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er在线试听:[转载]顾清:于恩和先生藏“八年郲氏命”戈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9:29:25
顾清:于恩和先生藏“八年郲氏命”戈初考作者:老于

   

于恩和先生藏“八年郲氏命”戈初考

   北京古兵器收藏家于恩和先生藏有一件戰國青銅十三字銘文戈。此戈鑄造精良,形制優美,刃上寒光清澈,翠綠色薄鏽輕敷。更爲難得的是戈內上鑄有十三字銘文:

   八年郲氏命口口工師口騎冶月

   從形制上看,此戈爲戰國中晚期最常見的狹援內刃式。援長而狹,三邊有刃。出土時間和地點均不詳。

   從銘文書法上看,文字呈現出典型的戰國中晚期自由浪漫特徵,文字大致可以推定爲中原一帶文字,同時又受到楚、秦文字風格的影響。從郲氏的“邑”部寫法特徵看,屬於戰國三晉系文字。即韓、趙、魏三國的文字。

   此戈銘文風格與造型風格反映的時代特徵相一致,年代應該屬於戰國中晚期,即西元前453年(三國分晉)至西元前221年(秦滅六國)。

 

   從銘文內容考查,銘文款式爲:

   ××年,××命××,工師××,冶×。

   其中××年爲王在位紀年。

   銘文中的“郲氏”是地名。今河南鄭州西北,鄭州至洛陽之間滎陽一帶。《左傳"隱公十一年》:“夏,公會鄭伯于時來”。來即郲。

  “郲”邑部,爲城邑、都邑、縣邑。字帶邑部,應當均爲地名。如:鄭、邳、郢。氏也是古代地名常用字,有侖氏,格氏、茲氏等地名。

   其中的“命”應當讀作“令”,即縣令。春秋以後縣邑的長官稱令。《呂氏春秋"知度》:“趙襄子之時,以任登爲中牟令”。

  “命”是官職。銘文上官職“命”前是地名,“命”後是人名。如:《商周金文錄遺》:“新城大命韓定”。這裏的“新城”是地名,“韓定”是人名。解釋爲:新城地方官韓定。不是“新城”這個人命令“韓定”的意思。同樣,李學勤《戰國題銘概述》有韓國兵器督造者“鄭命韓魚”。“鄭”是地名,“韓魚”是人名。也是解釋為:鄭的縣令韓魚。從銘文上官職“命”前是地名的規律,也可以證明“郲氏”是地名。

   “工師”爲主管工匠的長官。《孟子"梁惠王下》:“爲巨室必使工師求大木”。趙歧注:“工師,主工匠之吏”。

   “冶”爲掌管冶鑄的官吏。《戰國策"西周》:“函冶氏爲齊太公買良劍”。姚宏注:“冶,官名也”。

   “工師”、“冶”是官職。銘文上官職後是人名。李學勤《戰國題銘概述》有:“工師韓雀”、“工師宋費”、“冶韓開”、“冶尹明”等。

   此戈銘文解釋爲:

   八年(紀年),郲氏(地名)命(縣令,督造者)口口(人名),工師(主管工匠的長官,監造者)口騎(人名),冶(掌管冶鑄的官吏,冶鑄者)月(人名)。

   這裏實際記載了此戈製造時間、地點以及督造者、監造者、冶鑄者。

   韓、趙、魏兵器上銘文內容雖大致相同,但在文字的使用、篆法以及合文,特別是修辭上韓、趙、魏各有著比較明顯的特點。

   兵器冶鑄銘文一般分爲兩類:一類由朝廷督造,二類由地方官吏督造。此戈是由地方官吏督造,屬於第二類。這類由地方官吏督造的兵器銘文款式、文字,韓、趙、魏三國特點分別如下:

   韓國修辭款式:“××年,××命××,工師××,冶×”。

   《商周金文錄遺》:“八年,新城大命韓定,工師宋費,冶口(人+者)”。(581)

   《三晉兵器》:“七年,侖氏命韓口,工師榮原,冶口”。(圖一、2)

   特點:“令”寫作“命”,“工師”寫作合文“口”

   趙國修辭款式:“××年,××命××,×庫工師××,冶×執齊”。

   《小校經閣金石拓本》:三年,武平[命(令)]司馬口,右庫工師口秦,冶疾執齊。(10,103)

   《商周金文錄遺》:“王立事,口口口瞿卯,左庫工師司馬郃。冶口執齊”(599)

   特點:句未均有“執齊”二字(韓、魏不加“執齊”),“工師”分爲“上庫工師”、“下庫工師”、“右庫工師”、“左庫工師”。

   魏國修辭款式:“××年,××命××,×庫工師××,冶×”。

   《商周金文錄遺》:“口年,口命司馬伐,右庫工師高反,冶口”。(580)

   《三晉兵器》:“七年,侖氏命韓口,工師榮原,冶口”。(圖一、2)

   特點:“工師”前有“×庫”或無“×庫”兩種。除“工師”外很少有合文。

   通過銘文款式比較,于恩和先生的藏戈與韓國修辭款式完全符合,銘文篆法、合文也屬於韓國特點。綜上所述,此戈可以斷定爲:韓戈。年代應該屬於三國分晉後至秦滅韓國前,即西元前453年至西元前230年。

   銘文中“郲氏”原屬春秋鄭國。西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國,“郲氏”歸屬韓國。此戈即是韓戈,又是在“郲氏命”的督造下,那麼年代應在西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得到“郲氏”至西元前230年秦滅韓王安前,大約135年之間。

   從韓哀侯到韓王安共有8位王,除哀侯在位2年,其他7位王,懿侯、昭侯、宣惠王、襄王、釐王咎、桓惠王、韓王安在位均超過“八年”。

   懿侯八年          西元前367年,甲寅。

   昭侯八年          西元前355年,丙寅。

   宣惠侯八年        西元前325年,丙申。

   襄王(倉)八年     西元前304年,丁已。

   釐王(咎)八年     西元前288年,癸酉。

   桓惠王八年        西元前265年,丙申。

   韓王(安)八年     西元前231年,庚午。

   此戈銘文上的“八年”即是上面7個年份中的一個。因爲缺乏其他考古資料,所以此戈的具體年份無法從上述7個年份中最終確定。

   此戈定名爲:八年郲氏命韓戈。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