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友去新歌声哪一期:中成药也有副作用滥用很伤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3 16:05:39

中成药也有副作用滥用很伤身

(Gettyimages供图)

  ●不少人知道吃多了抗生素伤身,于是对中成药青睐有加,导致其滥用现象增多

  ●凡药物都具有两重性,中成药也不例外,既能防病治病,也可引起不良反应,对

  身体造成损害

  ●有基础病的患者以及老人、小孩和孕妇,服用不慎更容易伤身,应引起警惕

 

  日前,一篇题为“中成药滥用堪比抗生素”的报道引起了市民的关注。中医药专家指出,现在不少人知道吃多了抗生素伤身,于是对中成药青睐有加,虽然中成药的滥用和危害程度没有抗生素那么严重,但人们在认识和使用中确实存在不少误区。比如,很多人都认为中成药无副作用,安全,甚至能“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基于这种认识,不少人爱到药店买些中成药来“自治”疾病:感冒了吃银翘解毒丸,发热时泡小柴胡冲剂,喉咙痛了吃牛黄解毒片……有些老病号甚至将一些含有参类的中成药错当“补药”长期服用以保健。

  专家提醒说,凡药物都具有两重性,中成药也不例外,既能防病治病,也可引起不良反应,对身体造成损害。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中成药的安全性相对较高,但日常生活中,不少喜欢擅购中成药治病、保健的人本身多缺乏足够的医学常识,易因辨证不准、重复用药、超量滥用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导致病症加重,特别是有基础病的患者以及老人、小孩和孕妇,服用不慎更容易伤身,应当引起警惕。

  文/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方宁、张秋霞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副主任中药师丘振文

  现象:

  卖药者不懂辨证 吃药者则凭感觉

  “中成药便宜、方便,没有副作用。”在广州天河几家药店,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向一些店员咨询感冒咳嗽该买哪种药时,她们都劝记者买中成药。但说到辨证,没人能说得清,倒是让记者自己看说明,或者建议“多买几种吃吃看”,甚至称“可同时吃两三种,效果可能更好些”。

  而在多家药店的开放式药架上,几乎随处都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中成药,很多消费者走进药店就直接走向药架,轻车熟路地取几盒,付完款走人。记者发现有些需要处方的中成药虽然摆在玻璃柜子里不能随便拿到,但在某些药店不用出具处方也可买到。

  不上医院找医生,药店里的工作人员又不懂得辨证,怎么知道自己该买什么中成药吃?

  “凭感觉呗!”长年有高血压的张姨称自己已经“久病成医”,不少药以前都用过,“有感觉”;再说,有些中成药本身就是“保健品”,多备些在家,“有病治病,没病健身”。

  “吃不好怎么办?会不会更伤身啊?”

  “不会的,没有副作用。吃不好再上医院呗!”

  西医也开中成药

  不光是药店,在不少综合性医院里,西医的处方中也随处可见中成药的“影子”。据《健康时报》报道,2008年,由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与北京市中医药学会共同组织的一项调查发现,北京市综合医院西医开中成药的处方量高达91%,不合格率最高为43.4%,主要原因是没按中医辨证施治用药。另有报道透露,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70%的中成药是由综合医院的西医开出的。

  “现在抗生素开得少了,患者觉得中成药安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西医告诉记者,不少综合医院的西医确实不太懂中医的辨证理论,大概知道哪些中成药治哪种病,但具体到每个患者是什么证就分不清了。有不少患者是自己主动要求开中成药的,应要求给他们顺带开一两种,也是常有的事。

  专家解读

  中成药也有毒副作用

  “药食同源”被误读

  感冒了吃银翘解毒丸,发热时泡小柴胡冲剂,喉咙痛了吃牛黄解毒片……现在人们知道吃多了抗生素伤身,遇到些小病小痛时,到药店买药更青睐中成药了。

  “虽然中成药滥用和危害程度没有抗生素那么严重,但人们在认识和使用时确实存在不少误区。”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中药师丘振文告诉记者,很多人以为不少中药都可作为食材,“药食同源”,所以中成药没有副作用,这是误解。其实,绝大多数中成药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药食同源是中医药文化的特点之一,某些药材确实也可用作食材,比如淮山、党参、玉竹、沙参、红枣等。但事实上,中药材并非多数都可药食两用。据介绍,常见的中药有1000多种,常用的500多种,而能同时药食两用的只有80多种,所占的比例并不大。

  “虽然中成药与西药不同之处是其在中医中药理论组方及指导下使用的,但从另一方面理解,中成药跟西药都靠化学成分作用于机体来治病的,只不过大部分药性相对比较缓和而已,绝非没有副作用。”丘振文指出,一些性味比较偏的中药材甚至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如:治疗失眠的朱砂安神丸,就含有重金属汞;再如,常用于清热解毒的牛黄解毒片,所含的雄黄其实就是二硫化砷,长期服用可能储积体内伤及肝肾。

  不懂辨证易用错药

  “确实,有不少人是凭感觉吃药的,吃不好才上医院。”丘振文称,如果是一些简单常见的感冒、发热,多休息、多喝水,辨清基本症状后适当对症吃点中成药,是可以起到一定作用的。但很多患者根本不懂辨证也不问医生,只是根据自己往常生病时的经验,找些中成药“依葫芦画瓢”,往往是越吃越严重。以感冒为例,从中医的角度来分有风热感冒、风寒感冒、暑湿感冒、时疫感冒等好几种,治感冒的中成药也是数不胜数,但都对应不同的感冒证型。比如:银翘解毒丸适应风热证、咽喉肿痛的感冒患者,感冒清热颗粒则适应外感风寒表证、恶寒发热的感冒患者。但不少普通人没有相应的中医学常识,分不清证型;有的根本就不管什么证型,只要看到有“感冒”字样,也不详细了解其功效和适应证,随便拿来吃,往往容易吃错药,不知不觉加重症状。

  望文生义易误己

  “不少人购买中成药之前并不细看说明书,望文生义,结果买错药。”丘振文称,很多经济条件不错的老人都注意保养,平时也会吃点补益类的中成药,他们特别青睐参类,但有时购药往往是根据药名而没认清其实际功效,也易吃错药。

  比如,有些老人看到“人参再造丸”,以为是人参制剂,应属于“补药”,可以用于日常保健,但其实是治中风后遗症的药。有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太瘦,听说有“肥儿丸”,以为孩子吃了能长得更壮实,误认为是补益类中成药,而事实上它是驱虫药,跟滋补根本不沾边。

  特别提醒

  警惕保健品“伪装”成中成药

  “除了一些特别的慢性病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可适当服用一定疗程的中成药外,大多数患者其实无需长期服用中成药。”丘振文提醒说,市面上有些保健药“伪装”成“能治病的中成药”,在宣传上吹嘘“有病治病,没病健身”,而且疗效很不错,其实里面可能掺杂了西药甚至激素,吃多了反而伤身。

  其实,保健品属于国食健字类产品,一般不用于治病,而中成药是药品,正规的一般都有国药准字号,建议消费者记清这两种标识的差别,购买时查清其批准文号以免上当。

  莫超量长期服用中成药

  丘振文介绍称,目前国内有4000多种中成药,其中200多种是中西药复方制剂,一般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还是比较安全的。但有不少病人求愈心切,经常自作主张,在服用西药的同时补充中西药复方制剂,使不良反应风险加大。比如,感冒时吃了白加黑,又吃感冒灵颗粒和维C银翘片,混合服用的这几种药中含有抗过敏药和对乙酰氨基酚,抗过敏药可令嗜睡、疲劳、乏力等症状加重,而对乙酰氨基酚的超量摄入则可使肝肾和消化道的不良反应加倍。

  另外,中成药最好视病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购买服用;如若自己购买服用,一定不要长期服用某一类中成药。他举例说,小柴胡配方本来是个疗效很不错的经方,但据有关报道,日本有人长期不合理服用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患上间质性肺炎;而前些年风行的龙胆泻肝丸,后来发现长服可造成肾衰竭,因其中含有关木通这类有马兜铃酸的有毒中药材。

 

  小贴士

  特殊人群服中成药有禁忌

  

  糖尿病患者:慎服含有甘草的中成药,因其具有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可能使血糖不同程度升高。

  高血压患者:慎服含有麻黄的中成药,因其主要成分麻黄碱可使血管收缩,易导致血压升高。

  老人:身体机能退化,特别是肝肾功能不全者,因代谢能力下降,服药剂量也需相应减少;对于有明确使用剂量范围的中成药,老人使用剂量应取偏小值。切莫根据年轻时的经验,长期足量甚至超量服用中成药,以免日积月累引起脏器损伤。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脏器娇嫩,不宜经常服用以黄连、黄芩、板蓝根、大青叶等苦寒药材为主的中成药,以免伤及脾胃等脏器;选清热解毒中成药,可选金银花、菊花、桑叶等相对清淡点的药物。另外,用量一定要与儿童年龄与体重相对应,并依效果尽量缩短疗程,及时减量或停药。

  孕妇:禁用含有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成分,如含有雄黄、麝香、附子等成分的中成药,以免导致胎儿畸形或流产;活血化淤功效强的中成药也要慎用,因此类药物也易致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