔心里只有“金皇后”。总之,这一连串动作描写,充分表现出赵大叔一心为集体,置个人的一切于不顾的高贵品质。

  例四:《罗盛教》一文,描写罗盛教救朝鲜少年崔莹的动人的事迹中,动词用得十分准确,其中──

  ①“猛地跳下去”──毫不迟疑

  ②三次“钻”进冰窟窿──置个人生死于不顾。

  ③“把孩子托上来了”──使出全身力气,用双手“托”,其结果使自己下陷,而他全然不考虑自己。

  ④“罗盛教用头和肩膀把他顶出来的。”──说明他已经精疲力尽,奄奄一无力用手再托孩子,靠的是强烈的国际主义精神的惊人的意志,还要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这一个“顶”字,内烁着罗盛教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的无私奉献精神。

  例五:《你们想错了》,描写敌人妄图从方志敏这位“红军领导人”身上“搜出大洋”时,有这样的描写──

  他们从方志敏的上身摸到下身从衣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怀表和一支钢笔外,连一个铜板都没有找到。

  这“摸”一“捏”,活脱脱地写出敌人动作的认真,可谓“无孔不入”,揭示了他们那贪财的丑恶嘴脸和对“红军领导人”身无分文的不可思议的心态,从而反衬出方志敏的高大形象──革命不是为发财。 

 

4、写人作文全攻略

纵观天下局势,中国加入WTO,北京申奥成功,中国队出线,清远市足彩购买量居广东之首,这一切,都与今天要说的话题,完全没有关系!

  今天想说的是,不久前看到念小学的小妹的作文,惊觉中国小学生作文仍是沿用N年前的旧模式,我当年写过的她今年还在写,而且以后的学生还将写下去,实不能不叫人痛心疾首恨铁不成钢。依照小学生作文所谓"精选"提供的模板,写人类作文大热门的题目主要有以下二个。

  我的妈妈

  此类作文开头铁定是从描写妈妈的外貌入手,而妈妈的外貌描写大多是聚焦于其斑白的发鬓,眼角的鱼尾纹,布满皱纹的双手。如此一位上了年纪的更年期大妈却有着一个读小学的儿子,可见我国晚婚晚育工作做得多么成功彻底。

  依剧情安排,主角的妈妈肯定是一个工作非常繁忙的敬业女性,日夜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繁荣昌盛拼命工作。下面以妈妈是一名人民教师为例。

  主角是一名小学生(搞不好的话还是在自己妈妈管辖下的班级),可他感觉妈妈对别人的孩子比对自己还要好,难免心理不平衡气得内分泌失调,但也无可奈何。主角妈妈工作繁忙,"经常给学生补课,难免有时晚回家"。这时,主角对自己的妈妈就会心生埋怨,认为她"是世界上最差劲的妈妈"。

  接下来,便是全文的高潮,主角生病了,可是妈妈只是应付式地用耶稣看世人的充满怜悯的眼神居高临下看了自己一眼,就出门去跟学生补课了。这时主角会很林妹妹地梨花带雨一番,带着不被重视的十岁儿童的一颗冰冷破碎的心,在晕晕沉沉中睡去。煽情高手会在此处大着笔墨,务必让老师掬一把鼻涕为后快。

  最后,妈妈深夜回家,去叫主角,这时主角就不会理她,然后第二波高潮又产生了,妈妈坐在床际,母子来一番亲情告白,煽情高手肯定不会放过这次难得的叫老师流鼻涕的机会啦!于是一切到最后真相大白,母爱压倒一切,主角原谅了母亲,两人重归于好,大团圆结局!而最后主角照例有一番感慨?这就是我的妈妈,我爱我的妈妈。"我的同桌此类作文的开头铁定是:"我的同桌叫小明,他中等身材,圆圆的脸孔上嵌着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男?女?)而交待两人关系的句子使用率最高的是:"我们形影不离,有他的地方一定找得到我。"交待完关系后便直奔主题,话锋一转主角和同桌便因为一件鸭毛葱皮的小事吵起架来了。而由于小学生要过老师那关,遂没有如各位所愿演变成动作打斗片,只是双方互不理睬,见了面仰头一哼,用鼻孔狠瞪着对方的眼睛。

  过了好久,双方又床头打架床尾和莫名其妙地和好了。而原因往往是同桌先向主角解释,这时写作文的小学生便要绞尽脑汁帮同桌想一个说得过去的解释理由了。解释完同桌一定会搬家,搬家之前送给主角一件物件,主角常常拿出来看。最后主角感慨道?quot;友谊是可贵的。"然后就到结尾了,比较煽情的场面是主角拿着物件,梨花带雨地仰望天空,天空中如ET般浮现出同桌的笑脸。

  我的老师

  此类作文的开头铁定是:"我的…老师,留着一头短发,中等身材,圆圆的脸上挂着和蔼可亲的笑容。"由于作文要过老师那关,所以写语文老师是最理想的选择了,尽管往马屁股上拍,说得他天上有地下无诺贝尔奖不颁给他简直就是有眼无珠,保证他看得爽歪歪会给你个全班最高分。

  案发现场就在学校门口。依剧情需要那天雷电交加,主角又没带雨具,只好眼睁睁看着各位同学百鸟归巢各自飞。窗外雨哗哗,主角心慌慌。带着一颗不被同情的没有温暖的十岁小孩子的冰冷破碎之心站在校门口不知所措。这时,语文老师便会像奥运会使者举着神圣的火炬一样,举着一把从地摊上买来的十块钱三把的降价处理花雨伞出现在主角视线之内。当然照实写出来会死得很难看,何况雨中送伞也不见得真有其事,于是高手便会描写成这样:"这时,远方出现了一个人影,她举着一把好看的小雨伞,带着熟悉的和蔼的微笑。啊!那…那是我的语文老师!"如此,一位崇高的老师形象便被勾勒出来了。

  依照剧情安排,老师一定不会带两把伞,也不会拿出两块钱给主角坐人力车回家,而一定要用那把从地摊上买来的十块钱三把的降价处理花雨伞(文中是"好看的小雨伞")亲自护送主角回家,这样才够感人,老师形象才够高大。

  一路上,师徒相依为命风雨同舟,而崇高的老师为了不让主角淋湿,硬是把雨伞往主角这边推,而自己和形象一样高大的身躯则暴露在雨中,煽情高手会这样写:"风呼呼地吹,老师不禁打了个哆嗦,我转头一看,呀!老师的肩头全湿了!"多么感人的一幕雨中情!

  到了家中,崇高老师会顾不得喝一口水,顾不得拿张纸擦擦满脸的雨水和鼻涕,便一转身很酷地消失于风雨中,主角目送着老师远去的背影,"眼眶渐渐湿润了"。

  第二天,主角上课的时候,会发现老师的鼻子红得像克林顿,原来崇高老师昨晚淋到雨感冒了。这时主角照例便会来一番感慨:"多好的老师啊!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长大了为祖国做贡献。"把老师的感冒和报效祖国联系起来,这样便把主题思想升华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实属高手所为。

  小学生写人作文全攻略到此便暂告一段落。当然写人作文不只以上二个主题,二个主题也有不同的支线结局,这就留待大家去发掘了。夜正长,路也正长,我说不出话,但希望今天的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能注重“创新”两个字,不要再去重蹈他人覆辙。

 

5、写文章别冷落了脚

平时,我们与别人相处总是过多地注意对方的脸,在写文章的时候也喜欢把笔墨花在人物的面部表情上。

  其实人们脚的动作也有着自己的语言,如果我们注意仔细观察,恰到好处的作些描写,就可以更好地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内心。可是,有不少小朋友在写文章时,却不太注意这双脚,使得我们的文章就缺少了点色彩。

  一个人脚步的轻、重、缓、急、平、稳、沉、乱等,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和心情,我们平时所说的"雀跃"、"春风得意脚步轻"就是对高兴、愉悦心情的描写;"乱了方寸"就是对惊慌失措心态的描述;《再见了,亲人》中的小金花"把脚一跺",既反映了她对敌人的仇恨,也反映了她的刚强;《师生情》中的三位女同学"踮起脚"反映了她们既怕影响老师休息,又想急切见到老师的复杂心情;《倔强的小红军》中的"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反映了小红军面临极度饥寒也不肯连累别人的倔强的性格和高贵的品质。

  总之一句话,人的心语往往会从"脚语"中表现出来。若有人一坐下来跷起二郎脚,表明他怀有不服输的对抗意识。若是女性亦可表明她对自己的容貌有足够的信心,也能表明她想要显示自己的强烈欲望。人在站立时,脚尖往往会朝着心中惦记或追求的人物和事物。在今后的与人交往中,你不妨认真观察,仔细猜摩。

  以后我们写文章时,可千万别忘了你笔下人物的那双脚。

 

6、写作文也要进入角色

有不少同学写作文,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往往没有个性特征,变成千人一面,万口一腔。这里除了没有认真观察和积累素材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同学没有设身处地地把自己变成作品中的人物。在戏剧表演中叫做进入角色。就是说饰演者要把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变成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样才能把戏演好。我们写作文也是如此,要去扮演各种不同人物的角色,才能使文章生动感人。

  明朝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在一天中午时,他的妻子到书房去请他吃饭,到处寻找不到人,后来在一间堆柴的屋里找到了他,却见他独自一个人用衣袖拭着眼泪失声地哭泣着。原来他正写《牡丹亭》“忆女”中的一节,他把自己变成了戏剧中的丫环春香,因为抑制不住内心悲痛的感情,以至声泪俱下。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创作时也常常进入角色。有一天,巴尔扎克的好朋友来访,正待敲门,忽听屋里大声嚷道:“混蛋!我要给你好瞧的!”那位好友以为巴尔扎克和谁在吵架,立即推门而入。但屋里只有巴尔扎克一个人,这位朋友觉得很奇怪。原来巴尔扎克是在对自己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大喊大叫,愤怒地揭露这个人物的卑鄙行为。

  我国近代戏曲理论家吴悔曾说过:“各人有各人之情景,就本人身上,挥发出来,悲欢有主,啼哭有根,张三之冠,李四万万戴不上去。”所以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写什么人物,就要把自己变成什么人物,从那个人物的身份、性别、年龄、性格等去体味、去揣摩、去进入角色,切不可用自己的学生腔去套别人。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过:“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容。同样,你自己得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请同学们在写作文时细心琢磨、推敲,让人物进入角色。

 

7、心理描写三法

对人物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可以具体、生动的突出人物的特点,表现人物的形象。那么怎样来描写人物的心理呢?方法很多,这里向同学们介绍三种:

  一、内心自白法。

  即用人物"怎样想"来表现。这种写法最能清楚在表明人物的心迹。如一位同学在《新来的小伙伴》一文中写道:"我笑咪咪地望着他,心想,他从乡下学校转到我们县城学校,一定带来了好多好多富有泥土香味的故事……"这句心理描写,十分明白地把"我"对这位新伙伴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了。

  二、景物衬托法:

  即用对景物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心理。人物的心情不同,对周围景物的感受也不同。所以景物描写,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如一位同学在写《我被评上了"三好生"》中写道:"今天,校园大门两侧插着的彩旗特别鲜艳,花池里的月季花开得也格外美丽……"这句景物描写,生动地衬托出"我"被评为"三好生"而兴奋不已的心情。

  三、动作暗示法:

  即用一种下意识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如有一位同学写《我的妈妈》一文,写到妈妈与邻居王大婶闲谈,夸"我"夸得太过分时,"我脸涨得通红,手不停地绞着衣角,还用胳膊轻轻地挨了妈妈几下……"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但把妈妈善于炫耀子女的特点表现出来,还把"我"实事求是,对妈妈这种做法表示反感的心理作了成功的刻画。

 

8、心理描写种种

心理描写可以充分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刻画人物、表达中心思想的重要手段。常见的心理描写有以下几种:

  一、直接倾吐型即从文中人物的角度出发,客观地描述人物的内心活动。例如: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眼睛的!”(《小英雄雨来》)

  二、间接转述型即从作者的角度出发,较为主观地转述人物的内心活动。例如:桑娜沉思着: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可还是只能勉强填饱肚子。(《穷人》)

  三、“独白”型即通过人物自言自语,表白其内心活动。例如:桑娜听着风暴的声音,自言自语:“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穷人》)

  四、“梦境”型即通过“梦境”的描写,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例如: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凡卡》)

  五、“幻觉”型即通过描写人物在特定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幻觉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例如:她又擦了一根火柴。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卖火柴的小女孩》)

 

 

 

 

9、爸爸叹气为了啥

小不点儿:邱老师,您的小说中有一个细节,我看了印象很深,就是不知道您为什么要这样写?

  邱老师:哪一个细节呢?

  小不点儿:是这一段描写:爸爸长长地叹了口气,站起身来,望了望高高远远的天空,又看了看早已过了入学年龄的儿子,终于狠狠地跺了一下脚,走出了狭小的院子。

  邱老师:这是为了表现“爸爸”的内心世界呀!你看,“爸爸长长地叹了口气”,暗示爸爸的负担很重,实在是没钱供儿子上学了!“爸爸望了望高高远远的天空”,则暗示我们:爸爸从高高远远的天空中看到了儿子未来的希望。“终于狠狠地跺了一下脚”,则表示爸爸终于下定了决心。

  小不点儿:“走出了狭小的院子”,是不是说:爸爸希望儿子以后能走出这“狭小”的院子,在高高远远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邱老师:你说得很对。

  小不点儿:邱老师,我们小学生的作文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邱老师:当然有啦!一个同学写同桌有一颗“闪光的心灵,”是这样来表现的:很多次,我把自己擦完墨水的废纸扔进他的抽屈里。有时,我假装看不见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就站起来朝他那边儿挤,经常把他挤到地上,摔个“屁股开花”,但他还是不在意地微微一笑,然后从地上爬起来。后来,老师发作业本,给我们的桌子上发了一好一坏两个本子,他毫不犹豫地把那个被撕了条大口子的“烂”本子拿了过去,写好自己的名字,又把那个完好无损的本子放在我的桌子上……这些行为看起来“傻乎乎的”,平平常常,可小作者从中却看见了一颗“闪光的心灵”。

  小不点儿:邱老师,我知道怎样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了。

 

 

 

 

 

 

10、爸爸疼爱我吗

有这么一个同学,她是个独生女,很聪明,爸爸、妈妈都非常疼爱她,把她当作掌上明珠。但她很怕写作文,原因是不论写什么题目,都感到没有材料可写,听说还对着作文哭过鼻子呢!

  我特地为她拟个《爸爸疼爱我》的题目,让她写一篇习作。过了半个小时,她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我问她:“你的爸爸不疼爱你吗?”她很快地随口回答:“疼爱我,也会打我。”“什么时候打你?”她想了想说:“我5岁的时候。”“在什么地方?”“在我外婆家。”“为什么打你?”“因为我爱玩水,常常把袖子弄湿了,不听外婆的话。”“用什么打?”“用木棍———嗯,是用稻草把子。”“到底是用什么?”“开头用木棍,举得老高———我闭着眼睛等着挨打———可是打下来的是稻草把子。声音很大,但是一点也不疼。”

  这个情节有趣!我说:“要是爸爸用木棍结结实实打你,可就真的是不疼你了!”接着,我又问她当时爸爸打她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情形,她都说得滔滔不绝,栩栩如生。我对她说:“你刚才说的,就是一篇很好的习作材料了。你把它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呢!”

  她只用了40分钟的时间,《爸爸疼爱我》这篇习作就写好了。

 

11、从身边人物开始观察

要写好人物,想把人物写得诩诩如生,首先得细细地观察人物。可以说,学会观察人物是写作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功。有些同学一描写起自己的某个同学就是“一双大大的眼睛,笑起来脸上一对小酒涡。”如果你仔细观察周围的同学就会发现,笑起来脸上有“一对小酒涡”的同学实在是很少的。也有的同学喜欢照搬书上的一些人物描写,一写起老人就是“两鬓斑白,神采奕奕”,写起年轻人就是“漂亮潇洒,走起路来噔噔噔”。

  我读到一位同学是这样来描写一个姑娘的:“她像刚刚绽开的花朵,以奇妙的色彩和芳香吸引着天涯海角的蜂蝶。”我说,虽然这些描写的文字挺花梢,可没有你想介绍的这个姑娘的具体描写,没有抓特征,没有音容笑貌。又有一位同学写起他爸爸来,干脆搬上了武侠书里的描写,又是“脸如重枣”,又是“声如洪钟”,让人读后实在是哭笑不得。

  我认为,学习观察人物,可以自己身边的人物开始。比如你可以把你的爸爸,或是你的妈妈,或是你的一个同桌作为观察的对象。

  先是观察他(她)的面部肖像。肖像是人物留给观察者的第一个印象,肖像观察是人物观察的起点。抓住人物总貌,先得把握人物肖像的基本特征,然后再进一步观察肖像细部,寻找最有特点的角度把它表现出来。周而复是这样描写白求恩大夫的:“他的身材魁梧而硕壮,面孔却有点清瘦,颧骨微高,浓眉下面深藏着一对炯灼的眼睛,那里面饱含着无边的慈爱;宽大的嘴角上,浮着意味深长的微笑;他的头发和嘴上翘起的短髭,都已灰白了。他已是快五十的人,但精神却很攫铄,像一个活泼健壮的青年。”老舍在《新时代的旧悲剧》里描写的陈老先生是,“他的脸是红而开展,长眉长须还都很黑,头发可是有些白的了。大眼睛,因为上了年纪,眼皮下松松的搭拉着半圆的肉口袋;口袋上有些灰红的横纹,颇有神威,鼻子不高,可是宽,鼻孔向外撑着。”茅盾笔下的二老板,“他那一对猫头鹰的眼睛老是乌溜溜地在那里转;机警而又颇露凶相的眼光时时从陆紫翁脸上扫到周老九脸上,然后又扫回去。”茨威格描写赌徒们的手,更是精彩:“绿呢台面许许多多的手,都在闪闪发亮,都在跃跃欲伸,都在伺机思动。所有这些手各在一只袖筒口窥探着,都像是一跃即出的猛兽,形状不一,颜色各异,有的光溜溜,有的拴着指环和铃铃作声的手镯,有的多毛如野兽,有的湿腻盘曲如鳗鱼,却都同样紧张战栗,极度急迫不耐。……贪婪者的手抓搔不已,挥霍者的手肌肉松驰,老谋深算的人两手安静,思前虑后的人关节跳弹;百般性格都在抓钱的手式里表露无遗。”这些大作家们在描写人物肖像时,不但能抓住形象的特征,而且能通过外在的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要学会能抓住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部位重点观察。这些重点部位一般选择脸、眼睛和手。

  当然我们不能孤立地观察一个人的肖像部位。容貌、衣着、神态和一个人的行动是密切联系着的。要在行动中观察人物。观察要悄悄地进行,不能干扰被观察对象的生活,最好是对方不知道你是在有意观察他(她)。要及时把你观察到的印象记录下来。坚持作观察记录,写观察日记,你就会逐渐拥有起一个人物形象素材库。我时常作人物形象的观察记录,有时认识一个新朋友,对他的初步印象,我也会记在他名片的反面。用这种办法观察人物,练笔,也是挺有趣的。当然,你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对作品中一些精彩的人物形象描写,你也应该及时摘抄下来。摘抄下来的文字,要经常翻翻,学学人家是怎么描写人物外貌,衣着,神态,是怎么抓特征,怎么通过外形表现内心世界的。注意,不要照搬照抄。多看,多分析,潜移默化的,就能化为自己的东西。学习观察人物,做有心人,从你身边的人物开始观察吧。

 

12、奶奶说话真有意思

小不点儿:王老师,我的奶奶今年70多岁了,身体很硬朗。她的最大特点是做事、说话非常有趣。我准备写一篇作文《有趣的奶奶》,可不知道怎样写出奶奶的有趣。

  王老师:你先说说你的奶奶怎么有趣吧!

  小不点儿:有一天,奶奶把排骨给炖糊了。妈妈埋(mán)怨她两句,她却振振有词地说:“这也不能全怪我嘛!炖排骨的时候,我到老杨家里串了串门,还在大门口那儿看人家下棋,后来又去……”妈妈说:“您忘了这灶上还炖着排骨呢!”奶奶说:“我没忘啊!我出门前特意留了字条,让先回家的人把火给关掉的呀!不是你最先回家吗?”得,奶奶倒打一耙,把责任又推到妈妈身上了。

  王老师:这个细节比较典型,也比较新颖,尤其是奶奶的话很有意思,能表现奶奶“有趣”的特点。

  小不点儿:只写这一个就行了吗?

  王老师:一个语言细节稍微单薄一点儿,人物形象还不够丰满、生动,最好能再写一两件小事,从不同角度展示奶奶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小不点儿:奶奶发现用小纸条留言太不醒目了,第二天专门买了一块大黑板。爸爸说:“妈,您买块小黑板不就得了吗?买这么大的干吗呀?”奶奶却说:“大的小的价钱都一样,怎么不买大的呢?再说,大黑板不但可以写留言,还可以办黑板报呢!”

  王老师:这个细节也很有意思,可以写到作文里去。

  小不点儿:可是,奶奶办的黑板报“水分”太多,大多是今天是哪年哪月哪日,星期几,天气怎样等。还有就是她今天跟谁下了棋,谁输谁赢,赢了多少盘等。有一天,奶奶实在没什么内容可写了,就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今天板报无内容!”

  王老师:你的奶奶说话可真风趣。要想把这篇作文写好,一定要注意奶奶的语言细节,注意通过人物的语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奶奶的有趣!

13、你爸爸什么样

刘老师:小不点儿,爸爸是你最熟悉的人,可以说天天都要见面,可你能详细地写一写爸爸的外貌特点吗?

  小不点儿:这有什么难的?我的爸爸不高不矮,稍微有一点儿瘦,见过他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十分精明能干的人,有点像电视剧里大型企业的总经理。爸爸为什么会给人这样一种感觉呢?主要是他那乌黑、浓密、硬得扎手的板刷头。爸爸的板刷头总是显得很精神。爸爸脸上最有特点的,大概要数那两道浓黑的眉毛了,看到他从远处走来,还没看清脸,那两道眉毛已经映入你的眼帘了。

  刘老师:行啊,小不点儿!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喽!

  小不点儿:刘老师,您别夸我。我刚刚看了一篇文章,专门讲怎样写好爸爸外貌细节的!

  刘老师:噢,那你说说,文章中都讲了哪些内容?

  小不点儿:要想写好爸爸的外貌细节,首先要仔细观察:

1.爸爸的身材是怎么样的,高还是矮,胖还是瘦;

2.爸爸的外貌给人总的感觉是什么;

3.脸上最有特点的是什么;

4.他的头发是乌黑浓密,还是细细软软的,有没有白头发。

  刘老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注意事项呢?

  小不点儿:还要观察爸爸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喜欢不喜欢打领带;爸爸微笑和发火的时候,他的脸上有什么变化。

  刘老师:明天的作文课,题目是《我的爸爸》,你来当老师,给同学们讲一讲怎样写好外貌细节,好吗?

  小不点儿:我?我行吗?

  刘老师:行,你刚才就说得很好嘛!

 

 

 

 

 

14、眼角多了鱼尾纹也要写吗

小不点儿:王老师,描写人物肖像,除了要抓住人物外貌特征之外,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王老师:还可以同人物的职业联系起来,反映出人物的经历。

  小不点儿:怎样才能同人物的职业联系起来呢?

  王老师:你看这两段肖像描写。1.她齐耳短发,一双眼睛又黑又亮,说起话来一脸灿烂的笑容。尤其是在田径场上,跑起百米赛来就像一头神气的小鹿,全身上下都洋溢着迷人的青春朝气。2.她脸上的皱纹、蝴蝶斑占了相当大的面积,眼睛也不再清澈明亮,显示出浑浊昏黄的颜色。

  小不点儿:这两个女人一定是祖孙俩吧?

  王老师:不,这是一个女人不同时期的肖像描写!

  小不点儿:这个女人的变化为什么这么大呢?

  王老师:这个女人中学毕业后,先是在工厂当工人,工厂倒闭以后,又成了一名下岗工。为了生活,她不得不蹲在路旁做起了擦鞋工。生活中的每一次变化,都在她的脸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痕。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风吹日晒,使她原来又黑又亮的眼睛变得浑浊昏黄,也使她脸上的皱纹和蝴蝶斑越来越多。当然,生活中的人们,并不一定都有这么曲折的经历,脸上的变化也不会这么大。但是,变化总是有的,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细致描写,人物的每一次变化才能真实、具体地表现出来。

  小不点儿:眼角多了一条鱼尾纹,头发中多了一根白发……这些都是人物的变化,都要细致描写喽?

  王老师:只要和人物的职业或经历有关系,我们都要进行细致描写。比如:胖伯长得可福相哩!圆圆的脸上脂肪丰厚,富有弹性;走起路来挺着个神气的肚子,即使穿着衣服,也看得出里面的肥肉在抖动。要不然,怎会有“胖伯”这个雅号呢?对一个厨师来说,这可是身怀绝技的标志呀!

  小不点儿:哈哈,这样写真棒呀!

 

 

15、闰土不叫迅哥了

小不点儿:邱老师,您以前讲过,细节描写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我有点儿不明白,人物的性格特征怎么会跟细节描写有关系呢?

  邱老师:当然有关系啦!情节里面包含着许许多多的细节,正是这许许多多的细节,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也形象地表现出了人物性格的变化。

  小不点儿:您能举个例子说一说吗?

  邱老师: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里闰土长大成人之后,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这些变化,作者是从多方面表现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闰土的语言变化,也就是对“我”的称呼——由童年时代的“迅哥儿”到成年后的“老爷”。

  小不点儿:闰土是鲁迅小时候最要好的朋友,小时候一直管鲁迅叫“迅哥儿”。长大后为什么不这样叫了呢?

  邱老师: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封建等级制度在闰土的头脑中已经深深地扎下了根!从这一个称呼的变化上,我们不难看出封建等级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毒害。

  小不点儿:邱老师,您的作品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邱老师:当然有啦!如《程似锦》中的程似锦在没有当上办公室主任之前,对自己的恩人金主任是非常尊敬的,一直恭恭敬敬地叫他“金主任”,从来不敢提金主任的名字。可是,程似锦当上办公室主任之后,对退居二线的金主任就不那么客气了,当金主任有事来找程似锦的时候,因为没有叫他一声“程主任”,程似锦冷冷地看了金主任一眼,说:“金克己,你叫我一声主任就小了你吗?”

  小不点儿:程似锦的语言变化可真快呀!这种人真让人讨厌!

  邱老师: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要表现他们的性格特点,运用语言细节进行前后对比,是一种很不错的方法。

 

16、神态描写要注意的

神态是人的一种行为,指人脸各部分的动作和变化。人们常说:“脸是人感情的晴雨表。”这说明了神态与人物思想感情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内心活动常常从人的脸部显示出来的。一个人心里高兴,往往就喜上眉梢;内心得意,就眉飞色舞;心里担忧,往往满脸愁容;内心痛苦,就双眉紧皱。神态描写,就是指描写人物脸部的细微的表情和姿态。

  要写好人物的神态,得注意如下几点:

  一、要注意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

    要写好人物的神态,就要仔细观察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比如笑,“微笑”是反映发自内心的喜悦;“歪起一个嘴笑”是表示心怀鬼胎,不怀好意;“张大嘴哈哈大笑”既表现人物豪爽的性格,也表现笑得痛快。可见只有观察清楚各种神态的特点,才能在描写神态中反映不同的意义。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在同一场合的神态往往是不一样的。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人,由于思想性格不同,对待同一件事,他们的神态也常常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碰到不同的情况时,他的神态也会不一样的:

  高兴时——嘴角上泛起一阵涟漪,眼睛笑成了一条缝。

  伤心时——鼻子两翼一掀一掀,眼睛里充满了泪水。

  紧张时——不住地喘气,脸色灰白,双眉紧锁,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愤怒时——竖起了眉毛,眼珠子瞪得像要弹出来似的。

  发愣时——两眼直呆呆向前望去,木头一般地站在那里。

  哭泣时——亮晶晶的泪珠在他是眼睛里滚动,然后,大大的、圆圆的、一颗颗闪闪发亮的泪珠顺着他的脸颊滚下来,滴在嘴角上、胸膛上、地上。

  我们平时要重视对人物神态的作细致的观察,同时还可以从课文中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和方法。`

  二、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描写人物的神态,还要注意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不能离开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需要,为写神态而写神态。

  三、要同行动和语言描写相结合

    神态描写要结合在人物行为或语言叙述中,加强文章的表现力。

 

17、适度夸张写鼻子

鼻子是一个人脸部的重要器官之一,写好鼻子对突显一个人的肖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文学作品中,为了塑造人物形象,有时候就免不了要对人物的鼻子进行描绘。那么怎样来描绘一个人的鼻子呢?许多大作家采用的是适度夸张来表现特征的方法。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几个例子吧。

  1.她差不多完全没有面颊,只有鼻子是触目的;鼻子虽然并不很大,但仿佛和面颊是脱离的,或者没有安合适,而且下端往上掀起……([俄]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

  2.一说起禅智内供的鼻子,池尾地方是没一个不知道的。长有五六寸,从上唇的上面直拖到下颏的下面去。([日]芥川龙之介:《鼻子》)

  3.桑丘第一眼就看见了林中侍从的鼻子。那鼻子之大,衬得全身都小了。([西]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例1中,开头就来了一个夸张,“她差不多完全没有面颊,只有鼻子是触目的”,一下子就把读者的“视线”引到了描写对象的鼻子上。例2中,“长有五六寸,从上唇的上面直拖到下颏的下面去”,也是极言鼻子之长的夸张描写。例3中,一句“那鼻子之大,衬得全身都小了”,就更是夸张了。

  从上面几例可以看出,用适度夸张的方法写鼻子,是可以给读者留下较深的印象的。

 

18、外貌描写并非越细越好

小不点儿:吴老师,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是不是对容貌、长相写得越具体越好呢?

  吴老师:那倒不一定。比如下面的一段外貌描写:“摊主是位三十开外的中年人,他穿着半新不旧的汗衫,戴着顶旧草帽,摇着大蒲扇。”这段只是对人物的衣着打扮进行了简单的勾勒,人物的容貌、长相特点却只字未提,但我们仍然能从他的衣着打扮和那把摇着的“大蒲扇”明显看出摊主是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是个并不起眼的“小人物”。

  小不点儿:作者为什么不把人物的外貌写得具体一点儿呢?

  吴老师:这是文章主题的需要啊!这篇文章讲的是:三个外国人向这个摊主买香蕉,付钱的时候多给了摊主一些外汇券,让摊主剥皮给他们吃,并要用照相机拍下这个镜头,摊主弄明白这三个外国人的意图后,气得直嚷嚷,他把外国人的外汇券如数退回,香蕉也收回了,然后说了一句话:“不能剥,中国没有这种规矩。”

  小不点儿:吴老师,我明白了,普通的衣着,告诉读者这个摊主是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是个并不起眼的“小人物”,他的言行代表了所有的中国人,他能做到的,其他中国人也都能做到。

  吴老师:是啊。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在文章的开头详细描写摊主的容貌和长相特点……对了,小不点儿,你以前就犯过这样的错误。你在《一次走亲戚》中写道:啊,我们迷路了,正在这时,对面走来一位老大爷。他约摸70岁,中等的个子,满头的白发,额上刻着一条条深深的皱纹,颧(quán)骨高高突起,一双乌黑的眼睛,显得炯炯有神。迷了路向人问路,这在走亲戚的过程中是一个极其次要的情节,老大爷更不是主要描写的对象。因此,你对老大爷的外貌描写,应该说是多余的。

  小不点儿:看来,人物描写也不是越细越好啊!

 

19、写人的作文应注意什么

写人是作文的基本命题。写人,可以侧重写人物的外部表现,即写他在做些什么,或者有哪些动人事迹;也可侧重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他在一件事面前,在与别人交往中,或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的内心变化,和随之产生的喜、怒、哀、乐之情;也可以交错地写人的外部表现和心理活动。

  写人的文章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交代清楚他是什么人,如他的年龄、性别、外貌、职业、性情,及与自己的关系。

  2. 要写出人物的特点,就是要写出这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只有把特点写出来了,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也才能与众不同,有新意。

  3. 要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现人物,决不能像老师给你写品德评语那样来写人。所选的事件要能充分表现这人性格和品质。当你把事情写好了,人物也就写好了。如当你读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以及《我的战友邱少云》以后,你对这两位英雄就有了深刻的印象了。

  4. 要抓住人物细微的动作及其变化,给予具体,生动的描写。即抓住细节刻画人物,使原来比较平板、模糊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如《一夜的工作》中,周总理扶正转椅就是一个细节描写,它表现了周总理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

  5. 在进行人物语言描写时,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因为不同的年龄、职业、性格等的人物,他们所讲的话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所讲的话也是不同的。

  6. 要紧紧扣住人物的特点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来写人,不要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马虎拼凑,拉拉杂杂,更不能重复罗嗦,画蛇添足,使人看了不知在说什么。

 

20、心理描写要注意人称

同学们写记叙文,有时要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展示人物形象、反映人物精神风貌的重要手段。由于叙述时,作者的立足点不同,叙述就有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之分。

  用第一人称叙述时,可以直接写自己的心理活动。例如《一夜的工作》中的一段: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作者在看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满怀激情,赞颂了周总理的崇高品质,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用第一人称不能直接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其外表(语言、动作、神态等)反映人物的内心。例如《不鼓掌的人》中:

  大伙儿把手都快拍烂了,还是一个劲儿地向着讲坛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不,简直是在一起鸣枪射击。有人嫌鼓掌还不过瘾,竟情不自禁地喊叫起来:“对!一点不错!”

  通过神态、动作、语言写出观众内心对台上演讲的赞同、欢迎和支持。

  第三人称叙述克服了第一人称不能直接写别人心理活动的局限性,可用“他想”等词语作提示。如《詹天佑》一文中: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这段心理描写,反映了詹天佑下决心要修好京张铁路,用实际行动回击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藐视,让每个中国工程人员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总之,心理描写要注意人称,不同的叙述人称心理描写不同,同时还要注意,不管用哪种人称叙述,心理描写都要为文章的中心服务。

 

21、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是描写中的一个最重要类别之一,它包括外貌描写、行动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等。

  外貌描写,又叫肖像描写,它是指对人物的外貌、情态、姿态、服饰等的描写。外貌描写的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为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服务,因为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会通过一定外貌表现出来,最典型的就是鲁迅在《故乡》中对闰土形象的描绘: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这段外貌描写,深刻地揭示了闰土的悲惨命运,特别是与闰土少年时期的外貌呼应,更加深刻地突出了主题。但是外貌描写不是每一篇文章都要有,这要根据文章的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好的外貌描写必须有利于反映中心思想,有利于表现人物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行动描写是用描述人物具有典型意义的具体动作来刻画人物性格,如陈靖的《马背上的小红军》:

  《马背上的小红军》

  在延安时期,有的同志向陈赓同志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陈,听说你一生有两怕,在国民党怕廖仲恺,在共产党怕彭德怀,是真的吗?”陈赓平静地点头默认着。站在一旁的贺炳炎同志说:“老陈还有第三怕呢……”陈赓给贺炳炎一拳,人们都静下来了,陈赓同志心情特别激动,眼圈发红,大家也就不便往下问了。

  这位在黄埔时代就被称为“黄埔三杰”之一的人物,人们只知他是天不怕、地不怕、鬼不怕的英雄,怕的却是一个廖先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又有人传他怕彭总。但谁也不知他还有第三怕。直到全国解放后,贺炳炎同志逝世的那个晚上,陈赓同志道出了他的第三“怕”。

  “快出草地了。但许多事情都是越到最后越难,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嘛!”陈赓同志深情地回顾着往事,他说一生中,只是这时承认过“难”字。

  那是个霜雪纷飞的深秋,太阳早偏西了。他感到十分疲惫,掉下队来,同他那也十分疲惫的瘦马,慢慢地朝前走着。忽然来到一个掉队小红军的身旁。这个小家伙,看来不过十二岁,一口四川腔,圆溜溜的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翘。穿着一双破草鞋的脚板子,冻得又青又红。陈赓靠近他身边说:“小鬼,你过来骑一会儿。”

  小鬼拿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那满脸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说:“老同志,我的体力可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用命令口吻说:“上去,骑一段再说!”

  小鬼用倔强的语气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小鬼把腰一挺,做出一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走吧。”

  “你先走,我还要慢慢走,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无奈,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口袋一拉,轻轻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比你还要多呢。”

  陈赓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他只好爬上马背,一个人朝前走去。

  不知为什么,陈赓此时心情总是静不下来。他脑子里,出现一连串孩子的影子。从上海滩上、广州沿街直到香港码头,他所打过交道的那些娃娃们,都向他的眼里直涌上来。陈赓突然喊一声:“不对,我受骗了!”他调转马头,狠踢着马肚,向来路奔跑起来。

  当陈赓寻找到这个小鬼时,已经晚了。

  陈把小鬼抱上马背时,有一件硬物触到他的左手。他顺着摸出来一看,原来正是小鬼那个鼓鼓的干粮袋,里面有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留有几个牙齿印。

  陈赓全明白了。正在这时,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一手紧搂着小鬼的尸体,一手狠狠地给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这个大笨蛋,怎么对得起阶级小兄弟!”这就是陈赓同志为什么怕同小孩子开玩笑,怕听小孩子生病,怕听小孩子哭……(选自《人民日报》1983年10月3日)

  在这篇文章中描写小红军临牺牲前的动作坚定、有力、感人至深,深刻地揭示出长征小英雄的内心世界,闪烁着思想的光辉。

  

  对话描写,是指用人物之间的交流对话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例如《孔乙己》中孔乙己说:“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等深刻地揭示出孔乙己作为一个旧知识分子的迂腐、穷酸,是对没落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

  心理描写,是指刻画人物内在精神世界,描述人物思想感情和思想斗争历程的一种写人方法,是揭示人物的内在心灵世界,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中心思想的主要手段。比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里这样描写故乡的景物和“我”的心情:“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惊起来了。”这是用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情感,奠定了全文的基调。

  心理描写对于中学生来讲,相对较难把握,不作高要求。但是,同学们应在阅读时留意揣摩,并在作文时练习运用,这对提高作文技巧,丰富表达方式是有益的。

 

22、细节描写

“人物”是文章的灵魂,但在学生的习作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千人一面,既无个性,又不生动,整篇文章显得干瘪乏味,缺少感染力。仔细阅读这些作品,就会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的问题:往往只是一味地追求把某件事写完整,而忽略了进行生动具体、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的范围很宽广,它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正如平常所谓的“于细微处见精神”。

  文学大师的创作,就非常重视对细节的描绘。鲁迅的《阿Q正传》中有一段阿Q刑前画押的细节描写:“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只是抖,于是那人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合缝,却又向外一耸,成了瓜子模样了。”这个行为细节,具体、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阿Q的性格特点——直到死还恪守着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当人们读到这一细节描写时,谁又能不觉得阿Q的可笑、可悲、可怜?又怎么会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进而深思国民劣根性?

  不仅中国作家如此,外国作家亦然。如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写葛朗台死前,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吻基督的圣像时,“他却作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只这一细枝末节就活画出了这个守财奴贪婪成性、至死不变的丑恶形象。正是细节描写,使人物有血有肉,性格鲜明,形象栩栩如生;有了鲜活的人物,整篇文章因之而充满生机,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当然,并不是所有生活上的细节都具有价值,也不是只要写得“细”就可以了。好的细节描写必须是有用的、真实的、典型的。它必须为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深化文章的主题服务,它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符合现实生活的实际,应最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细节从哪里来?文学来源于生活,细节就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特别是自己的描写对象。绍兴街头,咸亨酒店,鲁迅潜心观察短衣帮与长衫客,才“画出沉默的国民的灵魂”。都柏林阴暗的咖啡室,乔伊斯冷峻地打量着游荡的妓女、骗子、精神病患者、乞丐和富人,酝酿着震惊世界的《尤利西斯》。古往今来,伟大的作家,总是终生用心捕捉那些使灵魂颤栗的人和事,熔铸成千古流传的篇章。捕捉细节、运用细节,让这一把金钥匙为你所用,使你的文章散发出熠熠光彩!

 

23、怎样写好人物的语言

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直接透露。写人的文章,可以通过人物自己说的话或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成功的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写好人物的语言呢?

  一、要注意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人物语言要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能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假如不用语言描写,就需要很多话才能叙述清楚,而且不会生动感人,显现人物的个性。

  二、要注意对话者之间的关系

  对话,必然涉及到对话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写对话时必须注意对应和衔接,让读者从中了解到人物之间的关系。否则,会使读者看不懂,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三,要注意对话的语气

  语气是指说话时的口气,也就是说话人的态度和流露出来的感情。身份不同,说话时的语气也不同。

  四、对话要写得简短、明快

  描写人物的对话,要善于选择和提炼,写得简短、明快,避免冗长、拖沓,读起来觉得明白、畅快。我们学得课文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同学们应仔细体会。

 

24、人物的描写与刻画

目的:通过对人物描写的讲解,使学生学会通过事件进行人物描写,即以事叙人的方法,进而使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各个方面的写法,领会人物描写的技巧,提高学生进行人物描写的能力。

  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为中心,通过人物具体的个性化的语言和典型行为等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品质等等。

  写人,要写活生生的人,因而就要写出人的个性。要想让自己所写的人物有血有肉,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选择人物

  写人应该写自己熟悉,了解的人物,这样才有话可说,写出来也能给人以亲近、真切的感觉。要通过"事"来写人,没有具体的事件,就不可能有人的真实、生动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事因人生,人以事显",因此,要写好一个人,必须写好与人有关的事,并且把人物置于事件的矛盾冲突之中。

  (二)是选择事件

  通过事来写人。一个人在一生中乃至一天中,往往要做很多事情。选择哪些事来写呢?这就需要精心选择。事情不在乎大小,关键是,可选的事件要以是否能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符合写作的要求为标准。事件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但必须新鲜、典型,足以表现人的个性,能够展示人的心灵,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思想风貌。对于这种为表现人物而出现的事件,叙写时不仅可以不管"六要素"是否完备,同时也不苛求情节的完整,它只需要择取事件中能够显示人物特征的某些片断,用以突出人物形象就可以了。

  (三)是要从多方面来刻画

  1.肖像。对描写对象的外貌,包括面容、神态、身材、服饰乃至举手投足、或哭或笑进行刻画。这种刻画应该是有选择的,而不是一股脑儿往上堆。好的肖像描写着墨不必多,甚至只有一两个词,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防止人物的"脸谱化",关键是要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外貌描写既给其形又传其神。同时,肖像描写还应注意符合并反映出人物的出身、地位、经历和人物的性别、年龄、职业等特点。

  2.语言。人物的语言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写好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是很重要的。要让人物说他自己会说、该说的话,切忌用作者的语言代替人物语言,也不能套用千人一腔的现成话。由于各个人的身分、地位、性情、经历不同,因而说出来的话也就很不相同,语言描写应该符合对话者的这些特点。

  3.行动。人物的行动是他的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在作文时要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在"做什么"和"怎样做",特别是选择那些足以表现人物性格的动作,特别要注意选用准确、生动的动词通过"怎样做"写出人物的个性。

  4.心理。心理描写是指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思想活动的描写。心理描写能使人物形象、丰满。人物心理描写的手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点:让人物直接倾诉衷肠,这种描写,让人物与读者直接进行感情交流,通常显得真切感人;细致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这是一种动态的写法,描写人物在一定条件下或一定环境中的复杂心情;心理描写往往与行动、神态等的刻画结合起来,这样的描写往往容易收到更好的效果。

  【范文赏析】爸爸的笑

  我的家在很远的乡下,我的爸爸是一个农民,由于整天早起晚归地在太阳下干活,所以皮肤晒得黝黑,身材也不高,脸总是拉得长长的。在我的印象中,从没有看到他笑过一次。

  我小时候认为爸爸不喜欢笑是因为笑起来太丑的缘故,后来才知道并非如此。我家很穷,爸爸一年劳累挣来的,除了能勉强填饱肚子外,剩下的还不够体弱多病的母亲的医药钱,再加上还要抚养哥哥和我,他连哭都来不及,还有什么心思笑呢?

  可小时候不懂事的我对此却毫不理解。每当我看见别的小孩子骑在自己爸爸的脖子上嬉笑着走过,看见别的小孩子坐在自己爸爸的膝盖上撒娇时,我心里也痒痒的,那上面一定非常舒服吧?要不,他们怎么这样开心呢?可是一想到自己的爸爸,心就凉。有一次,我看见爸爸正坐在门坎上叹气,我走过去,要坐在他的膝盖上玩。他不耐烦的说:"肉皮子痒了,是吧?"我仍闹着要往他膝盖上爬,他火了,站起来,一把抱住我,用他那蒲扇大的巴掌朝我屁股上就是几下子,还骂:"娘个脚的,我看你还调皮,我看你还调皮。"我疼得哇哇大哭。此后,我再也不敢爬在爸爸身上玩了。

  直到近几年,家境有了好转,前年还买了电视机、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等家具。他似乎不像以前那样板着脸,不像以前那么凶了,但总好像还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情,脸上仍难看到笑容。

  终于有一次,爸爸笑了,而且笑得那么开心,那么好看,真叫我永远也忘不了。

  那是去年暑假的一天下午,我收到了县重点中学--通道民族中学的录取通知书。我非常高兴,立即把它交给了正在门口编箩筐的爸爸。只见他用衣角擦了擦手,小心翼翼地接了过去,眯着眼睛看了又看,终于,爸爸的眉头渐渐舒展,胡子一抖一抖地哈哈大笑起来,一边笑一边抚着我的头对我说:"孩子,争气,你比爸强。"然后又对正在屋里做事的妈妈说:"他娘,快把那只大白鸭婆捉来杀了,请他外公来喝两盅。"妈妈把请外公的任务交给了我。我应了一声,忙向外公家跑去……

  自从那次爸爸笑了之后,爸爸变得开朗多了,遇上了什么高兴的事总是哈哈地笑几声,然而,我的学习成绩不好时,他又会叹气。我终于掌握了爸爸的晴雨表,暗下决心,努力学习,争取好的成绩,让爸爸的笑永远挂在脸上。

  【简评】

   文章以爸爸的"笑"为线索,记叙了爸爸感情变化的"三部曲":"家里穷,没见过他笑"--"家境好转了,仍难看到笑"--"我"考上重点中学,爸爸"哈哈大笑"。由此反映了农村经济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变化。人们不仅仅追求物质生活的提高,还盼望着文化生活的改变,文章的结尾呼应了开头,巧妙点题。从整篇文章来看,小作者对爸爸的描写思路清晰,人物刻画细致生动,达到了人物描写的要求。

25、记人散文应以情绘人

在社会生活的人际交往中,作者往往对熟悉的人产生深切的感情,受到这种感情的驱使,便会成为进入创作大门的引线。运用以情绘人的创作方法,是写好记人散文的关键。

  散文的记人与小说的写人不同,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是虚构的经过典型化处理,人物个性化很强,并带有同一类型人物的共性,艺术信息的含量大,覆盖面广;而散文记人往往是选取生活中的真实人物,要求的是客观的真实,而不仅仅是本质的真实。因此,散文作者记人时,要注意把自己的心灵和热情融汇于所记叙的人物身上,做到以情绘人,描述传神,选取人物最富有特征的部分,进行描绘,使人物主体化,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这是写好记人散文的根本。

  作者在写记人散文时,必须选取自己所熟悉的人,通过富有表现力的事件和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加以渲染,真正做到以情绘人,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26、叙述的人称

1、叙述的方式有很多,如果按照叙述主体的人称不同,可以分为第一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

  第一称叙述是以“我”或“我们”的口吻来进行叙述,这种叙述一般是直接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会让人产生一种直观、真实、亲切的感觉,如:

  《我梦见我的体育合格了》

  体育课下课了,我顶着毒火火的太阳往教学楼里走,边走边嘟囔:“破体育!死体育!”忽然,一个声音在对我说话:“哎,你怎么啦?”“别理我,烦着哪!”我凶巴巴地。“唉,不就是下堂测八百吗?我能帮你。”

  我一惊,猛抬头,一个小个子的精灵出现在我眼前。哇,是阿蒙,我幻想中的万能精灵。“我是阿蒙,我看你平时那么崇拜我,我就想为你干点什么。这不,机会来了。我有一种万能跑鞋,穿上它,你怎么运动都不累,还能提高速度。”阿蒙侃侃而谈。我眼前一亮,“太棒了,阿蒙,太谢谢你了,回头我把馅饼店都搬回来,叫你吃个够!”我暗自高兴,有了它,再也不用挨老师骂,也不用受同学的挖苦和讥笑了。

  星期四第五节课,我换了阿蒙的跑鞋,雄赳赳,气昂昂的走向运动场。“练得怎么样?‘第一’我可给你留着呢!”“大鸵鸟”瞟了我一眼。我暗自想:你瞧好吧,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

  “预备——跑!”我的大脑接收指令后。立即启动我的腿,我的腿后好像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促使它加快频率,这时我已超过了“大鸵鸟”,我回头看她,她都傻了,拼命追也追不上。而看热闹的男生都一个劲起哄,也有加油的。不一会儿,八百米就让我征服了。大家(包括瞧不起我的那位老师)眼珠溜圆,可能全让吓蒙了。我安慰他们之后,就踮儿踮儿地乘凉去了。

  这时,一阵铃声打破了周围的宁静,只听一个熟悉的责备声响起:“别睡了,快起来!今儿还得测八百呢!”我在一阵迷蒙中疑惑:我怎么在床上躺着呢?但听到要测八百,我又一阵狂抓:“我的万能跑鞋呢?”(李冰)

  第三人称叙述,是作者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用第三者的口吻来叙述人物的经历、事件,如:

  《我的妈妈》(扩写)

  原文:我的妈妈是中心医院的医生,一次,她为了给病人做手术而没能回家给我做饭……

  正文:我的妈妈是中心医院的外科医生。她是一名令人敬佩的白衣天使。平时,妈妈寡言少语,却一心扑在工作上,她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尽职尽责。

  一个夏日的中午,放学后,我顶着炎炎烈日,急匆匆地向家跑去。肚子里却好像闹革命似的,“咕噜噜”地叫个不停,脑子里则像演电影似的,各种美味佳肴在眼前盘旋,弄得我直流口水,肚子闹得更欢了!

  不知不觉,到家了。我高兴地打开门,然而家里冷冷清清的,我的那股高兴劲儿一下跑到了九宵云外,我高声喊:“妈——,妈——,妈——。”没人答应。我又找遍了每个地方——妈妈不在。我很不开心,心里想:“妈妈呀妈妈,你怎么还不回来呀!难道你把女儿忘了吗? ”想到这里,我急步向中心医院走去。

  

  路上,遇到了邻居李叔叔,只是勉强说了句“叔叔好!”我就跑开了,恰巧又在医院门口碰到了王护士,她笑着告诉我,妈妈中午没时间给我做午饭了,因为今天要给急诊病人做一个手术,得到下午三点半左右才能完。

  我没有办法,只好空着肚子走了,一摸兜,倒霉,一分钱也没带,我带着一肚子怨气到了学校。时间真难熬,我无精打采地上了一节又一节课,真希望妈妈能给我送点吃的来……盼呀盼,等呀等,终于在时钟敲过四下的时候,妈妈来了。我迎上去,还没等我开口,妈妈便向我解释:“孩子,一顿没吃饭不要紧,但你要知道你用这点代价换来了一人人的生命啊!”我鼻子一酸:“妈妈,谁让我是一个医生的孩子呢……”妈妈拿出了我平时最爱吃的烤面包和饮料,我带着哭腔说:“妈妈,您走吧,病人在等着您呢!”

  妈妈走了,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我的心再也无法平静……(赵男)

  第二人称的文章比较少,有些尽管出现了第二人称,但在写法上仍属第一人称,所以,不再详细介绍。

27、写好一个人

甲:今天是《小学作文能力训练》第六讲《写好一个人》。宁老师,你认为要写好一个人,最主要应抓住些什么呢?

  乙:最主要的,我觉得有三点。第一,通过观察,认识这个人的主要特点。第二,想想,这个特点,主要表现在这个人的哪些方面,譬如,衣着打扮,生活习惯,举趣爱好,环境布置,特别是有关的事情。事总是人做的,人离不开事,人的特点都体现在他所做的事情中,因此,要写好一个人,必须选取一两件最能表现人物主要特点典型事情来写。第三,对这典型事情的重点部分要写具体,特别是要具体形象地写出这件事中,这个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甲:宁老师说得很好,写好一个人,必须抓住特点;人与事相联,要写出特点,一定要选写典型事情;写事一定要抓住重点,具体写人是怎么做的,突出人的特点。宁老师说的这三点,抓的很准。

  乙: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到底怎样指导,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这几点,并且掌握、运用以形成能力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好好研究,探索。

  甲:让我们看段教学录像吧,孙老师这方面的一些做法,是很些道理的。

     播放录像

  甲:孙老师上课感情充沛,谜语导入学生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很不错,从这一段能使人受到些什么启发呢?你们哪位说说。

  丙:一上课,孙老师,让学生猜谜,学生异口同声一语道破谜底。孙老师抓住“一猜就中”的原因,点明写人就是要抓住特点。紧接着提示了本课学习任务,指出“每人都与众不同”,写人就是要抓住人的特点,把与其它不同的地方写出来,使同学思绪集中,学习目标明确,确实不错。

  丁:在这部分,孙老师主要采取“借助例文,引导学生从读中领悟”的方法。在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基础上他用一串层层推进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章写的是谁?”“写了什么特点?”“达到什么程度?”“通过哪件事表现的?”“对哪一部分印象深刻?”“什么地方特别深刻?”议到重点处,他感情激荡,绘声绘色,使文章中的人物给学生留下极深印象,使学生强烈地感到写人的文章就要这样写。最后,学生通过讨论、思考自然从例文中归纳出要写好人所必须注意的问题,宁老师先前说的那几点,在这节课上孩子们自己从读中、议中悟到了。乙:孙老师这样安排具有心理学的意义,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一篇成功的写人的好文章,本身就在告诉应怎么写人,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模仿”是种无形的老师,在这节课上,孙老师充分利用范文作用,是符合并能满足学生模仿心理需要的。

  甲:你们说得都很好,学生从例文中悟到了怎写人的方法,例文又为学生怎样写人提供了具体的“模仿”的范例。孙老师这一步教学对孩子们学会怎样写人确实很有指导作用。

  下面我们谈谈怎样具体指导孩子模仿范文,灵活地运用从范文中引出的方法练习写人。

  乙:相对于引导学生从谈中领悟方法来说,这一步,是指导学生运用方法,对提高学生写好一个人,更有实际意义。

  甲:对,为了便于讨论,我们再看一段孙老师的课堂录像。

  播放录像

  甲:从录像中我们看到,孙老师采取办法是抓住典型,现场具体指导,给全班提供作文运用范例。你们两位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呢?

  丁:我觉得孙老师这样做,对孩子们学习怎样写好一个人来说真是有实际意义,怎么写人,再也不是一些静直的知识了,也不仅仅是蕴藏在好文章里的方法了。在老师和那位叫王祖成的小男孩的一系列对话中,“怎么写人”被生动地展现在每个同学面前。孙老师的提问,环环相扣,一步一步,清清楚楚。王祖成回忆得越来越清晰,紧紧抓住王博硕的特点,说得越来越具体,王博硕的特点越来越鲜明,突出。

  丙:孙老师抓住典型、现场当众具体指导,对到底怎样思考、才能写好一个人,全班同学看得见,摸得着,给学生树立了一个活的范例。不仅如此,孙老师这又引导孩子们回忆、总结老师是怎样帮助王祖成同学说具体的,从而得出怎样使自己写具体的方法:要想清楚“当时是怎么做的?”“说了什么?”“什么表情?”丁:我还觉得,王祖成这个典型,是孙老师在教学实际中,根据训练需要,随机捕捉,即时确定的,王祖成说的是同学中的事,非常真实,对全班学生来说具有特别的实际意义。孙老师的这种教学机智、临时指导的能力,真令人敬佩。

  乙:说到王祖成这个小典型,孙老师有一个做法,我觉得也很值得我们注意,孙老师在教学中,不但着力引导王祖成学习写人,给全班同学示范,而且也注意到王祖成同学举的这个事例有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因此,在这一个教学环节结束时,他针对王祖成说的情况及时对王祖成予以正面引导。这种把教学生写人与教学生做人紧紧相连,寓德育于作文训练的做法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甲:对!在刚才这段录像中,我们也可看到,为了让学生主动投入练习写人的作文实践,孙老师还着力于激发学生倾吐的欲望。为此,他采用了一出乎学生意料的方法——心理试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他报的“词”又为孩子提供了一个由熟悉的人构成的人群,在这一个群中,孩子们都有极为熟悉的人,都有丰富的记忆材料。因此,当他一报出某一个词,这个词就成了一个触发孩子情感记忆的诱因,拔动孩子的心弦,帮助他们打开记忆的大门,引起了倾吐的欲望,练习写人的主动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让我们再看一段他在运用典型现场指导后的教学实况。

  播放录像

  甲:你看孩子们练写人的积极性多高。

  乙:写人的本领要在主动积极投入练习写人的实践里才能逐步形成,不断发展,孩子们学习掌握写人的方法,又能主动投入习作运用实践,他们写人能力的提高,是可能想见的了。

  甲:宁老师说的对,愿我们大家都能向孙老师学习,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扎扎实实提高学生写人的能力。

27、外貌描写要抓住特征

描写人物的外貌是写人常用的一种方法,外貌所指的内容很广,如容貌、神态、衣饰、风度等等。外貌写得好,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

  描写人物外貌易犯的一个毛病是“面面俱到”,眼睛、眉毛、鼻子、嘴巴、头发、衣着等样样都写。有些同学还认为写得越“细致”越好。其实,样样都写,反而把特征淹没了,达不到目的,并显得累赘。其实有些描写只需要简单的几笔,就能使文章生动。

  例如,《金色的鱼钩》一文是这样描写红军炊事班长的容貌的:“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由于作者抓住了驼背、高颧骨、皱纹、白发等特点,一位为革命历尽千辛万苦的钢铁战士那饱经风霜的外形,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再如,有个同学是这样描写他的一位老师的外貌的:“老师身穿一件黑毛衣。那掺着绺绺银丝的头发,剪得齐耳短。圆圆的脸上泛着红光,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线。脸上的皱纹似乎又增多了,可仍然神采奕奕。”小作者花费的笔墨不多,却刻划出了一位朴实、辛劳而又亲切的老师形象。

  由此可见,外貌描写必须抓住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特征来写。如果不抓特征,把眼前的人物从头到脚不加选择地全面描述下来,什么都写,那么人物的个性特征也就没有了。

  〖一个男同学的外貌〗特别是那双带长睫毛的眼睛,更使他增添了几分稚气。他有爱眨眼的习惯,一天到晚眼睛眨个不停。他一急起来眼睛就眨得更厉害了。

 〖一个女同学的外貌〗她很瘦小,长着一对月牙似的小眼睛,嘴巴旁有颗米粒大小的黑痣。她正阅读着一本厚厚的书,那双眼睛盯在书页上,就像蜜蜂吮吸着花蜜,显得那么专注。

 

28、写好佩服有学问

在小朋友们的眼睛里,很多人都是他们“佩服”的对象,爸爸是个“英雄”,妈妈“真了不起”,叔叔的本领“可不得了”。那么,怎样写好“佩服”的内容呢?这里的学问可多啦!

  一是写人物的动作。如爸爸是个警察,一个人制服了两个持刀的凶手,还上了电视,“我”边看电视边向坐在身边的爸爸“伸出了大拇指”。这一动作,表达了“我”对爸爸的真心佩服。

  二是写人物的语言。如妈妈帮“我”解答了一道难题,那是“我”花了三天工夫也没有做出来的,今天,终于被妈妈攻下了。“我”不由得赞叹道:“妈妈,您真了不起啊!”这句话就表达了对妈妈的由衷佩服。

  三是写“我”的入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天对某个人的佩服和敬仰,晚上也往往要进入梦中,把这种梦写出来,也就表达了对某个人的佩服之情。如叔叔是一位飞行员,“我”佩服得不得了,这天夜里,“我”就做了一个梦:“我驾着飞机,像叔叔一样,穿行在蓝天白云之间……”这就写出了对叔叔的佩服。

  四是写“我”的想像。就是想像自己将来做什么,成为怎样的人,这“怎样的人”就是“我”现在佩服的人,如“我”对语文老师十分佩服,她知识渊博,出口成章,于是“我”产生了想像:“我终于像语文老师一样,站在讲台上……”这里,表面是写自己,实际上就是在佩服语文老师。

  你看,写“佩服”内容的学问可多呢!你任意选一种试试好吗?

 

29、玲珑有多烦

放学以后,玲玲回到家里。刚一看见妈妈,她就告诉妈妈,今天的班干部改选会上,自己落选了,心里很不好受。妈妈听了,沉思了一会儿,教育她要正确对待落选这件事,要找找差距,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见玲玲若有所思的样子,妈妈又建议:“把落选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写出来,这样既可以让老师了解你的想法,又可以当作一次练笔的机会。”听了妈妈的话,玲玲拍手称好。她坐到桌边写了起来:

  放学后,走在回家的路上,我边走边踢着一只雪糕盒。忽然我觉得它像个“正”字。“哼!”我气呼呼地踢飞了雪糕盒。树上的小鸟幸灾乐祸地唱着:“叽叽喳!气死她!叽叽喳!落选啦!”我拾起石头打退了小鸟。小河也起哄说:“哈哈,傻瓜,哈哈,傻瓜……”我气得怒吼一声,“住口,别叫了,还不够烦吗?”大地上的一切都是那么不顺眼,那么令我心烦,那么讨厌。

  第二天,上学时,玲玲把这个片段拿给老师看。老师看后,说了这样一番话:很好嘛!一般人写自己心中的情绪,比如伤心、失望、开心等等,往往说一两句就没有话说了:“哦,我好难过!”“我好开心呀!”这样空洞的话不会给别人多少感染。但你的这段话不错,通过童话式的想象,通过写自己的言行,把心中的烦躁全表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