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吃炸鸡:第七十二章 “无为”所以才没有抑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4:57:36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译文】人民不畏惧法则,那么大的法则就要出现。不要亲近他们所占据的,不要抑制他们所生产的。因为唯有不抑制,所以才没有抑制。所以圣人自己有智慧却不显露出来,自己爱护自己却不重视自己。所以去掉“法则”、“抑制”而取后者。

【说明】本章亦是紧接上一章,圣人不担忧,是以其担忧着担忧,他担忧着人民的担忧,而从不担忧自己。他担忧着人民的什么呢?自从人类开始群体生活以来,人类社会就有了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社会行为规范,即法律、法度、法则之类的“礼”。然而自夏启立国后,私有制迅猛发展,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统治者所制定的法律、法度、法则就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酷。使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压抑,人民在严刑峻罚下越来越难以生存,所以才有商汤之推翻夏桀,才有周武王推翻商纣。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不再迷信于天,迷信于神,逐渐对自己有了更多更强的信心,因而人民也就逐渐不畏惧法则了。然而,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便要制定更多的法则来压迫、抑制人民,使人民更多更好地为他们服务。人们占据了一点土地,而统治者却要收归国有;人们想生产一点自己需要的,而统治者却要抑制。

因此老子希望统治者不要去亲近人们所占据的,不要去抑制人们所生产的。实际上老子就是希望统治者让人民去自力更生、自耕自食、自由发展,不要过多地去管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和行为。因为唯有不抑制,“无为”,无所作为,老百姓才能有所作为,“无为”所以才没有抑制。而没有抑制,人民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而唯有自由自在的生活,才能算是幸福的生活。

自夏启、成汤建国以来,统治者大多是有所作为的,他们总认为自己比人民聪明,比人民有智慧;他们总想利用严刑峻罚使人民服服贴贴,安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而他们自己却是“酒池肉林”地奢侈腐化、淫乱堕落。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导致了一次又一次的人民的反抗。所以圣人自己有智慧却不显露出来,爱护自己却不重视自己。圣人的这种作为,就是“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因为唯有这样,整个国家、整个天下才能平平安安。而唯有平平安安,社会才能发展、才能进步,生产才能繁荣,人民才能幸福。

所以去掉“法则”、“抑制”而取后者,就是少来点严刑峻罚,少压迫和剥削人民,人民平安地繁衍生息,国家才能更强大。

《周易》里面有个《井》卦,“井”就是法,周文王从法度的软弱开始讨论,逐步深入,层层剖析,勇于承认小邦周的法律确实存在缺陷,需要治理。但其中心思想乃是法律对全民的透明,因为只有人人知法,懂法,守法,并且上下相互诚信,法律才能起到管理社会的真正作用。并通过展示水井“养人”的种种美德,譬喻君子应当修养自身,惠物无穷。一方面赞扬水井定居不移、不盈不竭、反复施用的特性,描绘出守恒不渝、大公无私的“君子”形象;另一方面强调法度的透明性与不可背弃;承认了法规自有的弊病以及法度的治理和修建。老子正是继承了周文王的这个思想,才提出了不抑制人民的“无为”。只有统治者无所作为,人民才能有所作为。

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如果领导人有为,就会制定越来越多的法则让人服从,按照他的思路去有为。而这些法则也就会使人们越来越感到压抑,一切按领导人的法则办,从而也就丧失了自己的发展、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