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梁晓文结婚了吗:一个农民用六年时间拯救一场被遗忘的抗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6:38:22

转播到腾讯微博

2009年8月8日,南口战役72周年。杨国庆在海拔1350米的黄花坡上花700多元为南口阵亡的将士立了一座纪念碑,“迟来的丰碑昌平儿女”。至今他还不知道这“算不算犯法”。

转播到腾讯微博

在杨国庆的“地下”展厅里,他把多年来在南口战役战场上挖掘出来的历史遗物陈列出来。

相关:

国家记忆2011·致敬历史纪录者

读者推荐候选人:杨国庆先生

农民杨国庆用六年时间为南口战役建纪念馆

昨天是杨国庆的“南口战役纪念馆”开馆一周年的日子。一大早,他就在门口等着从石家庄赶来的刘通银老人。70岁的刘通银是南口战役阵亡的一二二团团长刘芳贵的侄子,此次专程来昌平拜访杨国庆,参观“南口战役纪念馆”,凭吊抗日阵亡的先辈。

农民户口的杨国庆经营着一家开业12年的 “亚东熟食”,身着的军绿色美式军装与他手中的酱肉显得格格不入。

但是,这几年真正让杨国庆远近闻名的不是熟食,而是店铺地下一层的“南口战役纪念馆”。尽管“纪念馆”不足50平方米,却收纳着杨国庆6年来在南口群山挖出的上千件战争残片,其中包括战役中坠落日机的机身风速管。

建“南口战役纪念馆”源于2005年杨国庆一次到位于昌平西部的长峪城附近徒步登山。当时,他发现海拔1400余米高的烽火台城墙上竟有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弹孔,喜欢军事的他判断这绝不是一般的弹孔。下山后,他四处寻访,最终在县档案馆找到了答案,1937年8月卢沟桥事变后的第一场大规模阵地战“南口战役”就发生在这里,中国军队第七集团军所部汤恩伯第十三军、高桂滋第十七军等6万人沿南口长城沿线以伤亡33692人的巨大牺牲,坚守南口18天抗击侵华日军板垣第五师团等约7万人的进攻。

但由于各种原因,关于这场战役的记载寥寥,档案馆当时也只有区区2000字资料。从那之后,杨国庆当起了甩手掌柜,他花1000多元买了个金属探测器,全身心投入“南口战役”的调查寻访。考察彻底让杨国庆变成了“败家子”,往返一趟南口的车程就要百余公里。为了收集更加翔实的资料,杨国庆挨家挨户地敲村民的门,找到几十位亲历过那场战役的老人。一次,杨国庆从一位老太太家离开时,老太太从床底下掏出一个包得严严实实的小酒壶塞给他,说是当年打日本鬼子捡“洋落儿”得的,她爹在世时都不让她动。“你留着吧,我瞅你不是坏人。”杨国庆感动不已,走时偷偷给老太太炕边塞了100元钱。

“昌平应该记住这场战争。” 从小听十三陵的传说长大的杨国庆在昌平生活了整整48年,但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他家门口的这场战争。“台儿庄战役参战4万多人,伤亡7500人,南口战役参战6万多人,伤亡33692人,台儿庄战役纪念馆占地34000平方米,南口战役呢?它不应该总藏在我那间熟食店的地下室里吧。”杨国庆说他的梦想就是让这段血与火的历史有个安身之地建个像模像样的“南口战役纪念馆”。

附:

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杨国庆,一个农民的“南口战役”》

70多年前,中国抗日史上一次震惊中外的阵地争夺战发生在北京昌平南口,中国军队伤亡33691人,伤亡日军15000人。这场战役渐渐地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但历史的记忆总是那么坚强,70多年后,昌平的一个农民努力搜集这场战役的残片,要为这场战役建一个纪念馆

我想建一个南口战役纪念馆。46岁的杨国庆这样说道。

2009年3月29日上午,北京昌平城区飘起了小雪。杨国庆起得很早,开车拐进昌平区档案馆,看他三年多来收集的那一千多枚战争“残片”。

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过来看看。

“我和他们一样,是个兵”

2005年,杨国庆“退了休”。他把熟食店交给妻子,自己当起甩手掌柜。

此前,他对南口战役一无所知。

1963年,杨国庆出生在昌平西北15公里的长陵镇下口村。再往西北6公里,就是明成祖朱棣的长陵。在杨国庆的记忆里,村里人津津乐道的是十三陵的传说,“没有人给我提过战争,就像它根本没有发生过一样。”

从小学到高中,喜欢历史尤其喜欢抗日战争历史的他,对发生在北京附近的所有大战役几乎都能说上来,对南口战役却是一片空白。

1987年,高中还没毕业的杨国庆,在昌平区粮食局十三陵粮食管理所顶了班,但不是正式工。“工作很清闲,有空就看书、看电影。我看的都是关于战争、历史的书,电影最喜欢《南征北战》,我对战争从小就很有兴趣。”

1994年,从单位“下岗”的杨国庆,在医院被检查出结核性胸膜炎。“从95年到97年,一直养病,什么活都不能干。那几年,我有了一个新职业。”杨国庆说的新职业,是猎手。杨国庆扛着枪满山跑,抬手就可以将飞到半空中的野鸡给撂下来。打猎让杨国庆觉得自己像是在打仗。

病愈后,他进过修理厂,开过车。1999年,三十好几的他,揣着积攒下来的钱在昌平开了一家小熟食店。四五年里,他和妻子苦心经营,生意逐渐有了起色。杨国庆说,为了生意,他放弃了所有的爱好。

“头几年,每月能赚个万把千,房子和车都是那时挣下来的。生活安定下来,我就觉得心开始变野了。”

2005年,杨国庆告诉妻子薛佩英,要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妻子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杨国庆自由了。除了看书、打猎,他还把店里的地下室改造成一个小小的登山俱乐部,组织一帮驴友专拣有山的地方跑,近的在京郊,远的到西藏。

5月,杨国庆和俱乐部的几名成员到昌平西边50公里的长峪城登山。那里有海拔1400多米的山岭,有长城。临近夏季,杨国庆低着头在半山腰上走。起身喘气,发现山梁上有一片接连在一起、极为明显的人工壕沟,同伴都断定是附近的村民挖的。熟悉战争历史的杨国庆越看越不像,觉得这些沟沟坎坎很像是工事。

“到了山顶的烽火台,我就看见墙体上全是子弹孔,有平射的,有俯射的,外面口径大,里面口径小,我对枪很熟悉,知道是枪射击的。”杨国庆断定这个山梁上打过仗,而且规模还不小。

从山顶下来,他专门到长峪城村打听,从一个叫岳长玲的村民口中,得知这地方1949年前打过大仗,“村里的老人,有一半人都知道这里发生过战争,但是他们不知道到底是哪场战役,只听老辈说战争打得很激烈,甚至还用上了熏炮(毒气弹)。”

这件事情就一直萦绕在杨国庆的心头。2006年年初,杨国庆跑到昌平区档案馆查资料——原来69年前,在昌平,竟发生过一场震惊中外的大战役。

1937年7月29、30日,平津相继沦陷,日军以铃木第十一混成旅团、酒井第一混成旅团、川岸第二十师团一部及板垣第五师团等约7万人进攻南口,中国军队第七集团军所部汤恩伯第十三军、高桂滋第十七军等6万人沿南口长城沿线迎敌。

南口,在昌平县西部,燕山与华北平原交接处,因在居庸关南之口,故名。现设南口镇,南距北京德胜门38公里,东距明十三陵9公里。昌平整个西部山区成为战争的最前沿。这场战役从日军8月8日进攻南口,到9月1日中国军队撤出长城沿线,历时20余天。其中有18天的阵地争夺战,战线都在海拔千米左右的崇山峻岭之中,长达500余里,中国军队伤亡33691人,伤亡日军15000人。

读完惨烈的记载,杨国庆一夜未眠。

三个月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杨国庆和俱乐部的同伴去东北参观抗日联军遗迹。杨国庆想:“人家那边又是展览,又是纪念馆,我们这里为什么不能弄起来呢?”

从东北回来,杨国庆跑到城里花1050元钱,买了一个金属探测器,之后就钻进地下室,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少出门。妻子薛佩英觉得奇怪,便下去查看,发现杨国庆的桌子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堆起一叠叠厚厚的资料。

2007年6月11日,杨国庆又上山了。他先到北领长城,在碉楼里发现大量的弹片,挖掘出马蹄铁和弹夹。天黑了,他打着灯步行五六公里,到黄花坡长城高楼下,在那里他挖掘出中国军队遗留下来的罐头盒、枪探条以及众多的子弹壳。

这天晚上,杨国庆睡不着。半夜,从帐篷里爬出来,看见月光照在弹痕累累的长城上。

“风很大,呜呜的,好像是那些战死的英灵在吼。那时,我觉得自己不再是个农民,我和他们一样,是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