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青吉他指弹教学:《读书阅世》读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8:02:23

《读书阅世》读后

作者:木塔风铃   2011-01-25 08:05 星期二 晴  

《读书阅世》读后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简言之,就是阅世。一个人的阅历深浅,直接制约着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和评价。反过来说,一个人要想对世界的认识深一些,广一些,路子就是读书。所以说读书有助于阅世,阅世必须先读书。关于读书的重要性、作用和方法在很多人的文章中都有很好的论述。在倡导读书,建设书香社会性的今天,对于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来说,读书重在选择。不加选择的读书必然会无端地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明代的张履祥说过:“书必择而读,人必择而交,言必择而听,地必择而蹈。”有时,一个人不想读什么书,比一个人读过什么书或想读什么书,常常更能见出其读书素养。清代的阎循观说:“观书如交友,久与之习,必有熏染,宜择而观之”。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选择不当的书,比不阅读更坏,更有害。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西谚也说:“坏书是最恶劣的不巫师。”一本坏书,比一个强盗更坏。所以读书必须要学会选择,有所选择,才会有所收获。


  

  那么读书如何去选择呢?


  

  这个问题自然是因人而已。比如个人的喜好,个人的职业,个人的经济条件,个人的工作环境,个人的读书追求,个人的阅读经验,个人的知识修养,等等。除此而外,还应该考虑一个人一生的不同时期。就像穿衣服一样,不同的季节,应该有不同的穿着打扮。


  

  近日,在《中国剪报》读到李飞跃的文章《读书阅世》,颇受启发。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广州日报》,后来又被多家报刊转载,文章的指导性自然在不言中。


  

  李飞跃分析指出,人生的每个学期,都有不同的必修课。十来岁,阅读童话和传说,关注的问题是“善”与“恶”; 二十来岁,阅读诗歌与散文,关注“美”与“丑”的问题;三十来岁,阅读人物传记和励志小说,关注的是“成”与“败”的问题;四十来岁,阅读史书,关注的是“真”与“假”的问题;五十来岁,阅读哲学,关注的是“有”与“无”问题;六十来岁,阅读命理学,关注“生”与“死”的问题。


  

  通过人生不同阶段的阅读内容分析,李飞跃进一步归纳指出:善、恶、美、丑,是一个“是什么”的问题,是认识世界的问题;成、败、真、假,是一个“怎么办”的问题,是改造世界的问题;有、无、生、死问题,是一个“为什么”的问题。


  

  顺着李飞跃的思路细细想来,一个人的一生,也和社会的进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也有个诞生,成长,壮大,成熟、衰退的发展过程,新陈代谢,曲折前进。自然,与之相伴的读书生活,也应该与人生的发展轨迹相适应。


  

  犹如民间戏言:“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因为《水浒》讲的是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勾当。呼啸山林,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少年人看了,难免会神往之,以为土匪的生活肯定快活。读了水浒,学会了造反。 而《三国》讲的是权谋之计,会让人功于心计。老年人有心无力,看三国容易幻想,再创事业。 男不读红楼——女儿作态。读了红楼梦,学会了云雨。女不读西厢——私奔。才子佳人的故事,只会让女子怀春。细想想,这三国乱思,西厢乱行,红楼诲淫,水浒诲盗,名著就是这样炼成的。这老话的正确与否我们权且不论,但里面有一个不争的实事,那就是书对人生,对工作,对事业,对爱情都有极大的影响,什么年龄读什么书,这不仅是经验,更是自然的事情,也是必须的事。在建设书香社会的今天,倡导全民阅读的同时,读书人要坚持从自身发展的实际出发,学习借鉴前人的阅读经验,真正知道是什么,懂得为什么,具体怎么办,读书才会少走弯路,读书才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