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鲁根巴特尔:柴静和闾丘露薇的差距在哪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7:45:53

柴静和闾丘露薇的差距在哪里?

(2010-11-22 22:59:40)转载 标签:

柴静

闾丘露薇

社会

情感

新闻

记者

杂谈

分类: 杂评路新闻路时政

在新闻记者里面,我最欣赏的两个女记者莫过于柴静和闾丘露薇,当然对柴静的关注会更多一些,毕竟在大陆中央台是主流。两个人不仅形象气质上十分接近,都给人一种沉稳却让人能感觉到力量的感觉,而且在才华上,在对新闻事业的执着和敬业上,都让人不得不佩服,可以被官方作为新中国妇女代表的典型。

 

但是在我眼中,我觉得柴静一直执迷在新闻的本身上,给人的感觉永远是一个记者,而闾丘露薇则更多的让人感觉她是一个公共知识分子。也许是环境使然吧,但我觉得柴静的思想里一直秉承着这样的一个观念,就是,新闻记者是党的喉舌,是为党和政府服务的。

 

《新闻调查》在大陆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栏目,揭露出大量的黑幕来,但是,我们看到的解说和评论却往往将责任归咎在某一个单纯的方面,即使涉及到政府身上,也是把责任归在某一个领导身上,给大家展示的是,国家对于这些黑幕对某些党国败类不留情面的铲除,展现出党和政府光辉的一面。

 

但是问题解决了没有?没有,事实是新闻曝光一起,解决一起,甚至无法解决,不了了之,而无法对整个现象进行解决,问题的解决方面往往也是行政直接干涉,往往法律很少出面,给人的感觉是,要解决问题只能靠上级部门解决。这类型节目还造成一个局面,就是群众把新闻记者当了救星,把电视台报社当成了信访办,但问题解决了吗?没,反而问题积累的越来与多。

 

所以,央视主持人柴静只能作为一个新闻记者的符合存在,她是一个很有才华很有敬业心很有正义感的记者,她曾经说过,假如没有对人的真正的关切,就不能成为记者;假如仅仅停留在对人的关切,而不是对问题的求解上,就不会成为一个好记者。

 

我很认同她的这句话,但是对问题的解决,不能只停留在问题的表现,而是要看到实质,它应该解决一个现象,而不仅仅只是一个当事人而已。作为记者的柴静也许去无力改变这些,她只想尽自己的能力,多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

 

而闾丘露薇的成功则要感谢一个相对比大陆自由的环境,在很多问题上可以很深入的去发表自己的评论,最主要的,闾丘露薇的思想上根本不认同新闻记者是为党和政府服务的,而是认为媒体是独立的,它应该表现出客观公正性,是监督政府,作为记者应该具有自己的独立性,它不应该带有倾向性。

 

而且我觉得两个人的生活经历也导致两个人在看待问题的不同,柴静应该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孩子,比同龄人表现的更优秀一些,走的路很妥当,在自我努力中很快迎来自己的事业。而闾丘露薇则从小就独立长大,一切都要靠自己,从小就感觉到生活的压力,什么问题都要靠自己解决,这样养成她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不借助别人的力量完成自己思考。

 

这些只是我个人对她们两人的看法,人其实都要受大环境的影响,成长的环境,工作的环境,生活的环境,无时无刻的不在影响一个人,我们只能尽可能的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虽然有些想法会不同,但是对正义,对民主和自由的看法却是相同的,这是人类千百年来形成的共识,也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