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玥彤名字打分:【新消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5:16:35

周南
[智者] 工尺谱简介

工尺谱是以音高符号为“工、尺”等字而得名的一种记谱形式,



  工尺谱:工尺谱是以音高符号为“工、尺”等字而得名的一种记谱形式,

  工尺谱最晚于晚唐五代已产生。其音高符号,属于首调唱名法(当然也有用固定唱名法),如“上(‘1’)、尺(‘2’)、工(‘3’)、凡(‘4’)、六(‘5’)、五(‘6’)、乙(‘7’)等等。它的调号以上字调(降B)、尺字调(C)、小工调(D)、凡字调(降E)、六字调(F)、五字调(正宫调G)、乙字调(A)等为标记,其中以小工调、正宫调、尺字调、乙字调最常用。

  工尺谱的节奏符号,称为板眼。一般板代表强拍,眼代表弱拍,共有散板、流水板、一板一眼、一板三眼、加赠板的一板三眼等形式。散板就是自由节奏;流水板是每拍都用板来记写,一般是1/4的节奏,有实板与腰板两种形式:实板是指与乐音同时打下的板,胺板则是在乐音发出前或后打下的板;一板一眼就是一个板与一个眼合成2/4的节拍;一板三眼就是一个板和三个眼合成的4/4节拍;加赠板的一板三眼,只有在昆曲的南曲中才有,大致相当于4/2节拍。

  这种记谱法到清乾、嘉年间,出现一种用工尺谱记写的管弦乐合奏总谱——《弦索备考》即《弦索十三套》。

工尺谱的传说
  古时人学唱歌或器乐,没有谱子,靠的是口传心授,一句一句的跟着学,这很费时间。工尺谱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记曲方法,它的发明却有这么一个传说。
  唐代,江苏有个裁缝名叫梁正康,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在他的弟子中,学音乐的比学裁缝的还要多。可教音乐比教裁缝可就要辛苦得多,一句一句地口授累得梁正康叫苦不迭。唉,要是能象裁逢一样有图可循就好了。
  梁正康有一学裁缝的徒弟名唤张生甫,勤奋好学,天天坚持背诵“量尺”口诀:“上尺、中长、合、四叶”,这时,梁师傅多半在练习吹笛。日子一长,张生甫不知不觉的把口诀合着师傅的音乐唱起来了。唱了几日,梁师傅猛然大悟,这不是可用来记谱吗?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于是,师徒两人一起反复琢磨,以笛子为校准器,得出“上尺中长合四叶”七个音名,从此,这种“工尺谱”就在民间渐渐传开了。
  梁正康创造工尺谱仅是一个传说,但在敦煌千佛洞藏有工尺谱,说明这种记曲方法早已存在。 回答:2007-04-03 14:13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共0条评论... #zhitouads1{border:1px solid #CBE8AE; margin-top:10px; padding:10px 0px; width:688px;display:none;}#zhitouads1 .advitem{margin:0px; padding:0px; width:210px; height:40px;border-right:1px dashed #ccc; padding-left:11px; font-size:12px; display:block; float:left; padding-right:7px;}#zhitouads1 .advitem .advline{line-height:20px; height:20px;overflow:hidden;margin:0px; padding:0px; display:block; width:210px;}#zhitouads1 .union_ad{border:0px;}#zhitouads1 .union_ad1{color:#333;text-decoration:none;} ◆双模双网3G智能手机——电信天翼定制安卓智能机,480-800电容屏,免费预装GPS导航 30天,一口流利英语!英语学习机,全国包邮,货到付款,30天无效退款! 爱达黑茶全国货到付款调理肠胃,降血糖血脂血压,减肥,买正宗安化黑茶,就找爱达黑茶俱乐部
其它回答 共3条回答 评论 ┆ 举报
有来无回
[文曲星] 工尺谱
中国民间传统记谱法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它与许多重要的民族乐器的指法和宫调系统紧密联系,在民间的歌曲、曲艺、戏曲、器乐中应用很广泛。

工尺谱最初可能是由管乐器的指法符号演化而成,由于它流传的时期、地区、乐种不同,因而所用音字、字体、宫音位置、唱名法等各有差异。近代常见的工尺谱,一般用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字样作为表示音高(同时也是唱名)的基本符号,可相当于sol、la、si、do、re、mi、fa(或升Fa)、sol、la、si。同音名高八度,则可将谱字末笔向上挑,或加偏旁亻,如上字的高八度写作上或仩。反之,同音名低八度,则可将谱字的末笔向下撇,如凡、工等。若高两个八度则末笔双挑或加偏旁彳,如上、。若低两个八度则末笔双撇,如上。

工尺谱的节奏符号,称为板眼。一般板代表强拍,眼代表弱拍,共有散板、流水板、一板一眼、一板三眼、加赠板的一板三眼等形式。散板就是自由节奏;流水板是每拍都用板来记写,一般是1/4的节奏,有实板与腰板两种形式:实板是指与乐音同时打下的板,胺板则是在乐音发出前或后打下的板;一板一眼就是一个板与一个眼合成2/4的节拍;一板三眼就是一个板和三个眼合成的4/4节拍;加赠板的一板三眼,只有在昆曲的南曲中才有,大致相当于4/2节拍。

工尺谱的历史悠久,唐代即已使用燕乐半字谱,如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写本《唐人大曲谱》。至宋代即为俗字谱,如张炎《 词源 》中所记的谱字,姜夔《白石道人歌曲》的旁谱、陈元靓《事林广记》中的管色谱 等。一直发展到明、清通行的工尺谱。

这种记谱法到清乾、嘉年间,出现一种用工尺谱记写的管弦乐合奏总谱——《弦索备考》即《弦索十三套》。

近代常见的工尺谱,一般用“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字样作为表示音高(同时也是唱名)的基本符号〔可等于sol、la、si、do、re、mi、fa(或升fa)、sol、la、si〕,如表示比“乙”更高的音,则在“尺、工”等字的左旁加“亻”号;如表示比“合”更低的音,则在“工、尺”等字的末笔曳尾。

下面是几种工尺谱字对照表:

工尺谱用 “丶”或 “×、-”或“□、○、●、△、”等作为节拍符号,也就是板眼符号。 工尺谱的记写格式,通常用竖行从右至左记写,板眼符号记在工尺字的右边。每句的末尾用空位表示。如:

上、 上、

工。 工 工、

尺 尺。 工

上、 四。

四 工、 尺

合。 工 上、

四。 合。

尺 四

上、 上、

合。 四。

四 上

对一些声乐曲,其工尺字也有用斜行记写的,称为“□衣式工尺谱”。如: 工尺谱的调号,有“上字调、尺字调、小工调、凡

字调、六字调、五字调、乙字调” 7种(见工尺七调)。
回答:2007-04-03 14:12 共0条评论... 评论 ┆ 举报
lawrence_188
[智慧天尊] 工尺谱
中国民间传统记谱法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它与许多重要的民族乐器的指法和宫调系统紧密联系,在民间的歌曲、曲艺、戏曲、器乐中应用很广泛。

工尺谱最初可能是由管乐器的指法符号演化而成,由于它流传的时期、地区、乐种不同,因而所用音字、字体、宫音位置、唱名法等各有差异。近代常见的工尺谱,一般用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字样作为表示音高(同时也是唱名)的基本符号,可相当于sol、la、si、do、re、mi、fa(或升Fa)、sol、la、si。同音名高八度,则可将谱字末笔向上挑,或加偏旁亻,如上字的高八度写作上或仩。反之,同音名低八度,则可将谱字的末笔向下撇,如凡、工等。若高两个八度则末笔双挑或加偏旁彳,如上、。若低两个八度则末笔双撇,如上。

工尺谱的节奏符号,称为板眼。一般板代表强拍,眼代表弱拍,共有散板、流水板、一板一眼、一板三眼、加赠板的一板三眼等形式。散板就是自由节奏;流水板是每拍都用板来记写,一般是1/4的节奏,有实板与腰板两种形式:实板是指与乐音同时打下的板,胺板则是在乐音发出前或后打下的板;一板一眼就是一个板与一个眼合成2/4的节拍;一板三眼就是一个板和三个眼合成的4/4节拍;加赠板的一板三眼,只有在昆曲的南曲中才有,大致相当于4/2节拍。

工尺谱的历史悠久,唐代即已使用燕乐半字谱,如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写本《唐人大曲谱》。至宋代即为俗字谱,如张炎《 词源 》中所记的谱字,姜夔《白石道人歌曲》的旁谱、陈元靓《事林广记》中的管色谱 等。一直发展到明、清通行的工尺谱。

这种记谱法到清乾、嘉年间,出现一种用工尺谱记写的管弦乐合奏总谱——《弦索备考》即《弦索十三套》。

近代常见的工尺谱,一般用“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字样作为表示音高(同时也是唱名)的基本符号〔可等于sol、la、si、do、re、mi、fa(或升fa)、sol、la、si〕,如表示比“乙”更高的音,则在“尺、工”等字的左旁加“亻”号;如表示比“合”更低的音,则在“工、尺”等字的末笔曳尾。

下面是几种工尺谱字对照表:

工尺谱用 “丶”或 “×、-”或“□、○、●、△、”等作为节拍符号,也就是板眼符号。 工尺谱的记写格式,通常用竖行从右至左记写,板眼符号记在工尺字的右边。每句的末尾用空位表示。如:

上、 上、

工。 工 工、

尺 尺。 工

上、 四。

四 工、 尺

合。 工 上、

四。 合。

尺 四

上、 上、

合。 四。

四 上

对一些声乐曲,其工尺字也有用斜行记写的,称为“□衣式工尺谱”。如: 工尺谱的调号,有“上字调、尺字调、小工调、凡

字调、六字调、五字调、乙字调” 7种(见工尺七调)。
回答:2007-04-03 14:13 共0条评论... 评论 ┆ 举报
糖果蕾蕾
[大师] 工尺谱
中国民间传统记谱法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它与许多重要的民族乐器的指法和宫调系统紧密联系,在民间的歌曲、曲艺、戏曲、器乐中应用很广泛。

工尺谱最初可能是由管乐器的指法符号演化而成,由于它流传的时期、地区、乐种不同,因而所用音字、字体、宫音位置、唱名法等各有差异。近代常见的工尺谱,一般用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字样作为表示音高(同时也是唱名)的基本符号,可相当于sol、la、si、do、re、mi、fa(或升Fa)、sol、la、si。同音名高八度,则可将谱字末笔向上挑,或加偏旁亻,如上字的高八度写作上或仩。反之,同音名低八度,则可将谱字的末笔向下撇,如凡、工等。若高两个八度则末笔双挑或加偏旁彳,如上、。若低两个八度则末笔双撇,如上。

工尺谱的节奏符号,称为板眼。一般板代表强拍,眼代表弱拍,共有散板、流水板、一板一眼、一板三眼、加赠板的一板三眼等形式。散板就是自由节奏;流水板是每拍都用板来记写,一般是1/4的节奏,有实板与腰板两种形式:实板是指与乐音同时打下的板,胺板则是在乐音发出前或后打下的板;一板一眼就是一个板与一个眼合成2/4的节拍;一板三眼就是一个板和三个眼合成的4/4节拍;加赠板的一板三眼,只有在昆曲的南曲中才有,大致相当于4/2节拍。

工尺谱的历史悠久,唐代即已使用燕乐半字谱,如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写本《唐人大曲谱》。至宋代即为俗字谱,如张炎《 词源 》中所记的谱字,姜夔《白石道人歌曲》的旁谱、陈元靓《事林广记》中的管色谱 等。一直发展到明、清通行的工尺谱。

这种记谱法到清乾、嘉年间,出现一种用工尺谱记写的管弦乐合奏总谱——《弦索备考》即《弦索十三套》。

近代常见的工尺谱,一般用“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字样作为表示音高(同时也是唱名)的基本符号〔可等于sol、la、si、do、re、mi、fa(或升fa)、sol、la、si〕,如表示比“乙”更高的音,则在“尺、工”等字的左旁加“亻”号;如表示比“合”更低的音,则在“工、尺”等字的末笔曳尾。
回答:2007-04-03 14:35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