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天来临的时候:精神虚脱:“治病”还是“治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1:12:48

精神虚脱:“治病”还是“治心”?

Jonathan Long

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大部分人们不再为吃、穿、用、行而烦恼,但是这种改革的过程伴随着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尤其在房地产领域表现得更为明显,住房改革的直接后果是“造就了一批富翁,也出现了一帮房奴”。作为在校的大学生,尤其是博士生,在与发展较好的同龄人的对比中,更加显得自己处于“物质虚脱”状态。因此,精神富裕对于在校的学生显得更为重要,“物质虚脱”了,别再让自己“精神虚脱”。下面本人将从对精神虚脱的理解、精神虚脱的表现、精神虚脱的危害以及精神虚脱的治理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精神虚脱的界定

精神虚脱其实是一个相对于“物质虚脱”而言的概念。因为在校学生的使命是用心读书,读好书,而不应该受到外界世界的过度干扰,盲目地追求渴望不可及的物质享受,越追求物质就越显得自己物质财富的虚脱,因此,“物质虚脱”在在校学生之中非常普遍。而“精神虚脱”是指人类缺乏精神追求、缺乏精神依托,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二、精神虚脱的表现

精神虚脱源于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以及人类对社会环境的驾驭能力。当今物质化的社会环境导致多数人出现“物质崇拜”、“金钱至上”,多数人缺乏对物质的驾驭能力,缺乏精神的修炼。可以这么说,物质追求导致人们缺乏精神的修炼,出现精神虚脱;而精神虚脱也使得人们缺乏对物质的驾驭能力,最终成为物质的奴隶。精神虚脱表现为两种极端的情况:一是对物质财富的盲目追求,盲目崇拜、攀比;二是过度地追求精神享受,成为自恋的“精神狂”。这两种情况可以说是“病态”,也可以说是“非病态”。当然,精神虚脱依附于一切行为和现象而存在,也即是说,不管你是富有还是贫穷之人,不管你是老师还是学生,不管你是繁忙之人还是闲散之人,也不管你是领导还是部属,都有可能存在精神虚脱。精神虚脱的出现并不是因为个体差异,而在于一个人的修为,在于心态的差异。

三、精神虚脱的危害

精神虚脱可能会因为其严重程度产生不同的后果,轻则伤害自己,重则危害集体和社会。比较而言,在精神虚脱和物质虚脱、精神虚脱和物质富裕、精神富裕和物质虚脱以及精神富裕和物质富裕几种情况之中,第一种情况最为极端,在校的大学生,尤其是高学历大学生应该极为重视,在物质与精神之间找到平衡点,驾驭二者之间的关系。

四、精神虚脱的治理

可以说,精神虚脱患者在当今这个社会普遍存在,其实已经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本人认为精神虚脱者,不在于“治病”,而在于“治心”,因为精神虚脱源自于个体本身缺乏一定的修为,心态不平衡,缺乏对外界事物和环境的驾驭能力,因此,精神虚脱人人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此开出一下药方供广大“精神虚脱”者(含自己)参考:

首先,应该权衡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重要性,找到二者的平衡点。其实两者之间清晰的平衡点是很难找到的,到底多少物质合适,多少精神合适,很难界定,最重要的是不要过度追求,避免走极端,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就好。

其次,正心和修身。调整心态,加强自身的修炼。多看看人物传记,看看成功人士是如何处理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的,或者说这些成功人士在物质极度富裕的时候如何追求精神满足?或者在精神造诣极高时如何驾驭物质的诱惑?还可以多看看历史剧,从历史人物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所谓“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再次,树立“中庸”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点非常重要,中庸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告诫在做人的过程之中凡事应该追求合理就好,不追求极端,古人有云:“物极必反”,凡事追求适度就好,推荐细读儒家经典《中庸》。

最后,应该有一个“臭味相投”的朋友圈子或者有一个经验丰富的生活导师。这个也很重要,因为在你出现虚脱的时候,能够找相投的朋友交流与沟通,能够使虚脱感很快得到缓解;或者这个时候能够和一个经验丰富的生活导师请教,也许能够很快打开自己的心结。

还是一句话,精神虚脱,不在于“治病”,而在于“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