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岳再见无损百度云: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分章节习题及答案(第2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07:27
一、单选题:  1.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把人类历史的发展分为三个时代,其中文明时代包括(  )历史发展阶段。   A.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B.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C.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D.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答案:A  2.学校教育产生于(  )。   A.奴隶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末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原始社会末期   答案:A  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的(  )特点。   A.严格的等级性   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C.教育目标明确   D.鲜明的阶级性   答案:B  4.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是(  )。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B.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   C.美国教育家杜威   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答案:D  5.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答案:C   6.班级授课制首行于(  )。   A.17世纪的欧洲   B.16世纪的亚洲   C.17世纪的亚洲   D.16世纪的欧洲   答案:D  7.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本能活动的观点属于(  )。   A.心理起源论   B.劳动起源论   C.需要起源论   D.生物起源论   答案:D   二、多选题:  1.下列人物主张教育生物起源论的是(  )。   A.利托尔诺   B.霍尔   C.孟禄   D.沛西.能   E.斯金纳   答案:AD  2.历史上最早诞生学校的国家有(  )。   A.希伯来   B.中国   C.印度   D.巴比伦   E.埃及   答案:ABCDE  3.12世纪前,欧洲中世纪出现的两种主要的学校教育类型(  )。   A.商人学校   B.骑士教育   C.教会学校   D.文法学校   E.行会学校   答案:BC  4.现代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  )的客观要求。   A.社会政治发展   B.教育民主化   C.社会生产发展   D.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E.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ACDE  5.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表现是(  )。   A.“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   B.教育普及化的开始   C.教育形式多样化   D.教育法制化的形成   E.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答案:ABDE y  6.下列学科属于人文教育学科的是(  )。   A.哲学   B.生物   C.政治   D.地理   E.天文  答案:AC  7.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著名论断有(  )。   A.教劳结合是实现普及教育的重要途径   B.教劳结合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   C.教劳结合是改造旧社会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D.教劳结合是原始社会的主要特征   E.教劳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答案:BCE  8.根据摩尔根的划分,原始社会包括(  )。   A.宗法时代   B.开化时代   C.蒙昧时代   D.文明时代   E.野蛮时代   答案:CE  三、名词解释:  1.生物起源论 (教育的):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起源于一般的生物活动。动物的生存竞争和天性本能是教育产生的基础。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  2.心理起源论 (教育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  3.劳动起源论 (教育的):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原理基础之上的教育起源学说,认为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的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同时,也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教育起源于两种需要的辨证统一。  4.学校:是教育的专门场所,其中有专职的教育人员,专门从事学习的教育对象,开展的教育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学校的产生标志看教育从一般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社会活动形式。发布  5.古代教育:指适应于手工工具生产方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的教育,主要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6.现代教育:指适应于机器生产方式和商品经济社会的教育。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7.普及义务教育:指根据法律规定实施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8.“六艺”:指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个方面。  9.教育机会均等:在法律上否定教育特权,确认人人都应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本世纪中期已由一个教育问题演变为一个社会政治问题。  10.终身教育:把教育看做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认为人从出生到生命终止都要不断接受教育。倡导者是法国的保罗.朗格朗。  11.科学教育:是以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为主的教育。  12.人文教育:是以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为主的教育。  四、填空:  1.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______活动。其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沛西•能等。  答案:生存本能  2.法国社会学家______在其所著《动物界的教育》一书中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起源于一般的生物活动。   答案:利托尔诺  3.英国教育家沛西•能1923年在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大会上的主席演说词《____》中指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这就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______性。   答案:人民的教育 社会发布  4.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______。他在《教育史教科书》中判定教育应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仍然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______的活动。   答案:孟禄 有意识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______需要和______需要的辩证统一。   答案:社会生产 人的发展  6.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______经验和______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教育也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答案:生产 生活 发布  7.原始社会的教育手段极端简单,主要是靠年长一代的______。   答案:言传身教  8.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巴比伦、______、______、希伯来、中国等东方国家,先于西方的希腊、罗马在奴隶社会诞生之后最早产生了学校。   答案:埃及 印度  9.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学校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答案:官学 私学 书院  10.在欧洲中世纪出现两种类型的教育,即______学校和______教育。   答案:教会 骑士  11.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2世纪至13世纪的欧洲出现了______学校和______学校。   答案:行会 商人  12.中国奴隶社会主要的教育内容“六艺”指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   答案:礼 乐 射 御 书 数 发布  13.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______。   答案:德国  14.17世纪捷克教育家____在《____》中系统论证了班级授课制,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  答案: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15.16世纪,班级授课制首行于欧洲。1862年,北京的____(学校)在我国最早试用班级授课制。   答案:京师同文馆  16.1901年,清政府宣布____、____,班级授课制逐步在全国各地实施。   答案:废科举 兴学堂  17.______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教育民主化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干预和管理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答案:教育立法  五、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   答: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在于: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意识的教育混同。  2.简述教育史上关于教育起源的三种主要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第一,生物起源论,认为人类的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活动。这种观点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是错误的。  第二,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否认了教育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是错误的。  第三,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这种观点科学地说明了教育的起源,是正确的。  3.简述恩格斯对蒙昧和野蛮两个时代特点的概括。   答:恩格斯把蒙昧时代概括为,“是以获取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工产品主要是用作获取天然产物的辅助工具”。   把野蛮时代概括为“学会畜牧和农耕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方法的时期”。  4.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答:第一,没有阶级性。不管什么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用平等的精神教育儿童青少年。  第二,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教育主要围绕生产劳动进行;把传授生产经验作为基本的教育内容。  第三,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既在生产实践,也在政治、宗教和艺术活动中进行教育。  第四,教育手段极端简单。教育手段主要靠年长一代的言传身教。  5.简述原始社会末期教育活动的新特征。   答:第一,教育目的更加明确。即将青少年一代培养成合格的氏族成员。  第二,教育内容更加丰富。除了必须学习生产劳动技能,还要学习氏族的风俗习惯和信仰。  第三,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口头传授的方式越来越多,如通过谚语、歌谣、故事等方式进行教育。  6.简述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答:第一,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奴隶社会初期,社会上出现了专事知识传授活动的知识分子——教师和专门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场所——学校。  第二,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只有统治阶级及其子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各个阶层的人进入何种学校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第三,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鄙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  第四,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提高了教育职能。  第五,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  第六,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由封建王朝举办和管理的学校系统称为官学;与官学并行,行于民间的教育称为私学。  第七,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形式。古代社会生产的手工业方式决定了教育上的个别施教形式,充其量集体个别施教。  7.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答:第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从而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教与学的活动。  第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第三,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文字是记载人类总结出来的文化知识经验的惟一工具。只有在文字产生以后,才有可能建立起专门进行教育、组织教学的场所——学校。  第四,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国家建立后,统治者迫勿需要培养自己的继承人和强化对被统治者的思想统治。  8.简述现代教育的一般特点。   答: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使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一种必然。  第二,教育的广泛普及和普及年限的逐步延长。现代生产不仅要求培养各种专门人才,而且要求每个劳动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社会生产力水平越高,科学技术越发展,对劳动者教育程度的要求越高。  第三,教育形式多样化。现代教育已摆脱传统的单一普通学校教育的局面,种类繁多的教育形式应运而生。  第四,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同特征。不论是出于人生价值的满足,还是迫于工作的需要,终身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  第五,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观念、教师素质的现代化。追求教育与时代的同步适应是各国教育的共同目标,只有同步适应的教育才能使教育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要。  第六,现代教育追求通才教育和全面教育。 通才教育即专业面要宽,专业基础知识要广博。全面教育即能够全面掌握现代生产或现代管理的原理和工作技能,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9.简述资本主义教育的特点。   答:第一,教育的广泛普及。从法律上废除了封建教育的等级制,扩大和普及了学校教育。  第二,学校教育系统逐步完善。由于初等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各级各类学校联成了一个统一的教育体系。  第三,创立新的教育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概括,从而莫定了其理论基础。   第四,教学内容日益丰富。自然科学知识陆续进入学校的课堂之中,由于科学进步而引起的学科分化为学校课程的丰富提供了条件。  第五,教学设备和手段不断更新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对教育作用的认识逐渐提高,一些新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进入教学领域。  第六,教育的阶级性依然存在。资产阶级自我标榜的教育民主在教育实践中表现为,受教育权形式上的平等而实际上的不平等。  第七,宗教教育在学校中占有一席之地。教育权虽然收归国有,但教会开办的学校依然广泛存在。  第八,民族和种族歧视在移民人口较多的国家变成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移民与当地居民之间长久存在的歧视与隔离问题反映到教育上,必然存在教育上的民族与种族歧视。  10.简述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   答:第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马克思主义科学地阐明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为我们指明了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  第二,教育内容具有先进性和完善性。社会主义教育以人类的先进思想,健康向上的教育内容,科学的文化知识和优秀的精神文明教育年轻一代,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比资本主义教育更好地实现了教育平等。在社会主义中国,教育不再是有产阶级的特权,每一个社会公民都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  第四,消除了民族和种族歧视。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教育发展给予格外的关注,在教育投入、招生标准、教师培训、工资待遇等方面都制定了倾斜、支持的政策。  第五,教育与宗教分离。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但教育不受宗教影响。  11.简述英、法、美、日四国普及义务教育的最早开端。   答:英国于1870年颁布《初等教育法》,规定各学区有权对5—12岁儿童实施强迫教育。法国于1881年颁布法令,规定实施普及义务初等教育。美国于1852年由马萨诸塞州率先颁布强迫义务教育法令。日本于1872年颁布“学制令”开始教育的普及。  12.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第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把造就全面发展的个人作为培养社会合格人才的共同目标,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从理论走向现实。  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三,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教育民主化伴随着社会政治的改善、民众的觉悟、被统治阶级的不懈斗争逐步进步。  第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教育的一个共识,也是现代教育研究的一个共同课题。  第五,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普及教育被纳入法制的轨道加以实施;生产力和科技的进步为多种形式教育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各种教育形式应运而生。  第六,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论。终身教育把教育看成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这一思想已日益成为各国开展继续教育的理念和依据。  第七,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前提。社会现代化的总体背景必然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13.简述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具体表现。   答:第一,教育普及化的开始。近代社会,资产阶级为培养本阶级所需要的人才,要求教育权收归国家所有,以国家法令的形式推行初等教育的普及。y现代社会,伴随社会民主进程的加快和社会民主制度的逐渐完善,普及教育开始演变成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国家行为。   第二,“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18世纪启蒙思想家提出“教育机会均等”的口号,经过斗争,在法律上得以确认。20世纪中期以来,教育机会均等已由一个教育问题演变为一个社会政治问题。   第三,教育法制化的形成。教育立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教育民主化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干预和管理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第四,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民主化是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14.简述《联合国人权宣言》第26款中对“教育机会均等”的概括。   答:《联合国人权宣言》第26款对“教育机会均等”的概括:“不论社会阶层,不论经济条件,也不论父母的居住地,一切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15.简述现代教育普及制度化的具体表现。   答:第一,通过颁布专门的教育法令规定国家、家庭和学生个人各自必须履行的义务,从而保证义务教育的普及真正落到教育实践之中。  第二,形成一系列具体的行为规范来督促普及教育的落实。  第三,义务教育的年限确定和延长亦由新的法令去规定和推行    六、论述题:  1.如何理解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答:第一,人类的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  (1)劳动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必须由年长者传授给年轻一代。   (2)掌握必要的有关知识是进行劳动的前提。   (3)劳动是一种社会性活动,而人的社会性需要通过教育来养成。   (4)劳动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有创造的活动,促进了人脑的发展,使教育的产生具备了一项基本条件。   (5)伴随劳动产生的语言使教育的产生具备了另一项基本条件。   第二,教育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儿童出生之后必须学习生产经验和生活规范,以适应人类社会特有的生活,促进社会生活的延续和发展。同时,这种学习的结果也发展了儿童的身心,实现了精神成长,使个体趋于社会化和文明化。收集  第三,社会需要的实现和个体发展需要的满足是同一传授过程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教育起源于这两种需要的辨证统一。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阶段,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这一论断。   答:第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千百年来众多教育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如亚里士多德、卢梭、莫尔、欧文等。但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这些思想无法变成现实。  第二,马克思主义诞生后,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科学的论证,指明人的全面发展正在由理想向现实逼近。特别在资本主义大工业兴起以后,不论社会生产领域,还是社会工作部门,都要求人具有全面性。一个人发展得越全面越能适应不同社会工作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全面性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但由于资本主义制度中无法克服的种种弊端,人的全面发展也不能完全实现。收集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从社会制度、教育目标、生产部门等方面都协同一致,把造就全面发展的个人作为培养社会合格人才的共同目标,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不再是理论和理想,在实践中,人的全面发展正在不断向现实靠近。  3.联系当前社会实际,说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的必然性及其意义。   答: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  第一,社会生产、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现代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科学与技术的应用程度,取决于劳动者的教育程度是否适合生产过程的需要;教育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第二,社会政治的发展也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改造旧社会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在社会主义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提高劳动力素质、改造知识分子世界观的需要。收集  第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个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可以促进人的智力与体力的发展,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和社会实践能力。  第四,联系实际。(略)  4.试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其意义。   答:第一,人文教育是以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为主的教育。科学教育是以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为主的教育。  第二,教育发展史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经历了一个由分离到结合的漫长过程。19世纪以前,世界各国教育基本以人文教育为主;19世纪以后,由于科技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科学教育开始上升到主导地位;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走向融合。   第三,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携手既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保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5.大鸟带小鸟学飞行,老猫教小猫捕鼠,这些都是动物界的教育现象,人的教育在本质上与动物的教育相同。上述论断正确吗?试用教育的劳动起源理论进行分析。   答:这一论断是错误的。  第一,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生产劳动使人从动物界分离出来。人类的劳动与动物的本能完全不同:  (1)人类劳动的根本标志是制造工具。   (2)人类劳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行为。   (3)人类劳动是一种社会性活动。   (4)人类劳动不是对自然界的消极被动适应,而是积极的改造。   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条件,教育正是在人类长期的劳动过程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第二,大鸟教小鸟飞行等现象是动物基于生存和繁衍的本能而产生的,是一种生物行为。它与人类有目的、有意识、自觉的社会性活动——教育不能等同。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动物界的哺育、“传授”行为并不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