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兰银泰店:把 好 健 康 三 道 关——提高生命质量的有效措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9:55:21

把 好 健 康 三 道 关——提高生命质量的有效措施

      怎么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怎么保健养生,是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下面的文章作为医生我认为很值得推荐给大家学习实践。文章既有中医的整体观念作为理论基础,又有现代医学的细胞、免疫、基因等理论作为依据,讨论养生与保健,很值得让大家一读。

老顽童(原创)把 好 健 康 三 道 关——提高生命质量的有效措施

  期颐学认为,保护和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是健康长寿的前提,本文拟就“抓住疾病预防关、把住外部环境关、关注内部环境关”三个方面,对提高生命质量的有效措施,做一个通俗、简明的阐述,供非医务人员参考与操作。此文将纳入期颐学研究基本文件集,提交关注期颐学研究的良师益友们审议、修改。

一、抓住疾病预防关

新的健康问题呼唤新的健康理念,在2000年召开的国际传统医学研讨会上,提出了健商(HQ)新概念,专家们认为它比智商(IQ)、情商(EQ)、财商(FQ)更具普遍性,是新世纪实现大健康的锦囊,泛指一个人已具备和应具备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和健康能力,三者缺一不可。进一步分析,则可将健商细化为体商(BQ)、心灵商(MQ)、人缘商(RQ)和性商(SQ),并由这4个Q构成“健商木桶”。笔者认为,健商是人类智慧中对生命过程影响最深、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一个人要想健康地活过百岁,就必须努力学习保健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健商水平,努力掌握行之有效的保健措施,使自己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处在一个最佳的状态,创造一个稳定、平衡的内外环境。   

生命科学的发展,已经深刻地影响着整个人类的生活,特别是社会-心理-生物新医学模式出现以后,人们对“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解读生命奥秘时,整体观念得到全人类的认可。现代科学的发展表明,虽然人的一生都不能超出遗传信息的控制,但每个人都会在内、外环境作用下,发生遗传变异和元素失衡,正是因为一些人的部分特殊的基因被激活,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的病变,呈现千差万别的变异,最终导致个别脏腑过早衰败,过早夭折。

人们普遍意识到,局部的疾病是整体功能失调的反映,任何健康问题,都反映着整体的全息,许多国家的卫生管理部门、医生和患者,开始尝试采用传统中医的方法预防疾病,治疗慢性疾病,并开始了对中医的再认识和再评价,使预防医学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食疗为主线的预防医学体系。笔者拟从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心理环境、培养必要的适应能力三个方面,阐述抓住疾病预防关的必要性。

1、良好的生活习惯

健康无疑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保持健康最可靠的方法是积蓄知识,从而逐步形成当代高度发展的预防医学。我们认为:认知“早衰”的机理;防止局部“衰败”所导致的死亡;采取科学的办法,对不同的变异进行正确地诊断和医疗;在国家范围内建立有效的保健、康复医疗体系,就是期颐学的理想。当前,传统医疗模式的局限性已逐渐显露出来,基因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使整个科学界都动员起来,不仅世界范围内医学和保健观发生了重大转变,而且由于“以人为本”理念的确立,对机体免疫功能和作用的重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自我追求,而且是社会共同的行为取向。这个理念正是系统医学发展的具体体现。当今,蓬勃发展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是一门预防医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与人文科学有广泛联系,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全面阐述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知识,提出了健康传播与健康行为干预的技能,为制定卫生工作策略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已列为许多大学的课程表。学习相关知识,是期颐学研究者参与《培养百岁老人》活动、从事普及保健知识最有效的办法。

科学在发展,人们在观念上和思想方法的突破,导致中医学向更高层次发展,元素医学是中医“食药同源”学说的延伸,“预防医学”是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发展,这个理想终于有可能变成现实。科学家预测21世纪将是“元素医学的世纪”,21世纪前半期将有一个世界性的“食疗大潮”的到来,这个大潮将由中国人来主导, 21世纪 医学发展的目的不仅是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促进和维持人类的健康,在这个新的历史机遇面前,一直非常重视人体内部条件的中医学,必将发挥重大的作用。中医学主张,"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健康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朱震享在《格致余论》中说:"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

个人的健康,人类的健康和万物的协调发展是相需互依的整体。一个人不仅要自己养生,要善于帮助他人养生,还要保护生态环境,这样才能把精、气、神统一起来,这才是完整的养生,普及科学知识和保健措施,是搞好养生的基础,也是做好保健工作最有效的办法。

大家知道,人体是一个最严密、最复杂的自组织系统,就像一个小宇宙,虽然现代科学还无法对其功能和结构做出合理的解读,但我们已经知道,人体器官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细胞器等及其超微结构,首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生存的内、外环境。在知识和信息时代,科学知识空前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己的健康状况是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反映,所有的疾病都是由于外部条件通过内因作用的结果,一个人能否健康地生存,主要决定于能否正确地生活,在越来越强大的社会疾病预防体系的指导下,每个人都可能对自身的健康做出正确地判断,因此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自己最好的医生。生命科学时代已经到来,当今一个最显著的时代特点,就是人们越来越有能力将自己的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健康地活过百岁不是梦,通过科学的判断、科学的饮食、科学的生活方式、科学的供应体内所需元素、科学的调整体内的酸碱平衡、科学的排除体内毒素,总之,依靠科学知识、采取科学的态度,完全有可能防止早衰,预防疾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推迟衰老的到来,延长自己的寿命。因此可以说,当代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需要提高自己的保健意识,提高知识水平,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为生命构筑一个良好的外、内环境。可以说:谁做到这一点,谁就能维持正常的生存状态,保持健康的体魄,健康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不良生活习惯的内容很多,对寿命危害最大的莫过于吸烟、酗酒、暴饮暴食。从生理上看,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起居有规律,保证营养与睡眠质量等,都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1994年,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所做的评估显示,通过改变个体行为可预防近47%的早死,通过调节环境因素可预防另外17%的早死,而通过改进医疗手段,可预防的早死仅为11%。改变行为、降低危险因素使冠心病死亡率下降了49%,仅减少吸咽,每年就可减少40万人死于癌症、心脏病、肺病和中风;健康饮食和锻炼可显著减少心脏病、中风、糖尿病和癌症,每年防止30万人死亡;减少低龄饮酒和酗酒可防止10万人死亡;意外伤害是青少年死亡的最大原因,可以通过在工作场所、家庭和娱乐场所设置安全装置来预防;计划免疫可预防死于微生物感染人数中的70%;通过安全放置枪械和防止自杀,每年可减少3.5万人死亡;通过性卫生教育和安全的性行为,每年可以减少3万人死亡,并可以减少许多新生儿的HIV和梅毒感染。筛检乳腺癌和宫颈癌、定期检查和控制高血压,降低血脂,也可减少死亡。通过以上手段,每年可预防近100万人死亡。

2、健康的心理环境

期颐学研究者得到的最重要的结论之一是:积极乐观的情绪在防病、治病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癌症研究为例,临床实践表明: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以使恶性肿瘤向着良性方向发展,甚至有使其逆转的可能。其他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溃疡病等等,也都与情绪的乐观积极与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情绪不仅是一个人对周围环境刺激的主观反映,而且是决定他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大量事实证明,任何感情变化,都可能导致心脏、血压、呼吸、体温、代谢等一系列的变化。中医学认为,一个人的精神状况是与脏、腑、气、血的功能互为影响的,精神状态不良,脏腑气血的功能会下降,抗病能力就差了,当一个人受到刺激时,虽然只出现一些蹙眉、咬唇、虎脸、瞪眼、掩面、切齿等微小的动作,但身体内部已经遭到了严重的损害,所以有人说“纵然颜面上不过轻起涟漪,而内脏世界却可能翻江倒海”。这是因为,过度紧张担心等不良情绪,会使免疫机能失调而增加患病的可能,而积极乐观的情绪,可有效地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降低染病的几率,万一生病后对康复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许多爱诉苦的人,他们的大脑里尽是有害的心理和情绪;那些爱听别人诉苦的人,更是充满了痛苦的信息,这种人在心理医学中被称之为“垃圾桶”。从保健意义上讲,这种情况绝对不可轻视,因此建议大家应该从自己做起,第一,不要向别人诉苦,和别人在一起最好多说一些美好的事物;第二,不听别人诉苦,要帮助诉苦者忘记痛苦,从悲观中走出来;第三,不参加消沉的谈话和议论,要远离精神垃圾源,尽量净化自己的心理环境,要学会寻觅良师挚友,共同寻找积极向上的题目,或者干脆组织起来、学习老年保健知识,力争实现从内环境到外环境的清理。总之,大家应该明白,保持心理卫生,是健康活过百岁的必要条件,是长寿者必修的基本功。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引发癌症的原因很多,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科学实验证明,不良的心理——社会刺激因素也是一种强烈的“促癌剂”。1982年北京的一组调查资料显示,癌症病人中,既往有不良的心理刺激因素的高达76%,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爱生气、激动、愤慨、恼怒,甚至暴跳如雷,这种环脾气,实在是对自己身体的最大摧残。美国著名医学家威廉斯博士从1958年起,对25名医科大学生的人格与心脏关系调查, 25年之后的结果表明,“敌视情绪”强的人,死亡率高达14%;而性格随和的人死亡率仅为2.5 %。我国24所医学院校组成的老年医学考察队,对号称“长寿之乡”的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的考察报告也发现:60%以上的长寿老人性格开朗乐观、从容温和;急躁易怒者仅占7%左右。美国德州福斯堡医师蒙顿指出,致癌性格包括:不愿宽大待人,容易积怨是非;一味矜持,凡事自我为中心;不易与别人发展深厚友谊;自我意识甚差,总嫌自己不好。专家指出,一部分人过于内向、孤僻、抑郁、多疑、沉默寡言、心胸狭窄等最容易患病,这种性格就是典型的“癌性格”例如抑郁的人易患胃癌,长期失望自卑的女性易患宫颈癌,心情压抑者易患肺癌,怒气难制的人易患肝癌和乳腺癌。

从医学和生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个人若能够正视客观现实,遇事能冷静分析,泰然处之,博大自如,不受外界干扰,这时他的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能保持相对稳定,体内的酶和乙酰胆碱等活性物质分泌正常,还能使脑中激素的释放增多,强化神经活动,加速新陈代谢。相反,有了烦恼不能自解,病魔就会乘虚而人。据科学家分析,心理情绪对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一切不愉快、委屈和吵架所引起的不良情绪,都会在人体内产生一系列不良变化,高血压、动脉硬化、溃疡等严重疾病,都与不良情绪有直接联系。

“怒是杀人犯”的说法颇有科学道理,因为“怒”是一种激烈的精神刺激。从现代医学的观点看,大怒对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大怒使全身肌肉紧张,每分钟心跳增至200次以上,有的心血管疾患可因此导致心肌梗塞;大怒使血管收缩,舒张压明显升高,收缩压也可从正常的120猛升到230毫米汞柱以上,甚至发生脑血管意外;大怒时胃粘膜充血、胃蠕动减弱,会引起食欲减退、腹泻、腹胀,乃至发生溃疡及过敏性肠炎等;大怒还是造成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糖尿病及癌症等多种疾病的病因。据资介绍,通常在癌发前6-18个月,均有一些外在危机,如失恋、失业、亲人死亡,个人情绪陷于低落。观察证明:长期的情绪压力,会直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或间接经由内分泌与荷尔蒙激素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因而增加了致癌的可能性。为什么人在紧张、抑郁和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容易生病呢?这是因为人体的防御系统的主力军——血液中的白细胞,具有一种能够接收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受体,这种激素在人体紧张时可大量释放,使白细胞减少,削弱了人体的免疫力,使各种病源体在侵入人体时,得不到有力的反击。

3、必要的适应能力

大量事实证明,善良的品性,淡泊的心境是健康的保证,与人相处善良正直、心地坦荡,遇事出于公心,凡事想着别人,这种人无烦忧,能保持心理平衡,能促进人体分泌更多有益的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等,这些物质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力,促进人们健康长寿。人生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生的力量,一直抱有美“梦”的人是幸福的、有力的。健康老人都是生活在希望当中的,其实,既使是身处逆境和疾病困扰的人,只要不丢掉希望,肯定会找出一条活路,在内心里也会体会到真正的人生欢乐。在癌症的防治过程中,保持愉快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心理和情绪表现在:开朗、豁达、淡泊名利、思虑有节、喜怒有度、乐善好施、奉献爱心,自信而不固执,勇敢而不偏激,遇到烦心事时,善于转换不良的心境,善于宣泄、排解“癌情绪”,就像练气功“守意念”一样,时刻想着光明的事,美好的事,高兴的事,在逆境中始终保持苦尽甘来的信念,拿得起,放得下,活得轻松,活得充实,不自套枷锁,不自寻烦恼。许多研究显示,乐观的人活得久。从参与研究的受试者中,发现快乐的人比不快乐的人少了19%的死亡率,那些怀有悲观情绪的人,就连自己也不觉得会活得久。宾州大学赛利格曼教授在二十多年的实验中发现,心情的忧郁、无助无望的感觉,会引起免疫系统的衰退。而且乐观不只会让你长寿,乐观也会让你的老年生活更独立、更自在。

二、关注外部环境关

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整个地球面临的严重问题,虽然我们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大环境,但就目前科技发展水平、生命现象解读能力、疾病诊治手段、保健用品供应、居住环境治理设备等方面来看,我们认为,对威胁人类健康的小环境,还是可以设法控制的。因此,关注饮水安全、关注室内空气质量、杜绝由食物带进人体内的毒素,就成为期颐学研究的现实课题。

我们试图从提高保健意识的角度出发,对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小环境调整的可能性、阻止有害物质进入体内的必要性三个问题,提出初步见解,供参考。

1、清晰认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空气、水、食品被称为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人们时刻都要呼吸空气,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呼吸10~12m3约13~15kg空气,相当于一天食物量的10倍,饮水量的5~6倍。生命的新陈代谢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空气:一个人五周不吃、五天不喝水,尚可能生存,而五分钟不呼吸空气就会死亡。人的生命离不开空气,但健康的身体更需要新鲜清洁的空气,据调查,现代人平均有90%的时间生活和工作在室内,65%的时间在家里,但在现代城市中,室内空气污染的程度往往会比室外高出数倍,从空气中可检出300多种污染物,有约68%的人体疾病与室内污染有关。根据《世界卫生空气质量报告 2004》的估计,全世界36%的上呼吸道感染和22%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由于室内的空气污染引发的。

水是构成生命细胞的基础,在人体组织中,水的比例约占70%,当人体失水超过体重的10—20%时,人就会死亡。在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中,水居第一位,人体内的一切代谢反应,都是以水为基础的,因为,任何营养素都要通过水来输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人类疾病80%与水有关,科学家研究发现,水中的有毒物质在人体细胞中长期积累,会造成细胞损伤,直至恶化形成癌细胞,而且,癌细胞的扩散也是通过体液来进行的。水在人体内不仅起到媒体和载体的作用,而且参与生物体分子的结构作用,共同完成生命的代谢过程,因此,水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这些代谢过程。专家告诫我们,在现实条件下,最重要的问题是,将好水补充到细胞中去,为细胞创造一个清新健康的良好的生存环境。

在正常生活中,食物经过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最后通过肛门排出体外,整个过程必须在12~24小时中完成,以确保废物不在肠中过久停留,避免体内中毒。但是,由于劳累、紧张或其它生理原因,一旦导致人体出现代谢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等症状,人体内的废物便会长期滞留在结肠内开始腐败,产生毒素,经过结肠再吸收,就会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不同的器官。德国一位杰出的外科医生解剖了280位死者的内脏,结果发现,其中240位死者的肠道内壁都淤积有硬石状粪便污垢。伦敦一名医生解剖一名死者的大肠,从中取出10公斤陈旧并已“变成像石头一样硬”的粪便。

由于周边环境的污染,进入人体的毒素日益增多,污染物、毒素无处不在,从呼吸、新陈代谢、到室内室外的废气、抽烟、二手烟、空气污染,甚至电器用品发射出的辐射线、压力、营养不均衡等,再加上人体新陈代谢所产生的毒废物质,这些都会导致环境或人体内产生自由基,形成体内毒素,使肝肾的解毒和排毒负担日益加重。许多人生活方式不正确,不但不能提高人体的解毒和排毒能力,相反还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专家估计,大多数人只能排出60%的毒素。

2、可净化的小环境

人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疾病,最根本的预防措施就是要保持良好的免疫力,免疫力就像一面阻挡有害病毒的墙,墙越坚固疾病入侵的机会就越小,人的生命也越安全。免疫系统有两大作用。一是,清除体内各种垃圾,例如:每个人身体内的细胞都会老化,红血球的寿命只有120天,死掉后就会变成垃圾,完全靠免疫系统清除。二是,抵抗疾病,有病时免疫系统就会利用各种武器来抵抗这些疾病。所以免疫系统功能正常才是我们获得健康的一把钥匙。

俄罗斯著名养生专家安德列耶夫说:“一切疾病的主要原因和根源,就在于人体的肌体在不同层次滞积了各种毒素。”这里说的毒素包括外来毒素和自身毒素。来源于外界对人体有不利影响的物质,统称为外来之毒,如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中医认为六气太过或不及,就成为六淫之邪侵害人体;病源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常常侵袭人体而致病;工业废气、大气污染、农药、化肥对食品的污染,化学食品的毒副作用;噪音、电磁波、超声波等超高频率对人体的干扰等。内生之毒则指机体在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物,由于机体代谢出现障碍,一些本来正常的生理性物质,也可转化为对机体不利的因素而成为毒。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内的有毒有害物质多达1000多种,其中人体呼吸气体的有毒物质有149种,尿液中的有毒物质达229种,大便中有毒物质有796种,汗液中有毒物质151种,能够通过表皮排除的有271种。另外,还有肠道气体的排泄物和人体细菌感染的气体和液体等。

人体内的一部分毒素是通过皮肤排汗被排出的,但许多人运动量小、过于逸的环境和年龄因素,出汗的机会越来越少,毒素不能排出体外,就会导致人体内多系统的疾病,例如,人体的皮下脂肪细胞周围的液体叫淋巴液,当体内毒素含量过高时,游走的淋巴液就会将毒素带入皮下脂肪层,皮下的毒素积累越多,就需要产生更多的淋巴液来保护脂肪细胞,而大量的淋巴液存在于脂肪细胞之间,就会将脂肪细胞的间距拉大,在脂肪细胞周围的结缔组织内积聚,使体态肥胖、臃肿、形成难看的橙皮状脂肪。

根据已为科学界承认的人体慢性中毒学说和各国大量的医学实践,国外一些人体保健专家和学者断言:任何人,如果他不能保持积极健康的饮食准则,在吃喝上放纵自己,如果他不能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且不能做到经常地、定期地清理自己的肌体,那么,在他的身体内部一定存在的毒素至少也有5公斤!实际上,在人的所有器官中,包括血液、淋巴、皮肤及至在每个细胞中都存在不同的毒素。俄罗斯和乌克兰著名的人体排毒专家,根据多年对大量患者进行人体排毒的实践,得出如下结论:通过对人体进行多次的全面排毒,可以做到:

 ――从肠道中清除多年积存的陈腐粪便1公斤(不包括正常粪便);

 ――从肝脏、胆囊和胆管中清除腐败的胆汁、胆红素性结石及其他结石,胆固醇形成的栓塞物及丝状、片状物0.5公斤;

 ――从各关节部位清除各种无机盐类可达0.3公斤;清除若干人体的各类其他污染物(通过饮水、食品和吸入的氯、硝酸盐等)1.2公斤。

期颐学认为:学会用各种方式将自己体内长期滞留的废物清除掉,就能使自己的精神舒畅、体力增加、面色光润,达到调节内分泌、恢复代谢功能的目的。

3、阻止有害物质进入体内

 生命过程是一个无时不在变动的过程,现已查明:人体内的水每5至18天更新一次,人体内的红血球、白血球每10天,胰脏每隔1~2天,胃粘膜、上皮细胞每隔2~3天就会更新一次。因此,构成我们身体的水分和细胞,可以在很短时期内就被全新的细胞所取代。所以,从康复医学的观点看,纵使一个人的肝脏、胰脏、肾脏有七八成已遭到破坏,也不是不可逆转,但一定要方法得当,我们坚持通过食疗,摄取细胞再生所必须的核酸的同时,使源源不断的好水充塞细胞,强化排毒系统,就能为细胞创造一个清新的生存环境,这些细胞就有可能在较短时期内更新、恢复到正常状态。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疾病与健康,我们就能进一步认知“食疗”丰富的内涵,它包括核酸的供给和使细胞内的水正常化,保证细胞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从而就能防患疾病于未然,这显然是一个十分令人鼓舞的前景。

 人体内的“毒素”包括各种对健康不利的物质,既有外部环境带来的,也有身体内部产生的。中医认为体内湿、热、痰、火、食,积聚成“毒”,其中宿便的毒素是万病之源;人体内脂肪、糖、蛋白质等物质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肠道内食物残渣腐败后的产物,是体内毒素的主要来源。外在环境恶化,会导致人体内的天然酵素解毒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工作过度、心理压力、生活作息不正常、饮食不平衡等情况,也会导致细胞制造出更多的细胞废弃物,近年来,医学界的研究也证实了自由基的存在及其对人体的伤害,与许多疾病和老化有绝对的关系。

 三、把住内部环境关

1、保证细胞营养

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近年来,人类对细胞的认知有了许多突破性进展,期颐学正是从细胞学的角度上,对健康有了崭新的认识,为破译生命奥秘,延长寿命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科学依据。精子和卵子一旦结合,就开始细胞分裂,它们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一直分裂到3万亿个细胞时,新的生命就会平安地来到世上;婴儿出生以后众多的细胞还要继续分裂,这就是成长过程,一直分裂到在约60万亿个细胞时,人体就发育成熟了;科学家认为,人的一生中细胞还要代谢50多次,也就是说,每天要新合成6000亿个细胞,以能满足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细胞核内有23对共46条染色体,里面包含了3.5万个左右的基因,主宰着人类30亿个遗传信息单位,它们与人的相貌、特征、性格、体能、智力、遗传病、胖瘦、病理、健康、寿命、死亡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生物体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需从外界获得,它是生物自我更新的过程,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由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概念对立又统一的过程共同完成。生命科学证明:生物的全部功能,依赖它的微观结构。地球上的生物虽然种类繁多,形态结构千差万别,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所有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主要由蛋白质、脂类、核酸、糖类、水和无机盐等六种化合物构成。核酸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它存在于人体的60万亿个细胞之中,是细胞的核心,由几十种化学元素构成,其主要成份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这些化合物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细胞才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才能使生物体不断地生长发育,产生新的个体。无论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都靠同样的遗传物质繁衍,其密码就储存在细胞核里,完全靠细胞核内的DNA携带的遗传物质繁衍,其密码就是贮藏在核酸里的碱基。因此说,核酸是生命之源,基因受损是百病之根,核酸充足,基因健康,细胞活泼,人体也就健康;核酸缺乏,基因受损,细胞变异,百病缠身。换个角度看,我们就可以通过生命的“本源营养基因”来维护健康、预防疾病、防止衰老,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人体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单元,目前在各器官组织中检出90种元素,如血清有74种元素、脑48种、心脏49种、肝脏50种、胸腺18种。人类属于异养型生物,人体本身无法合成微量元素,只有从外界摄取,靠生物链和食物链摄取营养元素,通过消化道转基因过程及肝脏加工合成核酸,才能将基因物质导入人体,并生产相应的蛋白质,行使复杂的特殊功能,以维持生命活动的能力。随着人类对生命奥秘探索的不断深入,微量元素与肿瘤的关系成为当前科学工作者探讨的热门课题,因为,人的生理代谢是通过酶来完成的,酶的活性组份的核心往往就是微量元素,如锰是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组成部分,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部分,钼上亚硝酸还原酶的组成部分,它们的活性主要靠锰、硒、钼等元素来激发,同样,锌、铁、铜、镍等元素也有自己相应的酶,缺乏微量元素,生理代谢都不会正常。

其实人体体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工厂,维持肌体的健康与平衡的各种生化反应,是在微量元素激活的50000多种酶的催化下进行的,人体缺乏微量元素,酶就没有活性,就无法进行正常的生化反应,就会失衡而产生各种病变。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吸取的物质完全可以保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的需要。但当人体缺乏某种基因物质时,使会发生突变而致病,这时就需要从药物中提取补偿性基因进行治疗,所以中医才有“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之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脏功能下降,所合成的核酸,不论从质或是量上,已不能满足细胞更新的需要,从而引发细胞组织器官结构、功能的缺陷。中国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会会长、我国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指出:“非传染性疾病与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的不平衡有关”,美国健康财团主席海思德博士也说:“癌症和心脏病在内的成人病,有90%起源于饮食不当和化学物质”。美国著名科学家鲍林创立了依靠调节人体健康所需的物质浓度,达到保持人体健康,医治疾病的目的的医学,并把这种物质定名为分子,称这门医学为正分子医学。此后,美国生物化学家弗兰克博士首先提出了通过调节(补充)人体所需的第七种正分子物质——核酸(DNA、RNA)及其酶来达到保健治疗、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新概念,把其中的----核酸代谢疗法----发展起来,使其发展成为以调节人体内核酸、酶和辅酶等一系列正分子物质为主的医疗方法,并利用人体自身功能,使其浓度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达到保健、治病的目的。

 核酸三大奥秘的揭示,部分地回答了人类健康长寿的千古之谜:核酸是生命之源,基因损伤是百病之根,核酸健康,基因健康,细胞健康,人体健康;核酸缺乏,基因受损,细胞老化,疾病缠身。这项研究把生物科学研究从细胞水平推向更深层次的分子水平,同时开创了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结合的新时代,并被世界公认为是人类生命科学的一场革命。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硒是人体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国内外科学家发现了硒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论证了人体各个重要器官,包括心脏、肝脏、肾脏、胰脏等,都需要硒来维持正常的功能,缺硒可导致如癌症、贫血、心脑血管病、肝病、糖尿病、前列腺病、白内障、儿童发育不良、新生儿免疫低下、不孕不育症、人体过早衰老等40多种疾病,并间接导致400多种疾病。国际医学界最新研究表明,癌症患者体内血硒含量比正常人低3-6倍。血硒水平低的人群癌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高,血硒水平越低,癌症的程度越严重,愈后不良;反过来也发现越是晚期患者血硒的水平越低,这些现象证实了硒与癌的发生、发展有内在联系。江苏省启东市,从1986年开始,在肝癌高危险人群中用有机硒预防原发性肝癌,实验人群每天摄入硒200微克,持续二年,血硒达正常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无一例发生肝癌,肝癌高发家族一级亲属的肝癌发生率比未补硒的对照组约降低2.5倍,且对参与实验者的肝和肾功能无不良影响,说明补硒防癌安全可靠。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疾病与环境因素图集》揭示,从东北三省起至云贵高原,占我国72%国土面积的地区为一条低硒地带,其中30%为严重缺硒地区,这些地区的粮食等天然食物硒含量较低。华北、东北、西北等大中城市都属于缺硒地区,因此,通过食物补硒已经纳入国家规划。根据我国约七亿人生活在低硒和严重缺硒地区这个事实,微量元素与健康学会理事长于若木指出:“中国是一个缺硒大国,人体补硒是关系到亿万人民健康的大事,我们应当像补碘那样抓好补硒工作,特别注意老年人的补硒工作。

 2、防止酸性体质

人体内的酸碱平衡也是人体内重要的平衡因素之一,对健康、人体各项功能的发挥都极为重要。健康人内环境的PH值在7·35 到7·45 之间,说明我们的体液应该呈弱碱性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物质代谢。“可是根据调查,只有10%的人PH值在此范围内,属于碱性体质,多达70%的人是酸性体质,体液PH值经常徘徊在7·35左右或稍低,身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

人体内的酸碱平衡主要是依赖所摄入的食物的酸碱性,及排泄系统进行的调节来实现的。所谓酸碱并非指食品的味道,而是指其中所含矿物质的性质,含硫、磷、氯等矿物质较多的食物,在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常呈酸性,如肉、蛋、鱼等动物食品,蛋白质在体内分解后,会产生硫酸、磷酸,而脂肪、碳水化合物则会分解出乳酸、醋酸、焦性葡萄酸等富有强烈刺激性的物质;豆类和谷类等,含钾、钠、钙、镁等矿物质较多的食物,在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常呈碱性,如蔬菜、水果和乳类等。这就是说,多食用碱性食物,有利于维持酸碱平衡。人体血液中约含有92%的水分,其余8%是由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无机盐)等所共同形成。这些成分中,能使血液经常保持弱碱性的矿物质有钾、钠、钙、镁、硒等。这些矿物质,能中和体内产生的酸性物质,并与其作用成为中性的化合物。

属于酸性体质的人,常会感到身体疲乏、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腹泻、便秘等,他们到医院去,也检查不出什么毛病。但是,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酸性体质而不加以改善时,女性的皮肤会过早地黯淡和衰老;儿童会造成发育不良、食欲不振、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症状;中老年人则会因此引发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据资料介绍,85%的痛风、高血压、癌症、高脂血症患者,都是属于酸性体质。

 当一个人的饮食习惯较好,身体就会处于弱碱状态,体内极为复杂的各种生化作用均可正常发挥,体内废物的排除也较快速、彻底,毒素不会在体内累积。相反地,如果摄取太多酸性食物,导致身体及血液由弱碱性变成偏酸性,此时体内负担净化的器官如肝脏、心脏、血管、肾脏、脾脏、胰脏,就会加重工作负担,久而久之,将导致衰竭而衍生各种严重疾病。人体内所生成的具有毒性的废物,大部分都属酸性物质,倘若不能获得及时、适度的排除,生物体就会寻求减轻废物负担,增加排泄的地方,就像一般城市的偏远角落成为垃圾场那样,本能地在体内某个角落寻找堆积废物的地点。通常人体的关节、皮肤、粘膜等,就是接受过多酸性废物最常见的堆积场。其表现症状,就是湿疹、青春痘、口腔溃疡、痔疮、各种非典型性风湿病及痛风等。

我们知道,当代的一些“现代病”、“富贵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动脉硬化、痛风等,都与吃肉吃出来的“酸性体质”有关。大量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的结果是,体内产生过量的酸性物质。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这些酸性物质的含量超过人体调节能力时,人体的内环境就开始恶化,就会出现极不健康的“酸性体质”;反过来说,只有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使体液的PH值恢复正常时,体细胞和免疫细胞才有能力吞噬和消灭癌细胞。研究证明,正常的PH值不利于癌细胞存活,癌细胞只有在PH值在6.85至6.95的偏酸性环境中才能被激活,人体的PH值每下降 0.1个单位,胰岛素的活性下降30%,从而增加2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

自由基攻击体内的器官,会造成疾病和器官老化。如果自由基攻击到皮肤真皮,则会使真皮层的胶原质和弹力素变成纤维化而萎缩,失去保湿能力而形成皱纹、皮肤松弛。如果攻击在表皮层,则使黑色素的形成异常,表皮细胞代谢迟缓,使皮肤干燥、晦暗、斑点,甚至造成皮肤癌等皮肤的老化现象与疾病。

 3、主动排除毒素

 专家告诫人们,我们只有像打扫环境一样经常清除毒素,才能使人寿命延长。研究表明,毒素对人体的攻击首先是从细胞膜开始的。细胞膜极富弹性和柔韧性,这是由它松散的化学结构决定的,正因为如此,它的电子很容易丢失,因此细胞膜极易遭受毒素的攻击。一旦被毒素夺走电子,细胞膜就会失去弹性甚至丧失一切功能,从而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更为严重的是毒素对基因的攻击,可以使基因的分子结构被破坏,导致基因突变,从而引起整个生命发生系统性的混乱。大量资料已经证明,炎症,肿瘤、衰老、血液病、以及心、肝、肺、皮肤等各方面疑难疾病的发生机理,都与体内毒素产生过多或清除毒素能力下降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体内的毒素分为浅层毒素和深层毒素,浅层毒素分布在肠胃中,这些毒素可以破坏机体自然功能,使肠壁对水分的吸收加大,产生便秘、口臭等状况,毒素的侵入让机体超负荷运作,使一些毒素不被分解化解,而随血液、游离的淋巴液,沉积到微循环系统、脏腑里,就成为深层毒素,长时间存留于体内,使脏腑功能衰退、老化、内分泌紊乱、甚至危及生命,要彻底解决毒素的困扰,最根本的办法是全面排除深层毒素。

 人体内的非营养物质是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代谢的终末产物,自由基,进入体内的各种异物(如食品添加剂、药物、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物质),毒物,以及由胃肠道吸收的各种发酵、腐败产物等,均属于非营养物质的范畴。这类物质不构成机体的组成成分,一般也不分解提供能量,相反大部分物质还存在毒性,机体必需及时将其转化和排泄,以消除它们对生理、心理机能和物质代谢的不良影响。水溶性物质可通过血液循环、肾小管,随尿排出体外。脂溶性物质则在血浆中与蛋白质结合存在,由于通过肾小管时容易被重吸收,故不易经肾脏排泄,而需要运往肝脏,经过特定的化学反应即生物转化,获得极性基团后增加其水溶性,然后再由尿液或胆汁排出。

 肝脏是重要的解毒器官,各种毒素经过肝脏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后,变成无毒或低毒物质。肝脏具有多种多样的代谢功能,拥有活性高、种类齐全的多本酶体系,现在已知的酶就达600多种,其中有些是肝脏所特有,或者在肝脏中活性最强的,它们在体内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激素、金属等物质的代谢中均起着重要作用。肝脏有分泌、排泄和生物转化及解毒等功能,被称为机体“物质代谢的中枢”,人体内许多代谢废物、毒素,就是通过生物转化作用在肝脏内被降解而排泄出去的。

 肾脏也是排毒的重要器官,它过滤血液中的毒素和蛋白质分解后产生的废料,并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人体内环境中自由基是一类代谢废物,由于自由基非常活泼,化学反应性极强,参与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能使细胞生物膜上的脂质过氧化,破坏膜的结构和功能,能引起蛋白质变性和交联,使体内的许多酶及激素失去生物活性,使机体的免疫能力、神经反射能力、运动能力等系统活力降低,并破坏核酸结构和导致整个机体代谢失常等,最终使机体发生病变。因此,自由基作为人体垃圾,能够促使某些疾病的发生和机体的衰老。一般的条件下人体细胞内也存在着清除自由基、抑制自由基反应的体系,它们有的属于抗氧化酶类,有的属于抗氧化剂,这种物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因此,人们根据生物转化解毒作用原理,已研制开发、人工合成出了许多种整合剂药物,有的作为解毒剂,有的则作为临床药物并具有多种功效,而且这些整合剂药物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中。但期颐学认为,人体排毒不能依赖于各种保健品、排毒药物,而应着眼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用顺其自然的方法来排毒才是最好的,现代已经有许多好办法可供参考。例如: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汗腺和皮脂腺通过出汗等方式排除其他器官无法解决的毒素;肺脏通过呼吸排除各种废气与无用的水,合理运动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帮助皮肤和肺脏排毒。专家推荐六种利于排毒的运动方式: 快步走:尽可能大地摆动和舒展手臂,可以刺激淋巴、降低胆固醇和高血压; 瑜伽是顶级的排毒运动:帮助血液循环,润滑关节,把压力施加到器官和肌肉上,调节身体,展开排毒行动;跳起来:淋巴系统能收集、筛检全身毒素,运送到淋巴结,再通过血液经由排毒器官排到体外,弹跳可以刺激淋巴系统排毒,松弛紧张的情绪,降低胆固醇,改善循环和呼吸,甚至驱除人体致命的蜂窝组织炎;呼吸排毒:深呼吸不仅维持我们的生命,还可以排除体内毒素; 咳嗽排毒:肺是最易积存毒素的地方,时不时主动咳嗽两声,能起到清扫肺脏的作用。

对普通人来讲,最有效的办法还是采用食物疗法。

 多饮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缩短粪便在肠道停留的时间,减少毒素的吸收,溶解水溶性的毒素。最好在每天清晨空腹喝一杯温开水,能降低血液粘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精挑排毒食品:豆类汤能帮助体内多种毒物的排泄,可以帮助排出积聚在体内的毒素,促进肌体内的新陈代谢;血豆腐,动物血中的血浆蛋白,经过人体胃酸和消化液中的酶分解后,能产生一种解毒和润滑肠道的物质,可与入侵肠道的粉尘和有害金属微粒发生化学反应,使它们不易为人体吸收而排出体外;菌类植物,特别是香菇和黑木耳,有清洁血液和解毒的功能;新鲜果汁、不经煮炒的鲜菜叶是人体内的“清洁剂”,能清除体内堆积的毒素和废物。

 许多专家推荐了十种排除毒食品是:

 1. 燕麦  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已证实能够降胆固醇,减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

 2. 地瓜 偏碱性的地瓜含高膳食纤维,不仅可以刺激肠骨蠕动,中和体内酸性物质,有益大肠保健及降胆固醇。

  3. 海带 新鲜的海带由95%水分与3%的膳食纤维所组成。海带的热量低,却含有微量矿物质碘与具有捕捉自由基相关的硒及少量的钙、镁、钾、铁等矿物质,有助于调理人体的生理机能、帮助人体新陈代谢顺畅。

   4. 黑木耳  含一种植物胶质,有较强的吸附力,可吸附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的代谢物产物,再排出体外,而达到排毒、清胃的作用。

  5. 洋葱  主要的生理活性物质是大蒜素等含硫化合物,能够杀菌、增强免疫力、抗癌、降血脂、降胆固醇及促进肠胃蠕动。

  6. 西红柿  含丰富的维他命A、维他命D、维他命C等13种维他命及17种矿物质,对养颜美容很有效果的。

  7. 糙米  含维生素B群及多种微量矿物质、纤维质,可帮助新陈代谢、通便整肠、调节肠道菌丛生态。

  8. 胡萝卜  所含的果胶与体内的汞离子结合之后,能有效降低血液中汞离子的浓度,加速体内汞离子的排出。

  9. 冬瓜 经常食用能去除体内多余的脂肪及水分,也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冬瓜含高膳食纤维,可通便整肠,是降火、清热食物。 

 10. 黄瓜  含有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同时黄瓜还含有丙醇二酸、葫芦素、柔软的细纤维等成分,是难得的排毒养颜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