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 sb sth什么意思:降伏其心之三(释万行上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9:17:18

降伏其心之三(2003年11月25日(十一月初二日))

修行是要有一定的方法和超人的耐力,仅仅凭虔诚丝毫没有用,既不能了脱生死,也不能开悟成佛!可是话又说回来,你要想了脱生死、开悟成佛,还必须要具备虔诚。如果你只仅仅具备虔诚,我很不情愿地告诉你一句话:了生死,绝对不可能。做世俗上的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方法,何况我们学佛修道,怎么能不需要方法呢?

你们在座的是否问过自己,学佛的目的是什么?觉西回答一下,你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在我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在座的每个人内心一定要有答案。你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就是你的境界、就是你的层次!

万行学佛的目的就是成佛、做佛。万行做佛的目的就是“出世”;出世就是“入世”,入世就是为了彻底地出世,你要“出”多少,就要“入”多少!成佛,修在哪里?成佛以后干什么?赚钱,在哪里赚钱?赚到了钱在哪里花钱?

东北的那位王居士来了没有?如果我让你们去赚钱,你们到哪里去赚钱?你们赚到了钱,又到哪里去花钱?山东的那个出家人,你回答一下。(答:随喜功德!)随喜功德?(答:嗯。我看书,《宝积经》上……菩萨说“随喜功德”)。你们用自己的思想来回答,不要用古人的话来回答。你们学佛,必须要有自己的一套思想。

我问你们:文殊菩萨和观音菩萨的思想是不是一样?达摩祖师和六祖的思想是不是一样?六祖的思想和释迦牟尼的思想是不是一样?龙树菩萨和无住菩萨的思想是不是一样?既然都不一样,为什么我们现代学佛的人,必须要跟佛的思想一样,才叫做佛学思想?你自己学佛的心得体会,难道不能叫做佛学思想吗?

我希望凡是在我们东华寺住过的人,都要有自己的佛学思想,即便你是“歪门邪道”,你也要有自己的一套思想。你没有自己的思想,说明你没有悟到东西。你悟到了 “邪知邪见”,也是你自己学佛以后的收获。总之,你只要有所悟,就说明有进步。如果你学了几十年还没有自己的思想,佛怎么说你就怎么说,菩萨怎么说你就怎么说,那不是你自己的思想,是前人的思想。

每个佛菩萨、祖师大德,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也都不一样。为什么允许他们存在“不一样”,就不允许我们现在的人存在呢?

“钱”是在红尘里面赚,赚到钱以后,还是要在红尘里面花出去,在红尘里面使用。“道”亦复如是!

行了,讲多了你们消化不了。

(山东的沙弥问:一佛出世,千佛拥护是吗?)

师:一佛出世,千佛拥护,万魔阻拦。“佛”的力量有多大,“魔”的力量就有多大;佛有多少,魔就有多少!这就叫做平衡。你如果掌握了平衡,就会成佛、就会做佛事。世间上的万事万物,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是一个“平衡”。你掌握不住平衡,不管你干哪行哪业都没办法迈步,也没办法成功和圆满。

你讲“一佛出世千佛拥护”固然是对的,但是它的下半句没讲出来。我们听了这些话中毒了以后,结果人家不拥护你,还有一半人来搞你的鬼,你就活不下去了!拥护你的“佛”有多少,就会有多少魔鬼来捣乱你;白天有几个小时,黑夜就会有几个小时;你的身高有多长,你的两手左右伸展之间的距离就会有多长。如果不符合这个比例,就叫做“不平衡”。不平衡的人要么是大好,要么就是大坏。

“降伏其心”,也就是降伏生理的和心理的力量。降伏以后,才能够为自己所用。

(有居士问:上师,如何安心?山东沙弥说:你不用安心,历史会给你安心。)“历史会给你安心”,说得有道理!一件事情经历得多了、久了,心也就安了。第一次经历就像是发疯一样,所以你要想成佛,魔就天天磨你,你最后觉得它也不是魔嘛,它是来成就我的。所以他说“历史给你安心”。“历史”就是你经历过的事情。真的是很有道理。

你有什么烦恼,你就向这种烦恼挑战。贪习断在“贪”中;嗔习断在“嗔”中;痴习也断在“痴”中。为什么密宗里面有些修法让我们汉传佛教无法接受,实际上这正是他们超越汉传佛教的一个地方。他们的做法是,你有哪方面的习气,你就去找哪方面的境界,直接面对它。而汉传佛教是,你有哪方面的问题,你就躲避哪方面的境界。

你躲避得了今天,能躲避得了明天吗?你躲避了东华寺,跑到西华寺难道不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吗?你躲避开了中国,你跑到西方国家去,同样道理的事情照样会出现。你在中国肚子会饿,到西方国家肚子也会饿;你在中国有贪心,到了西方国家,同样有贪心;你在中国脾气暴躁,到了西方国家脾气也是暴躁的;你在中国性格温柔,到了西方国家也还是温柔。

问:挑战完了以后,是否它就彻底熄灭了?

师:绝对熄灭。你七分的挑战,它就熄灭七分;你八分的挑战,它就熄灭八分。

问:成就任何一件事,是否都需要众因缘具备?

师:说得非常对!“成佛”不是你说了算,“度众生”也不是你说了算,万行盖庙也不是你说了就能够盖起来的。佛门里讲,众因缘具备了才能够成事。要想坏事,也同样需要众因缘具备了,才能够坏事。你想成就一个人、坏掉一个人,也都不是你说了就能够办到的,都需要众因缘具备。

问:这就是无为法吗?

师:有为、无为,本来就是一为,“表里同归,真假一如”。佛陀慈悲,为了让众生了解,才一分为二地来剖析它,来向我们大家解释,结果我们执著,抓到了左手,否定了右手;抓到了右手,又否定了左手。一只脚没办法迈步,一只手也没办法平衡。

 

※ 耶稣和穆罕默德,他们都是修道的圣人。你们研究过这几个宗教教主的思想及其起源和经过没有?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区域,所讲述的思想,其核心竟然是一致的!只是表述的方法有所不同而已。

现在已经改革开放了,一个宗教徒可以看其他宗教的书籍、经典。如果在过去,你是一个佛教徒,绝对不可能看道教的、天主教的、伊斯兰教的典籍。否则就是背叛师门、歪门邪道!现在想起祖师们也确实有点太“霸道”了。现在我们很幸运,没有人出来干涉我们这方面的事情,我们想看哪个宗教的书,随时到新华书店就能看到。也可以说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比古时候的众生要有福气,这是党的政策好啊!

问:因缘到来,是否要接受?

师:有缘就要接受,接受缘就是化(解)缘。你不接受缘,你就没办法了缘,你的缘也化不掉!你要想了业障,你就接受业障,接受业障的同时,就化掉了业障。你要想成佛,就要与佛结缘。你跟佛结了缘了,这种力量就永远不会断掉。

我曾经告诉过大家无数次了,一定要问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东西,如果你连你自己想要的东西都不清楚的话,明师帮不了你,佛菩萨也帮不了你。因为连你自己都不知道你究竟想要的是什么,佛菩萨和明师怎么能够帮助你呢?“想要什么”,就是明确方向,把自己的位置定好。

晚上和“当家师”谈话时,他谈到一个主题:人不管干什么,都要尽职,也就是我刚才讲的,一定要先把自己的位置定好。只有把自己的位置定好,才能够尽职。你没有定好位置,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是什么,你怎么能尽职呢?譬如寺庙里的各个执事,他首先要明白自己的工作职责,如不明白,他就不可能各尽其职。为什么我们许多学佛的人学到最后都成了“四不象”了?就是因为没有明确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何物。只听人家说学佛好,就去学佛;听说某个师父好,就去跟这个师父学;学一阵子又听说那个师父好,又去跟那个师父学。自己没有辨别的智慧,只能跟着别人跑。

不过“跟着别人跑”这也是一个过程,学佛的人几乎都犯这个毛病,这也不算是一个坏毛病,大家几乎都会经过这个过程。只不过有人醒悟得早,很快就会结束这个过程;有人醒悟得晚,可能一辈子都会是这样。这个毛病我当初也同样犯过。

现在我还有很多弟子一直在犯这个毛病,一年要拜三个师父,十年下来要拜三十个师父,最后究竟拜了多少个师父,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了。他到哪里去,都有师父招待他!

 

 

降伏其心之三(2003年11月26日(十一月初三日))

社会上有许多人都把我们当修行人看,如果我们真的知道作为一个修行人要具备哪些条件的话,我们就不敢自称是个修行人了。我们跟世俗上的人没什么两样!尽管我们在努力做到不同于一个世俗上的人,而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做到。如果有一天我们果真做到了,这也是我们份内的事。原本就应该如此!

佛教讲“五戒十善”,难道这些仅仅是修行人应该遵守的吗?实际上,“五戒十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标准,不是说只有修行人才应该遵守。

所谓的“假”,不是外面的东西假,而是自己假;所谓的“好”,也不是外面的东西好,是自己好。众生有多少类型,外面的事物就有多少类型。因此众生在何时何地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需要的事物。譬如说造化既然有牛羊,就必然会有草木。

我们每天踩在脚下的泥土里面就有黄金,可是谁能够识别出来呢?等别人把黄金拿到你面前来你才认识,这不是真智慧。甚至有些人真的黄金摆在他面前,他也不能识别。当一个人带着抱怨心做人做事的时候,他内在的智慧就已经关闭了,就没有办法识别外边的事物。

学佛的人都知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不知道大家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何为“万法唯心”呢?不知道是没办法修行的,哪怕是做人,你都会做得很痛苦!西方心理学告诉人们,每天早晨醒来的时候,躺在床上告诉自己:“我成功,我高兴,我健康!”每天早晨说一遍,不到一百天,他真的会变得高兴、健康,做事容易成功了。

实际上几千年前我们的佛祖就已经告诉过我们“万法唯心”。如果你带着一种嗔恨心、抱怨心做事情的话,你眼前的一切、万事万物,气氛都改变了,它们面对你的时候也是用一种嗔恨、抱怨的气氛把你包围起来。如果你带着一种欢喜心、感激心做事的时候,你眼前的万事万物同样会向你释放出感恩的气氛。

因为人和外界的万事万物是同一体的,就像一根完整的电线一样,不存在前一段的电压是二百伏,后一段的电压是五百伏。绝对不存在!只要是一根线,每段的电压绝对是一样的。整个宇宙就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

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是受我们“灵魂”支配的。譬如我在用“心”咒骂你们,虽然你的“头脑”不知道,但是你的“灵魂”却已经感应到了。可见你的头脑是受你的灵魂支配的!

此时你的“灵魂”就会把信息传达给你的头脑,你的头脑自然对我就不会友好。甚至连你自己都会感到莫名其妙:为什么我见到对方不会友好呢?实际上是因为对方的心态没有调好,他的磁场影响到了你的灵魂。

单纯的人,“灵魂”的力量会更大,佛教是反对“灵魂”之说的,我是便于大家理解而采用“灵魂”这个词来阐述。

修行应当从哪里下手最容易成就呢?容易与佛菩萨、与道相应呢?(明厚答:从“慈悲”下手……,道惠答:从“奉献”……)我发现我们这里明厚的嘴巴特别厉害!真的,我们这里任何人的嘴巴也抵不过明厚。但是你只具备了一半,语言般若你似乎具备了,但是你还缺少一大部分,还没有“落实”。你的头脑在我们这个团体里是最敏锐的一个,第二个就是永清,但是都缺少耐力。

学佛主要是落实在行为上,今天你和道惠两个回答得非常准确,一个是“奉献”、一个是“慈悲”。你们两个回答的名词不一样,实际上是一条路,这是与佛菩萨、与道相应的惟一途径。你有智慧、有功夫、有定力,这固然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慈悲。

只有慈悲,你才能够成为佛菩萨。有定力可以与“道”相应,但你绝对不可能与佛菩萨相应。佛菩萨已经超越道了,他不属于道里面,他属于道外面,独立超然于道之上!“定力”它是修道的基础。

为什么大乘菩萨路线把“布施”摆在第一位?为什么我们现在不能够走“布施”这条路?因为我们没有“无我”的精神。我执太重,你怎么布施呢?之所以“我执”太重,是因为没有慈悲心,没有慈悲,当然也就谈不上奉献。实际上“奉献”就是“布施”,所以我说明厚击中要害了!

大家都是想要成佛、成菩萨的,可是大家都不知道如何慈悲,因此,佛菩萨在制定大乘修行路线的时候没有把“慈悲”摆在第一位,而是把“布施”放在第一位。因为前者的含义太广泛了,把后者放在第一位,我们更容易理解,对修行的路线会更清晰。

一谈到“布施”,给大家的印象似乎更明确、更局限:“无非就是布施钱财、布施体力!”实际上布施是最难做到的,同时也是最容易做到的。

最难的往往也就是最容易的。譬如说走路的时候,我退到后面,让你走到我的前面;你骂我一句,我不吭声;同时到卫生间,我让你先进去,我等着。这都是布施!可是最简单的恰恰是我们凡夫最难做到的。一个修行的人要想把内在的潜能开发出来,惟一的路线就是通过奉献,亦即“布施”!

学佛不是向外索取,而是把内在的力量拉出去才叫做“学佛”。就像是水井里面的水不断地往外提,井水不断地涌出的道理一样,我们只有通过这种不断奉献的方式,内在的潜能才能够打开,进一步才能够与佛菩萨相应,才能够和他们同一体。

如果你违背了这种方式,而去采用索取的方式,把外边的东西搬进来,这就如同你把外边的水往井里边倒,最后水井里的水一定会干枯。

水井里面的水往外提,它不仅不会干枯,而且会源源不断地再来。心灵里面的力量不断地使用出来、释放出来,你将和佛菩萨具有同样的力量!为什么罗汉与佛菩萨的区别那么大呢?因为佛菩萨是往外释放力量,罗汉绝对不往外释放力量,他甚至还从外面索取力量。

初地菩萨的功德、福报胜过千百亿个罗汉的功德、福报。为什么是这样呢?罗汉是“自受用”,修成了以后是自己受用,而菩萨从初发心的这一步(他还没有修成),就已经具备“他受用”,已经使众生受用了。何况他修成以后呢!所以说罗汉不能续佛慧命。

譬如说在座的学佛者,都具有挑得起50斤担子的力量,可是谁也不愿意去挑。有一个人他根本挑不动50斤的担子,但是他愿意去挑,他把50斤的担子分成两个,今天挑不完,明天继续挑。你能挑50斤(具有这个力量),你是个罗汉;他只能挑20斤(力量没有你大),可他是个菩萨。因为他愿意挑,虽然只挑20斤,众生已经受用了。只要他不断地挑下去,总有一天他能够挑得动100斤的担子!而这些能挑50斤的人,因为他不去挑,众生从他那里就得不到受用,他也只能是个罗汉。佛菩萨是让他人受用,罗汉是自己受用,因此罗汉不能续佛慧命。

来果禅师讲过一句话,他说:凡是能发心建寺安僧、讲经论法,参禅打坐的,这些类型的人都是佛菩萨再来。即便他不是果地上的佛菩萨,他已经是因地的佛菩萨,已经列席了!何为“列席”呢?就是他已经超越三恶道了。也就是说极乐世界已经摆好了他的位子,三恶道里没有他的位子了。虽然对于往生极乐世界而言,他的力量还不够,但是已经摆好了位子,在等着他,他已经列席了。

就我们目前这种修行的心态,不可能直接到极乐世界!必须要到三恶道里面去游玩一圈儿,才谈得上到极乐世界。我们没有理由不进三恶道,哪怕你说得天花乱坠、口吐莲花也没有用!魔鬼都能够口吐莲花,但他仍然免不了六道轮回。不过我们东华寺里面有几棵苗子,他可以避免三恶道。虽然他的功夫还不够,但基本心态已经具备了。

连最基本的心念都没有转变,仍然按着凡人的思维方式、做事方式,怎么能不种三恶道的因呢?如果你是一个常人,没有学佛,你的想法、做法,绝对正确!可是我们在座的人都承认自己是学佛的人,那么我们已经不是俗人了,不是凡夫了。

既然是学佛的人,为什么我们的念头不从凡夫的方向转到佛菩萨的方向来呢?虽然我们现在不具备佛菩萨的功夫,但是我们的念头、思维方式要转变过来。转不了,也要转!除非你不学佛。

六祖讲:“六、七因上转”,就是强调学佛的第一步,首先要转变你的念头。第六意识(也就是头脑),第七末那识,在因地上就必须要“咔嚓”一声把它转过来。你扭转不过来,想要学佛,免谈!前五识、第八识必须要等到开悟成佛,证果的那一刹那,才能彻底转变。

佛菩萨告诉过我们,并不要求我们的前五识和第八识马上转变过来,但是你完全可以做到在学佛的第一步,把你的第六意识(头脑的观念,也就是你的思想观念)转变过来。如果这一点你做不到、不去狠下功夫的话,学佛免谈!

古人讲:出家容易修道难。等到有一天把“道”修好了,又说修道容易弘法难。过去有很多独觉佛,现在联想起来,他们之所以要做“独觉佛”,可能也是缘于此。老子就是独觉佛,可他还是把慧命给延续下来了。他幸运地写下五千言,传给了他的弟子,他就走掉了。

释迦牟尼佛没有老子那么有清福,他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人。也正因为这样,悉达多是具备了法身、报身、化身的三身佛,而老子就不是三身佛,因为他付出的没有悉达多付出的多。

学佛的路上你付出一分,就得到一分;你付出十分,就得到十分。绝对不会像做生意那样,有时候你投资一百万,可能会亏得血本无归!学佛绝对没这一说,不存在亏本。佛教里面有一句话:没有天生的弥勒佛,也没有自然的释迦佛!都是经过累世、累劫修炼成功的。

我们在座的能够在这一世闻到佛法,又能够学佛、出家,实际上我们在无量劫以前,无数世以前都曾经学过佛、修过道。如此说来,无量劫以前我们就学佛修道了,现在还没有成佛吗?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如果过去已经成佛了,那么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言行举止就应该和佛是一样的。我看不到大家的所作所为和佛菩萨一样,不过倒是有一点点像罗汉的影子,多数人都是各顾各!果真我们都把自己管好的话,那也好,也是一个庄严清净的修行人。问题是连自己也管不好。

教我弹古筝的那位老师,她毕业以后教的头几个学生很笨,但她相信自己一定能把他们教好。因为她刚刚毕业,涉世未深,浑身是劲,不信这几个学生教不好,她坚信以自己的能力一定能把他们教好!她从来不知疲倦地教这几个学生,可是几年下来,自己的心力消耗了许多,而这几个学生的进步,却非常非常小。后来她终于认识到一个事实、领悟到一个道理:教学生要选拔苗子。

一个好苗子,你根本不用费多大力气,一点他就通了,不用费多少心思。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可以教得好,更不是说所有的人都可以去带。用佛家的话讲:众生确实存在“根器”的差别!如果没有差别,为什么佛菩萨的等级分得那么清楚呢?三身佛、十地菩萨、四果罗汉、声闻缘觉,那就说明他们在因地上有差别,所以修到果地上还是有差别。有差别是很正常的!佛菩萨都“不平等”,何况人呢?

一个人摔倒了以后,他愿意爬起来,你去拉他才能够拉得起来。如果他摔倒以后,趴在地上不愿意起来,即便是你把他拽起来,你一松手,他依旧是扑在地上。可是我们每个人摔倒了以后,都希望有人把自己抱起来,而且永远扶住自己别松手。靠在人家身上!等到最后证了一个小小的罗汉果,还是一个“半生不熟”的罗汉果,夹生的!

想成佛的人不从“布施”这条路入手的话,绝对没有成就的日期!“奉献”是现在的名词,传统宗教都是用“布施”一词来表述。通过不断地布施,不知不觉地自己已经成了佛菩萨了。你不走这条路线,坐在这里不动,你认为自己每天在持戒、在忍辱、在精进,实际上你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你本来可以成个菩萨,现在成了个罗汉了;你本来可以成个罗汉的,现在却成了一坛苦水,罗汉都成不了,成了一棵枯木!

过去的祖师大德,经常呵斥那些修枯木禅的。一个人的心量、能量场、层次,都是通过布施修出来的,或者说是通过布施逐渐培养起来的。再通俗一点讲,一个人的承受力、能力,都是通过布施,慢慢培养起来的。争强好胜,会使自己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只能够断掉自己的慧命而成就对方,是三恶道的种子!

下面的时间,大家可以讲出自己的看法共同讨论。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烦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青莲
 小大  3楼 个性首页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青莲
等级:管理员 贴子:2717 积分:21871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6-9-18 23:20:04  ...  发贴心情 Post By:2007-8-28 9:25:26

降伏其心之三(2003年12月1日(十一月初八日))

我看到大家学佛修道都那么虔诚,我就会问自己:修道单靠虔诚能够开悟成佛吗?能够得道吗?如果学佛单凭虔诚就可以的话,佛陀就不会讲“见地、修证、行愿”了。

许多学佛的人经常会问师父,说自己学佛十几年了,那么虔诚,为什么没有什么感应?甚至会说师父修行的方法不究竟。学佛修道,是一门智慧之学,单凭虔诚根本就不够!学佛虽然需要虔诚,但更需要智慧。无虔诚没办法入道,没智慧也不可能得道,没有行愿,道果就不会圆满。

我们可以把“智慧”比作修行途中的一条大道,是一条笔直的光明大道,把虔诚比喻成一把入道的钥匙。没有虔诚、修道的大门没办法打开。可是你仅有虔诚,没有智慧,你可以把门打开,但是没办法走进去。

因为在修行途中,一路都是美好的风光,往往你会误以为沿途风光就是目的地,就是你要到达的宝所。如果你把修行的路比做100公里长,那么你单凭虔诚只能走到 30公里,就再也走不进去了,没办法往前迈步了。剩余的70公里,就要靠智慧、靠行愿、靠忘我的精神、靠胆量、靠气魄!

一个人对道真正理解了以后,或者说入了道以后,他就已经超越了虔诚。这个时候的道心,已经不存在虔诚不虔诚了。

过去有许多高僧大德,在没有证道以前,并不是像我们现在的人一样,整天忙忙碌碌地烧香、拜佛、诵经。但是他一旦入道以后,对于这些事情他也会去做,但他很清楚地知道:做这些仅仅是为了弘扬佛法的需要,对实质性的修道来讲,这样做的力度根本就不够!也有许多大德们根本不做这些。

为什么古时候的人把这些早、晚课诵等视为学佛的仪规,没有把它当作修行的根本,这些究竟重不重要呢?对于一个初学佛的人来讲,的确很重要,因为它是学佛的仪规。也正是因为仪规太多了,大家忘掉了真正学佛修道的根本法门了!以为这些仪规就是修道的根本法门。甚至有些人一辈子都学不完、学不会这些仪规的东西,他从这里边走不出来。

严格来讲,一个没有入道的人,一个没有得道的人,他所谓的“虔诚”,只不过是迷信而已。你没有入道、没有得道,你就不可能了解“道”,你不了解道,但又信道,那就是“迷信”。所以说我们学佛修道的人,开始都是迷信,全部是以迷信入手。

我们成天不叫别人迷信,而我们自己实际上天天都是处在迷信当中!有的人会一辈子处在迷信当中走不出来。学佛,是不是一定要迷信呢?对于刚开始修道来讲:不迷不信,不信不迷。入了道以后,也就不存在信、不存在迷了。只保持一种清醒的觉知而已。

就像大家没有来到东华寺之前,听人家讲东华寺有修行人在筹建寺庙,这里的风水如何如何好!你们就相信了。可是你们没有见到,甚至所听到的也不知道已经传了多少人的嘴巴和耳朵了,不知道已经变了多少了,你们就信了。

可是有一天你们自己到了这里,看到了这里的人,这里的山水,有了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解,这时候,你就不会再听别人谈论东华寺、谈论这里的人,而且你自己就有一套思想、一番说道!

大家对一件事物看见以后、掌握以后的信,与没有见到和没有掌握时候的信是绝然不同的。正像一个盲人,他没有见过太阳,听到别人都说天上有太阳,他就相信了。听别人说太阳是红色的,他也跟着说是红色的,真正的太阳他并没有见到过。

有一天他的眼睛好了,自己能够看到太阳了,他会找到许多与别人所描述的太阳的不同之处。由于他能够天天看见太阳如何从东方升起来,又从西方落下去,长年累月都是这样,时间久了也就不存在信不信有太阳了,也就超越了“信”的层次了。

因为对太阳看得太清楚、太熟悉了,已经掌握了太阳运行的规律了,把它当作一种自然现象了。天天如此,这个时候他也就不会觉得太阳神奇、对太阳充满向往、充满崇拜了,这些全都没有了,因为他太熟悉它了!

为什么过去有许多高僧大德不喜欢说佛、说道,一看到那些虔诚而又迷茫的人,总是不愿意跟他们讲。因为你怎么解释,他都听不进去。他还会说你这个得道的高僧大德不了解道!甚至说你没有信仰,是外道。

只有你变得伟大以后,才能了解伟大的人!因为对你而言,你对道已经习惯了,司空见惯了。就像一个明眼的人天天看到太阳如何升起、落下一样,根本没把它当作一回事。而对于盲人来说,他把太阳视为神、视为独一无二、视为不可说、不可说!第一次见到太阳的这个人,该有多么激动、多么兴奋,把太阳看得多么伟大!

如果大家在虔诚的基础上,继续追究下去,找到修行的方法、加上自己的毅力,成道才有希望。如果单凭目前的一点点虔诚,每天就是烧烧香、拜拜佛,我可以告诉大家:你这种方式啊,与道根本不相干!一百公里的大道,你才走了三十公里,有什么用呢?你还不如不走这三十公里,你去好好工作、生活、赚钱养家糊口。不要放弃工作、放弃家庭,万行不喜欢这种学佛的人。

可是许多虔诚的人为了修道,放弃工作、放弃家庭,让社会上的人,他周围的人产生很大的误会和反感!结果十几年下来,一无所获,菩提心也退失了。还对师父有抱怨,对这个法门有抱怨、对佛还有抱怨!

我们都知道释迦牟尼佛是个大智慧的人,他在没有出家以前,已经把印度的“五明”都学通了。佛当时是太子,所以别人请不来的老师,他可以请来;别人得不到的经典,他可以得到。人世间所有的物质、精神享受,他都经历、尝试过了,所以他能够死心塌地地来修道。

现在这些修行人,谁经历过悉达多太子的生活待遇?现在许多修行人修得累、修不进去、有的修成了精神病!十几年下来,道业没有成就,红尘里的物质生活也没有尝试到。所以心理都不健康!

口口声声说自己超越了财、色、名、利,你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怎么可能超越呢?对于一无所知的事物、从未涉入过的事物,怎么能够证明你已经超越了呢?

实际上我们许多修行人都是因别人而“悟”!把别人所悟的成果,拿来熟悉一番,所谓的“熟习”,实际上是让自己暂时麻醉一下,暂时“忘我”一下、暂时“超越”一下。过后稍微清醒了一点,还是在挣扎、还是活在痛苦当中!

因为别人所悟的东西,往我们自己身上套不进去,就算是套进去,也不能够受用。因为没摔过跟头,所以悟不透;没经过一番阅历,高的思想境界也悟不出来。自古以来极少、甚至可以说没有人能悟出来!

千百年来只有那么几个佛菩萨,不需要自己去经历而悟,看看别人、看看周围的事物,自己就明白了,就已经超越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都需要经历,需要这个过程。甚至于需要无数次的过程才会醒悟!只有那百分之零点零一的人,他不需要经历,靠观察就可以超越。因为学佛修道它本身就是一种尝试、一种体验。

为什么过去的祖师大德又不让这些徒子徒孙去尝试,而是都让他们回避呢?就是因为知道大家都不是这个根器,所以不能叫你尝试。就像是吸海洛因、打吗啡一样,你只要是一沾上,就逃不脱,绝对会上瘾!

过去我曾经认识一位中医老大夫五十多岁了,他对于那些有毒瘾的人弄不明白,为什么好好的一个人、那么强壮的男人,只要是一沾上这些,就都控制不了自己?即使是倾家荡产,也要吸毒!为了体验有毒瘾者的心理,这位老大夫自己去尝试了一段时间,他去吃白粉。

吃了半个月,他就上瘾了;当毒瘾发作的时候,他感到非常难受,浑身没有力气。但他还是把它戒掉了,而且没有通过任何手段。当毒瘾上来以后,他就出去散步。他偏偏跟自己做对,不再去吃它,去观察这个毒瘾的力量在体内能够持续多久!像他这样有魄力的人很难找到。

现在许多学佛的人都说学佛不需要知识、不需要文化、不需要明白经典,而且还有根据:某某人不识字,也能够往生西方;某某大师不识字,也能够通达佛理,也能够修成正果!可是大家往往说的都是佛呀、祖师呀,说得最多的是六祖惠能,不识字能解《涅槃经》!

中国历史上就出了一个六祖惠能,一千多年来再没出现过第二个!这样的机会,怎么可能落到我们的头上呢?我们怎么能拿自己和六祖惠能比呢?如果六祖惠能识字的话,那么他就不是当时的样子了。他对佛教的影响会更大、对当时佛教的人才培养得会更多。

为什么六祖一辈子没离韶州府去外地讲经说法呢?不担任佛教界的领导呢?我敢肯定,他内心还是有一定的想法。虽然他已经得道证果了,他也能够讲经说法,可是他对寺庙里面这些行政事务为什么一直很少介入、甚至没有介入呢?

尤其是当代的修行人,想入门,想开悟成佛,难之又难!我对大家说得很清楚:只有“虔诚”这一份力量,只能够走完30公里,就再也走不进去了。余下的路程,根本不需要虔诚了,用不上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学佛人修道十几年了,感觉到自己还没上路,对于修行这条路感觉到渺茫了,甚至退失了菩提心。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仅仅具备了“虔诚”这一种力量,其余的都不具备,怎么可能得道呢?

剩余的时间大家一起来讨论。

问:具备虔诚能不能得道?

师:虔诚得不了道。只靠“虔诚”绝对得不了道!“成佛”更不是单靠虔诚。我看到许多人学佛、拜佛,乃至拜师父,五体投地地拜!我嘴巴上实在不好打击他们这种积极性,但我在内心深深地告诉他们:你们所做的一切,与修道丝毫都不相干!简直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浪费时间、浪费一切!

你在找到方法的基础上,再配合虔诚才有用。你既不懂方法,又没有耐力,魄力也没有,胆识还没有,怎么行呢?“成道”是需要一个综合素质的,也就是说需要众因缘和合、具备了以后,才能够修道、才能够开悟成佛。你什么因缘都不具备,仅仅具备了众因缘的十分之一——虔诚,它的力量太小太小了!

一栋大楼里面漆黑一团,你仅有“虔诚”这把钥匙,你把门打开了,我问你,你怎么走进大楼里面去呢?你说摸着走,你能够摸多久呢?当你碰得头破血流、筋断骨折,你还敢往里面去吗?你不可能在一座漆黑的大楼里面找到你想要的东西!你甚至连路都不知道怎么走,你怎么能够拿到你想要的东西呢?

这个时候你仅仅是入了门而已!你把门打开了,可是你根本进不去。里面漆黑一团,没有灯光,你虽然已经找到了门了,可你仍然没办法进去。

就像我们见到一个山洞,我们想进去,可是里面没有灯光,我们没有办法进去,只能在洞口“望洞兴叹”!对洞内的情形只能猜测。譬如说“这个洞大概有十米深、一百米深……”,那只是你的猜测而已。究竟有多深、多大,你也搞不清!“修道”是一种体验,没有“行”的力量,就谈不上体验!

问:单凭“耐力”,能成功多少?

师:耐力更没有用!还不如虔诚。我刚才讲得很清楚,它需要一个综合性的素质。各种因缘都和合具备了,你才能够入道、得道。你单凭一种力量——耐力,根本没有用!单靠虔诚没有用,单靠胆量、单靠智慧也没有用、单靠体力还是没有用!

问:我们过去都走弯了,以后怎么走?

师:根本没有走弯!你还没有迈一步,走什么弯呢?你门都还没有找到、没有迈出,走什么弯路呢?你所做的一切都与道不相干,哪里会走弯呢?我可以讲:在座的没有一个走弯的。你们所说的“走弯”,都是原地踏步,消耗了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根本没有迈出去!你天天在这里原地踏步、踏步,怎么能够走弯路呢?

万行出家十五年,没看到一个走弯的人,都是在原地踏步。你根本没有上路、没有走进去,怎么可能走“弯路”呢?你以为自己拜拜佛、烧烧香,看到光了,听到声音了,把自己吓了一跳,就以为自己走弯了,这些都和修道不相干!

说到修行人出去参学的问题,我们头脑里面一片空白,什么都没有,你跑到哪里去参学呢?你学什么东西呢?你跟人家交流什么、切磋什么呢?什么都没有,你怎么跟人家交谈呢?

连佛门里的一些最基本的仪规还没有学通,也就是说连最肤浅的皮毛还没有学完,就想马上去学一些实质性的、核心的东西,根本进不去、学不会的!

虽然过去的祖师大德说“敲、打、唱、念”是佛的“戏子”,“参禅打坐”是佛的“弟子”,尽管是唱戏、是给俗人看的,是弘扬佛法的一种手段,是宣传佛法的一种需要,但它还是很重要。往往人家看不清你内在的境界有多高,搞不清你的修养有多深,只能从你的外表来给你下定论。

大家应该知道:有智慧的人不多,谁能够看到你内在的境界呢?都只能看外表的东西。敲、打、唱、念,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了。有那么少数几个人认识到敲、打、唱、念是在唱戏、演戏,转移了方向去修道,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够修成功呢?

佛门里讲得很清楚:任何一个事物的出现,都需要众多的因缘和合、具备了以后,才会出现。

过去那么多的菩萨,哪一个不是精通“五明”的?世间上的事物样样会,而且要高过那些不学佛修道的人。如果别人会的,你也会,怎么能够显出你是智者、你是圣人呢?你必须要比俗人精通十倍,才称得上你是师父、是老师、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就像别人能够挑100斤,你也能够挑100斤,你和大家有什么区别呢?根本没有区别。你必须做到人家能挑100斤,你能够挑1000斤,你才是智者、才是圣人。如果你和大家一样,别人干一点事就抱怨,你干一点事也抱怨,那你和别人没有区别;别人能干这件事,你也能干这件事,你还是和别人一模一样。

佛、菩萨、罗汉与凡人的区别,就在于别人做不到的他能够做到,别人能做到的,他比别人能多做几十倍、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六祖惠能开悟的时候,还没有皈依,也没有剃头,就已经把衣钵拿到手了,已经当上祖师爷了!

在社会上成就一件事情都十分困难,都要比别人多付出许多代价、消耗许多心血,何况我们现在想开悟成佛?想成佛,不想付出,想跟常人一样的所作所为,其结果是什么样的呢?我想大家都很清楚!

罗汉的量、菩萨的量、佛的量都是相差无数、无数倍。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因为他们每一个级别所经历、尝试的都不一样,他们相互的境界是绝然不同的,彼此之间也不了解。只有处在一个级别上,彼此才能够沟通。不是一个档次的,就没有办法沟通。

学佛的人常常说“培福”,你的智慧不开呀,你培福都培不进去!你误以为是在“培福”,实际上是在造孽。因为你没有智慧,是非分别不出来,所以就不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只能够用头脑来分析它是对是错。

没有问题就回房间休息吧!

 


降伏其心之三(2003年12月3日(十一月初十日))

打坐昏沉如何对治呢?我以前讲过好多次,今天再告诉大家一种对治的方法:把脊柱拉直,眼睛闭起来,吸一口气不要呼出去;眼球顺时针转十圈,逆时针转十圈,由外向里转十圈,再由里向外转十圈,这个时候抬起头来呼气(呼——)。这样做,三口气就可以驱除昏沉。

条件是脊柱拉直、压下巴。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解除昏沉。如果静坐时很散乱,散乱成片以后,控制不住了,你就不要再继续用功了。采用这种方法对治以后,再回过头来重新用功,能用多久用多久,当散乱又成片时,就不要再用功了,对治以后,回过头来再重新用功。

这就像我们开着汽车往山(路)上冲一样,第一次没冲上去,就不要继续冲了;须把车倒回来,加足马力再重新冲它一次;一旦冲不上去停在半路上了,就不要再冲了,还要回过头来再加足马力,再冲一次!只有这样才能冲过这个山坡。

为什么人困倦的时候就要打哈欠?一打哈欠就会眼泪汪汪的呢?学过五官科的人都知道,我们的五官之间都有一根很细的管道,彼此相通。打哈欠是血液内二氧化碳增多,刺激脑部的呼吸中枢而产生的生理现象,你嘴巴一张、头一抬,缺氧得到缓解,暂时得到养息,但没有维持多久,又缺氧了,又要昏沉,又打哈欠。

修行人最初用功的时候,不是昏沉,就是散乱。当散乱刚刚减轻的时候,就要昏沉;昏沉一旦要解除、头脑清醒了的时候,又要开始散乱。一直是这样反反复复,这是修行人都会遇到的一种通病!

虽然我们不具备四禅八定的功夫,但是只要我们渴望求道的心不退,临终绝对不会进入三恶道!虽然我们现在还有种种恶习,只要是我们修道的道心不减退,就不会进入三恶道。

问题是当我们临终的时候,是否渴望修道的心退到了一边、习性现前,如果是这样的话,还是会被习性牵着走,而顺着习性去往生了。你在临终的时候,如果习性没有现前,就会仍然保持渴望修道的心,与道相应。

所谓的参禅打坐、念佛持咒,也都是培养一种学佛的习性。问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恶习,要比学佛的习性大数万倍!

作为一个学佛的人,越是精进用功,过去八识心田里面收录的种子越会现前。这对于学佛来讲,当然是一件好事情,因为你恶性的种子如果不现前,有可能会在临终的时候出现。那个时候出现会更麻烦!前边恶习的种子出现得越多,在临终的时候出现得越少。

一个人如果生前一直压抑自己的恶习,那么在临终的时候处在昏迷状态、意志力薄弱的时候,恶习的种子就会出现,而占主导地位。如此说来,我们内在恶习的种子,平时该当如何处置呢?

学佛的人对于自己的不良习惯,往往是通过一种压抑的方式,不让它显现,实际上这不是处理的根本办法。为什么说学佛的人要天真、单纯、表里如一?内在是什么习性,就让它展露出来。只有当内在的习性展露出来以后,自己以及他人才看得清楚。对于恶的习性,把他对治掉;好的习性继续培养和增长。

如果你平时是采用一种压抑掩盖的方式,好的、坏的习性就都被压抑在了里面。过去世八识心田中录进去的种子,现在想要彻底整理、清点,惟一的办法就是把它彻底地敞开。不管是好的习性,还是坏的习性,都需要通过一种很大的魄力把它显露出来。否则的话,是没有办法走出自己狭隘的空间、与外面广大的空间融为一体的。

学佛修道,即是走出自我的空间,与外面大的空间融为一体,与山河大地融为一体。与外面相融的办法是把自己敞开。当把自己敞开的同时,外面的力量自然进来,不需你走出去,刻意去融。这就好比一间封闭的房间,当你把门窗打开的时候,外面的空气自然会进来,内外的空气自然会融为一体。并不需要里面的空气出来和外面的空气相融。

不需要求道,更不需要求菩萨,自己把心量打开以后,自然与道、与佛菩萨融为一体。不是我们走进他里面,而是他一直在门口等待着我们把门打开, 是他渴望走进屋子里面来!与道沟通是这样,与人沟通也是这样,打开自己自然就能够与对方融为一体!

今天我就少讲一点,多留一些时间让你们大家聊一聊、谈一谈自己学佛的心得和修道当中的一些问题。

每次给你们留下足够的时间一起讨论提问题,结果你们都没有问题;当我一离开这里,你们的问题又来了。当我自己有事情的时候,在属于我的时间里,你们又总喜欢往山上跑!

想来想去这不能怪你们,还是怪我自己!如果你们跑上山时,我把你们劈头盖脸地骂一顿,你们就不会有事无事总往山上跑了。因为我已经给你们时间了,可是你们每个人都想单独往山上跑,甚至有时候截到路上。

往往我又拉不下面子,你们跑到山上了,我就跟你们谈一谈、聊一聊;有时候把我拦在路上,我也跟你们谈一谈、聊一聊。如果你们每次拦住我、每次跑到山上,我总是骂你们,你们也就不这样做了。所以我说不能怪你们,只能怪我。

我不在的时候,当家师、班首师、知客师你们三个人点到谁讲开示,他都不能推辞!你不能够讲十分钟,就讲五分钟;五分钟也讲不了,就讲两分钟。总之,点到你,就要讲,不能推辞。

如果点到你,你推辞,再点第二个人他也会推辞,第三个人也推辞,这样就没办法组织了。所以你必须要讲。你有什么好怕的呢?你说我们在座的谁讲得好?谁都讲得不好!可是我们共修完了,总得有人出来讲一阵子。录音又不整理出来,怕什么呢?

你讲开示,可以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你们三个(当家、班首、知客师)要主动请大家讲。“法”是要请的,如果“请”不行呢,就要给他们下命令!点到谁都要讲,点到第一位就必须要讲。否则再往下推,别人也不讲。也有的想讲不好意思讲,有的是不会讲。现在学佛的人脸皮都薄!

昨天来了三、四个人,跑到山上要皈依,我说我不想皈依。他们说让我给他们起个法名,说几千里地跑来不容易,又辛苦又花钱,就是专门跑来皈依的。家里事情很多,想过两天就走,你今天就给我们皈依。

我一想,又跟前面来的一些人一样,又是大爷来了!又来跟我讲条件来了!下午刚到,傍晚就要皈依。我说我不想皈依,他说:是不是嫌我们笨呢?我说那是你自己说的,我没说。

今天皈依的时候,我一看,怎么没有那几个人呢?后来一打听,今天吃了早饭就走掉了!当时我想:唉呀,现在学道的人哪,确实是不好讲!你说他不虔诚吧,他确实挺虔诚,几千里地跑来了,说要把身、口、意供养给我,我就说:我不要,第二天转身就走了!

我想想这也好,我说“不收”,就这么一句话,他就觉得没面子了,就不好意思了,就要走。学佛还要什么面子呢?学佛的人根本不能够要面子,你要面子就学不了佛,也学不好佛!因为你要求法,乃至说想做人、做事明确方向,怎么能因为师父就说了“不收、不要”,说你笨(况且“笨”还是他自己说的),你就面子上下不来了。

不过这种现象我自己也出现过,要找某位师父求法、办事,话一出口,师父也是这样做,所以我就觉得丢了面子,面子拿不起来了、不好意思了。这种心态用于学佛修道根本不行、绝对要不得!

所以,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多大,内心的境界就有多高,果位呀,也能够升多高!罗汉的承受力、菩萨的承受力、佛的承受力都有很大的区别!不用说圣人,就是一个普通人,你没有一点承受力,怎么能够做事、做人呢?现在学佛的人简直没办法跟古人比!

难怪过去的祖师爷说:打不走、骂不走,才是佛门的龙象!现在的人,你不敢打、不敢骂,哄着、哄着,就歪了!实际上真正的人材不需要哄,你就打、就骂,结果几年打下来、骂下来,他成材了!

我们佛门里边把学佛的人才(就是法器),比喻成“佛门狮、象”!像狮子、大象一样。狮子代表“锐利”,它的魄力很大、冲劲十足,根本抵挡不住。吼一声,威震山岳!狮子的生命力特别旺盛,很难以死掉。

大象呢,是能承载重量。你们都见过大象,它的四条腿就像柱子一样,可以驮几千斤都没问题!任劳任怨,而且走起路来非常稳健。但是一旦发起火来,咆哮的时候,碗口粗的树,鼻子一卷就连根拔掉了!

大象是有耐力、狮子是有威猛力。一个学佛的人既要有威猛力,又要有耐力。现在我们学佛的人,你说猛,他猛不起来,只能勉强算有点魄力,实际上魄力也算不上。你说他没魄力吧,动不动还要生气发火。你说他发火,真正的大火他又发不起来,没那股底气!过去那些祖师爷们,发起火来整个寺院里的钟声都比不过他。吼叫起来、骂起人来,比钟声还要宏亮!

你说耐力,我们更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我们做上三几个月,做上半年,充其量一年,就厌倦了。你种菜没耐力,或者说做饭没耐力,你做任何事情没耐力,你学佛同样是没有耐力。你干任何一件事有耐力,你转过来学佛也是有耐力,因为学佛也是在做一件事。

你骂人有魄力、有胆量,你修道也会有魄力、有胆量。一个人的内心,你敞开不敞开、说与不说,人家也会清楚。我们学佛的人乃至不学佛的人,里面都是充满了贪、嗔、痴!充满了杀、盗、淫。这些都是很正常,没什么好掩盖的!

别说我们是凡夫俗子,就连孔老夫子,也讲过“食、色、性也。”一个人有饮食、有贪、嗔、痴,这是人的习性,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也没什么必要掩盖的,你说不说出来,彼此之间也都知道。只不过是有的人轻一点、有的人重一点而已。

因为我们是婆娑世界的众生,也即欲界的众生,所以有欲望很正常。不会因为你说出来就多一点,不说出来就少一点。一个人你敢说,自己心灵的大门才能打开,和外面、宇宙的力量还相应得多一点;你不敢说,封闭得越严重,越会把自己孤立起来。

讲修行的体验和感悟,不像我们在外边做事情,说错一句话,表明一个态度,没办法收回来,会给个人及团体带来损失!你讲自己的感悟和思想,讲错了也不需要负责任,你仅仅是谈自己的体悟而已。

投师学艺、皈依佛门,都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而“学佛修道”真的是一件枯燥、痛苦的事情,我们拜师皈依,这些都是形式上的,刹那间的事情,所以感觉到好玩、轻松自在;而修道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今年一年很快又要过去了,今天都12月3号了,还有二十几天就到元旦了。接近春节,事情又多了。你看这寺院里边的年终总结、财务报表、来年的计划,都要向宗教局、向政府汇报,天天忙得不得了!但是在这忙碌当中,自己不知不觉地在成长。

真正的修道,就是在做人做事当中修,闭着门还修什么呢?只是修了一个小定、修得一个小慧。小定、小慧拿到世间上来用,根本不堪一击呀!“遇事情心不烦,心不动”,说起来确实容易,但佛法不是说的,是需要做、需要行的,一个人功德圆满,名成业就,不是靠想,也不是靠说的,而是慢慢干出来的!

一个人这也不能够承受,那也不能够承受,这也嫌麻烦,那也嫌罗嗦,这种心态修行,别说你修不进去,就算你修进去了、修成了,你出来也生不了大用!

“道”,离开人无大道;“佛法”,离开人也无佛法。想要功德福报,离开人,也没有功德福报。不管你想要成为哪一个果位上的圣人,你只要是离开了人、离开了事,都没办法达成。

哎呀——,说这些你们都没办法感受啊!万行悟到的太晚了,三十三岁才悟到这些道理。

 


我现在告诉你们,你们也没办法感受,也许你们十年后才能够感受,那个时候已经晚了!我很有幸现在已经感受到了,把我的感受告诉大家,但是你们听起来只是明白这个道理。你们现在也许有感悟,但是你们没办法感受。没有感受,就没办法自己受用,什么时候你们身心感受到了,就开始有受用了,开始起“用”了。

所以,我现在把我修行的心态和课程,全部重新列了一遍。过去的路子确实走错了许多!我相信,我把自己修行的心态和课程重新调整了一个方向,再用十年的功夫,加上我过去十几年修学摸索到的经验,我想十年以后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我们出家人这么笨,只能够讲讲“佛法”!真正的佛法也讲不出来,只能够拾人牙慧、东拉西扯,扯出来的东西既不成体系,也不能自圆其说!你认为能自圆其说,旁观者一听,就知你是外行。前言不搭后语,前后矛盾,甚至是邪知邪见!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我们把修行的根本方法都错解了,把佛法都理解错了。这半年来,我把我的整个佛学思想的纲领给改掉了。我过去说“欲修天道,先修人道;人道修好,佛到自成。”

有个人对我说,你这个“天道”,不是佛道,是神仙之道,天主教、道教都讲“升天”。我说佛教里面讲“超越三界”,三界以外不也是天吗?三十三重天以外的天不也是“天”吗?极乐世界不也是“天”吗?只不过是有三界以内和三界以外的天。我所说的这个天道,它既包含了三十三重以内的天,也包含了三十三重以外的天。

我们瞧不起这个“神仙”,佛经里面讲得很清楚:你想要生到三界以内的天,必须要修五戒十善,修好以后,才能生到欲界天。甚至单修五戒十善,还生不到无色界天,最高只能够生到色界天!

你还瞧不起“色界天”!“无色界天”还需要四禅八定的功夫,才能够生到那里。我们现在连一禅一定都没有!人界是属于欲界天的第三层,我们的头顶是四天王天,也是属于修好五戒十善才能去的地方!就我们目前的定力、福报,连四天王天都升不上去。你别小看了这个三界以内的天!

我过去的佛学思想纲领,就是刚才讲的这四句话。这半年来我把它改掉了,改成“安分守己,各尽其职;以人为本,借事炼心。”前边两句是世间的路,后边两句是出世间的路。

“安分守己,各尽其职”,这是世间法。走世间的路、做世间的人、做世间的事。后两句话,我们想要出世间、想超越这个世间,那就继续“以人为本,借事炼心”。

这四句话,我准备再花十年的功夫来实践它。十年以后四十三岁,还是个年轻和尚!这四句话是我三十三岁时悟到、总结出来的。不过我说出来给你们听,你们没办法感受啊!

因为我过去修行一直和你们一样,采用躲避、回避、避免的方式,讨厌麻烦、讨厌人多、事多、物多。所以轮到现在出来弘法做事,根本不行!和社会、人群、外面的团体衔接不上。

你自己觉得还挺聪明、挺能干,和外面的人一接触,自己差那么一大截!因为你身边的人都是笨蛋,所以相比之下你还显得聪明一点点,在这个团体里你还是个小能人。等你出去一做事,外面的人都是“精华”,你跟人家一比,你是个大笨蛋!

为什么会是大笨蛋?就因为你修行、做人这么多年来一直采用了回避、躲避的方式,不愿意做人、做事,这个嫌麻烦,那个嫌罗嗦。实际上我们都把修行错解了!

你做人都嫌麻烦,你想想做佛、做菩萨那多麻烦、多啰嗦?!你人都不想做,觉得没意思、觉得累,做菩萨更麻烦,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

我们都会骂菩萨,菩萨不会骂我们;只有我们会抱怨佛菩萨,佛菩萨不会抱怨我们。前天晚上明厚讲到“对圣人有抱怨情绪”,这是正常的。凡夫就是会抱怨圣人,而圣人不会抱怨凡夫。不过我们过多地对圣人抱怨,也是在造业、也不好。

你要成为罗汉、成为菩萨,乃至说你想在世间有一番成就,你除了“以人为本”,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太虚大师的悟道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他说的这句话是他四十多岁时悟到的。想想我比他聪明,我三十多岁就已经悟到这句话了!(师笑)

太虚大师当初也是跑遍了东南亚,跑够了,然后跑到普陀山闭了三年的关。在这次闭关之前,他是比较开放的,他是属于不拘小节、自由奔放这一类型的人。闭了三年关出来,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做事,把自己整个一生的路线确定下来。他就是从这次闭关出来以后,才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上台阶的。

许多出家人的心态都不健康,太不健康!这样的心态怎么能够弘法利生?怎么能做人天师表呢?由于心态不健康,教出来的信众心态也都扭曲了!来到这里的一些信徒,经常被我几句话就打发走了,当他们走了以后,我有时也觉得有点过意不去,对人家有点抱歉。几千里跑了来,确实因为我的一句话、两句话就把他们赶走了。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去想一想,这种人承受力太差!不值得我去教他们修行。仅仅是几句话,他们就觉得没面子了、伤了自尊心了,就走掉了。他一来,见到我好像见到失散了一百年的父母亲一样,五体投地地磕头、送红包!

接着马上就要在这里皈依、要起法名,根本不容我说什么,他们怎么说,我就得怎么做!当我很简单地回答他们几句:“我又不欠你的、不该你的,为什么要我马上给你皈依呢?为什么我要给你传法、教你修行、帮你了生死呢?”他们也觉得有道理,也不太好意思逼我了。

他们又说“几千里跑来的”,我说:“我也没叫你跑来,我也没打电话和你联系,也没请你来,是你自己愿意跑来的!”这么一说、两说,他们的道心就没有了、就走了!

有时我也感觉到自己有点“罪过”,他们的热情那么高昂,被我两瓢水就给浇灭了!你说不浇一浇吧,看到他们一个个傻乎乎的、迷头迷脑的、啥都不懂,他以为学佛修道只有虔诚就够了。

我前几天不是讲过吗?学佛修道不是单凭虔诚就能开悟的,就能入道的。我可以告诉你,单凭虔诚根本没有用,与修道丝毫没有关系!修道需要一个综合性的素质,各方面都具备了才可以成就。

譬如说,你要写文章,你的手脚要灵活、眼睛要锐利、头脑要敏捷、身体还要健康,你方方面面都具备了才行。不是说你有手脚就可以写文章,有眼睛就可以写文章,会用钢笔就可以写文章,会说话就会写文章,不是这么一回事。你必须方方面面都具备了,才能够写出好文章!

人哪,简直是没法比,我们不用说跟古人比了,就是你们在座的跟万行比,那真的是差多了!我不是标榜万行,我去拜空有师父的时候,只有二十一岁,人越年青越要面子,自尊心越容易受挫折。活得大了,经历的事多了,脸皮自然也就厚了,承受力也强了。

那时候我和我的一个同学(顿觉),我们一见到空有和尚,五体投地地趴到地上磕了三个头,然后递上两条好烟。我们从厦门跑到九华山,磕完了头、递上两条烟,还给他点上一支。他一吸烟,来精神了,洋洋得意地就开始骂我们了!

他劈头盖脸,什么不好听就骂什么;哪里不想让他知道,他偏偏骂哪里!骂得我呀脸发红、发烧,也不敢反抗。心里总在想:莫名其妙!我们几千里跑来拜师,也没得罪你,你把我们劈头盖脸地一顿好骂。

骂完了,还要赶我们“滚”!天已经黑了,下山也来不及了,这往哪里走呢?他也不给我们住,也不给我们吃。当时我们带有几包方便面,想借他的锅烧点开水泡面吃,锅也不给我们用,厉害得很!我和我的同学只好到河沟里兜了一大碗水,把方便面泡进去,晚饭就这么吃了。

九华山海拔比较高,晚上有点冷,我们说跟他挤到茅篷里住一夜行不行?他也把我们赶到外边,把门关起来!我们俩个冻得吸吸流流、吸吸流流,就在他茅篷外边背靠着背,坐了一个晚上。

天亮了,他也把门打开了,他连看也不看我们一眼,就在我们旁边尿尿!我们因为实在冻得不得了,趁他转身的功夫,我一溜,溜进了他屋里,把他的锅拿出来,我们身边带着火柴,开始烧水。

当时找来的柴都不是很干,烧了“半天”,把我熏得眼泪直流!(比起慧可求法,我们幸运多了,既没跪三天三夜,也没砍掉膀子。)

水烧得快开了,大约有二十分钟时间,他回来了(他刚才转到前面,可能是到菜地摘菜去了),一看我们正在烧水,拿来个棍子,一下子就把铝锅掀翻了!又把我们臭骂了一顿。当时我们心想:可千万不能“碰”他老人家,他手里拿着棍子,“碰”了他,还不得拿棍子打我们?

他又刁难、又骂,最后还是要赶我们走。我们承受不了他对待我们的方式,就下山了。离他那个茅篷十多里路,有个寺庙,我们住下来,吃饱了饭、喝足水、养精蓄锐,第二天又去了。

这个时候他跟我们说话了,问我们要什么东西?来这里干什么呀?我们支支吾吾、支支吾吾半天也没有说清楚。我们本来就是想去拜师学艺的嘛,谁知当时鬼迷了头,就是说不出来!他又把我们臭骂了一顿,他说:那么傻,你来干什么都不知道!大声吼道:“给我滚!”当时我们真狼狈,好没面子!

所以有些信徒来,我经常问他们:你来干什么?结果他们有的答不出来,有的人头脑可能清醒一点:来皈依的、来拜师学艺的。你来拜是你的问题,收不收是我的问题!结果是这么一句、两句话,就把他们给打发走了、赶走了!

当时空有和尚问我们来干什么,我们回答不上来,他又把我们骂了一顿,赶下山来。我们灰溜溜地走了,下了山,我们才恍然大悟:我们明明是来拜师学艺的,为什么他当时问我们,我们回答不出来呢?!

第三次又去,这次他再也不理我们了,任凭我们怎么跪呀、拜呀,怎么说、怎么求,他就是不吭声!我们在他那儿待了半天时间,灰溜溜地还是下山了。

一直到九四年,我才悟到这个道理,我看到佛在入灭之前本来想把肉身留下来,“留形住世”。意思是说你们如果需要我留下来,我就永远留下来陪你们,长生不老!当时佛问阿难:需不需要我留下来?连问三遍,阿难就是不回答。

后来佛把腿一盘决定要走了,阿难哇地一声就哭了!佛说:哎——,我刚才连续问了你三遍,要不要我留下来,你就像鬼迷了头一样不吭声。现在因果已经定了,我要走了,你又哭,已经来不及了!因果就是这样,一定就不能再改了!所以他们哭得不得了,佛对众生慈悲,说:好吧,我不留形住世,我就留下我的四大弟子留形住世吧!

如是就有迦叶后来在鸡足山留形住世一说,还有宾头卢颇罗堕等也留形住世。佛本来也想留形住世的,结果因缘不成熟,连问三遍都没有人回答!由这个故事联想起空有和尚当时问我时,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可能是被魔鬼迷住头了!

在闭关的时候,每次回想起来都觉得是一种遗憾!虽然遗憾,但还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每当回想起当时的场面,都觉得:哎呀,错过了一次机会!内心一直对他念念不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去年有个居士给我寄来一张空有和尚的照片。他在信上说,他在干活的时候,看到这个老和尚,就给他照了一张相。

这位居士看到了我的书,知道我和空有和尚有那么一面之缘,就给我寄来了一张照片。我一看,就跟我当年见到他的时候一模一样!又干、又瘦小,他就是坐在这个石头上,每天就这么低着头打坐,天天都是这样。但是一旦发起火来,就像一头雄狮一样,厉害得很,跑都来不及。

我们现在学佛的人,不能跟古人比了,你们跟我的道心比,你们的道心就差得多了,我这个道心跟古人比,又差得多了!我的意思是讲现在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太差了!我还没有骂大家、为难大家,我只说我“不收徒弟,不给你们皈依”,他们觉得话一出口,面子收不回来了。

如果我说收你们了,说皈依了,以后在修法的时候把你们骂几句,你们还是承受不了,还会走掉。所以晚得罪,不如早得罪!反正早晚都是得罪,还不如早点得罪你,我还少费点心!

问:您后来是怎么跟空有和尚联系上的?

师:没联系。

问:您书上说……

师:那是感应的。我那个同学后来自己又去了一次,空有和尚骂他骂得更厉害,拿着大棒子满山追着他打,他吓得跑掉了,过后回家还俗了。

 


降伏其心之三(2003年12月5日(农历癸未年十一月十二日)

(有人请上师开示“辟谷”的问题)

实际上过午不食,加上适当的运动量,就不需要辟谷(师父指主动辟谷的行为)。在佛门里边为什么很少听说“辟谷”这个词呢?因为很多人长期过午不食,再加上静坐、跑香,他就完全不需要“辟谷”了。

当修到一定程度,胃气充满了以后,就不需要食物了(有的是短期不吃,也有的长期不吃。)我们五脏六腑的元气,都是通过胃产生的。大家都知道,我们从嘴里吃进的食物,首先是贮存到了胃里面,通过胃的研磨、胃液的消化,再输送到小肠,营养在小肠被吸收以后,再输送到各个器官里面去,糟粕就被排出了体外。五脏六腑通过吸收营养产生元气,同时又有排泄的功能。

静坐的人,或者有些意志比较薄弱——暗示性强——的人,通过别人的诱导(譬如说“气满了不思食”这句话对他产生了心理暗示),就由心理影响生理,他就可以不吃饭也不觉得饿。

也有的人是的的确确生理的元气充满了以后,他不需要外来的食物来补充营养,体内贮存的能量已经足够身体受用了。就像有些动物在冬眠以前,有一两个月吃得非常多,就是为了让身体蓄积能量。一到了冬天,它就封口了,就不吃了,把体内贮存的能量拿出来供身体消耗。

为什么一个冬天不吃不喝而能够维持生命呢?就是因为体内贮存了足够的能量供身体消耗。正好一个冬天过去了,体内贮存的能量也消耗得差不多了。春回大地、阳气开始上升的时候,冬眠的动物也开始苏醒了,要吃东西了。

我们“人”,不管你修行不修行,每年也都会有一个月吃食物不香。如果你是修炼的人,出现辟谷往往都是在这一个月里面。就我个人来讲,每年农历的六月吃饭就不香。在我闭关修炼期间,都是在这一个月当中不吃不喝,每天照样打坐。还有一些体力强壮,胃功能比较好的人,在辟谷期间照样干体力活,但是这样的人很少。这一个月把体内贮存的能量消耗完了以后,身体就又开始接受外来的食物了。

过去修炼的人,在这个阶段往往功力会大大增长。因为食物是属于阴性的东西,你吃得越多,越容易昏沉、打不起精神。也就是说你不吃食物,或者少吃食物的时候,体内的阳气相对来讲比较足。既然是阳气,它就往上升,而不是往下沉。

所以过去很多开悟的人,都是在辟谷期间的凌晨开悟的。也就是两点以后,过了子时。因为这个时间大地的阳气是从下往上升的,我们体内的能量也是从下往上升的。道家和密宗讲的“开顶”,也大都是在这个时辰。其余的时间也会有,但是很少。因为其余的时间,体内的能量都是从上往下走。

就像莲花开放的时候都是在清晨。早晨我们起床以后,发现莲花都开了!为什么中午以后,到了傍晚,莲花苞就都关闭了呢?因为午时一过,能量往下走了,莲花苞就关闭了。等到子时一过,能量又往上走了,莲花苞又全都打开了。

我们人体生理的机能运转与自然界的植物是一模一样的。道教里面讲:“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这里所讲的“精”,是指人体的精力。我们通常讲的“某某人精力特别充沛”,就是指这个“精”。

越是精力衰弱的人(或者讲身体虚弱的人),他的欲望越重。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精力(或者说元气)不充足,体内就有足够的空间让它来流动,它就会乱串。而当一个人精力充沛的时候,它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力量,越是充满越不容易走动,所以他的欲望很少产生。

它既然是一个完整的能量体,就不仅不会往下走,还会往上升。因为我们身体里边有一种力量,它本身就是来自宇宙里面,所以它很容易和宇宙的力量相应、沟通、相吸。可是我们往往由于体内的能量消耗太多,没办法往上升,只能够往下沉。

当你修炼到一定程度,体内的能量往上升的时候,它自然而然就和宇宙的力量紧紧地吸在一起。因为体内的这股力量本身就是来自宇宙里面的一部分。因此它很容易又被吸上去,回到源头。

可是我们现在很少有人能够把生理上的能量修充足,而且还能够保证它不外漏,如果你能够做到的话,这股能量就会转过头来,从下往上升。问题是很少有人做得到,常人不是能量不足,就是充足了以后也会漏掉。

如果你能够把这股能量修充足,而且不让它漏掉,它就会呈圆形(督脉上升,任脉下降呈圆形,又从中脉往上升)往上升。这个时候你就不要再在地面上打坐了,可以跑到山顶上,或者跑到屋顶上,总之离地面越高越好!因为地面有一种吸引力。

既然地面有吸引力,那么树枝为什么又会往上长而不向着地面长呢?这就说明宇宙虚空同样有吸引力。所以当一个人的精力足了,保持不漏的话,它就往上升变成气。这个气不是呼吸之气,是元气。在道教里面,中国的古文字写作“炁”。

当一个人没有欲望的时候,精就变成了气。狭义的欲望,指的是男女之间的性欲;广义的欲望,指的是人的“贪、嗔、痴、慢、疑”,例如人的种种抱负,都可以列到欲望之列。

因为你有了种种欲望(包括广义的、狭义的欲望),就没有办法保持先天的元气,它就会变成后天的“精”。有了精,你的欲望就会更强烈,就要漏掉。所以佛教里面的“六通”,有一通叫做“漏尽通”。佛在《楞严经》里讲过,漏尽不证,要想成佛,无有是处,犹如煮沙欲其成饭!不可能的事情。

就算是你通过某种手段达到了不漏,但是你还得能够让这股力量回过头来往上升,升到中间变成“气”。你如果降伏了这股气,让它继续往上,升到头顶就变成“光”。在下边是精、在中间是气、在头顶就是神,或者叫做光。

就像一杯水,遇到冷空气就变成冰,中等的温度就是水,遇到高温就变成水蒸气,或者变成一股烟、一束光。这就是为什么修行层次高的人,头顶上会有光。他把下边的能量,由精变成气,把气变成神光散发出去了。

既然我们人体可以通过五谷杂粮吸收能量,再把体内的能量释放出去,也就能够把宇宙的能量吸收进来。但是你必须达到全身八万四千毛孔都张开了以后,才能吸收外边的能量。

既然能够吸收外边的能量,也就意味着你体内的能量可以(通过八万四千毛孔)释放出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跟修行高的人坐在一起,会感到他身体的火力特别旺,感到他身体发热;也会感觉到自己很清醒、头脑更活跃了。

因为他的能量场比较大,可以影响对方。就像一团大的火焰,我们一靠近它,就会感觉到身体发热;或者是走到一个冰山旁边,我们的身体就会发冷。这都是能量影响到对方的一种现象。

所谓的“加持力”,譬如这个人修行很高,他身体的能量场比较大,他摸一摸你,就能改变你体内的能量场。甚至他用过的东西:杯子、筷子、碗、衣服上都有他的能量。你一碰到他的东西,就能改变你自身的能量场。这就是佛教里面千百年来讲的所谓的“加持力”!

实际上秘密说穿了,也就是能量场的作用。“能量”是现代科学的用语,过去没有“能量”之说。科学越发达,越能证明宗教里面讲的是真实不虚的。科学只有200 年左右的历史,宗教已经有一万多年的历史了,就佛教来讲,也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所以科学就目前来讲无法证明宗教!

就像我们中国的《黄帝内经》,科学考证有5000年的历史,据人们传说已有一万年的历史,但是科学家是以考证为依据,不听人们的传说。即使是五千年,科学只有200年的历史,怎么能够证明《黄帝内经》是否正确呢?

实际上我们中国的中医就是源于《黄帝内经》。学中医的人必须要读《黄帝内经》,就像是学佛的人必须要读《楞严经》、《金刚经》、《圆觉经》的道理一样,这是学佛的“根本经”,《黄帝内经》也是学医的根本经!

中医的针灸、按摩过去都是按照“子午流注”来治疗的。因为在子时,我们人体的能量全部要归源。这个时候你就不要工作、不要劳动了,最好要休息。如果这个时候你不休息,集中精神去做一件事情,体内的能量就很难回到它的源头。

“源头”一是指丹田,二是指身体的各个脏器。身体工作了一天,到了子时是要休息的时候了。当我们这个时辰休息,气血全部回到五脏里,补充了以后(五脏吃饱了),过了子时,能量又要从五脏里面分布到身体的每个角落,又开始工作了。

过去的修行人,尤其是年青人,通常在子时都还在用功,也就是说在这个时辰容易降伏身体的能量。身体虚弱的人、精力不充沛的人,在子时通常就要休息。

为什么男同志在清晨的时候,会明显地表现出很强的欲望呢?因为这个时候生理的能量都走到了下边。在这个时候你必须起来修炼,你通过一种方法修炼,能量就上来了;你不修炼,能量就一直停在下面。所以我们佛教里面通常都是四点钟就要起来修炼了。有机会我会对这些男同志专门讲一堂课。

修行人必须要懂生理学,要懂医学。你不懂生理学、不懂医学,想修行是不可能的,你想入道、弘道,绝无可能!没那么回事。一个修行人,你就是不精通“五明”,也要了解五明。

释迦佛就是一位大医学家,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生理学”,就是释迦佛讲的《禅观正脉》。我以前曾经推荐给大家看,你们可能都还没有看过!修“白骨观”的人,都要先读这本书。

我们体内的能量,在头上是“神”,在中间叫做“气”,在下面就变成“精”。修炼了以后,就由精变成气,由气变成神;你如果不修炼,有欲望,就由神变成气,由气变成精,有精就有欲望。也就是说精、气、神它是一个东西。譬如“水”,你可以把它变成“冰”,也可以变成水蒸气,变成一种雾状散发掉了。水蒸气就是水,就是冰;冰就是水,就是水蒸气,三者是一,不是三。

为什么古人要把它分成精、气、神呢?它在我们体内确实是一种东西,但是它走到不同的层次,就变成不同的形象。如果你没有欲望的话,身体里面就有用不完的元气;如果你体力不消耗,欲望又没有的话,身体里就有用不完的神光。

如果你这个人很能干活的话,你体内的“神光”也少,“精力”也少,但是你的体力比较大。如果你不动脑筋,也不干体力活,你体内的“精力”就特别旺盛,通常容易产生生理的欲望。为什么过去祖师爷们都是半天干活,半天修炼,而且在修炼之前,都要运动——跑香。通过跑香把身体跑热,把下半身的能量输送到上半身来。下半身没有能量存在,就不容易有欲望出现。

我们人体有周期性的生理变化,就是由于我们有欲望,才会有这些现象。一个修炼成就的人,功力很深的人,他就没有生理上的周期性变化。这也就是佛经上面讲的“马阴藏相”。道教里面讲的“斩赤龙、降白虎”就是这个意思。修行成就的人,没有后天的生理反应。

我们之所以有后天的生理反应,是因为有欲望了以后,神光就变成了气,由气变成了精,有精就要漏。如果你没有后天的欲望,就会保持先天的精、先天的气、先天的元神。它在身体里面是转的,你有欲望了,它就从上面转到下面;你如果没有欲望,它就从下面转到上面,由上面出去了。

关于生理方面,我曾经给我几个比较好的道友讲过。因为他们比较渴望修行,我看他们确实苦苦地追求道,而在生理上又不明白,我给他们讲过。不过在这里谈及这个话题,就不好讲透。因为各行各业都有保守派和开放派。我想我们这里也会有保守派、有开放派。今天请允许我以“开放派”的表述方式,把人的生理给谈透!如果谈得有错的地方,或者是语言不文雅的地方请大家一定要原谅。

我手里拿着一串念佛珠,就先来讲一讲念珠的来历。据说文殊菩萨在无量劫以前做教主度众生的时候,遇到了“一阐提”,何为“一阐提”呢?大家可能都知道,就是极难发心、极难度化、极难成佛的人。

这一类的人要到无量劫以后,才能发心、才能成佛。可是文殊菩萨是急性格的人,等不到无量劫以后再来度这些众生,于是文殊菩萨手中的宝剑放到空中,咔、咔、咔、咔,这些一阐提的头就都掉了。

我们在座的也有“一阐提”,你怎么说他都执迷不悟,他都不听!你怎么说,他都有道理。文殊菩萨遇到这样的人,一着急,宝剑一挥,脑袋全部掉了。掉了以后怎么办呢?他把这些一阐提的脑袋用绳子串起来,给他身边的阿罗汉每人发一串。

阿罗汉拿在手里边:“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马上就把这些一阐提的佛性给唤醒了,不需要等到无量劫以后他才发心,乃至成佛!也就是说今天杀了他, 阿罗汉拿着他的头念佛,他下一世投胎以后,菩提种子马上就会萌发了。

“一阐提”他也能成佛,但是极难成佛。因为他虽然也有佛性,却很难萌发,要等到无量劫以后,才能萌发。所以文殊菩萨替他着急,就用这种方法来度他。这就是念佛珠的来历!

过去有些阿罗汉成圣了以后,不出来度众生,他手里拿着念佛珠不停地念、不停地念。意思是说大地的众生好比是一阐提,我虽然不出去有形有相地度众生,我在这山上不停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加持一阐提,也是在度众生。到了后来,大家就都不知道念佛珠的来历和作用了。

念珠还有一种作用是古人在传法、讲法的时候,用它来比喻我们的生理构造的。(师拿出念珠)我这串念珠是拉蒙上师给我用铁树做的。十八罗汉的头像,各具形态,没有一个是重复的。念珠的中间用一串星月菩提子连通,来象征人体的中脉。罗汉头穿成的珠圈可以代表左、右脉,或者任、督二脉。

在座的有读过道教和密宗经典的都知道,密宗比较重视左、中、右三脉,道家比较重视任、督、中三脉。一个是前、中、后,一个是左、中、右,因此两家争论得非常激烈!

我们现在不管他哪一派怎么说,但是他们有一点是共同的,也就是说他们都非常重视“中脉”。无论你是想“开悟成佛”,还是想“得道成仙”,都必须要中脉畅通!

为什么必须要中脉畅通呢?这个中脉就是我们人体的中枢、中轴,相当于一支莲花的莲杆。我们头顶这朵莲花要想开放,必须要莲杆吸足了养份,不断地往上输送。日夜地输送,这个莲花苞胀得满满的、胀足了,莲花一下子就打开了,才出去了!

这就是我们的头(师用念珠示意),这串小念珠就是我们的中脉,下边的穗子就是我们的男、女生殖器。你有了欲望,这个能量就冲不上去,就要从下面漏掉;你有了精力,又没有欲望,精力充足以后,这个能量就从这个中脉往上输送,输送给你的头脑了。

能量顺着中脉不断往上输送,自然就达到“还精补脑”,脑袋也会鼓鼓的、圆圆的。能量冲到脑袋这个莲苞上,这个莲苞胀得鼓鼓的、满满的,胀得没办法了,“啪”就打开了!能量足了,就冲出去了。

大家看这个苹果,后边有个蒂把,前面有个凹,中间有个中枢(即苹果核),我们人体跟这个苹果一模一样。我们头顶有个“旋儿”,相当于苹果把儿;下边的会阴穴——生殖器与肛门之间,相当于苹果前面的凹;我们的中脉,就相当于苹果的中轴部位。

上面的苹果蒂把是和大树连接的部位。没有这个蒂把儿,苹果就回不到大树上。我们人体就是一个完整的苹果,你要修到如何让落到地上的苹果再回到苹果树上去。因为这个苹果原本就是从树上掉下来的,所以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让它再回到树上去。

宇宙就是一棵苹果树,我们每个人就是一只从树上掉落下来的苹果。为什么会掉落下来呢?因为地球的吸引力太大了,苹果熟了、能量足了,就降落下来了。但是我们没有做到能量足了,再反弹上去。那么这个“修炼”,就是要把体内足了的能量从背后面升上来,再从前面沉下去,再从中脉回上来。一回上来,这只苹果自然还会回到树上,又和宇宙同一体了。

这个能量足了以后,先从后边(督脉)上来,升到头顶以后,再从前边下来。经过眉间、鼻梁、下巴、下到胸口(顺着任脉),到了这个三江口(即会阴穴)。密宗、道家叫做“三江口”、“生我之门,死我之户”,意思是说我们生是从这里生,死也是因这里而死。

降伏了三江口,你就超越了生死!你降伏不了,生也是从这里生、死也是从这里死!你降伏住了,这个能量从前边降下来,就再也不走后脊背了。因为它已经走了一个圆、阴阳交合已经走完了,它就直接开始进入中脉了。

当能量进入中脉的时候,整个人都没有力气了,因为能量不在肌肉里面了,而是进入中脉了。这个时候的修行人,会感觉到要死死不了,要活活不了!

当进入中脉以后,你继续修炼,这个时候就需要“保养”了,不要讲话,整天闭着眼睛,总之“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功寒”。你动个念头,这个能量就出去了;你一开口说话、一做事、一考虑问题能量就全部消耗了。就不进入中脉了,还会往下走。

这个时候你如果做到六根关闭,眼、耳、鼻、舌、身、意都不起作用了,能量分分秒秒都在增长、增长,往上走、往上走(示意)。走到头顶上了,可是头顶又打不开,你眼睛闭上了,里面又放光、又炸雷、又头痛、眩晕、呕吐!因为能量出不去,在里面搞得天旋地转!

这个时候,就要靠一种方法。当你掌握了方法以后,下边的能量就继续往上补充,补充到了一定程度,莲花苞(头)承受不了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譬如说你摔了个跟头,或者受到了惊吓的时候,这个莲花苞“啪”打开了!豁然顿悟了。

虚云老和尚就是在禅堂里打禅七期间,护七的人倒茶时溅到了手上,烫着手,杯子掉到地上“哗”地碎了。虚云和尚天天都是处在那种定中,突然受到这个刺激,一下子就开悟了!当下就连着说出两首悟道偈:“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烫着手,打破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身体是个房子(家),“家破了,人出去了,语言难以形容!”虚云和尚从此以后就不打坐了,就出去弘法了。这就是虚云老和尚开悟的经过。

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被声音惊得“激灵”了一下子,只有虚云和尚他开悟了呢?因为他的能量已经达到了头顶,已经快破了,所以“激灵”一下,他开悟了,他破了。别人下边可能还没有能量,而他已经差不多了,就是这个道理。在过去有很多这种情况,被石头砸了一下,摔了个跟头,一个声音的刺激,开悟了。

古时候的祖师,把身体的中脉(脊柱)比做“竹根”,指的就是我们生理的构造。这都是一些术语、行话,你不是这个“行”里的人,说了你也不懂、你还会毁谤,你是这个行里的人,也不需要表达,自然会明白。

这也就是为什么过去禅宗里的人都不讲。因为你不懂,讲了你会毁谤。人就是这样,他越是不懂的人,越是敢发言、敢毁谤;越是懂了的人,行内的人呢,就不说话。所以“语言”是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才使用的,如果彼此能心领神会,就不需要语言了。

你看那些得道的人,很少说话,彼此眼神一看就了解了。如果还不了解,就不讲话。因为心灵就沟通不了,语言更没办法沟通!可是现在的人恰恰相反,心灵沟通不了,不断地用语言沟通;语言沟通不了,还不断地做手势来辅助沟通!

而人家那些得道的人哪,手势也不做,语言也不说,眼睛一看就明白了。语言是下策,手势是下下策,心灵沟通才是上策!为什么无色界的人他们不通过语言、不通过形象就可以沟通呢?因为他们长期住在深沉的禅定里面,是用一种真意在沟通。

我们的头是圆形的,上面有眼、耳、鼻、舌四个地方可以漏掉,我们头上还有一个先天的通道,就是婴儿时期顶骨未长合缝的“囟门”,又叫“顶门”。小孩子在哭叫的时候这个地方还会动,一岁左右就闭合了。这个地方就是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一个通道。

大家看那个莲花苞,它没有开的时候花瓣一层包着一层,花苞的顶端有一个开口。能量不足的时候,它不开,等到能量不断地输送,充足了,它就会慢慢、慢慢打开。如果花苞没有这个先天的裂缝,它能量足了的时候,它就有可能从花苞的其它地方打开,不一定都在顶端打开。

学佛的人都知道,人死了以后,头顶发热——神识从头顶出去,往生极乐世界。既然是这样,我们学佛的人为什么还让人家把意识守在下丹田、守在什么中丹田?本来把意识放在头顶是正确的,你把意识调到下丹田,临终时神识从肚脐眼儿出去——进入饿鬼道!你生前如果习惯性地把意识放在头顶,你临终的时候,意识就很容易从头顶出去,不就和三界以外相应了吗?!

有许多人驼背,就是因为他体内的能量不足,当他体内的能量足了,进入了中脉以后,腰杆自然就挺直了。所以说你有没有“道”,看你的腰杆、看你的头盖骨就可以知道,听你说话的声音就可以知道!你如果中气不足——中脉里面没有能量,说话的声音像太监一样;如果你中气足——能量在中脉里边,发出的声音像从海底发出一样,在空中嗡嗡响!

 


大慧杲禅师说:你得道没得道,往我面前一站,不用讲话;你修行处在哪个层次,你一开口,我一听就知道。他讲得丝毫不错!因为你有一分的功夫,生理上就会有一分的表现;有两分的功夫,生理上就有两分的表现。

我们的脊梁骨是一个一个椎体连接起来的,中间是一个空管,充满了骨髓,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精力。如果骨髓足的话,它就不断地往上输送、输送……,再加上你不断地修炼,它凝聚、凝聚、凝聚得多了,就从头上出去了!

这是一支莲花(示意),下边是藕,你如果把这个莲花杆割一刀,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呢?浆液马上就流出来了。第二天这朵荷花就枯萎了,或者不生长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修行人要节欲,不要夫妻生活的道理。

佛门里讲“欲转心,先降身;欲降心,先转身”,就是说我们想要降伏生理上的欲望,首先要转变心态;要想转变心态,先要降伏生理的欲望。身心相互牵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可能转变身,不降心;转变心,不降身,要同时下手。要转变生理,就要转变心理;要降伏心理,就要转变生理。

所谓的“心能转物”,那是得道的人才能够“心能转物”,心理才能够改变生理。而我们凡夫往往是心态被身体所转!今天摔了一跤,乃至扎了根刺,身体有病的时候,心理本不应该有病,可是心理情绪也跟着低落。

我们凡夫都是生理转变心理,也就是说凡夫都是被物所转,而不能转物;圣人都是以心转物,而绝不会被物所转。譬如说一位圣人他的手破了,说不痛就不痛!为什么呢?他可以以心转物,如何“心转物”?他入定走掉了,他就能够转变身体了!

大家都知道虚云老和尚入定的故事,光绪二十七年,虚老在终南山狮子岩茅篷中煮芋头,当时大雪封山,严寒彻骨,虚老跏趺坐待芋熟,不知不觉入定了,走掉了。当时是腊月,当邻棚的师父正月来贺年时,以磬开静,问吃饭了吗?虚老说:“没有,煮芋在锅里面,估计熟了。”一看,芋头长霉有一寸高,冻得像石头一样硬,一算日子,入定已有半个月了!他那个时候就是“以心转物”,本来是肚子饿了,来煮东西吃,但他一入定走掉了,说不饿,就可以不饿!他随时可以进入一种状态。

我们现在肚子饿得不得了的时候,晚上连觉都会睡不着!还入什么定,都是被物所转。现在的修行人,别说你的能量凝聚不了,就算是能凝聚一点点,欲望就产生了。

为什么欲望产生了?身没有转、心没有转,再加上后边尾侣穴、后脊梁骨不畅通,能量一足,它走不上来,憋在下面,欲望就产生了。生理的欲望一产生,心理就会动念头;心理的念头一动,生理的欲望就更重,相互影响。

你如何让心理上没欲望呢?首先要让生理的能量充足了以后,转到上面来。如何能转到上面来?我教你们的那套动功就是转变生理能量的!你生理没能量,它可以激活你生理的能量,使你生理上变得年青、精力充沛;你精力充沛了以后,它可以使你生理的能量往上送,不留在下部往下走。

尤其是第三节(河住江翻),为什么叫“河住江翻”呢?这是禅宗里的术语,河里的水停止了、不流了!我们一般的人都有生理周期,不仅仅是女同志每个月有周期,男同志也有。男同志每个月会有几天生理的欲望特别强。

人为什么会有生理的欲望呢?正是因为有了后天的欲望,“神”就转变成气、气转变成精,有“精”就要漏,就变成了后天的精子和卵子,它就必须发泄,就要漏掉。如果你没有欲望的话,它就保持先天的精、气、神。

“河住江翻”,就是说生理上再也不会漏了。河里的水一年四季都在流。不会住(都在漏),现在河里的水都住了、停止了、不流了!“江翻”,江里的水是在下面,现在江里的水都翻上来了,不在下边,在空中了!“河住江翻”就是指生理的能量不漏了,由下而翻上来了。

在禅宗里面,道友彼此见了面:“厅前‘柏树子’降伏了没有呢?”“惭愧、惭愧,还没有降伏!”又譬如说“竹根通了没有啊?”这个竹根指的就是我们的脊柱。你问我竹根通了没有?我说:哎呀,惭愧、惭愧,竹根还没有通,还没有长足!”

外边的人一听,搞不清我们两个在说什么,这叫做说“行话”。外人听不懂,他也不会诽谤;如果听得懂,他会说:哎呀,佩服佩服!你的竹根已经通了!你的厅前柏树子已经降伏了!这都是生理上的一种境界。“境界”是什么?是一种心理和生理的现象。这个跟理论、佛理丝毫没有关系!

佛教由两大块形成,一个是功夫,一个是理论。“学院派”出来的都是搞理论的,功夫他连做梦都没有梦到是什么意思!而禅堂里出来的全部是走功夫这条路线。所以法师遇到禅师,只要是一讲功夫,法师听都听不懂,不知道在说什么。只有禅师之间,彼此才听得懂。

“禅师”是实证过来的,“法师”是捡禅师讲出来的话去研究,他不去实证。“佛学”是怎么来的?是释迦牟尼佛悟道以后,讲自己的修行体验,后人把它记录整理出来,流传下来就成了佛经,就像大家看我的《开示录》,是怎么来的?是我讲自己的修行体验和对佛法的认识,弟子们把它记录整理流传下来的。

但是它不能代表你们的体验和认识,你即使把我的《开示录》、我的《闭关纪实》都背会,与你自己也毫无关系。这叫做“拾人牙慧”!我们现在都是在拾释迦牟尼佛的“牙慧”。我们天天只是读经、诵经,如果我们能够按照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走一遍,能走进去,再走出来,我们讲出来的话,就是经、就是论!

但是为了尊重老祖宗,只有佛讲的话才叫“经”,过去祖师大德讲的都叫“论”,有的甚至连“论”也不敢称,而称作“语录”。都是为了尊重佛陀,为了尊重祖师爷!

造化为什么要给我们造六根呢?因为你不修道的话,能量足了,你就没办法,它就让你从六根漏掉。就是说造化造人的时候,让你有积蓄能量的地方,还得让你有漏掉的渠道。如果你光能凝聚,不能够漏掉,你又不修道,必死无疑!

如果你的能量足了,你不让它从六根漏掉,它就从头顶漏掉(头顶也是一种漏),从上面出去变成一种光散发出去漏掉了!所以明师加持众生多了,也消耗自己的能量。为什么众生有病,佛就有病呢?佛加持众生多了,能量消耗得多了。就像是一个父母亲对子女操心多了,整天焦虑也能病倒!

这堂课——给大家讲的生理上的内容,我在21岁的时候空有师父点化过我,到了荷花岛,拉蒙上师又亲自给我系统地讲了一遍,然后用铁树给我做了十八罗汉的念珠。十八罗汉的头像,没有一个是重复的,长相都不一样!你们可以传着看一看,那个红色的(珠头上的一小块方形物),是珊瑚石,是从荷花岛带过来的。

过去的修行人,上来修炼的第一步,首先就是要斩断生理的欲望,不让能量漏掉。能量一充足了以后,人很容易入定。能量不足,就像一只杯子里面只有少量的水,就会有足够的空间让水在里面晃荡来、晃荡去,就很难入定。

当元气充足了,它在体内不流动了,就容易入定。就像风不停止,树叶就会不停地摆动;要想树叶不动,首先要让风停止,树叶才会不动。要想入定,首先要使生理的元气充足,元气充足了,在体内没有空间了,它就不流动了。也就是说身体里面的“风大”停止了,“地大”就稳固了,就不会动荡了。

地大动荡,说明体内有足够的空间让风大在里面流动。风一动,“火大”就开始了,火大一开始,四大就不协调了,你就没办法入定了。

我们现在的人根本不知道修行的道理,只知道每天拜佛、烧香、念经,我可以讲,你这样做十大劫也成就不了!只能够种种因。你种下这个因,什么时候能够成佛?什么时候能够开悟?那就是下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你想要这一辈子“花开见佛”,你必须要有足够的能量不断地往上输送,花才会开。

花一开,先天原有、本自具足的那个东西出去了,你就见到它了,它就见到你了。这叫做老朋友再会,又见面了。观自在菩萨,就是又见到自己了,(观是又见面的意思)。否则的话,能量都从下面漏掉了,你虽然有这个荷花杆,有这个先天的荷花苞,它也不开,也没有用。

为什么叫“花开见佛悟无生”?因为本身就有这个东西,我们不需要修炼,只需要把能量蓄积足了以后,把它送上去,就看见了。我们身体的生理构造,就相当于一套完整的火箭发射装置。我们的四大——身体,就是个发射架子,中脉就是发射通道,体内的精、气、神就是火箭发射之前堆放的、发射时点燃的火药。

当传给你们一种微妙的方法,把体内的精、气、神点燃,也就是把“火药”点燃。火药一燃烧,火箭头“呼——”一下子就被送到太空中去了!

我们体内的这个“火箭头”,叫做“自性”也好、“智慧”也好、“灵魂”也好,或者叫做我们的“本性”也好,在这里我们不讨论它的名字。总之,不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古人,还是今人;道教还是佛教,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是人还是动物,都有这个“火箭头”,都有这个灵气,都有不生不灭的这个东西!

问题是你是否凝聚足了体内的能量,还要能够把它点燃。能量燃烧,才能把这个“火箭头”通过发射架子送到空中去。火箭头飞到了空中,它就不再需要能量(火药)了,它就循着轨道自己运行了。当我们的灵体出去了以后,飞到太空就和太空相应了,就掉不下来了,在空中转了。想到哪里就可以到哪里!

我们现在是需要燃烧体内的精、气、神把“火箭头”送上去,送上去以后,就不再需要体内的精、气、神了。我们冲出去的这个东西,本来就是从虚空中下来的,《八识规矩颂》里讲:“去后来先做主公”,意思是说来的时候,是它最先来的;走的时候,是它最后走的。我们投胎时是它最先来,我们死的时候是它最后走。

它走到哪里去了呢?因为这个东西本身就曾经是从上面下来的,所以只要是开过顶、出去过的人,它一脱离身体出去,上面就有力量和它相应成一体了。密宗讲的,这个时候就不需要禁欲了。在没有开顶之前,就需要禁欲。

禁欲的目的,就是为了能量的积蓄。蓄足了,通过“宝瓶气”、“拙火定”把它燃烧,把那个先天的无形无相的东西(或者叫有形有相,因为它看不见,但可以感受到)给送出去。送出去以后,你就不需要禁欲了,因为它已经上去过了,就和上面的力量相应了。

为什么要静心?为什么要六根关闭?就是要凝聚能量。现在我们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使能量充足,可是我们往往都是充足了以后又都漏掉了!你如果不想让它漏掉,就必须要通过一种方法,使它进入先天的轨道。

任、督二脉就是先天的轨道。密宗讲左脉、中脉、右脉,道家讲前(任)、中、后(督),但是他们都承认、重视这个中脉。最重要的就是这个中脉,它是中枢。就像一只苹果,前面有个凹,后边有个蒂把,中间的中枢把二者连接,犹如人的中脉。

为什么很多高层次的宗教,在修炼时都要盘腿打坐呢?因为盘腿打坐,手脚不动,小腿、大腿压住了,不消耗能量,等到腿发麻、发热,能量就往上走,体内的能量就不会下沉,就把体内的能量送上去了,人的生理就容易打开了。

四禅八定修完了就不需要执著打坐了,就可以每天出去晃晃悠悠、游山逛景了,但是还需要静心。既然是静心,就不一定只有盘腿才叫做静心。你干任何事情,只要是心静下来,六根关闭,能量就会不断地往上输送!

你们没有听懂的赶快问,这些问题一下子也讲不完!大家突然听到这么一个稀奇古怪的话题,从来没听过,恐怕听不懂。就算听懂了,恐怕还是不能够接受,因为过去,我们很少听到佛教里面有人这样讲过。

“观照”,就是把你的意念放在一个地方,为什么要有“观照”,就是为了集中思想;思想一集中,体内的能量就集中,不容易外露。譬如说你的意念放在头顶,身体的能量自然由下而上到头顶;你如果把意念放在丹田,能量就跑到丹田。

道家修这个丹田,下丹田修100天就不能够再修了,就挪到中丹田;中丹田修100天,就挪到上丹田;上丹田修100天,就破壳(头顶)出去了!可是我们现在的人呢,根本不懂,所以他一辈子都守这个下丹田。也有个别人他知道上丹田重要,他一辈子守这个上丹田。实际上每个丹田只修100天,修圆满了,马上就从下丹田到中丹田,又从中丹田到上丹田了。

道教里面守这个下丹田,是为了凝聚能量。底气足了以后,就叫它上升,挪到第二个台阶;第二个台阶足了,挪到第三个台阶。三个100天,差不多是一年的时间,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出去了。“出神入画”,“神”可以出去了,“入画”了,入了这个虚空,虚空是一幅画,宇宙是一幅画。

第二年他完全就是训练出去——进来、出去——进来,第三年就起用了。所以一个真正得真传的人,三年足够成功了!如果再笨一点的人,还可以再来第二个三年。如果不懂方法,三十年也没有用!所以说“得法归来好修道”,你不得法,归来也没有用啊!“得法归来好修道”,如果没有“法”这一说,就不存在过去有“求法、传法、得法、证法”这一说!

所谓的“无法为法,无门为门”,是指成就的人,已经没有法、没有门了!说入定就入定,说走掉就走掉,不需要借助某一个方法。他已经达到无法为法,无门为门了!而我们一个初学的人,就算是有法我们还修不好,何况我们还没有法!每天只能够诵诵经、拜拜佛、打打坐。甚至我们连诵经、拜佛都懒得搞了,还想睡觉!

早、晚课诵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是唐末宋初,大家都以为早、晚课诵是修行的根本法门,实际上恰恰是皮毛,是仪规、是传播法的一种需要、一种手段。正是因为把皮毛当成了根本,所以把了生脱死的根本方法给忘掉了!

一个人形式上做得越多,内在的核心失去得越多;一个人越是注重了核心,他对外在的越是不太注意。可是有几个人能够看到我们的核心?只能从我们的外表来看。为了传播佛法的需要,我们只能做这些外表的东西,你内在修行多高,别人都不知道。

我们男、女的生理构造(指主要经、脉)一模一样,丝毫没有差别!不管是现在的人,还是古时候的人,丝毫没有差别!就是说每个人的任脉、督脉、中脉(或者说左脉、中脉、右脉),都长得一模一样。

为什么前几天我讲对治昏沉的方法时,说要把下巴压到胸前呢?就是为了锻炼中间这个中枢、中脉。你一刺激,一畅通,就把能量输送给头脑了。能量一输送上去,它就不缺氧了,不昏沉了。还有一种控制妄念的方法,你把这个中脉控制住,像水管一样,一折弯,头脑马上就入定了,就不会散乱了,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这些都是需要有些方法的,没有到达一定的层次,我现在告诉你们,回去就瞎胡试,出了问题就不好办了!最后搞得呆头呆脑,头脑长期缺氧,搞成了脑萎缩,脑血栓,我可没办法负你们的责任!

我们佛门里睡觉为什么要“吉祥卧”?尤其是男同志在这方面是受用无穷的,而且感受也是最多的。人在吉祥卧的时候,就把三条脉的会聚点——三江口——给折起来了,一折起来,人就不会有欲望了,就不容易漏了。而且吉祥卧,你一折起来能量就往头上走了。

问:吉祥卧是左侧卧还是右侧卧?

师:右侧卧。正确的姿势是把手枕起来,大拇指放在耳朵后边,其余四指放在太阳穴的地方。把手当枕头,但并没把耳朵盖起来。当你修到一定程度就不是这样做了,就换一种方式了,就把大拇指塞住耳朵睡觉了。但很少有人能达到这个境界。

问:左手怎么放?

师:左手就自然放在身上。但是左手有左手的用处,左、右手都有用。现在我们是“身转心”,你有心没有力量,心有余力不足,你有心也没有用,能量上不来。

 


降伏其心之三(2003年12月8日(十月十五日))

上次我讲了身体的任、督二脉和中脉以及体内的精、气、神和修道的关系。过后还有几个人向我提出一些问题,说还是不太懂,希望我再讲一遍。

体内的精、气、神与任、督二脉、中脉,它们和修道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古道:“大道不离身心”,离开身心无大道。修行,最初无不是修身体!只有把身体修健康了以后,才能够修心。也就是说“道”是由身、心和合组成的。

佛门里面有很多修道的人,认为修行与这个臭皮囊没有关系,不注重这个身体,结果修行几年以后,身体就垮掉了,转到最后又重新来修身体,那就不是真正在修心了。如果刚开始修道的时候没有忽略身体的话,也就不存在把身体搞垮了以后,又重新回过头来修身体。

有许多人修到最后,结果都是一身的病!身体都没有修好,又怎么能够修心态呢?因为作为一个常人(即凡夫),心理都是被身体所牵引。佛门里面讲“心能转物”,我们在座的谁能够以心理来转变生理呢?按佛门里修行的次第来讲,你不到九地、十地的菩萨,不可能以心转物。也就是说九地、十地以前,都是物来转心,心理受生理支配。

我们通过佛教史可以了解到,过去那些祖师大德,哪一个不是气宇轩昂、吼叫一声地动山摇?我们现在的和尚、尼姑,哪一个有这种气魄呢?都是说话没力气、走路也没力气,一个个都是面黄肌瘦的!

难道我们现在的营养还赶不上一千年前佛教里的生活吗?为什么过去的修行人精力那么充沛呢?现在修行人的精力呀,昼夜都从六根漏掉了!根本没有进入任、督二脉以及中脉里面去,既然没有进去,也就谈不上修身体。身体都没有能够修炼,又怎么可能修心态呢?身体里面一点点能量都漏掉了,真的成了一个空壳了!

为什么现在禅堂里面都很少讲到身体的精、气、神呢?那是因为古人修行,早已经降伏了生理,所以在禅堂里面都不讲身体这堂课。因为在过去,凡是能够进禅堂的,就相当于“研究生”了,试问大家,研究生的课程,哪里还会教横、竖、撇、捺呢?

过去不像现在,谁都可以进禅堂里面打坐!因为现在的人大多数都是做做样子,根本没有功夫。甚至在禅堂里面坐禅的人,也是少之又少。寺院里面广开方便之门,谁都可以进禅堂打坐,确实有它好的一面,但是大家也会误以为佛法就是这样,盘盘腿、坐一坐就是在修道。实际上坐在禅堂里面六根都在打架,从来没有静止过!

一个人生理上的力量没有堵截住,没有降伏它,生理会很快枯萎下去。而且你坐在这个地方打坐,心理上也静不下来。因为你生理里面是空的,什么都没有!只有把生理的元气修出来以后,它处于一种静止的状态,心理才不会产生杂念。心理之所以有杂念,那是因为生理的空间太大了。就像一只杯子里面有很少的水,杯子里就有足够的空间让水在里面荡来荡去。如果杯子里装满了水,就没有空间让它动荡了。

精、气、神足的人,他的反应和思维都是很敏捷的。大家之所以迟钝,反应不过来,就是因为生理上的线路不畅通。之所以生理上的线路不畅通,就是因为精、气、神不充足。就像一根水管,里面的水很少,里面就有气泡,就会断断续续,有时会断路。如果说水管里面全部充满了水,中间就不会有气泡。如果六根不关闭,任你怎么修炼,身体里面的能量也不可能充足。

身体里面的能量不充足,就不可能往上升,既然不往上升,头顶这朵莲花永远也不可能开!你们都看到过荷花开,那正是因为下面的能量不断地从荷花杆输送给荷花苞,才促使它开放,如果荷花杆没有能量供应给荷花苞,它又怎么可能开放呢?

这个荷花苞相当于我们的头,我们开顶、开悟、开脉,就是因为体内积蓄的能量通过我们的中脉这个中枢,不断地往上输送,我们才能够开悟、开顶、开脉。如果说能量凝聚不起来,就从下面漏掉了,就不可能往上输送。

“漏”,一是指夫妻之间的生活频繁,会漏掉;二是指人有种种欲望也会漏掉;三是指我们的六根用得多了,也是一种漏。都从下面漏掉了,根本没有多余的能量从中脉往上输送,所以这个荷花它就不可能开放!

为什么莲花苞长得干干瘪瘪的不饱满?就是下边的能量没有输送上来。为什么头脑痴呆?就是因为没有达到足够的还精补脑。这个“精”指的是先天的元气,绝对不是指后天能够生育的精子。

之所以产生后天的精子,是因为有了强烈的欲望,才使先天的元气降落为后天的精子。因为生理的这一股能量,在我们的头顶上,它就是神光;在我们身体的中部(胸部一带),它就是气;这个“气”绝对不是呼吸之气。呼吸之气仅仅是起一个火柴的作用。当人有了欲望以后,气不断地沦落、下降,停留在身体的下半部,就完全变成精了,这个“精”,就是后天能够生育的精。如果没有欲望的话,它就保持先天的精力或者说“元气”。

既然是先天的元气, 它就会进入先天的轨道,也就是进入中脉,输送给头顶这个荷花苞。我们现在的能量,就是因为它不能保持先天的元气,所以就进入不了先天的轨道;也正是因为它变成了后天的能量,所以它必然走后天的通道——从下面漏掉!

为什么宗教里面都要节欲?节欲到了极端就是禁欲。如果说你心理的欲望没有降伏的话,你生理上越是禁欲,你心理的欲望越是强烈。之所以心理上没有欲望,那是因为你生理的能量已经降伏了,已经保持了先天的元气,进入了它先天的轨道,所以就没有后天的心理以及生理的欲望。

就像一个人肚子饿的时候,你心理暗示它“不要饿”,它还是会饿;如果说你吃饱了以后,你心理暗示自己,叫它“饿”,它还是不会感到饿。因为凡夫都是生理影响心理,只有九地、十地的菩萨,才能够心理影响生理、改变生理!

既然我们都没有达到九地、十地的菩萨,那么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修心理,只能够修生理。可是大家又不知道修生理的方法,就算是知道了修生理的方法,你把生理修好了,也只是一个修道的基础。因为修道分修生理和修心理两个步骤。

实际上我们应该想办法做到让生理和心理协调、统一,如果做到了,才谈得上修道入门。只有等到身、心都平衡、和谐了,体内的能量才能保持先天的元气,持续不断地进入它先天的轨道,输送给荷花苞。

荷花苞开放以后,出去了,才谈得上把生理、心理这个工具彻底地扔掉。这个时候才是修行的开始,才谈得上不需要这个色身——“臭皮囊”了!而我们现在根本没有出去,没有脱离身体,所以没有理由不爱惜这个“臭皮囊”!

就算是你可以脱离身体、可以出去了,那个东西在上面不断地衔接,在修炼了,可是你还要回来,回到这个臭皮囊里面。你要弘法、要度众生,还是要爱惜这个肉体。

为什么现在有许多人体力跟不上呢?在座的许多出家人二、三十岁,体力就像七、八十岁的老头、老太太一样!你们体内这点能量别说用来修道了,甚至连维持生命都不够!

你体内的能量连你身体的消耗都不够,哪里还有多余的能量来修道呢?体力跟不上,你的心力也不会持续太久,更不用说你的魄力了!之所以有魄力,是因为你有生理的能量做基础,再加上心理能量的辅助,你才能够有魄力。

一个人要长寿、要修道,前提条件是生理、心理都健康。有许多人说自己修道修偏差了,我还没看到一个修偏差的!因为大家从来就没有迈步、没有修进去,怎么谈得上偏差呢?你以为自己已经走了几百里路了,实际上一里都没有走。既然没有走,又怎么会有偏差呢?你认为自己学佛修道用了十几年的功了,身心一直没有停止地在修炼,实际上你一直在原地踏步!确实身心没有停止,可是没踏出去,怎么可能会走错路、会偏离方向呢?

“四禅八定”没修完,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你不可能偏差的。只有你经过了四禅八定再继续往前修的时候,才有可能偏差。

四禅八定是所有歪门邪道和佛法的共法,都要走四禅八定。只有经过了四禅八定以后,这个阶段才分了很多岔路,你如果走对了,就进入佛道——究竟的道路;你如果走岔了,就进入一种邪道!

我们在座的谁修完四禅八定了?没有一个修完的,连初禅都找不到!如果达到了初禅,你就没有后天的能量了。何为“没有后天的能量”?就是说不管你是男同志还是女同志,都没有周期性的生理反应了,生理上不会有欲望了。

因为我们都不知道修行的次第,甚至有许多人认为自己成佛了、成菩萨、成罗汉了!再加上外行一吹捧你,说你确实成菩萨了,已经达到几禅了,你便高兴得忘乎所以了!正是因为你不知道修行的次第,所以别人一说,自己就相信了!

为什么我一再告诫大家一定要读佛经呢?你没有入门,要靠佛经来指导;你入了门了,要靠佛经来印证。从始至终,经典都不能放弃!如果你不喜欢读经典,你就必须要有过来的明师指导,否则的话,你不能够离开经典。

有的人在某一个修行的阶段,他生理的能量可能会瞎撞,如果它撞进了中脉,升上了头顶供应给了莲花苞了,这个莲花苞就是我们的头,头得到了这股能量,就不会缺氧了。他有可能在这个阶段昼夜六时都不需要睡觉,或者睡得很少,他这时不会昏沉。

纵然你达到这个阶段,你没有足够的能量持续地往上输送,它冲不出去,就还会降下来。当它往下降的时候,头脑就又缺氧,又要天天呼呼大睡,活得没精神。这时候睡又睡不熟,不睡又没精神,因为它能量下降了。当能量下降的这个阶段,人的生理欲望非常强烈。如果你懂得这是修行的生理反应,通过一些方法,保持这个能量,不让它变成后天的能量而排泄掉。这个时候就要靠“法”了(也就是方法)!

你保持这个能量再一次回升上来,不断地供应给莲花苞,莲花苞马上又有足够的能量了,又不缺氧了。这个时候你的头脑里面就会像放鞭炮一样噼哩啪啦的,或者听到打雷的声音、鼓声、钟声等。眉间就像打雷闪电一般!如果说这个阶段你下边的能量还是持续不断地往上输送,有可能这个莲花苞“啪”地一下打开,它就会冲出去!

如果在这个阶段你的能量从下边漏掉了,譬如说发生夫妻关系了,或者有欲望了,能量就又要降下来。一旦降下来,你的欲望会更加强烈。

等过了这个阶段,因为你修行的心没有退失掉,又在不断地修,这个能量又再一次地上来,头脑里又会出现反应,出现一些幻境。譬如说看到光啦、听到声音啦、见到一位菩萨的形象啦等等。这些都叫做“沿途风光”!绝对不是目的地。

如果你的能量没有持续不断地往上输送,它只够莲花苞(头脑)用一段时间,没有足够的能量将莲花苞胀开,在莲花苞里盘旋一段时间后,还是会下来。如果你下边没有欲望产生,这个能量就停留在上面、在头脑里盘旋,不会再降下来了。

下边生理的欲望一产生,头脑里面的能量马上就要降下来,一旦降下来,再往上反弹就相当困难,这个时候就必须要有方法。纵然你能反弹上来,莲花苞未必就能打开,因为在这个地方还是需要方法。因为这个能量它在体内不是说上来就能够上来、说下去就能够下去的。有可能它就常在中间这个地方,所以就有许多修行人会胸闷、胃出血、心脏病复发,因为都不知道对治的方法。

我刚才讲过,纵然你把整个通道都打通了,出去了,这还不算圆满,只能说你修行的某一段落可以结束了。你出去以后,才是真正修行的开始。那么你们会问:身体里面的这股力量是从哪里来的?这股能量啊,是上面先天本来就具有的,在投胎的那一刹那就来了。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把话题再讲开一点,为什么有的修行人特别敏感,有的人特别聪明、特别敏锐,智商很高;有的人却非常迟钝;有的人记忆力非常差,做过的事情再也回忆不起来了,而有的人两、三岁的事情还记得呢?这就与灵体住胎时间的长短有关系!

譬如说一个灵体在父母亲做爱、受精的那一刹那就飞进去了,它在母亲的子宫里住胎十个月,这一类型的人就非常迟钝,几乎是没有灵性,这种人完全是追求物质,往往智商都不高。如果说是母亲怀孕四、五个月,它才进去,在子宫里只住了五个月的时间就又出生了,这种人就比较聪明一些。

还有极少数的人是母亲将要分娩时他的灵体才飞进子宫里面,也就是说他住胎只有一、两个小时。这种人的灵性就不昧,不会沉睡、昏沉,他生下来就懂得修行。即便是他不懂得宗教,他的语言、行为、修养,都符合修道人的标准。

为什么有的人灵体在子宫里只住一、两个小时,甚至只住几分钟,而有的住几个月,有的要住十个月呢?这就是业力。归根结底都是业力!所以说我们在座的能够学佛,可以肯定我们在子宫里面都没有住够十个月,有可能就是住了一、两个月,甚至几小时、几分钟的都有!所以我们在座的有很多人能够童贞出家。因为那个灵体只在母亲的子宫里住了几个小时,所以它不会昏沉,不会睡着。他一出生,思想和思维还是按修行人的那套方法走,所以就能够从小出家。

这个力量既然是从上面进入到人体里面来的,那么就有理由还叫它从身体里面反弹出去,和上面的力量相应。因为它本身就是来自上面的力量!可是这个力量降下来以后,我们没有通过一种方法让它再反弹上来,逆向上升。

如果这个力量一旦上升,而上边的力量本来就是往下降的,所以它自然就会和上边的力量合在一起。这个时候你想要退失菩提心都不可能了!你想退失菩提心,你的生理不跟你合作。你们是否听说过密宗、道家里面修行到了某一个阶段之后,生理的(性)功能都失去了?这个时候你有心做夫妻之间的事情,生理上也不跟你合作了。

因为你生理的这股能量已经和上面的这股能量紧紧地合在一起了,连接在一起了,它就不往下走了。既然是不往下走了,生理的功能就会失去。你们是否听说过道家讲的降白虎、斩赤龙?佛家讲的“马阴藏相”?都是这个道理!

可是我们现在呢?你即使是心理上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而你的生理的能量迫使你不得不做这样的事情。即使你行为上不做,而你生理的能量会迫使你的心理不得不这样想!因为你没办法转变生理的这股力量,让它往上升,所以现在的能量是往下走,一往下走,生理就会牵动你的心理。

等到有一天你这股能量转过头来往上升了、出去了,和外面的能量紧紧地连在一起了,你就能够感受到万物同一体、天地与我同根!到那时候才知道不是前进,乃是后退,是回到了自己的源头、自己的家乡。没有别的事,只是从上面下来,周游一圈,终于又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有很多人在生前没有把那个东西修出来和上面相应,等到命终时,四大分裂了,没有力量包住先天掉下来的那个力量,那个力量也会出去。出去到哪里去呢?随着你的业力决定去向 。如果你生前修道的习气很重,它就会进到修道的那个层次里边;如果你生前贪心很重,就会进入饿鬼道、畜生道。

实际上我们念佛、打坐、修禅定,也是在培养我们的习气。一个人命终以后的去向,是根据习气来决定的。佛门里边讲根据定力、根据业力往生,我为了让大家听着明白,把它换一个词语来解释,就是根据一个人生前的习气而决定去向!

大家不要一听“习气”二字,就把它都理解成是坏的,念佛也是在培养一种习气。你念佛的习气不培养起来,你想往生西方净土是不可能的!

上次讲过,我们修炼就如火箭发射的过程。身体是发射架,中脉是火箭发射通道,我们的灵体或者说本来面目、自性(民间也叫做灵魂),在这里我们且不论它的名称,总之都承认有个东西,它就是火箭头。

学佛的人你如果想让那个东西飞出去,下边就要蓄积足够的“火药”——能量。能量足了以后,你还要学会把它点燃,在燃烧时产生强大的热量,才能够把这个火箭头运送到虚空中去。进入宇宙太空以后,就不需要能量了,不需要火药了!

因为这个“火箭头”,它本身就是从太空中下来的,所以它自然会与太空中的能量合二为一、紧紧地扣在一起,产生一种吸引力。所谓的“修”,就是修下边的半截;所谓的“炼”,就是炼从上边出去的那个东西,让它能够说出去就出去,说进来就进来。无数次地训练,达到百发百中!

如果你生前能够出去,而达不到百发百中,还不行。就算是你能够百发百中,在你临终四大分裂时,处于昏迷状态,你是否做得了主呢?有的人说自己有时候出得去,有时候出不去,我可以告诉大家,如果你临终的最后一口气,正好碰上你出不去,那你这一生又白修了!所以说必须在活着的时候训练无数次,百发百中,随时出出进进都做得了主!

单凭虔诚没有用,单凭方法也没有用,单凭一位好师父还是没有用,单凭有毅力也还是没有用!修道成佛需要综合素质,各方面的因缘、条件都具备了,你才能够成佛。

为什么我一见到你们这些虔诚的人,我就有气、就想骂你们呢?你们总以为凭虔诚就可以了脱生死,我说过,单单的虔诚心与修道没有丝毫的关系!而且单凭有胆量、毅力、魄力还是与修道没有丝毫关系;你单单有一个法门,还是与修道没有丝毫关系;你单单凭一位活佛坐在你的面前,还是没有用。你必须这几项都具备,才能够了脱生死。就像我们想要一棵植物能够发芽、开花、结果,你只有种子,只有水,只有阳光,只有土壤,都不行,必须这几个条件都具备,缺一不可。

每天出坡时我看到你们这些和尚,二、三十岁的小伙子,为什么没有一点虎气呢?虎虎生威的力气到哪里去了?都漏掉了!为什么会漏掉呢?假如说一个人修行的心很强烈,也能够使生理的能量截住大部分。如果你再加上适当的方法,就能够将另外的一部分也截住。心、身两种力量具备了以后,生理的力量就充足了。这个时候,不管你是走路、还是办事情、都会有用不完的力气!

降伏不了生理,就没有办法渗透到心理;既然渗透不到心理,你也就没有办法彻底地改变生理。因为身心是一体的,这就如同人的左右脚的关系一样,单靠一只脚,是很难以迈步的。

实际上常人的力量是很难以进入中脉的,甚至连任、督二脉都进不去。我们修行,最初就是让力量进入任、督二脉,只有当任、督二脉的力量充足以后,才会进入中脉。

你们都见过苹果,上面有个蒂把、下面有个凹,连接这两点的中轴部分就如同我们的中脉。这个苹果本来长在树上,为什么会脱落呢?大家都知道是长熟了,到秋天了,实际上这是外行话,只说对了一部分。我们现在修行,就是如何让这个掉落到地上的苹果再回到这棵大树上!

这棵大树,就是宇宙,我们每个人就是宇宙的一部分,就是从树上脱落下来的一只苹果。为何会脱落呢?因为地球有吸引力,它成熟以后,脱离了苹果树,就被吸到了地上。地球有吸引力,宇宙、太空也有吸引力,所以树梢会往上长。既然宇宙有一种吸引力,我们生理的能量就没有理由一直让它往下沉,而应该让它往上升。

既然宇宙里面的力量一直渴望我们往上升,那么我们就应该通过一种方法,让下面的能量往上升。实际上升到一定的阶段,就意味着掉到地上的苹果又回到了宇宙这棵大树上,又挂在树上摇摇摆摆了!

因为苹果在树上生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里边的能量——养份和糖份,充足了以后,就不需要这棵大树再给它继续补充了,这只苹果必然会从树上脱落下来掉在地上。

如果你不想让这只苹果留在地上,你现在就要“返本还原”,把大树供应给苹果的能量,通过这个蒂把再输送到大树里面去,退回去。可是大家都不知道这个微妙的法门,你以为烧香拜佛就是修道?你以为诵经就是修道?你以为吃斋就是修道?你以为剃个光脑袋、念句阿弥陀佛就是修道?这些都与修道丝毫没有关系!也许大家听起来觉得很残酷,但是你们在我身边,我不得不实话实说,你们所做的一切与修道都没有关系!

实际上我们都是从宇宙这棵大树上掉下来的一只苹果。因为我们体内的能量已经足了、满了,它就不需要大树再供应了,这个蒂把就脱落了,就掉下来了。如果我们想要再回到这棵大树上去,就必须要把苹果里的能量通过蒂把再还给大树、还给宇宙、还给虚空,这是方法,不是信仰可以达成的,信仰只是一种助缘,是达成这种功夫的助缘之一。

好了,今天就讲这么多!

 


降伏其心之三(2003年12月12日(十一月十九日))

(有僧请上师开示“根本智”与“后得智”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以前讲过,你是后来的所以没有听到。我曾经讲过:如果把修行圆满用100%来形容的话,你得到了“根本智”,只是获得了30%,还有70%是属于“后得智”。

后得智是从哪里得到的呢?也是在禅定中得到的。但是后面70%的禅定功夫,不像前面30%的禅定是与世隔绝修来的。罗汉都已经得到了根本智,但他们没有得到后得智,所以他不敢、也没有(后得智的)资本出来弘法。

许多修行人得到根本智以后,为什么不愿意要后得智呢?既然还有70%的后得智他没有证得,他为什么不要呢?他是不敢要!因为如果你没有这个定力和智慧的话,想要获得70%的后得智,反而有可能会失去30%的根本智。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某某老修行,修行很高了,明心见性了,就出来度众生,结果呢,反被众生度了!最后连自己见到的那一点点根本的东西,也一去不复返了。一别永不再见了!

过去有许多祖师、禅师,得到根本智以后,还要出去行脚几十年。既然已经明心见性了,得到根本智了,为什么还要出去行脚几十年呢?说明他们知道后得智的重要性。如果把整个修行过程比喻成10年的话,你花3年的时间可以得到根本智,而后得智你还要花7年的时间才能够得到。

何为“根本智”、何为“后得智”?明心见性就是根本智,“后得智”指的是世间学问。实际上世间学问也是佛法,真正的佛法是世间法!不通“世间法”,就不会使用“佛法”,佛法的“用”,是世间法。得到了出世间法,你不通达世间法,你根本没办法把自己的出世间法给推销出去!

我们经常听到,甚至看到,有些人肚子里面很有文化、学历很高,可是开口讲话人家却听不懂,让他做起事情来一塌糊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有些高中文化的人讲起课来,比大学毕业的人讲的课,学生更易懂、更愿意接受。按道理来讲一个文化低的人怎么会讲得过一个文化高的人呢?可事实就是这样。

不过你们会问,一个真正得到了根本智的人,在语言般若、文字般若上是不是无碍的?答案是肯定的,绝对无碍!既然是无碍,为什么还要学习后得智呢?佛菩萨既然证得法身,为什么还要修报身、化身呢?不修化身,得不到后得智,无法生大妙用。

何为“报身”呢?我们现在这个肉身就是“业报身”。佛菩萨度众生,完全可以使用他的化身,根本不需要业报身,也就是这个肉身。但是如果他没有这个肉身,他就感受不到众生的喜怒哀乐。他只能够理解而无法感受。大家必须知道,理解和感受,它们是两重意思。有过相同的经历,才会有共同的感受。否则的话,你只能说 “理解对方”,而不能说“感受”!

过去有许多修行高的人,在走的时候,四大一样会有病、一样会痛不堪言!有很多后生就心生疑惑:一个得道的人,身体为什么也会生病、四大为什么也会不协调呢?因为他要度众生,就必须要和众生站在一起,才能够有众生的感受,才能够更好地度众生。

你们都听说过赵州和尚,八十岁了还在行脚。为什么要行脚呢?通常大家都说是“跟众生结缘”,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结缘呢?真的是跟众生结缘吗?你说修行修的是这颗心,“心”又怎么修呢?靠什么修呢?你们会说靠定力修。“定力”是怎么得来的呢?坐在山洞里面,与人隔绝、与事隔绝,你觉得自己内心很清净,如如不动!学佛修道不是自己受用,是为了他人受用。

闭关修炼,从表象上来看离开了社会,实际上短暂地离开社会、离开人群,是为了更快、更久地深入人群、深入社会。真正的出世,是为了入世;真正的入世,是为了出世。

大家来到这里都想修行,都想闭关,这么说来你们都是想积极地入世?实际上你们都颠倒了,你们认为这样做是为了积极地出世。真正的积极地出世,应该体现在积极地入世上。只有积极地入世,才能把我们的定力修出来,把智慧修出来,把心修炼好。

一个人不接触事,定力和智慧根本没办法出现。即便你认为出现了,那也只是小定、小慧,不堪众生一击!这也就是为什么罗汉和独觉佛不敢度众生,也不愿意度众生。

我曾经讲过,罗汉不能够续佛慧命!别看他已经证得罗汉果了,他没办法续佛慧命、没办法弘扬佛法,只能够短暂地自己受用,还不能够长久地受用。要想长久地受用,必须要回小向大。罗汉就像一棵长在花盆里的花木一样,它永远长不成参天大树,要想长成参天大树,必须把花盆打烂,从花盆里面移栽到大田里面。

发大乘心的人,虽然他还在修行的过程当中,还没有达到罗汉的层次,但他发的心是菩萨的心 ,是佛的心;虽然他的定力和智慧现在还赶不上罗汉,但他就像是在大田里培育的一棵小树苗一样,一旦时机成熟,他很快就能够成长参天大树!

别看你花盆里的花木现在长得非常茂盛,长得一米多高,甚至几米高了,但是长到一定的程度,就再也长不上去了,甚至会越长越矮,最后这棵花木会锈死掉。你们有没有见过一种长在花盆里叫做“千年矮”的花木?这种花木在前十年会长得非常茂盛,可是超过十年后,会越长越矮。一方面是受花盆的限制,另一方面它的本质就是长不高。这就相当于罗汉的发心,其道理是一样的。他没有回小向大,这意味着花盆里的花木没有把花盆敲掉,跳进大田里。

这几天我去看望一位老前辈,在座的很多人都见过,就是湖北大别山的那位老斋公。他在山上隐修了几十年,从2000年开始出山,正式出来接触众生。用他那种特有的方式度化众生。他前几天圆寂了,他弘法的时间只有三年。

他已经是预知时至、来去自由了,可是在他最后的三年,他还是出来度众生了。虽然在这三年当中度的众生不多,但他敢出来度众生,他这一念之间就是佛菩萨了!如果他一辈子不出来度众生,他永远是个罗汉。

出来度众生,不在于你度多少,你敢从花盆里跳出来,这一念之间,你就是佛菩萨!为什么在最后几年还要出来度众生呢?刚才讲过,积极地入世,是为了彻底地、圆满地出世。

知道你们大家都想闭关,我应该高兴才对,说明你们都是为了将来积极地入世啦!可是你们的修行理念都错了,自己还不知道。你们以为采用这种方式,现在积极地避世,将来能够积极地离开这个世界!

实际上你们采用这种方式,是永远不可能达到目的的!你的“后得智”没有得到,你不可能彻底、圆满地离开这里。人生是一场经历、是一种体验,修行也是一种体验,只有你完全投入进去、体验了它、经历了它,才能够完全超越它。你从来没有经历过、体验过的,你不可能超越它。你不了知它,怎么去超越它呢?

大家误以为得到了根本智就能够弘扬佛法,这是错误的认知。菩萨道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未成佛先跟众生结缘”,实际上跟众生结缘的同时,就是在修炼自己。把成佛、成菩萨的这个因已经种下去了。如果你不跟众生结这个缘,埋头苦修,最终充其量是个小乘的罗汉。

为什么社会上许多人都说修行人是自私自利的?你仔细看一看身边的修行人,哪一个不是自私自利?怎么能够出去弘扬佛法、说服信众呢?怎么能够让身边的人接受你呢?修行人最爱说一句话:“怕背众生的业障!”你开悟干什么呢?你成佛菩萨干什么呢?你成了佛菩萨,就是要背众生的业障!否则的话你成一个阿罗汉就行了。

短时间地把自己封闭起来,享受禅悦,过了这个阶段,再重新回小向大,把罗汉的“我执”,就像敲花盆一样地敲烂掉,跳出来!如果不通晓这个道理的话,你是没办法完成罗汉的修行过程的,菩萨的修行过程你也没办法完成!

你越不出去接触人、接触事,就越不愿意接触;越不愿意接触,就越不会接触。假如你真的修得了一点根本智,证得了罗汉的果位,那也应该恭喜你!事实上你把自己封闭起来,连罗汉的智慧和定力也没有修出来,后得智你也没有得到。

修行,究竟是先修后得智,还是先修根本智呢?因缘而定。我们在座的很多都是童贞出家,十五、六岁就出家了,像这一类型的人,多数都是先修根本智,后修后得智。也有许多人四、五十岁,六十岁出家,应该说他们的后得智基本修完了,像这一类型的人,下手修的话,应该直接修根本智。

修行的人都会经常反复地修,修完了根本智,又去修后得智;修完了后得智,又修根本智,反复地体验。佛法的根本,不是落在定力上,而是落在智慧上,也就是落在妙用上。如果你认为自己有定力、有智慧,可是你生不起妙用,可以肯定你的定力、你的智慧都是偏差的!也可以说你并没有修出来。如果你真的得到了“根本”,再修“后得”的话,那是轻而易举的。

千万不要误以为佛法它最后是为了定、为了慧,绝对不是!而是“用”。可是看看我们在座的修行人,哪一个会妙用、会起用呢?一个得到“出世法”的人,他不通晓“世间法”,是没办法度众生的!他不通晓世间法,就不了解众生,既然不了解众生,又如何度众生呢?

大家都听说过释迦牟尼佛第一次出来度众生就失败了,因为他讲的是大乘法,众生接受不了。后来他又讲“四谛法”,就有人接受了。而他在临终的时候说的法,还是回到他最初讲的法上来。讲人生、讲宇宙是常、乐、我、净的。

 


有许多老师出去度众生,都是众生喜欢什么就讲什么。众生认为自己是佛,这个老师就给他印证:“你就是佛”,甚至是“古佛再来”!那么这些学生们听来听去连佛祖都没有了,最后他就是佛祖了!如果我们真的是佛祖再来,罗汉转世,为什么现在这么迷失呢?为什么这么散乱呢?

我们现在之所以能够闻到佛法,又出家修学佛法,不知是哪一劫、哪一世种了这个因,现在才能够发芽。我们现在发芽,都是通过外缘,很少是由自己内心萌发的!

修行人脱离社会、脱离人群、脱离家庭,绝对不可能得到“后得智”!如果你仅仅得到了根本智,没有得到后得智,它只是短暂地有用。倘若你的根本智不再三地打捞的话,就出去修后得智,你所修的根本智就会打失掉!当你走出山林,走进人群,一不留神,就会把你的根本智摧毁掉。

佛门里有这样一句话:“众生的业力有多大,佛的智慧神通就有多大;佛的智慧神通有多大,众生的业力就有多大!”要想成就我们的根本智,只有好好地修后得智。实际上根本智和后得智它们是一体的,不能分开修。一个修行人如果他的根本智出现,他的后得智也会随之出现;他的后得智随之出现,根本智又会随着增长。

许多学佛的人整天东奔西跑,舍弃工作、舍弃家庭,三年五年下来,一无所获!结果是家庭没有了、工作没有了,甚至连温饱都没办法维持下去。这种现象太多了!如果你仔细问一下自己,我们自己就是这种人!如果我们不出家的话,问问自己怎么维持生活呢?你开悟成佛了,是不是要吃饭、生活上要不要开支呢?

修行人如果不能安分守己的话,绝对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何为“安分守己”?守好自己的工作岗位,你是干什么的,就把自己应该干的工作干好。你是种菜的,就把菜种好;你是工人,就好好地上班;你是和尚,就安心当和尚;你是尼姑,就安心当尼姑;你是当爷爷、当奶奶的,就认真把你的孙子带好;你是丈夫,就做个好丈夫;是太太,就做个好太太。这就是安分守己!在安分守己的基础上,尽职尽责。

人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不管你怎么把自己封闭起来,你都没有办法脱离人群、脱离社会,只是把接触面缩小了一些而已!即使你在闭关,还是要大家帮忙,还是要拖累别人。哪怕是一个人护你的关,你还是与众生有关系。

即便是你不要人护关,你自种自食,你还是和这个社会、和这个地球有关,和这些有形无形的众生有关。既然你现在受用了娑婆世界的一切,在你成道以后,想要离开娑婆世界之前,都必须要偿还这里的一切。否则的话,你是没有办法脱离娑婆世界的。

我们今天之所以来到娑婆世界,是因为有两种原因:第一,是你欠娑婆世界的债,来还债的。作为一个修行人你必须接受这种观念,否则的话,你没办法修行。第二,这个娑婆世界有条件、有因缘,能够促使我们修行、成佛、成菩萨。如果这个娑婆世界没有成佛、成菩萨的条件和因缘的话,我们就不会来到这里。这就像我们能够在这个地球上生存,是因为它有阳光、空气、水、土等适合我们生存的条件,我们才来到这里。

只有通过不断地付出,才能够把自己的身心修端正、修完善。也就是通过不断地接触事物,才能够完善我们的思想、端正我们的行为。才能渐渐地与道相应、与佛菩萨相应。

“定力”,它不是道,只是成道的一个助缘;福慧也只是成道的一部分,不是成道的全部。

问:修得后得智,是否根本智也能修出来?

师:如果你真的得到了后得智,通晓了后得智,掌握了后得智,那是因为你具备了根本智。如果你不具备根本智,你要学习后得智,千难万难!因为它们是一体的、是互进互动的。通晓根本的人,就容易掌握后得,通晓后得的人就容易掌握根本。

因为佛法的根本是要落在“用”上,所以一个人得到了根本智,只意味着他得到了少数的力量,大部分的力量还没有获取。你有了定和慧,如果还生不起妙用的话,就可以断定你的定和慧不究竟,还不到家。

我曾经和一位老师父讨论过,说佛法犹如“体相”,什么东西相当于“用”呢?在座的应该把这个问题带回去参一参!怎么开智慧呢?怎么集中自己的心念,通过什么方法、手段来对治自己的散乱心呢?“方向”指的是什么呢?哪一方哪一向,才是修道的方向呢?

这就同我们上学读书一样,先读小学,再读初中、高中,再上大学。你必须通过次第学习,才能够递进到大学。可是我们现在学佛的人全部走进了一个误区,犹如空中建楼阁,不打地基。

如果你不修定,你的戒是守不住的;连戒都守不住,那么你的定也生不起来。如果你不守戒,死死地修定,你的慧也没办法产生,因为慧它是活水。但是,现代的修行人已经连“死定”、“死戒”都修不出来了!

要通达自己的生理,再剖析自己的心理,然后让自己的身心达到一种平衡。让它们协调,才能够与道相应。可是现在的修行人连最基本的生理也不通,从来也不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怎么能够入道呢?怎么能够和道相应呢?

往往是当你幸运地碰到一位善知识、碰到一位直性格的人,把你的内心世界说上几句,你还跟他吵个翻天!说对方跟你过意不去,说你跟对方没有缘。一个会投其所好、会让你高兴的人,说你是“菩萨再来”、“罗汉转世”,把你哄死了,你还说他是佛菩萨来给你印证的!

过去在禅宗里面,如果是有谁印证某某是佛菩萨再来,被禅堂里的班首知道了,当众把你按在地上,香板像雨点一样,噼里啪啦把你痛打一顿!打死掉了,就把你拖到禅床下面去,埋都不埋你!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给众生下毒,把众生给毒死掉了!断了众生的慧命。

这种人是要下无间地狱的!什么叫“无间地狱”呢?无间地狱没有底,一直往下掉,没有出期。掉在一般地狱里的人,还有出头的一天,堕无间地狱的人永无出期。

在座的有的见过那位老“斋公”,有人去问他:斋公,我前世是不是修行人呢?我是什么转世的?斋公就打你的脸,把你臭骂一顿!从来不告诉你是什么转世、你是不是修行人。

如果我说你是“菩萨再来”,我实际上是给你下毒,把你毒死掉了,把你的慧命给断掉了!过去的祖师、乃至佛菩萨,为了方便度众生,只说你前世是个修行人,已经修炼过,来增加你的信心而已。

真正的修行人,绝对不会轻易给对方印证;你是某某某再来!只能说你曾经修行过。我们经常听到某某活佛给人印证,都是断人慧命!

我们学佛的人总爱讲这么一句话来为自己开脱、来搪塞对方:“我收了对方的供养,我只要好好修行就行了!”没错,你是好好地修行了,可是你既没有修进去,也没有修出来,那你修行又有什么用呢?就算你修进去了,也修出来了,你没有向众生回报你的法,你还是欠众生的!何况我们既没有修进去,也没有修出来,更没有向众生回报法!

可是我们已经接受了众生的财施、物施,就应该给人家法施。你以为教众生念念佛、磕个头、烧烧香、打打坐,就是“法施”吗?你的“法”不能令众生解脱,只能够让众生走入一种歧途!

佛门中讲:我们受了众生的财施、物施,就应该给众生法施。这个“法”,指的是能令众生解脱的法。否则的话,你的法是一种邪法!

问:如何抉择自己出家还是在家修?

师:没法决定。你的慧眼没打开,只能跟着感觉走,只能够看你的因缘出现到哪一种程度,也就是哪一种因缘出现。如果你真想修行的话,就没有必要出家;你想混饭吃,我告诉你,最好出家!因为出家是最好混饭吃的。

但是我告诉你出家的人十有八、九是要下地狱的!如果换一种让大家轻松一点的说法:十有八、九要进“三恶道”。过去的祖师们说得非常清楚:我们接受信徒的供养,我们必须要成道。你能修道还不行,你必须成道。否则的话,你是还不清的!

问:在家修,是不是不会“十有八、九下地狱”?

师:在家不会。因为你没有受十方的供养,你没有弘法的义务和责任。你没有让信徒误入歧途!出家人一方面受十方的供养,另一方面你又没有开悟成道、弘扬佛法,教人家的又都是邪法。过去说“地狱门前僧道多”,没听说“地狱门前居士多”!

居士吃的、用的都是自己的,和尚吃的用的都是信徒的,可是你又不修道,就算你修道了还是不行。许多人认为我们的根本是“修道”,实际上你的根本不是修道,而是“成道”!你成道了,还要弘扬道才行。成道是自受用,弘道是他受用。

人家给我们“财施”,我们给人家“法施”是对换,只有这样,才谁也不欠谁的。如果人家给我们财物,我们没有给他法,甚至给他的不是正法,来世变牛变马来还账!“出家有功德”!你有什么功德?没有明心见性、没有弘扬佛法,永远没有功德!只有明心见性以后,再弘扬佛法,才叫做“有功德”!

过去没有得道的修行人,用什么办法报答这些供养的人呢?他们没有“法”给对方,也没有“道”加持这些供养的人,通常他们都是采用一种抄经的方式来回报对方。过去的印刷术很不发达,笔墨也来之不易,有的修行人刺自己身上的血来抄经送给这些供养的人。

因为他不敢讲经说法,他知道自己没有开悟得道,讲出来的法只能是邪知邪见、只能使人误入歧途,所以他抄佛的经让这些供养的人来读。意思是说你不要听我讲的,你看佛讲的,你如果看不懂,我读给你听。我没有法给你,可是我有经给你!现在的人相反了,学上三天的佛,都成法师了,都能讲经说法!

问:净空法师讲了那么多的法?

师:所以说净空法师他很懂讲经,他从来没有讲自己的经,都是讲佛的经。譬如讲《弥陀经》、《楞严经》、《地藏经》、《华严经》,他从来不敢像其他的法师那样,不按佛经讲,净空法师是老老实实、有板有眼地讲佛的经!只有过去大开悟的祖师,他才抛弃佛经,讲自己内在的心经。

将来我们出去呀,这就是一种办法。自己内在没有心经,就拿着一本佛经讲。佛怎么说,我们就怎么讲,绝对不会错!你理解到什么程度,就讲到什么程度,不理解佛经的旨意,那就读给别人听,由人家自己去理解。你不会讲佛经,就讲“五戒十善”,这是做人的根本。

问:我师父磕头,连续磕108个之后,心不跳、气不喘,为什么会这样?

师:会是这样的。我以前在闭关时,每天早晚各108拜,有时甚至也不知道拜了多少,一拜就是几个小时。拜完了以后,或者拜的当中,都跟正常的呼吸一模一样,一点也不会急促。

现在的出家人见了面不仅不愿意磕头,连合掌鞠躬都不愿意了。见了面就点点头,甚至头也不点,脖子一扬就过去了!这可能也是一种改革,改来改去,大家都认为这是对的,突然有一个人把正确的、最古老的做出来,大家都说他是歪门邪道!

因为大家都是这样,你一个人那样搞,所以你肯定会被认为是歪门邪道。要么你就把自己关起来,把门封起来在你自己房间里怎么搞都行,没人说你是歪道!

问:一个人做什么都要具备道德、品德、行德……?

师:这三者,一个是体、一个是用、一个是相,三者既是一,又是三。要连在一起来用啊,不能够分开。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

你们仔细看,我们东华山就是一个八卦图,你修行能够从这里走出来,就算是你跳出了阴阳五行了!云水堂后面是一只大狮子,张着嘴巴在仰天咆哮!东华山的狮子最多了!

昨天晚上有没有人讲开示啊?点到谁都要讲,如果不讲,大家都要请他讲!在自己家里有什么不好意思呢?谁讲得好?谁讲得对?谁都不好,谁都不对,只有佛祖讲得好、讲得对!

 

   


宣化上人法宝论坛 → 佛法交流 → 禅定实修 → 降伏其心之三(释万行上师)

   

降伏其心之三(2003年12月21日(十一月二十八日))

在打瞌睡的时候,吸一口气憋在嘴巴里面不要呼出去,再不行的话,就把自己的头啊,打两捶。微细地打瞌睡是散乱,严重地打瞌睡是睡眠。

有的人修净土十几年了,还不知道何为净土法门;修禅宗的十几年了,也不知道何为禅;修密的同样犯这个病。另外一种人误以为自己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净土法门;盘盘腿就是禅宗;念念咒语、结个手印就是修密。以此类推,岂不是剃个光脑袋、穿件和尚衣服就是和尚;穿套西装就是西方人;穿件和服就是日本人了?!

何为净?不染为净;何为禅?不散为禅;何为密呢?不乱为密。净是心中之净,禅是心中之禅,密是心中之密。无数个法门、无数个宗派,总括起来不外乎禅、净、 密。禅、净、密归纳起来不外乎一心。

你念阿弥陀佛,不是为了一心不乱吗?你参禅也是为了一心不乱,你修密要身、口、意相应,还是为了一心不乱。不管你是哪一种方法来用功,首先都是为了一心不乱!

并不是说你念阿弥陀佛就能够往生西方净土,也不是说你参禅就能够开悟,更不是说你修密,身、口、意相应就能够即身成佛!方法只是一种手段,它是为了产生效果而采用的,通过这个方法产生效果来达到目的。

修净土的通过念阿弥陀佛,达到一心不乱;通过一心不乱,继续深入下去与佛相应,才能够生到极乐净土。修禅的也是借助于一个方法,达到一心不乱,才能够深入禅定把智慧打开与佛沟通。修密的还是这个道理。

方法它只是一个手段,不是目的。如果说你修行十几年了还在这个方法上转来转去,这就叫做被法所转,你根本就没有迈出“法”这一步。如果说你真的修进去了,是应该没有“法”可修的,直接与道相应了,哪里还有法呢?

第一步是先通过这个法与道相应,当你走进道里面去了,法就在你的后边了,哪里还用得上呢?许多人一开口,让人感觉到他既可笑又冤枉!修了十几年了,还在原地踏步、还在方法上用功夫,既没有在心上用功夫,也没有与道相应。

你们都看见过这种现象:自行车的车梯子支起来以后,你用手去转动那个脚踏板,自行车的后轮会飞快地转动,但自行车跑不了!

学佛修道的人都犯这个毛病,有许多人夜不倒单、日中一食,搞了几年下来,身体搞垮了、菩提心退失了,认为自己的根性不行、法门不行,甚至觉得自己不是修行的料子。这就叫做原地踏步走!根本没有迈出去。你以为自己投入了很多时间,下了很多功夫,这些与道丝毫不相干!

修道就要入道,入了道,才能够与道相应、与道同体。那么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你采用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把你送进道里面去,由道推着我们走,而不是我们拖着道走!

你念阿弥陀佛,没有达到一心不乱,怎么能够往生净土呢?《阿弥陀经》上说得很清楚,如果有人念佛能够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净土。我问问在座的,谁能够七天达到一心不乱?你连七分钟的一心不乱都达不到!如此说来你们念佛根本就没有用!

许多学佛修道的人一见面,都喜欢问:你是修什么法门的?我是修什么法门的。一听这些话,一开口就知道是外行!过去的修行人从来不问这些,道友之间一见面,就直接问如何在心地上下功夫。也就是说你在心地上下功夫的方法是什么样的。哪里像现在的人:你是修什么法门的?你是什么宗、什么派?

学佛的人不应该在宗上、派上有这么大的分歧,如果你在因地上把你自己的宗派、法系分得那么清楚,深深地植入到你的八识心田里面去,即便是往生到了极乐世界,你也会拉帮结派!所有的方法,无非都是为了对治你的散乱心,如果散乱心降伏了,就不需要方法了。

既然是一个方法,那就说明它是有阶段性的,不能够把它当成是永久性的。这就像我们要过河,必须要借助于一只船或者一座桥,当过了这个阶段,船和桥就都扔到背后了。

有的人采用一个方法修行,十几年了一点感应都没有,有的人是有了一点点感应。你那么一点点感应又有什么用呢?佛经上记载得非常清楚:极乐世界有莲花、七宝池、八功德水,那么你们念佛的是不是看到过呢?

偶尔的,眼前出现一点佛光、一点自性光,就已经非常陶醉了!甚至有许多念佛人连这些都出现不了。既便是你出现了,这也是光影门头、沿途风光,还没有到目的地。

如果你有根器的话,任何一个方法都不需要,禅、净、密都可以抛弃!你读书也好、种菜也好,你只要是一心不乱,能够专注在一个境界上,长此以往地走下去,自然能够与道相应!

你念佛是在做一件事,参禅也是在做一件事,身、口、意相应修密也是在做一件事,我读书、种菜也是在做一件事,你只要是通过一件事情,可以达到一心不乱,彼此之间就没有区别!只是使用的方法不同,你是通过念佛达到一心不乱,我是通过种菜达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才能与道相应。

可是有的人念佛十多年了,还没有达到一心不乱。一边念佛一边东看西看、还在聊天、还在看电视,手里拿着念佛珠还在不停地抠、抠、抠!电视看完了,问题也考虑完了,佛也念完了,这是一心几用呢?实际上这是散乱心,不是一心多用。

为什么我们找到一个法门修不进去呢?为什么没有办法和它相应呢?因为我们的“基础”没有做,就像是盖楼房,没有打好地基,你是没办法盖好楼房的。现在的人都犯这个毛病:一学佛修道,首先找一个方法,可他没有去找一个如何修自己身体、修自己习气毛病的方法,而是想找一个马上成佛的方法!

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听说过列子求道的故事?列子到他师父那儿求法,去了三年,他师父才看了他一眼;去了六年才开口和他讲话;九年才和他一起走路、一起吃饭。一开始去,师父连看都不看他,根本就不同他讲话。

现在学佛的信徒,听说哪个师父修行好,去了以后一分钟都等不得,就要求法!要师父传法、要师父收他做弟子。别说师父不传法,就算是传了法,也传不进去!你可以想想,我们的头脑这么复杂,内心充满了杂草、充满了垃圾,什么杂草、垃圾?贪、嗔、痴、慢、疑、邪见!你们说这些是不是垃圾?满满的垃圾把道的力量都排挤在外边了,释迦牟尼佛来到面前,也奈何不了现在的众生!你们可以观察一下身边的道友,谁都有一套理论,每个人头脑里的理论都是满满的!可是你真正让他讲的时候,他一句也讲不出来,两个人在房间里聊天的时候,都会讲。你仔细一听,都是邪知邪见!

不会讲法,要多读佛经。最好把它诵出声音来,嘴巴读的时候把这个声音送出去,耳朵又把这个声音听进来。也就是耳朵又把这个声音吸进去,录进了八识心田里面。如果默读,就意味着你耳根没有投入。《楞严经》中讲“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周听十方无遗”。还有意根、舌根也是圆满一千二百功德,眼根、鼻根、身根的功德就要次一些。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过?我们平时收集信息,大半是来自耳朵的。当耳朵听到声音以后,我们的头才转过去,眼睛才望过去。眼睛看到的距离,没有耳朵听到的遥远,而且眼睛只能看到前方,而看不到后方,左右也不能看全,耳朵是周听十方无遗!

不管你是修哪一个法门,按哪一种方法用功,如果你不能把自己的六根都摄起来,降伏不了它、关闭不了它,你是没有办法和道相应的。

实际上这一生能不能成就,现在就可以得出结论、现在就可以知道。根本不需要在以后、更不需要在临终时才可以知道。在座的都学佛很久了,都不是刚刚闻到佛法,如果说你学佛修道三年了,苗头还没有出现、影子还没有出来的话,说明这个方法根本不适应你,你应该换个方法了。

如果说这个方法好,为什么三年还没有用上手呢?用不上手不能说这个方法不好,只能说你不会用这个方法。不过这个问题对一般人来讲很难鉴别清。

一个人念佛念习惯了以后,你让他参禅,他觉得没办法下手;修禅用功久了以后,你让他修密,他觉得太复杂、很劳神累心。实际上任何一个方法,你要是用功进去,都非常劳神累心!如果你说现在修得很轻松自在,说明你又在打妄想了。

在你打坐的这一、两个小时当中,之所以感到轻松,那是因为你身体得到了休息。实际上真正用功用好了以后,是非常累的,累得你妄想都打不起来!等你打完坐、下座了,会感到身体很累。不过这种情况也是阶段性的。

不管你是采用哪一种方法,只要你修进去了,有点眉目了,就像吸烟一样会上瘾!每天一到那个时间,如果你是念佛的,就想念佛;是坐禅的,就想坐禅。当你突破了这个阶段以后,随时随地不拘于任何一种形式,你都可以修行。并不是关起门来你才可以参禅、才可以念佛!

既然你已经通过一个方法,一心不乱地走进去了,外面的声音和颜色怎么可能干扰你呢?之所以外面的形形色色能够干扰你,说明你还没有走进门里面去。如果你已经走进门里面去了,把六根门都关上了,外面的声音和颜色,怎么可能会干扰你呢?

实际上如果外面的声色能干扰你,即使你强行把自己关在一个山洞里面,内心的杂念照样产生。而且由于你强行切断了外面的声色,虽然外面的声音和颜色进不到你的五根里面,但是你的意根会比以前增加几百倍地活跃。

譬如说在你与声、色打成一片的时候,你内心的念头有可能一分钟产生十次,那么现在你通过闭关,把外面的声色堵在了门外,它进不到你的五根里面来,这个时候你的意根里产生的念头有可能会是一百次,甚至一千次。这也就是为什么有时候当眼睛看不到色尘、耳朵听不到声音的时候,内心会烦躁得特别厉害,因为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意根上了。

因为你把耳朵、眼睛、鼻子、嘴巴的功能全部推给意根来承担了,只有它一个人来发挥,所以心念一个接一个,一秒钟会冒十次!如果你从洞里面走出去,眼睛继续看,耳朵继续听,鼻子继续闻,嘴巴继续说,你会发现内心的杂念会很少。那是因为你把这一根(意根)的功能分散到六根上去了,而闭关却是把六根的功能强加在意根一个人身上。

你们会问:修行应该先关闭哪一根呢?大家说一说,应该先关闭哪一根?(众答:……)六祖在坛经上有一句话,研究过坛经的我想都不会忘记这句话:“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圆”,他就告诉我们修行的第一步,先切断第六意根!第七末那识和第六意识,在迈步的时候就要降伏这二识,这二识降伏不了的话,你就没办法走进门里边去。

即便你是走进了门里边去了,不出三个月,就会把你从门内打到门外边来,因为你没有降伏六、七识,而是通过环境,依赖一定的条件,强行切断了前五根。把前五个人的烦恼强加给第六者——意识——一个人身上了,你在洞里怎么会住得住呢?所以会更烦。如果你修行的第一步就把意根降伏了,你才能够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

实际上任何法门,第一步都是要先降伏自己的意识,也就是通常讲的杂念和妄想。有的人甚至还搞不清何为“杂念”,何为“妄想”!“杂念”是人坐在这个地方,自然而然冒出来的念头;“妄想”是人在意识中有意识地去想的念头,后者带有故意思考造作的意思。

学佛很难降伏自己,更难以掌握方法,一不注意呀,就走入了一个极端。譬如学佛人都知道不要胡思乱想、头脑不要复杂、不要考虑问题,结果形成了一种这样的现象:突然遇到事情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处理,是非好坏、轻重缓急,都辨别不出来,一个个都傻楞在那里了!

另一种出家人是很精明、很会办事,但是你要让他打坐,就像要杀他一样困难!他的心太散乱了,身心没有统一,更没有协调,他怎么会坐得住呢?念经也念不下去,拜佛也拜不进去,所以只能够四处云游!你叫他到处说一说、讲一讲,为寺庙里做做事还可以。

退一步讲,你如果真的很会为寺庙里做事也不错,也是一种人才,寺庙里也需要这种人才。要么你就很会修行,你也是个人才。就怕你修行修不进去,做事又怕麻烦。

你如果让出家人做事情,就好比让瞎子出征打仗一样,没有目标乱开炮,根本击不中目标,炮发出去以后,还说这是空炮,里面没装弹药!

你不管到哪里去修行,都要对自己负责。一旦自己掌握了一种方法,就要修进去再修出来。你没有修进去,或者你修进去了没有修出来,你就没有资格评论这个法门、评论这个师父!

就像我们走路一样,你还没有走到尽头,没有从尽头返回来,你就无法评论这条路的性质。这条路是好的,好在哪里?是坏,坏在哪里?所以说修行啊,要走进去,还必须走出来。

就凭读上几部佛经,把师父传的一种方法修上一年半载,就能够下断言了,就能够评论了?现在学佛的人哪,很容易下结论。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对自己不负责任,对事情也不负责任。譬如说大家出家了,出家干什么呢?想学佛,甚至有的人想成佛,你要是学佛学不好、成佛成不了怎么办呢?你的退路是什么呢?

很多人不清楚何为学佛、何为信佛、何为佛学。它们从本质上讲都是有区别的。我是从来不敢说自己是个学佛的人,“学佛”,知道自己不称职!勉强敢承认自己是个信佛的人。学佛学不好,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对你的家庭不负责任,对你的师父不负责任。

谁要求我们学佛了?谁要求我们出家了?90%的人出家,都是受到了家庭的阻拦,有很多的阻力不让我们出家。既然是自己发心出家,既然是自己发心学佛,那么就要好好地学佛。就算是你好好地学佛了,这也是你份内的事情,是你自己对自己负责。

天下有两件事情,一件是自愿的,另一件是不自愿的。第一件事情是学佛,都是自愿的,没有谁强迫我们,都是自己做主要学佛的。另一件事情呢?是我们从母亲的肚子里出生(出胎),这是不自愿的、是自己做不了主的、不知不觉的,是一不留神就住胎、出胎了。这个怪不得我们,自己做不了主,是不情愿的!我们现在学佛是自己做自己的主、自己愿意的。

佛门里边啊,竞争太少了,竞争得不够激烈,所以佛门里面的素质就低。如果像是商场、政界那么竞争激烈,佛门里面都会是精英!我曾经讲过一句话:人类的精英是在两个地方,一个是政界,一个是商界。在宗教里面有极少数的人是精英,多数都是每天混日子、偷懒的。所以宗教这个圈子里面好混饭吃!

你笨、你老实、无能,人家说你修养好、有道心、很注重修行;你精明能干、办事能力强,人家说你没修行、没道心、不像个修行人!90%的人都是这个观念,只有少数的人发现这个问题。我可以讲,你让那个“老修行”去做事,肯定是一塌糊涂,简直就是废物一个!

别忘了学佛修道本身就是在做事,你修净土法门不是在做一件事吗?你修禅不是在做一件事吗?你修密不也是在做一件事吗?你内心的事情不会做,外面的事情更不会做;只有做好内心的事情以后,才能做外面的事情。

内、外,你只要是通了一窍,就能够渗透到另一方面。也就是佛门里面讲的:“从色身透法界,从法界入色身”!不存在只会修行不会做事,或者说只会做事不会修行。你是个精明能干的人,干什么都会干得好,修行修得也好,做事做得也好。

你是个笨人哪,你干什么都不行!你修净土法门不行,修禅、修密,哪个法门都不行!因为素质决定一切,不是说你修密素质低,你可以去修禅;修禅不行,可以去修净。你是个大笨蛋哪,任何一个法门你都修不进去!如果你修过很多法门都没进去,你就不要再修行了,去培福吧!

可以说任何一个法门都可以开智慧、都能够与道相应。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法门”,它是个死东西、是个机械、是个工具 ,在操作、应用它的是我们的心灵,是我们的智慧,是人。

无论是上海的自行车,还是北京的自行车、沈阳的自行车,都是由人制造的,都是人在使用它。虽然车的型号不一样,但使用它的都是人。如果你人很笨,怎么制造、怎么使用呢?

前段时间我讲了为什么把我的佛学思想更直白、更明确了一些。过去我说修行人,你“欲修佛道,先修人道;人道修好,佛道自成”,有的人感到似乎太广大了,摸不到边际。我自己考虑了一下,也的确是这样。所以为了更明确一点,范围缩得更小一点,让大家容易把握到,今年我就改了一下子,把它改为“安分守己,各尽其职;以人为本,借事炼心”。

要把我们的身体修健康、心态修端正,一是要多做事,开发自己的智慧、锻炼自己的毅力,二是要在自己本职工作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尽职尽责。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今天想到东华寺,明天想到西华寺,后天又想到南华寺;今天想做尼姑,明天想做道姑;今天想做和尚,明天又想做道士!这就叫做不安分守己。

你真的安分守己,老老实实做和尚、做尼姑,这只是做对了一半,你还得尽职尽责,把你和尚该做的事做好。譬如说你们做居士的,是父亲的做好父亲,是母亲的做好母亲,这就叫做“安分守己,各尽其职”。

看看这些出家人,这些居士,虽然说是在学佛修道,可是一年三百六十多天,有两百天都在走动!自己的正知正见没有树立起来,你怎么出去参学?碰到一个邪知邪见的,你把他当作活佛;出来一位活佛,你把他当作邪道来看!你自己智慧没有打开,怎么能够辨别呢?

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你这一生能不能遇到正法、能不能见到明师,这是你命中注定的,你求都求不来!你在因地上喜欢找明师,你这一世就能够找到明师;你在因地上就喜欢拜神、拜鬼、拜狐仙,你这一世肯定碰到那些邪师邪道!

这一生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果”,是以前的因定下来的。你自己的慧眼没有打开,你根本没办法选择,只能够瞎碰。碰到好的、坏的都是过去的因。

一个学佛的人不能跟着一个师父、或者是在一个道场,踏踏实实地静修三到五年,根本不能够出去参学。你自己的知见,也就是正知正见没有培养起来,你的辨别能力没有建立起来,你怎么出去参学呢?

过去的祖师大德,哪一个不是跟随善知识,一跟就是十年、二十年,等到自己的智慧打开了,佛学思想形成了,再出去参学、印证、完善!

实际上现在的人出去“参学”,都是出去游山玩水,都是因为住在一个地方感到单调、寂寞,不能够吃苦耐劳、过不了这种冷清的日子!如果你在这个地方不能安心,你到另外一个地方同样还是不能安心,住上三、两年就走掉了,住上半载就换个地方,因为你有一颗不安的心。换句话说,你有一颗能安的心,你到哪个地方都安心。

现在的书啊,每个庙里都是堆积如山,都可以随时以经为师。不像过去寺庙里没有那么多经书,所以找不到经书看,只能出去找师父。过去的经书是在明师的头脑里面!

说多了你们也听不进去,今天就讲这么多,下面留点时间大家讨论、讨论。

 


降伏其心之三(2003年12月25日(十二月初三日))

今天讲一讲修道人的通病。我们经常听到说某一位修行人修了十多年、几十年了,甚至修了一辈子了,形成了一种习惯:喜欢清静,不喜欢与人打交道,怕人多,怕事多;动不动喜欢说别人的是非,不喜欢在自己身上找毛病。像这种情况最容易出现在修行人身上!

你们是否注意过有一部分修行人,跟社会上的人合不来,跟社会上的人、事、物不能很好地打成一片。性格比较孤僻、思维极端,而且身上的棱角特别多。有时候走路走不通了,他宁可不走、宁可往回去,也不愿意再想办法往前走!

你是这种类型的人,你来走修行这条路,当你走不通的时候,你同样会放弃这条路,会走回头路。你也不愿意想办法如何去走通这条路。

试问大家,世界上哪一条路是畅通无阻的呢?哪一条路不是弯弯曲曲的呢?哪一条路不是充满了荆棘、充满了高低不平的呢?如果你在社会上不愿意走路,我劝你也不要走学佛这条路!因为最难走的路,就是修道这条路。

但是恰恰相反,虽然说世间上的路要比学佛修道的路容易走,可是我们学佛修道的人哪,却愿意放弃最简单的路,去走复杂的路。你怕麻烦、喜欢清静,那你来学佛修道干什么呢?难道我们就是仅仅为了清静而来学佛的吗?

古时候的祖师大德、佛菩萨,他们哪一位的一生是在清静当中度过的呢?祖师大德的一生是单纯的吗?是清静的吗?既然不是单纯的,不是清静的,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走这条路呢?在社会上做事多单纯、多清静!你就好好打工就行了,干哪行的就安心干好本职工作就行了。学佛修道就不一样,不仅要把你的本职工作做好,还需要在你自己身上不断地找问题,检点自己,去适应众生。

你们天天求佛菩萨,佛菩萨会不会烦呢?佛菩萨又是怎么来的呢?他们不也是人修成的吗?如果说佛菩萨,大家印象不深,我想说六祖惠能,我们每一个学佛的人头脑里面印象都非常深。

他是一个普通农民,以打柴为生。他修了几十年大彻大悟以后,当上了大和尚。每天成百上千的人围着他,向他提问题、向他求法,他烦不烦呢?他是不是也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求清静呢?别说我们这种心态修不成,就算是修成了,也是一个无用的人!况且我们以这种心态来修行根本就没有用。

为什么佛门里面要以莲花来象征修行人呢?这个道理不讲大家也都明白。为什么不照着莲花生长的道理去做呢?我们这里是条件不具备,如果条件具备的话,我看你们都想一个人一个寮房、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打坐的时候,一个人一个山洞!

谁愿意大家在一起共修呢?在座的有愿意共修的举手,谁愿意共修?有几个举手的,现在就可以给你们授记,不需要将来。你们愿意共修的人,说明你们八识心田里面有菩萨的种子;你们不愿意共修、喜欢一个人独自清修的,说明你们生生世世种的都是罗汉的种子。

也就是释迦牟尼佛说的:你们是属于不能续佛慧命的修行人。也可以说是没有用的修行人!因为你不能续佛慧命,那就不是真正的佛子。真正的佛子必须能够续佛慧命,让众生受益。

为什么作为一个修行人你讨厌人、讨厌事、讨厌物呢?谁也看不上,就看得上自己;谁都坏,就是我自己好;哪个地方都是肮脏的,就是我自己房间里干净、我的床头干净!

为什么都想自己搞独立王国、都喜欢做孤家寡人呢?喜欢做孤家寡人还要成什么佛呢?成佛啊,自己都失去了!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大家、都是属于大家的了。

你不成佛,还是属于自己,成了佛就没有自己,别人说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说你是黑,你就是黑;说你是白,你就是白。你要是没有成佛,人家说你是白,你还可以说你是黑;人家说你是黑,你可以说你自己是白的。

“佛”是由大家去评论的,大家说他是什么就是什么。佛是没有自我、没有立场的。因为佛是没有我执的人,你可以随便把他比喻成任何一个东西。

学佛的人不要把力量总放在外边,注意别人。如果你是打着“修行’”的旗号混饭吃的,那就没有必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可是我看在座的人都想成佛!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不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呢?眼睛总是盯着别人,注意别人的言行举止,你是在收集别人的业障!在替别人消业障。

你眼睛看得越多,眼根录进去的越多;你耳朵听得越多,耳根录进去的越多。全部储存在你的心灵深处,将来你自己受用!

你今天的种子,就是明天的结果;明天的种子,就是后天的结果;也可以讲我们今天的结果,就是昨天的种子。之所以我们现在有这样的习气毛病,说明我们前一世就是这种类型,就是这般货色!你前一世这一堂功课就没有合格,现在犯的还是同样的毛病。

如果大家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为什么不在自己想要的上面下功夫呢?越是不敢接触社会上的人,越是不会接触。你不敢、不会,你更会认为自己了不得、修行很高。闭起门来都是老大,从来没有走出去和社会上的人接触过、较量过,好像跟身边的几个人一比,自己觉得素质还很高!

为什么要跟你身边的人比呢?为什么不跟那些高素质的人比呢?如果总跟身边那些一般的人比,你还有什么出息呢?为什么不跟祖师大德比呢?你想要成佛、成菩萨,就应该跟祖师大德比。你们知道为什么造化在造人的时候,让我们长两只眼睛、两个耳朵吗?为什么长一个嘴巴呢?这些都是禅哪!你们用功的时候应该在这方面参悟一下。

为什么我不主张一般人出家呢?凡是出家的人大都是为了贪图清静,可是一到佛门里边,发现佛门里是最不清静的地方!但是你如果好好修行,只管自己,佛门里边又是一个最清静的地方。

为什么我前边说佛门里边不是一个清静的地方呢?因为佛门里是一个度众生的地方,社会上各个阶层、各个类型的人,都会到庙里来烧香、拜佛,都会向师父请教,作为一个“师父”,你所接触的人最复杂,最不单纯,如果再加上你本身不单纯的话,你在庙里根本就待不住。

每天来到师父面前的人,都是带着种种疑问,也可以说是带着种种病痛来到师父面前。面对他们,师父就是医生。真正的医生是佛陀,他不仅能够医治你生理上的疾病,更能够医治你心理的疾病。我们出家人就继承了佛陀的这些思想,所以我说一个“师父”,就是一个医生。

我想大家都到医院里去过,你们是否注意过那些医生?坐在诊室里每天有很多病人到他面前去询问病情!如果他喜欢清静的话,他就不能够当医生了。合格的医生什么环境都能够适应。人多他能适应,人少他更能适应。当人多的时候,他不会感到繁杂;当人少的时候,他不会感到孤独。那么我们一个修行的出家人也应该是这样,没人的时候,耐得了孤独寂寞,有人的时候,必须适应那种嘈杂的环境。

忍受力最差的就是修行人,从社会这个角度来讲,有些修行人是失败者!他在社会上不适应失败了,想跑到另外一个空间,没料到这个空间比前面那个空间更复杂。可是进了第二个空间,已经没有退路了,怎么办呢?只能够躲在房间里面,硬着头皮、盘着腿、诵着不明不白的经文,用不求甚解的心态诵经来打发时间。

一个有勇气的人,不仅仅体现在能够前进,而且更应该体现在能够退步、敢走回头路。你敢出家,说明你有勇气,真正的勇气,还体现在你敢于还俗!当然我不是在这里主张大家还俗,我这是在讲一个道理。

就我们目前这种心态、这种修行方式,怎么能够把自己修好呢?不愿意接触人,不愿意接触事物,怎么锻炼自己呢?既然没有锻炼自己,那么智慧怎么开呢?没有智慧,你就没办法传播佛法、没办法度众生,说得再现实一点,你自己没办法受用。

我们通常说“修行人应该放下”,究竟放下的是什么呢?你们大家说一说,应该放下什么呢?(答:我执)。“我执”又是什么呢?我还不懂!是不是再细化一些?

修行人就是一个渴望真理的人,既然是渴望真理,那就应该让自己的身心打开。只有这样,真理才能够进来。而且我们对真理不要形成概念,不要养成我执,你一旦形成了概念和我执,外面的真理就进不去了!

就像你们修净土的,认为净土法门最好,就把其它所有的法门都给否认了。你只要认为一个法门“好”,也就意味着你把其它所有的法门都给否认了、推翻了。认为一个“坏”,就树立了一个“好”,而好与坏,我们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评论的,很少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如果你真的认为净土法门好,那说明你在净土法门上会用功了。净土法门是在心态上用功,既然你在心态上会用功了,为什么你这颗心就不会在禅宗上用功呢?同样,你真的对禅宗会用功了,为什么对净土法门会不感兴趣、不认可、不会用功呢?这就说明你哪一个法门都不会用功!也没有认识透。不论是过去的法门,还是现在的法门,都是需要在心态上下功夫的。

有的人一旦拜了这个师父,就说这个师父最好,把其余所有的师傅说得一文钱不值,全都否认了。既然是你那个法门好,你那个师父好,你修行这么多年为什么还没进步呢?你可能会说:自己根性差、没有好好用功。既然是这样,再好的师父、再坏的师父,对你而言都没有用!都拿你没办法,因为你自己差、根基不行。那你还选择师父、选择法门干什么呢?睡不着觉,总是怪枕头。

修行人如果不把自己养成的固有成见放弃的话,新的智慧,新的知识,永远进不去,因为你内在已经形成了概念,形成了我执。一个勤奋好学,渴望进步的人,他内在是没有我执的。只有当内在没有我执的时候,外面的智慧才能进去。

修行人的我执最大,实际上大家形成的“我执”,严格来讲,还算不上“我执”,只能叫做邪知邪见!如果不把过去原有的成见放弃,是没办法往前迈步的。

既然学佛是想成佛,想要往生西方净土,那就应该把我们过去做人所养成的习气毛病和种种成见全部粉碎掉。对红尘的执著和留恋,必须放弃,才能够往生到西方净土。

你如果留恋自己的家乡,你就无法成就,死了以后还会投胎到你的家乡去做人。你是湖北人,对湖北留恋,你死了会回到湖北投生;你是黑龙江人,你对黑龙江留恋,死了还到黑龙江去;你是广东人,对广东留恋,死了还做广东的阴魂,还到广东去投胎受生。

真正的修行人是没有老乡观念、没有家乡观念的;有老乡观念、家乡观念,你修了一辈子,最后还回到你老家去吧!

如果你活着的时候,对你那一百平方米的房屋执著,死了以后,还做个阴魂不散的“护屋神”,成为一个孤魂野鬼,在空中看守着你那一套小房屋。如果你对你住过的寺庙执著留恋,你死后也变作孤魂,在那个寺庙的上空转来转去,做那个寺庙的护法。要不然就是再投胎,还到那个寺院出家当和尚。

一个修行人任何概念都不能有,一有概念,就是你投胎受生的方向!如果现在不能够解脱,你什么时候能够解脱?你到哪里能够解脱?你到现在都不能够放下,什么时候能够放下?为什么净土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西方净土“有则实有,去则实不去”。这是什么意思?既然西方净土实实在在有,为什么又去不了呢?这个问题今天在这里不给你们解答。

既然西方净土有,为什么还不能够去?如果你在娑婆世界不能够解脱,那就意味着这个心灵没有解脱,即使是阿弥陀佛把你接到极乐世界去,你还是会以一颗凡夫的心,去破坏极乐世界、扰乱极乐世界,你还是不能够适应极乐世界,还是会堕落下来返回人间,做你的凡夫俗子!就如同你是一个东北人,不能够适应广东炎热的气候,我把你带到广东来,你还是要回去,回到你的东北去住那种你已经适应了的环境。

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任何环境都能适应。你如果在这里不能适应,你到哪里都不能适应。因为你有一颗不能适应的心,到哪里都不适应!到了极乐世界更不能适应。极乐世界住满了佛菩萨,一个挨一个的佛菩萨,比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还要多。娑婆世界的地球上有多少人呢?都知道有五十亿人口,你在五十亿人口的地球上都受不了,觉得很烦恼,你到极乐世界去,还不早就变成焦灰了?不早就被自己的烦恼烧焦了?

“极乐世界”,你们知道有多少“人”吗?应该讲有多少“佛”了。虽然极乐世界有许多不是究竟的佛,但都已经入佛位了。极乐世界的佛,是用“无量”来计算的,你们说有多少?那个地方你们说热不热闹?在那里能够清静吗?你在你寺庙里面还能保持一个人一个房间,有时候两个人一个房间;你在你家里能够一个人一个房间。你到极乐世界去看一看,我看大家还是不要成佛、不要到极乐世界去了,就在娑婆世界,在你自己的家里,那个两室一厅,你一个人一个房间,吃饭的时候,一张大桌子就坐两个人,如果你是个孤家寡人的话,就一个人,多清静啊!

有些人动不动怕麻烦,动不动嫌事情杂、嫌人多,那你还学佛干什么?心不安定啊,干什么、到哪里都不安定。你们是否想过?走遍大江南北都有人,走遍大江南北都有白天黑夜,都会有温度、天气的变化,都要与人接触,都要做事。你是人就得做事!佛每天要度众生、要去替众生背业障,不也是在干活么?你只有在不停地付出当中、不停地检点当中、不停地反省当中,才能够不断地进步!也意味着你在不停地修行。

我经常搞不懂一个问题,为什么学佛的人多数都是喜欢清静、清闲?想清静、清闲,你还学什么佛呢?还修什么道呢?学佛是多忙的人!每天在外面做有形有相的工作,还要在自己内心里面做无形无相的工作。不仅要除掉外面的杂草、荆棘,还要除掉内心的杂草、荆棘,昼夜六时都是在不停地忙碌之中!

如果你是一个世俗的人,你只要除掉外面的杂草、荆棘就足够了,根本不需要除掉内心的杂草、荆棘。为什么过去的人把修行人称作人天师表?因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就是一个完美的人。一个完美的人,就是我们中国民间所说的“神”,也就是佛了。

躲烦恼、怕复杂,还做人干什么呢?即使你变成一棵树,不愿意把自己的根延伸到四面八方,你这棵树也长不大。树的根昼夜六时不停地往四面八方伸,才能够促使自己不断地成长。作为草木都是这样,我们作为人有什么理由不在环境上下功夫呢?我们修行就是应该在环境上面修,你离开了环境、躲避了环境,你怎么修呢?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面,身上有点钱去买栋别墅,跑到大山里面去承包个果园,躲起来清静,你认为这是修炼吗?

一个修行人是修在社会中、修在人群中。你是有烦恼的人,你必须要在烦恼中才能把你的烦恼给断除掉。烦恼不是在清静中断,而是在烦恼中断。修行最高的成就不是戒、定、慧,而是妙用!你没有妙用,你的戒、定、慧都不正确,也都不究竟!如果你修得了究竟的戒、定、慧,为什么没有妙用呢?如果是有妙用,为什么还要躲避环境、喜欢清静呢?

东华寺现在是没条件,我想有一天会有这个条件:我计划建一座“千佛堂”,也就是建一栋大楼。每个房间里面安排十个人住,凡是真渴望修行的人,先在这里面住上三个月。每个房间十个人,住三个月,你如果在这个房间里面不能适应,在我面前就甭提修行!你连你身边的十个人都不能适应,都容纳不下,你还想开悟成佛、想度众生,那不是自己骗自己吗?那不叫打妄语吗?如果你适应了十个人的房间,我再给你安排一个人的房间。一个真正的修行人要经得起热闹,也经得起孤独寂寞,什么样的环境都能适应。

眼不住色,耳不住声,外面的声色怎么能影响你呢?还要往哪里躲呢?你之所以躲避,那说明你“贪”,贪什么呢?贪声、贪色、贪味道,这不正是证明你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吗?可是又想表明自己是个修行人。没有定力,又修不进去,只能硬着头皮,一会儿是个修行人,一会儿又是个凡夫躲起来。为什么没有这个胆量去面对环境呢?中国有句俗话:“少见多怪”。见多了你就不会“怪”了,你“少见”,一定会是“多怪”;“多怪”一定会是 “少见”!你眼睛贪色,说明你见的色少了,天天见色你就不贪了;你天天听到声音,耳朵就不会贪声音了;天天闻到气味,你的鼻根就不会贪到气味上去了。

环境你是没有办法躲避的,因为不管你走到哪里,都会出现同样的环境。你必须要学会关掉内心的六根,学会超越,才勉强谈得上是个修行人,进一步才能够入道。在娑婆世界你不适应,到了极乐世界会更不适应;在娑婆世界你放不下,到了极乐世界你更放不下。那里美好的物质、美好的景象,比娑婆世界不知道好多少亿倍!读过《弥陀经》的人都知道,极乐世界是“黄金铺地”,那才真正让你养成贪心、养成执著心哪!

今天就讲这么多了,讲多了你们也记不住、也改不了!

 


降伏其心之三(2004年1月5日(十二月十四日))

今天晚上明厚给我们讲一讲开示!来了没有?你今天晚上给我们讲吧,虽然你的佛学理论不够广博,但深度是有的。有时候一句话很到位,但还不够博。《圆觉经》、《楞伽经》、《龙树六论》,这三部书你必须要读啊!而且你一定要形成你自己的佛学思想,不要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跑,人家怎么说,你就怎么说!

在见地方面你要向孙居士请教,你不要觉得自己是个出家人,在我们这里不论你是出家还是在家,有本事的你坐在前面,没本事的就靠边站!不要拿着“出家人”这个招牌为自己做掩盖。出家佛是悉达多,在家佛是维摩诘!

出家人必须要读《维摩诘经》,看看维摩诘是怎么骂和尚的!佛的十大弟子没有一个敢抗衡于维摩诘的,他把佛的十大弟子骂了,佛还赞叹他骂得对!任何时候都是要靠本事的,没有本事你是个比丘又怎么样?你就是个罗汉又怎么样?维摩诘是佛再来!艺不如人,你就得向人家请教。别说是二十一世纪有白衣说法,就是在两千五百年前,白衣就已经开始说法了!

出家人又怎么样,你不如白衣那就得靠边站,就得向别人请教。虽然出家人代表僧宝,但佛在《了义经》上说过:只要是这个白衣有法,你就应该把他当佛看。至于这个白衣有没有把你当僧宝看,那是他的问题。

你自己没有法、不懂法,又不向有法的白衣请法,不把他当佛看,你就得不到法。至于你把他当佛看,他自己内心有没有认为自己是个佛,那是他的问题。

相华呀,《五灯会元》和《宗镜录》这两本书,你必须要看。(相华:《五灯会元》太多了)你不需要完全去研究它,但必须要浏览一遍,凭你目前的功夫,《五灯会元》和《宗镜录》你都看得懂。

学佛,首先你在见地上要正确。如果你的见地不正确,别说你上不了路,你就是上了路,也是进入了邪道,离究竟的佛道会越来越远!只有见地正确了,在修证这方面才能得心应手。

经上有句话叫做“不重久习,不轻末学”,原话记不太准确了,意思是说不要因为他是学佛很久的人,就把他看得很高;也不要因为他是刚刚学佛,你就把他看得很低。实际上就佛学的见地而言,不存在你学佛时间的长短,也不存在你年纪的大小。你能够悟道了,就悟到了;你没悟道的话,你就是八十岁,你还是悟不到!

这是先天的根器带来的,而不是你这一世学到的。你不服气不行,只能说你的眼睛没打开。就像毛泽东作为一位领袖,天生就是干那件事的,来的使命就是来做这件事的。你别人再怎么学习,再怎么模仿,永远也赶不上人家。

所以佛教里面讲的根器,就是这个意思。不是你这一世修成的,人家生生世世就是干这一行的!你别看人家这一世不修、不学,只要是一出手就到佛位。我们整天装模做样地又吃斋、又念佛、又打坐,所做的一切离道远着呢!

如果我们这一世不好好努力的话,下一世还不如现在这个样子。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去修学的一点点智慧,储存在阿赖耶识里面会越来越深。如果你这一世不把它挖出来和它沟通的话。来世再修会更困难!

一个修行人,如果不能把前世储存的记忆唤醒、不能够完全和它沟通的话,你想仅仅凭这一世的修学,拿来受用,根本是不可能的。已经晚了!我们之所以现在能受用,都是前世遗留下来的。(问:师父,我们怎么样才能打开阿赖耶识里的智慧呢?)

本来“修行”是没什么好说的,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切,我们都应该很平静地去面对它。只有这样,才谈得上修行。如果不愿意接触事物,你怎么磨练自己的心性呢?怎么锻炼自己的心性呢?如果你把修行的理念理解为是封闭起来可以修成的话,那么过去的祖师大德,就不会把修行程序的第三步列为“行愿”。既然修行功德圆满必须要行愿,那么我们与事隔绝、与人隔绝,这都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自己一个人关闭起来,怎么行愿呢?虽然古人以及现代人都曾经有过短暂地关闭起来,但他们都是为了更长久地、更好地打开,和社会和人群融为一体。现在我们连基本的见地都不明白,就想躲避起来修炼,要以我们目前这种修行的观念去做功夫(也就是去修证)的话,不可能入门的!

达摩祖师讲过:修行一个是理入、一个是行入。现在大家连基本的理入都没有达到,又如何从行入下手呢?所谓的“行入”,也就是实实在在地做功夫、修炼,当然它也包含了行愿。你的基本理念不清晰,你怎么行愿呢?事实上你的见地不清晰、理论不明了的话,你不可能行愿的!你所谓的行愿,也是一时的情绪,过上一段时间,你自然会放弃。

一个人在见地上真正明了的话,实际上就功夫而言,他已经进去了。它们是一环套一环的,不可能见地只是见地,和事相没有关系!一个见地真正明了的人,他就已经进入了“入流果”。何为“入流果”呢?就是信心、道心已经坚固了,不会退转了,进入到修行的洪流里面去了。就像流水的水势一样,他随着这个水势进去了,想退也退不了了。

我们之所以退失菩提心,就是没有见地,人家怎么说,我们就怎么跑。今天听人家说净土好 ,就去修净土;明天又听说禅宗好,又去修禅;后天听说止观好,又去修止观。几年下来,一无所获,菩提心自然退失!

事实上如果你的见地不清晰的话,你纵然有点小禅定功夫,就你的心态而言,经常会反复,也就是说情绪很容易波动。有时候似乎感觉到自己快成佛了,有时候又感觉到修道太渺茫。只有在你的见地通透了以后,在信心上面才会绝对不动摇,因为见地是修行的根本!

在你没有做功夫之前,如果你的见地已经彻底通透了,你修行只要是一迈步,绝对是一步一个脚印、一环扣一环,你想脱落都不会脱落的,想脱落都不可能!就像我们做事情,还没有着手做之前头脑里面就有了很清晰的步骤和轮廓。你只要着手去做,肯定是一环套一环,不会脱节的。

你没有见地,你只能是走一步说一步,摸着石头过河。甚至你摸错了自己还不知道!有的人误以为自己修行很高了、走得很远了,实际上还是在原地踏步!当你真的见地通透了以后,就算是释迦牟尼佛来到你的面前,你也不会跟随他跑!

大家都知道唐朝无著文喜禅师的故事,他在煮饭的时候文殊菩萨现形于搅粥的铲子上,他抄起勺子就打,说到:“文殊是文殊,文喜是文喜”!文殊菩萨马上凌空而起,在空中为他说偈:“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修得三大劫,却被老僧嫌。”大家看文喜禅师的定力和境界多高啊!

在我们一般人的心目中,佛的形象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个体。有鼻子有眼,说起话来放光动地!这固然是一种佛,他是一种类型的众生心目中的佛。还有一种类型众生心目中的佛不是这个样子。一个真正明了见地的人,他只会踏踏实实面对周围的一切,把周围的一切事情,都用心去面对它、把它做好。因为修行毕竟是多事!

为什么说修行是多事呢?如果你不多事的话,就不会修行。“道”本来是无多事的,是因为我们不明白道,才多事!学佛的人多数都是向往神通,什么是神通呢?你能够把每天发生在你身边的事处理好,这就是神通、这就是妙用!相反,每天你身边的事不愿意去做,没心去处理,你纵然能够口吐莲花、脚踏莲花,那也是与修道不相干!

所谓的“见地”,无非就是转变观念,你的观念没转变,即使禅定功夫再深,离佛也是不着边际!你以为禅定功夫深就能够解脱,思想不打开、观念不转变、不超越,你怎么解脱呢?思想境界是通过打坐打出来的吗?是通过念经念出来的吗?

前天晚上明厚问了一句话:没有得到根本智的人,他的见地到不到位(即究竟不究竟)?这个话题我早就想谈,有时候忘记了,有时候记起来了又没机会谈。

几个月前,我们这里来了一位胖和尚,我叫他讲开示,他讲了几次以后,大家都说他讲得很好。他确实有独到的一面。后来呢,有几个出家人和在家人都说他已经明心见性了、已经达到佛的境界了!其中有一个人私下里问我:一个没有明心见性的人,他的佛学见地是不是究竟的?

我说自古以来,有两种讲法的人,一种是明心见性以后讲自己内在的心法,根本不需要看经典,他讲的思想自然符合佛的思想。另一种讲法的人,他也没有修行、也没有见地、也没有行愿,他就是一个佛学研究者。譬如说他专门研究某一部经或者某一部论,三、五年下来,他对这部经、这部论有了自己的看法,他也可以讲经,佛怎么说他就怎么讲,然后再加入自己的一些见地。

那么你们说这后一类型的人,他的思想正确不正确?符合不符合佛的思想呢?这一类型的人虽然他也有自己的佛学思想,但他毕竟是以某一部经论作为自己的佛学思想。他自己根本没有修证、没有行愿,佛怎么讲,他就怎么讲,他始终不超越某一部经论的框框。

但是一个明心见性的法师或禅师,他信口开河,谈得天昏地暗,不论是左谈、右谈,始终是不离自性,始终不离佛的心法!你别看他谈的一切,经书上找不到依据,但是他的思想、境界,都能够符合佛的思想。

你们看那些研究佛学的人,开口就是佛学术语,处处引经据论、死钻专业术语;你再看那些禅师讲开示,从不引经据论,信手拈来,都是一针见血、一步到位!祖师们讲开示从不讲那些名词、名相,什么“八识”啊、“五蕴”啊,都没有。拿祖师的话来讲:这些都是垃圾!都是陈旧的破烂、都是哄小孩子哭的!

一辈子钻进名词堆里跳不出来,几十年研究一部经典,你还以为自己收获很大!我们也不能因为这个人没有明心见性,就不听他的开示,因为每个学佛的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佛学见地、都应该有自己的佛学思想。

事实上现在有很多学佛的人,都没有自己的佛学思想,都是人家怎么说,自己也怎么说,甚至还把别人的话给学错了!

在古时候也有先明白见地,再去做功夫的一类人。另一类型的人是在做功夫的同时,不断地端正自己的见地、完善自己的见地。事实上功夫和见地是分不开的,就像一个人的左、右脚一样!你只要是迈动了一只脚,另一只脚必然会跟着迈动,不同的是你先迈动哪只脚而已。

见地、修证、行愿,这是整个修行的程序。

今天不是有几个居士要提问题吗?现在把下面的时间留给你们提问题。

问:怎样将假我放下?

师:假我本来就妨碍不了你,是你自己多事,不往前走、要停下来,看着两边的假我!如果你一直往前面冲的话,道路两边的假我怎么会干扰得了你呢?你之所以感觉到现在“假我”在干扰你,是因为你不愿意前进!

你感觉到头脑里的杂念很难以除掉,是你自己没有用功进去。如果你用功进去了,妄念怎么会干扰你呢?你现在是不愿意用功、不想用功,坐在那里和头脑玩儿游戏,你和它两个斗来斗去。你如果一直用功去了,头脑怎么能够干扰你呢?

问:打坐的过程中能不能换腿?

师:你需要换就换,不需要换就不换。

问:师父,您讲“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宇宙这棵苹果树上掉下来的苹果”,难道我们不在宇宙里边吗?您所指的宇宙的概念是什么?

师:我所指的宇宙是一种整体的力量!我们是从整体的力量里面掉下来的个体。从哪里掉到哪里?哪里也不掉!你以为我们说的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真正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说了你们都不学佛了!

如果你真的能够浇菜一心一意的话,那么你打坐肯定也能够一心一意。既然打坐能够一心一意,如果你去骂人、去睡觉,也一定能够一心一意!因为你具备了一心一意的能力,你干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一心一意。你不具备一心一意的能力,你干任何一件事情,都会处在散乱当中!你只要能够通过一个方法达到一心一意,任何一个方法到你手里,你都可以让自己达到一心一意。

因为你对佛法认识不到位,所以你就不知道如何用功修行。昨天晚上讲了“为什么学佛的第一步首先是见地要到位、要正确”。如果你是邪知邪见的话,根本就没有办法用功办道!

可是你们现在许多学佛的人呢?一上来马上就想有功夫、有境界、想成佛!你连这个学佛的次第都还没有掌握,对佛法还没有认识,你成什么佛呢?往生西方净土,哪里有那么简单的事情!

今天晚上给你们一个话题,回去参一参:一个对佛法不了解、不认识的佛教徒,他能不能往生西方净土?也就是说一个没有见地的学佛人,他能不能往生西方净土?

我做一个比喻来问你们:如果你们对东华寺不了解、没来过,这条路根本没走过,你们仅仅凭确信有广东翁源 县东华寺这个地方,仅凭虔诚的相信,你们能不能到东华寺来?

今天晚上这个问题就谈这么多。刚才我的问题你们应该听懂了,孙居士来回答一下。

孙居士:这个“见地”,就相当于我们知道这个“门”的路径。如果你对这个门的路径、方向,也就是你的目的,都不知道的话,即使你到了东华寺的门口,你也不知道,你会以为它在另外的一个方向,你会继续向着另外的、相反的方向走下去!不管你多么虔诚、多么用力,很可能与东华寺失之交臂!

就相当于航行在大海上的轮船一样,当你迷失了方向的时候,不管你再怎么加油,再怎么努力去航行,最后你和那个彼岸永远是失之交臂了,就这么简单!所以上师讲“见地是修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非常简单,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

相华:经上讲“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

师:在你念佛的时候,你的心地自然能够打开,它是指你在念佛的那个同时,你的见地同时能够完成。你只看到他在念佛,没有看到他的见地已经形成。所以不能只看到他在念佛,而忘记他去修行的过程了。孙居士回答得非常正确。

佛陀、菩萨、祖师们一再强调,修行的四个步骤:信、解、行、证。你光信不行,要解答它、还要明白它,也就是要有见地。你有了见地,还要去行愿。通过持续不断地行愿,最后才能够达到究竟圆满的证果。

实际上所谓的信、解、行、证,不外乎禅宗更浓缩了以后的见地、修证、行愿。所以学佛第一步是把“虔信”摆在首位,你有了虔信,你不了解它、不明白它,你是迷信,或者说是一种邪信!只有明白了以后的信才叫做正信。

“解”就是明白的意思,就是见地。你的见地明确以后,才去行愿。何为行愿呢?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对境炼心哪!修这颗心、修我们的习气毛病、修福报、修功德,都叫做行愿。功德圆满了、具足了,才能够证果。

现在你们的见地到了哪个程度,自己问一问自己。我现在不妨退一步,认可你们的见地都对了、圆满了、属于正见,但是你们的行愿都还不够。况且你们在座的许多人都是邪知邪见。拿禅宗的话来讲,大家所做的一切“都是与道相违背”,都是歪门邪道!你没有入道就是外道,你的见地不正就是邪道,并不是说装神弄鬼才叫做邪道。

见地不清楚,没有用!我不知道你们大家怎么在做功夫、每天怎么在修,你没有见地怎么去修呢?前面黑蒙蒙的一大片,伸手不见五指,你怎么敢走路呢?连一米远的地方都看不见,伸手不见五指,你们说天这么黑,你怎么敢走路呢?

在座的有很多人修行十几年了,没有一点见地。你以为你每天在烧香、拜佛,天天诵《金刚经》、《地藏经》,这是在走路、是在修行,这叫做自己哄自己暂时不要哭。你没有见地,我说句让你们灰心的话(这一说又是罪过,让你们灰心,应该鼓励你们才对),你所做的一切,都与道丝毫没有关系!

道理很简单,我刚才讲,你眼前一团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你看不见路,怎么走路呢?你说你在走路,我根本不相信!一个没有见地的人,怎么可能在修行呢?怎么去修行呢?

你如果真的花上三年的功夫把见地弄清楚了,再去修行的话,一年的时间功夫就上来了,就够了,之所以你们修行这么多年没有入道,就是因为你没有见地。你认为偶尔做了个梦、有感应了、佛放光了、听到声音了,这些就是修道,这些和道不相干!这些叫做境界,和道没有关系。

不要急于入三摩地,也不要想着先开智慧!先要弄清见地。你见地弄清楚了,本身就是智慧、就是禅定,当然也包含功夫。实际上所谓的禅定功夫、所谓的智慧、所谓的游戏神通,70%在见地里面就已经完成了,还有30%,不过是重新反复地打捞,再去核实、印证、巩固。

70%的功夫在见地里面已经完成了,还有30%要做的功夫,只是在日常生活中再去巩固、再去打捞、核实而已。既然你们都没有见地,你们说所做的一切有用吗?

你圆满的落脚处,最后圆满落在哪里?还是落在见地上;修行的第一步是什么呢?还是见地;你下手处也是见地,你功夫圆满了以后,也就是通常说的证得了三藐三菩提以后,落在哪里?还是落在见地上。不要急着想出神通、出禅定功夫!

……

每个人回答得都对 。每个人回答的问题,正说明你自己处在哪一个层次上。也就是说你自己处在哪一个层次上,就在你目前的层次上继续修下去。

 


降伏其心之三(2004年1月7日(十二月十六日))

这几天连续几个晚上都讲到修行分三个层次,第一是见地、第二是修证、第三是行愿。这是宗下所讲的三个次第,而教下呢,是讲信、解、行、证。

为什么教下要把信摆在第一位,而宗下根本不讲信,直接讲见地、修证、行愿?教下为什么第一讲信、第二讲解、第三是行、第四是证?他们的区别是一个讲信仰,一个不讲信仰。难道禅宗就不讲信仰吗?为什么教下一定要把信摆在第一位,把解摆在第二位呢?

“解”也就相当于宗下的“见地”。在这里再讲一下何为宗、何为教,这个话题我曾经讲过两遍,在座的也有许多人听过两遍了,但还是不明白。宗是教的纲领、是教的核心;教是对宗更进一步地阐述和说明。用一句通常话来讲,宗是中心思想、是核心;教呢,是整篇文章、是全过程。

现在很多学院里出来的、科班出身的,我们可以把他们叫做是教下出来的;从禅堂里面出来的,我们可以把他们叫做从“宗”下出来的。

自古以来就有这么一说:“通宗不通教,开口瞎胡道;通教不通宗,犹如独眼龙”!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必须是教也通、宗也通,才不会落在空上,也不会落在“有” 上。事实上你光研究教,你也不可能通教;你光研究宗,你也不可能通宗。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宗与教必须同时下手、同时迈步,才不会落入一个极端。

我们通常说这个人玩儿的是口头禅、是教条的东西,又说某个人是专修功夫的、是在宗上下功夫。事实上过去的祖师大德,没有一个是单学某一样的,都是宗与教同时下手。而我们现在的修行人呢?既没有通宗、也没有把教学通。

只有极个别的人善于在教上下功夫,你只要听他一开口,凡是在教上下功夫的,肯定是走极端的。这就好比一个人他没有爬到山顶上,只在山脚下徘徊,他所描述的肯定是一座山的局部。只有他真正爬上山顶以后,只有站在最高的山峰上,他才能够一览群山,把整个山峰看得清清楚楚。

往往人们会认为这种人修行很高,这种人修行固然高,但还有一种更高的人,他是爬到山峰上以后,又走了下来。你爬不上去,你的功夫不够;你爬上去了以后,不会下来,你的功夫还没有到家。真正的到家呀,不是走出去,而是走回来!

就像一根一百尺高的杆子,你很艰难地爬上去,以为就算胜利了,实际上真正的胜利,是你从一百尺的杆子顶上再下来,回到原来的出发点上,这才叫做功德圆满!所谓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是这个意思。而我们现在呢?爬都爬不上去,更不用说从上面再下来了。

就宗下来讲,你具备了一颗虔诚的心,与修道丝毫没有关系。事实上你见地不通透,你不可能真正地虔信。所谓的“虔信”,它包含了正信,你既不通达见地,如何会有正信呢?你所谓的正信,都是邪知邪见、歪门邪道!

不是说你剃个光脑袋、吃斋念佛、出家了,就是正道。按宗下来讲,没有明心,皆是盲修;没有见性,皆是瞎炼。也可以说你没有明心见性,就是歪门邪门!

事实上一个没有见地的人,他认为自己很虔信,如果碰到一个伶牙俐齿的人,三言两语就把他的道心击退掉了。因为你没有见地,听谁说都有理。

按过去宗下讲,你没有明心见性,就不能出去参学。你自己没有正知正见,你听谁讲都有道理。听人家说菩萨能够在天上飞,能够入地,你也相信;听人家说菩萨能够口吐莲花、可以呼风唤雨,你也相信。因为你的头脑里面没有一个对菩萨的最基本的概念和认识,只能听别人说。

可是现在的人呢?出家不到三天,都到外面去参学!你自己没有修、也没有证,你出去学什么呢?所谓“画龙点睛”,你自己把龙画成功了,让师父给你点一下子,龙就飞了!所谓明师,他不会给你画龙,他是给你点睛的,龙是要靠自己去画的。

我们通常说的“请明师指点”,你什么都不懂,明师怎么给你指点呢?过去禅宗里面讲,见地跟师父是一个级别,师父不能给你讲法,不能给你讲道,什么都不给你讲。只有等到你的见地超过师父了,师父才给你讲法、讲道。

可是现在恰恰相反,我们现在学佛的人,什么都不懂,到处向明师请教!可是明师一讲,我们根本听不懂,甚至还说明师是邪知邪见!因为我们每个人心目中的佛、菩萨、明师,都是根据自己的层次(知见)下的定义、定的标准。如果我面对的这个明师,和我心目中的明师不一样,他肯定就不是明师!

只有等你成佛了,你才能认识佛;只有等你伟大了,你才能了解何为伟大。通常说君子了解君子,小人了解小人。你是一个什么类型的人,你就了解什么类型的人;你是什么层次的人,你就了解什么层次的人。《圆觉经》上讲,我们之所以不能够了解佛,是因为都是拿这颗凡夫的心去揣摩圣人的心!

你既然没有见地,你怎么用功呢?你说你虔诚,你只有虔诚,什么都不懂,你怎么迈步呢?,既然是这样,为什么教下又在理论方面把“信”摆在第一位呢?它讲得很好,你具备了“信” 以后,接着就要来“解”,解就是明白的意思,你要去探究它,把它弄通、弄透。第三步“行”才是修行哪!

你前面的信、解这两个次第不完成的话,你怎么去修、怎么去行呢?这个“行’”不仅仅包含了念经、念佛、打坐,它也包含宗下讲的“行愿”。甚至大家连何为行愿也不了解!你们谁知道何为行愿?谁能够用最简单的一句话给大家阐述出来?(众答:……)

你答得不好是你的层次,谁答得好啊?只有佛答得好!我们既然不是佛,就不一定非要达到佛的层次才能开口。(……)你还沾了一点边,最后一句话沾了一点边,前面的一句话根本就牛头不对马嘴!

宗下根本不谈信,把信放到一边,一上来就讲见地。为什么宗下他超越了教下的第一层,直接落在教下的第二步——解,一上来就讲见地,见地就相当于教下的解。

我讲的你们必须要听进去呀,宗下讲的是“见地、修证、行愿”,教下讲的是“信、解、行、证”。如果你连这个次第在头脑里都没有概念、记不住的话,你修行三大阿僧祗劫与道都不相干!

前天晚上我讲过,修行的起步是见地,最后你成功了、圆满了,还是落在见地上。可见见地有多么重要。因为佛法最终的成就是智慧的成就。也就是说要能够起用。而见地里面就包含了智慧、包含了妙用。你的见地不究竟,你就不会开智慧,就不能够生妙用。

一个迷信的人,怎么可能入正道呢?纵然你眼前放点光、耳朵里听到点声音,你认为这是感应,这只能说是你心目中的修道感应。我们天天都能看到光、天天都能听到声音,结果又怎么样呢?贪、嗔、痴、慢、疑、照样是满满的!

事实上你听到的声音越多、见到的光越多,你的“我执”越大。你修行如果不从心态上下手,观念不转变,你是不可能入道的。所谓的“入道”,不是说你看见菩萨了、听到声音了。真正的入道是观念转变了、我执粉碎了!没有我执的人才能入道。我执满满的人,佛菩萨就是来到我们的面前,他也奈何不了我们!岂能和我们沟通呢?“我执”就像一个装满了水的杯子一样,观音菩萨的甘露根本进不来!要想与道相应,就要转变观念。

每个人学佛,都要有自己的佛学思想。你没有自己的佛学思想,就说明你没有自己的见地。且不论你的见地究竟与否,既然是学了佛了,修了道了,你就应该有自己的佛学思想。

按照佛菩萨的见地来衡量声闻、缘觉、罗汉,全部是外道。声闻、缘觉、罗汉是圣人,这是针对凡夫而言;就佛菩萨来讲,他们又是凡夫。就好比一个万元户,同一个穷光蛋比,他就是富翁;同百万富翁比起来,他又是个穷光蛋。而百万富翁同亿万富翁比起来,他又是一个穷光蛋!所以我说罗汉不能续佛慧命,只能做众生的福田。

不要因为我们的见地不究竟就不敢讲、就不敢往里面探索。可以说我们的见地永远不可能究竟!除非你证到三藐三菩提的那一刹那,你的见地才能究竟。

你们许多人来到东华寺来朝拜万行,如果说万行修行成就了,那只是你们心目中的万行成就了。甚至你们还说万行开悟了、成佛了,这都是你们心目中的万行。事实上万行心目中的万行是个门外汉,只是有点皮毛的见地而已。

万行讲一句不客气的话,但也是一句很真实的话,如果你们说万行对,万行就对;你们说万行错,万行就错,那万行就完蛋了!如果你们说万行修行高,万行就高;你们说万行修行低,万行就低,那万行更完蛋了!

不能因为你们对万行评价高、低,万行就高、就低。因为你们都是凡夫,你们没办法给万行下定义。为什么我从来不评价别人,因为我是一个凡夫,我不敢评价别人。别人也不可能因为我的评价,他就成就了或者没成就!在过去,只有一位究竟的明师,才能够评论对方,才能够印证对方。这就相当于我们做成一件东西拿出来评价,让谁评价呢?让行家来评价、让专家来评价!既然我不是专家、也不是行家,那么我根本就没有资格去评价。

如果因为你们的评价,万行就跟着对、错,那我还有什么出息呢?如果用你们的标准来衡量万行,那万行更没出息了!因为你们本身就是凡夫,如果万行再依你们来转、依你们来印证,那万行白修了,白出家十几年了!

我说的这一句话,可以拿来用在你们每一个人身上。将来你们都会出去云游四海,能够担任一方的师父,同样也会遇到许多人评价你们。如果这个评价你的人说你修行好,你就高兴,说你修行不好,你就烦恼,你跟他一般见识,你还有什么出息呢?那你就跟他一模一样了!

一件东西,不要怕人家评论。我们是和尚,认为释迦牟尼佛是圣人,那是我们的认识;而不信佛教、信其他宗教的,还会说释迦牟尼佛是歪门邪道。

东西就是东西,摆在这个地方随便别人去评论。不要怕人家看,不要怕人家拿起来翻来覆去地批判它。释迦佛当时有多少人批判他?!即使是现在,我们认为释迦牟尼佛最伟大,而当今世界上的天主教、基督教徒远远超过佛教徒的人数。

有许多学佛的人,看到那些不学佛的人,瞧不起人家,说佛是真理的代表,为什么你们不学佛呢?觉得自己学佛了,伟大了、层次高了!这种人叫做邪知邪见!大丈夫各有志向,并不一定走学佛这条路才伟大。任何一条路你只要是敢走,就伟大。你不走,还伟大!

前天晚上我问何为见地,你们好多人答不出来。今天有人问我,叫我讲讲何为见地。一个学佛的人,如果不了解何为“见地”的话,我真的不敢相信他是如何用功的!

你们说何为见地?你们怎么不回答呢?女众呢?你们答不出来我觉得很丢人!尤其是出家人答不出来,我觉得更丢人!连何为见地都答不出来,学佛的第一步就是学见地,要明确见地。你连见地都不明白,你怎么出去参学呢?(众答:……)

所以你们用功就困难,就没办法用功。你们每个人回答得都对呀!每个人的回答,就是你目前的层次。没有“不对”的,每个人回答得都对。罗汉有罗汉的见地、菩萨有菩萨的见地、佛有佛的见地、凡夫有凡夫的见地。不要说别人的不对,都对!

我个人的理解,见地就是方向,就是修行的次第、用功的步骤。譬如说你连求道的方向都不知道,用功的步骤都搞不清楚的话,你怎么用功呢?也即是说你对佛法的认识、对修道的认识、对用功的次第明白了,你才敢迈步。

这就相当于我们做某件事情之前,头脑里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案,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怎么进去,怎么出来。没有出手,已经知道出手以后是什么样的结果,出现情况以后,怎么样去应付。没有迈步之前,对整条路线就已经很清楚了。

我们对于佛学的见地,同这个道理是一模一样的。我还没有修道,可是对修道的整个过程、整个理念,都已经明白了。有了见地,可以说就是知己知彼。哪里像我们现在学佛修道,是走一步、说一步,摸着来走。

还没有修道之前,整个修学的理论就已经搞通达了。你只要是一迈步,一定会一步一个脚印、一环扣一环,丝毫不差地走进去,再走出来。这就叫做见地。就好比两个人打架,只要一出手,就知道输赢!修道的见地,和这个道理一模一样。

高人还没有出手,就知道结果;修道还没有迈步,就已经肯定会成功了。因为我整个的见地都已经很明了了。如果你真的见地明了,你已经获得了70%的功夫了,还有30%需要去核实、去反复地打捞、再去印证一下。

事实上我们现在学佛的人,都是把“信仰”摆在第一位。我刚才讲到,你没有见地,你所谓的“信仰”都是迷信,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跑。听说净土好,就去学净土;碰到一个伶牙俐齿的人说禅宗好,把你净土宗的理论全部驳倒掉了,你就马上又去学禅宗;又碰到一个更能讲的,说禅宗不好,密宗好,又把你禅宗的思想理论体系驳倒掉了,你又去学密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你没有见地、仅仅具备了信仰。所以宗下根本不谈信仰,一上来直接就讲见地!只有真正具备了见地以后,才谈得上具有真正的信仰。真正的信仰就是见地;真正的见地,就是真正的信仰。你没有见地,全部都是邪信,也就是通常讲的“邪知邪见”。

实际上宗下和教下他们是一体的,只不过是为了让大家容易明白、容易上手,才把宗和教分开来讲。一个真正入了道的人,就没有宗和教的区分。真正通教的人,他也通宗;真正通宗的人,他讲出来的体验就是教。真正通教的人,他就有宗里面的功夫。

我想在座的很多人都会做饭,当我们进入厨房要做饭的时候,还没有动手,脑子里面整个做饭的程序、步骤,都已经形成了。并不是说进了厨房,搬个凳子坐在那里,苦思冥想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第三步又该干什么!

还没有进厨房,就已经知道进厨房后首先干什么,其次干什么,这就叫做见地。还没有迈步,对整个过程、每个环节在头脑里面就已经清清楚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和理念。只有你具备了这种通透的见地以后,才谈得上修证。也可以说你有了见地,才具备了修与证的资格!你不具备见地,你所谓的在修行,那是自欺欺人。

接下来第三步是行愿,为什么第三步才谈到行愿呢?过去丛林里的主持、方丈,必须由开悟的圣人来担任,这样才不会把寺院这一部大车开错方向。寺庙就是一部完整的机器,谁来把握方向呢?方丈和尚!开车的是谁呢?就是当家(监院)和知客师。他两个不用必须知道方向,只要方丈和尚知道方向就行了。

按过去丛林里面的规矩,一个丛林里面至少要有“一个半和尚”,也就是说至少要有一个半开悟了的圣人。方丈一定是开悟的人,第二个就是首座和尚,他也必须是入了道的人,也就是说必须是明心见性的人,才能当首座和尚。因为寺庙里的一切都来自十方,做得对与错,完全取决于方丈和尚。

你不具备见地,你所谓的行愿全部是在做错事。既然做了错事,你就造下了业障。也可以真实地告诉大家,你们不具备见地,第一你们不能够修行,第二不能够出去行愿。也就是你们平常说的出去做好事度众生。你出去行菩萨道,你的慧眼没有打开,你怎么出去做好事,出去行愿呢?所谓的“行愿”,说通俗一点,就是出去为人民服务,出去普渡众生,做一些自利利他的工作,这就叫做行愿。

如果你很幸运的话,你身边有一位明眼人,你听他的去行愿,按照他的行愿去做,你所做的一切就不会背因果、就不会造下新的业障。如果你倒霉的话,你身边的道友、几个领导,慧眼都没有打开,结果都出去行愿,你认为是出去行愿、行菩萨道,做自利利他的工作,实际上是在害别人!

说一千道一万,见地是最重要的。没有见地,你既不能够修证,也不能够行愿。佛经上面讲得非常清楚,你没有开悟,没有究竟圆满,出去弘法度众生,只能说你是发心的菩萨。实际上你仅仅谈得上“发心”,哪里称得上是“菩萨”?

释迦牟尼佛智慧高,讲得很微妙!给我们套了一顶高帽子,你一发心,就说你是菩萨。等到你修行究竟圆满了以后,才叫做“如来应世”,真正的是佛菩萨度众生!

你没有证得圆满去度众生,充其量只是“发心”而已。可是你不知道你的发心是对还是错,本来人家往北走是正确的,你却指引人家往南走,你以为是在帮助人家做好事 ,实际上是在帮人家造业障,同时你自己也落了业障!

见地是修行的第一步。就像我们北方人从北方到南方,要到东华寺来,不是说你到了车站,买到了车票,再去了解南方在哪里?广东在哪里?东华寺在哪里?而是当你决定到南方来之前,还没有上路的时候,在屋子里边就已经搞清楚了南方在哪里、广东在哪里、翁源县在哪里。

你具备了这些因缘条件以后,才敢迈步,才能够迈步。你只要是条件具备了,你一迈步,肯定是对的。一环扣一环,想错都不会错!这就叫做修行的见地。你具备了这种境界和层次,才谈得上修证,接着才是行愿。

我们现在恰恰相反,脑袋里面一塌糊涂,什么都不懂,就开始出去参学、就开始闭关、进山洞修炼了!

剩下的时间让你们来提问题。

 

降伏其心之三(2004年1月10日(十二月十九日))

中午吃饱了没有啊?(居士:吃饱了,还给我们加了菜呢!)

你们学佛是不是很久了?(居士:时间不短了,但是没学好。)要慢慢学,要有些方法啊!我们有很多人都觉得学佛很久了,为什么没感应、没进步呢?实际上是把信佛和学佛给混淆了。现在很多人是在信佛,并没有学佛。你只是信佛,成不了佛,也做不了佛;只有学佛,将来才能够成佛、做佛!

信佛,它不包含学佛;而学佛呢,它包含着信佛。学佛是在信佛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台阶,它没有停留在“信”的台阶上。学佛是需要一些方法的,你只是信佛,总停留在“信”的层次是不够的。就像释迦牟尼佛当初在修行的时候,他也拜了很多位老师,也都是有一些方法的。

修行啊,仅仅凭我们有虔诚的信仰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方法,再加上虔诚的信仰、毅力、自己天资的聪慧(也就是根器),这些结合在一起,学佛才会进步,才容易像我们通常说的——开悟!否则的话,你单单凭个信仰,力量根本不够!

现在很多学佛的人,以为吃吃斋、念念佛、烧烧香就这样学佛就够了,实际上根本不够!这些只是最初学佛的入门。就像一个读书上学的人,读了很多年还在读一年级,那你就不是一个好学生。我们学佛这么久了,天天还是停留在烧香、拜佛、念经上,那就不对了!如果是刚开始,是对的;如果学了十几年了,还是在搞烧香、拜佛、念经这一套,就不对了!

你拜的是佛还好,如果你拜的是精灵鬼怪,就和它们沟通、相应,那么你临终的时候,它们就要对你负责,就把你接引走了。接到哪里去呢?接到精灵鬼怪那个层次里面,去做它们的子民!你拜什么就和什么相应。拜佛就和佛相应,拜精灵鬼怪就和精灵鬼怪相应,道理就这么简单!

你们在座的,已经皈依了的人都知道,受皈依的时候有这么一句话:“皈依佛竞,宁舍身命,终不皈依自在天魔”,你既然皈依佛了,已经学佛了,就不要再拜那些鬼神、精灵了。你拜了它,就承认把自己交给它了。你既然把自己交给它了,它就要对你负责任,你临命终的时候,它就要把你接引走了,你就去做它们的子民,也成为精灵鬼怪。

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就不会去拜这些精灵鬼怪,而是去拜佛。因为整个宇宙的层次里面,虽然有很多不同层次的众生,但是,佛是最高的力量,只要拜佛就行了,其余那些民间的精灵啊、鬼怪的,不必要去拜它。

现在为什么很多人有附体呢?就是因为经常拜那些精灵鬼怪。假如他们有很虔诚的心,拜久了,就和精灵鬼怪沟通了。如果真是“神”,还不错!问题还不是神,就是那些精灵鬼怪!神的层次比那些精灵鬼怪要高很多啊!可是我们现在相应的不是神的层次,都是一些精灵!

你如果和这个精灵是善缘,它有可能就跟随着你。再严重的话,就附在你身上,利用一些神通啊,说是神通,实际上哪里有什么神通?都是一些鬼通!它附在你身上,你就有了“鬼通”,可以发个小财、出个小名,就是这些而已!

因为你生前用了它很多的力量,那么临终的时候,你就要偿还,你就要做它的子孙后代!你什么时候把这个债务偿还完了,你才能脱离它那个层次,再做人。

所以说,你没有遇到明师给你指点,你以为自己天天拜的是佛,实际上都偏差了!我们在世间做事都需要老师教,何况学佛呢?怎么不需要老师教呢?你说:我不学佛,我仅仅信佛。你不了解佛,你怎么信佛呢?信佛还需要了解佛,我们现在是学佛,更需要掌握佛!你不掌握佛,怎么学佛呢?

你要开车,不会掌握方向盘,你一开车,车就翻了!学佛啊,方向很重要!当你没有搞清楚方向的时候,就不要随便去学。必须要找一位修行过来的人,如果你碰到个一知半解的老师,那么你最好不要马上迈步,先要自己弄清楚。

佛门里还有一种现象,喜欢说:“我的法门高,你来学我的法门;他的法门高,你去学他的法门”!现在有很多法门,把我们这些学佛的人,都搞得颠三倒四、迷迷糊糊的!不知道自己究竟学什么好了。

实际上你会用、会掌握一种方法,所有的方法你都会用功;你如果这个方法不会用,没有掌握,再好的方法,对你而言也没有用,你也不能掌握。一个法你修通了,所有的法也都修通了。就像开车一样,你学会开“宝马”的车,“奔驰”的车你一样会开。不存在你只会开宝马,而不会开奔驰。一种类型的车你会开了,其余的车你摸一下、熟悉一下,很快就会开了。不管是什么牌子的车,都是要靠我们的手、我们的感觉去开。修行的方法也是这样,你掌握了一个方法,所有的方法也都会了。

有的人说净土宗高,有的人说禅宗高,不论哪个法门,都是我们用“心”去修,如果你会使用这个方法,驾驭这个方法,对你而言,这个方法就好;你不会用这个方法,对你来讲,这个方法就不好。对你来讲不好的方法,也许对另外一个人来讲是好的,所以你不能说这个方法不好。

对于修行的法门来说,也有个根器、因缘的问题,可能你以前修过某个方法,这一世再修,这个方法就很容易上手。你的心量放宽了,学习任何一种方法都很容易上路!你有一颗佛的慈悲心,能把心量打开,然后进入佛的智慧,再接下来就有佛的神通!

学佛的第一步,是要把心量打开,不打开不行。我们通常说佛的心量包虚空、包宇宙!我们哪有那个包虚空、包宇宙的心量啊?!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包容不了,连自己身边的朋友都包容不了,还怎么学佛呢?必须要把心量打开 ,能够包容周围的人。

我们可以想一想,佛的心量多大?!各个类型的人,各个层次的众生,他都能包容。在他的眼里真的是没有好、没有坏。就譬如我们看小孩子玩玩具,我们觉得并不好玩,可是对于小孩子来讲,就觉得非常好玩。你如果不让他玩,他就要哭、就要闹!所以聪明的大人,他就不会干涉小孩子的游戏,想玩什么,你就玩什么,不去管你。

佛菩萨他不会打乱我们的生活,你自己就按照你的生活习惯去生活。除非等到有一天你醒悟了,他才会告诉你:本来这就是个玩具车子,你怎么现在才醒悟呢?因为当你没有醒悟的时候,他怎么告诉你也没有用。

也就是说,作为一位圣人、一尊佛,他不会改变我们的生活,而是让我们自己用心地去玩、去投入、去感受。只有当你用心投入了以后,在你醒悟的时候才会彻底、才会快!我们现在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办法全心投入,如果你做世间上的事情不能够全心投入,当你来学佛的时候,你也不能够全心投入。

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来帮助我们修行的,都是来帮助我们做人、让我们成长、让我们成熟的。而且我们学佛了以后,乃至说你不学佛、你做人,都要能够适应眼前的环境和现状。你不适应眼前的环境和现状,就会被环境和现状淘汰掉!你可能还会抱怨张三、李四,实际上不是张三、李四把你淘汰掉了,是这个大的环境你不适应,被环境淘汰掉了。

你说残酷啊、无情啊,这只能说明你自己没开悟!为什么冬天有冬天的花草,夏天有夏天的花草?为什么冬天的花草在夏天不开花,夏天的花草在冬天不开花呢?它不适应这个季节的气候。它只能够在它适应的季节里开花结果。

我们做人、修行也是这样,你适应了以后,你就会成长、就会成熟;你不适应,就被这个大的环境给淘汰了,结果你还怨天尤人,不从自己身上找毛病。

不要眼睛总是盯着对方、看着外面,一个人要想进步、要想成熟,惟一的办法就是在自己身上找毛病。不要光在别人身上挑剔、找问题,怪这个、怪那个。环境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所谓的“不一样”,是我们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后,再去看环境,它就不一样了。

譬如我自己,我来到翁源县,我是这个县的第一个出家人,我把这个佛法带到了翁源县。我来的时候,就只有上面的一个山洞,我闭完关以后,是准备回福建的。县统战部和信徒把我留了下来,要我恢复东华寺。我说:哎呀,要在这个地方恢复东华寺,要消耗我十几年的心血!恢复东华寺,需要好几个亿,我到哪里去偷钱呢?我还没有那个能力、没那个胆量!

犹豫了一年多的时间,反复考虑,最后还是决定留下来了。之所以留下来,有两个原因:第一,我考虑到自己还年轻,当时是三十岁,花上十年、二十年的世间把东华寺恢复起来,我才四十、五十岁,还是个年轻和尚。还有一个原因是考虑到翁源没有佛法、没有寺庙,是一个空白区。我们作为一个出家人,就应该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哪里没有佛法就把佛法带到哪里去。所以犹豫来犹豫去最后还是决定留下来。结果一留,想走也走不掉了。这里因缘成熟了,就在这里扎根了。

建寺庙,确实很辛苦、很累,也受了很多冤枉气!但是最后把心静下来想一想,还是付出得少,得到得多。得到了什么?并不是得到了金钱,就是得到一种体验、感受,得到一种道理。这种道理,你没有这样的经历,你不能得到,你感受不到。

如果说我不建寺庙,还去读书,或者到外面去讲经说法,得到的可能是另一种感受。但是我通过建寺庙,接触了各个不同层次的人,在和这些不同层次的人接触的过程中,我同样会有不同的感受。如果我永远处在一种环境、一种形式、一种层次里面,那么我所体验到的只是一种感受。

我们周围发生的一切,都是让我们去感受它的,你不要去留它,也不要去拒绝它。实际上你也拒绝不了,也留不住。用佛教的观念来讲:一切都是无常,不会长久。譬如说你们这帮朋友来了,我能拒绝得了你们吗?即使我把你们拒绝了,从另外一个地方又来了一部份人,是不是也拒绝不了?反过来,我想留你们,能留得住吗?留一天、两天,时间久了,你们还是要走。因为既然有来,就有去,道理就这么简单!

过去寺院里有这么一句话:“铁打的寺庙,流水的僧”,寺庙它是一直不动,而寺庙里的僧人一年就换好几轮!当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把心转到我们做人做事方面来观察,你就会发现:你喜欢的事,你也留不了多久;你厌恶的事,你也不需要回避,去赶它走,因为它自然会很快走掉。一切都是无常的!你的心只要不随境转进去,就不会被境牵连。你只需要保持平静的心态,站在旁边去看它,用心去观察它就行了。我不知道讲这些你们听懂了没有?(答:听懂了。)

明年这里的房子就会多一点,准备把这十三栋“别墅”全都装修出来,把人工湖也挖出来,那么住房就会多一些。我是从2001年开始着手筹建的,只是跑手续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什么城建局呀、国土局呀、规划局呀……,我本来是从小出家当和尚的,也没跟政府部门打过交道,也不懂得怎么着手去搞。

领导和众多居士都支持,都说同意、同意,结果报告打上去以后,就是迟迟不盖章子!“研究、研究,商量、商量”,后来我才明白何为“研究”、何为“商量”!按我原来的想象很简单:这几个部门的章子一天不就盖完了!实际上搞了一年多。打个报告上去,没有反应。然后再打第二遍,可能是研究对了,商量好了,才给你盖了。

所以做事,在这个大环境里面,你一个人急、一个人快不行,必须是整个班子、整个集体都快才行。本身我的性格是个急性子,所以筹建东华寺对我的性格磨练了很多。尽管磨练了很多,还是急性格。

所以在做事的时候,我经常告诉自己:要慢、要慢,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要看着别人的脸色、环境去做事!本来我不愿意跟人打交道,喜欢一个人把门封起来做自己的事。可是你要出来做事就不行,必须把过去的思想框框打烂掉!你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必须要适应环境。

譬如说你们来到东华寺,你想学习佛法,可是这里的条件比较差,你说不适应,那你就被东华寺的环境淘汰了。你说是万行把你淘汰了,那你就冤枉万行了!你如果适应这里的环境和条件,就可以住下来。譬如说再过三年,又是一种新的环境,你来了以后,还是要适应,你不能适应,还是要被环境淘汰掉。

人啊,永远是要去适应环境的,而不是环境来适应我们,别想,永远不可能!譬如天气热了,我们就把衣服脱掉一层;天气冷了,就再穿一层。你不能说一年四季就穿一层衣服,让老天爷来适应你,这怎么可能呢?只有我们去适应天气变化、适应老天爷!道理就这么简单。

学佛、做人就是这样,永远是我们去适应他,而不是让他来适应我们。我们适应他,我们就生存,就活下来,就可以发展,结果还是他适应了我们。第一步,是我们去适应他,但是最后还是他适应了我们,他为我所用。

当我们两个僵持不下的时候,我退步,结果我们两个达成了协议,最后我的理想也达成了。你说是谁适应了谁呢?如果我们两个僵持不下,我就是不让步,结果双方不能达成协议,最后两个人的理想都无法实现,都失败了。

我们做人、做事,不能够因为一点点不和、一点点意见不一致,就不交流了,不去做事了!有时候虽然双方有不同的意见、有分歧,但是更多的还是有相同的意见,我们为什么不把那多的、相同的先做完,把那些不合、不同的先放到一边呢?我们不能因为一件小事谈不来,大事情也不做了。

譬如我们拜一位师父,或者看一位师父的书,可能会因为师父说的某一句话不符合你的思想、你不喜欢听,就把这位师父全部否认了,把这一本书给扔掉了,把他的整个理论都否认掉了。也许你觉得不中听的这句话,对别人来说恰恰点中了自己的要害,又是至理名言!道理就是这样。

我们学佛的人有一个通病:说佛多么伟大、多么了不起!实际上这只是对佛教徒而言,人家基督教徒、天主教徒、道教徒,不说释迦牟尼佛伟大,是不是啊?人家说耶稣、上帝伟大,说太上老君伟大。可见伟大不伟大,都是站在我们自己的立场上、自己的信仰上来讲的。如果抛弃我们信仰的框框和范围,再来看一切都是好的、都是对的!

学佛要把过去的成见,就是已经形成的概念,打破掉,跳出来,这样你就解脱了!所谓的没有解脱,不是谁把我们束缚、捆绑起来的,都是我们固有的成见,原来形成的概念把我们套得太深了!

譬如说我们佛教里面有一个规矩:和尚不能跟别人握手。我当初落发的时候,我师父就告诉我说:当和尚有许多规矩的,不能够这样,不能够那样,不能握手的!我说我学佛第一步就不遵守这个规矩,所以我这个和尚也握手、也合掌。只要是对方把手伸过来,我绝不会回避,我绝对不会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和尚不能握手!”只要对方把手伸过来,我马上也把手伸过去。你合掌,我也合掌;你伸手,我也伸手。

 还有一种学佛的人,自己吃素,要求家里的人也都吃素;自己的筷子、碗,不让别人碰,别人碰了以后,就气得要死!这样,你周围的朋友怎么会接受你呢?我不知道,碰了你的碗、碰了你的筷子,你就把我骂一顿!或者嘴上没骂,肚子气得鼓鼓的,心里还在抱怨。带着这种心态来学佛,就学不好,别人也不会跟着你学佛!佛就是替众生消业障的。

因为人家不了解佛,只能通过你这个学佛的信徒来了解佛。实际上我们学佛,从某种意义上讲就代表佛的形象,代表佛的手、佛的口、佛的心!人家不了解佛,只能够通过我们佛教徒来了解佛。

譬如说你是我的徒弟,人家不了解万行,要通过他的徒弟来了解万行,如果你这个徒弟了解师父,你讲出去,有可能人家就了解了你的师父;如果你自己不了解师父,人家通过你嘴巴里了解到的这个师父可能是不对的。所以我们学佛,首先要了解佛,如果你了解得不对,就容易引导周围的人误解佛教!

好了吧,今天就讲这么多,我也不知道自己讲得对不对?!

……

问:三界未成的时候,也有很多生命,如果这个生命原来就是三界内形成的,不是在三界外形成的,那他修行有没有可能突破三界呢?究竟有没有生命是在三界内形成的呢?

师:我们三界以内的生命力,它也是从三界以外来的。从三界以外来到这个地方,又把三界以内的给带走掉。它互相在这里转,一个力量在转,转到下面是三界以内,再转到上面,就是三界以外,就这样转。所谓的“六道轮回”,就是这样转!天道、人道、鬼道、畜生道……转来转去,这个圆形的东西,就这样转来转去,你想停都停不住!

问:那这样我们不知道自己以前是谁,如果它是三界以内形成的,修道也出不了三界,不就白修了吗?还修得了吗?

师:修得了,修得了!

问:那就是每个人都有希望了?

师:都有希望、都有希望!我们本身就是来自三界以外的生命体,我们来到这个三界以内、这个娑婆世界干什么呢?就是要净化这个娑婆世界、加持这个娑婆世界的!可是由于长期留在这个娑婆世界,我们自身形成了很多习气,贪、嗔、痴的习气,结果忘掉了自己的使命了!

譬如说,你们本来是要到东华寺来做义工的,可是你来到这儿以后,看到东华寺的人都很懒、不干活,你们也不干活了,你们忘掉了自己最初来东华寺的目的是干什么的。你们是来干活的,不是来跟东华寺常住的出家人、常住的居士来攀比的。结果你看到我们这里的人不干活,你们也不干活了,就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们被境所转!如果说你的灵性没有完全睡着,还处在一种苏醒状态,你来到东华寺,哪怕是这里的人都不干活,你一个人还是干活,因为你知道你来东华寺的目的是干什么,你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自己最初的动机、出发点是什么!凡夫呢,本来是带着很强烈的心到这里来,结果一到这个环境,就被这个环境同化掉了,忘掉了自己最初的目的。

我们从三界以外,来到这三界以内的目的,就是为了加持娑婆世界、净化娑婆世界、唤醒娑婆世界的众生。也就是说,我们本来是要度众生的,反被众生度了!

问:出了三界以后,那些高层次的生命,除了您刚才说的是来加持这个三界以内的生命的以外,有没有因为它变坏了、发沉了而掉下来的呢?

师:没有变坏的。就是说我们在座的将来必须还要回到三界以外的天。三界以内有天,三界以外也有天。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琉璃世界就是三界以外的天!为什么我们现在走不了,就是因为沾染三界以内的习气太重了,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你对什么放不下,就会因什么而轮回!

你放不下你的丈夫,就因为你的丈夫而轮回,还要来;你放不下你的子女,那么下一次还要来;放不下你那100平米的房屋,也还要来!为什么轮回呀?就是因为你有所住、有所贪恋、有所放不下!你对什么放不下,就会因为什么而轮回。

你对娑婆世界的东西有一样爱好,就会因为这一样爱好而轮回,还要来!你的理想多、抱负大,如果你这一生的理想、抱负没有达成的话,还要回来实现你的理想、实现你的抱负!譬如说我要建东华寺,如果我这一辈子建不成,还要回来建东华寺。可是我现在不是这种心态,我活着的时候建,死了就不管了!我就不会因为东华寺没建好,我再来轮回。

 

2004年1月24日(甲申年正月初三日)

 

学佛的人经常听到一句话: “师承、法脉”,那么究竟“师承、法脉”对于学佛是不是很重要呢?在讲这个问题之前,先简单地介绍一下何为师承与法脉。用比较通俗简单的话来讲,师承与法脉实际上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你修行的这个方法,来源于什么地方,是哪个派系、是出自哪一脉,是从哪个地方延续下来的。

那么我们没有法脉、没有师承,自己是不是也能够修行?是不是也能够入道?对于一个修行人,是不是一定要有师承与法脉?我们自己研究佛经,是不是也能够悟道?乃至说是否也能够解脱、甚至开悟成佛?!过去的修行人,是不是都有法脉?我们现在的修行人通过现在这种传播方式、学佛方式,是否真的就能够悟道?

因为到处都是佛经,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方式闻到佛法。按道理来讲,现在学佛的条件这么好,容易闻到佛法、容易得到佛经!可是为什么没有古时候证果的人多呢?

 


在古时候,要去拜访一位明师,要走好几个月的路,甚至要走一年、两年的时间,才能够拜访到这位明师!古时候要读一本佛经,必须要自己动手去抄写,现在我们每个学佛的人房间里面都堆了很多的书。只要听说谁是明师,马上就可以见到他。

如果我们研究过佛教的历史,就会明白一个道理:过去修行的人,都有师父教导,甚至跟随师父,一跟就是十年、二十年。而师父在教这个学生之前,学生对佛法的认识、修行的见地已经相当高了,这样师父才会传法给他,才会把法脉的力量交给他!

我们用一个通俗的比喻,就像两根电线连接的道理一样,每一个人就相当于一截电线,明师是已经和上一段电线接通了、连接在一起了的电线。每一代明师,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连接在一起的。如果我们没有通过这种传承的方式、没有得到法脉的力量,靠自己独修独悟,也能够深入到某一个层次,但是你要想往很高的层次修的话,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你纵然具备了佛性、你也有智慧,但是最关键的那一点你没有连接上!

学佛一方面是靠自力,还有一部分呢,是要靠他力,也就是说要靠师承的力量。因为每一代师承的力量,都凝聚了他几十年修行的智慧。当这个学生的见地够了以后,他能够刹那间就把师父修行几十年的功夫,全部吸收为己有!但是必须要等到这个学生在学佛上的见地跟师父一样了,这个时候,师父才能够把自己的电线和徒弟的电线连接在一起。否则的话,是接不上的。

当我们没有和法脉的力量沟通以前,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自己修起来是非常困难的!无论你怎么用功修行,都没有办法进入核心。因为在没有和法脉连通以前,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是以一颗凡夫的心在看问题。既然是一颗凡夫的心,又怎么可能理解佛的境界呢?

与法脉沟通,见地固然很重要,但是在获取见地以前,对于一个学佛的人来讲,恭敬和谦卑又是非常重要的。当一个人把恭敬心和谦卑心培养起来以后,可以说就见地而言,他已经具备了一半了!见地与谦恭心,就传承法脉而言,谦恭心更为重要。

如果你的谦恭心没培养起来的话,你纵然具备了见地,也只能是像佛经里所说的“狂慧”!修到最后,不是与佛相应,而是与魔相应!因为虔诚与谦卑心只有佛才具备。那么我们既然是想成佛,首先就要慢慢地把自己的谦卑心给培养起来。

实际上当一个人没有和道沟通之前,谦卑心是很难培养起来的。就像一只从出生到长大以后,一直生活在水井里面的青蛙,它根本就无法想象得到天空的广大!任凭你怎么告诉它,它都没有办法想象,很难跳出自己思想的框框。

我自己有过切身的体会,我的家乡是没有大海的,我从小很喜欢站在家门口的一个池塘边上往对面看。我家门口的那个池塘大约方圆二百米,那个时候我感觉它非常大!当我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外面又看到了几个大的水库,就感觉到自己家门前的池塘是很小、很小的。

关于大海,也听别人说过,也在电视里看到过,心目中也把它想象得很大。我十八岁到南方厦门出家,厦门是在沿海地带,周围都是大海。当我第一次到大海边,看到大海以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真正地认识到什么是“一望无际”,“无边无岸”!

当时我很感慨,为什么我以前怎么想象都不对?!人没有经历过的事物是没办法想象的,而且人的想象绝对跳不出他的经历。甚至有的人经历过了以后还是无法跳出自己的思想框框!

不用说我们对佛菩萨的理解,就是我们对一些大和尚的所作所为都很难理解。能够做一番大事的人,我们普通人很难理解他们的思想、无法想象他们的心量。除非等到有一天我们做了大事、我们变成伟人了,才能够了解伟人的心态。只有自己变得伟大了,才能够了解伟大的人。只有等到自己有一天如同井底之蛙跳到水井外面来一样,自己的思想才会来一个翻天覆地地变化!否则的话,任凭怎么说,你都难以接受、都听不进去。

一个人的谦卑心培养不起来,可以说你学佛呀,是白学了!为什么说这个谦恭心这么重要呢?(有时候我们讲“谦恭”、有时候讲“谦卑”,有时候讲“虔诚”,实际上他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当一个人真正生起了谦恭心,也就是说谦虚、恭敬的心产生了以后,这个人绝对是处在一种无我的状态里面。只有处在无我的状态,才能够出现谦恭心。既然是无我,那就意味着他已经和万物同一体了,他和灵性的力量已经沟通了。

大家会问:谦恭心是怎么培养起来的?实际上就学佛而言,可以说一大半都是与生俱来的,不是你这一生学来的。作为一个凡夫,你这一世所学的东西是来不及受用了,真的都是为来世打基础。除非你开悟了以后,这一世学的东西,这一世就能够受用。甚至你当下学的,当下就能够受用。

前几天我讲到,一个学佛的人,或者说是一个对真理渴望的追求者,他的思想永远不会定型,永远不会用一个框框把自己给框起来。一旦你形成了概念,也就是说你有了自己的成见,外面的力量根本进不来!

有的人虽然很渴望把自己的谦卑心培养起来,但是当种种考验来到他面前的时候,又过不了考验这一关。一个学佛的人,必须要承认,来到你面前的任何一件事情、一个人物,都是来助你成道的,都是来考验你的。你如果没有这点认识的话,你想学佛、想进步,绝对不可能!

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来到我们面前,你如果接受了他,就是一种超越;你如果躲避了他,就是一种退步。你躲避了这个环境,表面上看是你赢了,你换一个环境,同样还会碰到这样的问题。类似这样的事情,还会再一次发生。

学佛修道,的确需要气魄,需要胆识。我在我们庙里今年做的台历里边有一句话谈到“无求是真求,付出是真得,愿赌服输”。我不知道你们大家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可以讲,学佛就是一种赌博!

这一点我是非常有体会的,在我二十二岁的时候,我就对自己进行了一场大的赌博。当我从佛学院毕业以后,很多同学都到国外留学去了,到另外一个环境去深造去了,去到某个庙里担任领导去了。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当时我也动了念头想到国外去,可是还有一股力量是想闭关。而闭关结果毕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的犹豫、再三权衡,最后还是放弃了到国外去的机会,一个人跑到山洞里面去静修。

当时的心态,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大家可以想一想,把左手里面现成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给扔掉了,右手去抓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而且右手还没有抓到,左手已经扔掉了!你们可以体会一下,这种心境是一种什么状态啊!

古人学佛的经验告诉我们,你不放弃左手,右手根本抓不到!你要想右手抓到东西,你必须先放弃左手里的东西,否则的话,你的右手永远抓不到!关键就在这里。可是右手要抓的又根本看不见、摸不着,现成的东西就在你的左手里面,你怎么敢扔掉呢?

但是我很幸运,我进洞半年以后,就已经有了消息!也就是说修行有了体验,有了境界。一个人真的想学佛的话,头脑要简单,不要把你的师父、把这个方法分析得这么多!实际上我们就学佛而言,没有白费的功夫。即便你这个师父没有成佛、你这个法不是成佛的法,只要是你当时能够受用、能够让你进步,对你而言,这个法就是好的。

并不一定你这个师父是佛,你才接受他。也许他是个罗汉,但你当时是个凡夫,你就应该向他学习。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有一位很高的老师,可是我们自己的水平呢?仅仅是小学一年级的水平,根本不需要大学的教授来教导我们,一个中学生足够教我们了!

为什么我们宁可不要中学生,而一定要去追求大学教授来担任我们的老师呢?事实证明,一个小学生,很难和一个大学教授沟通,他最容易沟通的对象也还是小学生。

一个大学生和一个小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往往不是大学生否认了小学生,而是小学生会否认这个大学生。两个人只要是一开口,大学生可以认识小学生,而这个小学生是不会认识大学生的。

如果仔细回忆一下自己学佛的历程,我们很多人都碰到过很多老师,尤其是出家人,碰到的师父更多。为什么我们每经历一个师父,到最后总会否认掉这个师父呢?我们是否真的拿着身心、性命跟这个师父学习呢?究竟跟随这位师傅有多久呢?我们付出了多少呢?

仅仅凭我们一时的冲动,看了这个师父的几本书,跟随了他几天的时间,通过外表来判断这位师傅,发现这位师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然后自己就又转变了方向!

一个老师啊,看着这个学生,就相当于父母看着自己的小孩子一样,看得是再清楚不过了。但是又没办法告诉他,实际上也没有必要告诉他。这个过程也确实需要,只不过有的人这个过程短一些,有的人这个过程很长、很长。

在座的有的是做过母亲或者是做过父亲的人,当你们自己的小孩子沉迷于一个玩具车的时候,当他玩得很开心的时候,你会不会把他拉开、会不会把他骂一顿不让他玩?我想这个问题大家都会回答。做父母的是否会在旁边急得又跺脚、又叫又骂,告诉他:有真车不玩,为什么非要玩这个玩具车呢?

为什么作为一个大人来讲,你给他玩具车,他也不玩?这就是佛门里面所讲的“见地”!他已经成长起来了,已经认识到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了。

一旦他认识到真的以后,他就有胆识去学真的、去开这部真车了!即便是很累,他也愿意去学,尤其是在学的过程中,如果是很用心的话,他会忘掉周围的一切。只有等他忘掉了周围的一切的时候,他才能够完全和这个车融为一体。

会开车的人都知道,人、车和路,三者合而为一,才能够把这个车开好,才算是你开到家了。那么我们学佛在即将入道的时候,也是这样,把自己忘掉了,甚至在用功的过程当中,连方法也忘掉了,没有感受到自己在使用一个方法,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顺利!

为什么修到这个程度,会感受不到自己、也感受不到这个法呢?那是因为他通过“谦恭心”这个手段走进去了,才有这种状态。一个人的谦恭心是很难培养起来的,为什么有些人的谦恭心培养不起来呢?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他的业障深重!

我们见到佛能够生起恭敬心,为什么你见到佛生不起恭敬心呢?这就是业障!你又想学佛,谦恭心又生不起来,你又怎么解释呢?往往会为自己开脱、找理由,说是和他没有缘!一个真正学佛的人,不存在你跟这个佛有缘,跟那个佛没有缘。佛与佛是同一体的!

在最初培养谦恭心的时候,可以通过一种有为的方法、勉强自己的方法,强迫自己去做,学着奉献、学着顺从。时间一久,自己的谦恭心就产生了,“我执”就会逐渐、逐渐地退到一边。我们每个人在接受一件新鲜事物之前,几乎都是通过一种有为的手段去接受的。一旦接受了以后就会进入到一种自动的状态里面,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就进去了!

大家是否听说过“习惯成自然”这句话?我们刚开始学佛的时候,连头都不会磕,而且在磕头的时候,看到人多,自己的脸都红,不好意思磕头。我自己就有过亲身体会,我出家以后第一次回家看父母的时候,还换上俗家的衣服回去,不好意思穿出家人的衣服。

为什么自己愿意当和尚,回家看父母又不好意思穿和尚衣服呢?我不知道你们在座的是否有过类似我这样的情况,不过现在我可以告诉大家,我穿着这身和尚衣服,走到大街上感觉到无限光荣、无限自豪!

真的,我知道这身衣服很难穿得起来!而且我穿了十几年了没有脱掉。曾经和我一起有几十个人在穿这身衣服,已经有一半人脱下这身衣服了。虽然他们还有信仰存在,但是这身衣服他们穿不起来了!也许我这身衣服穿得不是那么整齐、那么庄严,但始终还是穿在自己身上没有放弃。

稍微出家久一点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寺庙一直没有动,就像是生根了一样,而出家人呢?一年会换好几轮!去年冬天我回到我读书的地方 ——厦门,那里的领导已经换了十几轮了,也就是说一年就换一次!而寺院呢?依然如故。自古就有“铁打的寺庙,流水的僧”一说。

我们在学静坐的时候,心里的妄念与烦恼,同这个道理一模一样!每一个念头都是一个烦恼。而每一个念头出现以后,都不会定在这里不跑掉。如果你真的产生了一个念头没有走掉的话,这也是一种定。问题是每一个念头都留不住,念念都在跑、都在产生。

不论你产生出哪一种念头,你学佛的谦恭心与奉献精神必须始终存在。因为学佛,是从奉献中学;悟道,是从谦卑中悟。你要想入道,在此之前你首先是要悟道。你不悟道,就不明白方向;你的方向找不到,你是不可能入道的。

刚才讲到,见地的一半是谦恭心、是奉献精神。这种奉献不是专指佛门里面的奉献,你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你都可以借助这些事情来奉献你自己。你只有通过不断地奉献,才能够使自己博大的心量打开。既然是学佛,就要具备佛的心量,你以凡夫的心量永远没有办法与佛相应。

你如果采取一种索取的方式来学佛,如果你很细心的话,你这样做一段时间以后,你会发现你自己越来越孤立!身心会越来越干枯。因为入道,靠这个法脉的力量、靠传承的加持力。你如果没有谦恭心和无我的心,这种加持力和法脉的力量你也得不到!

因为这种传承的力量,它没有办法进入一个凡夫的心态里面去。虽然它的力量很大,但是凡夫的我执和狭隘更坚固。为什么有的人学东西特别快,有的人学东西很慢,我们通常说“这个人的头脑很复杂,外面的东西进不去”就是这个道理。

既然你是想要学东西,那么我们就应该把自己的头脑给空掉,放弃过去原有的成见。一个明师的力量虽然无处不在,但是一个凡夫的我执与成见也是无处不在的!如果我们没有办法把我执和成见放弃的话,无论你采用任何一种方法来修炼,都没有办法进入到核心里面,只能够在核心外面转来转去。

我们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佛的人首先要把自己头脑里面所有的成见都放到一边,否则的话,是没有办法学进去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并不是说我们过去所学的东西都不要了,而是为了学到更新、更多、更好的东西,把我们原有的东西先放到一边。不是说不要了、不用了,将来还是要用的。

就像你想把新家俱搬到你的房间里面去,必须要把你房间里面原有的旧家俱先整理起来,放到一个地方,挪出更大的空间,才能够把好的家俱搬进来。

你们春节期间来了一些新到的人,听我讲的开示比较少,我想今天给你们多留点提问的时间,对于自己修行途中不了解的问题,可以随便提出来。

如果一个人在世俗上就是贪生怕死、贪图享受,那么,他有一天出家当和尚了,还是贪生怕死,还会贪图享受!一个人无论做什么,只要是投入,他都会成功。他只要是敢做,也会成功!

现在的人已经没有这个胆量了,尤其是现在学佛的人,更没这个胆量了!比起世俗的人差多了,简直没办法和世俗的人比。世俗的人他有那股力量存在,他有那种忘我的精神去追求世俗的功名,一旦转向学佛修道,同样还会是不要命地来学佛修道!

既然我们已经是学佛修道的人了,我们又贪生怕死、贪图享受、没有忘我的精神,那就意味着我们过去没学佛之前也是这样。有一天我们不学佛了,也还是这样。

问:学佛的人能不能庄严国土?

师:庄严不了。学佛的人庄严不了国土,连自己的房间都庄严不了。你们去看看学佛人的房间,都像个狗窝、像个猪窝一样,他怎么能够庄严国土呢?连自己十几平方的房间都庄严不起来,还庄严什么国土呢?

你们可以仔细地看一下学佛人的房间,大部分都是狗窝、都是猪窝。百分之八十都是大老粗、土包子!你们可以去看看,也许我这句话表达的方式不对,因为我本身也是一个大老粗,也没文化,所以我表达的也很难听。我要是个文人墨客,我会表达得非常婉转,大家就很愿意听、很容易接受。

可是你们不幸运,碰上个大老粗在讲开示,所以只能够听到不开心的!一个人的房间不整齐、不庄严,他怎么能够把外面的环境给整齐、庄严起来呢?一个人的内心一团糟、一塌糊涂,他怎么能够改变外面的环境,使之整齐、庄严、清静呢?哪有这样的道理?!

我以前讲过一个问题,在这里住久了的人都知道,我们这里最早的几个种菜的人,他菜地里的草长得跟菜差不多,他也看不见.。我经常问自己,为什么菜地里的草长得跟菜差不多呢?为什么他们看不见呢?

后来换了两个北方的比丘尼(现在走了一个,还有一个在),她们两个把菜地里面打理得一棵草都没有,根本找不到草!为什么这两个比丘尼种菜,菜地里面没有草呢?为什么她们的眼里容不下一棵草呢?为什么菜地里一棵草都找不到呢?我想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

现在那块菜地是明厚在管,也是看不到一棵草。为什么前后几个种菜的区别这么大呢?最初那几个种菜的,他们从来不把内心里面的贪、嗔、痴草去用功拔除,他内心里面本身就充满了贪、嗔、痴、慢、疑这些杂草,他看不见。他内心的草看不见,那么外面的草他也看不见;他对内心的草马马虎虎、过得去就行了,那么他对外面的草也是马马虎虎、过得去就行了。因为他有一颗马马虎虎的心,到哪里都会是马马虎虎、一马虎到底!

后来换了几个种菜的人,他对自己要求严,所以对环境要求也庄严。他不允许内心生长贪、嗔、痴的草,所以也不允许外面环境生长另一种杂草!他内心喜欢清静、喜欢整齐、喜欢完美,所以他外面所做的一切事情也是追求完美、追求整齐。

实际上我们外面所做的一切,都是我们内心的写照,也可以说是内心的显现。我们平常说:“这个人的心哪,很难了解、看不透。”这是俗人说的一句话,实际上你看这个人的衣着打扮、房间摆设、走路方式、坐的姿势,就完全可以看得出他内心是一种什么状态。内心的形象,通过外面的举止体现得淋漓尽致!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烦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青莲
 小大  17楼 个性首页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青莲
等级:管理员 贴子:2717 积分:21871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6-9-18 23:20:04  ...  发贴心情 Post By:2007-8-28 9:42:33

降伏其心之三(2004年1月26日(正月初五日))

因为在春节期间又新来了一些居士,他们希望我利用今天晚上的时间,再把静坐的基本方法讲一下。在这里常住的出家人和居士们,对于一些静坐的基本方法都已经掌握了,那么考虑到今天晚上有许多春节期间新来的居士,就利用今天晚上的时间,把静坐的基本方法再重复讲一遍。过去已经听过的出家师和居士们,就不妨再听一遍。虽然今天晚上讲静坐的方法是重复的,但也有很多是没讲过的。

很多人想学佛,但又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因为现在的许多学佛人哪,逐渐趋向知识分子,而且逐渐趋向于年轻化了,学佛人的素质越来越高了。过去是信佛的人多一些,现在呢,是倾向于学佛的多一些。因为信佛永远成不了佛,只有学佛才能够成佛、能够做佛。

信佛不需要实践,什么都不需要,你只要是相信有佛存在、有因果报应、有六道轮回就足够了。而学佛呢?不仅要具备以上所说的这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日常生活中,要有一套完整的方法去学。

譬如说当初的悉达多,他还没有成佛,在出家以前就相信有佛了,所以他学完了各个教派的经典以及各个教派的基本修行方法以后,感觉到不究竟,才离开皇宫,自己到深山老林里面去探索、深研,进一步获得了圆满。

他也是在“人”的基础上,才大彻大悟的。也就是说,一个圆满的佛,是通过信佛而去学佛。既然学佛,就要懂得学佛的一些基本理念,以及修行的方法。

世俗间的一门学问、一种技艺,都需要老师来教,也都有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何况我们现在学佛,怎么能没有方法呢?怎么能不需要老师呢?靠我们自己慢慢地去摸索、去领悟,不是说不可以,但要花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有时候根本领悟不出来!如果有一位过来人从中旁敲侧引的话,我们完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初释迦佛在修行的途中,也有很多老师教他修学。在这里我讲几句题外的话,有很多保守的出家师父,认为只能拜一个师父,只能跟一个师父学习。要是拜师父多了,就是一种叛逆!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心态。不应该有这种心态。

当初释迦佛就认了很多师父,后来他并没有否认这些师父的教化,只是说他们不究竟、不圆满。他是在这些师父们的教法基础上,更进一步地修炼才获得圆满的。我们修行,就如同上学一样,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老师。即便有一天我们真的成佛了,曾经教过我们学佛入门的老师,仍然还是我们的老师!一个真正的老师,他绝对不会怕学生超过自己,他渴望每一个学生都比自己强!

一个出家人可以拜3~5个师父,那么你们作为居士呢?同样也可以认这么多位师父,甚至可以更多。不管有一天大家修行有多高,甚至地位有多高,曾经教过你们修行的老师,仍然还是你们的老师!

学佛修道啊,不外乎调理自己的身、心,我刚才在静坐的时候,听到那边有一位女同胞一直在打哈欠。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就是姿势没有端正、气血没有畅通,头脑没有得到足够的气血来补充,所以头脑就缺氧。

既然是缺氧,就如同一个电灯一样,电压不足,灯光就会发红。坐在那个地方头脑发昏,就一直在那儿打哈欠,就想睡觉。如果你的姿势调得很端正的话,气血不断地往上输送,你的头脑得到足够的能量了、不缺氧了,怎么会昏沉呢?怎么会打哈欠呢?只能是越坐越有精神!

所以在修道的第一步,姿势非常重要。如果你最初就把姿势调端正的话,你在以后修行的途中,就不会出现一些生理上的禅病,譬如胸廓胀痛、胸部憋闷等,这都是因为你最初学静坐的时候,姿势不端正造成的。

有的人在学佛的某一个阶段,出现小腹很胀、胃胀,都是因为最初静坐时姿势不端正,还有的出现背部(脊梁骨一带)很胀,这都是因为最初的姿势不端正导致的。但是往往在调整姿势的时候,身体会疼痛,感觉到很不习惯。因为我们生理的这些姿势呀,它自由散漫惯了,你突然让它固定一个姿势,它会很不习惯。所以坐在这个地方浑身痛,身体扭来扭去的。

一般来说,你的姿势调端正了以后,一个星期你就习惯了,身体就接受了。接下来你静坐,越坐身体越舒服!尽管你的头脑里杂念很多,但是你会感觉到你的身体是畅通的。

姿势调端正了以后,接着就是调呼吸。因为我们人体从生理上讲,全身都布满了经络,这个经络就像是一条水管一样,如果你的姿势不端正,就如同把水管折叠了起来,气血就不能够很好地畅通。

当生理的气血不能完全畅通的时候,身体也就空不掉。既然空不掉,身心就没有办法进入一种浑然忘我的状态。身心空不掉,就没有办法和灵性的力量沟通。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身心存在,就如同一个坚固的个体,实际上我们所谓的修行,无非就是把这个个体融化掉,和整体合而为一。

呼吸调理完了以后,接着就是调理思想意识,也就是说处理这个妄想纷纷的头脑、处理心里的杂念。因为修道不外乎修身心,离开身心就没有修道的基础了。

至于盘腿的姿势,是左腿放在上面对、还是右腿放在上面对呢?譬如说我们每晚静坐的时间是两个小时,可是你的腿一口气坐不了两个小时,中间就需要换一次腿,如果你前一个小时是右脚放在上面,换腿以后就变成了左脚放在上面。

实际上哪个在上面,哪个在下面都不重要,你只要是把姿势调端正了,生理的气血就容易畅通。你们回去静坐的时候,坐的垫子最好就跟你们今天晚上坐的这个拜凳一样,前面低一点,后面高一点。这是禅堂里面专门设制的一种禅凳,在过去是用蒲团,是圆形的。后来为了便于挪动,改成了木头做的

如果你家里没有这个禅凳,在屁股下面可以垫一个二寸高的垫子,譬如说枕头什么的都可以。因为后面垫高了以后,气血很容易从尾巴骨通过。如果后面没有垫高二寸,前后是一个平面,气血就不容易从尾巴骨通过,会完全淤在尾巴骨这一带。

这是对于初学静坐的人来讲,一定要有一个二寸高的垫子垫起来。如果是一个长期静坐的人,就不需要垫高了。但是你坐习惯了以后还是喜欢后面高一些,因为这样你自然就把腰杆挺起来了。

如果你后面和前面是一个平面,坐久了就很容易驼背。一旦驼背,前胸这一带就很容易有一股气淤在这个地方。因为你背往前一弯、脑袋一耷拉,气就容易淤在胸部,时间一长就容易引起前面这块骨头隐隐作痛。

如果你后面垫高的话,自然就容易挺起腰来。为什么女同志穿着高跟鞋走路,腰就容易挺直?这个现象女同志们最清楚!我们静坐也是这样,后面一垫高,腰就挺直了;腰一挺直,肩膀自然就塌下去。

一个坐禅坐得比较好的人,他的肩膀一定是塌的。当一个人生理的气沉下去的时候,肩膀肯定会塌下来,不会是抬高的。肩膀抬得高,说明他生理的气没有沉下来,心理也没有放下去。身心都放下去的话,肩膀一定是塌的,脖子呢,是伸得长长的,是往上伸的。

当气沉下去不浮了,思想也容易静下来。至于这个手怎么放呢?一般来说是左手放在右手下面,两个大拇指碰在一起就行了。把手放在腿上,下巴稍微往前低一点点,眼睛看到——目光落在——前面一米远的地方,这是最标准的姿势。你如果看得太远的话,说明你有点抬头了;如果看得太近的话,说明你有点低头了,所以说目光落在一米处,最合适。要感觉到鼻尖和肚脐在一条线上。

如果是年轻人,感觉到身体很热,火力很足的话,可以把两手放在膝盖上、掌心向上,体内的热量就很容易释放掉。如果感觉到体内的热量不足、没有多余的热量要释放的话,就把双手放在前面(叠放,就是刚才讲的放法)。

眼睛是闭着好,还是睁着好呢?由自己随时决定。譬如说你现在静坐要昏沉,就把眼睛睁开,就不容易睡觉了。如果说你现在很散乱,睁开眼睛容易受外面事物的干扰,那就不妨把眼睛闭起来。这些都是活的法,不能够把它完全定死。

有的人会问,这个舌头是不是一定要顶上颚呢?这也是因人而异,如果你的年纪大了,生理的能量不够用,或者说你生理的能量趋向枯萎了(譬如说四十来岁的人,看上去像五、六十岁的人,就说明他生理的能量在渐渐枯萎,而有的人六十岁了,看上去像四十岁一样,则说明他生理的能量很充沛、很活跃。)生理的能量不够用,就可以将舌头弯回来顶住上颚。有的年轻人精力很充沛,容易引起性欲旺盛,那就不需要把舌头弯回来抵住上颚。

曾经用舌头顶过上颚的人都知道,顶上十几分钟就会感觉到口水特别多,这是津液缓缓而来的结果。有了口水就把它咽下去,沉入丹田。连续坐上两天,精力充沛的人就会性欲特别旺盛。如果是老年人呢,就会感觉到这几天的精力充沛了。

一般说来,年轻人不需要舌顶上颚;身体精力不够用的、老年人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因为你舌头一顶上颚,肾水就被激活了,尤其是盘腿的时候舌顶上颚,激活的肾水它不往下去。因为你盘腿的时候,两条腿麻木,肾水下不去而被逼了上来。所谓的“还精补脑”,就是让下部的能量往上输送。

当姿势调端正了以后,我们就要理顺生理的气血,也就是说要调呼吸。不过对于初学静坐的人来讲,姿势调端正了以后,再调呼吸的时候会感到生理的气血反而不畅通,坐在这个地方感觉到身体很胀、很别扭。

这就是我前边讲的,因为生理的气血已经习惯了它以前姿势的走向,你现在要通过一种姿势把它扳过来,从那边把它扳到这边来,它就感觉到不习惯,你通过调理呼吸,坚持做一个星期,生理的气血走行方向就已经扭转过来了。

一上座,脖子往上一伸,肩膀往下一塌、双手叠放、鼻尖与肚脐成一条线、眼睛看到一米远的地方。而且这几个动作要在一念之间就完成。形成习惯以后,你一盘腿,这个姿势自然符合标准!

接着是往外呼气,至于呼几口就够了呢?还是凭自己的生理感受而定。譬如说你感觉到呼三口气身体就已经空掉了、上下都通了,已经形成一个通道了,就不需要呼太多了。如果你呼了三口气、乃至五口气,感觉到身体还很憋、很胀,很难受的话,就不妨再多呼几口气。

每次呼气,要先用鼻子吸气,沉入丹田,用嘴巴呼出去,这一点一定要记清楚。用鼻子吸、用嘴巴呼。因为这种呼吸方法,吸得少,呼得多;吸得慢且细,呼得快且大。这样一来,呼的量大于吸的量,身体就容易空。一空就容易通;一通,身心就容易忘掉。

千万别小看了这些基础的知识和静坐方法,它虽然是有为法,可它是我们将来进入无为法的一个惟一的基础!很多人坐久了以后身体出毛病、心里面产生幻觉,严重的还会造成一种精神病,这都是因为最初姿势不端正,气血走错了轨道而致的。

本来这个气血是向这边走的,可是由于你的姿势不端正,坐在那里东倒西歪的,把气血逼到另外一个方向了。生理的气血错乱,实际上就是精神错乱。常常有的人心理上受到打击以后,会出现心理问题,就是因为生理的气憋在一个地方不畅通了,它进入了另外一个轨道了,生理的气一错乱,心理就出毛病。

当往外呼气你感觉到身体很空、很松了以后,就不用往外呼气了,这个时候可以采用自然呼吸了。

同样长的一段文字,有的人可以一口气把它读完,有的人要换两口气读完,而有的人则需要换好几口气才能读完。有的人唱歌的时候可以把尾音拖得很长,有的人就不能。说话也是,有的人一口气可以说好几句话,有的人只能讲一句话。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因为每个人呼吸的长短不同。不管我们是在唱歌,还是在说话,或者是在读书,都是在呼气状态下把声音发出去的,绝对不可能是在吸气的状态下唱歌、说话、或者读经文。因为往外呼是一种释放,譬如打架的时候,出拳发力也都是在呼气的时候。

常人的呼吸是从鼻腔吸到咽喉,马上就呼出去了;有一种身体素质稍微好一点的人,是从鼻腔吸到胸腔以后,马上又要呼出去了;还有一种有修炼的人,或者虽然没修炼,但是精力比较充沛的人,这一类型的人吸进来的气都是沉入丹田。

把气从鼻腔吸入咽喉这一类的人,一分钟之内呼吸的次数就比较多。如果能够把气吸入丹田,一分钟呼吸的次数就很少,所以这一类型的人他干活也好、跑步也好、唱歌也好,就不容易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他可以一口气读诵三十多个字,因为他读的过程当中丹田里还有气没有放完,而气吸到咽喉的人,读文章、唱歌,就需要不断地吸气,因为他吸气的路途短,气很快就放出去了,马上又得吸气。

同样的道理,你把气吸进丹田,由于吸气路途长、时间长,杂念就不易产生;如果你把气吸到咽喉,由于它的距离短(时间短)、速度快、杂念就容易产生,思想不容易静下来,没办法集中。

既然大家明白了这个道理,在静坐的时候就要把吸进来的气沉入丹田。习惯性地、有意识地沉入丹田。你一旦把这个方法训练习惯了,平时即使你不静坐,乃至于你在睡觉的时候,吸进来的气自然就会沉入丹田。

我们在念六字大明咒的时候,刚开始学念的时候,有的人一发音就拖得很长,有的人声音一发出去就没有气了。后者就是因为没有把气沉入丹田,他把气放在胸腔、咽喉一带,所以他“嗡”一下子,气就完了,马上又要吸气。当他的气再吸进来的时候,又停留在咽喉、胸腔这一带。

炼过气功的人都知道气沉丹田的好处和重要性。只有把我们吸进来的气沉入丹田以后,生理的能量才容易激活、容易被唤醒。同时,吸进来的气沉入丹田以后,还要停留3~5秒钟。

为什么要停留3~5秒钟呢?因为你如果把气刚刚吸进来沉入丹田后,又马上呼了出去,根本没有效果;如果你把气沉入丹田后停留3~5秒钟,这个气就会扩散、分散,输送到全身每一个角落、到达每一个神经末梢。你只要是把气放进丹田里,它肯定要往四处扩散,他不可能完全停留在这里不动。

所以你把气放进了丹田,它往下走,走到腿上、走到脚尖;往上走,走到头顶;往上肢走,走到手上、指尖。如果你吸进丹田的气马上又呼出去了,那么生理的能量就没有办法被气推着到达每一个神经末梢。

气一行走、血就行走;气一通,血就通。生理上的气血畅通了以后,身体自然得到滋润,生理就不容易干枯。为什么有的人年纪很轻,身体看上去就像枯木一样?就是因为他的气血运行不畅,身体得不到滋润。

采用深呼吸的方式,就是把生理的能量激活,促使生理的细胞活跃,让生理永远处在一种年轻充沛的状态里面。当呼吸调整完了以后,我们的散乱心又如何处理呢?我们平时头脑里的杂念特别多,现在学静坐需要专一,那么思想怎么处理呢?

一个大活人,他的思想不可能停止。尤其是一个智商高、思维敏捷的人,他的思想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比常人还要活跃十倍、甚至百倍!也正是因为他思想活跃,他的反应才敏捷迅速。可是对于静坐来讲,在最初他就吃亏了!他就不容易让身体静下来。即便是他的身体很安静了,可他的头脑里面就像开运动会一样,非常热闹!

因为平时他的头脑习惯性地考虑问题,现在突然不让他考虑问题了,就像失去了依靠一样,他就要乱冲乱撞!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最初学静坐的时候,反而妄想更多。如果你给它一件事情做,它因为有了事情做,就不会胡思乱想了。所以说与其坐在这里胡思乱想,不如去做一件事情。

古时候的祖师爷们领悟到这个道理以后,为了对治我们的散乱心和妄念,开设了八万四千法门。你念经也好、持咒语也好、观想也好。无论你采用哪种方法,无非就是给它一件事情做,让它没有机会去胡思乱想!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烦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青莲
 小大  18楼 个性首页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青莲
等级:管理员 贴子:2717 积分:21871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6-9-18 23:20:04  ...  发贴心情 Post By:2007-8-28 9:42:44

通过一段时间的这样训练以后,突然有一天一件事情也不让它做了,它自然就安静下来了。这就好比一个人不会走路,你给他一根手杖拿在手里,他扶持着歪歪扭扭地能够走路了。他走上一段时间,自己会走了,你再把他手里的拐杖夺掉,也不让他扶着墙走,他也走习惯了。

采用“一念”的方式,把万念给吃掉了,促使万念熄灭。因为凡是有为法,都是处在有为的阶段,与道沟通啊,必须要进入无为里面。因为“道”,它是属于无为的层次。可是无为的层次很高,我们需要一个梯子,所以就产生了前面一系列的有为的方法。

喜欢念佛的人说净土法门最高,喜欢参禅的人说禅是最高最好的,喜欢观想的人呢,说是观想的法门最适合我!当你明白这些道理以后,就会得出一个结论:不管哪一个方法,都是为了对治杂念、对治这一颗散乱的心。

你不一定要通过念佛、持咒、观想,你可以通过做任何一件事情,把自己的散乱心给集中起来。尤其是平时爱动脑筋、爱考虑问题的人,你可以通过考虑一件事情,来对治你的散乱心。

一些政治家、商业家,他们这一类型的人来修道,会轻而易举地入道!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平时就很少处在散乱当中,他们的妄念是很少的。如果他们不能高度集中的话,他们的事业就没办法上档次!

平时不干事的人,头脑里整天乱哄哄的,胡思乱想,一旦有一天他来学佛了,还是乱哄哄的,没有办法把思想集中起来。因为平时他从来没有一心一意地考虑过事情,也没有经历过一心一意的事情。

如果说你把腿一盘、眼睛一闭,非常清静、一点也不散乱、不昏沉,这个时候你什么方法都不需要。你就这样保持下去,你如果保持半个小时以后,不行了,妄念来了、很散乱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方法来对治它了,用方法把这个散乱心吃掉、把妄念吃掉。

这个时候,你该念佛的就念佛、该持咒的就持咒、该观想的就观想。如果你用功十几分钟以后,杂念又没有了,你还可以把方法放下,不需要了。因为用功的方法无非就是对治散乱心,你既然现在不散乱、很集中,那么方法也就用不上了,暂时放在一边了。当散乱心一出来、一形成,马上再把方法拿在手上来用。

禅宗里面的观空、参话头,都是为了对治散乱心,密宗里面的观想、结手印、持咒语,也都是这个目的。禅宗里面的用功方法往往是比较高一些,偏重于在心态上面下功夫,可是对于一个刚刚学静坐的人来讲,又不会在心态上面用功。正是因为这样,过去的老师们设制了一些有为的方法。

因为有为法就像一个有形有相的东西一样,我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可以拿在手里用,所以很多人说这个法好,那个法不好。譬如说现在都流行说密宗好,因为密宗在开始迈步的时候,都是采用有为的方法迈步、入门。

因为你不会使用无为的方法,你也就用不上无为的方法。除非你的层次很高了,才能够使用无为法。密宗修到最后,要想获得大的成就,必须归到禅宗上面来,在禅宗上面成就,才算是最高的成就。

你们要想学静坐,在处理妄想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的身体观想成一支莲花。头就是莲花苞,脖子以下就是莲花杆,随着慢慢地观想,观想这个莲花苞逐渐、逐渐地开了,自己的身体没有了,变成一支开放的莲花。

既然是莲花开了,就意味着莲花下面的能量,通过莲花杆持续不断地输送到莲花苞了,它才能打开。你这样观想成功的话,你在静坐的过程当中决不会昏沉。因为随着观想,生理的能量通过莲杆持续不断地往上输送,供应给莲花苞了,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头得到了足够的养份,它怎么还会昏沉呢?

我曾经教过大家对治昏沉的方法,就是吸一口气,憋在丹田里不要马上呼出去。憋气的时间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可以长一点,也可以短一点。气憋在丹田,生理的能量它肯定会往上输送。就像喷雾器一样,你把气打进去,就会把里边的水压出来。我们把气沉入丹田(憋在那里),生理的能量就往上输送给头脑了,就不容易昏沉。

这些都是最初的基本方法,一般来说,对于一个修行的人来说,半年的时间就已经全部超越了、全部过关了、已经用不上这些方法了。已经转入到心态上面用功了。如果说你搞了几年,还存在以上问题,那么你的基础知识还不扎实,基本功夫还没有打牢固,还要回过头来老老实实地再修。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最基本的功夫。姿势一坐端正,前面的气往下一沉,能量就顺着背后的督脉往上输送。如果前面的气浮、没有沉下去,背后的气就下降,达不到还精补脑,你的头脑就昏沉,脑袋就干干的、瘪瘪的!

前面的气往下一沉,自然有一种压力往下压,能量就被压得转到背后,顺着后脊梁沟往上输送,来供应给头脑使用。当头脑里面的能量充足了,使用不完的时候,这个莲花苞就胀开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个花骨朵需要多大的能量才能使它长得充足、饱满、一下子就胀开?!

如果下面的能量不能持续不断地往上输送,只输送了一段时间,那么这个花骨朵很快就会干瘪掉。正是因为下面的能量在持续不断地往上输送,才能把花骨朵打开。如果你把莲杆砍了一个伤口,能量不能往上输送了——从伤口漏掉了,这个花骨朵怎么开放呢?

如果下面完好无损,能量就不断地从莲花杆输送给莲花苞。这个莲花苞不断地胀大、胀大,承受不了了,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啪”地一下,就胀开了!我们的脑袋就是这个莲花苞,所谓的开顶、开脉,凭什么呀?就是凭生理的能量持续不断地往上输送才会开。

所谓的一切“方法”,无非就是唤醒身心的能量,并不让它从下面漏掉。“漏”是怎么漏的呢?就是从生理上面漏掉了,夫妻生活多了,能量就从下面漏掉了。有适当的节制,能量就到上面来了,这个莲花苞就容易打开。

过去虽然有很多方法可以唤醒能量,可是对于年青人来讲,能量足了以后他转化不了,他根本没有能力让它往上输送。因为作为一个常人,要么他的能量是唤醒不了 ,要么一旦唤醒,它是往下走,通过下面的渠道发泄掉了。

如果你不发泄掉,就要把能量给转化掉,化成另外一种性质输送到上面来。可是常人根本办不到,修炼的人虽然领悟了这个道理、认可这个道理,也知道这个方法,可是这个效果、这股力量,它又出现不了。实际上佛门里面的“夜不倒单”,它就是为了一鼓作气把水烧开!烧开了以后,还要不断地烧、不断地烧,最后把一锅水全部变成水蒸气升上去了。

我们不断地修炼,意味着不停地烧水。如果你的水达到六十度了,或者已经开始冒泡了,你把火停了,那么你一锅水何时能烧开、烧干呢?“夜不倒单”就是锅下面的火一直在不停地烧,中间不熄火。

实际上我刚才讲的都是修身体,整个都是修身体的过程。当把这个修身体的过程结束了,莲花苞打开了,那个灵体出去了,以上所讲的方法,根本没有用了!这个时候要用的方法,就不是旁人能够教的了,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教的!在这之前的方法,都是有为法、都可以讲给你听、都是可以传的,你也可以去慢慢学。

当这个莲花苞打开了,飞出去了,就不是一般人能够教的,这个时候就算是教你,也根本不需要面对面了,几千里、几万里都可以交流!

今天晚上讲了最基本、最简单的方法,而且在座的好多人也都知道六字真言怎么念。但是你们不知道怎么观想,你们后到的只是在模仿别人。你们可以模仿到外面有形有相的,而内在的心法你们没有听过,根本没办法模仿。

这也就是为什么佛门里面,乃至整个宗教里面,很多方法都可以模仿,可是“心法”没法模仿,必须要亲传!譬如说你们在这里常住的人,知道念六字真言的时候,还有一种观想的方法,那么你们后来的人呢?没听过,也不知道如何观想,只是在模仿前面的人,人家这样念,你们也这样念。

我们的思想就像是“帅”一样,你把思想放在头顶上,你一念,甚至你不用念,你整个生理的能量就会往上升到头顶。如果你把思想放在脚尖上,整个身体的气血都会流向脚尖。所以在念六字真言的时候,要把思想放在头顶上,想着头顶就是一朵莲花,已经开了!这样一来,你生理的能量就不会到下面。既然不在下面,就不会引起性欲冲动。

我刚才讲的这套方法呀,半年的时间就已经用不上了!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整个修行过程中的一个方法。这堂功课半年就足够完成了!可是我看很多在座的修行人哪,出家十几年了,这点基础的课程还都没有完成。

一个读书人长期在读一年级的课程,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学生!你必须要一年升一个年级,譬如说现在读完小学、初中、高中,人家要十二年完成,你要读十五年。难道你每天投入的时间不够?你说你投入的时间也不少,每天两个小时、三个小时,既然是这样,为什么几年过去了,你这些基本功还没有修完呢?

基本功修完的人哪,在你的身心上面绝对会有标志。我以前针对这个问题,给大家做过一个比喻:火箭之所以能够发射到天上,是因为发射架下面的燃烧物被点燃以后,产生能量,也就是极大的热量,把火箭“呼”地一下子就送到太空中去了!

火箭一旦飞到太空,发射架就没有用了,这就意味着我们的莲花苞一打开,灵体出去以后,这个躯壳就没有用了——再修炼,色身就用不上了,半年的时间,身体的修炼就完成了,就没有用了。如果你修了十几年,这个过程还没有完成的话,那你真的是根性不够、没有用心来修!

那么我们体内的能量是什么呢?就是丹田的精、气、神。我们就是要把丹田的能量点燃,通过我们的中枢——中脉,也就是莲花杆,把这个点燃的能量往上输送、输送、输送,就把这个火箭头发射到太空中去了!

我们的身体,就是火箭发射架,我们的中脉就是通道,我们的灵体就是火箭的弹头,体内的精、气、神就是火药,采用六字真言的方法,就是起到一种火柴点燃的作用。修行的道理就是这样的。它——灵体——真正出去了以后,才是真正修大道的开始,在此之前,全部都是基础。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烦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青莲
 小大  19楼 个性首页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青莲
等级:管理员 贴子:2717 积分:21871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6-9-18 23:20:04  ...  发贴心情 Post By:2007-8-28 9:43:22

降伏其心之三(2004年1月28日(正月初七日))

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不仅要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如果说一个人心理不健康,最好不要学佛,尤其是不要学静坐。如果我们以后遇到心理不健康的人想要学佛的话,可以教他诵经、念佛、拜佛,不要轻易告诉他静坐。因为心理不健康的人静坐到一定程度,当境界来了的时候,他根本没有办法处理。

事实上不管你修哪一种方法,在修行途中都会有境界出现。境界是修行途中的现象、是修行路上的“沿途风光”。你走一里路,会看到一里路上的沿途风光;你走十里路,就会看到、听到十里路途中的沿途风光。如果你很在意沿途风光,就会住在这些境界上,没办法再前进。

不仅是某一个人修行途中有境界,所有的修行人都会有境界,甚至不修行的人都会有境界!只是有的人很在意。就像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人讲自己晚上做的梦,谁不会做梦呢?只有两种人不会做梦,一种是没有出生的人,另一种是死去的人。为什么有的人就很少谈自己的梦,而有的人喜欢谈自己的梦呢?你越是执著梦境,你对做梦就更贪恋;你越是回忆自己的梦,越会为以后做梦打下更多的基础。如果说你不把晚上做的梦放在心上,不去回忆它,也不去研究它,以后你的梦就会渐渐减少。如果你喜欢讲自己的梦,你每向一个人讲一遍,就等于在你的头脑里又重现一遍,因此你的梦境会越来越多。

修行途中的境界,它只是你修行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现象。当你还没有进入这个阶段的时候,不会有境界;当你过了这个阶段以后,也就没有境界了,因为修到最后,只有一颗清净的心,不被污染的心!并不是像我们经常听说的某个人修行境界高,看到佛菩萨了,听到某个声音了,见到佛光了。因为在三界以内都是不究竟的,不管出现任何境界,它都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当你修炼到色界天的时候,什么样的境界都会碰到。尤其是光和音,非常多!一旦通过了这个色界天,进入无色界以后,就很少见到音和光了。

在修行之初、还没有和“道”的力量沟通的时候,你起个心、动个念,在你眼前很难出现境界。如果说你的禅定功夫进入了二禅、三禅,升到了色界天的时候,你动一个念头,想什么你的眼前就会出现你所想象的形象。当然这个形象不是我们肉眼能见的,而是心眼见到的。而且这种境界,比你日常生活中肉眼见到的境界还要庄严。因为凡是娑婆世界上有的,色界、无色界天上都会有,甚至三界以外的天也都会有;娑婆世界没有的,三界以外也会有。

实际上古时候有许多人的一些发明,都是在一种禅定当中升到另外一个时空,把另外一个时空里边的所见所闻带到了这个娑婆世界来的,就像是很多宗教界的建筑,我们看起来像金銮宝殿似的,这都是过去有些修行人入定后,升到另外一个世界,看到那里的建筑物,出定以后又通过回忆,模仿建造出来的。

当一个人对修行途中的境界太在意、太执著时,他就很难超越眼前的境界。因为在整个修行途中,都是采用“无住”的手法来修、来前进。你如果有一念可住,也就意味着你被境所转。不是说修行没有念头产生,而是说一个修行人当念头产生了以后,不住、不停留在上面。既然没有停留在这个念头上,那么不管是佛祖出现,还是魔鬼出现,他都不会恐怖、也不会欢喜。

事实上对于一个刚见到境界的人来讲,很难做到不起贪恋之心。不用说我们对修行途中出现的境界,就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碎事情,都是那么执著、那么在意。一个人如果能够对日常生活中的事情看得淡一些、不那么在意的话,对于修行途中出现的境界,就比较容易过去。

当我们每升一个台阶的时候,都会出现境界。实际上当境界来的时候,是在磨炼我们的定力、是来助我们成道的。你如果过了这一关,你的定力自然会上升一个台阶。如果在修行途中没有境界来考验你,那岂不是每个人都很容易上去了吗?如果都没有经过考验,大家都轻而易举地上去了,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带着自己满身的习气毛病上西方去了。

为什么修行人要升到极乐世界去,会有种种考验、种种境界出现呢?实际上这些境界就是来帮助我们消除习气毛病的,是来考验我们心态的。当你的心态没有净化到一定程度,你的习气毛病没有除掉的话,你没有理由升到极乐世界去!甚至你想上一个台阶都非常困难。

为什么上升那么困难,就是因为业力太重!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习气太深、障碍着你没有办法上升。就像我们一个人想要跑步、想要爬高,就要少挑东西,甚至不挑东西。只有轻装上阵,才能跑得快、才能爬得高。如果你带着满身的习气来修行,当每一个境界出现的时候,你肯定会被卡在那里,没有办法前进。之所以被卡,就是因为你习气太重。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有些仕途上的官员,之所以下台,就是因为他在某些方面有过份的嗜好。我们修行没有办法进步,或者说修行着魔了、出偏了,也都是因为我们对某方面的境界嗜好太重、执著太多,以至于给无形众生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果你在修行途中能够做到对“佛”都不执著,任何境界、任何无形众生都干扰不了你。更不用说会出偏、着魔了!

我们可以仔细看一下身边的修行人,凡是“着魔”者,都是贪心太重。你有哪一方面的贪恋,无形众生就会投你所好。你如果采取空心静坐,炼气、练坐都不执著,佛来了也转动不了你。就像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不仅不被逆境所转,甚至在顺境当中也不被转动。因为你修行途中没有贪心。

学佛,并不是说修行高了以后,会是脚踩莲花、头顶放光!也可能我们见到这一类的修行人,会认为他修行功夫很高,实际上佛教里面修行到最后,并不把这些有形有相的东西做为最高境界。你们是否知道极乐世界最高一层境界叫做什么境界?(有人答:“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的光叫做什么光?常寂光净土的光是无相光。既然极乐世界的光是无相光,哪里还有佛?哪里还有莲花呢?

你们知道在极乐世界的第几环有佛、有莲花、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吗?你们在座的有许多修过净土的,你们以后遇到修净土法门的可以问一问他们。念佛都想上品上生,你们问问他们上品上生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现在许多修净土的人都误以为念一声“阿弥陀佛”,就是修净土法门,实际上这连“净土法门”的边都靠不上!不管大家修哪一种法,都必须在理上通达,否则的话,根本没办法迈步。只有在理上通达了以后,才能树起正信、正见。你有了正信、正见,心理自然健康。以一种健康的心态来修道,怎么可能着魔呢?

一个人接受好的信息不容易,而对于坏的信息则很容易接受。譬如一个师父对一个徒弟说“你今天会升官发财”,他可能不相信。你如果说他“今天会倒霉”,他马上就相信了!这都是因为他对佛法、佛理没有生起正信正念。正信正念就是一种力量,就是一种最大的能量!你有了这种力量,入道就容易了。你如果不把这股力量培养起来,我劝你千万不要迈步。

今天来了一位信徒,他说他的师父对他念经、念咒语,他就生病了,他就运气很差了!大家说为什么会这样呢?你们答不出来?(众答不一。)只有一个人答对了:他内心没有正知、正见,没有正信。我今天晚上讲的就是这个主题。如果你内心有了正信、正知、正见的话,谁对你下咒语都没有用,都丝毫转动不了你!之所以没有正信正见,就是对佛法、佛理不通。一个通达佛法、佛理的人,他怎么会恐惧,怎么会出偏、着魔呢?

今天就讲到这里,下面的时间留给你们提问题。

 


降伏其心之三( 2004年2月1日(正月十一日))

佛教徒都知道,道教修行比较注重身体,实际上佛教修行也要修身体,而道教的修炼最后也是归到修心态上来。可是因为许多人在修身体这一阶段都没有办法完成,所以往往会误以为道教一直在修身体,根本没有在心态上修。

佛教是以修心态为主,附带修身体,因为从佛教的观点来说,我们的身体是不究竟的,是个躯壳、是四大假合,百年之内必须把它扔掉。道教比较偏重修长生,所以在修身体这一方面,下的功夫比佛教要多一些。

今天我们就讲一讲身体的精、气、神与修道的关系。至于这个话题在去年的十月份讲过一堂类似这样的课,那时候没有录像、有录音,我不知道道基整理出来没有(道基今天晚上来了没有?……)

藏传佛教也是比较注重修炼身体,尤其是对精、气、神这方面论述得比较多。人们往往一听到“精、气、神”,总误以为是后天的精、气、神,尤其是练气功的人。实际上密宗以及道教所讲的精、气、神,指的是先天的精、气、神,并非指后天能生育的精子,也非“呼吸之气”。后天的精、气、神,对修道而言,没有多大帮助。即便是要强身健体,修炼的也是先天的精、气、神。

如果一个人体内的精、气、神充足的话,平时的手脚(尤其是冬天)都是暖融融的。在夏天呢,手脚是一种清凉,绝对不是手脚出汗!也有许多人在修到某个阶段的时候,手脚都出汗,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好的现象,是体内的湿气排出来了。

当一个人体内的气脉畅通以后,手脚都软得很!即便你是一个老人家,做一些高难度的动作,都可以做到。一般认为老人家的手脚不灵活是骨头硬了,实际上这只是现象,根本原因是精、气、神没有了,失去得太多了,身体里面筋骨的生命力不足了,肾水不足了,没办法滋润筋骨了,所以它就老化了,变得比较僵硬了。

我们佛教里面有句话叫做“皮包血肉筋缠骨”,当一个人的生理机能衰老了以后缠着骨头的这条筋就萎缩了,所以一些高难度的动作都做不出来了。摔一个跟头,几个月过去了身体还在痛,甚至容易摔坏。而一个小孩儿呢?天天都摔跟头,爬起来就跑,什么问题也没有!

因为一个小孩子的精、气、神,一点也没有漏失掉。也就是说他保持着先天的、最原始的精、气、神。当我们修炼到一定的程度,返老还童了以后,摔在地上也像小孩子一样,爬起来照样走,不容易被摔伤。

为什么有的人的关节、脖子、腰很容易扭伤、很容易脱臼呢?就是体内的精、气、神不足了。缠着骨头的这条筋,犹如松弛了的弹簧一样,没有弹性了。所以动不动就把脖子扭了,“落枕了”,腰扭伤了。

为什么小孩子没有这种情况呢?因为小孩子的筋骨就像弹簧一样,非常有弹性。我们通过修炼,体内的精、气、神充足了以后,首先是身体里面的暖流自然就会产生。当这股暖流产生以后,传遍了全身,身体得到滋润了,我们身体的弹簧,也就是连接肌肉和骨头的这条筋得到滋润了,又回复弹性了。

如果你修炼得好的话,即便你是八十岁,身体的元气——精、气、神,仍然如同青少年一样!为什么过去那些大修行的人,他有超乎常人的精力,一直用不完?他一个人的工作量可以相当于十个人、甚至一百个人的工作量,他根本就不知道疲劳!因为他本身的精、气、神比较充足,再加上他对事业的专注,把身体的能量全部用到事业上去了,没有被身体的欲望消耗掉。

昨天来了几位道教的居士,向我提了几个问题,他说:三十岁以前,没结婚的时候,精力那么充沛,也没有夫妻生活释放掉,精力都到哪里去了?等到结婚以后,夫妻生活很频繁,精力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他问的这个问题很现实,我们在座的有一部分是出家人;有一部分是在家人,而且有过家庭生活。我不知道你们有过家庭生活的人是否注意过这个问题?

后天的精、气、神,原本是不存在的,正是有了后天的欲望,先天的精、气、神,才变成后天的精、气、神。也就是说你后天的精、气、神消耗得越多,越会影响你先天的精、气、神。你修行的层次也会一直上不去!因为后天的精、气、神,它是先天的精、气、神降下来的。我曾经做过一个比喻:水蒸气降下来变成水,水遇到低温又变成了冰。修行就是把冰化为水,把水再变成水蒸气蒸发上去。

道教、密宗里面一直提到任、督二脉与修道的重要关系,还有中脉与开悟的重要关系。我们汉传佛教和禅宗很少提到,即便是提到,也是用一种非常巧妙的语言。对于那些没有入道、没有悟道的人来说,他们根本听不懂!

为什么过去的禅师们要用这种方式来表达道呢?就是为了避免不明白修道的人来诽谤。还有就是怕修道的人对身体、对精、气、神去执著。因为真正修大道和身体没有绝对的关系,和精、气、神也没有绝对的关系。身体和精、气、神只是修大道的一个基础,修完四禅八定,这个肉身和精、气、神就用不上了。

可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有几个人是修完四禅八定的?有几个人是把精、气、神修好了的?道教里讲的精、气、神,勉强相当于汉传佛教的四禅八定,实际上四禅八定的境界,要比道教里面讲的四个阶段的境界要高得多。

道教里面的四个阶段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入虚、炼虚入道,勉强可以和佛教的四禅八定靠近,密宗修完了左、中、右三脉,跟四禅八定、跟道教的四个阶段都非常接近,但在细节上还是有出入。

现在的许多修行人,因为没有把身体修好,所以你就没有办法把身体空掉。要想把身体给空掉,首先身体要通、要透,否则的话,这个色身就没有办法空掉!你的色身空不掉,你就没有办法让心灵入道。我们现在坐在这个地方,感觉最明显的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肉体存在,而且还痛得不得了,我们的心态怎么能入道呢?

你要想空掉这个色身,首先你的气脉要畅通,在气脉畅通之前,精、气、神先要充足。精、气、神不充足,全身的气脉怎么能够畅通呢?就像一条水管,要畅通,首先要保持水流不断。

如果说一条水管子里长期没有水的话,管子就容易生锈、堵塞,一旦有了水,刚开始的时候就难以畅通。你必须要把它敲敲打打,把里面的铁锈渣滓给排出来,管子才能够畅通。如果水管子里面长期保持有水的话,就不容易堵塞,即使偶尔堵塞了,很快就会冲通了。

修行以及入道、得道,靠的不是“气”,但它在最初阶段又确实与气——先天的元气,并非呼吸之气——有关系。真正入道是靠“光”,但是入道以后,光也靠不上,和光也没关系了。而且这也只是修道的一个阶段,不是修道的全过程。为什么许多练气功的人,修到一定程度就再也上不去了?你要想上去的话,除了修佛家功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真正的密宗是禅宗,你修密的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要想圆满成就,你必须回来落入禅宗上,方为究竟圆满,否则的话,你都是在四禅八定中转来转去,在你的色身上用功。

我画的这个图,这条线相当于前胸的任脉,这一条线相当于后背的督脉,中间的这条线,相当于密宗和道家讲的中脉。如果这三条线不畅通,你想入道、开悟、成佛确实不可能。

但是我要对大家说清楚,你就是任、督二脉以及中脉畅通了的人,未必能够开悟成佛!但是真正开悟成佛的人,他的任、督二脉以及中脉,绝对是畅通的!就是这么奥妙。

为什么静坐的人要气沉丹田?气沉丹田只是修行最初的一个阶段,千万不要把气沉丹田当作修行的始终方法,一百天就修完了,就超越了。气沉丹田,也就意味着能量沉丹田。前面的能量沉入丹田以后,它就从下面往后跑到尾巴骨的地方,从背后升上来,升到头顶,又还精补脑了。

可是有几个人能达到气沉丹田(即能量沉入丹田)而又不从前面漏掉呢?往往是能量一沉入丹田,性欲就会旺盛,凡夫根本管不了自己!如果说自己修道的心比较强烈、愿力比较大的话,当这个能量到了下面,就容易从后边尾巴骨顺着脊柱升上来,就没有欲望了。

在道家,这个地方(会阴穴)叫做“三江口”,也就是任脉、督脉、中脉汇集的交点。能量就是从这个地方漏掉的,也就是说夫妻生活频繁的人,能量就全部从前面漏掉了。

这个代表男女生殖器,男女在做夫妻之间的事情时,男同志释放阳气、女同志释放阴气,阴阳二气一碰撞、一结合,身体里面就会有一种快感。当我们把初禅修完了以后,进入二禅了,也是阴阳交合的时候,浑身会有一种欲醉欲仙的感觉!那种感受不知道要比凡人做那个凡事的感受要强烈多少倍?!这就是为什么修禅定的人到达一定的时候,他根本就不需要夫妻生活了,他完全可以超越。

四禅八定,初禅叫做“离生喜乐地”、二禅叫做“定生喜乐地”、三禅叫做“离喜妙乐地”、四禅叫做“舍念清净地”。“喜”是指心理的感受,“乐”是指生理的感受。

如果说你的能量没有从下边漏失掉的话,“精”就变成一种热量。人体的热量是由精产生的,这个“精”指的是先天的精,不是指后天能生育的精子。

如果你能保持先天的“精”不变成后天的精子的话,它就能变成一种气。这种“气”是元气,绝对不是呼吸之气。你通过继续修炼,它就变成一种“神”了。或者通俗一点说,变成一种光了,它在胸部以上这一带,就是神,也即一种光。

我们看到佛菩萨的像为什么身上都有光呢?因为能量在胸腔到肚脐眼儿,是一种“气”——并非呼吸之气,是元气,肚脐眼儿以下膝盖以上,是一种“精”,有许多人一到冬天,膝部、手脚都冰凉,就是他的“精”不足。这里说的精是指先天的精,不要理解成后天的精。当你通过修炼后,精就变成一种热量,气就成了一种力气。再继续修炼就化成神,这个神就变成一种光。

它在体内的正常运作是:我们摄入五谷杂粮,通过胃的消化吸收,产生了一种能量储存在我们的丹田里面。也就是说变成了“精”。这个时候的精,还是先天的精。通过修炼以后,它就顺任脉开始往下走,走到下面“三江口”这个部位。

如果说你是禁欲的或者说是节欲的,通过修炼他就转到尾巴骨,从后脊梁沟升上来了。为什么我们修炼到这个阶段,很难以再上升了,为什么我们静坐的人修炼到一定程度,后背就像压了一块砖、一块石头一样,很难以再往上冲呢?

我们前胸有个“十”字,后背也有个“十”字,如果背后这个十字打通了以后,背后一定会放光!但是很少有人打通。打通以后,能量就会顺着你的后脖子再往上升。这个时候,你的眼睛眉间这个地方,一定是金光闪闪!

此时,你会误以为自己得道了,甚至开天眼了,实际上它只是一个阶段的现象。过了这个阶段,它又进入了眉间,经过鼻梁、经过上嘴唇、然后经过两边的法令线,再经过下巴到咽喉。咽喉就非常难以畅通,咽喉畅通的人,他说话、念咒语的声音,绝对会有一种震动力,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富有磁性。

也有一种人,他并没有修炼,说话为什么也有磁性呢?这种人本身的能量已经足了,已经从后面上来以后,走到咽喉了。他本身的能量就很足,虽然他也有夫妻生活,但他还有多余的能量跑到后面,再上来。当把这个咽喉打通了以后,经过这个胸腔再往下走。

经过这个胸腔的时候,会憋得非常难受,你会误以为得了胃病。实际上不是胃,就是胸腔。胸部的骨头会痛,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长期坐禅的人,捶打胸腔。胸腔打开的人,绝对没有烦恼,不会生气。你别看他骂起人来像狮子吼叫、咆哮一样,但他绝对不是真的生气。有的人他虽然不发火,但他的气会憋在胸腔。

当一个人要发火的时候,他会往外呼气,也就是把胸腔里的气全呼出去了,气不憋在这个地方了,他也就发不了火了。他所谓的发火,也只是把胸腔的气给骂出去、吵出去而已。胸腔空了、松了,他也就没有火可发了。所谓的“发火”,就是气促使他不得不发火。

如果这个气再继续往下降,就把丹田以下全部通了。下半部全部畅通了以后,人的身体绝对没有欲望。这个“欲望”指的是生理上的欲望,即通常讲的性欲。为什么常人会有性欲呢?就是因为他后面尾巴骨这个地方的能量转不到后背上面来,他憋在前面,因此就要发泄。

要是不发泄的话,就必须通过修炼,让这个能量转到后面上来。这个地方没有一股能量憋在那里了,就没有凡夫的这种生理现象出现了。这些通常要修多久呢?如果你方法不懂、或者不正确、你的时间用得不够,你一辈子也修不完!正常情况下,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也就是说一年的时间,这些方法再也用不上了,都属于“歪门邪道”了!和修道已经没有关系了。

过去那些老禅师在禅堂里从来不讲这些,因为凡是能够进禅堂的就类似于研究生、博士生了,试问在研究生、博士生的课堂里面,怎么会讲“a(啊)、o(喔)、e(鹅)、i(衣)、u(乌)、ü(迂)”呢?这些都应该是在小学一年级就结束的课程。可是由于长期以来禅堂里面都不讲这些,佛教里面就都认为这些和修道没有关系。如果突然有一天某位法师或者是禅师在禅堂里面讲这些,大家就都说他是“歪门邪道”!

过去的五大宗——伪仰、临济、云门、曹洞、法眼,他们都谈到过这个问题。但他们是用一种非常隐讳巧妙的字眼在谈。通常用的“厅前柏树子”、“竹根禅杖”等,大家连做梦也不会往这方面联想!或者用“三江水”来比喻,你们怎么可能想到讲的就是这个话题呢?尤其是一个没有悟道的人,根本不会朝这方面想。

当你的任、督二脉的精、气、神充足了以后,他就不是围绕着整个身体转了,就不走前胸后背了,而是直接进入中脉,从头上出去了,头就开始放光了!这个头就像一朵莲花一样打开了。任、督二脉通,还是最初的,当任、督二脉通的阶段完成以后,就进入中脉直接上来了,直接从头上出去了。

 

    

宣化上人法宝论坛 → 佛法交流 → 禅定实修 → 降伏其心之三(释万行上师)

  

真正的中脉通了,头顶这朵莲花打开了,出去以后,才是修道的开始,在这之前都是打基础。烧香、拜佛和这个有关系吗?!你们知道烧香、拜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原始佛教有没有这些事情做呢?

一个人的任、督二脉以及中脉畅通了以后,他做事即便是很累了,躺下来休息半个小时就可以恢复了。你就是再慢,一个时辰——两个小时——足以恢复了,能量马上就补充满了!

我们常人的能量都到哪里去了呢?全部变成后天的东西,从下边漏掉了。你要想不让它从下边漏掉,你就要最初让它从尾巴骨转到后背,从脊梁骨升到头顶上,再从前胸降下来进入中脉,从头顶出去。

你不让它从下面出去,你就要让它从上面出去;你没有办法让它从上面出去,你就必须让它从下面出去。否则的话,你就要发疯、就要变态!除此以外,没有第二个办法。这也就是为什么人家说禁欲的人心理都不健康!除非你降伏了这个身体、四禅八定修完了,生理上这三条脉路畅通了,你的心理绝对健康,不会变态。

之所以心理变态,是因为生理上有一股力量迫使你不得不这样想、不得不这样做,而心理上又有一股力量强制自己不能去这样想、这样做(即禁欲),身心失衡、导致心理变态。所以降伏心之前,先要降伏身体。因为就一个凡夫而言,都是被身体推着走,不可能让心理影响生理,都是由生理影响心理。只有圣人才能够以心理影响生理,用心理带着生理来走。常人都是被生理牵着走!

我这样讲了以后,你们不要执著在身体上去修,我刚才讲得非常清楚:它只是一个修道的基础,这个基础你不修完、不打牢的话,你想真正的修大道(炼神入虚)啊,是绝对不可能的!

我们现在所谓的“修炼”,充其量也就是炼这个身体,同时附带着修这颗心。但是你的身体没有畅通,这朵莲花没有打开、东西没有出去,你所炼的心也都是不究竟的。都是随着情绪波动,今天心情好,明天心情又会一落千丈!圣人之所以有一颗平常心,是因为他基础已经打牢固了、已经平静了,生理不会波动了,所以他的心态能够平静。

一个得道的人,他体内的能量充足了以后,是往上升,促使这朵莲花打开,本来面目冲出去。而一个将要死的人,他的能量没有了,根本没办法把这个神识送上去。由于能量从下边走掉了、散掉了,含不住神识了,神识也会脱体、也会跑掉。一个人的能量足了以后,能够促使神识飞出去,但他绝对不是像将要死的人那样,四大分裂、元气没有了,神识含不住了,与那种脱体是不一样的。

上堂课我教大家静坐的时候,要把屁股下面垫个两寸高的垫子,后边尾巴骨的地方成半圆形,气血就容易畅通。你如果平坐在这个地方,尾巴骨就折叠起来,呈九十度,气血就不容易上升。这些对于最初坐禅的人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个长期坐禅的人来讲,根本不存在这些问题。

因为他早已经把四大修完了,已经空掉了。试问大家,一个四大空掉的人,他的气血、能量怎么可能不畅通呢?正是由于四大没有畅通,你的身体才忘不掉、空不掉啊!

过去的高僧大德,哪一个不是气宇轩昂,有用不完的劲?!脑袋瓜子都像一个大西瓜、大皮球一样!我们现在这个脑袋比起祖师爷们的脑袋,一个个都是干瘪干瘪的!为什么是这样的呢?我曾经做过比喻,我们的头就像一个莲花苞,如果下面的能量很足,他就长得饱满;如果下面没有足够的能量往上输送,这个花苞就会干干瘪瘪的、根本开不了!即使开了,也是小小的。

佛教虽然注重在心态上修炼,但是如果你的身体不处理好的话,心态根本静不下来。佛教不是不承认身体对于修道的重要性,只是不注重修身体。另外在过去,修行的人思想单纯、心念专一,在修身体这方面,根本不值一提,不知不觉就已经修完了。

我们现在专门修身体还修不完、不知道怎么修,根本不知道如何把身体修完以后,再来修心态!过去祖师爷们讲“大道不离身心”,我们现在虽然口口声声也说在修身体、在修心态,但是很难把这个基础打牢固。

过去禅宗里特别注重“不倒单”,现在很少有人提到这个问题了。但是你要想有大的成就的话,要想把身体这一关修炼好,还必须要有一个阶段训练不倒单!在这个阶段,你生理上所有的病都会出现。

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以为是修行以后产生出来的病,实际上是你身体里面原本就潜在有病,只是还没有萌发出来。现在你是通过禅坐把身体里面原本潜藏的疾病,像用探测器探出来一样,提前让它分期分批地释放出来,不至于让它由小病集成大病,有一天突然爆发,乃至不可收拾了!

我有几个朋友,从发现自己有病,半年多的时间就去世了!我昨天下午从广州回来的,前天到广州去送我的一个徒弟,他是患白血病往生了。因为他在最后两天处于昏迷状态中一直在喊师父,广州离这里也比较近,我就于前天下午坐大巴去了。赶到广州已经是晚上了,去了以后他已经往生了。我给他念念经、把他的头拍了拍、打了打。

他发现自己有病了以后,没多久就去世了。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因为一旦发现自己有病,就已经是晚期了。为什么静坐的人很容易身体有病呢?实际上是他身体原本潜在就有病,当一个静坐的人,他体内的元气——能量产生了以后,它流通到哪里,那里如果有病,就有反应;没有病,它就很快通过。

有病的地方,它就通不过去,就憋在这个地方。一旦憋在这里,病就很快爆发出来。你误以为是打坐生病了,实际上他原本就有病潜藏在内。这就好比探测器从地下探出了炸弹、地雷,我们不能说是因为探测器使地下有了炸弹、地雷,而是原本有人在这里埋下了地雷、炸弹。只不过是通过探测器提前把它探出来,消除隐患而已!

身体的元气在体内流通,如果流到上腹部,你出现胃病了,你以为是“气”造成的胃病,实际上是你的胃原本就不太好,元气流到这个地方通不过去,出现了反应。那么你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对治,让气通过了,你以后就不会再生胃病了。

现在几乎没有人能够将生理上的这股力量唤醒,有时候好不容易修了一点点能量,又漏掉了。从哪里漏掉的呢?不仅会从夫妻生活方面漏掉,还会从六根漏掉。你眼睛看多了是一种“漏”、耳朵听多了也是一种“漏”、嘴巴讲多了更是一种“漏”!六根都会漏。为什么强调修行人上来第一步,就要关闭六根呢?

当你的六根关闭以后,生理里面的这股力量才会自动进入任、督二脉以及回到中脉里边。当我们一个人在节欲、甚至禁欲的时候他的能量(通俗点讲就是精、气、神)全部是储存在任、督二脉和中脉里边。当一个人纵欲的时候,就意味着他的任脉、督脉、以及中脉里边的能量全部到了下边,从下面给发泄掉了。

我传授给大家的七节动功,其中第三节“河住江翻”的主要作用就是开通你的尾巴骨的。尾闾这一关是非常难过的,一旦把尾巴骨打通了以后,能量就会顺着后脊梁往上升。“河住江翻’”就是为了不让能量从前面漏掉,而是让它从前面转到后面来。

“河住”,河里面的水停止了,不再流了。“江翻”,大江大海里的水多多啊!再多的水它也能够从下边翻到上边来。前面这条河流永远停止了,不再漏掉了,全部到后面,翻上来了。河住江翻的实际意义就是这样!“河住江翻水倒流”,逆流者为圣人,顺流者为凡夫。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修完的话,充其量也只是修完了四禅八定,何况我们连这个基础都很难修完。

你们在座的不是有人练过“女神功”吗?为什么练女神功的人,吸一口气憋在丹田,他眼前会放光呢?实际上他也是由鼻子深吸一口气憋在丹田,往下一压,后面的气就上来,跑到眉间,眉间就开始放光。

有的是吸一口气,一压,直接进入中脉,又冲到眉间,冲到头顶上,他也放光。它只是利用后天的呼吸之气,把先天之元气带动、点燃,真正放光的不是后天的呼吸之气,而是先天原有的元气。

气功里为什么那么注重“採气”,注重“吐故纳新”呢?都是为了起一个火柴点燃的作用,它是“道”的一个最初的阶段。“光”,它也不是道,只是一个入道的标志。

如果七节动功大家好好练的话,你这三条脉,一年的时间就修完了,就畅通了。即便是你不信仰宗教,你练这七节动功,也会起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祛病健身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你是修道,用来提高你的能量轻而易举!

为什么一棵树会枯萎呢?就是因为能量不往上输送了。一个人为什么枯萎了呢?也是能量不往上输送了。如果能量很充沛,一直持续不断地往上输送的话,人的身体就不容易枯萎,树木也不容易枯萎。

在这里再讲一下,为什么我们佛门里非常注重吉祥卧。因为吉祥卧的时候会把这个管道口——三江口的地方折叠起来堵塞,能量很容易从这个尾巴骨升到你的后脊梁背,甚至还会从中脉往上升。

如果你不是采用吉祥卧的话,能量就不会往上升,中间也不容易上来、后面也不容易上来,而是停留在下部,很容易就从下面漏掉了。所以吉祥卧,就是把“三江口”的出水管给折叠起来,堵塞了。

尤其是男同志在这方面很明显,你如果是不想遗精的话,惟一的办法就是采用吉祥卧!但是你的能量充足到一定程度,还没有化掉的话,这个办法也不是很管用。你必须要把冰化成水、水变成气,把它从上面散发掉。否则的话,它肯定从它后天的通道出去。

真正先天的通路是从上面出去,所以当一个人上面打开了以后,他吸收能量就不仅仅是从食物中摄取了,他从上面就可以吸收进来,从头上进去。动功的第一节“观音请圣”的动作,就是为了起到这个作用。

当能量充足了以后,又关闭不掉下面,那么“仙鹤展翅”就是为了让进入体内的能量达到阴阳平衡,首先关闭下面。但是一旦能量充足了以后,它还是会从下面后天的渠道出去,那么就必须采用“河住江翻”!

“河住江翻”能量足了,阴阳还是不会协调。左右不平衡、不协调,因此就采用“乾坤旋转”和“犀牛望月”。让左边的能量到右边,右边的能量到左边,互相交合。交合了以后,阴阳均衡了,就开始在身体里面盘旋。盘旋到一定程度,就开始一级一级往上走了。就像一个瓶子里的水,30毫升、40毫升、50毫升……,满了以后,瓶口就会打开,水就会出去。

可是在逐渐满的过程中,有的地方还有空隙,就像注射器吸了药以后,里面还有气泡。在注射以前,必须要把气泡排出去。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空气进入血管是很危险的。打吊针也要把管里的气排干净,否则的话,空气进入体内,随着血液循环,栓塞了某个部位,就会出现问题。所以不管是肌肉注射,还是静脉注射,都要把空气给排出去。

动功的“荷花摇摆”和那个“立地冲天”,摇摇摆摆、“呼、呼……”就是要把气给排出去。既古老又科学!可是你们根本不知道它的作用是什么,要你们练,有的人就是不练,比打他还要难受!就像有的父母要小孩儿读书,打死也不读,“我干什么给你读书?就是不读!”

“立地冲天”,脚跟要往下跺,跺的同时要呼气,必需要配合呼吸才有用。即使我今天讲给你们听,你们也感受不到,因此你们还不会深信不疑,只是若信若疑。因为你没有感受到,怎么会深信无疑呢?除非你切身感受到了以后,才会深信无疑!

疑惑心,是我们障道的一大根本!

降伏其心之三(2004年2月3日(正月十三日))

你们皈依是为了什么呢?凡夫的心态,都是有好处才去做,没好处就不去做。你们既然想皈依,那么肯定知道皈依的好处啦!没好处你皈依干什么呢?

(居士:就是我们有不懂的地方,有师父指点我们做才好啊!)

你不懂的东西多了,为什么没有去做其它的事情,而要皈依呢?皈依了会很不自在,有很多条款来约束你!就像你不是个共**员,也可以为人民服务,但是你成为一名共**员,就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有好多人皈依了以后,有一种被束缚的感觉。因为皈依了,会有很多的戒律要遵守,最基本的就是五戒十善。实际上“五戒”和“皈依”,它们还是有区别的,可以先皈依,暂时不受五戒,皈依以后,要看自己能够受持哪几条戒律,你能守一条,就有一条的功德、福报。有好多人误以为必须等到五戒都能遵守了以后才能皈依,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也就是说,不能遵守五戒,也可以先皈依。当然,如果五戒全部能守,那更好!

皈依了以后,就要好好地学佛了,因为皈依以后,师父就会逐渐、逐渐地把那些修行的方法告诉大家,如果说你不修行,也就没有必要皈依了,就做一个信佛的人就行了。皈依就意味着学佛的开始,你学佛才能够成佛,你信佛,成不了佛。信佛很简单,什么都不需要,你只要相信有天堂、有地狱、有因果轮回和报应就行了。

那么学佛呢?顾名思义,就要向佛学习。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学习悉达多、学习过去的佛和祖师们的所作所为。如果以我们凡夫的心来学佛,根本没有用!既然是向佛学习,就要带有佛的心态来学佛,才能够成佛。而现在的人都是以一颗凡夫的心去学佛,实际上丝毫益处都没有!你可以以一颗凡夫的心去信佛,但是你千万不要以一颗凡夫的心去学佛。

为什么大家感觉到学佛进步很难?甚至十几年下来,感觉一点进步都没有呢?就是因为带着一颗凡夫的心在学佛。严格来讲,我们都称不上是一个学佛的人,勉强可以挂靠是一个信佛的人。如果你说自己是一个学佛的人,我问你是怎么学的?学佛是一种付出,它不是一种索取,学佛是从付出当中学。你有了佛的心态,就有了佛的心量;有了佛的心量,就敢把自己的身、口、意布施给众生。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佛家的话来讲,就是“普渡众生”!

学佛是不容易的,真正的学佛者,就是人类的榜样!如果说我们能够改变凡夫的心态,以佛的心态去学佛,就会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是很快的!为什么没有进步呢?就是心态没改变。一个凡夫的心怎么能够成佛呢?

所谓的超越、解脱,首先要从思想方面去转变,思想观念转变不了,根本没有办法学佛。因为学佛者就是人类的榜样,既然是人类的榜样,你就要承受人类所不能承受的,因为你不想做“人”了,你是想做“佛”嘛!既然你想做佛,人类不能承受的你也应该承受,大家都能够承受的,你更应该理所当然地去承受!否则的话,我们就安心做人,不要想学佛。学佛就是要向佛看齐,就是做佛的工作,也即佛事。

你们手里拿的这本《降伏其心》,大家打开封面,上面写着“安分守己,各尽其职……”,就算你安分守己了,也只是做到了一半,譬如说,和尚,你就应该安心当和尚;商人,你就安心经商;政工人员,你就安心搞政治;学生你就安心读书。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今天换一个工作,明天换一个职业。

就算是安分守己了,你在原有的工作岗位上,还要尽心尽力去做。有很多人安于现状,但他是带着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没有做到“各尽其职”。有很多人,他安于当和尚,但他并没有尽心尽力去做和尚应该做的事;社会上也有很多工厂的工人,他也安心当工人,也不打算改变职业,但他并没有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说,你安分守己了还不够,还要各尽其职。在你原有的岗位上,把你该做的事情做好,借助你周围的环境来修炼自己。

不要以为自己皈依佛门了,是个居士了,是个和尚了,就瞧不起人家不皈依的、不信佛的人。你们说谁没在修行呢?谁都在修行!你把你的本职工作做好,就是修行。不要以为自己吃斋、念佛就是修行人,实际上人家不吃斋、不念佛的人,比我们光脑袋、吃斋、念佛的人修得还要好!

领导交给你们的每一件事情,你们认真做好,就是修行。同时利用做事的这个机会来修炼自己。并不是说吃斋、念佛、诵经、打坐才是修行。你是一个家庭妇女,把孩子带好,利用孩子来磨炼自己,就是修行;把家庭的卫生搞好、把饮食搞好,利用这些来磨炼自己的心态。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无论大小,包括洗衣服、拖地板都是在修炼自己,都可以用来磨炼我们的心态。

你不想做小事,光想做大事,这就不是一个修行人的心态。修行人无论大事、小事都应该用心把它做好。来到我们面前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人物,我们都可以用来磨炼自己。既是磨炼就是修炼。

就像你们来到我这个地方,本来我并不想见你们,但是我为了修炼自己,让自己的心态更开阔、更能够平稳,我还是来见你们大家。这实际上就是利用你们来磨炼我自己,来磨炼,就是修炼。虽然我今天不打坐、不诵经、不拜佛,但是比诵经、打坐、拜佛修得还要好。因为我利用你们来磨炼我自己。

如果说我今天不见你们,把门关起来,躲到山上静坐一个下午,我觉得很清静。突然明天又遇到事情了,而且人更多了,我就又烦了!那你们说用这种心态来修炼有什么用呢?我不如今天就干脆面对你们,今天就把我这种不想做事、不想见人的心态给它扭转过来、处理掉,今天就已经在磨炼,明天可能就好了。一次不行用十次,十次不行用一百次。所以我说,来到我们面前的每一个人、事、物、理,都是来成就我们的,都是来帮助我们修炼的。

如果说你放弃工作,放弃你的家庭,你把门关起来,跑到深山上去打坐、去念佛,这就是歪门邪道,与“道”不相干!这叫做舍本逐末。因为学佛的目的就是为了会做人、会做事,你既然会做人、会做事,为什么还要躲避人、躲避事呢?何不直接接触人、接触事,来磨炼自己、修炼自己呢?你闭三年的关,不如出去在红尘里面摸、爬、滚、打三年;你练三年的武,不如打三年的架!

现在的修行人啊,把学佛整个颠倒过来了!都想脱离社会、脱离家庭、不服从领导的安排,家庭不和谐,总想躲避环境。所以,学佛的人,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佛就更不像佛了!

人家不信佛的人,每天起早贪黑、老老实实地工作,老老实实地照顾家庭,不想着成佛呀、成仙哪、开悟啊,人家那就叫做安分守己,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

试问大家,你自己本职的工作都做不好,还想做那些和自己不相干的工作吗?做人是最简单的,大家都做不好、不愿意做,还想去做最艰难的事情——成佛!所以我很少主张大家去学佛,通常我主张大家去信佛就行了。

信佛不需要改变心态,不需要改变你的心理行为,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我只是信佛,我也不是人类的榜样、也不是楷模!你学佛就是人天师表了,要做人类的榜样了,人类的榜样哪有那么好做的呢?而且学佛的人有一种心态,见到人就想拉人家来皈依、拉人家来学佛,说是皈依能转运气!哪有那么简单的事情,你越学佛,你的运气越不好!

我可以告诉你们:你不学佛,你的运气还好一点。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越学佛,磨难越多,因为你学佛的目的是想超三界,想脱离这个娑婆世界到另外一个时空里面去,那么你累世在这个娑婆世界欠下的债务,这一世就要偿还清楚!否则的话,你这一世走不了,还要留在这个娑婆世界、还要留在这个地球上。

你只有这一世把你几十辈子的债务还清了,债权债务全部解决清楚了,因果都付清了以后,你这一世才能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说学佛的人啊,运气更不好。你不学佛,就意味着你不想脱离这个娑婆世界,你根本没想要到极乐世界,也就不需要这一世把你累世累劫在娑婆世界造下的业、欠下的债偿还清楚!

我不知道我讲的这些话你们听懂了没有,就像我是湖北人,我现在要离开湖北,迁居到广东来。在我离开湖北之前,我必须把我在湖北的债务都偿还清楚。否则的话,我在湖北的那些债务的主人,他们不会放过我,不叫我到广东来。我只有把我在湖北的债务都还清了以后,他们才放我到广东来。

因为我们在娑婆世界轮回了很多世,造下了很多业,冤亲债主一听说我们要到极乐世界去,本来这一辈子不来讨债的,它知道了我们想脱离娑婆世界,各个层次的冤亲债主都来向我们讨取债务!他们知道,如果再不来索取讨还,我们一旦到了极乐世界,他就抓不住我们了,就没有机会了。

学佛以后,考验会更多,各种有形的考验、无形的考验,都会来到我们面前。尤其是一些无形的考验,莫名其妙的事情会发生在我们身边。

当初释迦牟尼佛发心修道,想超越三界的时候,魔宫都在震动!为什么说当你发心脱离三界的时候,魔宫都在震动呢?因为三界以内都是魔的地盘,都是魔王在控制,我们都是魔子魔民!

现在我们在座的人,突然想成佛、想做佛子佛民,那么魔王就要少一个魔子魔民了,所以它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来阻拦我们、诱惑我们。如果你的信心不坚定的话,就被魔给拉下来了。所以我说皈依、学佛以后,考验会更大。

有的时候偶尔会让你获得一些小小的利益,你觉得:哎呀——,皈依了佛以后啊,确实转好运了!实际上那不是好事,那是魔鬼来诱惑你,叫你不要修行了,叫你享受物质,用物质来捆绑你们、不叫你们超三界,要你们堕落!学佛的人啊,如果没有大气魄,是很难迈出这一步的。

皈依了,并不意味着你们已经在学佛了。有的人他虽然没信佛,也没有皈依,也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学佛。千万不要以为烧香、拜佛、诵经、打坐、吃斋叫做学佛,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大到冲锋陷阵,小到洗衣、煮饭,都是修行。

从小的方面来讲,首先要对家庭负责;中的来讲,要对单位负责;大的来讲,要对国家尽责任。学佛就是要有一种责任心,如果这三个层次的责任心你建立不起来,就意味着你绝对不可能学佛!你也学不好佛。别看你天天打坐、念佛,那真是装模做样、装神弄鬼!

小的环境,就家庭而言,家庭不安宁、不和睦,你哪里有心情学佛呢?回到家里,跟丈夫打架、跟婆婆吵架、跟公公生气,你的心态怎么会平静得下来呢?

你到外面工作,上下级的关系处理不好,跟领导关系不好、跟同事关系不好、经济收入没有保障,你怎么能够学佛呢?你不维护国家的利益,国家不太平、动荡不安,也会影响到你的修行。就像那些有战争的国家,他们的宗教圣地、宗教人士,很多都被无辜地炸毁、炸死掉了,那怎么好修行呢?

如果我们在这三个层次上,不能很好地尽职尽责的话,不仅外面的众生不能从我们身上受益,就连我们自己本身都不能受益。学佛呀,是从里面往外拿,才叫做学佛,如果从外面往里拿、往里装,就不名为学佛!

为什么“六度万行”要把布施摆在第一位呢?为什么让你布施,而不让你索取呢?你往外布施得越多,心理的空间就越大,就意味着你的承受力越大。

就像我刚才举的例子,你们来了,本来我不想见你们,但是为了我自己修行进步、为了成长、成熟,那我就把心态一转,很高兴地来见你们了。我不是带着一种抱怨的心理来见你们,这样一来,我的心量又打开了一点点。是你们大家帮我打开了一点点。

如果我今天不来见你们,表面上看是我赢了,实质上我的心态又缩小了一点点。就我的修行而言,又退了一步。我今天带着欢喜心来见你们大家,我的心态又上了一个台阶,那么今天我就进步了。

……

像我们寺庙里有些和尚,做事很慢、很慢。你今天分配给他的事,好几天以后还没有做完。当我看到他们的时候,我就会问自己:别人托我做的事情我是不是也好几天没有做?没有放在心上?当我看到别人有贪心的时候,我不会去抱怨别人有贪心,而是要看看我自己是不是也有贪心,我利用他来提醒我自己。

我们修行人哪,必须这样才有进步,否则的话,根本不会进步。现在还有一个最大的弊病,学佛的人,光想求快。你就是种一棵树,也要两年开花、三年结果,不会是当年种上,当年就能开花、结果。

过去的祖师大德,哪一个不是几十年如一日地修行,最后才会成就的?可是我们现在学佛的人,今天学这个法、明天学那个法、后天拜那个师父,一辈子下来拜了十几个师父,结果修行一点进步也没有!最后还说师父修行不高、师父的法不究竟、自己的环境条件不具备。如果总在外面找原因的话,自己的内在境界一点也没办法改变。

我们人,只能去适应环境,环境永远不会来适应我们。譬如说你来到东华寺,适应不了东华寺的饮食,你就被淘汰了,东华寺的饮食、规矩,不会为某个人而改变。

你到北方去,就要穿棉袄,北方的天气不会因为我们南方人去了,突然变成三十几度!个人只能去适应环境,大的环境永远不会去适应某一个人。环境对于每一个人永远是公平的,它也是来促进我们修行的,但是你如果不能适应环境,就会被环境淘汰。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佛祖真的能够让我们立地成佛的话,我们就没必要这么辛苦地修行了。佛陀慈悲呀,他早就把我们都拉到“佛”的位置上去了!吹一口佛气、吹一口仙气,我们不就都成佛了吗?为什么还要我们苦苦地修行呢?因为我们累世累劫的习气毛病,只有通过慢慢修炼才能够改变。

你修行的理论可以马上改变,马上认识到,但是你生生世世的习气毛病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改变的。就像你们大家过去对学佛的理念是颠倒的,今天听万行开示了以后,马上明白了学佛要具备哪种心态、应该怎样去学佛。你现在已经明白了,但是你还是做不到,满身的习气毛病还没有修除掉。

我们之所以活得累、不能够解脱,就是习气太重。什么习气呢?不外乎一个贪心!当我们对一件事情贪不到的时候,就产生了抱怨心,抱怨心再继续膨胀,就生起了嗔恨心。如果一个人在贪心上面有适当收敛的话,他就是半个神仙了,就可以活得轻松一些了。

如果我们的欲望真的能够满足的话,那就不妨大胆地满足它一次,问题是欲望根本就没有止境!你今天满足了它,它明天马上会有更高的需求。今天有了一百万,明天还想一千万;今天做成了一件事,明天又想第二件、第三件……

既然习气毛病(贪心)永远满足不了,不如干脆不给它机会!因为一个学佛的人,修的就是生生世世的习气。我们的六根对着六尘,产生六识,我们的心态是根本,眼、耳、鼻、舌、身,只是个工具而已。虽然外面有财、色、名、利来诱惑我们的身心,但是我们如果能把握住根本的话,就不会被境所转。

因为凡夫都是来自欲界天的众生,所以我们骨子里面的欲望,是根深蒂固的。有些学佛的人,对自己的习气毛病也很抱怨,其实没有必要那么抱怨自己,如果没有欲望,我们也成不了佛;成佛,只不过是我们把狭隘的欲望升华了、扩大了。

如果我们没有自私自利的心,也成就不了佛菩萨那么广大博爱的心。因为自私自利的心就是一粒微小的种子,通过这颗小小的种子,不断地把它扩大、升华、扩大……,就成了佛菩萨的慈悲心了。

实际上我们身心里面,每一个习气毛病的根,都是成佛的根,只不过凡夫的习气毛病是朝这个方向的,而学佛它是朝另外一个方向的。如果你不具备这种力量,你朝向学佛也很困难。因为无论朝向哪个方向,它都是一个力量。你没有这个力量,干什么都不行。

譬如说你的嗔恨心有一百斤的力量,你一旦把这个力量转变过来,那么你的慈悲心也会具有一百斤的力量。如果你只有十斤的力量,转变过来也只有十斤。为什么过去说放下屠刀的人,能够立地成佛呢?因为他有杀生的勇气,他有这种力量,这种力量一旦转变过来,他就会有学佛的勇气、学佛的力量。

如果你没有这个力量的话,你干什么都不行。这个力量,是累世带到这一世来受用的!我们通常讲到的“根器”这个字眼,实际上根器也是慢慢修来的。之所以我们在座的现在能够学佛,就说明我们前世就有这个根器。学佛的种子早已经储存在阿赖耶识里面了,我们的灵魂里面原本就有这个记忆。如果没有输入过这个记忆的话,这一世是很难学佛的。

不管你采用哪一种方法来学佛,目的都是为了对治我们的身心,让我们的身心达到一种平衡。无论你是通过念佛,还是打坐,还是通过念咒语、观想、拜经、拜佛,都是因为你的身心不安,才需要这些方法、手段,也就是所谓的法门,来对治自己的身心。

如果自己的身心很安静的话,所有的方法、手段、法门都不需要了。所以一个成就的人,就是一个无事的人;一个修行人,就是一个多事的人。

一个学佛的人,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咔嚓”一声转变过来!如果你第一步没有把思想观念转变过来,你说慢慢修,你这一辈子就没有指望了!譬如过去很好杀生,现在明白了不杀生的道理以后,马上就不再杀生了。如果你说慢慢改、慢慢改,那就会等到来世、来世、来来世!

人要放纵自己很容易,不知不觉就放纵了、就堕落了;而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改掉自己的习气毛病则非常、非常困难!佛教的戒律为什么能够改变我们的习气毛病呢?因为它能端正我们的身心,改变我们做人的理念,所以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这就像我们在大街上行走,就要按规则走,走人行横道线;车就要走车道,这样就不容易出问题;如果你不走人行横道,去走车道就容易出问题!

好了,今天就讲这么多,多了大家消化不了。

 

※ 什么叫“有缘”呢?纠缠不清就是缘!你看那个“缘”字是怎么写的?都是丝啊,缠在里面,乱缠、乱转,是不是啊?说不清、道不明就是缘。

 

※ “三宝”是佛、法、僧。三宝当中僧宝最为重要,如果没有僧宝的话,佛法就不能够延续到现在。那么我们僧宝身上既体现了佛、又具备了法、本身又是僧,所以僧宝一人就包含了三宝。恭敬僧宝,如同恭敬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在皈依以前,所造的业障全部由佛菩萨来承担,那么皈依以后再造的新业,你们自己就承担了!所以说,在皈依以后要时时刻刻看住自己的身、口、意,不再造新业!

 


降伏其心之三(2004年2月8日(正月十八日))

何为“自在”?见性为自在;何为见性?春、夏、秋、冬;如何春、夏、秋、冬?六龙吐雾覆千山,金顶放光原不见!大家自——在——否——?

我们通常天天都提到“自在”二字,自在、自在,“自”是否在?自在,见到“自”否?“自”如何不在?“自”原本在,如何不见呢?见境随境,不能见;随境能出入,方能自在。入了不能出,出了不能入,见也不见;不见者,处处见。见之不识,识之不须见。若有人问万行:如何见?万行曰:待你一口吃尽虚空,你自然知道如何见!

每天早晚课诵时都要背诵《心经》,开头的三个字是:“观自在”,何为“观”?用眼为看,用心为观。何为“自”,本无你、我何有“自”?何为“在”?本无来去,何处在?

实际上很多经文,因为我们背得太熟练了,轻轻一带就过去了。如果在座的每一位能够把《心经》断句分开的话,你不见性,也已经明心了。可是我们天天无数次地背《心经》,丝毫作用没起到!

“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有什么用呢?如果大家换一种方式去念: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就象我们背《金刚经》也是一样,背得太快,丝毫作用没有发挥。

古时候有些经书为什么不给我们加标点符号呢?是不愿意做这个好事吗?如果大家有机会的话,一定要找到《大颠和尚注心经》这本小册子,在座的有谁看过这本书?(相华:我看过。)难怪你的头脑与别人的不一样,好的东西你都尝试过。

《心经》是《金刚经》的核心;《金刚经》是660卷大《般若经》的核心。《心经》的核心就是六个字:“观、行、照、度、空、无”。我们现在既不能观,也不能照,所以就不能够空、无。你们说的,处处是空,可是处处行的都是有!为什么内有外空呢?把它颠倒过来不行吗?果真能够颠倒过来的话,即是圣人!

学佛的人没有别的目的,就是要成佛,不仅仅是要开悟。开悟一事,不值一提!如何做佛呢?“六根关闭开一门”,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相华,你能回答吗?(相华:我能多说几句吗?……)玉树锁千山,白云覆万里;大地春回始自现,自家宝藏如何不能自知?只怪灯下一片黑!为何不能跳到灯外?自古以来都是“墙里开花墙外红”。见里见外者是一也!

我好久以来就有一种想法,也可以说是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经常在内心冲动,一直没有机会实现!我想在大家面前把《金刚经》读一遍给大家听,我听到过很多人读《金刚经》,实际上不叫“读”《金刚经》!不知我们在座的谁带《金刚经》了?……

我们通常读《金刚经》是怎么读?“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通常都是这样!你们是不是都是这样(诵)呢?(答:是)。《金刚经》我只读过五遍,后来就没有再读了。觉得它非常好!如果大家能找到一本没有断句的《金刚经》,你自己去断句、去读,将会受用无穷。(大众请师读),那么就让我表现一次!我不会多读,读多了恐怕大家嫌弃。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下面是第二分,善现启请分:“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如果刚才大家手里每人有一本《金刚经》的话,大家看着书听万行读,我相信每一个人的感受肯定会是不一样的,只是刚才大家手里没有这部经。

大家在晚课中诵《弥陀经》的时候,希望大家也用这种方式读一遍!只是一遍而已,浪费不了大家多少时间。

为什么大家读经那么快呢?都不是在“读”经,而是在“想”经。一看到这一行的第一个字,“刷”地一下子,这一行都读完了,他根本没有读出来,而是用一种想的方式诵出来。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太熟悉了,所以看到前面两个字,后面的一行都不用看了。

就像我们自己写的作文一样,为什么别人读起来就慢,自己读起来就快呢?因为他看到前面的几个字,后面的几十个字就都知道了,他是用一种“想”的方式,而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读”的方式。

为什么我们看别人的著作很慢呢?因为脑子里没有这个概念,不知道下一个字、再下一个字是什么。譬如我读自己的这本《三次闭关纪实》,三十分钟就读完了,而大家读这本书是否需要整整一天的时间呢?或者需要整整一个上午呢?

为什么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呢?一方面大家不知道书中的意思,一边读、一边要想它的意思;还有一个原因是,看到第一个字,不知道下一个字是什么。而读自己的著作呢?看到一个字,就知道这一段的内容。

正是因为我们养成了这种诵经的习惯以后,读经文时一带就过去了,那个意义呀,根本来不及去领会!

古时候的人们读书,我们都说他是“咬文嚼字、摇头晃脑、之乎者也”!他为什么一定要高声朗诵出来呢?为什么在刚开始读书的时候,教书先生不让你默读呢?他都是让你高声朗诵出来。

我曾经讲过,佛在《楞严经》上讲六根的功德时说:“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眼根唯八百功德,”眼根的功德没办法和耳根比!舌根也是圆满一千二百功德。所以只用眼根——默读,远不如舌根、耳根并用——高声读诵的效果。当然无论默读还是朗读都首先有意根的参与。嘴巴朗读出来,耳朵再吸收进去,形成一个圆满的环状,因为耳根要比眼根敏锐,吸收力要强。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过这样一种现象?盲人的耳根相当敏锐,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眼根的功能完全集中到耳根上了。而且耳朵聋的人,他的眼根相当利,因为他耳根的功能全部合起来被眼根利用了。

一个学佛的人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呢?大家用自己的头脑猜一猜、想一想,不妨你们今天就瞎猜、瞎想吧!(答:都摄六根!)我看在座的人很难“都摄六根”,而是“六根放光”!这个光不是圣人的光,而是六根向外面放啊!它也是一种光。(答:修到最后,六根互用)。

修到了一定的程度,六根确实是互用的,但是他完全可以把六根集中起来使用一根。当他要看东西的时候,肯定是全部力量放在眼根上去看;当他要听的时候,肯定是全部力量集中在耳根上去听。所以会有天眼通、天耳通。

但是更多的情况他是互用、互不用。为什么互用互不用?因为不住,所以无用。此“无用”乃是真“有用”!现在大家是处处见、处处住;处处住乃处处不见!因为住在一根上,失去了其他的诸根。如果大家六根互用,结果哪一样也没有见、也没有用。

可是作为一个凡夫,要么就是看不见,要么就得把所有的力量集中在一个焦点上,只看到这么一个点,其它的方位就都看不见了。如果说我们也学圣人、去模仿圣人,不把力量集中在某一个焦点上,采用全部无住的方式去看,结果是哪一个地方也看不见!圣人不会把力量住在某一个焦点上,因为他不对着某一个焦点,他处处能够见道,差别就是这么大。

我们经常会碰到,当一个人正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喊他,他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他住在这件事情上。如果是一个得道的人在非常专注地做某件事情的话,你喊他,他一样听得清清楚楚!作为凡夫,有的人他即使不住在这件事情上,你喊他,他也听不见!为什么呢?他经常处在一种大散乱之中!

有很多的人,不管是住还是不住,他六根都是处在一种关与不关当中,何为“关与不关”?难道像是开门一样,开一半、关一半?不是这样。我们都听说过:修炼达到天人合一了,万物同一体了,和佛菩萨相应了。实际上相应、同一体、沟通、合一,它们的意义、境界、层次是一样的!

既然是这样,那就意味着是一个整体,既然是一个整体,你在遥远的地方动一个念头,就意味着在他的身心上动念头。因为它是一个整体的——与万事万物同一体!这就相当于很大的一个桌面,譬如说是一个一百平方米的完整的桌面,你在一百米的桌面的那边敲,我在距离一百米的这一边,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就如同在我耳边敲一样!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我想这个道理都会知道。因为这个力量是个整体的,不是东一块儿、西一块儿、左一块儿、右一块儿的。中间不存在界限、隔阂。如果你在这里和宇宙的力量沟通了,用佛学术语讲,也就是和佛菩萨的力量沟通了,就意味着你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和佛菩萨的力量沟通!

你在这个地方有感应,你换一个地方还是有感应;你在这个地方没有和佛菩萨同一体,自己是个孤立的个体,你到任何一个地方你自己都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也就是说,你是个“孤体”!人家在那一边敲动——起心动念,你就没有办法感受到。因为中间有界限、有隔阂,你没有和那边融为一体、没有连接上!除非对方用很大力量在吼叫,你有可能会感受到一点点。

听过去打过仗的人讲,他们要判断火车离这里还有多远,就把耳朵贴在铁轨上,一听就知道,火车距离这里还有十里、二十里、乃至一百里,趴在铁轨上就能听出来!因为铁轨是一个整体,火车行驶又有震力,在这一边就能听到,再加上经验,就能判断距离。

讲到这里我们会明白一个道理,譬如说我们交了几个朋友,大家同处在一个团体里面。大家运气不好的时候,你所交的这几个朋友,这个圈圈内的人运气都不好;当要走运的时候,大家一起走运。当我们去到一个新的团体里面,你的起心动念也会影响这个团体。除非这个团体里面有一种大的力量存在,否则的话,我们到任何一个团体里面,你的起心动念,都会影响这个团体。所以说要强调“团体精神”!

如果说这个团体里面有一个大的力量存在的话,你一个人的起心动念跟这个团体不一样,那么最后受到伤害的还是你自己!

虽然我们的头脑不知道、眼睛看不到,但是每个人的灵性,它都能感受到。为什么没见过面的两个人,有的一见面,彼此之间就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而有的一见面就感觉不舒服;还有的像是欠了对方几百万,来讨债的一样!不管是哪一种现象出现,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彼此之间,内在都有一种信息,都有一种感应、都存有一种力量。

既然是这样,佛祖就说对了!他告诉我们:起心动念,要慎之又慎,一定要起善的念头。如果你坏的念头出现了,同时还要起一个忏悔的念头!如果你动了恶念,当下没有生起忏悔的念头,就意味着这个恶的种子已经储存在阿赖耶识中了。

既然种子储存进去了,那就意味着早晚有一天会发芽、开花、结果,自己受用,而不是别人受用!如果你起了恶念的同时,又起了一个忏悔的念头,就意味着把这个恶的种子破坏掉了,没有储存在阿赖耶识里面。

学佛的人,必须时时刻刻能生得起忏悔的心,否则的话,内在“恶”的种子永远没有办法消除掉!我们要想与佛菩萨的力量沟通,惟一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谦恭心修出来,把谦虚、恭敬的心培养起来,否则的话,你二十四小时盘腿、打坐、诵经、拜佛都没有用!

不过你这样做,能够培养一点毅力,但是要想入道,单凭毅力,绝无可能!因为入道它需要一个综合素质,虔诚、毅力、智慧,方方面面你都具备了,才能够入道,才能悟道成佛。

刚才看到大家念六字真言的时候,看大家的头顶我比较欢喜!为什么生起一股欢喜心呢?就你们目前的层次来看,在座的每一位啊,都不可能下三恶道了!因为你们的力量已经全部在往上走了。

虽然每个人的力量往上走得强弱不一样,但就这种力量的走势来讲,这种“势”已经不是往下走,而是在往上走了。就像流水的水势一样,有的水势往东流、有的水势往西流 ,而大家的这股流水的“势”,不再是往下流,而是往上流了。学佛修道的第一步,就必须要把这个“势”给改变过来!

何为“入流果”?就像一条非常大的河在你面前流过,这叫做“水势”,在大河的旁边,有一条很小的溪流,它也汇集到大河里边去了,这叫做“入流”了。至于这股庞大的水流流到哪个地方,暂且不论,总之这一股小溪的水已经入了大流了!

用佛家的话来讲,是入了“罗汉流”了、入了“菩萨流”了、入了“佛流”了!我们大家一旦入了流,就意味着脱离了三恶道!

学佛的人都知道,人死了以后,会有一股力量出去。如果从脚下出去,就进入地狱;从肚脐眼儿出去,有可能进入畜生道;如果从胸口出去,有可能进入人道;从头顶出去,就有可能到极乐世界,也是天人!

刚才我听你们念六字真言的时候,我马上领你们改念“三字明”,很显然,在转换的一刹那,“轰”一下子就上来了!这说明大家内在的力量,都是处在一种醒的状态。但是每个人醒的程度不一样,有的人虽然醒了,还是朦朦胧胧的、不太清醒的状态。有的人已经很清醒了,随时准备着马上要起来了!而有的人是刚刚醒来,还趴在床上不愿动,虽然醒了,一不留神还会继续做梦、还会睡着。

所以在这个时候,我就要经常敲打你们了、喊你们了:“醒了就醒了,马上起来,不要还赖在床上不动!”否则的话,一不留神还会睡着了、睡过去了。这个力量就很难再把这个势转过来。真的非常非常难!

这个力量一旦转过来以后,就进入“保”的阶段了。修道的第一个阶段是“修道”,第二个阶段是“保任”。你“保”完了,这个保的阶段结束了,就“任”其自然了。

过去有人问一位老禅师“龙衔宝珠时如何”?这位禅师马上回答:“游鱼不顾”!意思是说龙嘴里面衔着一颗宝珠在水里面游的时候,旁边有很多鱼呀、虾呀的从它面前游过,这个时候这个龙就不要顾两边的鱼虾了,就好好地保护你嘴巴里面的珠子就行了!

如果是往常,还没有这个珠子的时候,还没修出这个宝珠的时候,鱼一从它面前游过,它有可能一张嘴就把它吃掉了,也有可能跟这些鱼玩儿去了,随着鱼跑掉了!可是当你口衔宝珠的时候就不要顾游鱼了,否则的话,宝珠就丢了!

你不好好保护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够顺其自然呢?时时看,时时在;时时不看,时时也在,方可顺其自然任我行!否则的话,天天都要保!那么既然大家已经把那个东西修出来了,修出现了,就要好好地做“保”的功夫,将来有一天,我们就可以真正地轻松自在,任其自然!

好了,今天我就讲这么多,留点时间给大家讨论。

 


降伏其心之三( 2004年2月11日(正月二十一日))

大家说修行为什么要静心呢?不静心能不能修行呢?盘腿打坐是否就是静心了?这些都是我们修行人必须要通达的问题。如果连这些都不通达的话,那些不信佛的人,问我们这些学佛的人,天天坐在这里干什么呢?那么你们怎么回答呢?

你说坐在这里修行,为什么坐在这里是修行呢?是不是修行一定要坐在这里呢?我们有多少时间每天能够这样坐呢?实际上我们把每天静坐的时间计算一下子,平均每天你还达不到两个小时。有可能你在某一段时间里每天能保持两个小时,但你未必能够长年累月每天都能保持两个小时!

你的心静不下来,每天就是坐二十个小时也没有用。甚至你想种个因都种不进去!心没有静下来,种子怎么会种得下去呢?过去的祖师讲:“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那么我们每天坐在这个地方,究竟有没有一念与道、与佛菩萨相应过呢?我对大家感到很疑惑!不知道大家坐在这个地方怎么在用功?

如果大家是在静心的话,不一定只有通过盘腿才能静心,随时随地都可以静心!乃至说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用来静心。如果你在日常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够把思想集中在所做的事情上,那么你想静坐下来用功办道,那是绝无可能的!你在最简单最基础的——做事情的时候,都不能把思想集中起来面对事物,又怎么可能把心集中起来办道呢?

修道之人最忌外求,我们都知道要“内找”,究竟如何做才算内找呢?通常大家的回答是:“看自己的起心动念”。试问大家,有几个人能够看到自己的起心动念?有可能你刻意去看的话,能够看到三、五秒钟,多说一点看到一分钟。你能保持几个一分钟呢?如此说来,我们要看住自己的起心动念,简直不可能!

古时候的人成就的怎么那么多呢?按道理来讲,现在人的修行条件,方方面面要比古时候的人好得多,可是为什么现在成就的人反而那么少呢?

过去要听一句法,都得要跑几百里路,甚至要跑几个月的时间。现在这个时代,一会儿可以跑到东方,一会儿可以跑到西方,想见任何一位明师都可能见到。有时候根本不用出门,就可以得到明师的法!

过去想得到一本经书,难如上天!一个寺庙里面也不过几本经书而已。现在我们看看哪个寺庙里不都是堆满了书?!《大藏经》都是好几部,光碟无数张。有许多僧人的房间里面书也是堆得满满的。佛经随时都能闻到、见到、读到!可是真正通达的人少之又少,更不用说修行成就的人了。

现在佛法弘扬得也很快,当然这也是因为科技发达、国泰民安,宗教才这么昌盛。大家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读得、听得那么多,你智慧为什么还是不出现呢?是我们的道心不够吗?不是!是明师的力量不够吗?也不是。这些原因都不是,为什么我们的进步这么小、这么慢呢?

我们的道心也够、明师的力量也够、各种环境的条件也具备,为什么我们还不成就呢?大家用功的时候,应该把问题集中在这方面来分析、来参悟。如果我们学了佛法都受用的话,为什么很多学佛的人仍然还是愁眉苦脸的呢?学了佛应该开智慧,可是许多人学佛以后不仅没有解脱,反而更不会做事、反而更觉得被束缚得难受了!

现代学佛的人,一上来就想要个成佛的方法。实际上纵然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站在我们面前,给你一个他当初修行的方法,我们拿在手里,也丝毫没有用!

过去藏传的佛教,很少让我们汉人学到,现在藏族人的思想也开放了、境界也提高了、政府的政策也宽松了,所以藏地活佛到汉地来传教的很多。许多人修过密,认为密法修行成就得快。我也见到很多修密法的人,修了几年以后,又放弃了修密法,又回到过去去念佛、去参禅。许多藏族人还去学习汉传佛教,譬如说学禅宗、学净土宗。他们反而觉得禅、净要胜过他们的密法!

为什么会有这种倾向呢?一个人如果遇到一个问题没有把它弄清楚就放手的话,他做任何事情都很难成就!实际上我们通过日常生活中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一个人他一旦学佛,能不能成就,能修到哪一个层次,都看得非常清楚!

为什么我们连日常生活中的事情都不愿去做,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想放弃,反而要去做最难做的事情、都想去学佛呢?往往我们会认为学佛很简单,“不要执著,要顺其自然”!这话都不是我们说的,也不能够用在我们身上!“不执著,顺其自然”,释迦佛当初为什么还要修那么多年呢?为什么要在雪山苦修呢?迦叶为什么还要行头陀呢?中国出了那么多禅师、祖师,哪一个不是修行几十年呢?

对自己不能严格要求的人,是没有办法来学佛的。有一位道友对我说过一句话: “一个听不见自己呼吸的人,一个听不见自己走路的人,他不能够学佛!”当初我对这句话不太理解,这十几年,我经常回忆他说的这句话,为什么他说听不见自己呼吸的人、听不见自己走路脚步声的人不能够学佛?

实际上他说的这句话还算是宽松了一些,通过这数年的观察,我认为别说这种人学不了佛,即便是他想在社会上有一点点成就都是不可能的!试问在座的人,有几个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呼吸声?我相信在座的都曾经有过,但毕竟是“曾经有过”!每天当中你能够保持几个小时这样?!

我这个道友他的悟道、乃至入道,他任何方法都没有依靠、没有借助,他每天就是听自己呼吸的声音、听自己的脚步声。他如果是在静坐的时候,他就听自己的呼吸声;他如果是在干事情、走路的时候,他就听自己的脚步声。也就是说他练静功的时候,就听自己呼吸的声音、听自己的心脏跳动声;他在练动功的时候,就听自己的脚步声。

要是我们在座的人,白天处在动中的时候,能够每时每刻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在安静的时候能够听到自己的呼吸声以及自己心脏的跳动声,难道这不是禅定吗?难道这不是住在一个法上面吗?我们所谓的参禅、观空、念佛、持咒,这不都是住在一个法上面吗?

如果学佛很多年,你还不能住在你所修的这个法上的话,说明你还是处在大散乱之中!如果有一天我们时时刻刻都能够住在我们所修炼的法上的话,浑身上下就有使不完的劲!你们不要说住在法上是不对的,如果你连这个不对的方法都做不到,那么最最对的方法你又如何能做得到呢?

一个人的心念,也就是思想,不能专注在一件事情上的话,做任何事情你都没有办法进去,都做不好。对事物的执著,是做人、做事、修行成就的惟一办法!一个不认真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成功,都不可能把它做好,没有认真的心,就意味着你不能把心集中在这件事情上。你既然不能把心集中在这件事情上,又如何成功呢?世界上没有什么有智慧的人,只有细心的人。一个人一旦把细心培养起来,内在的境界马上就会转变!

大家是否注意观察过学佛的人?多数是没规矩、最不善于约束自己、最不能吃苦耐劳、最没有责任心、最散乱自由的!所以过去的祖师爷们总结出一句话:宁带一千兵,不带一个僧!

如果一个人真的是如上所说的那样的话,就意味着他整个内在的力量是向外辐射、向外输出的。因为他是向外开放的,所以他的力量都漏向外面。如果是和上面所说的相反的话,就意味着他的力量是在向内使劲、在往里面进入。

我有好几次向大家讲过,修行的过程(也就是方法),可以用两个连在一起的喇叭筒来比喻。两边是大的喇叭口、中间是一个很细的管道连在一起。实际上你向外释放能量很容易,往中间进入力量也很容易,那就看你这个念头是向内转、还是向外转。

可是作为一个凡夫来讲,向外转,他也转不了多久,因为他没有一颗持久的心、一颗忘我的心、一颗付出的心!所以他即便是向外释放,也是一阵子,马上又停止了。有的人他是往内进入,他也是进入了一阵子以后,他也停止了。所以这样的人是出也出不去、进也进不来。果真他能够执著在某一个方法上,持之以恒地这样做下去,一定会成就!

我不知道你们头脑里边是否把我刚才讲的这个形象记得很清楚?两边是个喇叭筒,你从这边进,最终也能冲出中间的黑暗,看到光明的汪洋大海!如果说你不愿意往里面进,那你就往外面释放,也就意味着另外一方面的力量也是向核心进入。它进到一定程度,就意味着也是向外释放,也能够突破黑暗看到汪洋大海!这个比喻在座的是否有谁听懂了?

这边是个大的开口,这边也是个大的开口,两个喇叭后边连在一起,中间最细。你从这边往里边进入,进到一定程度,就意味着出去,你从这边进去,进到中间很细,你突破中间很细的阶段,也是彻底地打开。

我这个比喻,意思是说,你的力量如果一直是向外释放、向外找,你能够持之以恒地找下去、走下去,也是一种成就、也能够悟道、证果。你如果不愿意向外释放,你一直往里走、一直往内寻找,寻找到一定程度,也还是往外打开。

它两边都是敞开的口,只有中间核心是最精细的,虽然它中间很细,越往里进越压缩、压缩、压缩……,压缩到极点,又慢慢地开、开、开……,到了门口,就彻底打开!从这边也是很大,往里越进,越细、越细……,细到中间,突破了最细的阶段,也是越来越开、越开……。

可是我们凡夫的力量,教你任何一个方法,你都不能够持久地做下去!所谓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修这个法,明天修那个法,就是这个道理!在社会上能够吃苦的人,一旦学起佛来,也能够吃苦。

不喜欢让别人管的人,按道理来讲,应该是能够自己管得住自己才对,可是事实证明,这种逻辑恰恰是错误的!不愿意被别人管的人,你让他自己管自己,绝对管不住!能够接受别人管的人,一旦别人不管他的时候,他自己管自己要比别人管他管得更好!自己对自己要求会更严。学会接受的人,就意味着能够看住自己。

不学佛还好,越学佛越没有智慧!佛法真的是不能轻易学,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学成了一个废物!因为自己没智慧,把佛法的智慧给理解错了。学佛本来就是要管住自己、对自己要严格要求,能够自己看得住自己。可是我们现在许多学佛人学佛了以后,不仅不管自己、不看自己,而且还给自己足够的空间、足够的理由让自己随心所欲!还说是顺其自然!

既然是顺其自然,就意味着上天堂也行,下地狱也行,做人也行,做畜生还行。学佛不是顺其自然、随心所欲,而是做 “主”!当我们管别人的时候,能管得住;当别人管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能够接受。能接受,就意味着自己能管得住自己。本来自己不想接受,最后还是接受了,那就说明自己管得住自己了,自己说服了自己,看住了自己。

既然能够管得住自己、说服自己、看住自己,那就意味着这个力量向外转的时候,自己能够做得了主。所以古人讲:要想征服别人,先要征服自己;要管住别人,先管住自己。

有的人不是在静坐的时候看自己眼前的光吗?还有的人是听自己耳朵里的声音。如果你能够天天坚持不断地把思想集中在眼前的光亮上、集中在耳朵里的声音上,长此以往下去,这也是“定”,也能入道。问题是根本做不到!

一个不善于执著的人,就没有办法进入正规的道路里面去。你说你不“执著”,为什么不执著?是因为你管不住自己!我们通常说某某人不合群,为什么不愿意合群?管不了自己、说服不了自己、当不了自己的主人!

一个人只能够去适应环境,通常讲“自己去创造环境”!有几个人能够成功地创造出一个环境来呢?几乎都是被环境给溶化掉了。本来我们学佛是要做人天师表的,结果一个个都变成了“四不象”!很多社会上的人都非常尊重学佛(出家)的人,可是当他们跟学佛的人生活久了,接触多了以后,得出一个结论:学佛的人什么都不是!用北方话讲“啥也不是”!让他瞎讲,还可以讲上几句,尤其是让他去做事,都是一塌糊涂。

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把一件小事做好,也就意味着能把所有的事情做好;能够悟透一句话,也就意味着你能够把所有的道理融会贯通。

都认为学佛的人应该形成一种习惯——不执著。这句话把人害惨了!如果有一天想用你的时候,你自己想“用”的时候,想执著也执著不了!因为你没有一个集中的思想,也就是没有一颗能集中的心。人家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你都记不下来!一个电话号码要告诉你三次!哪有这样的人?哪有这样的道理?一个电话号码就是七位数、八位数,人家一遍就记住了,你三遍也记不住!

你们注意观察一下,凡是学佛的人,极少有人人家把电话号码说一遍就记住了,最少八位数字要重复三遍,两个字一报、两个字一写!

为什么学佛的人这么散乱呢?因为平时自由散漫、心无住!心为什么无住呢?因为太散乱了,他想住到某一件事情上都住不到。所以当有一天做起事情的时候,他仍然是散乱。他平时“无执无住,顺其自然”习惯了。等到有一天你告诉他一件事、一句话,你前面告诉他,他后面就忘记了;你当面告诉他,当下就忘记了!

你们说这样的人死了以后到哪里去?说我都不敢说!我也不忍心说。平时都不能集中,临终的时候怎么能集中呢?平时就散乱,你们说临终的时候能不散乱吗?

任何事情想要做好,没有第二个办法,就是“认真”!

今天就讲这么多,你们谁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呢?

 


降伏其心之三(2004年2月15日(正月二十五日))

不知不觉,能知能觉,能觉能照;能照能入,能入能出;能出入则无我,无我则自在;自在则无痕。

通常大家都想闭关,试问大家,一个不能觉照的人如何闭关呢?“闭”者,闭身心;“关”者,关六根。闭关,并不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名为闭关。通常大家要么不见,要么见而不照,也即见而即住。

古人讲:“为道日损,为学日益”,也就是说修道要把自己的习气毛病天天对治、日日戒除。习气不除,纵然得定,也只是短暂的。因为有习气在、故会住;因为有习气在,有我执在,才会造业;因为有业力在,故会轮回。

能不轮回吗?我看轮回者,最多的是修行人。都说“不执著”,而多数修行人是越修越会执著。因为许多修行人在见地上不清楚,所以,他所执著的自然是邪知邪见!一个真的在见地上清楚的人,除了对正见的执著以外,其余的皆可以任大家去“随缘自在”。

如果一个人真的发心修道、想要闭关的时候,必须外忘世界、内忘身心。法、财、侣、地不仅都要具备,还必须能够得心应手。所谓“得心”,也即明心;所谓明心,也即明确方向。禅宗里面叫做“明白见地,确定方向”。

明心为因,见性是果;见性为因,入道是果;入道为因,无我是果。到究竟的无我之前,要把世间上的利、禄、情、爱全都放下。这些放不下,无论你用功办道多少,都与“道”不相干!你“用功办道”得越多,实际上对世俗的功名、情爱,贪恋得越多。因为你对这一面投入得越多,你对另一方面索取得也会越多。即便有一天你入了道,见到了自己的本性,你没有持续不断地修炼下去,一不留神,觉照还是会被业力给拉出来。因为一个人的业力越大,越有力量,一旦降伏,入道的力量也就会越大。

我们试看一个人,如果他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的话,一旦对某件事物感兴趣,他也没有多大的兴趣。如果一个人能够对一件事物特别厌恶、反感,当出现一件让他感兴趣的事物时,他比厌恶一件事物的力量还要大!有一个即将入道的和尚说过这样一句话:“凡夫是爱也爱不起来,恨也恨不起来。” 这里所讲的“爱”、“恨”是指广义的爱恨,不单指男女之间的爱、恨。为什么会有这种人存在?实际上这种人遍地都是,大有人在!

 如果在外边做事情能够全心全意投入的话,一旦我们走进另一个环境——闭关的话,同样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相反,我们在外面做事情贪生怕死,不愿多做一点,不愿多付出一点,我们想闭关修炼,难道是一种享受吗?难道它不比在外面做事付出得更多、更艰辛吗?古人讲:智慧用了智慧在,力气用了力气在。一个不愿意布施智慧和力气的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修行人?

抛开学佛的角度来讲,你用了智慧,用了力气,从某种意义上讲确实好了对方。那么我问一句:你自己究竟失去了什么?实际上人的智慧和力气,都是从布施当中、供养当中培养出来的,也可以说是被逼出来的、挖出来的。

我们知道:一个人才的造就,与他先天的素质和后天的培养都有关系。实际上人的一半,上天已经给你定型了、给你安排好了,无论你怎么蹦、怎么跳、怎么挣扎,谁也没有能力帮你改变这一半了!所谓的改造命运,只能是改造另一半。可是就一个凡夫而言,这另外的一半,你也无法改变!惟有在世的明师可以帮你改变。就连过去已经往生了的明师,对你来说也是无济于事。就像现在的人有病,必须要找现在的医生,你去找古时候的扁鹊、华陀根本医治不了你现在的病。你们在座的人,谁有了病会去找过去的扁鹊、华陀去治呢?是不是都要找现在的医生呢?

人的福报、功德、智慧、承受力等等,一切的一切,都是从给与当中、付出当中、奉献当中培养、训练出来的。为什么在六度万行当中,要把布施放在第一位呢?我们看问题不要只看到表面,要看到它的实质、看到核心。也许你们看到万行每天这么辛苦、这么操劳!实际上我这几年的成长,远远超过我前面闭关七年成长的速度。比前面闭关几年的收获还要大。承受力、心态、思想,都比前几年改变得大,尤其是最近一年。

你们刚来的人恐怕不知道,如果按我以前做事的心态和方式来说,我不会用这种方式和你们交流。之所以我能够用这种方式,是因为万行深深地感受到是你们帮万行进步了,是你们成就了万行。学佛、乃至做人,都是一种经验、都是一种感受。只有当你有了经验、有了感受心态才会有改变。所谓的“超越”、“开悟”,不正是因为心态有了改变吗?

当一个人的心态没有改变的时候,你所谓的学佛修道,就像一个齿轮每天按部就班地转动一样。你就是转一百年,也不会开悟。即使在修道,也未修道!因为你天天都是这一套,没有什么能让你的身心有巨大的震撼、能给你巨大的触动。

你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在实践佛法、是在实践人生,可是你根本就没有用心投入、没有用心去做。不错,就你们的水平而言,我也承认你们是在投入地做。可是就道而言,你们所谓的投入,力量真是太微弱、太微弱了。做任何一件事情,你达不到忘我的程度,对事物的深度、根本无法深入进去。你不能随时出入的话,对事物的广度更没办法达到。

实际上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一种习惯,也就是我们生生世世养成的习气。譬如说我二十年前是一个农村的孩子,大、小便之后从来都不用冲厕所。到了城市以后,大、小便完了,裤子一提就走掉了,根本就没有冲大、小便的习惯,让我冲厕所,我感到很不习惯。可是让我的朋友看到,会非常地痛恨、厌恶!等我改变了这个习惯以后,如果大、小便完了以后没有冲水,我会觉得身心都不自在。看到别人如是,自己也会痛恨、厌恶。

习惯一旦形成,叫你改变,就一个凡夫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所谓的改变,那是因为环境所迫,你不得不改!一旦环境允许,你仍然还是大、小便完了,提起裤子就走。这也就是明师“心狠手辣”的原因所在!他不会给你环境、给你机会,你适应得了,就生存下去;你适应不了,就地死亡!自古道:“适者生存”,环境永远不会适应人,适应生物;只有人、生物去适应环境,才能够与环境共存。

前几天我去看了山上闭关的印平师,他用功用得很猛,因为他这个年龄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所以做任何事情都会非常投入。他在没有闭关之前,干寺庙里的事情也是全身心地投入。正因为他有一颗全身心地投入的心,也就是养成了这种习惯性,他做任何事情都是全身心忘我地投入。你们在座的,谁有个全身心投入的习惯性呢?谁有这颗心呢?既然没这颗心,你做任何事情要想上档次绝无可能!因为做任何一件事情,想把档次提上去,你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忘我地投入。可怜之人,也必然有其可恨之处!

要想知道自己能否修行,是否已经在修行,或是说修行到哪个程度了,从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接触的每一个人,足以检验出我们修行的层次了,哪里还需要看经书、找明师印证呢?

菩萨之所以有悲心,那是因为他有一个难以形容的心量。如果他没有这个心量,如何来的悲心?既然没有悲心,如何来的智慧?既然没有智慧,如何来的神通?所有的一切,全部是建立在“量”上。有了这个量的存在,接二连三的智慧、神通、福报、功德,都会具足。

人生很短暂,转眼间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你得到它也是如是,你得不到它也是如是。既然世间上的一切都是如是,大家何不找一个超越如是的“如是”呢?

我想在座的人没有一个会相信,人死了以后是没有灵魂的,都相信人死了以后有一个不生不灭的东西存在。惟独这个不生不灭的,是超越了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岁的。正因为我们想要得到这个东西,所以就要把世间的东西放下。

所谓的“放下”,并不是要你什么都不去经历它,要想对一件事情放下和超越,只有你经历了一次大的突破,全身心地去尝试它、经验它,才能够超越它、放下它。试问,一个从来没有吃过波罗蜜的人,竟然说自己已经超越了对波罗蜜的贪恋,你们听起来难道不觉得可笑吗?

我承认大家都有道心,然而与其说大家都有道心,不如说大家都有贪心!没错,现在都在贪“道”、“贪”修行。为什么不贪世俗的财、色、名、利呢?,那是因为我们对这些东西的机会不多。如果这些机会都具备、机缘都成熟的话,究竟要哪一样,恐怕我们真的很难选择了!

为什么过去的祖师爷们一再肯定、反复强调:“罗汉修炼于深山老林,菩萨成就于红尘人群。”你也许会说:我不想做菩萨,证个罗汉果就够了。实际上罗汉在修得了根本智以后,还是要有一个阶段、有个过程要到红尘里面去弥补他“后得智”这一堂功课。因为根本智与后得智的关系,犹如一个人的左腿和右腿一样,单凭一条腿、一只脚是没办法迈步的!

为什么过去的祖师爷们要“内外兼修”?也即是进关——出关,出关——又进关。因为过去的祖师爷们在面对红尘的时候,曾经有过全身心地投入,所以他们一旦把自己关闭起来修炼的时候,就会外忘世界、内忘身心!我们在座的谁曾经历过花花世界,全身心地投入过?谁全身心地尝试过?既然对外面没有切身地尝试过,一旦我们把自己封闭起来,他是不可能不向往外边的。

我也曾经替大家考虑过,是否不需要经过外面,直接就在里面修?可以,完全可以!只是你这样经历以后,同样会像你当初没修炼以前的感受一模一样。因为当一个人对前面不知道的时候,他也不知道后面;对后面不知道的时候,他也不知道前面。只要对一面知道过,再去寻求另一面的时候,也就容易知道全面。

可是,对凡夫而言,很容易停留在一面,因为凡夫他是以凡夫位为基础。既然如此,首先就应该把凡夫位上的功课有了一番饱尝之后,才能够弃位就升。所谓的“弃位就升”,就是说你本位站得稳、站得牢,才能够“升”。凡夫位就是成佛位、就是成佛的基础。

基于我自己十几岁就出家的原因,基于我自己想成长、想成熟的原因,所以来建东华寺。想借助于建东华寺的机会把自己给砺炼出来。我过去曾经讲过,对东华寺的修建或者十年,或者二十年,一旦建成以后,我就会把它放弃掉,再以另外一种方式去修炼。

一个人尝试得越多,放下得也就越多越快。这里所说的“尝试”,不是说你经历的很多,而是指你用心投入过。有许多人经历了很多,但都没有用心投入,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很深的体验,因此他也就不可能完全地超越。可是有几个人敢把自己的身心完全地投入到某一件事情上去呢?

因为他不知,所以就不觉;因为不觉,所以就不能够照;因为不能够照,所以就不能够入;既不能够入,所以就不能够出;既不能够出入,也就不能够自在,只有自在的人,才无痕迹。

今天就讲这么多好了。

 


降服其心之三 (2004年2月23日)

为何杂念多?只因无住;为何无住?只因无知;为何无知?只因无向;为何无向?只因理未明!学佛先有见地,见地清,方向明;方向明,才有知、有住、无杂念——觉知智慧开,观照妄念停。

难道学佛十几年了,理上还不明白吗?不经过来人指点,纵修一辈子,你的见地也不能够清晰!欲明理见,先明身见——“四大”之见;身见不明了,心念无法把握。

自古道:“四大不调,身心不能安”。何为四大?土、水、风、火。火随风走,土随水流。风火不停,水土不伏,故四大不能协调,而妄念纷纷。要想妄念停,先要四大和合。水土不伏、风火相击,念如何能安?水土为君,风火为臣;君不安,臣不伏,故昼夜六时念不停,道不能入!

讲到这里想起一个小故事,据说扬州高旻寺在建寺的时候,前面是没有湖泊的,后来有一位高僧大德路过此地,见此地风火不停,于是就在前面开了一个人工湖泊,让水土能安!

外面——自然界——有大的风、火、水、土,内在——身心——有小的风、火、水、土。自古道:修道不离身心。身的“四大和合”,是心的“四大和合”的载体,故名八识空寂。

何为心四大?非空非有,即空即有!无形无相的,大家无法把握住,但是我们必须做到把有形有相的四大把握住,因为有形有相的四大是无形无相四大的载体。

圣人执著是入道,凡夫执著是背道。就一个理明路清者而言,执即是入,住也无住!我们通常往往会感到困惑:修行人究竟是要执著还是不要执著?今天我们不妨把这个问题当作议论的话题。

就像一个刚入门的学生,你们说是要执著,还是不要执著?而对于一个修行成就的人来讲,又是怎样呢?为什么过去的先圣们对四禅八定用语言文字描述得那么清晰明了?因为四禅八定都没有超越有形有相的层面。也就是说一个学佛者,在修四禅八定这个阶段,必须靠有执有住。如果在最初修四禅八定的时候,你采用一种“无执无住”的方式来修的话,纵经百劫,你的四禅八定也难以完成!

别说我们不想执著,就我们目前的心态现状,你就是想执著也无法执著!因为你的心念太散乱了。你果真能够一天执著一件事情,就是在禅定当中,就没有与道脱离。

我们所谓的念经、观空、看念头、参话头、持咒、观想,不都是执著吗?不都是在培养执著吗?不都是想执著吗?可是我们有几个人能够执著在这个境界上呢?果真有一天把我们的执著心培养起来以后,也就自然进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当用执著的心走完了四禅八定这个阶段,进入心的四大阶层,与无形无相的四大相应的时候,你想执也无执,想住也无住!如果你这个时候还有执有住的话,说明你的四禅八定还没有彻底地走完。觉知的执著与无明的执著是绝对不一样的。

一个入道者因念念不停,故能念念无住;因念念无住,故能念念无失;因念念无失,故念念皆得。因此时的“念念”皆是心性的显现,所以在这个当中出现的念念,皆是般若之念!此时的心念已是心行处灭、言语已断。

如果能够在初学道的时候,对任何一件事情都能够执著的话,不需要四处求法!越求越乱,当下即是、眼见是心、耳听是性。就是说声色即是我们心性的显现。要见心性否?眼看即是、耳闻即中、处处皆有!避色逐声,乃是弃心性、入凡尘。

从今年大年初一到现在,每天没日没夜都在忙,很少打坐。可是每当我睡觉前、醒来后,我发现自己心性之光比以前还要明亮!新年刚过,寺庙的工程还没有安排完、外面有许多事情也需要解决,一件事情紧接着一件事情,根本没有丝毫的机会、针尖的缝隙让杂念产生!偶尔有时间推开事情不做的时候,倒容易触景生情,可是当事情紧挨着的时候,见景无执无住!

如此说来,我们的散乱心是因为无事做造成的,如果你的工作很忙、身心压力很大,哪有打妄想的机会呢?我记得云门祖师在开山的时候,曾经用这样一个手段来教化身边的信众:过去开山建寺,不像现在这样,都是把钱交给施工队,由施工队去建寺庙;过去建寺都是大众师父们一起参加,全部是和尚自己动手建的.

当时云门祖师身边的弟子们,白天建寺耕地,晚间静坐睡觉.这里讲的静坐睡觉,不是静坐之后睡觉,而是在静坐的时候睡觉.。他们这种睡觉,不是像我们睡觉,一个晚上都在做梦,早晨醒来以后,昏昏沉沉、头脑很重、身心疲惫!为什么会这样?身休心未停。

为什么有的人一晚上休息两个小时,特别有精神、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因为他真正达到了身动心未起!我曾经跟成都的清定上师待过一个晚上,上师住在小房间里,我们做为后生,住在外面大厅里。清定上师每天晚上最多睡两个小时,就开始起来念经、念咒语了。

用常人的头脑去想象,一个八、九十岁的人已经是气血衰微、精力不足了,可是为什么上师他只睡1、2个小时就精神抖擞呢?我们一个三十岁的小伙子,血气方刚,为什么天天就想睡觉、没精神呢?

大家只知道人体的需要是从五谷杂粮、饮食里面提取的,其实更多的还是靠我们的毛孔、靠呼吸、靠我们的身心以一种无形无相的力量索取。为什么我们只能靠有形有相的来补充呢?因为你无形无相的心灵没有打开,与外面无形无相的力量无法接通。我们所能打开的只是有形有相的六根,所以只能够通过有形有相的六尘来补充。

我们在座的有没有听过这么一个故事:唐朝的玄奘法师到印度取经的路上,在新疆天山的一个山洞里看到一尊泥塑的佛像,正当他要合掌顶礼下去的时候,发现这个 “佛像”有点“不对劲”!他用手指在“佛像”的耳边弹了三下,这个“佛像”慢慢地开始动了!这一动,身上的泥巴块掉了,玄奘法师一看,噢!原来是一位入定的罗汉。

玄奘法师问这位罗汉,为何定这么久了?他回答说:“我在等红阳佛出世,我要帮他弘扬佛法。”玄奘法师说:“红阳佛早就灭度了!”这位行者又说:“红阳佛既然灭度了,我就继续入定等白阳佛出世,我来帮他弘扬佛法。”

大家都知道释迦佛的袈裟是红色的,据说弥勒佛来到娑婆世界当教主的时候,他的袈裟是白色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佛门里面的僧众不允许穿白色的服装。因为佛经上记载:当佛门里面穿白色服装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佛——释迦佛——的法将要入灭了,白阳佛——弥勒佛——将要出世了。所以过去在寺庙里的老和尚,看到小和尚穿的衣服稍有一点白色,就会骂他们,就是为了维护释迦佛的法。实际上红佛消失,白佛出世也没什么不好!

当时玄奘法师说:“我看你不要再入定等白阳佛出世了,不如你到中国投胎做人,等我从印度取经回来之后,你帮我一起弘扬释迦牟尼佛的法。”故事的后半截,我想大家都知道,后来的“三车和尚”窥基大师,就是这位老修行转世。

他为什么一入定就是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一个有血有肉的躯体为什么一入定就是几百年、几千年不会死掉呢?按理说,他的肉体放在这个地方,就是风吹也得把他吹干了!大西北都是干燥的地区,热风早把他熏干了!为什么不会呢?因为他体内的水土和合、风火熄灭、四大不开。这里所说的“不开”,是没有个体的意思,是和外面的整体的四大合二为一了。

按道理讲,现在出家的僧众生活这么好,为什么还营养不够?为什么还没有力气?古时候的修行人,他们的饮食条件怎么能和现在的人比呢?真的是要米没米、要油没油,可是他们那个时候的人为什么那么健康呢?因为内四大和外四大和合相应,故能长安。

前天来了一个人大的主任,他说:万行大师,我不懂修行,但是我在政府干了二十年了,我可以知道哪个人精力充沛,哪个人精力不充沛;哪个人身体素质好 ,哪个人身体素质不好。

正是因为这样(指人们的观察、判断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形成了可以预知一个人的功名大小的“相学”。他说虽然没有人教过他,但是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在政府里工作观察得多了),他来到我们庙里上下转了一圈,见到几个男众、女众的师父,他说为什么有的人脸色那么难看,有的人的脸色就特别纯正。难道你们还有的吃大锅饭,有的吃小灶饭吗?

我说:绝无可能!我们大家都是吃大食堂的。我说食堂每顿饭是四菜一汤,他说:我有个猜测、看法,不知道对不对。是不是心态不好?他说的这个“不好”是广义的不好,意思是说身心不健康,脸色就不好看?心态好的是否就身体健康,脸色就好看?我说:你这话不是没有道理,我们修行人虽然说修的是这颗心、这个思想,可是心、思想的载体是这个身体。身体无非就是“四大”,风不停,火不熄;水不止,土不安。

为什么佛门里面建寺庙那么讲究风水?虽然祖师们不明讲,但是大家看中国的寺庙、道观,哪一个不是风水绝伦的地方呢?天下名山僧道多!天下的名山胜地,不是僧人就是道士住着!

都说圣人能够改变一个地方的风水,没错!确实能够改变。因为你有不同的心态,就会与不通的力量相应;你与不同的力量相应以后,你就能释放出不同的力量。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和一些人接触的时候,感觉到特别欢喜,和另外一些人接触的时候,会莫名其妙地感觉到特别不舒服。因为他身心里面招感的、释放的,令我们的身心不适应。

如果我们内在的四大不能够和外界的四大吻合、相应的话,我们的小四大永远不能够安宁,绝无可能健康长寿!坐禅久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你坐得越好,身体的病痛越多!反之,吊儿郎当,不念经、不拜佛、不打坐的僧人,身体还健康。给外行一种错觉,这个健康的人有修行,不健康的人没修行。真是错怪了我们的老修行了!

可是有几个人能够从无病修到有病,又从有病突破,达到无病呢?可以讲:从无病到有病的人,少之又少!就像我们通常看到的一种现象,不修行的和尚反而肥头大耳、满面红光、大腹便便!夜不倒单、日中一食的人、面黄肌瘦,他怎么会满面红光、大腹便便,两百多斤呢?!游手好闲,吃完了睡,睡完了吃的和尚,他怎么不可能两百多斤呢?!

真正的禅者,哪里有一个是大肚子?你修行一步,就有一步的境界出现,修行十步,就有十步的征像流露。只要大家稍微用心去看一下,禅堂里面出来的老修行,百分之九十九的都是单脊薄背儿,可是他们的脑袋都是鼓鼓的,肩膀都是塌下来的。

还有更深的,在这里就不告诉你们了!完全告诉你们了,就容易让你们造口业。出去整天盯这个人有没有这种情况出现,看那个人有没有那种反应,评论谁修得高、谁修得低。

所以在学佛修道的路上,好多都是颠倒的!这就是我们经常爱说的一句笑话,不管内在有没有东西,先养肥养胖、满面红光,信徒就说你有修行,供养多多的!因为没几个内行人。可以说信佛的人,修道的人多数都是外行,都是以貌取人,唯形来定论!

可是我们的相貌是先天带来的,我们说是父母给的,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我们今生的相貌是前世、前前世……累世积累到现在这个样子的。如果说是父母给的,为什么一个父母生出来的几个孩子都不一样呢?我们现在的相貌也是过去心灵招感的。

所以说在修行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调理身体里面的“四大”——风、水、火、土。“火随风走”,何为火随风走?通常修行人会感觉到身体里面会痛、胀、闷,会上虚火,实际上这就是风火不调,火没有随风流出去。这里的“风”,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身体里面的“气”。身体里面的水土如果不能够安定的话,我们想见道,乃至想健康,都是非常困难的。

人家干一天的工作一点不累,我们干半天的工作,就像要散架一样!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风、火、水、土在里面打个不停!所以我们坐在这个地方,想抓住一个念头执著下去都不可能!如果四大在里面没有打架,处在一种和谐的状态下,它只会冒一个念头。所以我们就能够抓住一个念头执著下去,乃至进入道里面。

留一点时间给大家提问题,可以互相讨论。

问:上师,四大是慢慢地、渐渐地调和,还是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内用一种特殊的方法达到调和呢?

师:一般来说,如果禅病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在上座前,静坐当中,以及下座的时候,可以用一种快速的方式调理一下子。如果说禅病已经产生了,就需要一个时间阶段来调理。

为什么在禅堂里面静坐以前都要跑一跑香,或者跑香以后还要静坐。跑的时候,手甩得幅度很大!有的禅堂里面还允许大叫,我不知道你们住过这样的禅堂没有?就是 “嗷儿——”,他为什么允许这样做?就是把胸腔里的淤气给吼出来,呼出去。现在禅堂里面这种情况很少见了,有个别长期坐禅的人,他知道有这么一个过程,但他又不敢出来主张这么做。

因为要想让内在的念头止住,首先你体内的风要停止下来,体内的气要降。气没有停下来,在身体里面乱串动,所以念头一个接一个!为什么过去教入门静坐的时候,一定要采取深呼深吸呢?在《童蒙止观》的“六妙法门”里面,曾经讲到呼吸的方法,这一段非常重要。因为它都是几个字一带而过,所以我们很容易忽略这些。

实际上后来道教的功法、密宗的功法里面的修法,很多都是建立在《童蒙止观》的“六妙法门”的基础上的。可是现在的修行人,从来不学基础知识。不过也难怪,因为现在这样的老师也很难找到!我记得我当初刚入佛门修行的时候,禅堂里的班首师父就告诉我们:打坐时坐在那里什么都不要想!可能吗?根本不可能!我可以说这样的班首师父,他什么都不懂!

一个有血有肉、头脑活跃的人,他怎么可能坐在这里不想东西呢?我们可以不刻意去想,但是一个生理机能活跃的人,他的念头一个接一个往上涌。既然是这样,为什么我们不把整个的过程剖析出来,让大家明白如何对治呢?所谓的“对治”,就是火随风、土随水,达到风、水、火、土和谐统一,最终安定。

在座的大家都到山上的“三圣洞”去看过,那是个祖师洞。不过我们这个“观音洞”也非常不错!但是如果这个观音洞里面人少了,镇不住这个洞里的地气。这个洞太大了、太高了,如果人气不旺,和这个洞里的整个气无法吻合。至少在这个观音洞里面要有三十个人,才能承受得了观音洞的地气。

而上面的三圣洞,你们往里面一进,都能感觉到一股力量“哒”地一下子,和你的身体吸在一起了、相应了,你的身体很容易就松了,就空了,就通了!

你不通,就不空;不空,就没有办法相应。上面那个山洞——三圣洞,一是地势高,二是向阳避风。

如果没有问题,我们今天就讲这么多好不好?


降伏其心之三(2004年3月5日(二月十五日))

“三十而立”,立的是什么?“四十而不惑”,对什么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何为天命?他所知的“天命”,又是哪一种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否如同佛教里面讲的“圣人”那样随心所欲?

在座的大多数人都已超过三十了,我们是否也“立”了?如果立了,立的又是什么?我们的思想此一时,彼一时,即便是一个大开悟的圣人,他的思想有时也会有起伏。在座的是否有人读过《圣经》?当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他也仰天问上帝:“天父啊,这杯苦水为什么要我来喝?”(不是原话,是这个意思)但是圣人的第二念马上转变心态:“我不去喝,谁去喝呢?”而凡夫在第一句问完以后,接着会抵抗、会破口大骂!耶稣他喝了,他就成就了;如果他不喝、跑掉了,把这个担子扔给别人,他就消失了,不会“活到”现在!

 

※ 每天要把头脑调动起来,否则就会胡思乱想。尤其是要给它找一件永远做不完、没完没了的事情。你不给它事情做,它自己就会跑出去找事情做,这就是为什么杂念会那么多。“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既然是这样,何不把散乱的心给收敛起来制心一处呢?

实际上我们真要是“用心磨一剑”的话,要不了十年(有人发言“十年磨一剑”)。我有时想:为什么古人对“七”和“九”提到得特别多?这两个数字几乎是个关口,有成就的人几乎都是在这个关口(时机)突破的!

这次出去碰到我的一个徒弟,他说他的习气毛病要师父帮他改,他自己改不了。我说:我还要做好人呢!因为我不是圣人,我是凡夫。如果我是圣人,一个耳光打过去,他的习气毛病就改了。他这一辈子也忘不了我——会恨我一辈子!我一个同时出家的师兄弟收了三十多个徒弟了,我问他人才是怎么培养出来的?他说:人才不是靠培养出来的,是“压制”出来的!他说这个“压制”是广义的,具体的做法可以有三种:一是给他压力,让他拼命干、拼命干,把他逼出来、磨炼出来;二是靠人与人互相摩擦、竞争,“行”的就锻炼出来,不行的被淘汰掉;三是不拿他当回事,冷落他,让他的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把他的潜能给激发出来、奋发图强。

人一生下来是个什么材料就已经决定了。也就是说人生下来有一半已经决定了,剩下的一半要靠自己的努力和靠老师的谆谆善诱、苦口婆心,把所有的“路”给你“堵死”,另一半才有可能改变。可是谁会愿意对你这样做呢?况且你也不是这块料子!

“父母生下地,自己长志气”,“一斗米救个恩人,十斗米养个仇人”。虽然不是一个地方——同一省、市、地区的人,可是大家都会讲这两句话!


降伏其心之三(2004年3月8日(二月十八日))

学佛的人,最初要把自己的虔诚心培养起来。如果说你学佛很久了,你的虔诚心还没有培养起来,可以肯定,你是一个业障非常深重的人!一个虔诚心没有培养起来的人,他不可能入门的。要对佛祖虔诚,要对因果深信。

学佛修道,不外乎修福修慧。可是修行人整天都把“开智慧”挂在嘴上,实际上,许多学佛人并没有开多大的智慧。都是为了开智慧、修福报而学佛的,为什么福慧打不开呢?在你的虔诚心没有建立起来之前,你的福慧是没有办法修起来的。

你以为自己是在修道,是在修福、修慧,实际上你所作的一切根本没有击中焦点!不要说开智慧了,许多学佛人就连福报还没有培养起来,如何开智慧呢?因为你没有福报,你不能遇到善知识,你所遇到的善知识,多数都是邪知邪见!

一个有福报的人,他不出去寻找善知识,自然能够与善知识相遇。《弥陀经》中讲:往生西方净土,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福是怎么来的呢?一是惜福、二是修福。我们不用说“修福”,连自己先天原有的一点福报都没有珍惜!你这一世能够遇到佛法,可以说不知道是你前边哪一世种过善因、种过福报,所以才能够闻到佛法。

没有福报的人,你想做任何事情,即便你有智慧也不能成功!这就如同一个容器一样,你如果没有这个容器,你用什么来装东西呢?你没有大的容量,如何做大事呢?成佛是最大的一件事,想了脱生死,难道不是大事吗?

人生两件大事:一个是“生”、一个是“死”。生已经过去了,我们没有办法把握住,惟一能够把握住的就是“死”。人世间,你们说惟有什么不能重复第二次?惟有死不能重复!人一生当中只有一次死亡。时常听到说某某人死了好几次都没有死掉,说是已经死过去了,又回来了!实际上这不是真正的“死”。

除非是有一种开悟的人,他得了道了,他每一次入定都是一次死亡。而对于你一个没有入过大定的、没有脱离过躯壳的人来说,你只能够经历一次死亡。可是这一次的死亡,你根本没有办法把握!死亡和入定是一样的,都是由粗变细、由细变无。

我们一个人如果知道惜福、会修福的话,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有善缘,你的理想都能达成。那么如何去惜福呢?人都有一种恶习:不是自己的东西都不会去珍惜,不花钱的东西都去糟蹋!对于一个深信因果的人,他绝对不会这样。因为一个人一生中的福、禄、寿,早已经决定了。即便你是修行人,十有八、九也已经定死了,你想改也改不掉!

所谓的能够改变命运,第一是你能够遇到善知识,这个善知识是真正的明眼人,才能够帮你改变命运。第二是你已经入道了,能够改变命运。如果说这两点你没有具备的话,你即使是刮个光脑袋,天天念经拜佛,仍然超越不了因果、改变不了命运。你一生中的福、禄、寿,生来是多少,活着的时候一点不会增!

为什么要惜福?就是要延长自己的生命,用来修道。经常看到一种人:一大张白纸,上面写了一个电话号码,就把纸给撕掉了。白花花的一张纸!虽然这张纸你没有花钱,但是仍然要从你的福报里面扣除这一张纸。正是因为你有这个福报,你才能不花钱用到这一张纸。如果你是一个学佛的人,连最基本的因果都不相信的话,根本不配是一个学佛的人!你也不可能把福报修起来,更谈不上了脱生死!

一个电话号码,怎么会用得了一大张白纸呢?现在的白纸很多都是几分钱一张。从一件小事情就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命运,生来就那么大的福报。有一些人那么勤劳,可是连温饱都不能保障。我们也时常看到许多有智慧的人,做什么都失败,做生意赔钱,炒股票也赔钱!

我们也经常开玩笑说:某某某傻乎乎的,一做生意就赚钱,一炒股票就发财!也承认人家福报大。那么福报是怎么来的呢?一是前世修来的,二是要惜福。为什么寺庙里掉一粒米,都会捡起来吃掉呢?难道寺庙里还缺那一粒米?有很多出家人,米粒掉到桌子上都会捡起来吃掉。他不是缺那一粒米,是因为他深信因果,知道所糟蹋的都是自己的福报!

有的人生来就是一副尖嘴猴腮的样子!小脑门、瘦鼻梁,生来就没有福。为什么是这样子?前世就没有修福报。学佛的人你没有机会修福报,就要修智慧;没有机会修智慧,就要修福报,两头总要抓一头。

讲起来我们都懂这个道理,可是为什么没有办法落实在现实生活当中呢?因为讲起来太简单了、太容易了,任何一件事讲起来都容易,做的时候都很困难。尤其是学佛,是从自身做起,纵有一点小聪明,也没有必要炫耀,只能够说明你前世修过智慧。福慧如同左脚和右脚一样,缺一不可!一个真正的学佛人,他一定既懂得修福,又懂得修慧。

修行是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拿过来、装进去。我曾经讲过:为什么佛祖要把六度的顺序那样排列?六度的第一位是什么大家知道吗?(答:布施。)为什么要把布施排在前面?

我们常讲要开智慧,既然是“开”智慧,那说明里面原来就有智慧,只是如何把它打开。实质上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叫做“开”。可是许多学佛的人喜欢从外面索取。如果你用一种持续不断地从外面索取的方式来修智慧、修福报的话,那只能让自己的福报和智慧的源泉干枯掉!往下沉哪!

如果你把“布施”修好了,根本不愁智慧。可是往往我们只看到眼前的一点小利益——今天出去做事我又赢了,我又把对方击败了,又把对方的钱赚到手里边来了!岂不知从另外一种无形的空间来讲,你又少了,你得到了有形的东西就会失去无形的。实际上有形的东西是表相的东西,无形的东西才是根本。有形的东西是在受无形的力量支配。

福报是做人做事慢慢修来的,功德也是通过做人做事的时候修来的。我记得有一天晚上和一个师父聊天的时候,我说多数修行人死了以后,不仅没有了脱生死(去极乐世界更不用说了!)而且多数会沦为孤魂野鬼!他当时跟我辩论说:既然修行人死了以后,多数沦为孤魂野鬼,那我们还学佛修道干什么呢?

我说:就目前多数人的这种修行的方式方法,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死了以后会沦为孤魂野鬼!我为什么持有这种观点呢?我说你看一看现在修行人的形象和修行方式,和古人修行的形象和方式方法比,有什么区别?想了一阵子,他说:现在的修行人和古时候的修行人绝然不同,有本质上的差别!他当时谈到:现在的修行人,刚开始信佛、学佛修道,就要和环境、人群隔开,不和大家接触,不愿意做人,不愿意做事,偏偏喜欢贪图清净,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面!

你既没有入道,还没有和道相应,躲在屋子里干什么?是在打妄想,是处在散乱当中,只是身体没有动,头脑里面就像开运动会一样!只有入了道的人,与道相应的人,你到任何一个地方,就像手机信号一样,都不会间断,永远与道相应。即使你是在打架,在骂人,如如不动、明明了了的那个东西,仍然朗朗现前!

可是现在的修行人呢?不是散乱,就是昏沉。刚刚不散乱了,又要昏沉;刚刚不昏沉了,又开始散乱!过去的人是怎么修行呢?一开始信佛,一学佛修道,先出去把自己的福报资粮、智慧资粮给培养起来、建立起来。福、慧资粮都具足了,才能够具备学佛修道的根本条件。

过去的人强调见地和行愿,可是现在的修行人,恰恰不注重这两点!一个没有见地的人,绝对不会去行愿,因为他不知道行愿的重要性。过去开悟了的人,已经得到了根本智,为什么还要去行愿,十年如一日地行愿呢?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大施主往庙里面施舍财物,我们承认人家福报大!按道理来讲,我们出家人是修福修慧的,可是为什么还没有人家施主福报大呢?有一种诡辩的修行人会说:我怎么没有他的福报大呢?他把钱拿到我的庙里来,不就是我的福报大吗?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仔细分析一下,真的不是这样。

无论你是开悟了还是没有开悟,行愿,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也就是说孜孜为善、念念为善,时刻都不能放弃。如果你来世要做人的话,你也要具备大的福报、大的智慧,才能够投胎做人。福慧不具足的话,你临终的时候自然会迷失方向。要想投胎于人道,你必须要有一定的定力,神识不散乱、不颠倒、能够认清方向,才能够投胎人道。

没有行愿的人,尤其是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贪图清净的人,你和外源切断了,你的福慧怎么培养起来呢?你既然没有福慧,你怎么可能来世做人呢?往生西方净土,那更不用说了,都是“免谈”!学佛的人都知道,你就是往生天上,还要把五戒十善修好了,才能够生天。别小看了生天这个果呀!天人的果位也不是简单的,要把五戒十善都修好了,才能生天界。

现在的修行人虽然也知道修福报,可是以这种方式修福报,我简直不敢说!一旦说出来,会打消了大家的积极性。无论你采用哪一种方法,如果没有把它储存到阿赖耶识里面,全部是空谈,没有用。

如果你想带到来世去享用,那就要把你所修的福慧,储存在阿赖耶识里面。如果没有储存进去,你怎么能带到来世受用呢?为什么没有储存进去?因为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不痛不痒、无心无力,所以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没办法储存进去。甚至连你的第六意识里面都没有储存进去。前面做,后面忘,所以你永远没有福报、没有智慧!

我们现在为什么没有福报和智慧?因为前世做人、做事都是采用这种方式,所以这一世又穷又笨!为什么过去学的东西现在能够受用?就是因为你把它贮存到了第六意识里面了,甚至还贮存到第八识里面了,所以现在能够受用。你现在做的事情想来世受用,同样也要通过一种方式把它贮存在第八识里面。这就好比说你今年收的粮食,想要放到明年、后年受用,你必须要把它放在粮仓里妥善保存起来。如果你没有放到粮仓里,放到外边就坏掉了,就没有办法留到以后来受用。(这时有人中途进来,师吼道:来这么晚了,不要进来了!出去呀!)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无论大事、小事,你都要用心做。只有你用心投入了,才会把它刻在阿赖耶识里面,以后,乃至来世才能够受用。你做任何事情,达不到忘我的地步,根本没有办法储存进去!只有当一个人忘我的时候他才没有我执,才能够与他所做的事情融为一体,才能够把第八识的大门打开,内外合二为一、同一体。

在这里我们说个题外的话,就如刚才那一帮人,穿个高跟鞋,进来时那么大的声音!一个不会察颜观色的人,一个不会体谅对方的人,他永远不会成功!即便他成功了,也是刹那间的,很快又会跌倒下去。

如果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不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对方考虑的话,你们可以想象后果是什么样子?!因为你不需要的,对方也不需要;你所需要的,别人也会需要。如果你们所做的事情连你自己都不满意的话,你最好不要拿出来!连你自己这一关都过不了的话,如何摆在别人面前呢?

一个对自己都不负责的人,他又怎么能对别人负责呢?我曾经讲过一句话:你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马马虎虎,你在临命终的时候,同样还是马马虎虎,到六道中的任何一道都行!这就是有一天晚上我骂你们的话:“最没出息的人就是从众的人!”从众心理特别重的人,是最没出息的人。人家说上东方,你说行啊;人家说上西方,你也上西方。人家怎样做,你也怎样做,这就是从众的人,是最没出息的人!

为什么会这样?没有智慧,没有主见,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照理来说,讲课这么长时间了,你迟到一个多小时,应该是很不好意思的,轻手轻脚地进来才对。可是一个个穿着高跟鞋,“咯噔咯噔”,若无其事地进来,这样的人你跟他交朋友,最后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

现在许多人都说对方不好、难打交道,可是都没有在自己身上检查一下,自己做人做事的方式对不对?为什么我们在礼佛以后问讯的时候,两手的食指尖相触碰一下额头呢?传统的动作一定是要碰一下额头才对。可是现在许多出家人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只是这么搞一下,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准确到位的姿势,必须要碰着额头。就是要告诫自己,不要随意起心动念。你如果起心动念了,马上要叫它就地熄灭!

心灵这只眼睛不要看外面,要看自己!要看住自己的起心动念,照顾自己的神识不要跑到外边去了。不要光盯在别人身上,要从自身做起,在自己身上下功夫。每个人如果都管住了自己,就是把团体管好了!因为团体是由每个人组成,团体如果舍弃了“你”、“我”、“他”,也就无所谓团体,所以说“你”管好了,“我”管好了,“他”管好了,就是把团体管好了。

一个人学佛修道,不是靠别人督促你,要自觉自愿地发心才可以。如果要别人来强迫你的话,说明你做人已经非常失败了,无论是学佛还是做人,都是要做自己愿意做的事,你如果不愿意做,就不要难为自己!

我们所做的一切,没有谁一定要强迫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一个非常适合自己的位置、非常适合自己的空间。如果说这个位置、这个空间非常让你难受的话,你不妨早一点挪个位置、换个空间!就像北方的树木和南方的树木,都有它们适宜自己生长的不同环境。

人也同样具有这个特性,如果你对自己所做的一切不是心甘情愿的话,不妨马上改变一下,如果你愿意做,就要用身心投入把它做好、做到最完美。

实际上你有一颗马马虎虎的心,不是害了别人,最后被害的,还是你自己。你做任何事情都是马马虎虎,那么你对自己内心的“贪、嗔、痴”也是马马虎虎。开不开智慧,福报修来没修来,你也是马马虎虎。管它“生”呢,管它“死”呢,都是马马虎虎!

如果你有一颗求完美的心,你穿衣服,必须要求合体,不合体,你就会把它扔掉;你吃饭必须要吃得恰到好处,不到“好处”你也不会丢碗;你下地干活,也必须要干得完美,你在心里面才会把这件事情给放下!

因为你有一颗求完美的心,一旦有一天你来学佛修道了,也同样要把“学佛”做到最完善、最完美!你绝对不会马马虎虎,因为你没有一颗马马虎虎的心。

学佛修福慧呀,都是这样修来的。你只知道修福慧,不知道惜福慧,也没有用!你会赚钱,不会存钱,就像是一个没底的桶一样;你会存钱,不会赚钱,就如同没有源头的水一样!

经常看到我们庙里的垃圾桶里,有许多东西还能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它的作用,就扔掉了。我们有一位出家师,他从里面拣回来一本挂历,他觉得那个挂历的纸张质量很好,扔了很可惜。他说这个挂历的背面是一张白纸,完全可以用来写字。为什么他能够想到这一点,能够从垃圾桶里把它拣出来?实际上他缺那一本挂历的钱吗?都不缺!为什么他会这样做?

我们记一个电话号码给别人的时候,只用那么一点纸片,多一点就不撕掉,绝不会因为记一个电话号码,就撕掉一大张纸给别人!难道我没有钱买稿纸吗?我们从去年成立了筹建委员会,到现在已经投入现金500多万了,怎么可能买不起一点稿纸呢?我们该投入的,该花的钱,再贵不要吝啬;不该浪费的,没有用的,再便宜我也不要!

今天就说这么多了,如果你们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和观点,可以说出来一同探讨。我所讲的只是我个人的观点,是我自己做人、学佛的思想心得,不能代表大家。

……

今天回去不妨就参一句话:“脚踏实地,过后无痕。”

既然是脚踏实地,为何过后无痕?

 


降伏其心之三(2004年4月2日(闰二月十三日))

在座的有谁练过气功?(有数人举手、回答)我前几天去了一趟香港,他们那里流行抓鬼!有很多人养小鬼儿。养小鬼的人他做一个很小的木盒子(师父手示意高不足10公分),小鬼儿就住在那个小木盒子里面。对于小鬼儿来讲,那个小木盒子就是金銮宝殿!空间相当大。

养鬼的人通常是到缅甸、泰国把鬼请回来,供在自己家里。民间的那些巫婆神汉,他们养这些小鬼能够帮他们查一些小事,大的事情并不能查到。

一个修行人,你信什么就和什么相应;拜什么,什么就来接引你,以后你就成为谁的子民。你拜佛、信佛就和佛相应,成为佛的子民、佛的眷属;你拜精灵鬼怪,信它们,就成为它们的眷属和子民,临命终时精灵鬼怪就来接引你。为什么我们在皈依的时候都要发愿:皈依佛竞,宁拾身命,终不皈依自在天魔等……

有些修行人在身体上用功,也就是在修“气”,认为修气就是修行的根本。实际上修行,自古以来都是分四个阶段。不管你是否按这四个阶段去修,你的身心反应都一定要出现这四种现象。也就是说分四个阶段出现。

最初,身体上有一种“气机”的感受,就像是有一股气流在体内有规律地转动。这是最初的反应;当“气”的阶段过了以后,就是“光”的阶段。打坐看到光,或者是睡觉看到光。

第三个阶段,神识可以脱离躯体,人在打坐、睡觉、或者是入定的时候,神识跑掉了;第四个阶段,也就是最后一个阶段,就是修心态。心态的解脱才是佛门里面讲的真正的解脱,并不是你的神识能够出去,就是最高的解脱。

在香港讲了五堂课,最后实在不愿意讲了。香港那么多大和尚去讲法,而且世界各地的大师都到香港去讲法。因为香港是非常自由的地方,各个教派在那里都设有联络点。既然那么多灵性的大师在香港讲课、传法,带领这些信众修行,为什么有些人在修炼上一直停留在修身体这个阶段呢?

有时候根本不愿意讲,知道讲了也没有用!可是有时候看到他们迷得那么深,不讲好像又过意不去,但是讲了以后他们也不改,谁也扭转不了这种局面!这可能就是不同的时代流行不同的方式、方法吧。

现在许多佛门弟子,甚至包括我们出家人,还在身体上面修“气”,在这个方面转来转去。“气”的反应,它只是最初的一个阶段,在初禅就已经结束了,就超越了这些“气”的反应了,怎么能够把它当作一个根本的修行方法呢?

我以前讲过很多次,一个修行人你不把自己的身体忘掉,你就不能够“入道”;不把世俗上的功名利禄放弃就无法修道,你也入不了道。何为“境界”?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修行途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或者叫“沿途风光”。在修行途中出现的反应,不外乎身心两方面的反应,如果一个人把身心都空掉了,哪里还会有这些现象出现呢?

今天给大家一个话头回去参:“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时候生起的心是什么心?”大家记住这个话头,回去静坐的时候参一参。为什么古人叫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果一个人达到“无所住”的时候,他是一种什么心态?这个时候是不是还需要生心?还是无所住的时候就有一个心呢?

 


降伏其心之三(2004年4月4日(闰二月十五日))

昨天晚上我给大家一个话头,让大家去参,大家是否参究出来了?大家还记得是什么话头吗?(答:在那里解脱?)

佛法里面所讲的解脱是现在,还是未来?是活着,还是死后?记得我19岁的时候,遇到一个人向我的同学提问题,他说:“你们佛法修到最后,最高的境界是什么?”我的同学说:“是解脱、是成佛。”那个人又追问了一句:“何时才算解脱?何时才算成佛?”我那个同学当时回答了一句:“死了就解脱了、就成佛了!”

当时我就知道他回答得不对,可是我自己也没有很好的答案来回答他,所以这个问题一直放在我的心里。十六年了,因这个话题,又引出一连串的问题。

我再给大家一个话头:“佛法的起落处是什么地方?”如果大家对这个话头的意思不明白,我可以解释一下:就是说你修学佛法,你从哪个地方下手?你圆满了,又落在什么地方?也就是说落在什么地方算圆满?

“佛法起落于何处?”或者叫做“佛法起落在什么地方?”起,起在什么地方?落,落在什么地方?如果这个问题你回答不出来,我可以告诉大家:你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用功!你也没有理解佛法的真实含义。

学佛的意义在何处?你平时想开智慧,不在这些问题上面琢磨,那你在哪里用功呢?是不是坐在这个地方随着妄念跑?一会儿压一下子,一会儿跑一下子!就这样来来去去,几个小时过去了。

因为你在静坐的时候有了一、两个小时的休息,所以比不静坐要舒服得多。你以为这就是道,实际上头脑里面热闹得很!如此下去,何时能够入道呢?

第一个问题大家还没有回答出来呀!佛法所说的“解脱”,是在哪里解脱?我可以告诉大家,如果你把希望寄托在死的时候解脱,甚至死后解脱,那你是自欺欺人!你活着的时候身体就不健康,你死了以后身体就能健康吗?你活着的时候就没有解脱,你死的时候就能够解脱吗?你活着的时候就没有入道,死了怎么能够入道呢?

那么你们会问:佛法里面讲的“中阴超度”、“中阴成就”,难道是假的?我不否认有这么一个说法,可是你既然是一个年轻轻的人,又不是一个即将命终的人,为什么要把希望放在最后呢?为什么不把希望放在现在呢?

你在这娑婆世界不能解脱,满脑子贪、嗔、痴,难道你到了极乐世界就能够解脱?到了极乐世界就没有贪、嗔、痴?你在这个地方就放不下 ,到了极乐世界就可以放下吗?在这个地方就压得你走不动了,又如何能够到极乐世界呢?你已经走不动了,岂能到达极乐世界?(答:……)

那么修学佛法从何处下手呢?你最后又落在什么地方呢?(答:……)道芳,你不要回答那么快呀!你回答的都是错误的,连边儿都没沾上!我问你:你怎么从心里下手?你以为像你一样天天念念阿(e)弥陀佛就是下手?你连阿(e)弥陀佛都念错了!整天念做阿(a)弥陀佛、阿(a)弥陀佛,连个阿(e)弥陀佛都不会念,还念个阿(a)来!

整个佛法就是被一位所谓的大师把它给扭曲了,明明过去都是念阿(e)弥陀佛的,那个大师出现了以后,他在传教,现在全国上下、世界各地都在念阿(a)弥陀佛!既然你是传净土宗的,你知道临终从头上出去,往生净土,为什么嘴巴张那么大呢?(注:发a的音,力量从嘴里出去;发e的音力量震动上颚,传导到头顶上,从头上出去。)

还叫大家观想肚脐眼儿,观想脚下,你把神识引到肚脐眼儿、引到脚下,临终是从肚脐眼儿、从脚下出去,进入饿鬼道、进入地狱!既然你知道修净土宗,临终时从头上出去,为什么还让人家把神识守在肚脐眼儿、守在脚底呢?还让人家念阿(a)来?稍微明智点的人都知道,这个大师是假的!连佛法基本的理念都不懂。你一念e,头顶上的莲花就开了;你一念e ,整个力量就从头顶出去了!你们现在“a” 一下子,你们再念e ,念e 的时候,整个力量冲到头顶上,莲花苞胀一下子,一冲就冲出去了!你念a一下子,头里边的力量全部从嘴巴里面出去了。

就算这一点我的理念错了,为什么你传净土的还要大家把神识守在肚脐眼儿、守在脚底呢?那不是把人家的神识引到下面去了?既然你传净土、知道神识从头上出去往生极乐净土,为什么还要把神识往下引呢?

还把大家的希望寄托在死后往生极乐世界,佛法的起手是在当下,佛法的最终结果还是在当下!上上佛法的精神不提倡过去,也不提倡未来,只有当下!下手是当下,最后也是落在当下。你如果不承认这一点,你纵然修三大阿僧祗劫,也不会有丝毫成就!

所谓的佛法承认有过去、有未来,那是对中下根器的人讲,真正上上根器的人,只有当下!当时神秀的弟子是上根器的人,惠能的弟子全部是上上根器的人。

只有当下,没有未来,也没有过去!佛法说有“过去”,那是因为你已经把握不住了,虽然它有过去,如同没有。佛法说有“未来”,未来还没有来,你也没办法把握,只有当下。这是禅宗里面的最高境界,也是佛法的核心!

你当下放不下,当下不能解脱。所谓的“当下”,是未来的当下,也是过去的当下。你能够在这一个当下入道,在下一个当下还是入道。也就是所谓的这一念入道,下一念肯定入道,也就能够念念入道!你既然一念能够入道,这一念和下一念、下下一念会有什么区别呢?所以说一念抓住,念念抓住;一念入道,念念入道。一个当下能够入道,每一个当下都能够入道!

佛法最初是讲“当下”,后来为了更精辟地解释,又讲“刹那间”,刹那间比当下还要迅速。你能够在这一刹那间抓住,那么每一个刹那间都能够抓住。也就是说你今天会做的事情,不可能明天就不会做了;你只要是今天会做,明天、后天永远都会做!

如果你下手的功夫不是在当下,而是在回忆过去、渴望未来下手,这已经叫做邪见了!如果你成就了以后,在行愿的时候,还是落在当下。你只有时时刻刻在当下,才能够使功德圆满。

佛法上讲的当下,不是社会上说的那种“现实”,给人家介绍佛法千万不要介绍错了。我听到有个出家人给人家这么介绍:有个俗家人问他佛法讲的“当下”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就是要现实一点,这就是当下!”我亲眼见到、亲耳听到一个出家人向一个居士这样介绍。尽他*的胡说!“当下”怎么是“现实”呢?这个人还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大和尚在传教!

佛法里面讲:“宁可千日不悟,不可一日着魔”呀!宁可不让大家信佛,也不要让大家信了“邪佛”、入了邪道。我们佛教里面很多人抱有这样的观念:“他虽然讲得不对,是邪知邪见,但是也有很多人因他所讲而信佛了!”你这种“信佛”有什么用呢?你信的是邪佛,还不如不信!也就是说你一入手、第一次接触、一上道就是邪道!还不如不上道,不如不信佛。

你站在那个地方不动,有一个真正过来人一带你,就进入了正道了。你说与其站在这个地方不动,不如跟着一个邪的老师跑,那又有什么意义呢?那么多经书你不读,光去读人家的“注解”!为什么过去的祖师爷们呕心沥血,把那些(佛经的)原文、原著保存下来,刻成碑文?他就是怕以后有人篡改,根据自己的思想来解释扭曲佛经。

我们必需要先读原文,再读人家的注解,如果你先读人家的注解,就容易被人家的思想牵着跑,进入人家的思维方式、进入人家的思路了!你如果先读佛经,你就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思维方式,然后你再去读人家的注解,你就有能力鉴别了。

如果你把希望寄托在临终,注定你这一生一事无成。你想在修行途中有丝毫的成就,都是不可能的!

有时候想起禅宗的思想境界,真的是让我信服得五体投地!可是又没办法讲给众生听。不要说我了,就连过去的祖师爷、佛菩萨都拿众生没有办法!我这也是看破了,没放下,明知不行,还要讲。

有时候我想:有些信徒跟随我身边这么久了,连佛法的真实含义还不明白。有一天出去了,有人问你跟了万行身边多久了?一年、两年!如果你来讲法,明眼人一听:万行狗屁不是!人家问你一句:你在万行身边,万行对佛法的起落如何解释?你说“临终解脱”。人家说万行啥也不是!

就像过去马祖禅师问他身边的一个小和尚:你过去在哪里用功?佛在何处啊?你师父是怎么教你的?小和尚回答:佛在西方!马祖说:“你师父狗屁不是!”多丢师父的人?!这个小和尚不服,你竟敢骂我师父!难道我师父说得不对?我回去问问师父。

回去后对他师父说,马祖骂你什么都不是!师父说马祖问什么来?小和尚说:问佛在哪里?师父告诉他:佛在眼前!小和尚一听,哎呀!这个回答好,马祖听了肯定高兴!于是小和尚又跑到马祖那里,马祖问他:你师父怎么说的?他回答说;佛在眼前!马祖说:这个老头这么狡猾!

但马祖知道小和尚的师父所说的真实含义。实际上他是说佛在自心,自己就是佛。这位老和尚很婉转幽默,我的眼前是你,你的眼前是我,你就是佛,我就是佛!他只是没有直接回答:这个心就是佛。我们现在很多学佛的人只会拿着别人嚼过的东西,自己来嚼!你问他怎么下手哇?回答:从心下手,具体下手的办法根本不知道!

试问在座的大家,你修行几年了?既然你知道从心下手,为什么修行几年了,一点境界都没有呢?可能你会为自己开脱说:一切有相皆是虚妄,境界是不究竟的东西。可是你连不究竟的境界都没有!

境界是必须有的,它叫做“沿途风光”,是上路的标记。譬如说你没到翁源县,你到了官渡,就知道离翁源县城还有三十公里;到了翁源县加油站,离县城还有两公里。这就是沿途风光、这就是标记。

为什么古人讲三界二十八重天,天天有不同的境界呢?你进入哪个禅定,你的生理和心理都会有反应,丝毫不会错的!你自己没有反应,就说那些境界是假的,还用《金刚经》上的话来应付自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有人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人家已经修到那个音、色的境界了,我们现在哪里有音、色?眼睛一闭呀,眼前是一片漆黑!往那里一坐,满脑袋浑浑噩噩!

看看大家的眼睛那么昏暗,哪有一个是亮晶晶的?那有一个有神的?

你为什么要把解脱的希望放在临终呢?你这是放纵自己!就像你今年没把这件事情做完,留到明年做;到了明年还是没做完,你又说明年做;明年复明年,总也做不完。为什么说修行要“如救头燃”呢?如同救头上的火一样,刻不容缓!所谓“火烧到眉毛上来了”,一分钟、一秒钟都不能够等了!

一个真正用功的人、一个真成就的人,他们都是起于当下,落入当下。佛法不是不承认三世因果,也不是不承认昨天和明天,但是昨天和明天对我们来说意义都不大,只有当下。

“当下”很快就过去了,如果你真的抓住了当下,也就意味着你“过去”都抓住了,都没有空过!因为当下,它马上就成为过去了,如果你今天活得有意义,当明天你回忆它的昨天(也就是今天)的时候,也就非常有意义了!

心中有事不等明天,今天不寄未来,过去之事不存现在。事情已经过去了,你把它存在现在这个心里,还有什么意义呢?明天的事、未来的事,你知道中间会有多少变化呢?佛门里面讲“念念不同”啊!前念和后念都没有一个相同的!你怎么能够把握得住呢?!

为什么人家说因果不是固定的呢?有的说:“因果定了”,实际上这也叫做邪见!邪见它比那个断见还要好一点点,还稍微有一点点正确、还沾了一点边,它只是斜了。那个断见呢,是完全背道而驰、牛头不对马嘴!

一个学佛的人如果不能够接受这个观点、不承认这个观点,你永远活在自己的枷锁当中走不出来,你这个当下没有把握好,不要紧,你马上再把握下一个当下,你总有一个当下能够相应、能够把握住。一旦掌握了一个当下,你就很快会掌握第二个当下、第三个当下!

临济祖师告诉大家一句话;“吹毛用了,急需磨”,何为“吹毛”呢?古时候非常锋利的宝剑,从头上拔一根头发,对着剑刃一吹就断掉了。他说这么锋利的宝剑,用完了以后还要及时保养、及时磨,否则的话,你的宝剑即使再锋利也会慢慢变钝的!这么锋利的宝剑用了还要及时保养、及时磨,何况我们一个凡夫俗子,怎么不需要随时随地、每时每刻来保养、来观照自己的心念?要时时刻刻看到自己的起心动念,不是说你大彻大悟了,就什么都不用干了。

刚才讲到“现实”与“当下”,它们有本质上的区别。“现实”原本指客观存在,而社会上所讲的“现实一点儿”,带有刻意、强求和急功近利的意味!佛法所讲的“当下”,那是一种最高的境界,是一种超越、一种洒脱、一种自在,而且是一种无碍!

实际上净土宗也不是说只有在临终时往生极乐世界,因为现在众生的根性太差了,有些祖师爷出于慈悲、出于方便度众生,他知道你这个根器不行,活着的时候不可能了脱了,达不到你的愿望了。怕你退失菩提心,他就善巧方便说你生前好好念佛,临终能够往生净土。结果长期这样说,你也这样说,他也这样说,大家以为这就是净土宗真正的精神,是死后成就!

过去的祖师爷明白是为了方便这样说,现在的大和尚,他不明白,他以为净土宗的境界就是这样。好多人都说禅、净、密是不一样的,不能共容共处。净土宗讲“净念相续,花开见佛”,那跟禅宗讲“当下顿悟”,密宗讲“即身成就”有什么区别呢?

是因为我们知道的佛理太少了,每天待在自我内心狭小的空间里面,不接触外面的佛理。譬如说你是修净土的,就不看禅宗的书;你是学禅的就不读密的书。有个成语叫做“夜郎自大”,现在许多学佛的人都犯这个毛病。而且有很多师父为了抓信众,强调一门深入,不让看经典、不让看某某菩萨的著作,某某论也不要读,某某法师开示也不要看。

不怕你看,就怕你看不懂!一个真正的法师,怎么会怕自己的徒弟多接触外面的人、多读外面的书呢?你们可以想一想,我们的父母亲怕我们多读书吗?又不是像现在社会上那么多黄色的书,父母亲不让我们读,怕我们中毒了。我们读的都是佛书,而且是几十岁的成年人在读佛书!你学佛只有先广、先博,然后才能够专一。

你从来没有见过佛经,当你得到一本佛经后,高兴得又跳又叫:我这一下可得到最好的宝贝了,世界上只有我手里的书是独一无二的!当有一天你再往前走,看到前面还有经书,拿到手里一看,发现比你手里的经书还要好!再往前走还有更好的东西。

为什么你不往前走呢?因为你认为你手里的第一本书是最好的,你认为你的师父是最伟大的,你认为你自己是最聪明的,所以你就不愿意继续往前面探索了。譬如说我们都认为佛经是最圆满的,难道道教里面的经书就不是智慧的结晶吗?难道《圣经》就不是智慧的显现吗?

过去修行人门户之见特别厉害,现在开放了,那是因为时代到了这一步,你不得不开放。你再抓住手里仅有的一本书,一直读下去,不再接触外边的书,那你将来就没有办法迈出自己心灵的空间!你以为念句阿弥陀佛就能够成佛了,你以为盘个腿就能够成道了,不是那么容易的!

你理不明,路就没有办法清;路不清,你就没有办法入。你既然没入,又如何出来?就算是你出来了,最后还有“画龙点睛”的那一刻!你出来了,你站在哪里呀?你落在哪里呀?就像上次我问知客师一样,我说:这个大殿里哪个位置是我的呀?我应该落在什么位置呀?在这个问题上我就是个外行,我不懂,我就不知道我的身份应该站在哪个位置。

你说你学佛开悟了,走进去了,又走出来了!我告诉你们,你们出去也可以考考人家,你听到某某某开悟了,你给他顶礼之后,问他:你现在落在什么地方啊?他如果说“落在念佛上、落在打坐上”,你就知道他是什么层次了。

不懂就问,你能问是一件好事情,就算是我答得不对,你以后还可以看经书;你觉得不满意,可以把这个问题放在心里,以后还可以向别人请教。

佛法有起有落,最终的落,一定是落在最初的起点上!

我们今天就讲这么多了,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说出来一起讨论。不要以为自己讲得不对就不讲。你们认为谁讲得对?难道你们认为万行讲得对?那只是你们认为。我所讲的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也不能够代表佛的观点,只是自己学佛以后,领悟到的一点心得体会罢了。

道芳,你再讲讲,你修行这么多年了!(道芳师:……)好,你明天给我们讲一讲念佛的体会,你不是整天念啊(a)弥陀佛吗?跑到那个灵通岩那儿搞了几个月,又跑到青山那儿搞了一年,到处跑着念佛。到处忙着盖房子,哪里有心念佛?累得个半死!房子盖好了,住上一段时间,又不安心,又跑到一个新的地方,又盖房子……

(道芳师:心想着找个人少的地方,没想到跑到哪里人都不少……)

我给你讲我个人的一个故事,我出关的当天,有我的几个师兄弟来了,还有几个同学也来了,他们来迎接我出关。那天出关的时候,有三千多人。晚上人走得差不多了,我有个师兄问我一句话:你闭关三年住在山洞里,几乎不见人,所见到的也只是护关人员,今天突然见到这么多人,你紧不紧张?习不习惯?

当时我回答他说:这句话如果是别人问我,我也许细心、耐心地回答他,但是你问这句话,我就要骂你!我就懒得回答你。接着我回答他一句,我说:“目中无人”!他听了以后,马上合掌说:明白、明白、明白。

   


宣化上人法宝论坛 → 佛法交流 → 禅定实修 → 降伏其心之三(释万行上师)

   

降伏其心之三(2004年5月3日(三月十五日))

今天晚上印宽师给我们讲一讲。

印宽师:我昨天打坐,思索一首偈子:“若人静坐须臾间,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请上师解释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佛教里面有一句话:“念佛一句罪灭恒沙”,意思是说念一句阿弥陀佛呀,我们的罪孽就可以灭掉恒河沙那么多!实际上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罪孽,即便是有那么多,念一句佛号就消灭了,你说说我们学佛以后念了多少阿弥陀佛了?难道我们的罪业还没有消灭吗?按这个道理来讲,按这个方法计算,我们的罪业早就没有了!

事实上我们念了那么多佛号,为什么没有像说的那样呢?(答:没有相应。)对!说得非常好,念佛没有相应。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刹那间的相应,有过一次的相应,和道沟通了,就扭转了我们的业力了!既然这个力量扭转了,就像水势,把水头扭转过来了、改变方向了,就不会再朝以前那个方向流了。

可是我们天天静坐也没有与道相应过!果真我们的身心清静下来以后,有刹那间的相应,只要有过一次的相应(就是说你不管用什么方法,捕捉到一次,相应过一次)以后,你屡次捕捉,慢慢就会熟练了。因为你有了一种记忆,带着这种记忆,继续去捕捉,不断地相应、相应……,慢慢地就形成一股大的力量。有一天就会真的与道打成一片。

印宽师:上师,您觉得大家现在的进步程度、速度正常吗?太快还是太慢?

师:我觉得不正常!大家那么虔诚,为了鼓励大家,说“有所改变,改变得很慢”。实际上这是一句错误的话,要么就没改变,一旦改变过来就不存在快与慢。就像我们的念头一样,速度是非常惊人的!你的散乱心有多快,一旦扭转过来,你入道的速度就有多快。

为什么不改变?我经常在自己身上找毛病,分析来分析去,还是我自己的德行不够!有时我回忆自己求道的经过,不是自吹自擂,我最初给自己定的,一旦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习气毛病,我一定要当下把它改变过来,而且这一辈子不允许它出现第二次!

回忆起我在修行当中,有两个人给我的影响是最大的。第一个就是九华山的空有和尚,我见到他时,他劈头盖脸地把我臭骂了一顿,当时我感到莫名其妙!但是他骂完了以后,我的内心连一丝反抗他的念头都没有过。这里我所说的“反抗”,也包括为自己辩护。不管是存在还是不存在,只要他说出来,我都会检讨自己是否存在?我全盘接受了他。如果我不存在,他就不会说。

问:……(录音不清。因为录音机放在上师身边,提问者是场下的听众)?

师:我们修行人不要在环境、在对方身上找毛病,一定要学会在自己身上找毛病。我们很容易犯一个错误:做任何事情总是喜欢在外界找原因,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样,无论你是做事、还是修道,都很难进步,或者说根本没办法进步!

为什么说修行人要经常看到自己的起心动念?你如果看不到自己的起心动念,眼睛整天盯着对方,这样就很可怕,这样长期下去,你的内心就不平衡。在不知不觉当中就有了傲慢心,产生了邪见。

因为我们投奔一个人、交往一个人,是要学人家的优点、学人家的长处,不是来找对方毛病的。如果是找毛病,每个人身上都有毛病,都有不好的习惯。既然我们是修行、学习,就要善于发现对方的长处。

就像那个嗜赌的人,当发心不再赌博时,砍掉自己的手指;但是当他走到麻将馆了,一只断手还是要去赌!这就是凡夫,做不了自己的主。

凡夫说起来可怜,做不了自己的主,可以做别人的主,凡夫就是这么颠倒。我们管不住自己,但是往往别人可以管住我们,强制性地管住我们。所以凡夫必须要别人管自己!圣贤是自己管自己。圣人是已经在位了,贤人呢,是在修行途中的人。那么我们凡夫必须要别人、也就是外边的力量才能管住自己。

问:……(录音不清)?

师:这本书很好!我劝大家凡是想实修实证的人,都要学一学《菩提道次第广论》、学一学《菩提道次第略论》,因为学习了这套书以后,你会对修行的次第、概念、方向以及轮廓都会有一个很清晰的了解,乃至说能够掌握!

问:……(录音不清)?

师:实际上你能够对一件事情专一,就能够对万件事情专一。你能够对一件事情专一以后,你肯定不会渴望放弃手中的事情,专门再去“专一念佛”。你已经能够深深体会到:我现在专一,本身就是在念佛!如果你真的能够专一在念佛的话,你在吃饭时会想到,我现在也是在念佛,也是在吃饭。“吃饭”和“念佛”,它们是没有区别的。所以过去那些祖师们修到一定境界,整天都处在三摩地中,他们讲:每天吃饭没有咬到一粒米,每天穿衣没有穿到一丝麻!因为他每天处在这种状态里面,是通过这种方式入定的。

你如果换一种方式,在吃饭的时候每一粒米都嚼得那么慢、那么细,而且能够用心去体会它,这也是一种定。通过这种定继续地深入,也能够进入三摩地里面去。

如果真能够把心给看住的话,就可以不需要再修其它的法门了!之所以我们需要这个法、那个法,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看不住自己的起心动念。一旦我们能够看住自己的起心动念,那就意味着我们当下就处在一种很深的禅定里面,否则的话,就没有办法看到自己的起心动念。

平常我们偶尔也能看到自己的起心动念,“哎呀,刚才怎么起了这么一个不好的念头?!”那说明这一刹那,你内在的力量没有向外奔驰,是在内观、内看,所以你才能够发现刚才那一念不清净。为什么我们平时很少看到自己的起心动念?因为这股力量一直是通过你的六根在向外寻觅。

 

※ 我们为什么把过去的都忘掉了、未来的把握不住?就是因为没有把心回在当下,一旦把心回在了当下,过去的事情你还会记得很清楚。这种“记得清楚”,它不会在你的脑子里面经常反复出现,根本就不会出现。而是当你需要它、回忆它的时候,它才会出现。如果不回忆它,它永远不会出现。

为什么人家过去的修行人记忆力那么好?因为他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情,都曾经在当下用心投入过,都是在当下就已经经验了。一旦当下的这一件事情过去了,他也不会再回忆,除非他需要,自然就会重新出现。用的时候就有,不用的时候就藏起来了,已经储存在八识心田里面了。以这种方式储存在八识心田里面,它就永远不会翻腾了。所以在他的头脑里面,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念头。

问:什么是法?什么是道?

师:站在因地上来讲,“法”就是工具。通过这种工具到达一个地方,达到一种境界,或者说深入到一个层次。站在究竟的果位上来讲,法也是道,道也是法。

问:……(录音不清)?

你说的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为什么我说非常普遍呢?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修行人,普遍的都是诵诵经、打打坐、拜拜佛、念念咒语、观想观想。因为普遍都是采用这种方法,所以修到最后,都感觉到没有后劲了,上不去了,一直停留在这个状态里面。你再拜不拜佛、诵不诵经、打不打坐、念不念咒语、观不观想,都没有多大的区别了!

你做也是这样,不做也是这样,所以就会对修行的前途感到很渺茫,甚至还有点恐惧。如果你有一些个人嗜好的话,譬如说雕刻呀、绘画呀什么的,你还容易打发一点时间,如果没有个人嗜好,想修又修不进去,放弃又感觉舍不得。因为你有了真正的信仰,而且也有所感觉和体验,确实认识到“道”真的存在,但是你又拿不到!就像人家说的:看得见,看不清,也能够摸到,但是没办法抓到它!

问:……(录音不清)?

师:魂(神识)与佛教讲的本来面目,它们不一样。如果我们修行修到能够让这个“魂”离开身体,仅仅说明这个魂它解脱了这个肉体,并不说明见到了本来面目。这个东西它不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但是它和本来面目有关系。

有很多炼气功的人,通过意念的导引,会感觉到有一股力量离开了自己的身体,可以飞到某个地方去视察一些事物。这个飞出去的,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就肉体来讲,它仅仅是我们肉体的本来面目,是我们肉体的主人公。它还不是我们佛家所讲的本来面目。

但是要想获得、证到本来面目,第一步,先要把能够脱离身体的这个东西修出来。我们的身体只有这么一个能够出去的东西,一旦把它修出来以后,化身是在它的基础上化出来的,而不是在肉身的基础上化出来的。肉身只能生出这一个,由这一个生出千千万万个!

真正修炼的开始,是先把“它”修出来,脱离肉体以后,真正与道相应、和道打成一片的、能够提升我们灵性层次的,指的就是它!这个时候,你保不保护你的肉体,对修道而言,已经不重要了。但是没有把“它”修出来之前,保护身体对于修“它”而言非常重要!譬如营养不够、身体不健康,你想把它修出来就非常困难。

我们常人几乎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曾经感受到灵魂(或者叫做神识)离开过自己的身体。如果通过一种方法把它修出来,并不困难,可以说很容易。为什么我们佛门里不刻意去把它修出来?因为单单把它修出来以后,你就误以为修道就是如此!而且你有了这种功能以后,如果没有禅定功夫的话,你很难以把握自己!

问:……(录音不清)?

师:你说磁场和“三身”有什么关系?就肉身而言,对于我们修“报身”有直接的关系,对于修化身来讲,关系就不大了。因为化身首先要有力量才能化出来,而这种力量不是肉身所能具备的,他不存在于肉身里面。你必须把第二者修出来,由第二这再修化身。第二者索取的力量,已经不在肉身上索取了。

既然化身是由第二者再化出来的,而且又不在肉体上索取能量,也就是说“化身”的材料不在肉身上索取,那就是说由肉体把第二者修出来,而由第二者去索取化身的材料。

有好多人把第二者修出来以后,误以为是本来面目,误以为大功已经告成!民间有许多巫婆、神汉,有的天生就能脱离身体,你能说他们已经得道了吗?而且这种人临终的时候非常危险!投胎一点也做不了主。譬如他想和佛相应,想到极乐世界,不可能!

因为这一类型脱离身体的人,与他以往的修行方法和心态有直接的关系。道家把它叫做“阴神出窍”,这种说法也对!如果他通过禅定功夫重新下手修炼,再出去,和他前面出去是绝对不一样的。因为要把第二者修出来,和上面衔接,你必须要把阳性的力量和阴性的力量合而为一才行,民间好多能出去的叫做“阴神”。

道家有个词语叫做“聚精会神”,通过禅定以后,把体内的阳神聚集起来,和阴神达到一种平衡以后出去,才能够和宇宙的大力量继续衔接——出神入画。

你看我们出家人,如果修得好的话,他一看就知道某个人是有附体的。谁也没有教你就是通过你平时修禅定的体验、感觉和直觉,你就知道。你只要是通过禅定修行的人,你自然能够识别对方已经被附体。

因为凡是能够附体的,它都是一种阴性的力量。也可以说被附体的人他本身阴性的力量大,才导致了阴性众生附在他身上。因为无形众生全部是属于阴性的力量。正是因为附体的和被附体的都是阴性的力量,它才合在了一起。

所以阳气足的人根本不用担心,你永远不会被无形众生附体,也就是不会被阴性力量附在身上,就像水火不相容一样。

 

※ 当我们受到惊吓时、遇到危险时,是能够脱口而出念“阿弥陀佛”呢?还是哇哇大叫呢?还是想到别的?如果你遇到危险时能念“阿弥陀佛”,你临终时灵性就能上升了!

问:……?

师:如何做到“过后无痕”?首先你必须做到脚踏实地;如何又叫做“脚踏实地”?直下承当!如何做到直下承当?不迎不拒。它没有来,不要迎接;来了以后,不要拒绝。如何做到不迎不拒?

在这里做个比喻:刚上座头十几分钟,腿不麻,身体里面也没有一股力量在浮躁,而且身体非常轻松,这时候你感觉肉体好像不存在了;念头也没有产生,杂念不多,干扰不了你当下的清静画面;周围的声音也能听到,但是干扰不了你清静的画面。你继续让这种清静的画面延长、扩大、扩大……,到了一定程度,你会感觉到整个自己的身心真的没有了!在这种漫无边际的状态里面,你只有一个很清醒的觉知存在。

必须要在动态当中达到这种状态,而不只是在静态中能达到。要在接人待物当中能达到,否则临终时绝对没有把握!

当这种状态娴熟了以后,你就达到“不住往事”;不住往事,业就自消;业自消了,就来去无痕了。我们之所以有“业”,是因为我们有“住”,有住,就有痕迹。我们现在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有住。为什么会出现相同的念头?就因为有住。有住就有记忆,有记忆,就要回忆,回忆就是住。

我们之所以放不下左手的东西,是因为右手没有拿到东西。但造化就是这么微妙,你不敢放下左手的,就拿不到右手的!你如果左手有刹那间的放下,你的右手肯定会在另一个时空得到!可是我们连刹那间的“放下”,都不敢做。

我们把左手比喻成世间的,右手比喻成出世间的,所以你要有所得,必然会有所失!实际上这不叫“失”,叫“放下”,因为你要把力量集中在右手,必须要放下左手的东西。等你真的放下了,你就能够空掉自己的身心了。

我们平时追求空,一旦空掉了,又恐惧得不得了!

 

降伏其心之三(2004年5月5日(三月十七日))

胃气很重的人,胃气往上反弹,会不断打嗝。这个时候可以稍用一点意念,让肩往下沉——塌下去一点,下巴微微低一点,身体要稍微前倾一点,脖子有一点点往上拔的意思。

如果你的胃气沉不下去,你的妄念不可能熄灭。风大未熄灭,树叶子一直在不停地摇摆!树叶子就是我们的妄念。气浮则心躁!

下午有一个人说到,吸气时小腹是收缩的,呼气时才鼓起来!你们想一想,你瘪着肚子吸气,“气”都憋在哪里呢?全部憋在胸部。社会上有些练气功的,就是这样做,时间一长,眼前会出现许多幻境,最后导致精神错乱。

 

※ 打坐最初出现的就是气脉的反应,第二个反应就是见到光,第三个反应是听到声音(也有先听到声音,后见到光的)。从我们修行的角度看,这些都是“沿途风光、门头光影”,如果身心都能空掉,就不存在这些反应。

 

※ 如果你的腿没有过关,你可以做到先从头上空掉,然后中间空掉,再从中间空到下肢;如果你的腿已经过关了,你可以先从下边空掉,再到中部,再到头上空掉。

从下边先空掉,首先超越的是生理上的欲望;从头部先空掉的人,容易开智慧;从中间先空掉的人,不易产生烦恼。整个身体代表“三界”,下边是欲界,中间是色界,上边是无色界。

 

※ 每次静坐以前,都给自己念头放松、空掉,你带着“身心空掉”的念头静坐,时间一久,你的身心就会空掉。不要小看了这个念头,尤其是修行人的念力,是非常强的!

问:什么样(状态)才算空掉?

师:打坐时身体不会痛、麻,不会感到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身体坐在这里。譬如我们打坐的前十分钟,不会感到痛麻;早晨刚刚醒来时的那一刹那,我们感受不到身体的存在,这两者很类似。

实际上,“身体空掉”是功夫。空掉之前,必须要气脉畅通,气脉畅通以后,进而达到呼吸停止。我们的生死切不断的根本原因,就是念头不断。要想念头停止,先要做到息住脉停。所以古人有的会刻意去训练呼吸。但是不经过禅定功夫,即使训练出来也是暂时的。

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吸一口气憋在那里的时候没有妄念。因为念头都是在呼气的时候产生的,绝不会是在吸气的时候产生。你们不会做(不会将气沉入小腹)不要做,做得不对,时间长了,会气浮心躁,会感到莫名其妙地烦躁。

这些都只是最初学静坐时使用的。与其坐在这里妄想重重,还不如去做一下这些有为法。如果这些有为法还没做好,你想通过无为法直接与道相应,更是不可能!

 

※ 为什么说话多的人会消耗元气?因为说话的气,直接来源于丹田之气。气沉下去的人特别不愿意讲话,他讲一句话有时需要换两、三口气,感觉到很累。气未沉下去的人就特别爱讲话。

※ 许多打坐的人眼前一片漆黑,那是因为体内的力量还没有由下面往上升。当你把气沉下去以后,气再往上升到上面的时候,眼前一定会大放光明。这里讲的“气”,非后天呼吸之气,是先天之气,“往上升”是指的从“中脉”往上升。

 

※ 要想头脑清醒、不疲劳,必须要把体内的氧气(也可以说是能量)持续不断地往上输送。能量不断往上输送,人就不会疲劳,而且也不会迟钝。

问:上师,我晚上很精神,睡不着(要到2、3点),白天反倒没精神?

师:你这种情况也是反应的一个阶段。一般来说,半个月就应该过去了。长期这样,妄念会更多,而且容易看到一些无形众生。

问:小腹感到很坚实?

师:有两种原因造成小腹坚实,一种原因是大肠、小肠有炎症。还有一种原因是浊气排不出去。如果你平躺在床上,就很容易把浊气从下边排出去(也就是放屁特别多)。

 

※ 头脑越空灵,记忆力越强。当一个人知识增多,也能诱发出自身的智慧,古人讲法能够信手拈来,因为那是智慧的显现,不是头脑想出来的。

问:“一念不生出三界,一念已生入三界”,作何解释?

师:生则有我,不生则无我;无我,无三界可入,亦无三界可出。谦虚才能使人进步,佛家是最谦虚的,谦虚到“无我”!学佛,先要培养起自己的谦卑心,如果培养不起来,“学佛”免谈。

问:怎么样能够尽量放下“我执”?

师:确实不容易!如何训练让自我渐渐消失,必须要经过一个阶段(过程)。大家看过去的祖师爷们在教训后学的时候,是否有过这样的做法:你开口他也打你,你闭口他也打你,怎么做都打你!什么时候通过打骂,你“没有反应”的状态出现了,假我才渐渐消失,真我才冒一点点头。

当我们每天渴望修道时,要强迫自己不要有意去听、去看,必须把身心放在一种放松无住的状态。“不住”,就是“全住”;不看,就是全看;不听,就是全听。你不用时,什么都没有;用时,自然就会出现。住一失九,看一失九,听一失九;不住、不看、不听,也即全住、全看、全听。

佛与凡夫的区别就是,佛的妄念已经熄灭了,而凡夫的妄念永不熄灭。

问:如何做到“全妄即真”?

师:这是属于功夫上的事,通过修行可以达到,你应该问全忘觉真是什么意思才对。

问:我现在正在这样用功,请上师开示。

师:我自己是这样通过的:我给自己意念:身心全部放松了、通了、空掉了。你这种状态突破以后,快则半个月,慢则要100天,就能够达到“来去无痕”!怎么达到“来去无痕”呢?先要达到“无住”;怎么才能“无住”呢?首先要将身心全部空掉。

给身心下指令:松——通——空,实际上三者相互关连,实为一体。譬如松了,就易通,空的同时已经通了、放松了。当你身心都松了、空了、通了,自然会感受到虚空、三界在也无在!对外边来讲是“三界”,对体内就是上、中、下三段。当你身体的上、中、下都通了,自然超越三界。

问:我闭过一年的关,在闭关期间,有居士常常看到我到他家中,只是不会说话。请问上师这是正还是邪?

师:不存在正、邪。有时是你自己动了念头(答:没动念头),这种念头,连你自己也不会觉察到,化身也是念力所致。在修行的某个阶段的确会这样,这还是妄念,非真心之念,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很难再上升层次,会误以为修炼成功了。

 

降伏其心之三(2004年5月26日(四月初八日))

今天晚上请果志师给我们讲讲开示!

果志师:师父在还是请师父讲吧。

师:讲讲你自己学佛的心得。

果志师:我个人的体会,刚刚学佛的时候,不知道天高地厚!认为学佛没什么高难的。越学越觉得学佛太难了,简直比登天都难!

师:有这种心态很正常。修行修到一定程度,都会有这种心态出现。不仅仅是现在的人,古人也同样会有这个阶段出现。感觉到越往前走,越黑暗!当过了这个阶段以后,就又是一番感受。修行人的心态,就像是爬过几个山峰的经历,经过不断地上去下来、上去下来,才使我们的心态达到一种平静。

为什么常人遇到欢喜的事情会高兴得跳起来,悲伤的时候又会摔倒,落到最低点起不来。当经历得多了,身心会归于平淡。出家人对于世俗上的这种经历虽然很少,但是在禅定中也会有类似的心态。也是要经过不断地上上下下,身心才会归于一种平静。

往往我们有时候容易忘乎所以,就是禅定当中遇到的境界太少。所以说“少见多怪”!多怪一定是见得少,见得多了,自然怪得就少了。

一个人内在的境界有多高,常人是很难鉴别出来的,只能通过这个人的为人处事来判断。因为一个人的为人处事就是他内在境界的显现。可是修行人犯的都是一个通病,就是喜欢一个人独自清修。“清修”在某个阶段固然很重要,但是不能一贯都是这样修。

尤其是出家人,佛门里的仪规一定要学习。我个人的体会,过去一直住大丛林,什么也轮不到自己操心。没住过小庙,没学过这些仪规,现在自己来建庙,感到什么都不会。过去人们学习这些都是住在小庙里被逼出来的!在大丛林里你连学的机会都没有,轮不到你。

现在大家都还年青,都是小和尚,能学的都要学。往往没学到的时候觉得这件事情没有用途,实际上一件事情你掌握了以后都能用得上。

佛门里的这些仪规,是和众生联系的一种方法。平时,在家的信众们都没有时间到庙里来,往往都是在佛菩萨的节日才来。如果佛门里没有这些仪规的话,很难让信众生起信心。

古人定的这些仪规是很有道理的,它有很多的用处。将来大家要出去弘化一方的时候,会感到祖师们定的这些仪规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必须要去学习。

一个团体如果没有一些仪规,就显得不稳重,像是没有根一样。通过仪规,可以来规范我们的身心。没有仪规,坏的习惯不知道,想要培养一个好的习惯非常吃力!尤其是像我们这个道场,住的都是年青人,年青人的思想本身就比较活跃,行为举止不太注意,让信众看起来,就显得没什么规矩。

老和尚就比较注意规矩,在宣传佛法上,行持上都做得比较到位。将来我们这儿再来了老和尚,要留一、两个给我们年青人做做榜样。众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态,喜欢跟老人学习,实际上一个人的智慧与年龄没有多大的关系。

我自己对佛门里的仪规懂得太少,过去不做事情感受不到这一点。你们女众好像比我们男众在仪规方面懂得多一些。

不当执事,体会不到它的重要性;当了执事,才体会到它的重要性。没有这些仪规,这个团体就没办法启动!是一个团体就必须要有统一的仪规来规范我们大家的身心。

修行的方法,一个是从里往外,一个是从外往里。作为薄地凡夫,从里往外很难,只有先从外面学习这些仪规,规范了自己的身心,慢慢地往里渗透。尤其是弘法、领众的时候,必须要学会仪规。过去的独觉佛、罗汉,他们住山的时候可以不学这些,一旦他出来领众、弘法,就必须学习这些仪规。

广州有个大和尚,他做方丈升座后,连拈香都不会!当大和尚以后,觉得不好意思,自己跑到小庙里去学习了半年的佛门仪规。

懂得仪规的人在场合上是不一样的,这就像我们修行见地明白就不会迷失方向一样,在场面上不至于晕头转向。

尤其是在座的有想出家的,你三年以内必须要把这些都学会。因为你出家以后就懈怠了,学起来就慢了。任何知识,三年以内没学会,三年以后再学,就夹生了,要一鼓作气!

你们大家有什么想讲的,讲出来我们听听。

问:第二个我出现了怎么办?

师:如果你是很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四大”躺在下面,这时不要走得太远。也就是说最好保持这个画面不动,否则的话,你一动,这个画面一旦消失,就不知道何时才能再出现!第二个“我”出现,一般都是在上面,如果能更清醒地出现,将会出来更多的变化。因为我们的肉身只能化出这一个——第二个我,这第二个我,才能化出无数个化身。

问:看到的第二个我,如果在对面呢?

师:是没找对角度,也可以说是眼睛的误差。你的心态摆在什么地方,它就会出现在什么地方。因为它本身不在上、下,也不在内、外,哪里也不在,也就是在一切处!我们见到的为什么多在上面呢?因为你生理的力量通过修炼是往上走的。当没有妄念的时候,一定会有一股力量往上升,最后破了头顶,从头顶出去。

问:弟子请问师父,刚才讲的这股力量往上升,是自然的还是要通过作意?

师:修行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往上升。如果作意,它的“度”掌握不好。你用得重了身体承受不了,轻了又不起作用。只要你采用一种方法一直往下修,自然会水到渠成。如果没有水,你挖一个渠道,也是白费功夫;如果大水来了,它自然会冲出一道渠来。况且我们体内本身就有一个天然的渠道。《华严经》中讲:“水清月自现,凿池月不来”,“道”不需要人刻意去做,正因为刻意做得太多了,就干扰了道!

问:师父,我有这样的想法,不知对不对?每天看到师父那么辛苦、那么累,我也不想成佛了!成不成佛都是苦,何必呢?

师:我说出来你们也许不相信,如果我这样忙十年、二十年,我不成佛也成菩萨了!只要是任劳任怨地去付出、去奉献,十年、二十年下来,一定会成就。这种磨炼比自己关在屋子里要快得多!你们看到我很累,实际上这种累一个晚上就恢复了,而心理上的磨炼要好长时间才会恢复平静。

我们在磨炼的过程中为什么会抱怨、会骂人?为什么有的人就那么平静?因为人家的承受力强、心量大!为什么过去的古人讲,要出去行菩萨道,才能成佛!

有人讲出家修行是“发心”,那是你愿意做的、是你的理想,根本谈不上是发心!如果一件事情是你不愿意做的、但对方需要,对你自己没什么利益,你难为自己、委屈自己、为了别人去做的,才叫做“发心”!

好了吧!今天大家都比较累,早点回房间休息吧!

 

降伏其心之三(2004年6月18日(五月初一日))

你们新到这里来的,在修行方面有什么问题说出来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

问:请问上师,在修行的过程中怎么区别是否着魔呢?

师:说句很实在的话,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最正确、最到位!所谓的“走偏差”了,自己根本不知道!别人说给他,他也根本不相信。好在都信佛祖,学佛的人都知道佛门里有三宝——佛、法、僧。可是有些学佛的信三宝,有的信两宝,也有的只信一宝。

譬如说有的人就信佛祖,不相信法、也不相信僧;有的人就信僧,只相信一位出家师父;有的人相信几千年流传的一个法,很少有人对三宝都虔信。

我们可以问一问自己是否对三宝深信不疑?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对“三宝”有一个不信,你在修行的途中肯定会出现偏差,进入不到核心,更不用说对佛法持有正知正见了。

这次离开东华寺本打算出去一个星期的时间,结果被一些外境牵缠,半个月才回来!这次出去印象最深的是:学佛的人好多都是心理不健康!悲观厌世,对待家庭、对待生活、工作都不是很好的、正常的心态,都是很偏激,而且都不愿意做人了!

试问大家,你连“人”都不愿意做了,红尘里的事情都不愿意去尽职尽责,怎么还要学佛呢?红尘比起学佛修道来讲是最简单的,你连最简单的都不愿做了,难道还能把最难的做好吗?

一个事物(佛法、宗教)能够流传数千年,必定有其存在的价值,否则的话早就被淘汰掉了。你认为它没有用,那只能说是对你而言是这样,也许对另外一个人它却是最有用的。我曾经作过一个比喻:四川人、湖南人每顿饭都离不开辣椒,上海人和广东人可能就不理解:辣椒那么辣,有什么好吃的呢?!而上海人,广东人爱吃甜的,四川人和湖南人可能也会不理解。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只是一种存在,我们没有必要去过多地评价它。你评价了它,就付与了它一种概念,就给它涂上了一层自己的色彩。你们可以问一问自己,每天头脑里是不是都是“是与非、对与错”,人我是非的东西?不想这些,又能想些什么呢?

身心的力量,你不让它朝这个方向去,它必然会向另一个方向去。为什么修道修不进去呢?或者说为什么想用功用不上呢?就因为每天都被六根转走了!如果能够做到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闻到的都不去理睬它,身心这股力量肯定会被抓住,到另外一个方向被利用!

有许多人要体力没体力,要毅力没毅力,要胆量没胆量,浑身一点力量都没有!他的力量都到哪里去了?整个都被胡思乱想消耗掉了!一个人的六根,哪怕有少许的关闭,你静坐一个时辰——2个小时,马上就又“充足了电”,体力恢复如初了!

我每次出去一次,都后悔一次,都决定以后再也不出去了!可是过几个月以后,还是被外边的力量给拉走了。本身我讲的也不一定是正知正见,只是自己学佛的感悟,代表不了佛陀的认识。

佛法不是讲出来的,是靠一点一点做出来的。从嘴巴里讲出来,力量就都从嘴巴里消耗掉了,所以能讲话的人肯定干起活来没力气。能吵架的人肯定不能打架、能打架的人肯定不能吵架!如果你每天把力量都消耗在观察别人的对与错上,你肯定没有力量用来修行。

你们是否观察过身边的朋友?那些爱打麻将的人,打起麻将来一夜都不累!可是你要让他去干活,一点劲儿都没有。你要是让我们出家人去打麻将,肯定会没有劲儿,可是让出家人去打坐、念经,又会有另外一番感受!

问:晚上睡不着觉是什么原因?

师:如果没有外界干扰的因素,那就跟修行的阶段有关。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体内的力量是来回循环的。当力量到了上边(头部)的时候,就睡眠很少,甚至睡不着觉。当力量降到下边的时候,就会昏沉,特别能睡觉,用功用得好的,也会感到很清净。

我们修行人,不在于你修多少,而在于你修的是否正确、是否到位。看外面的修行人,修汉传佛教的不外乎念念佛、打打坐;修密宗的不外乎观想、持咒,总之都是在修加行,都是些最基础的。当我们把精力都放在这些最基础的方面,就不可能进入核心。

可是没有办法!谁也不知道何为核心,举国上下,所有的人都是这么搞,偶尔有一、两个人不这样搞,大家都会说这一、两个人是邪知邪见!都知道是“以心入道”、“以心悟道”,可目前偏偏都流行于这些形式上的东西!

我可以告诉大家,你如果是修禅的,你必须要读《圆觉经》、《金刚经》、《楞严经》;你如果是修净土的,净土五经一论你必须要读,尤其是《观无量寿经》;如果你是修密的,《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略论》、《现观庄严论》,都必须要读!

既然是个人,又生在娑婆世界,你对娑婆世界的事物不能够接受,你怎么能生存下去?即使你能生存下去,也会活得非常累!因为你和它同处在一个世界。你如果在这里不能解脱,阿弥陀佛把你接到极乐世界去,你也会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还是个大烦恼人!

问:请问师父,我们要修完“四禅八定”,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师:修行很难用时间来恒量。古人修行,快的有三天的、慢的有三年的,再长要三生三世的时间。有更利根器者就在当下!修行怎么能用时间来定呢?法是没有一定的,最高的法是不定法,也即“法无定法,定法不是法”。

就像在日常生活中做事、学习,有的人一看就会,有的人怎么学也学不会。听说有的人一个礼拜就能背会《楞严咒》,我做不到,但我相信有这种根性的人。还有的人能够背会《楞严经》,还有的会背《金刚经》,有的会背《地藏经》。

据说美国万佛城宣化上人的出家弟子都要会背《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90年我原本打算想去万佛城,一听说要背会这三部经,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我做不到。

修行人一定要学会把事情拿到心上去慢慢体会,不要一遇到事情就躲,事情过后就放到一边。如果是见人就躲、逢事就避,怎么修行呢?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连自利都达不到,又怎么能利他呢?

说是“开智慧”,如果你的眼根、耳根不能开,不能闭,别说开智慧,你连小聪明都达不到!根器固然重要,可是在座的人,包括我在内,有谁是大根器呢?佛是大根器的,都知道佛是早已成佛了再来的。我们现在只有好好修行,累积资粮,以便提升自己的根器。

眼前的事物,只不过是一种暂时的存在、是现象,有生就有灭。实际上你想留也留不住,想推也推不开。

学佛之人不在你学得很多,而在你会用,一旦学会用,就不会被物所转。哪怕有一点、一次你会用了,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出现。人的力量太渺小了,太微弱了!对于环境你超越不了,说明环境的力量你使用不上。我们每个人“自身”这一点点都做不好,对于外面大的因缘、大的环境,你更没办法把握得住!

你认为自己成长了,很能干了,跟外面一交手,别人看你仅仅是个皮毛,还是个门外汉!不以佛经对照,不依止善知识,很难知道自己的对与错。如果你认为自己开悟了,也还是要用佛经来鉴别自己是否真的开悟了。

每次出去都会遇到这一类型的人:譬如这次在北京,佛教杂志社的一位编辑说看了我的书,觉得我的观点不对,和佛说的不一样,我说,佛说的是佛的思想,我说的是我学佛以后的感悟。

每一尊佛、每一尊菩萨、每一位祖师,他们的思想都不一样。如果都一样,就不会有佛教、有三藏十二部经典了。

每个人的根器不一样,业力不一样,过去的经历不一样,对某一件事物的认识和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譬如说大家读完同一段佛经,每个人的认识和感受不可能一样,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业力和根器不一样!花园里的花,大街上的人是否都是一样的?学佛后的思想不一样,很正常,它只是一种存在,没有什么对与错?

魔王还有魔子、魔孙呢,不要以为魔王干的事情就都是坏事情,魔王也有干好事的时候,他只是行为偏激,表现不一样而已。

一个真修行的人不趋佛、也不避魔,才是正确的。也就是说不被佛转,不被魔迷,把握住自己的身心、自己的思想。

降伏其心之三(2004年6月26日(五月初十日))

大家晚上在静坐的时候,你的身体一定要放松。如果身体不能放松,你坐在这个地方一定是静不下来的。你的身体不放松,生理上的气脉不通达,坐在这里妄想一个接着一个,心里是静不下来的。只有身体放松以后,心灵才能与道相应,也就是说身体空了,才能入道。所以刚开始静坐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使自己放松下来。

尤其是女同志,阴气重,阳气不足,在静坐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会出现身体某个部位跳动、身体抖动的现象,但是一旦阳气充足,这些都会突破的。

男同志身体素质不好的、得过重病的,修炼到一定阶段,也会出现身体抖动,或者感到体内有一股力量在有规律地运转,为什么会这样呢?就因为体内的气没有充足,有足够的空间让气脉走动,而出现这种现象。

从整体观点来看,出现这种情况是好的现象,但你必须松掉(彻底放松下来),否则的话,这一关很难通过去!

我们不仅要做到在静坐的时候能够使自己放松,而且平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也要做到能够使自己放松。如果只是在静坐的这两个小时中能够放松的话,这一点点力量根本没有用!

讲一些太高深的理论,一来我也讲不出来,二来就是讲得出来,大家也做不到。目前能够做得到的,就是时刻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平时见到的、听到的一些事情,尽量让它很快地过去。

“不住往事业自消”,一个人一旦达到“无我”,也就是和道在一起了。无我才能够无住,无住才能够与万事万物融为一体。我们现在达不到“无我”,不能“不住往事”,但你只要是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能够全身心地集中在这件事情上,当这件事情做完以后,去做第二件事情的时候,就把第一件事情彻底地放下,全身心地投入到第二件事上。做第三件事情的时候,又把第二件事情彻底放下……

能这样下去,时间久了以后,连当下做的这件事情,也会做到不住。这是一个下手处,只有当下,也不执著当下。

我发现我们这里有几个出家师,平时还是很放松的。如果你平时很放松的话,你走路的姿势都可以看得出来。你走路的时候肩一定是往下垂的,绝不会是端着肩膀;走起路来给人的感觉很飘逸、轻飘飘的,绝对不会脚步很重!

※ 要把每天的修行功课当成一种生活方式(融入你的生活当中),这样你就不会感觉到修行很累。每天不去做这些,好像没有吃饭一样感觉到少了点什么!如果把它看作是“修行”,你会感觉到很累。

※ 在平时,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要学会自己去找答案,不要遇到一点问题就去找别人解答。这样下去,你的智慧就很难打开!

※ 该讲的也都讲了,以后我看就不要总讲了,讲了大家也做不到,因为佛法是先做,做完了以后再讲。“佛学”是产生在修行之后,而不是产生在修行之前 。

问:师父,念六字大明咒时没有运好气……

师:念六字大明咒不需要运气,它类似于密宗的修“宝瓶气”,一定要吸满、呼尽。如果把肚子呼瘪,吸进去的气就会沉入丹田,如果气未呼尽,就容易浮上来积在胃部。会打嗝、胃胀,年轻人胃气重,会感到胃部顶得很硬、胀痛。一般都会以为得了胃病,而去吃药、治疗。

如果你心力很强,继续炼下去,半年的时间就过去了。这里相当于密宗所讲的“心轮”,道家讲的脉开心解,就是突破了心轮,心轮打开的人,心量非常大,绝不会烦恼、生气;顶轮打开的人,一定会开智慧;海底轮打开的人,绝对不会有生理上的欲望!

胃气重的这个阶段,可以少吃饭,或者短时间地不吃饭。上身要多运动,譬如说多出来干干活,来使它打开,越是静坐越不开!

※ 目前我们庙里买到手的土地有一千多亩,要建这么大面积的道场,我们几个曾经做了一下初步的预算,需要5个亿。“闭关中心”只是东华寺的一个组成部分,建闭关中心,有5千万足够了!

※ 现在整个东华寺正处在起步阶段,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人力、物力、财力),都不具备。一个团体在起步阶段,都要先立规矩,再求发展。在第一步还没有迈出去的时候,就要先讲“法”,再讲“理”,最后再讲“情”。

一个人要想干一番事业,单讲合情合理必死无疑!“合法”犹如一棵树的根,“合理”是干,“合情”只是叶子。

 在座的每一个人,将来都会有机会出去做一番事业,请记住以上这些话!

※ 留在这里的要有一技之长,否则不能留。你是出家人,不会念经,不能劳动,不能留;你是居士,要有一技之长,才能用你。你说是来学法的,我没法可传。根本没打算传法,也无法可传!

你如果不走,东华寺的护法也会赶你走!东华寺的护法神非常灵,我个人的体验,每次(遇到问题时)都会显灵。如果护法神不帮忙,凭我一个凡夫,怎么能恢复得了东华寺呢?

※ 以后摄像,不再刻盘了,只留资料。已经出了十几盘了,足以代表我三十岁这个阶段的佛学思想了。

※ 以我们现在满身的习气毛病,怎么能去极乐世界?怎么进得去呢?如果进得去,极乐世界不也是乱糟糟的?那和娑婆世界有什么区别呢?

※ 喉咙哑,是肾阴不足引起的。在打坐的时候。要舌抵上颚,口水会缓缓而来,可滋肾阴。另外,头稍低一点点,咽喉易得到滋润,易“软”(即相对放松)。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烦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