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手柄游戏:新世纪教师能力体系探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5:54:54
面临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的挑战,科教兴国成为我国在新世纪的发展战略。培养一支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教师的能力作为履行教师职责的适应程度和承受水平,是决定教育教学效能的基本因素。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教师的能力及其创造力日益受到重视,值得深入探讨。

            一、教师能力的断面分析

    所谓教师的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效和质量,决定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与完成的某些能力的结合。教师的能力是一般能力的合理整合和特殊发展,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反映教师职业活动要求的能力体系。

    现代学校是一个开放系统,现代教师的能力系统亦应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与教师职业活动相关的能力理应成为教师能力体系中的合理成分。从能力的概括性入手,可将教师的能力归纳为如下体系(见表1)。从中可见,概括性从高到低依次为一级能力、二级能力……概括性越高,迁移性越大,越具有普遍意义,概括性越低,适用范围越小,与教师的职业活动的联系越具体。

                      表1  教师的能力体系

一级能力        二级能力

基本认识能力    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

系统学习能力    自学能力、专业能力、信息资料的加工利用能力、外语能力

调控与交往能力  行为与心理的调控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教学内容的组织加工能力、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能力、教育管理能力)、表达能力(语言及教育教学能力    非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板书表达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拓展能力        教师自我发展的规划能力、教育教学知识的拓展运用能力、开展创造型教学的能力、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注:括号内为三级能力)

    1.基本认识能力。基本认识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即一个人的智力。它始终贯穿于教师的职业活动之中,标志着一个教师能力起点的高度。可以说它是教师的“先天条件”之一。很难想象,一个智力水平很低的人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

2.系统学习能力。系统学习能力是指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包括自学能力、专业能力、信息资料的加工利用能力和外语能力。

自学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学习越来越成为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应是教师从教的基本条件。专业能力指教师在某一学科教育教学领域的专长。只精通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并不一定能成为一名好教师。教育科学知识同样是教师要精通的专业知识。教师只有善于运用教育教学规律,才能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科学知识之间架设桥梁,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信息资料的加工利用能力及外语能力是教师扩展视野和知识的必要能力。21世纪是全面信息化的世纪,信息技术的

发展能够使我们快速地获取世界各地的教育信息,并对之进行合理的选择、深入的分析、恰当的加工、有效的运用。信息的快速捕捉和加工能力利于教师更新知识体系、跟踪国际学术发展前沿、提高工作效率,为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提供有利条件。

    3.调控与交往能力。教师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身处家庭、学校、社会,兼具了各种角色。在角色转换中往往要借助于一定的调控与交往能力。它包括行为与心理的调控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师个人的行为与心理调控能力是与他人交往、合作的基础。教师的调控表现在行为与心理两方面。出于为人师表的需要,教师小要注意保证个人言行的严谨、端正,大要做到处乱不惊、从容不迫。出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教师要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保持平和、健康的心理状态。不容忽视的是,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成长压力,对外界的各种暗示反应敏感,对学生的心理调控成为教师的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我们的调查显示,在对学生心理环境产生影响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育行为占42%,居于第一位。提高

教师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关键。

    实践证明,教师施教的成功与否,往往有赖于与学生集体及学生个体建立的良好关系。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协调师生关系、活跃教育过程很有必要。要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应与其他教师、学校、家长建立和谐的交往合作关系。这种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用图表示(见图1)。其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核心,它是一切教育理论研究的起点,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是未来教育的主流。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且有助于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保证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教师与家长建立的和谐一致的交往关系是师生关系的延续和补充。良好的师生关系可迁移至学生与家长的关系;家长的积极指导也有助于建立、改善师生关系。此外,教师劳动的集体工作性质决定,对任何一个学生的教育都无法由教师个体独立完成。教师只有形成教育合力,在学校的统一规划下,方能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

    附图{图}

    4.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顺利完成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包括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等几方面。

    组织管理活动是教师职业活动的核心之一,它贯穿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是在掌握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经过教育实践积累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一种职业能力。教师的组织管理不应仅局限于组织管理的外显行为,而应是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的全面的规划、设计与实施。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应表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把学生有效地组织起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善于通过巧妙设计的教育教学活动、集体活动,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

育。

    表达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重要工具和必备条件。心理学研究提示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的信息传递是有意识的、多渠道的。教师所传递的课堂信息有认知方面的,亦有情感方面的。这要求教师不仅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而且要善于适当、恰当地表达情感,将情感转化为认知活动的动力,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师的表达能力除了反映在课堂上,还反映在书面表达之中。当教师的其他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该能力就成为反映教师业务水平的一个标志。它有利于教师个人的总结提高及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统筹。

    近十余年,我国的教育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在设施上作了大量投入。但发展与普及教育技术最为关键的是要有一支具有一定教育技术素养的教师队伍。随着中国教育科研网络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功能由原来的媒体技术功能向系统技术转化,一个涉及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学生、教师、计算机、技术人员及设备的使用等多方面的复杂问题的人机过程将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为中小学教育打开一片新的天地,掌握教育技术是对新时期教师的必然要求,是教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5.教师的拓展能力。教师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与其说是教师的能力,不如说是未来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成功教师,一要勤于实践,二要善于总结,三要终身学习,四要借鉴他人之经验。教师自我发展规划能力有助于教师在全面了解自己的基础上,为自己规划出“最近发展区”,避免随波逐流、盲目发展;教育教学知识的拓展运用能力有助于教师成为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主力军,进一步改变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局面;创造性教学改革的能力有助于教师突破旧传统,开辟新途径,确立新观念,寻找新方法,

培养现代化的创造型人才;教育教学科研的能力有助于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以上我们讨论了教师能力的基本构成,从中可见,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体系中的核心成分,基本认识能力和系统学习能力是教师个人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调控与交往能力是教师协调各方教育力量的有力保证,拓展能力是教师进行教育创新活动的必要前提。可见,教师的能力不仅作用于教师个人,还作用于学生、教师群体、家长群体及其他社会教育力量。

            二、教师能力的层面分析

    从实践的角度考察能力的发展可知,不同职业的劳动向人们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与人们已有的能力之间产生矛盾,这一矛盾在实践中不断产生与不断解决,成为人们感受力提高的杠杆。教师能力的发展也遵循这一普遍规律。

        (一)教师能力发展的阶段性

    教师的能力是教师在一般能力的基础上,不断顺应教育实践的要求形成和发展的。教师能力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1.生成阶段。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均有一个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的过程。知识老化速度的加快和师范生在校所学知识与实践需要的差距使新教师面临重新构建知能结构的任务。教师能力的生成过程是一个学习--实践的过程,是知识技能向教育教学能力转化的过程,也是学习与研究意识的产生过程。

    2.再造阶段。随着教育教学经验的丰富,教师的能力开始走向成熟,并形成自己的风格与特长,增强了适应性和应变力,掌握了过硬的教育教学本领。这一阶段的教师形成了自己的“科学--教育学”体系,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水平,逐步萌发创新意识。

    3.创造阶段。教师经过长期的学习、实践,其能力开始进入巅峰。不仅形成了合理的知能结构,具有完备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学科知识体系,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专长,具备了组织和领导教学和研究的能力,具备了进行教育创新的基本条件。

        (二)教师能力发展的水平分类

    教师的能力涉及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操作领域,它是教师的知识、情感、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师的能力通过教师的职业活动得以体现。教师的职业活动既有教师内隐的心理活动成分,又有外显行为的成分,二者相互作用。对于外显行为可用测量的方法加以评价,但这并不能全面评价教师的能力。事实上,由于教师能力的形成及评价标准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使评价对象的水平状态难以直接用测量的方法进行度量。因此,可尝试采用评价等级的方式对教师的能力进行估量。

    我们根据教师能力发展的阶段性及其特点,将教师的能力分为了解、理解、局部运用、全面掌握、创新五个水平。又由于不同侧面的能力其含义有所不同,处于同一水平的不同能力其含义就会有所不同。下面以教育教学能力之一的组织管理能力为例,阐述这五个水平的含义。

·了解:知道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程序、方法及主要过程。

·理解:能运用教育理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及评价做出初步的解释并实施。

    ·局部运用:能够根据有关的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及学生实际情况对某一阶段、某一局部的学科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设计并实施课堂教学;能学以致用并做好班集体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全面掌握:能够胜任每一项、每一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全面而系统地把握、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创新:能运用教育规律,全面而系统地设计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并对教育理论有所丰富和发展。

    从教师能力发展过程中可见,教师的能力是逐渐得到提高的。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所达到的水平大体呈如下规律(见图2)。

    附图{图}

            三、新世纪教育及教师能力的根本特点

    具有高智能水平,善于学习,勇于创新是现代人才的显著特点。教育就是要培养人才,人才是教育的“产品”。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具有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创造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创造教育是一种最高级、最复杂、价值最高的创造性劳动,因为它创造了从事一切创造活动的主体--创造型人才。在未来教育中,知识或许可以从信息媒体中获得,但创造思维是不易学到的,有待于通过教育活动去开发。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而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会抑制甚至扼杀学生的创造意识。因此,知识经济的第一要素不是教育经费、教学设备,而应是富于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教师。教育创新是新世纪教师能力的根本特点。

    创造型人才的质量规格要求建立一支创造型的师资队伍。所谓创造型教师是指具备创造性教育思想、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创造性教学方法,培养创造性人格、开发创造性能力,造就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的教师。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不在于更新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而是要在实践中更新教育教学过程,能够在新的教育教学情境中灵活运用、发展教育理论知识,达到不仅把人类的间接经验传授给学生,而且还要教会学生主动掌握直接经验并发展创造才干的目的。教师的创造才能以创新意识和创造的热情为前提,以全面的能力体系

为基础,以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为动力,是教师素质的全面体现。

    新世纪正快步向我们走来,抓住机遇,振兴中华,是全体社会成员的责任,更是全体教师的责任。在进取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需要教师倾注全部的热情,求得全面素质的提高,并以此带动能力的完善。