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卡斯尔喷气机排名:认识佛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1:42:28

佛教的学说不同于世间的学说,它是开悟的结果,揭示的是生死之谜、宇宙之谜,最终目的是了生死。

    在所有宗教中,以教义体系最为丰富深厚著称的佛教,与多数主要依感情需要仰赖神灵救赎的宗教不同,是以智能究明自身,以求解脱生死等痛苦为主旨。佛教高张“了生死”之标帜,以如实认识自己为课题,对宇宙之谜,尤其是人自身身心、生死之谜,有至为明晰的解答。佛教以“缘起”的朴素辩证法观察生命现象,认为众生的存在是非断非常、即生即死而又因果、身心相续不断的无穷无尽的流转过程,人必有前生后世,死后必受生前行为的规定,轮回于天、人、鬼、畜、狱“五道”中,备受诸苦。在佛教看来,轮回过程中的生老病死等,乃至生命无常的本性,确实是苦,是生命的根本缺憾,如实认识生命秘奥,掌握超出生死轮回之道,自觉进行生命的变革进化,变生死流转、诸苦交攻的不圆满生命形态为“常乐我净”、永恒幸福、绝对自由的圆满生命,是人应有的奋斗目标和生命进化的终极归宿。佛经中,对人的身心结构、生死及生前死后的情状,天宫地狱、鬼神魔梵、诸佛菩萨罗汉,十方无量世界、无量国土,种种众生,描述至为详悉,展现了一幅极其广大壮阔、多层次、多结构的宇宙全景。佛教对生命现象、宇宙全景论述之广度、深度、明晰度,确非世间同类学说可与伦比。
  值得注意的是,佛教揭示生死之谜、宇宙之谜,除了用哲学思辨的方法进行论证外,主要依据的,是通过禅定修炼所开发出的超理性的天眼通、宿命通等神通智能的直观。佛教声称:佛祖释迦牟尼经过历劫精勤修道、勤苦探索,证得了圆满觉知宇宙实相的无所不知的大智能,揭破了种种宇宙之谜,发现并亲自证实了超出生死轮回之道,实现了生命的圆满变革,人只要肯依佛陀实践证明的道路修行,最终都能证同诸佛,无所不知,不生不死。

    生死问题,的确是做人应予考虑的大事,以解决此问题为中心的佛家学说,自是一个文明人,尤其是生活在东方佛教文化圈内的人所应知晓的常识,于此无知,是为遗憾。

 

1、佛教的宇宙观

 

    关于宇宙的问题,佛曾于不同时地作过说明,由于内容深广,后世佛弟子从各种不同角度探讨,使得佛教的宇宙论内容广阔,学派林立。佛教对宇宙的说明是多方面的,从宇宙的系统形状来说,有世间(世界)论;从成立要素来分析,有万法论;从宇宙的转动研究,有因果论;从现象来谈,有缘起论;从实相说,有本体论。

佛教所谓世界,就是普通所称的宇宙。准南子云:“上下四方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佛经上说:“过去现在未来名世,东南西北上下四维名界。”这二者同是无量空间和无限时间的合称。佛教宇宙观,从无量空间上说有两个世界:

    (1)情世界——情者即一切有情识的众生,这世界是就有情众生的区别方面而说的。内分三界九地五趣(即五道):三界包括欲界、色界、无色界。所谓欲界,是此界众生有睡眠,饮食,男女之欲,故名欲界;色界则无此三欲,惟有殊胜的形色;无色界不独无三欲,且无任何形色,只有精神的存在。欲界乃五趣杂居地,包含地狱、饿鬼、畜生、人、天。色界包括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无色界则有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非想处地。三界九地五趣众生所居,其特色与居处虽有优劣,却免不了生死的轮回,故属迷界;《法华经·譬喻品》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佛教圣者的境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则超出三界之外。五趣众生因善恶业缘而在三界中轮回不已,如果能趋向圣道,则可往生佛国净土,不受生死之苦,乃至成佛做祖,与宇宙实相相融不二。

 

三界

五道

身长

寿长

非想非非想处

 

8万大劫

无所有处

 

6万大劫

识处

 

4万大劫

空处

 

2万大劫

 

 

 

 

 

 

 

 

 

 

 

 

 

 

 

 

 

 

 

色究竟天

1.6万由旬

1.6万大劫

善现天

8千由旬

8千大劫

善见天

4千由旬

4千大劫

无热天

2千由旬

2千大劫

无烦天

1千由旬

1千大劫

广果天、无想天

500由旬

500大劫

福生天

250由旬

250大劫

无云天

125由旬

125大劫

遍净天

64由旬

64大劫

无量净天

32由旬

32大劫

少净天

16由旬

16大劫

光音天

8由旬

8大劫

无量光天

4由旬

4大劫

少光天

2由旬

2大劫(1大劫约128亿年)

大梵天

1.5由旬

1.5中劫

梵辅天

1由旬(40里)

1中劫(约32亿年)

梵众天

0.5由旬

0.5中劫

 

 

 

 

 

 

 

 

他化自在天

3里

16千天年(934400万年)

化乐天

2.5里

8千天年(233600万年)

兜率天

2里

4千天年(58400万年)

夜摩天

1.5里

2千天年(14600万年)

忉利天(三十三天)

1里

1千天年(3650万年)

四天王天

0.5里

500天年(912.5万年)

北俱卢洲人

 

1000岁

东胜身洲人

 

300岁

西牛贺洲人

 

300岁

南赡部洲(地球)人

 

100岁(佛在世的平均年龄)

饿鬼

 

500鬼年(15000年)

畜生

 

差别不等

地狱

 

1中劫(约32亿年)不等

 

    (2)器世界——器者器物之谓,这世界是就有情众生所依住,即以生活的物质世界方面来说的。佛教主张宇宙是由无数个小“世界”所构成,《起世经》中记载:首先由众生业缘的风刮起,在虚空中形成盘状的大气层,称为“风轮”。接着在大气层上空中心,由风所集,逐渐成云,凝聚成雨,下降形成水层;此水由于业力的缘故,不往外溢,周围并有风轮为墙,维持住水层,此称“水轮”。由于众生的业风,水轮之内逐渐形成硬石,称为“金轮”;金轮的表面是山、海洋、大洲等,即所谓的大地。“须弥山”(意为“无量高”)是大地的中心,周围有九山、八海环绕,其四方有四大部洲,南曰南赡部洲(即是地球),北曰北俱卢洲,西曰西牛贺洲,东曰东胜身洲。须弥山山根之下有铁围山,即阴间地狱。须弥山上有二十八天。南瞻部洲形状如庵摩罗果,略为扁圆,其上的陆地都是北广南狭,故南洲人的脸形也与之相仿,是瓜子脸,下巴尖。东、西两洲人的寿命约为我们地球人寿命的二倍半;北洲人是我们地球人寿命的十倍,并都随着我们寿命的增减而相应变动。东、西两洲陆地形状是半月形,北洲陆地形状是园形。将四大部洲圈起来,其中的范围叫做“四天下”,又名“小世界”。此一小世界(从五趣、六欲天到初禅天)被称为“须弥世界”,相当于一个太阳系。一千个世界集合为一个“小千世界”(即二禅天);一千个小千世界集合为一个“中千世界”(即三禅天);一千个中千世界集合为一个“大千世界”(即四禅天)。因此合小千、中千、大千,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这就是一佛的化境,约当为一个银河系。即每一大千世界,称为一佛土,有佛住世,教化众生。有的大千世界有千亿四天下,有的有万亿四天下,大小不一。《华严经》上说,有正世界,有侧世界,有覆世界,有仰世界,差别万端;人民的身体、相貌也千差万别,有的头大身小,有的多手多足,并有不同的寿命、名字、礼仪、住处……每一世界悬浮于空中,下有风轮(无形的强大引力)执持。在宇宙中存在着数不尽的三千大千世界,佛经称为“十方恒沙世界”、“十方微尘世界”,可见宇宙的浩瀚广大。

    佛教宇宙观,从无限时间上说有世界的成住坏空说。每一个世界从成立到毁灭,其过程可分为成、住、坏、空四个时期,称为“四中劫”,四中劫之中各有二十小劫,总合为八十小劫,称为一大劫。

    成劫:为器世间(山河、大地、草木等)与众生世间(一切有情众生)成立的时期。即由有情的业增上力,于空间生起微细的风,次第生成风轮、水轮、金轮,慢慢又形成山河、大地、生物。从究竟上说,每一大千世界的成立,皆有两个原因:一者,诸佛愿力,二者,众生业力。谓诸佛欲取何土调伏众生,即方便成立何种世界;众生因受何种业报,即生何种国土。如我们居住的娑婆世界的成立,是贤劫千佛的愿力,也是我等众生的共业所感。当世界初成时,大千世界主——摩酰首罗王观见世界海中生千朵宝莲,即知此劫中,当有千佛次第兴世。(见《华严经》)

    住劫:为器世间与众生世间安稳、持续的时期。此一时期,每一小劫含括增劫和减劫:人寿由八万四千岁,每经百年减少一岁,渐次递减至人寿十岁,称为“减劫”;人寿由十岁,每百年增加一岁,渐次递增至人寿八万四千岁,称为“增劫”,合一增劫减劫约当一千六百万年,二十小劫合计为三亿二千万年。每逢减劫时,便有刀兵、疾疫、饥馑等三种灾害产生。

    坏劫:此一时期的世界经由火、水、风三灾而毁坏。首先是有情生命的灭绝,称为趣坏、有情坏;其后,世界出现七个日轮,起大火灾,把初禅天以下的器世间烧坏;次起水灾,水淹至二禅天;最后是风灾,坏灭三禅天,称为界坏、外器坏。唯四禅天不为三大灾所坏,就是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处天,经过八万大劫,仍归坏灭。

    空劫:世界已坏灭,于欲、色二界之中,唯色界的第四禅天尚存,其它则全入于长期的空虚中。

    待世界又成,又是一个成住坏空的大劫。宇宙就在成住坏空的过程中,反复生灭,每一周期大约要十二亿八千万年,如此循环连续,所以在时间上依然是无始无终。

    这无边无际的空间,无始无终的时间,无量无数的众生,悉依因果法则而生而有,而变而灭,就是佛经上所称的世界。

 

2、众生的起源

 

    三灾到来时,世界毁坏,其中生活的众生乃至诸天自然是在劫难逃。然而,按佛经之说,那时也是沦堕众生上升解放之日。于火灾到来之前,人们大概是受“天谴“的启示警省,都是不再作恶,而齐修十善,三恶道众生报尽后也都生于人间修十善行,劫灾来临时,人中有自然修禅定证初禅者,乃力宣初禅的寂静安乐,教人修禅,人类皆依其法修行,死后都上生于初禅天。当大火快烧到初禅天时,初禅天中修得二禅者力宣二禅安稳快乐,诸天皆依其教修证二禅,上升于二禅光音天而躲过火灾焚毙之苦。光音天,为佛经所说众生的老家。

    当火灾坏尽初禅天,众生皆回光音天老家后,尔时无日月星辰,唯有大冥,宇宙中是一片死寂的黑暗,然后渐渐从黑暗虚空中兴起大云,降注大雨,依次生成风、金、水、地“四轮”,水轮中藏有一切物类的种子;然后再慢慢形成天宫、日月星辰、山河大地。其时光音天有人寿终,堕于初禅天,即为大梵天王。后来又有人从光音天相继堕落,初堕者见之,便以为是自己所创造、变化,后堕者见先堕者,亦以为自已是他所创造,认为天父。此天父又见日月星辰、山河大地及各类众生,都在他以后渐次出现,便以为这些也都是他的作品,这便是上帝创世说的出处。

    佛经说,地上众生,皆从光音天堕落,“众共生世,故名众生”。初时身有光明,飞行自在,衣食自然,后来贪染渐生,食地上物,身体沉重,失去光明与神通。劫初的人类,男女未分,都是化生,后来发生淫情,生出男女二根,才变为胎生。然后渐渐有了私有观念,贫富分化,贵贱有别,分疆立界,你争我夺,刀杖斗讼,演出这人间善恶交争、兴衰成败、悲欢离合的一幕幕活剧。佛法的这种人类起源说,属以天为本位的球外智慧生命移植论;其劫初水轮中藏有一切物类种子及畜类本生存于大海中的生命起源说,则与近代生命科学的生命起源学说有所相近。

    佛教所说六道众生中,除人和畜生中有的大部分之外,其余天、鬼、阿修罗、地狱及畜类中的龙、金翅鸟等,究竟实有,抑或是庄生寓言、神话想象,或古印度神话的承袭?若说实有,有何理由?如说天神住在天上,那么如今人造飞船遨游太空、登上月球,为何不见天宫天仙及佛教所说月天子?如说地狱在地底下,那么如今地下钻探、科学探测,为什么只发现地下有水石岩浆等,不见有地狱存在?关于此类疑问,佛经中早有解答:此类众生身,为由微细四大集成的“细身”与人身边常住的鬼神相类,非人类肉眼所能见。故即至天宫地狱,若仍以肉眼观之,则视而不见。

 

3、众生的分类

 

    佛法是佛神通智慧的产物,佛眼中的世界与一般人眼中的世界大不相同(人的肉眼有局限性,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外不见内,见昼不见夜,见上不见下,看不到的东西很多),他所看到的众生种类远比我们看到的多得多,不仅包括我们肉眼可见的人和动物,而且还包括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所有生灵。佛法对一切众生从不同角度分成各种类别,常见的类别有三界、四生、五道、六道、九法界等,并对他们的生存状态、形相、生活方式、寿量、业因等,作了很详细的介绍。佛看到了五道轮回、因果报应等事实真相,教导了我们很多修行的方法,按照佛法修行,我们不仅能得到健康长寿、聪明智慧、财富尊贵等等,而且更主要的是可以解脱各种各样的烦恼和生死问题。

    五道(又称五趣)是从众生死后去处的角度,分为五类:天、人、饿鬼、畜生、地狱。这五道众生又按性欲的有无及身体的物质形态分为欲、色、无色三界,欲界众生有食、淫、睡三种根本欲望,有男女雌雄之别,有有形有碍的身体,包括人、鬼、畜、狱和天道中的六欲天;色界众生已无食、淫、睡三欲,无男女雌雄之别,但还有有形的身体,包括天道中的四禅十八天;无色界众生不但无食、淫、睡三欲,而且也无形体,包括天道中的四空天。五道众生又按出生的方式分为胎、卵、湿、化四生,胎生,从母胎而出生,如人、象、牛、羊等;卵生,从卵壳出生,如鸡、鸭、雀、鸽等;湿生,又作因缘生、寒热和合生,即从粪聚、注道、秽厕、腐肉、丛草等润湿地之湿气所产生者,如虫、蚁、鱼、虾等;化生是无所依托,只凭业力而忽然而生的生命,如初人(劫初的人类)、中有(刚死时的生魂)等。以上四生,以化生的众生为最多。五道中,人、畜二道各具四生,鬼道通胎、化二生,狱、天二道,唯为化生。六道是在五道中加上阿修罗,阿修罗是天、人、鬼、畜四道众生中的一类,故一切有部不立此道。九法界是在六道上加声闻、缘觉、菩萨,其中前六法界(即六道)为未出三界生死轮回的凡夫,称“六凡法界”,声闻、缘觉、菩萨,虽已出三界生死,但尚未超出三界外的“变易生死”(寿数没有定限,只是身心有微细的生灭,或有如神通变化一样的转变,故亦名生死,或称“不思议变异死”),故划归众生阵营。声闻、缘觉、菩萨、佛为已出三界生死的圣人,称“四圣法界”。

 

4、五道皆苦

 

    人一出生就带来的苦有八种:生、老、病、死、恩爱别离、怨憎相会、所求不得、五蕴炽盛;这个世界又不断的发生各种灾害,如水火、飓风、地震、战争、瘟疫、饥荒、车祸等,使人类蒙受各种苦难;更有一种永久不断的苦,那就是五道轮回苦。俗话说“一息不来,三途有分”,受了一生的辛苦,实指望一死完了,谁知又有“三途”在后面等着,三途就是畜生道的血途、饿鬼道的刀途、地狱道的火途。

    凡空中的飞禽,地下的走兽,水里有鳞甲的,以及飞腾蠕动的大小昆虫等类,都叫作畜生。它们为人宰食,或是为人服苦役,后来还是杀了吃。就是人捉不到的,也是以强欺弱,互相吞啖;终免不了流血,所以又叫作血途。

    再说到鬼,虽有多财(包括得弃鬼、得失鬼、势力鬼)、少财(包括针毛鬼、臭毛鬼、大瘿鬼)、无财(包括焰口鬼、针咽鬼、臭口鬼)等类,总是挨饿的多。如多财类的得弃鬼,遇有祭祀时抛弃的东西才能得食。少财类的大瘿鬼,脖子下面垂着一个瘿瘤,内里装着脓,饿极了时,只得挤出脓来充饥。无财类的针咽鬼,肚子大的好像瓮,咽喉细的好像针孔,慢说一滴水见不到,就是遇到也下不去;就是咽得了一滴水,又怎能解大瓮肚般的饥渴?更有焰口鬼,火从口出,食物化为灰烬,那就更苦了。并且还常受到刀杖的逼迫,所以又叫刀途。

    至于地狱种类,更加繁杂了,千百不止,只可拣容易懂的简单的举例。如碓磨、油锅、锯解等器具,剥皮、耕舌、掏眼等刑具,灰河、寒冰、粪尿等处所。因为有火的居多,如火狗、火象、火狼、火屋、火柱、火山、火床、火箭、流火等,所以又叫火途。这地狱受苦的时间,往往百千万劫(此世界坏时还有移置他方世界地狱的)。受苦的众生,不分羌胡夷狄,天龙神鬼,都脱不了。造作重大恶业堕于地狱的众生,罪毕从地狱出后,还要受增上果、等流果等余报,按其所作业堕为十类饿鬼,鬼寿亦极长,鬼寿尽后,生于畜类中,畜类命终,然后才有可能再生于人中,还要受余报,或偿命还债,或贫穷厄难,并且由等流果,形成继续作恶的习气,导致再次堕入地狱,恶性循环,无有出期。

    听说还有天堂,假若多作善事,到那里去好了。这话倒也不假,可惜是暂时的小安,并不究竟。天界包括欲界天、色界天和无色界天。欲界天有五衰,寿将尽时,自然头上花萎、腋下汗出、衣裳垢染、身体臭秽、不乐本座,是名五衰。五衰现时,知必当死,愁忧恐怖,苦等地狱。又色界天有三灾,初为火灾,劫火兴时,初禅以下,尽化灰烬;二为水灾,劫水起时,二禅以下,皆遭淹没;三为风灾,大风所吹,三禅以下,乃至微尘,皆无余在。呜呼!所住器界尚不能存,何况寄居众生,安能永在?甚至四禅天人,虽具深禅定,一旦命终,即不乐入禅,风触吹身,唯除眼识,余皆有苦。又、无色界四天,虽无下面二界粗苦,仍有如疮(空无边处天)、如痈(识无边处天)、如病(无所有处天)、如箭入体(非非想处天)等微细苦;且寿命尽时,定力遂失,知当死堕,譬如高山忽坠深涧,生大恐怖。

    要知这五道就是生死苦海,在这道死,向那道生,旋转不停。一时升天,好比在海里淹着忽然伸出头来;报尽以后,被余业牵着,还是再入三途,好比在海里又没下头去。不见上面说的地狱里边的众生,也有天龙鬼神吗?但是伸出头来的时间短,没下头去的时间长;有这样的情形,所以才叫作轮回苦。轮回不是外力强加的,纯属自作自受,为各自造作的业力所推动:造作上品十恶堕地狱;造作中品十恶堕畜生;造作下品十恶堕饿鬼;谨守五戒能得人身;修行十善(十恶的反面)可升天界,按其修证十善品位的高下,命终后可生于欲界诸天。若生色、无色界,尚须修习禅定,按其所成就禅定的深浅,命终后生于相应的天界。

 

5、佛教的修行方法

 

    (1)人乘法是受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能得现世福报,不失人身。

    (2)天乘法是行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能得胜妙天福,死后生天道。

    这两种法都不究竟,不能出生死轮回,因此称为世间法。

    (3)声闻乘是修四谛,能断见思惑(见惑包括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邪见共有八十八使,思惑包括贪、瞋、痴、慢、疑共有八十一品),证阿罗汉。阿罗汉具有如实了知苦、空、无常、无我而不动摇的“无生忍”,能行不令众生于自身起贪瞋等烦恼的“无诤行”,具六通、三明等神通智慧。六通:一宿命通,知自他宿世前生,最远可追溯到八万四千大劫以前;二天眼通,见六道众生及其生死去向,超越时空而前知、遥视;三天耳通,能闻常人不闻的障外之声(遥听)及所有六道众生之声;四他心通,知晓他人的心意;五神变通,能速疾来往、飞行、穿山透壁,变化无方;六漏尽通,断尽一切烦恼,能自主其心。佛家说六通中前五通外道也可以证得,唯漏尽通只有阿罗汉等出生死的圣人才能证得。六通中,宿命、天眼、漏尽三通的直观能力与智慧结合,称“三明”:知宿世多生的经历及业报因果,称宿命明;见自他生死去向及因果,称“天眼明”;知自他烦恼是否断尽及其因果,称“漏尽明”。阿罗汉虽然断尽烦恼的现行,但尚未断尽烦恼的习气,因而会因各人宿习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个性,有时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有烦恼。与烦恼不同的是,习气虽然使罗汉们貌似有烦恼,但并不致于造能引起三界生死的有漏业。

    (4)缘觉乘是修十二缘起,能断见思习,证辟支佛。

    这两种法是小乘,自了生死,不主动度化众生,其指导思想是业感缘起论。

    (5)菩萨乘是修六度万行(万行就是四弘誓愿),是大乘,能普度众生,自行化他,最后证成佛果,其指导思想是阿赖耶缘起论、真如缘起论、法界缘起论。佛具有五眼、六通、三明等智慧神通。五眼,为五种直观能力,肉眼、天眼、慧眼(见诸法空性)、法眼(见人法二无我及众生种种根性)、佛眼,五眼中唯佛眼是佛所独具,为全知一切的智慧眼,《大智度论》卷三三说:“是佛眼无事不闻,无事不见,无事不知,无事为难,无所思维,一切法中,佛眼常照。”三明六通,虽罗汉、缘觉、菩萨也有,但佛的三明六通要比罗汉、缘觉乃至十地、等觉菩萨,都通彻得多,不受时空拘碍,如经言罗汉的宿命明能见八万四千劫往事,佛则见无量无数劫。罗汉的天眼能见一三千大千世界,佛的天眼见无穷无尽的世界海。佛的神通智慧、自证境界,就是已接近佛果的十地、等觉菩萨,亦无法测度。佛虽然穷彻法性,于生死迷梦中觉醒,得大自在,无所不知,但尚非如一神教所信仰的上帝、真主之具全能的本领。佛在自受用、他受用(与法身菩萨交往)境界中,获绝对自由,随心所欲,超越因缘,但当他分身化现入生死界度化众生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要受生死界因果业报法则的限制,其功用须依佛与众生双方的因缘具足,才能显发,不能一厢情愿成办所欲。唐代嵩岳元珪禅师告岳神说:“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即灭定业;佛能知群有性,穷亿劫事,而不能化导无缘;佛能度无量有情,而不能尽众生界,是谓三不能也。”(《景德传灯录》卷三)。

    (6)二门并修:一、解门是阅藏(博学多闻)研宗(专精深入);二、行门有律宗(三业清净,正法时期成就)禅宗(明心见性,像法时期成就)净土宗(带业往生,末法时期成就)密宗(三密相应)。

    (7)一禅二诵:佛教规定出家僧尼的正业是“一禅二诵”,禅即坐禅,诵指读研佛学经典。历代一些专门修定的高僧,常年居山洞或古墓中修习禅定,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坐禅中度过。现在是末法时代,人多贪图享受怕吃苦,一看经典就头痛,一提戒律就害怕,坐禅修密更是耐不住寂寞,所以适合现代的修法是净土宗。

    (8)净土宗,即通过平时念佛祈求阿弥陀佛接引,临终时便可看见佛来迎接,欢欢喜喜地往生于西方极乐世界莲花胎中,从此便“长揖娑婆(我们所居住的这个世界叫娑婆世界)”,永出三界,横渡生死之流。这种法门既简单易行又高超殊胜。化生在极乐世界的众生,不仅正报庄严:纯乐无苦、寿命无量、一生成佛;而且依报庄严:与阿弥陀佛(手托莲花)、观世音菩萨(顶上有化佛标志)、大势至菩萨(顶上有宝瓶标志)及其它诸大菩萨、声闻、天人在一起,随意听法,衣食不愁,生活环境优美。极乐世界具足种种能保证只进不退、快速成佛的优越条件。在佛菩萨的直接指导下,种种胜缘的熏陶下,修行者可尽快断诸烦恼,证到分身化现,入生死中济度众生的神通、福德、方便,然后再回到这个世界,度化众生,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成佛的时间,避免走出生入死中难以避免的退转弯路,为“安乐易行之道”。末法时代的众生,若不入此门,几无即生解脱的希望。依自力修小乘道、大乘道,都没有即生超出生死的可能,小乘说最快三生证果,大乘说一大阿僧祇劫方可见道,何况到了末法时代,据说是“有教(教义)无修无证”,没有几个精进修行,能当世证到圣果的人。佛教徒即生出离生死的唯一可行途径,便只有依仗阿弥陀佛他力,求生西方净土了。而净土法门的修行,又极为简易,老少愚智,无有一人不能修。不须广学玄深教理,不须参禅明心见性,只凭一急求解脱、确信净土法门的深信切愿,持念“阿弥陀佛”名号,常念不忘,即于念中,消无量亿劫生死重罪,于临命终时,便会蒙佛接引,径赴西方莲池。虽然依念佛功夫的浅深,往生有九品之差,证得方便回入此土,有快慢之别,但只要一生西方,便已永出生死、稳操成佛左卷了。

    (9)往生净土的征兆:有的预知时至(预先知道何月何日何时寿终往生)。有的异香满室(香气不平常,亦不知何来)。有的光明照身(室外有光辉射在身上)。有的天乐鸣空(户外空中有仙乐飘飘)。有的说偈励众(即使没有读过书的人也会留几句偈语以勉励后人念佛)。有的看见佛菩萨或莲花。往生后头顶温热,全身凉透,身体柔软,有的白头发变黑,秃眉长出新眉,面相变殊胜等等。

    (10)佛菩萨感应的事实:有经像放光、佛菩萨现相、见菩萨化身及诵经奉佛祈念菩萨而得治病、延寿、脱厄等灵验。

    (11)佛教修行有成的事实:有舍利子、肉身不腐、虹化尸解、坐脱立亡(自主生死)、往生证据、神通自在、长寿、亡后现形等。

    (12)印光大师开示: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它消灭。常生惭愧心及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功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说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13)善导大师偈语:①如来出现于五浊,随宜方便化群萌,种种法门皆解脱,无过念佛往西方。②一切善业回生利,不如专念弥陀号,毕命为期专念佛,须臾命断佛迎将。③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④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

    日落西山暮鼓催,娑婆苦趣实堪悲;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