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firm with sb that:怀念我的爱枪之一……国产QJY88式与81式机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2:19:49
 


从“QJY88式5.8毫米通用机枪”这个名字来看,这种小口径通用机枪似乎是在1988年设计定型的,其实QJY88是在1989年才开始进行方案论证,前后花了9年时间进行研制,第一次公开露面是在1999年的“建国50年成就展”,在2000年开始试制生产并装备部队。

QJY88的口径为5.8mm,但配用的5.8mm机枪弹是属于重弹头,与QBZ95枪族的5.8mm普通步枪弹并不相同。必要时,QJY88也可使用5.8mm普通弹,但性能会打折扣。而如果QBZ95步枪发射重头的话,枪管磨损会加速。所以“必要时使用”并不等于完全通用。

QJY88配有的白光(应该是类似于ELCAN之类的低倍率瞄准镜),便于压制远距离上的目标。也可配用微光瞄准镜,用于夜间射击。有随枪的弹链箱,可与枪身或三脚架联结。射击精度高,后坐力小,可控性好,在100米距离上70%散布密集界达到14×12cm(高度×方向),在1000米距离上为180×138cm。采用工程塑料与铝合金等新材料和金属表面磷化等新技术,全枪寿命可达到25,000发。采用弹性枪架,利用三脚架的弹性变形来吸收机枪射击时的后坐力,而且该枪架重量很轻,为4.2kg,方向射界为平射时左右各45°,高射时360°,高低射界为平射时-30°~10°,高射70°。不使用三脚枪架时,可作轻机枪使用。

目前有关QJY88的资料中都提到此枪重量轻、机动性好,如在携弹量相同的情况下,包括三脚架在内重量为11.8kg,比67-2式重机枪轻了13kg,比PKMS轻了10kg。这些资料里都是强调与其他7.62mm口径的通用机枪的比较,而不是与小口径如FN MINIMI之类轻机枪的相比较,这显示了QJY88的研制思想是作为排、连级的小口径通用机枪,而不是作为班用轻机枪。

由于1980年代未期国外流行的中口径通用机枪消亡论的影响,加上国内在研制轻型大口径机枪(如QJZ89)上取得的进展,因此国内也流行取消中口径机枪,只装备小口径和大口径机枪的理论。但中口径机枪消亡论在90年代被许多实战经验所打破,小口径机枪无法压制中远距离上的目标,大口径机枪不能随时随地地伴随步兵战斗,尤其是轻步兵。而中口径机枪在射程和穿透能力上都大大优于小口径机枪,因此在90年代中期开始,许多国家都开始流行把7.62mm通用机枪作为班用轻机枪,下放到班组中使用。5.8mm口径的QJY88正好是中口径机枪重量过大和小口径机枪射程不足之间的妥协,67-2式的重量很大,而80式没有装备部队,如果把QJY88式改作为班用轻机枪,将能大大增强班组的火力。

全枪长:轻机枪状态1151MM 重机枪状态1321MM
全枪重:轻机枪状态7.6KG 重机枪状态11.8KG
枪管长:600MM
初 速:895M/S
有效射程:1000M
战斗射速:300发/分
弹箱容量:200发

其中对于87式5.8毫米机枪弹(俗称5.8重弹),按厂方公布的数据,在1000m距离上,侵彻杀伤威力优于53式7.62机枪弹(7.62×54)和北约标准7.62mm弹(7.62×52)。在85m处可穿透16mm厚中碳钢板,在1000m处可穿透3.5mm厚A3钢板。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这使得88通机在保证机动性的前提下,得以强调火力性能。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1980至1990年代之后,随着轻武器技术的进步,世界陆军步兵分队火力配系出现两大值得注意的重要变革,即班用机枪单人化、通用机枪下放到班。班用压制火力从1挺班用机枪发展到1挺或2挺班用机枪+1挺通用机枪,通用机枪成为步兵火力的支柱,大大提高了步兵分队的火力。装备88式通用机枪,把其下放到班组中担当班用机枪,自然也成为我军学习外军先进经验,提高当空降兵部队、武警部队已开始试装备88式通用机枪后,终于在中国陆军中看到了QJY88式通用机枪的身影。这是北京军区某旅一个步兵连的战斗班组突击前的动员讨论会。为首者背部背负的物件上隐约可见“模拟炸药包总参军训部配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03工厂制”,下面指着的是开辟通路的示意图,参加战斗突击的人员中配有88式通用机枪和传统的69式火箭筒。说明这是一个担负开辟突击通路的突击班,88式通用机枪要起到很重要的火力压制掩护任务。

该旅普通步兵已换装95式5.8mm突击步枪。我军摩托化步兵已经开始了5.8mm新一代枪族的大换装,西方的5.56mm弹和俄罗斯的5.45mm弹作为机枪弹使用,威力或射程不足,不得不保留7.62mm的通用机枪。在步兵班混装两种相近口径是很可笑也很无奈的,所以轻武器界也都认为最终7.62的通用机枪会被淘汰,但这必须要研制出合适的新弹,步、轻、重兼顾的新弹种。显然,中国在这点走在了前面,5.8mm口径通用弹药是我军的一大优势。





下图:5.8毫米机枪重弹(右)与普通弹(左)的弹头对比图


下图:5.8×42毫米87式(从左到右)收口式空包弹,全形空包弹,普通弹


下图:5.8×42毫米87式弹与7.62×39毫米56式弹对比


下图:5.8×42毫米87式曳光弹(左)重弹(左二)普通弹(中)手枪弹(右二)手枪弹芯(右)


下图:中国5.8×42弹_北约5.56×45(ssl09)弹_俄罗斯5.45×39mm弹对比









81式机枪




81式机枪其实是81式枪族的一员。81式枪族是1979年下达的研制任务,于1981年设计定型,在1983年正式投入大量生产。其研制目标是要用一个班用枪族取代正在装备的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和56式轻机枪,但仍采用56式7.62mm枪弹。由于在1978年已经正式决定我国将来会采用5.8mm口径的小口径自动步枪,所以研制81式枪族的目的是在装备小口径步枪之前提供一种过渡型武器。但通过实战证明,81式枪族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武器,精度好、动作可靠、操作维护简便,在老山前线的战斗中表现良好。

81式枪族包括班用轻机枪和自动步枪,自动步枪中采用固定木质枪托的称81式自动步枪,采用折叠金属枪托的称81-1式自动步枪。各种枪的基本结构完全相同,自动机、复进机、击发机、导气系统、供弹具都能在族内各枪互换使用,连同其他零部件通用率达到70%。



作为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设计的过渡枪型,81式枪族全部采用成熟技术和设计,采用短行程活塞式导气系统,其它结构与56式冲锋枪类似。81式步枪全长为950mm,枪管长440mm,介于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之间。

81式步枪是枪族的基础枪,其主要零部件都要与81式轻机枪互换通用,因此零件寿命必须按机枪的寿命要求(20,000发),但步枪的重量又不得太重。56式冲锋枪自改为冲铆机匣结构后寿命定为10,000发,而且难以保证,往往在节套闭锁肩根部出现裂纹;因为81式步枪闭锁构件结构与56式冲锋枪基本相同,也是冲铆机匣,要按20,000发寿命要求,节套闭锁肩部位必然是最薄弱环节。采取的弥补措施是:改变预转衬铁在节套上的装配形式,保持闭锁部位的完整,不削弱闭锁肩根部强度,并加强了节套右闭锁面与其基体的横向、纵向联接。

自动机的运动、开闭锁直接影响武器的射击精度,尤其对点射精度的影响更为明显。为提高81式枪族射击精度,围绕自动机设汁采取了一些综合措施。加强对自动机运动的导引,机框导轨长度连同复进到位后的辅助导轨。全长为110mm,相应的机头杆部与机框配合长度为70mm,使每一发枪弹的闭锁状态尽量一致。又靠拢了机匣导轨、复进簧、活塞与枪管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复进簧、活塞与枪管中心距离为18.5mm(56冲为25mm),机匣导轨位于枪管中心上方6mm,与活塞、复进簧中心靠拢,使自动机运动平稳,运动件质心降低,减小动力偶作用。减小运动中撞击,防止射击时全枪振动影响点射精度。枪机运动为较长行程130mm(56半为100mm),保证自动机后退与复进适当能量,控制合理射击频率,前后到位撞击面尽量接近枪管中心并左右对称。但由此导致扳机护圈与弹匣座之间距离过长,外形不够美观。

自动机能量过大会导致自动机撞击严重,影响射击精度和零件寿命;能量太小则达不到可靠性要求。因此81式采用有调节功能的导气系统,在正常状态下用小气孔(?2.1)射击,射速在600~700 rpm,自动机后退到位速度不大于2.5m/s。即使后退不到位,在30mm以内也不影响机构动作。在严酷的环境条件下射击,则用大气孔(?4.2),给予足够的能量克服风沙、严寒、污垢造成的过大阻力,保证自动机可靠工作。在发射枪榴弹时,为使全部燃气能量作用于榴弹发射,需关闭气孔,自动机不能运动。56式冲锋枪没有气孔调节装置,只有一级大气孔(?4.5),射击时自始至终猛烈撞击,虽然保证动作可靠,但影响了射击精度和全枪寿命。


81式导气系统结构简单,装卸也很方便。活塞与调节塞先套在一起,再装入导气箍,卸下时也是一同向后取出。调节塞的大、小气孔定位是靠上护盖衬管,起到弹簧片的作用而实现的,简单可靠、一件多用。调节塞变换时, 利用弹壳底部的底缘插入调节塞上的T形槽,搬动弹壳使调节塞T形槽对准0(闭气)、1(小气孔)、2(大气孔)。这种调节方法避免了需用专门工具调节的麻烦。在战场上,需要调气孔时,士兵可以随时进行。大量射弹后调气孔也不会烫手。

81式导气系统的缺陷是对于导气箍、调节塞、活塞三者之间的配合间隙要求较严。间隙过小,则不灵活;间隙过大则影响能量。自动机运动速度不够,即所谓对间隙敏感。所以,生产上要求严格控制配合间隙,使用中要正常擦拭,清除残渣,保证灵活。

81式的击发机构仍为56冲的回转击锤,阻铁为挂钩形式,但比56冲的发射机更为简单。击锤、连发机、阻铁分别用三根完全相同的轴插在机匣上,三根轴用一个卡片固定在机匣上不能窜出,卡片再由快慢机来固定, 因此装卸分解发射机非常方便,不需任何专用工具,在战地现场即可分解结合。快慢机变换柄在机匣左侧,握把上方,“0”为保险,“1”为单发,“2”为连发,变换时用握住握把的右手姆指即可变换,迅速方便。但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不能扣着扳机关保险,否则再打开保险时就成了连发状态(但又有多少人会扣着扳机关保险呢)。

瞄准系统为准星、表尺,照门是缺口。步枪瞄准基线长315mm,准星高40mm,表尺分划为1~5码。机枪瞄准基线长490mm,表尺分划为1~7码,其中6、7码时需用表尺板护翼上的缺口瞄准。表尺码高由表尺轮的多面轴变换定位。变换码高时,转动表尺轮或表尺限制轮来实现。左右手都可以装订表尺,表尺板两侧有表尺座的支耳保护,防止碰、压、损伤表尺板。表尺缺口上面有一个护翼,其形状如右图所示:

多年来部队一直反映56冲和56半的表尺外露,背枪时在衣服上很容易把表尺脊磨白,产生虚光影响瞄准。问题虽小,但一直没有解决。81式表尺增加了这个护翼,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遮去了表尺脊反光,能更清晰的进行瞄准。由表尺护翼与表尺脊之间形成的条形槽与准星护圈构成快速瞄准系统,在紧急情况下,只须把表尺板的护翼槽对准准星护圈套上目标即可射击,既迅速又准确,深受战士欢迎。

表尺及表尺护翼


表尺多面轴还有压住上护盖的作用。当表尺轮转到0码时,即可分解结合上护盖。为防止在转换表尺码高时,表尺轮误转到0码,上护盖自行分解,在表尺多面轴的另一端(左侧)有限制轮。当要分解上护盖时,须横向抽动表尺轮或表尺限制轮,才能转到0码。

供弹具是钢板制成的弹匣或弹鼓,常规装备是步枪配备5个30发弹匣,机枪配备4个75发弹鼓,另有20发弹匣供平时执勤。步枪、机枪供弹具完全互换通用。

75发快装弹鼓的结构是一个容弹的扁圆柱体,在圆周的一方安一个弹匣口部形状的出弹口。供弹时由装在弹鼓体内的涡卷弹簧带动拨轮转动,使枪弹沿弹鼓体内的螺旋轨道转动,依次送至出弹口被枪机推出弹鼓上膛击发。由于拨轮上的推弹器作用,弹鼓内的75发枪弹能够全部上膛射完。

81式弹鼓比起俄罗斯的RPK弹鼓,其优点是装弹、退弹可快速进行。压一下涡卷弹簧旋钮,解脱涡卷簧,打开弹鼓盖,推弹器旋至最后位置,就可装弹。弹头朝下,向拨轮上的空位插放,不分先后次序,可以双手插放,也可两人同时插放,十分迅速。盖好弹鼓盖,旋紧涡卷簧,装到枪上就可射击。平时,为保护弹鼓簧,可不必旋紧。当需要退出弹鼓内的枪弹时,只需解脱弹鼓簧,打开弹鼓盖,翻一下弹鼓就可把枪弹倒出来。因此81式快装弹鼓在国外也很受欣赏,并出口到美国,被民间市场上用于各种AK步枪的供弹具。

81式有空仓挂机机构,当弹匣内枪弹打光时,枪机自行停在后边,便于射手及时更换弹匣并装填上膛。轻机枪上设有同样的挂机机构,当使用弹匣射击时,能起空仓挂机作用;当用弹鼓射击时,不起挂机作用,但机枪持续火力强,枪管升温高,因此81式轻机枪可利用战斗间隙时手动挂机,加速枪管冷却,以弥补不能快速更换枪管的缺陷。射击时,需向后拉一下枪机,即可装填上膛继续射击。







81式的枪托、握把、上下护盖仍用楸木,这是由于当时我国掌握的工程塑料技术未能生产出合适的材料,所以仍用木材。折叠式枪托是用钢板冲压成型,两侧装塑料护板,便于贴腮、握持,托内装附件盒。折叠枪托没有木托手感好,但枪托可伸折,使枪短小,更为方便。所以大量装备的以折叠枪为主。81式折叠枪托伸开后,能自动补偿间隙,消除松动,便于提高射击精度。枪托尺寸符合我军一股战士的体形,上刺刀刺杀时也能牢固的握持。但不足之处是在枪托展开后,如果用力向右打击枪托就能自行折下,这个问题尚待调整结构尺寸予以解决。

81式膛口装置有降噪、消焰和制退防跳作用,还兼作枪榴弹发射器。所以其外观上就是一个外径22mm、长125mm、固定在枪管上的枪榴弹发射器。发射器的导环分布在全长上,有良好的导向和闭气作用。发射榴弹时须关闭导气孔,使全部燃气能量都作用在枪榴弹上。枪榴弹自身带有表尺板。因为枪榴弹发射器的尺寸是国际通用的,所以使用范围比较广泛。由于要兼作榴弹发射器,受结构尺寸限制,前部内腔空间较小,不能完全起到消焰作用,所以81式步枪消除枪口焰要靠调整枪管上的导气孔中心与枪管中心之夹角来逐步实现的。这个夹角由90°、60°、40°、30°直到26°,射击时枪口火焰由大到小,至26°时火焰完全消失。



下图:81式机枪的不完全分解图



下图:81式机枪的尾膛图


81式步枪的点射精度,在以上试验统计中(每季度抽试点射精度),24支枪平均70%密集界20.2×17.44(方向×高低cm)。

同样,在最初几年生产81式轻机枪抽枪精度试验统计中,32支枪单发总平均R50=3.59cm,20支枪点射总平均70%密集界16.67×15.84(方向×高低cm)。

81式枪族设计时,通过了严寒、酷暑、风沙、泅度江河、浸泡海水等严格条件的考验,经过部队装备作战的实践,证明是完全能满足可靠性要求的,故障极少。早期曾经出现过早发火、发射枪榴弹时机匣盖脱落、表尺自动跳码等问题,但都经过改进得到解决,但防腐性能仍需改善。在大量生产中质量稳定,每次抽枪寿命试验,步枪在15,000发射弹过程中达到了无任何故障、无零部件裂纹、无任何功能失效的状况。

81式枪族是针对我国军队实际需要而论证和研制的,当然参考了现装备武器的优点和不足,更多的注意了人机工效。例如表尺照门、枪托尺寸和折叠方向、扳机握把、空仓挂机、分解结合等等,处处以简单方便、适合部队要求为设计目标。全枪外型倾向于窈窕、滑顺,美观大方,便于握持操作。而且大部分零部件通用化了,在一条生产线上可以生产各种枪,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经过近10年的生产考核,证明其工艺经济性更为符合我国实情,全枪结构简单,便于大量生产,在我国当时工艺、技术、设备还很落后的条件下,能够满足大批量生产并保证稳定的质量要求。81式枪族忽视了结构的先进性,新材料、新工艺也不多,光学瞄准具也未安上,连外观造型也没有独自的特点,有时国外就称其为81式AK,甚至影响了外贸出口。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因为在论证时已经给81式枪族定了位,就是一种“过渡性武器”,不需要更多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投入,只要求能够较快的试制投产,要对原有产品有较好的工艺经济性和继承性。设计上固然未能采用更多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从长远来看是个严重不足,但现实经济性上也是个符合国情的优点。

下图:中国81式自动步枪分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