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产业联盟:要拆的大棚变成了聚宝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1:27:12
要拆的大棚变成了聚宝盆         近年来,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政府投资近1000万元帮助农民建了10000多栋高标准大棚。按说不缺水电,交通也很方便,又有了大棚,农民该富裕了。可是,当地的一位乡长去年却告诉中国农科院蔬菜所研究员蒋卫杰说,我们这里的大棚不挣钱,不少农民都想拆棚种稻。

  这话搞得蒋卫杰一头雾水———他走遍全国,从来没听说过大棚不挣钱。去年9月,他从北京来到兴庆区,作为中组部和共青团中央选派的第八批赴宁“博士服务团”成员,挂职担任兴庆区副区长。为此,他来到兴庆区通贵乡通西村调查。

  “可不是!”通西村农民王学宝说,大棚建了后,头年的西红柿还好,可是一年不如一年,辛辛苦苦,1棚1年也就能落下3000元。

  “本来我们都打算推棚了。肥没少,药没少,就是长不好;不少菜栽上不久就死苗。去年我的两棚西红柿亏本700多块!”通西村农民屈玉东也向蒋卫杰诉苦。

  “我的地原来种西葫芦,可越种越不好———根蔫,光死苗!人工不算,光种子啥的,一年就赔上500多块。推了棚照老法子种水稻,不管咋着,1亩地1年也能赚300元啊。”村民刘文海也苦着脸。

  原来,通西村的地和宁夏很多地一样,“盐碱大”,地下水位高,影响作物扎根。为此,蒋卫杰要在这里引进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新技术以及秸秆微生物综合利用技术体系,给蔬菜换土,再配套滴灌等先进技术,把大棚变成聚宝盆;示范点选择了在区里土壤最差的通西村。

  兴庆区农牧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高级农艺师田梅告诉记者,蒋卫杰今年在兴庆区的示范点上,用本地生产的生物有机肥基质或农作物秸秆废料和炉渣等,按一定比例发酵后,配制成有机固体无土栽培基质,进行樱桃番茄、甜瓜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果菜生产。现在,棚室CO2的浓度增加了,提高了光合效率,从而可大幅度提高蔬菜产量;秸秆在特别配置的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分解,产生了热量,使地温提高4℃~6℃,棚温提高2℃~4℃,加快了作物特别是其根系的生长发育,早春作物因此可提前10~15天播种、定植;还产生了微生物孢子,能增强作物的抗病性,并抑制杂草生长。

  前不久记者来到通西村时,村民的话透着喜兴———“今年自打用蒋副区长引进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新技术,省工省时,第一茬就收入8000元以上;这收入还不停嘛,后面至少还有三两茬。以后万一咱的十几亩地被上面‘规划’了,家有这俩棚,也够吃了。”王学宝一脸笑呵呵。“定植3个月了,没打过药!过去可不,三天两头打,啥病都有;一冬要打四五百元的药啊。”王学宝的媳妇小陡捧着新摘的一堆香瓜补充说。

  屈玉东的黄瓜也很有说服力———一个棚里,用蒋教授技术的半边棚,刚2个月,亩产就比以前高出2000公斤;而没用新技术的秧子蔫头耷脑,果实稀稀拉拉。他很得意:“瞧咱新法种的黄瓜多漂亮!”

  刘文海更是笑逐颜开,连连赞叹“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庄稼!”他棚里的香瓜用新技术后长势健壮,挂果多,瓜型正,色泽好,产量明显高于常规栽培。周边菜农闻讯纷纷来看,都说,外头的工不好干,咱以后也要弄这个,一准能发财。

  蒋卫杰对记者说,我国每年生产的农作物秸秆所含的氦、磷、钾相当于我国目前所施化肥量的25%以上;如果每100平方米耕地还田秸秆4500~7500公斤,可增产粮食375公斤。兴庆区每年可产农作物秸秆5万吨左右,但目前秸秆的开发利用率很低;如果将其50%用微生物综合利用技术方式实现还田,相当于投入1千多吨化肥;用于大棚,第1年就可减少化肥用量50%以上,3年以上甚至可减少化肥用量70%~100%;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施用化肥导致的土壤生态恶化、农产品污染等问题,是推动秸秆和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促进多种生产要素转化、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作者:钟燕平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