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福电影网动漫:流波的《皇皇中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21:17:11

 关于《源 源 源》(初名《皇皇中华》)(转载)

         关于《源 源 源》(初名《皇皇中华》)
  
  一书的出版答记者问
  
  
  
  记者:流波先生,您好呀!虽然是第一次见到你,却没有半点陌生的感觉,你说这是为什么呀?
  
  
  
  流波:呵呵,是吗?这只有你自己来说说了。
  
  
  
  记者:是这样的,之所以见到先生如故,是因为这些年来在网上读着先生的文章大长见识,甚至使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质的改变,你想想,这样的景况,还会对你有陌生感吗?
  
  
  
  流波:嗬,承蒙你如此厚爱,感谢你诚挚的赞赏,看来我们是神交了。我是浪得虚名,浪得虚名呀。
  
  
  
  记者:好哦,言归正传。流波先生,你的著作《皇皇中华》的一些章节,在网上早有些披露,调足了大家的胃口,前不久,终于以《源 源 源》的书名正式出版了,真是可喜可贺!现在要问的是,为什么要将书名《皇皇中华》改为《源 源 源》呢?
  
  
  
  流波:是呀,直到现在,我还是倾向于本书的书名为《皇皇中华》的好,是最能表达本书内容和宗旨的;但在出版的过程中,有关编辑建议改并坚持用现在出版的这个书名,在这一点上,我做了“妥协”。
  
  
  
  记者:为什么要“妥协”呢?编辑们又是怎么想的呢?他们觉得《皇皇中华》的书名有什么不好的吗?
  
  
  
  流波:编辑们认为现在的书名比较“中性”一点,为了让书稿顺利出版,我只好做出了“妥协”。
  
  记者:其实,中国今天就是要理直气壮的高昂起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旗帜。不过,编辑们也许有他们的一些考虑,而且现在的这个书名感觉起来也还不错。好吧,这个问题,我就不多难为你了。
  
  
  
  流波:谢谢你的理解。
  
  
  
  记者:流波先生怎么想起来要写这方面的书?
  
  
  
  流波:应该说是偶然之中的必然。说是偶然,是以前确实没有考虑过要写史学方面的书,认为这方面应该由一些专门搞历史研究、文史研究、考古工作者来完成;就是写一点,也只是就某一个问题谈点看法而已,确实没想到会对人类文明文化做这样系统的比较全面的论述,这是说的偶然。说是必然,是出于对史学方面有一些敏感,生活学习中逐步对一些史学课题产生兴趣疑问。更关键的是,在大学期间阅读学习由西方人写的世界史、世界文明史时受到比较大的“刺激”,总体感觉起来,这些以“西方中心论”写出来的人类文明文化史总是对我央央中华文明文化史一副轻描谈写的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心理开始在思忖着:人类历史真是是这样的吗?我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文化史中的地位果真如西方史学界所排列的是四大文明古国的第四甚至还有西方学者把中华文明排除在“十大文明”之外的吗?
  
  
  
  记者:你说对史学方面有一些敏感?我想请你结合这个话题继续上一个问题的必然方面现进行一些陈述。
  
  
  
  流波:呵呵,也谈不上什么陈述,简单说说。这种敏感,如果说起初还只是对传统形成的一些历史认识处于怀疑状态,如四大文明古国的排序问题,苏美尔人创造的两河流域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吗?等等。则随着对中华文明文化和世界文明文化的对比研究,感觉到今天的许多似乎定格的历史观的错误正是近代随着中华文明文化的衰退而以“西方中心论”视角所逐步形成,且当时中华许多久远于西亚、东北非的古老文明还埋藏在地下。国内呢,也是以传统的“黄河中心论”形成一些随着考古的发掘需要重新认识和澄清的历史问题,如随着长江流域上万年水稻农耕文明的相继发现,黄河文明来自长江流域文明的向上播散日趋明朗;同样,古西亚、东北非文明同样来自长江流域古老农耕文明的扩散也呈明显,世界其它地方的文明就更不用说了。
  
  
  
  记者:呵呵,这么说来,《源 源 源》就是说的人类文明之源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源 源 源》又是“颠覆式”的著作了。
  
  
  
  流波:事务的发展大多遵循辩证法则,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从十七、八世纪西方传教士开始宣称中华文明甚至于人种来源于西亚或东北非,中华文明西来说两百多看来甚嚣尘上,不绝于耳。如较早的,1894年伦敦大学教授拉克伯里(Terrien de Lacouperie)编撰的《中国古文明西来论》一书(《Western Origin of the early Chinese Civilization》)。时至21世纪初,这一论调在国内又有抬头之势,有关这方面书籍的出版又将中华文明“西来说”火了一把。那么,他们讲的有没有一点道理呢?我肯定的回答:是有“道理”的,不过,道理二字又要打上“引号”了。说有道理,说的是中华文明与西亚东北非最古老的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文明确实同出一辙,是同样的人种族群所创造;之所以说他们的道理要打上引号,是说他们把文明的源头正好搞颠倒了,西亚、东北非这些古老文明恰恰是由长江流域早期迁徒于这些地方的中华糯民所为。放言之,中华文明的源头也不是传统历史认定的主要是黄河流域,恰恰相反,黄河文明只是长江文明向北推移的结果,世界其它文明都是中华文明在全球扩散的结果。本书的宗旨就是依据史实、事实和考古来“澄清历史、还原中华、改写人类文明史”,从这个角度说来本书是“颠覆式”的意思是名符其实的。
  
  
  
  记者: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呵。不过,我现在还是要问,凭什么就说世界其它文明就是中华文明的扩散,更直接的就是长江文明的扩散呢?
  
  
  
  流波:这其实正是人类对自身文明文化不断修正认识的过程和结果。拿人类起源这个问题来说,较早的时候学者们提出的是“欧洲起源论”,因为搞这些研究的大多是欧洲学者,主观上带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在欧洲发现一点什么蛛丝马迹,就兴高采烈的下了结论,从认识的过程来说,也无可厚非。后来在埃及开罗不远的法尤姆地方发现了距今3500万年的灵长类化石,才有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观点,认识向前修正了。后来,在亚洲发现了爪哇人、北京人,一个时期有了人类起源于亚洲的论点,认识继续向前推进。接着在东北非一系列南猿的发现,又将人类起源于非洲论立于比较有利的地位。从上个世纪以来中华大地上一系列考古的新发现,如灵长类,有在湖南衡东发现的距今5500万年的亚洲德氏猴、有在江苏上黄水母山发现的距今4500万年的“中华曙猿”、有在山西垣曲发现的距今4000万年的“世纪曙猿”,这些灵长类在中华大地上的发现,在时间上远远超出了非洲起源论相应的灵长类方面的考古化石证据。而中华仅滇中高原、长江流域所发现的人类早期化石材料就形成丰富的宝库,基本系列为:距今1500万年的开远古猿、距今800万年的禄丰古猿、间于800万年至400万年间的保山古猿、距今400万年的蝴蝶人、距今270万年的东方人、距今200万年的巫山人再到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及其以后的各个时代的古人类化石连绵不绝。这种连续、有序的人猿进化链的形成在此独一无二,在世界上其他地区包括非洲难望项背,无法迄及,充分显示了人类起源地的独有特征。
  
  
  
  记者:人类非洲起源论后来有两个主要观点,说是在十几万年前,非洲大陆的人类走来替代了其它大陆的古人类或假设其它大陆的古人类都自然消亡了,还有就是非洲人DNA的复杂性支持了这一假设,我知道你肯定反对这些观点,但你是怎样剖析的呢?
  
  
  
  流波:较早提出现代人非洲起源说的是美国的两位科学家华莱士和威尔逊,他们在1987年分别带领两个实验室通过检测细胞线粒体内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发现,现代人祖先可追溯到大约15万年前非洲的一个女人“夏娃”,说“夏娃”的后裔开始由非洲大陆向世界其他各洲迁移。至于其他各洲的原始人类哪里去了呢?有一些科学家就推断其它大陆的原始人类被冰川严寒全部自然消灭了,也有一些科学家推断他们全被夏娃的后裔征服并取代了。并推测说这个“夏娃”的后裔来到中国的时间,大约是在5-6万年前,他们来到中国定居下来,生息繁衍,并取代了原来生活在中国大陆的原始人。我初次看到上面这些堂而皇之的“科学结论”时,我就在想,科学研究就是这样“研究”的吗?一个科学的假设,其实也是建立在科学的事实和逻辑基础上的,否则这样的假设就永远只是假设而已。先讲人科类的进化就不要说了,上面已经说到,中华从5500万年前的灵长类到180万年前的元谋人……这种连续、有序的人猿进化链使世界上其他地区包括非洲难望项背,无法迄及,充分显示了中华大地是地球人科类起源无可争辩的原生地。再说现代人的来源问题,无论你怎么研究,现代人总不会是凭空而来,现代人也是由古人类一代代相传而来。看看中华50万年内所考古人出来的人类进化链:距今50万年的北京人——距今35万年的南京汤山人——(早期智人)距今28万年的金牛山人——距今25万年的和县人——距今24万年的桐梓人——距今20万年的大荔人——距今15万年的长阳人——距今14万年的奉节人——距今13万年的马坝人—距今12万年的丁村人——距今10万年的许家窑人(另有丽江人、周口店附近的新洞人)——距今8万年前的官渡人——(晚期智人)距今7万年的柳江人(另有:河套人)——距今5万年的西畴人(另有:昆明人)——距今4万年的周口店附近的田园洞人——距今3~2万年的左镇人——距今2万年的 资阳人——距今1.8万年的山顶洞人——距今1.4万年前的河梁人——距今1.2万年的兴义人——距今1万年的东胡林人,等等等等,化石证据绵延凿凿。考古事实证明,澳洲、美洲的古人类也正是从亚洲走来、从中华走来,也为近代西方白民没殖民前的美洲、澳洲人种是黄种所验证。关于人种或某个族群或特定人群的DNA复杂的问题,并不是其是否古老的论据,只能说明这个人种或族群或特定的人群有过比较复杂的融合,相反,一些古老的族群因其历史上保持相对独立的发展,少有受到其它人种或人群的婚融,其DNA反显得纯正。
  
  
  
  记者:我也常在报刊上看到这方面的报道,看时有种怪怪的感觉,就是不知道是把其当科学学术来看还是当八卦新闻来看,但心里想总不通,又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反驳。现在听你这么一说,我豁然开朗,看来,对什么事情都要开动脑筋想一想。同时,我想插问一下,人类起源的地理环境的问题,也就是猿类要有从树上下到地来从而有四肢分化为手和脚的地理环境,这样的地理环境在哪里?大概是什么时候?
  
  
  
  流波:是的,这个问题对人类究竟起源于哪里其实是至关重要的。科学论证猿进化成人的过程大概发生在几百万年前,那么地球上在几百万年的时候,什么地方地理环境的变化促使猿不得不从树上下来到地上生活,从而逐步进化成人的呢?能引起这样的地理大变化的地方不在非洲、欧洲、美洲、澳洲,唯一的地方就是昆雅(亚洲)大陆的青藏高原。四五千万年前印度板块冲击昆陆(亚欧)大板块,地带隆起,地质上叫“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南面高不可攀的喜马拉雅山、西面高寒冷峻的帕米尔高原、西北沙漠荒丘的地理格局。由于这种地理巨变,使得古猿生活区域的森林逐步减少,猿从树上下到地来,开始了前后肢 “手”与“脚”的分工;随着地理、气候的进一步恶化,古猿不得不向周边森林地带分散转移,这就是后来以长江黄河流域、云贵高原为主体,放射到东南亚、印巴次大陆进而到非洲、欧洲等地从千万年前到几百万年前古猿集中的缘由。说人类起源于非洲、亚洲甚至还有欧洲,其实都是割裂开了古猿向人类进化的结果是由于年轻的青藏高原的“逐步长高”而改变其周边环境促使古猿逐步向东南长江黄河流域、东南亚、印巴次大陆转移并延伸到东北非甚至欧洲这样一个整体链接反应的过程。
  
  
  
  记者:嗯,听着非常有道理。请接下来说说文明发祥的问题。
  
  
  
  流波:好的,接着说说人类文明发祥的问题。我认为,做为人类文明的最早源头,至少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如所发现的文明遗址时代最早,文明不是孤立突发的断头文明,文明具有连续性扩展性特点等。拿两河流域古文明和古埃及文明来说,这两大文明距今约6000年左右,我在这里还将其文明的上限推移到距今8000千年左右,这个文明时段相对除中华文明之外的其它文明来说是够悠够久的了,但相比起中华长江流域短则距今8000~9000年、长则上万年甚至上万几千年来的农耕文明来是压根儿不足挂齿的。西方历史学者在提出古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农耕文明时,也有学者指出了这些文明的创造具有突发性,创造文明的人也是黄种人,是从遥远的东方来。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在其《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论述:“最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伟大创建者——苏美尔人,似乎既不是印欧人的一支,也不是闪米特人的一支,这一点很可奇怪,他们的语言与汉语相似,这说明他们的原籍可能是东方某地。” “东方某地”显而易见就是中华嘛!
  
  
  
  现在分析中华文明。中华农耕文明的最早年代上达2万年以上,如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农耕文明遗址是中国湖南道县玉蟾岩,出土了目前世界最早的人工栽培稻、陶器、编织物等。而类似玉蟾岩这样的人类文明生存遗址在这些地方还有不少。从其连续性扩散性来说,广东英德牛栏洞、江西万年仙人洞、浙江上山等地上万年稻作遗存的发现更是把长江流域农耕文明推向世界文明源头的有利位置。这一稻作文明向长江下游传播并延伸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南向东南亚并印巴度次大陆,形成后来世界主要的稻做农业区;这一稻作文明向中原向北发展因地制宜形成以旱作为主宜稻则稻的农耕模式,黄河流域较早的文明如距今约8000年的河南贾湖舞阳农耕文明其实也是稻作文明,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的古老文明也正是以旱作为主宜稻则稻的农耕模式。总结的说: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源头,人类其它文明都由中华农耕文明发展扩散而来。中华长江流域农耕民族最早种植糯稻,从而也称自己为糯民。后来又发展了粳稻,“粳”古音又读“缸”,于是粳稻又称“缸稻”,糯民又有了粳民、缸民之称。从“糯民”、“粳民”、“缸民”到“夷”到“百越”、“百濮”再到后来长江流域众多民族,再由这些民族的迁移扩散到中华各地再到全球。早期糯民在约距今七八千年左右就到达西亚、东北非一带,后来两河流域所谓的古苏美尔文明和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及地中海沿岸的其它较古老的文明都是较早迁居而来的中华糯民的杰作,这也是后来西方误认为中华文明、人种是来自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或西亚的缘由。
  
  
  
  记者:这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场文明文化的启蒙和“洗脑”式教育,是关于人类文明文化的斩新的灌输。可以想象,随着您的《源 源 源》(《皇皇中华》)一书的出版发行,无论产生怎样的轰动效应和影响都是可能的!
  
  
  
  流波:我倒没希企它会产生多大的轰动和影响,但宗旨却是非常明确的:“澄清历史、还原中华、改写人类文明史”。谢谢!
     转者注:流波此出版后的全称是:《源——人类文明中华源流考》   《源》是本怎样的书?
  
  昆仑快报 斯泓
  
  《源——人类文明中华源流考》(以下简称《源》)的出版引起广泛关注,下面对本书进行一些介绍。
  
  一、出版前言的介绍与评价等
  
  《源——人类文明中华源流考》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源》是一部系统考证人类文明源于中华文明的学术著作,全书共十六章,34万余字,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从人类的起源、文明的发祥演绎入手,运用考古学、人类学、语言学、气象学、文献学、社会学、古文字学、史学等众多学科和神话、宗教、民俗、天文、历法、地理、数理、海洋等广阔领域的知识予以融会贯通,对中华文明与世界诸多文明的相同相似进行探索、思考、辨析、整理,从而得出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之源的结论。作品视野开阔、汪洋恣肆、浑成一体;作品资料繁富、引征广博、论述全面,堪称目前这一领域集大成之作,不失为一家之言;作品对传统的文明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等进行甄别、扬弃,是一本论点十分鲜明又具有颠覆性的开拓力作。
  
  《源》书对近代以来“西方文明中心论”进行质疑,从根本上“颠覆”“人类起源于非洲”、“人类最早发祥的文明是苏美尔文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哥伦布发现美洲”等传统史观;
  
  《源》书通过考古、史料、中外文明对比等综合研究,得出中国古史记录的神农炎帝前的“大九洲”正是中华先祖开拓全球创造全球文明的时代,进入黄帝时期大九洲开始分裂也暨中华全球一统文明逐步分化形成后来世界文明格局,无论是古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还是古印度文明、美洲文明或是古澳洲文明及众多海洋洲岛文明,都是中华先祖全球开拓的结果;
  
  《源》书通过综合对比研究逻辑推理中华人种是人类的祖种祖族,中华民族在神农炎帝以前都为古糯人,从炎黄大战后才分化为夷人再到后来众多民族,伊甸园实为夷甸园;其它人种也都由中华人种“衍生”而来,5000年前的欧洲还没有白种人,白种(白民)黑种(黑民)都是在炎黄大战后期由中华西北西南“震荡”迁徙西去;
  
  《源》书通过古语言文字的对比研究,得出长江流域古糯语为全球通用语,今黔台语是其遗存语种,这就解释了日语、朝鲜语、印欧语为什么与中国南方方言(古汉语遗存)、今天的少数民族语言特别是南方少数民族语言相通的原因……
  
  广告书评语:
  
  中华民族的历史逻辑
  
  人类文明的正本清源
  
  史学研究的严谨之作
  
  神秘文化的破解密钥
  
  大众朋友的精神食粮
  
  爱国主义的精品收藏
  
  一股非凡之气扑面而来。
  
  导言章节:
  
  破除迷信 追求真理 澄清历史 还原中华
  
  第一章 人类起源在哪里?让中华大地回应
  
  第二章 人类文明发祥在何方?让长江作证
  
  第三章 从世界创世神话的对比来探索人类文明的源头
  
  第四章 中华并世界文化流源史总论
  
  第五章 中华及世界族群渊源谈
  
  第六章 上古中华总览世界地理概要
  
  第七章 长江文明VS黄河文明
  
  第八章 荆楚文明的古老因子和域外联通
  
  第九章 中华海洋文明——傲冠全球至近代
  
  第十章 中华先祖开拓美洲
  
  第十一章 长江流域古老文明的遗存:梅山文化
  
  第十二章 《山海经》——改写人类历史的地理经象奇书
  
  第十三章 《易经》——中华并人类文明文化的早期结晶
  
  第十四章 《圣经》的中华溯源
  
  第十五章 历史铸就的人类最先进的语言文字——汉语汉字
  
  第十六章 回溯历史 展望未来
  
  相信,每一个标题都将吸引你的眼球,每一个章节都将使你怦然心动。
  
  
  (待续)   精彩的章句:
  
   “大量的史料表明,中华先祖从距今2万年左右就开始了全球性开拓,到距今15000-8000年间的中华伏羲、神农后时代中华文明和人种已几乎遍及全球,是中华全球大统的大九洲时代。”(第二章)
  
  “中国民彦‘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这是千万年来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活生生的历史而不是神话,只是2000多年前的大学者们如孔丘、司马迁等将我们祖先的中上古史视为‘乱语怪力’而删整,于是这些历史就只能存在于在他们看来是野史怪力的《山海经》、楚辞等书中和流落民间成为了神话。”(第三章)
  
  “改变印度糯民文明进程的所谓雅利安人就是从四川雅砻江流域走出的古糯民与西北、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上的原始白民混血后又于3500年前后向南进入印度半岛,从而彻底改变了身毒(粳糯)——印度半岛原始居民的历史。雅利安人、纯白民再向西演变成阿拉伯人,再向西成为欧罗巴人。”(第五章)
  
  “把中华文明比做不老的万年松,则长江是根茎,黄河是枝叶。把人类文明比做长河,则中华文明是绵延不绝的主河道,是人类文明的源头活水;四大文明的另三大是由中华文明之河向地球分岔出的支流滋润大地,才有了人类多姿多彩却是同根同源的缤纷绚丽。”(第七章)
  
  精彩的章句将带你步入“从未有过”的历史境界。
  二、下面结合例子加深对《源》的认识
  
  1、《源》一书名称的由来
  
  据作者介绍,《源》一书在出版之前已经以《皇皇中华》的书名在网上发表过一些摘录,一些命题曾引起较大的轰动。那么?为什么在出版时要将书名《皇皇中华》改为《源》呢?流波说他直到现在还是倾向于书名为《皇皇中华》的好,是最能表达本书内容和宗旨的;但在出版的过程中,有关编辑建议并坚持用现在出版的这个书名,认为现在的书名比较“中性”一点,为了让书稿顺利出版,作者只好做出 “妥协”。
  
  2、喜马拉雅“隆起”成就了“上帝”造人的手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好几年前就在网上流行流波《人类起源在中华》一文,因为是对似乎成为了基本历史常识的主体流行观——“人类起源在非洲”进行了直接的剖析、质疑、颠覆,一石激起千层浪。作品“导言”对“人类起源问题”进行阐述:科学论证猿进化成人的过程大概发生在几百万年前,那么地球在几百万年前的时候,什么地方地理环境的变化促使猿不得不从树上下到地上来生活,从而逐步进化成人的呢?能引起这样的地理大变化的地方不在非洲、欧洲、美洲、澳洲,唯一的可能就是地球屋脊青藏高原。四五千万年前印度板块冲击昆陆(亚欧)大板块,地带隆起,地质上叫“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南面高不可攀的喜马拉雅山、西面高寒冷峻的帕米尔高原、西北沙漠荒丘的地理格局。由于这种地理巨变,使得古猿生活区域的主体森林逐步减少,猿从树上到了地下,开始了前后肢 “手”与“脚”的分工。随着地理、气候的进一步恶化,迫使古猿逐步向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和东南亚、印巴次大陆并东北非一带转移,故这一片集中了上千万年前到几百万年前的古猿化石,且非洲的南猿化石比较成系列,而在长江流域的云贵高原一带则形成从上千万年前到几百万年前的古猿到180万年前的元谋人及以后的各种人类化石组成完整的人类进化链,是当之无愧的人类起源之所在。如此说来,“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意义对人类来说才真正是上帝那只造人的“手”——猿进化成人的第一推动力。
  
  (待续)
     3、白种人是中华黄种人“衍生”
  
  关于白种人、黑种人的来源问题,作品进行了十分有意义的探讨。与作者交谈中,我们听到了这方面很有趣味的故事。作者说有一次在学术交流会上碰到几个欧洲人,在饭桌上相遇时,作者要翻译问欧洲朋友一个问题,就说他们知道欧洲人是怎么来的吗?这几个欧洲人互相嘀咕一阵后说是从中亚、准确点说是从高加索一带西迁来的吧。流波说:欧洲人从根本上说就是咱中华黄种“衍生”出来的,大概在5000年左右,昆仑(亚洲大陆)西半角——(今天的欧洲大陆)还没有白民,只有中华黄种人。这几个欧洲朋友可是听得目瞪口呆,提出异议。流波就问欧洲朋友,你们知道奥茨冰人吗?其中一个说听说过。流波就说,奥茨冰人是二十多年前在奥地利奥茨村附近发现的一具距今5300年的男性冰尸,二十年来西方对他的报道总是遮遮掩掩、羞羞答答,报道的文字更是令人费解。一种流行的报道说奥茨冰人穿着中国人的棉袄,拿着罗马人的斧头,而身上的箭伤和背篓里的箭镞却似乎是5000年前的,其DNA与现在附近奥茨村的村民十分相似。看来,这个奥茨冰人是穿时空的人。西方人为什么要这样报道呢?这几个欧洲人自然是答不出来。流波说,因为他是中华黄种人,而且从纹身来看是巫师酋长。流波接着说,在中国农村,喂养一条通常的大母猪,生出七条八条猪仔中偶尔有一条两条是小白猪者的;同样草原上的黄色母马偶尔生出白马驹或黑马驹来的;白民、黑民同样的道理由黄种“衍生”而来。虽然比方打得有点不太雅观,但这几个欧洲朋友却似乎表示了认同。
  
  4、埃及金字塔是《山海经》记载的“众帝之台”
  
  作品认为金字塔是中华先民对天对太阳崇拜意识的物化建筑,是古人对天、太阳崇拜心理的极度作为,是先民祭拜天地祖宗、举行葬礼的最神圣浩大的工程。在中华历史上,“通天”、“灵台”与“封禅台”意识一脉相承,成为金字塔建筑的精神源动力。在许多人的脑海中,金字塔与埃及画上了等号,其实,金字塔就如这个“金”字本身,也是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世界其他地方的金字塔,其实也都是中华先民的杰作。如红山文化牛河梁女神庙就是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早期金字塔)群址,还有一座面积约4万平方米类似城堡或方形广场的石砌围墙古国遗址,其布局和性质与北京的天坛、太庙和十三陵相似,积石冢金字塔式巨型建筑媲美千余年后的古埃及金字塔。
  
  作品又把《山海经》中的有关记载与埃及金字塔进行了有机的联系推理,具有开拓意义。《山海经·海外北经》:“共工之臣曰相柳,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海内北经》:“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作品认为这些记载就是从黄帝到尧舜时代对海外伏羲神糯炎帝势力进行讨伐的历史。先派大禹之父鲧前去,结果被共工在上相(上埃及)掘开尼罗河水,这才是“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的真相,结果鲧大败被召回殛于羽山。禹继父任前往征伐,大胜后大建祭台以祀。非洲、埃及的大大小小的众多金字塔就是“众帝之台”,是黄帝势力与神糯炎帝势力海外博弈的历史见证。
  
  更有意思的是《山海经·海外北经》还记录:台(共工之台)在其(指众帝之台)东,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这正是狮身人面像,原来不是狮身而是蛇身,且有老虎斑纹,面向南方。考古发现狮身人面像发呈红色,由金字塔一角到人面像间有渠道相通,正是蛇身,只是后来坍塌下去了。而共工图腾也正是“人面、蛇身、朱发”。
  
  (续)

作者:zxdjj 回复日期:2009-04-17 23:03:37 
回复 
  5、犹太人就是中华有邰氏的后裔
  
  作品对形成《圣经·旧约》的历史背景进行了“崭新”的研究。周人的先祖叫弃,尧时被任命为后稷,教民播种,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故后世也尊其为农神。《史记·周本纪》有云:“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嫄。姜嫄为帝喾元妃。”夏代有邰氏居今河南偃师一带,这一带曾是帝喾时的都城,称为西亳;尧时,又封弃于邰(庲),就是现在的陕西武功一带。西亳、庲是犹太人家族在中华本土时的两处非常重要的居迁地,再迁往中东时,为了记住自己家族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故自称“西亳邰(庲)”——“希伯来”人。有邰氏为什么西迁,《史记·周本纪》讲出了原因:“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史记·刘敬传》曰:“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积德累善,十有余世,公刘避桀居豳。”那么“豳”是什么地方?《国语·周语》韦昭注:“不窋失官,去夏而迁于豳,豳接西戎,北接狄也。”既“接西戎”又“北接狄”的地方你说不是中东西亚地中海一带又是哪里?《国语·周语》还说,不窋到达戎狄居住的这个地方后,“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敦笃,奉以忠信,奕世戴德,不忝前人”。这与《圣经·创世纪》中记犹太人与上帝预约修典完全不谋而合。《圣经·旧约》正是“篡修其绪,修其训典”的结晶。
  
  6、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源于《易经》
  
  书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从源头上与中华易经、中华古史有一定的渊源,认为辩证法的核心就是“易”。作品论述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辩证唯物主义,是马恩等导师借鉴发展西方古典哲学的结果。而以黑格尔为主的近代西方哲学家学习继承的多为古希腊哲学思想,而古希腊哲学思维又来源于中华易经、老子学说,其中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说白了就是‘易’,‘易’本身正是变化、发展的辩证法。”
  
  “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对孔子、孟子讲得简略,而对《易经》尤其是对道家的老子却很重视,并专门讨论了《老子》中的“道”和“无”......黑格尔接受了法国雷缪萨对于‘道’的解释,又引用《易传·说卦》中的一段话来加以诠释‘道’(理性)的成立是由于两个原则的结合,像《易经》所指出的那样。天之道或天的理性是宇宙的两个创造性的原则所构成......黑格尔得出‘道’就是‘原始的理性,产生宇宙,主宰宇宙,就像精神支配身体那样。’......总之,西方古代哲学的‘有’、‘无’概念和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和纯粹的‘有’就是‘无’”的思想,都可溯源于老子,而老子思想,则是中华更古老思维‘易’之充分体现。‘易’的核心,就是运用一分为二、对立与统一的宇宙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法论,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和对立统一法则,并运用这一世界观、宇宙观指导和预测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的发展。”
  
  “孔子所向往的‘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社会,也就是《孟子·梁惠王上》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礼记·礼运篇》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和谐社会,西方后来称之为‘孔丘主义’,在此基础上再发展成后来科学社会主义的最高目标——共产主义:Communism”
  
  ......
  
  总之,书中充满新颖、独到和符合历史逻辑的观点,让我们耳目一新。
  
   这些惊人的观点无异于在平静的水面投下巨石,掀起狂澜巨浪,必然在学术界和广大读者中引起广泛评议。
  
   
  返回昆仑
     一位香港人看此书后激动的说:这本书应当每个华人人人一本!   我真在细读,读得我浑身充满力量!   打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